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的故事,第1张

空城计的故事 100字以下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1)空城计的故事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 ,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且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一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再怎样也不至愚蠢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而“郭冲三事”并未说明诸葛亮是在街亭之战时用的空城计,以司马懿在街亭之战时的所在地来否定“郭冲三事”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

另外,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空城计成功的例子,如果“神射手”、“火力侦察”的质疑成立,那历史上其他人的空城计岂不是都无法成立?故而不宜盲目否定“郭冲三事”的真实性。

空城计的故事50字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2)空城计的故事扩展阅读

诸葛亮的其他故事:

1、初出茅庐(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求娶黄月英

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

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

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

有关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

故事:

《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不敢贸然前进,于是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3)空城计的故事扩展阅读

空城计

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

用法:欺骗对手。

英文:presenting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a weak defence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女将

卞姬 陈留200年前

大乔 建邺196年

小乔 建邺195年

甄姫 洛阳205年

黄月英 新野206年

孙尚香 建邺200年前

吕玲琦 南皮207年

王昭仪 襄阳194年

祝融 好像得不到

蔡琰 好像要加曹操阵营,西凉的一个石头下

1不灭他国势力,

2不毁他国首都城池,

各势力女将都会出现

(一)议婚(纳采,问名)

在豫西洛阳,通常为男方家人找到媒人,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介绍男方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状况。女方家感到满意后,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婚事大致同意后,媒人和双方

家长要在男家设宴,宴席上男女两家郑重交换男女生辰八字庚贴后,举杯庆祝,永结姻亲,不可变异。

(二)订婚(纳吉,纳征)

即古代的纳吉和纳征。男家卜的吉兆后遣媒人至女家互换婚帖。首先交换"庚贴",此外,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聘礼,所赠聘礼洛阳俗称"四色礼",

按传统习俗来说,订婚四色礼和上门四色礼是不一样的。

订婚四色礼是男方家通过媒人去女方家正式求婚的一种方式。由媒人携“四色礼”(茶叶、冰糖、罐头或果品、糕点等)去女方家正式求婚,女方家同意便接受“落话礼”,并约定订婚日期。否则,拒收此礼。订婚,有的地方称“提大礼”,即由男方给女方及其直属族亲、姑舅、兄妹等送“四色礼”。有的折合现金代替,金额有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还要给女方父母送衣料和羊肉等,女方家设宴款待媒人和有关亲属。

上门四色礼,又称四盒礼,又称四色礼。一块礼肉,一般是五花肉,分量要足,至少得割上10市斤,上不封顶,越多越好;一瓶好酒,最好是陈年佳酿;一包糖果,一盒点心。地区特色风土人情的送礼方式,也即四样礼,四色即四季,表示一年,含有自始至终,完美、美满等意蕴,是后辈对长辈的祝福。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不同,礼品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女方赠笔墨、文具、折扇给男方,意盼婿成才。

(三)成婚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请期)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

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33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