电商。张二嫂师傅是干电商的。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卖货。张二嫂,原名:张超,1990年出生于辽宁葫芦岛市,2014年在快手发布第一个视频,入驻8年,是一个拥有3500万粉丝的快手娱乐主播。
导语:春暖花开的明媚早已淡去,夏日炎炎的热烈也不见了踪影,"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四季的马车就在这《秋风词》的声声哀婉中几近深秋。
红豆相思
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种传说是:
相传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为盼望寻找幸福泉而出走的伴侣,每天在山坡上遥望远方哭泣,泪珠洒到树枝上便长出一颗颗纯红色“心中有心”的红豆豆,人们把这种红豆叫做相思豆,当亲人朋友远行离家时总要给亲人带上一颗相思豆,以此寄托相互的思念,相爱的情人也把相思豆当作爱情的信物相互赠送。
另一种传说是: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红豆树生出的果子是白色的。后来一对在此居住的恩爱夫妻被战争拆散,丈夫被召边关服役,妻子昼夜思念,日日在红豆树下眺望远方。日复一日,丈夫却杳无音信,最后妻子哭出了血泪,滴入泥土渗入树根,从此红豆树长出红色小果。世人皆传是该女子的相思血泪染红了红豆,“红豆寄情”一说大概也是源于此吧。
天荒地老
唐宪宗时期,诗人李贺到长安应试,因避父亲名讳被取笑参考资格,他在酒店里十分痛苦,借酒消愁。主人给他讲西汉主父偃和唐朝马周的故事,他即兴作《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青梅竹马
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诗人,他有一首诗,是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机的情形;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两句诗中得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感情很好,很少发生过打架、吵架的事情。
小朋友,当我们在引用这句成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到描述的对象是谁,如果是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姊妹,或者是已经成年的知己朋友,就不太适合了。那么,“青梅竹马”到底用在什么人身上最适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在孩童时代就已经奠定很好的友谊,等到双方都长大了,由于常有机会接近的缘故,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情爱的事情。这句成语,也可以用来追述两个成年人以往的感情,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因为是追述他们的童年往事,所以,仍然可以引用。其实,广泛一点来说,这句成语对于人数和性别,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有一群小孩子,大家聚在一块儿,彼此都很好,这样就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而不必特别去理会是男是女,或者是人数的多少了。
郎才女貌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召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启示
关于儿女痴情、男女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讨论,但是梁祝的故事不需要这种讨论。我一直认为,有默契的关系,命中注定的知己,是根本不需要追求、表白、权衡这样的过程的,完美的`感情就是两情相悦,一拍即合,所有的情话都是废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风清月思
南宋初年,有一对青年男女,男青年名潘必正,女青年名陈娇莲。他们曾由父母指腹联姻,双方交换碧玉鸾簪和白玉扇坠,作为定婚信物。
娇莲父亲早亡,娇莲同母亲清贫苦守。靖康之变,金兵南侵,逃难之中,陈氏母女失散。娇莲逃至金陵城外,走投无路。经张二嫂引进女贞观,拜观主为师,取法名妙常,从此暂在观中安身。潘必正长到十七岁,赴京应试,不料因病下第。他羞于归家,因他姑母是金陵女贞观观主,故特来金陵相投。姑母将他安置在东首碧云楼上攻习诗书,以待下科上京赴选。
一天,潘生在姑母处遇到了陈妙常,见她生得光彩艳丽,竟被吸引住了,尽日思恋怀念。一天妙常煮茗焚香,相邀潘生谈话。二人饮茶叙谈,潘生怜惜妙常独守空门,妙常心有所感,又违心地表示: 不劳相公费心。潘生自此相思有增无减。
再日,潘生散步遣闷,忽闻一阵凄楚的乐声传来,原来是妙常在那里弹琴。他循声而去,妙常请潘生弹一曲。潘生随手弹吟一曲。妙常听出他弹的是《雉朝飞》。潘也请教陈一曲,陈即弹吟了一曲《广寒游》。两人都听出各自在曲中所寄之情。潘生回到书斋,竟然相思成疾。妙常探病后回到自己房内,一心想念潘生,彻夜辗转难眠,便起来填了一首词,聊以寄托自己的春情。
潘生的病终于好了,病后无聊,信步来到妙常卧房,见妙常正在小睡,便随手翻阅桌上的经书,无意间发现那首词稿,不觉大喜过望,以为天赋姻缘。他揭开罗帐,把妙常抱在怀里。妙常惊醒大怒,要到观主前告他窃玉偷香。潘这回不怕告状了,他嘻皮笑脸地把词意翻说一遍。妙常急寻词稿,已经不见,自知内心秘密已经暴露,只得半推半就,将终身托付于他。两人海普山盟,了却了相思孽债。
启示
一个落第才子,一个妙常尼姑,潘必正与陈妙常冲破封建藩篱,追求纯真爱情的故事让我赞叹这份勇气和执着。“京兆府当年指腹,女贞观重会玉簪。慢写出风情月思,画堂前侑酒承欢。”
举案齐眉
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愉快地吃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