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第1张

  荷马史诗

  史诗人类童年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概念。"史诗"(Epic)一词,是由希腊文的"叙事"(Epos)演变而来的,译成中文,意为"神托",原系指古代人在祭祀时,代表神而念出来的祭诗。后经民间歌人口传,文人加工润色,形成一种规模宏伟的古代民间故事诗。

  在欧洲,最著名的史诗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一译《伊利昂纪》)和《奥德赛》(一译《》奥德修纪)。这是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区别于一般的诗歌创作,它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在内容上与历史传说、英雄歌谣和神话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歌颂本部落、本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英雄业绩,包括原始人开创历史的艰难险阻,抵御外侮的斗争,以及有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其他重大题材。

  荷马史诗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的表达庄严崇高的思想内容。史诗的篇幅长,规模大,结构宏伟。《伊利亚特》分二十四卷,计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三行;《奥德赛》也分二十四卷,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这两大史诗通过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亚的十年战争,以及奥德修斯班师回国的故事,全面地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为希腊民族谱写了一页光荣的开国历史。虽然历史相传这两部史诗为公元前九世纪左右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其实它不可能是某个人的创作。史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产物,同民间的口头创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中世纪,欧洲人又把当时由说唱艺人编撰的长篇英雄叙事诗,称为史诗或英雄史诗,如法国的《罗兰之歌》。在近代,还有人把比较全面地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如长篇小说或叙事诗,又称为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其实,这是史诗含义的引申和应用。马克思曾经指出,荷马史诗"就某方面说还有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此,无论在欧洲还是就全世界而言,《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永远是史诗创作的典范。

  作者:荷马

  生卒年:约公元前8世纪

  类型:史诗

  成书时间:公元前6世纪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长篇叙事史诗,欧洲的“文学圣经”。

  创作背景

  公元前8世纪左右,一位失明的吟游诗人,在古希腊的各个城邦之间,背着希腊古代的乐器——七弦竖琴,用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歌声吟唱着世代传说的英雄故事。他的诗在七弦竖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他述说的故事有关希腊的历史事迹、神话和传说。虽然他没有用笔写下这些传奇,但是他的伟大的诗篇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他活着时,穷困潦倒,乞讨为生,他死时,却有九座城市争着说他诞生在他们城里。他就是荷马,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现在已经不可考。和他的名字一起流传下来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作品缩写

  根据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是这样引起的:阿基琉斯的父母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邀请了所有的神,但是偏偏遗漏了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来到婚宴上留下了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弗洛狄特果然争吵起来,她们争执不休,为此来到天神宙斯那里。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许诺给他不同的好处。赫拉许诺让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诺他成为最伟大的英雄,阿弗洛狄特则许诺他娶最美丽的妻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弗洛狄特。

  帕里斯远游到希腊地方的斯巴达,受到国王墨奈劳斯的热情款待,当他见到国王美丽的妻子海伦时,他知道是爱神帮他实现愿望的时候了。在阿弗洛狄特的帮助下,他将海伦引诱带回特洛伊城。蒙受奇耻大辱的墨奈劳斯向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求救。于是在阿伽门农的统帅下,10万希腊联军乘坐1013艘战船,越过爱琴海,兵临特洛伊城。希腊的英雄们纷纷出征,主将阿基琉斯骁勇善战,伊萨卡岛的国王奥德修斯告别妻子孩子加入了战争。为了海伦,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展开了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奥林匹亚山上的神灵也分成了两派,各自为阵。

  战争到了第十年,阿伽门农和阿基琉斯为了争夺一个女俘发生争执,阿伽门农从后者那里夺走了女俘,受辱的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斗。《伊利亚特》就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中最后51天的故事。主将的退出使希腊联军节节败退,阿伽门农、奥德修斯等将领都受了伤。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在宙斯和阿波罗的鼓动下,发起凌厉进攻,企图烧毁希腊战船。阿伽门农向阿基琉斯请求和解,遭到拒绝。阿基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在紧要关头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悲痛欲绝的阿基琉斯重新参战,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将尸首带走。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到阿基琉斯的营帐去赎取儿子赫克托尔的尸首。双方分别为帕特罗克洛斯和赫克托尔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约定休战12天。《伊利亚特》这部围绕特洛伊城的战斗的史诗,便在这里结束。

  战争并未结束,特洛伊人发誓要报仇,帕里斯掌握了阿基琉斯脚跟上的致命弱点,用暗箭射死了英雄,之后他也被希腊神箭手射死。最后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希腊军队佯败退走,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结果希腊联军里应外合,攻陷特洛伊城,结束了战争。离开故土很久的将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萨卡出发。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

  希腊联军在特洛伊城内大肆屠杀和掠夺后,回国途中触怒了海神波塞冬。他掀起了一阵大风暴,大多数战船沉没了,剩下的少数人,由奥德修斯带领,在大海上漂泊了10年。这期间,奥德修斯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一些同伴被独眼巨人吃掉了,一些同伴被女神喀尔刻用巫术变成了猪。他曾经漂流到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他听过女妖塞壬的夺人心魄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被多情的女神卡吕普索挽留数年之后,在菲埃克斯国王阿尔基诺斯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故乡。这时他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已经长大成人,出去打听长期失踪的父亲的消息。妻子佩内洛普被一群贵族追求,苦苦守候他的归来。奥德修斯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那些无耻的求婚者,和妻子重新团聚。

  大师讲评

  英雄和美人是故事中不变的主角,勇气和激情是史诗中永恒的绝唱。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作为两部互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各有所侧重。

  《伊利亚特》重在写氏族之间的战争,以英雄业绩为中心,用大量篇幅描写英雄们的战斗,歌颂他们的勇敢忠诚,充满英雄主义气息。阿基琉斯作为一个将领,他的情感充满了人性的弱点,他的愤怒、不忍、悲恸、忠诚以及无畏等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造成了战争格局的变化。人性的一面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英雄,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他是西方的第一位传奇英雄。

  《奥德赛》则着重描写人的苦难,表现人生的艰厄,人生活在对立面的包围之中。奥德修斯面对神的刁难、敌人的阻挠以及自然的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在苦难中残喘,在夹缝中求生,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奥德修斯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着重描述的在孤身一人的境况下坚持抗争的第一人。

  这样的史诗展现了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舞台,赞美了人性中的英雄精神与自由主义,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荷马史诗中首先提倡的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来成就业绩。其次它宣扬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史诗中的神有着和人一样的私心、狭隘、偏执,而人在某一时刻却能闪耀出神性的光芒。同时它也表明,神的助佑是成功和胜利的保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西方生存伦理学的源头。表明一个人不仅应该善,而且应该凭借良好的愿望拼斗。在神的助佑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以自主和积极的态度投入斗争或介入进取的势态,百折不回,直到夺取胜利,这是典型意义上的西方人的抗。

  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内容曲折离奇,语言瑰丽多彩,结构精巧清晰,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占据最高的地位。

  关键知识点

  自从文艺复兴以后,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荷马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一起,被西方文学界推为世界四大诗人。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评价荷马史诗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称《伊利亚特》为“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

  荷马史诗保留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成为后世文学家们创作的题材。“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说自己的作品是“荷马盛宴的残渣”。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直到20世纪,詹姆斯·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仍然借用了《奥德赛》的故事。“特洛伊木马”,“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之踵”,“塞壬歌声”等这些从史诗中来的典故早已广为流传。

  妙语背诵

  �像伊卡端尔斯里兰卡海里的水,在狂野的东南风的吹动下,倏然掀起了千顷巨浪,又像被飓风扫荡过的稠密麦田,麦穗全然垂首低泣。

  �聪明得太晚,就是愚蠢到了极点。

  �神们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

  基本介绍

  荷马,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相传《荷马史诗》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由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

  [编辑本段]

  史诗组成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编辑本段]

  历史价值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英雄史诗用神奇的笔调描写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目的并不是贬低大众,而恰恰是为了抬高作为那些英雄的子孙们的希腊人,是为了抬高那些创作和传播英雄业绩的人们本身。因为一个有着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英雄史诗之所以能够长期而广泛地流传,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娱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人们的心智、鼓舞人们的斗志、引导人们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荣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样去进行生存斗争。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都竞相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尊为自己的祖先,甚至连荷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争夺和崇拜的对象。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尽管这个词语在史诗中使用时的含义并不确定,但是它至少已经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即:通过对目击者提供的证词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真相。后来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

  [编辑本段]

  史诗特色

  ·史诗的音乐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采用六音步诗行,不用尾韵,但节奏感很强。这种诗体显然是为朗诵或歌吟而创造出来的,在歌吟时,大概还弹着琴来加强其节奏效果。由于这种叙事长诗是由艺人说唱,因此常常重复不少惯用的词句,甚至整段重复,一字不改。有时有些形容词的重复使用,只是为了音节上的需要,并不一定对本文意思有多少加强。而许多重复词句的一再出现,象交响乐里一再出现的旋律,又能给人一种更深的美的感受。这大概是由于古代的某些艺术手法虽然比较简陋,但有经验的说故事的诗人运用技巧非常纯熟,所以才能产生这种成功的效果。使用比喻来加强气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是荷马史诗里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此外荷马史诗还善于用简洁的手法描写,用寥寥数语,表达出很深的感情。

  ·史诗的超长篇幅特色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部都长达万行以上;《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两部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开始时只是根据古代传说编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下来的零散篇章,荷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最后把这两部史诗初步定型的职业乐师。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这两部史诗还没有写下来的定本。根据罗马著名散文家西塞罗所说,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当时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妥的领导下,学者们曾编订过荷马史诗;古代也有其他学者认为这是他的儿子希帕尔科斯执政时的事。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4年庆祝一次的重要节日,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文艺节目。从这制度实行之后,史诗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基本上固定下来了。只是当时朗诵史诗的艺人,或根据自己的“话本”,或凭记忆,有时在文字上和行数上可能有些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史诗的若干抄本在某些地方有些繁简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关于荷马究竟有无其人,两部史诗是否都是同一位诗人的作品,近两百年来一直是西方研究荷马的学者热烈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两部史诗在内容描写上有些不同,好像不是同一时代的人的作品,也有人认为两部史诗文字风格上相同之处大于不同之处。现在多数西方学者认为这两部史诗是荷马的作品,荷马还是确有其人。当然,荷马也是根据口头流传的篇章整理而成的;如果没有长期的传说积累,荷马也创作不出这样两部伟大的古代史诗。

  ·史书的版本特色

  今天所能看到的荷马史诗的旧抄本,最早约在公元10世纪左右。两部史诗都保存了不少手抄本,但是内容都相同,它们所根据的都是公元前3、2世纪间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的校订本。史诗手抄本还有不少残缺不全的片段,其年代有的早到公元前1世纪,内容也是完全相同。这就是说,在公元前3、2世纪间亚历山大城几位学者校订之后,史诗已经有了最后定本,此后它的内容就没有任何改动了。那时最后校订荷马史诗的学者,最著名的有三人,一是泽诺多托斯(公元前285年左右),据说他对原诗的文字作过不少加工,内容上也凭自己的判断有所增减;现在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就是泽诺多托斯编定的。这表明他对原诗的结构作过一些重大增删,原来这两部史诗的长短大概没有这样整齐。第二个校订荷马史诗的著名学者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195年左右),他校订史诗比较慎重,更尊重旧抄本,没有作很多主观的增删。第三个著名学者是阿里斯托芬的弟子阿里斯塔科斯(公元前160年左右),他也很尊重旧抄本,认为一切改动都要有所依据。这三位学者都是当时希腊学术中心亚历山大城著名的图书馆的主管人,有机会看到很多藏书,有很好的条件来进行校订工作。由此可见,在他们那个时代,这两部史诗还存在繁简不同的抄本,文字上也有出入。现代西方学者曾辑录了古代著作里的荷马史诗引文,共有480多行片段,都是公元前5、4世纪的。这些引文有的与现在定本完全相同,有的大致相同,有的不见于今本。一般来说,不同的约占到一小半。古希腊许多作家,如希波克拉忒斯、埃斯库罗斯、品达罗斯、色诺芬、亚里士多德、阿里斯托芬和柏拉图都引用过荷马史诗,那些引文往往与今本不完全相同。如亚里士多德引了《奥德赛》卷9的一段关于独目巨人的描写,文字与今本一样,但是他说那段是出自《伊利亚特》卷10,是描写一只野猪的。还有他说在《奥德赛》卷23奥德修斯对佩涅洛佩的一段话有60行,但是从现在的本子看来,这段只有33行。这些变动和内容繁简不同,说明在公元前5、4世纪通行的史诗抄本同今本还有不少差异。

  [编辑本段]

  内容介绍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艺术技巧或者从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7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摹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从前,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有特洛伊人的一座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当时在希腊地方的强大部族总称为阿凯亚人,有时在史诗中也称为阿尔戈斯人或达那亚人;阿凯亚人以迈锡尼的王阿伽门农为首。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腊,受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但他把墨涅拉奥斯的美貌的妻子海伦骗走,带回伊利昂城。阿凯亚人非常气愤,便由墨涅拉奥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倡议,召集各部族的首领,共同讨伐特洛伊人。他们调集1,000多艘船只,渡过爱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历时9年都没有把这座王都攻下来。到了第10年,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喀琉斯争夺一个在战争中掳获的女子,由于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手里抢走了那个女俘,阿喀琉斯愤而退出战斗。《伊利亚特》的故事就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那第10年里的51天的事情。由于阿凯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他们无法战胜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边,抵挡不住伊利昂城主将赫克托尔(帕里斯的哥哥)的凌厉攻势。阿伽门农请求同阿喀琉斯和解,请他参加战斗,但遭到拒绝。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看到阿凯亚人将要全军覆灭,便借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喀琉斯感到十分悲痛,决心出战,为亡友复仇。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把赫克托尔的尸首带走。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尔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到阿喀琉斯的营帐去赎取赫克托尔的尸首,暂时休战,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伊利亚特》这部围绕伊利昂城的战斗的史诗,便在这里结束。

  《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尔的死为止,可是据《奥德赛》和古代希腊的其他作品的描写,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凯亚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领埃阿斯和最有智谋的首领奥德修斯争夺阿喀琉斯的盔甲,奥德修斯用巧计战胜了勇力超过他的埃阿斯,使得后者气愤自杀。最后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结果阿凯亚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结束了这场经历10年的战争。离开本国很久的阿凯亚首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塔克出发。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

  奥德修斯回乡的旅程很不顺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史诗采取中途倒叙的方法,先讲天神们在奥德修斯已经在海上漂游了10年之后,决定让他返回故乡伊塔克。这时奥德修斯在家中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已经长大成人,出去打听他的长期失踪的父亲的消息。伊塔克的许多人都认为他10年不归,一定已经死去。当地的许多贵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佩涅洛佩百般设法拒绝他们,同时还在盼望他能生还。奥德修斯在这10年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独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躲过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同意让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国王阿尔基诺斯重述了过去9年间的海上历险,阿尔基诺斯派船送他回故乡。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奥德修斯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那一伙横暴的贵族,和妻子重新团聚。

  [编辑本段]

  史诗评价

  古代关于攻打伊利昂的战争和奥德修斯等神话传说还有很多,散见于古代希腊作家的著作里。而这两部史诗只选了伊利昂城战争第10年中的51天,集中叙述了阿喀琉斯的愤怒这一段,和奥德修斯在海上飘游了10年之后终于回到故乡这一段,这样处理显然是一位会讲故事的古代诗人精心设计的结果。从这方面来看,古代有一位名叫荷马的天才诗人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荷马史诗一方面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许多世纪里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的真实、自然的特色。同时表明在远古地中海东部早期这个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学曾达到相当高度的繁荣。史诗开始用文字流传下来之后,又经过许多世纪的加工润色,才成为现在的定本。这种特殊优越条件是与古代爱琴海文明以及后日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几百年间奴隶制文化的繁荣分不开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间流传的史诗,又是达到高度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

  古代欧亚大陆曾有过不少重要文化中心,从公元前2500年或更早,到公元前1000年初,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一带曾有过一个繁盛的早期奴隶制文化,由于亚洲西部和埃及一带很早就有了繁盛的早期奴隶制文化,以爱琴海为中心的早期文化与古代西亚和埃及文化也有不少联系。关于史诗《伊利亚特》所说阿凯亚人攻打伊利昂城的传说是有一些历史根据的。从过去一世纪间西方考古学家的发现看来,荷马史诗中许多描写并不完全是诗人的想象。在19世纪末,德国学者施里曼曾在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萨里克发掘一座古城的遗址,这个古城就是古代特洛伊人的都城伊利昂。它曾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间至少被焚毁过9次,其中第7次被毁可能就是攻打伊利昂城战争的历史依据。有些学者曾提出一种比较可信的假设,即根据当时的航海条件和地理位置看来,这个地区控制了古代通向黑海的通商路径,而黑海又是古代西方通向东方的必经之地;为了获得东方的粮食和财富,地中海东部人民不惜一次又一次冒险渡海去攻下这个要塞。著名的寻找金羊毛的希腊神话,也反映了古代人在黑海一带航海的历史事实。

  在希腊的迈锡尼地方,考古学家也曾发现古代巨大陵墓和巨石建筑的城址和石狮,陵墓里还发现死者所穿戴的华丽的服装和金银首饰,以及装在死者面上的黄金面具和精美的青铜兵器。这些发现证明有关古代迈锡尼的霸主阿伽门农的传说也是有历史根据的。20世纪初,英国学者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岛发现了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说明这里有较迈锡尼更早且更繁荣的文化。他发现了两座规模巨大的古代王宫,以及工场、库房、陵墓等,还有很多涂有精美图案的陶器、青铜雕刻和兵器,反映舞蹈和战争、狩猎等场面的彩色壁画,以及一种类似象形文字的古代文字。这里比迈锡尼更早的青铜器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或2000年到公元前1000多年之间。到了公元前1450年左右,在克里特岛以北发生了强烈地震,以克里特为中心的文化,在遭受这次巨大的自然灾害后一蹶不振;很可能地震使得当地的强大舰队全部毁灭。此后爱琴海的海上霸权由克里特岛一带转移到迈锡尼等地。近年来,西方考古学家还在发掘克里特岛的古文化遗址,不断有新的发现。看来,克里特岛一带曾有过灿烂的古代文化,比希腊本土为早。这里的领袖曾是地中海东部的霸主。古代希腊传说也说克里特岛曾有一个强大的君主弥诺斯,他曾建造巨大的迷宫,并使雅典等地向他纳贡;另一著名的传说认为古代海上曾有一个强盛的国家,名叫阿特兰提斯,后来因违反天意,全部沉入海底。这大概也是指古代克里特岛一带遭受强大地震的历史事实。继克里特文化之后的迈锡尼文化看来也曾成为地中海东部的霸主,但到公元前1150年左右,由于一些北方部族的南移和入侵,也开始衰亡。

  在荷马史诗里,许多事物的描写同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实物相符,如《奥德赛》里所说的墨涅拉奥斯的宫殿和菲埃克斯人的王阿尔基诺斯的宫殿,有各种青铜和金银装饰,美好的花园和葡萄园,宫里充满粮食、美酒和果实,随同酒宴还有各种竞技娱乐和舞蹈等,这些都可以说明荷马史诗的内容是以一些古代的历史传说为依据的。同时,有些描写又与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实物不同,例如从考古发现的壁画来看,古代克里特人都是短发,而且头发是黑色,而史诗里描写的阿凯亚人都是长发,而且头发是**;克里特人战斗时用的盾牌是长形,史诗里的盾牌却是圆形;克里特人穿的盔甲也与史诗所描写的不同。这些说明荷马是生在好几百年后的诗人,当时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早已灭亡,所以当他描绘过去文化的繁荣景象时,也不免利用后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他并不是当时生活的目击者。有些西方学者还曾考证史诗里许多英雄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等都是北方部族传说里的英雄,不一定与攻打伊利昂城的史实有关。

  名人点评

  正如在其他方面胜过别人一样,在编制整一的情节这一点上——不知是得力于技巧还是凭借天赋——荷马似乎也有他的真知灼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在英雄时代所有崇高的诗人中,无论就价值还是实践来看,荷马都享有首屈一指的特权。——(意大利)维柯

  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法)雨果

  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荷马戒不同的情景,把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德)黑格尔

  那些不在乎阅读古人著作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拉辛从荷马那里得到了多大的教益。——(法)狄德罗

《吉尔伽美什史诗》围绕乌鲁克(Uruk)国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和他的朋友-半人半兽的恩奇都(Enkidu)的之间的友谊故事展开。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半人半神的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君主,但暴虐无度。他的人民只能求助于诸神。创造女神阿鲁鲁(Aruru)便制造了恩奇都。在神妓(Shamshat)的诱导之下来到乌鲁克与吉尔伽美什大战一场,英雄相惜,结为好友。 第二部分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在日神沙马什(Shamash)帮助下打败衫树林怪兽洪巴巴(Humbaba)。女神伊丝塔(Ishtar)为吉尔伽美什的魅力所倾倒向他求爱被拒绝,於是以死威胁其父神安努(Anu)派出带来旱灾的天牛(Bull of heaven)[1]下凡复仇,被两人杀死。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成为众人拥戴的英雄。 第三部分讲述了恩奇都梦见他因为杀死洪巴巴和天牛被众神惩罚,病重而死。吉尔伽美什受到触动开始了艰难跋涉,向乌特纳比西丁(Utnapishtim)──大洪水唯一生还者和永生者探索生死奥秘。他趁着黑夜翻过通向太阳的马什山,不顾半蝎人帕比尔萨格的阻拦,在用尽了120根船桨以后终于渡过死亡之海来到目的地。乌特纳比西丁接待了他但并未直接解答生与死的疑问,而是让他经过6天7夜不睡觉的试炼。吉尔伽美什没有成功,但是由于乌特纳比西丁妻子善心,他去海底得到了永生之草,但不幸被蛇偷吃。吉尔伽美什只得返回乌鲁克。 第四部分是吉尔伽美什通过沙马什创造的生死通道与恩奇都对话,恩奇都向他描述了死后世界的阴暗悲惨。史诗中比较著名的一段内容是水神伊亚要用洪水毁灭人类,并建立方舟戴运动物和人的故事,和旧约圣经《创世记》里的诺亚方舟几乎雷同,有学者认为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洪水故事应是圣经的原型。

一、欧洲中世纪的四大英雄史诗,即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纪》、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二、《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全诗共分为291节,长4002行 ,以当时民间语言罗曼语写成。英雄史诗是法国最古老的文学。英雄史诗主要分为帝王系、纪尧姆·德·奥郎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罗兰之歌》是帝王系的主要作品。描写的是七世纪末,查理大帝时期的故事。

三、《熙德之歌》这部史诗的全名是《我的熙德之歌》。(“熙德”源于阿拉伯文,是对男子的尊称。“我的熙德”即“我的主人”或“我的先生”。)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它本是一部游唱诗,作者是谁,已无从查考。《熙德之歌》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诗,写作时间一般认为在公元1140~1157年之间,是根据罗德里戈·鲁伊·地亚斯的生平事迹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全诗分三部分(三歌),共3730行。

四、《伊戈尔远征纪》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 。成书于1185~1187年,著者不详。全诗由序诗、中心部分和结尾组成,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宏伟著作—— 一部为我们阐明古代俄罗斯文化和在古代罗斯发生的事件的作品,被誉为英雄主义史诗。

五、《尼伯龙根之歌》是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语写的英雄史诗。大约作于1200年,作者为某不知名的奥地利骑士。全诗共39歌,2379节,9516行。分上下两部,讲的是尼德兰王子齐格弗里德早年曾杀死巨龙,占有尼伯龙根族的宝物。他爱慕勃艮第国王巩特尔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并向她求婚。他帮助巩特尔打败撒克逊人,使巩特尔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为妻,才获准与克里姆希尔特成婚。10年后,姑嫂发生矛盾,布伦希尔特发现丈夫是借妹夫力量才娶得她的,因感受辱而唆使曾追求克里姆希尔特而不得的侍臣哈根,用阴谋杀死齐格弗里德,并骗取尼伯龙根宝物沉入莱茵河。13年后,克里姆希尔特为复仇而嫁给匈奴国王埃采尔(阿提拉)。又过13年,她借故邀请巩特尔等亲戚来匈奴相聚,在骑士竞技会上杀死哥哥和哈根,自己也被部将希尔代布郎所杀。史诗源于民族大迁移后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史实,其中人物都是从大量民间传说英雄中提炼而来,但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31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