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塞罗》莎士比亚原著,戏剧《奥塞罗》是威尔第在晚年根据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而作。写的是一位将军弑君的故事。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塞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
莎士比亚
一、生平和创作
•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 2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生平
1 青少年时代
• •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沃里克郡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还当过屠户。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威廉是长子,曾被送到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逻辑、修辞等。13、14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582年11月他18岁时,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26岁)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珊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
莎士比亚故居
2 初抵伦敦
• • 莎士比亚于1585-1587年间离开故乡去到伦敦。这时正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英国的鼎盛时期。莎士比亚在一个名叫理查的斯特拉福同乡介绍下,进入剧团。他起初作马夫,专在剧场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后来才当上了一名雇佣演员,他一面勤学苦练演戏的本领,一面又打打杂,他还利用余暇去观摩其他剧团的演出。1588年前后,莎士比亚开始为剧团改编旧剧本和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从这时起,莎士比亚开始了他的剧作家生涯。
• • 接触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剧院打杂——雇佣演员——编剧——剧团股东——世袭绅士
3 创作高峰
• • 1594年始,莎士比亚所在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后同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以后他的戏剧作品主要在此公演。莎氏在35岁前的剧作,已被大家们称赞为“无与伦比”,能与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剧作。莎氏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其题材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
• • 故使莎氏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莎士比亚同剧团剧场有20余载亲密关系,于编剧之外,也曾演戏导戏。写戏时他时常想着具体的演员,也不忘剧场和演出效果。他力求吸引各类观众,特别是较有教养的观众,继承了已有的通俗戏剧传统,同时吸取了意大利和英国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期。
4 晚年
• • 从1608到1611年,是他创作的晚期。开始转向传奇剧的写作。 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莎士比亚一生中的最后几年,大部分是在故乡度过的。1616年4月23日,正当他52岁生日那天,与世长辞了。25日,他的遗体埋葬在斯特拉福圣三一教堂的祭坛下面。对于渺小者来说,历史是无情的,对于伟大者来说,历史则像一位多情的爱人,一直站在那里,向每一位后来者描述他钟情者的风采。
(二)创作历程(详细版)
• • 值得庆幸的是,莎士比亚有大量作品流传了下来,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可珍贵的一部分。这就涉及了莎翁的创作道路。我们把诗人的全部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一五九○至一六○○年为第一个时期;一六○一至一六○七年为第二个时期,一六○八至一六一三年为第三个时期。
1 第一时期
• • 有人把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喜剧时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不错,诗人这一时期从《错误的喜剧》开始到《第十二夜》,确实创作了十部喜剧,但同时他还创作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篇算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算两部,其余《理查三世》、《约翰王》、 《理查二世》及《亨利五世》等不分篇,各算一部),三部悲剧、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以及一些十四行诗。把莎翁的这一时期简单地称为“喜剧时期”显然并不妥当。可是,另一方面,莎翁毕生所写的十七部喜剧,有十部创作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几部最著名的喜剧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等,都写于这一时期,因此莎翁喜剧在这一时期占的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 • 先说喜剧。所谓喜剧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不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些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即:
• • (1)喜剧的主题主要是写爱情、友谊、婚姻,通过这些来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今以这一时期一部重要喜剧《皆大欢喜》为例,里面写 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 • (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
(3)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
• • 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上述这些喜剧故事情节,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叙述。但是,这不要紧,读者可根据这些粗线条的介绍,再去找原剧来读,便十分清楚了。另外,有些作品本书下面还要专门介绍,在此先提一下,使读者有一初步印象。读莎翁剧作,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享受,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不要满足于我们这本小书的简单介绍,而应该用这本小书作为打开莎士比亚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它进一步去读莎翁作品,你将进入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 关于历史剧,前面已说过,这一时期莎翁共写了九部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剧本,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全部是写英国历史上的帝王的。撇开《约翰王》(英王约翰在位期为1199—1216年)一剧因剧中人物、事件自成一体,与其他历史剧不连贯不论以外,其他八个历史剧刚好构成两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这一个“四部曲”是写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家族的。另一个“四部曲”为《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及《理查三世》,是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的。这两个“四部曲”写了英国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一百年间的历史,写了这一阶段英国的王室纠纷、内部动乱、对法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重大事件,而贯串这八个剧本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共同具备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这些历史剧深刻地反映了英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封建暴君、渴望民族统一的愿望。
• • 莎士比亚历史剧最有代表性的,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接着的《亨利五世》。通过这三个情节连贯的剧本,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亨利五世的形象:他由做太子时的昏昏噩噩、整日在酒肆饭馆等游乐场所和酒鬼流氓鬼混,经过父辈教育,逐步认识错误,他父亲亨利四世逝世后,他登上王位,决心改恶从善,终于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莎士比亚把亨利五世当作一个理想的君主来描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把这位君主写成天纵神圣、完美无缺、超凡入圣、头上有着灵光的神人,而是不回避矛盾,写了哈尔亲王(哈尔为亨利五世就位前作王太子时的名字)的种种缺点,使他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中逐步改变,成为贤明君王。和歌颂亨利五世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一剧中对无道昏君理查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并不笼统地歌颂封建帝王,而是明辨是非,根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必要的褒贬。
2 第二时期
• •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他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以写喜剧与历史剧为主的话,则他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则以写悲剧为主。这一时期他共写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数量只有前一时期之半,却极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一时期思想和艺术都更加成熟了,而且他毕生最重要的四部悲剧(即所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成为他的永垂不朽的传世佳作。莎士比亚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下面三个特点:
(1)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莎翁的所有悲剧(第一个时期写了三部悲剧,第二个时期写了七部悲剧,总共十部悲剧),无一不是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的。这主要是受他的同时代人和先行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两个著名悲剧诗人托玛斯·恺得(1558?—1594?)和克里斯多弗尔·马洛(1564—1593 )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当时人们对悲剧的看法与后来人不同而来。文艺复兴时期,像莎土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因此悲剧就必须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近代和现代的悲剧就不是这样,悲剧主人公可以死亡,也可以不死亡,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更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 •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只有《麦克白》一剧是例外,麦克白之死是由于他本人犯了杀害贤明君主、屠杀无辜臣民之滔天大罪,其死亡是罪有应得),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 • 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在《李尔王》里,李尔死了,忠于他的臣子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和爱德伽齐心合力,重整国家;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塞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里,这一对情人相继死去,罗马三个执政者之一的凯撒大将把二人合葬一墓,使他们永不分离。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 •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一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来,同时也由于受了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影响所致。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瘟疫多、疾病多、人民群众贫困不堪,加上战乱频仍,劳动人民的生命是不值钱的。例如,一三四九年起几年中,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西欧的所谓“黑死病”(即鼠疫),单是拿英格兰来说,死亡人数就达居民总数的五分之二。在此情况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命有谁重视呢?
• • 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开始,经过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从理论上总结,一直到古罗马悲剧,人们从来认为只有落在帝王和贵族男女身上的灾难才能写成悲剧,劳动人民的灾难不能成为悲剧的题材。这一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无一不是帝王、王后或其他贵族男女。
• • (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个例外,这在下面要另外谈及)。麦克白犯了弑君之罪,谋杀了贤明君主,不是由于麦克白夫人的敦促,也不是由于他在旷野碰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要成为苏格兰王,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个人野心。雅典人泰门那样家财万贯,后来穷得无衣无食,主要责任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太慷慨好客,挥霍无度,不知道他所处的人世间某些人是多么险恶。以上三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点。
3 第三时期
• • 这是莎翁创作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诗人共写了四个剧本,即《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三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后者是与当时著名剧作家约翰·弗莱契尔(1579—1625)合写的,但主要则仍是莎士比亚所写。撇开后一个历史剧不论,三部喜剧都是传奇剧,即作品以童话或传奇的手法处理了喜剧人物和他们的遭遇。这些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分大大减弱,对社会的批判性也削弱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常常用非现实的方法解决了。
• • 以《暴风雨》一剧为例,此剧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自己胞弟篡位后,抱着年仅三岁的女儿米兰达出走海上,流落一岛上。公爵会魔术,用魔法救出岛上过去被一女巫囚禁之众精灵,供自己役使。另外,他还役使了被女巫豢养的岛上惟一居民、丑八怪凯列班。十二年后,篡位者安东尼奥、其同谋者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阿的儿子腓迪南王子等多人乘船出海,普洛斯彼罗用法术想使船沉没,全船人都来到这个岛上。这以后,阿隆佐之弟西巴斯辛与安东尼奥共谋,拟杀害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其忠实臣子贡柴罗。另一方面,凯列班、斯丹法诺和弄臣特林鸠罗也在策划杀害普洛斯彼罗后占领全岛。
• • 正在这两个谋杀阴谋暗中进行之时,米兰达和腓迪南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一见倾心,互相爱恋。普洛斯彼罗得悉凯列班等人正在策划杀害自己一事后,立即派精灵爱丽儿去惩罚他们。最后,普洛斯彼罗当众公开了自己过去为公爵之身份,要求其弟安东尼奥归还国土给自己,警告西巴斯辛等人不得再搞阴谋诡计。至此,一切矛盾立时解决,人们准备次日起航,分别返回那不勒斯及米兰。《暴风雨》所写的弟弟篡哥哥之位,或弟弟准备杀害自己胞兄,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解决矛盾的办法却是非现实的。
• •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爵位,兄弟互杀之例并不鲜见。可是,到了《暴风雨》里,这种你死我活的矛盾斗争却被仁爱和宽恕顷刻解决了,其说服力是很小的。尽管如此,从幻想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趣以至诗歌的艺术技巧来说,《暴风雨》仍不失为莎士比亚第一流的作品。
创作年表
早期(1590-1600)
• • 喜剧
《错误的喜剧》1592
《驯悍记》1593
《维洛那二绅士》1594
《爱的徒劳》1594
《仲夏夜之梦》1595
《威尼斯商人》1596
《无事生非》1598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9
《皆大欢喜》1599
《第十二夜》1600
• • 历史剧
《亨利六世》1590
《理查三世》1592
《理查二世》1595
《约翰王》1596
《亨利四世》1597
《亨利五世》1598
• • 悲剧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593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
《裘力斯凯撒》1599
中期(1601-1607)
• • 喜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蕊西达》1601
《终成眷属》1602
《一报还一报》1604
• • 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塞罗》1604
《李尔王》1605
《麦克白》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6
《科利奥兰纳斯》1607
《雅典的泰门》1607
后期(1608-1613)
• • 喜剧
《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1608
《辛白林》1609
《冬天的故事》1610
《暴风雨》1611
• • 历史剧
《亨利八世》1613
(二)创作历程(简明版)
创作分期
q q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喜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
q q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
《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
喜剧《一报还一报》
q q 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主要作品:传奇剧《暴风雨》
历史剧《亨利八世》
1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伊丽莎白政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为代表作品,其中福斯塔夫是莎氏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
• •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诗歌
• • 莎士比亚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十四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仲夏夜之梦》 是一部充满幻
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
• • 《仲夏夜之梦》写的是一个雅典少女追求真正爱情的故事。父亲要她嫁给一个贵族青年,而她另有所爱。最后在仙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象的剧作之一。
• • “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折磨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
最富于讽刺意义的一部
• •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其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一场诉讼。前者重视友情,后者唯利是图。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立下借据,如果到期不还,夏洛克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因故无法如期还债,于是引起诉讼。法官提出,借据上没有允许取一滴血,因此在割肉时不能流血。结果夏洛克未能得逞。剧本还穿插着几桩爱情情节,结局都很圆满。
• •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脸上装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气,故意表示他们的冷静,好让人家称赞他们一声智慧深沉,思想渊博;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说,“我的说话都是纶音天语,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他们只是因为不说话,博得了智慧的名声;可是我可以确定说一句,要是他们说起话来,听见的人,谁都会骂他们是傻瓜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终于牺牲。被剧一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好为结束,作者以此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封建的包办婚姻。
• • 剧中人物:爱斯卡勒斯、帕里斯、蒙太古、凯普莱特、罗密欧、茂丘西奥、班伏里奥、提伯尔特、劳伦斯神父、约翰神甫、保尔萨泽、山普孙、葛莱古里、彼得、亚伯拉罕、卖药人、乐工三人、茂丘西奥的侍童、帕里斯的侍童、蒙太古夫人、凯普莱特夫人、朱丽叶、朱丽叶乳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 Romeo and Juliet)
• • 在意大利的维罗那,有两个互相敌对的家庭。它们是以朱丽叶父亲为首的卡普莱家族和以罗密欧父亲为首的蒙特家族。两个家族之间不断发生暴力冲突,为城市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 • 罗密欧是一个整天沉溺于爱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动下,罗密欧参加了卡普莱家举办的化装舞会。朱丽叶的母亲为了把朱丽叶嫁给她所选定的一个年轻人而举办了这次舞会,然而事与愿违。朱丽叶在舞会上遇见了罗密欧,两人一见钟情。
• • 罗密欧在舞会结束后又潜入卡普莱家的后院与朱丽叶相会,两人互相倾诉了爱幕之情。在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地结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来化解两个家族间长久的仇恨。朱丽叶的表兄泰华是个凶残好杀的家伙,他找到了罗密欧要求与他决斗,被希望和平的罗密欧拒绝。泰华疯狂地殴打罗密欧,引起了莫邱托的愤怒。在罗密欧的劝阻下,莫邱托没有杀死泰华,但泰华却乘机杀死了莫邱托。悲剧就此发生,愤怒的罗密欧杀死了泰华,遭到被驱逐的惩罚。
• • 罗密欧在夜里和朱丽叶相会后离去,但此时朱丽叶的父亲却要把朱丽叶嫁给她不爱的一个年轻人。在神父的策划下,朱丽叶假装服毒自尽,但神父的信却未能交到罗密欧的手里。接到噩耗的罗密欧赶到教堂,就在朱丽叶醒来时,罗密欧已经喝下了剧毒药,朱丽叶也随之开枪自尽。两个家族间的世仇,导致了年青一代的爱情悲剧。
• •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的安息的所在;但愿驾车的法厄同鞭策你们飞驰到西方,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帷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里,不被人家看见也不被人家谈论!恋人们可以在他们自身美貌的光辉里互相缱绻;即使恋爱是盲目的,那也正好和黑夜相称。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各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怯的红潮,等我深藏内心的爱情慢慢地胆大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
• • 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2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
• •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成熟与深化的时期。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ca>
在王雷李小萌夫妇的一段采访里,李小萌官宣了自己已经怀上二胎的喜讯。这对夫妇是娱乐圈非常恩爱且低调的一对夫妻,2006年两人因戏结缘,2013年两人结束7年恋爱长跑在北京结婚,2017年两人大儿子出生。夫妻两人一直在默默拍摄影视剧,两人主演的影视剧《花开山乡》已在黄金档播出。夫妻二人的现状算不上是娱乐圈的大明星,却都是不缺戏拍的演员。王雷一直在主要红色题材的影视剧,同时还参加一些正能量的节目,比如东方卫视的《时间的答卷》和湖南卫视的《28岁的你》。妻子李小萌现在是怀孕状态,在采访里她透露希望二胎是女儿,这样就可以和大儿子凑成一个“好”字。
王雷李小萌夫妇很低调。两人结婚多年,一直非常低调,几乎没有任何绯闻八卦出现。婚后王雷一直在拍戏,出演的都是大众向的年代剧。2017年2月,他便获得了“第11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评选表彰活动”十佳电视剧演员奖,同年3月,他又被聘任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理事。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在演艺圈演戏。而婚后李小萌便把重心放到家庭上,偶尔出来参加一些活动和拍戏。
时隔多年夫妻两人再次搭档主演电视剧。夫妻两人上一次合作的影视作品还是多年前的《爱人同志》,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剧中两人扮演一对。这次两次再次搭档主演影视剧《花开山乡》,这是一部现代题材的农村剧,根据忽培元的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改编 ,讲述公白朗领导村两委带领村民克服困难、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
娱乐圈像王雷李小萌夫妇这般低调明星夫妻不多。不过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好好演戏便好,并不需要多么大红大紫。
莎士比亚喜剧的特点
摘要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被世人称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他一生创作了38部经世不朽的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等多种形式,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的喜剧有10部,多是在他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阶段(1590年-1600年)完成的,包括《错中错》、《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等。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他的喜剧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以及对人类光明前途的展望,现仅以部分作品为例,分析莎士比亚喜剧的特点。
关键字 莎士比亚 喜剧 《皆大欢喜》 《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
正文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是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1564年4月23日,他出生于英国中部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和皮革制造以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后又任镇民政官和镇长。莎士比亚年幼时在当地的文法学校读书,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安哈瑟维结婚,后相继生下了3个孩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于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莎士比亚在他喜剧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创作了他的10部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因此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喜剧,它既有喜剧的典雅优美、凤趣灰谐,又有通俗喜剧的粗俗滑稽、嘻笑打闹。剧中女主人公实际有两个,一是薇奥拉,另一是奥莉维亚,他们个性相互参照,前者善良无私、坚毅忍耐,后者感情真挚、追求执着,因而在对比中共同组成了全剧的灵魂与核心。在喜剧技巧的运用上,本剧手法多样,运用灵活,乔装、误会、偷听、偷看、戏弄等等,在作者的综合调配下,取得的奇异的喜剧效果。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写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同时,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
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
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
另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具有其他的一些特点,如喜剧的矛盾冲突不尖锐,结局是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人性的缺点和生活中的阴暗面给予温和的嘲讽;喜剧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抒情色彩,喜剧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感和诗意等。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巨人,他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挖掘完的瑰宝。最后,让我用莎士比亚戏剧集中的序言结尾,来向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剧作家艺术家致敬:他(莎士比亚)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他的朋友、著名的戏剧家本·琼孙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1 第一时期
• 有人把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喜剧时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不错,诗人这一时期从《错误的喜剧》开始到《第十二夜》,确实创作了十部喜剧,但同时他还创作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篇算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算两部,其余《理查三世》、《约翰王》、 《理查二世》及《亨利五世》等不分篇,各算一部),三部悲剧、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以及一些十四行诗。把莎翁的这一时期简单地称为“喜剧时期”显然并不妥当。可是,另一方面,莎翁毕生所写的十七部喜剧,有十部创作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几部最著名的喜剧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等,都写于这一时期,因此莎翁喜剧在这一时期占的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 先说喜剧。所谓喜剧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不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些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即:
• (1)喜剧的主题主要是写爱情、友谊、婚姻,通过这些来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今以这一时期一部重要喜剧《皆大欢喜》为例,里面写 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 (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
(3)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
• 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上述这些喜剧故事情节,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叙述。但是,这不要紧,读者可根据这些粗线条的介绍,再去找原剧来读,便十分清楚了。另外,有些作品本书下面还要专门介绍,在此先提一下,使读者有一初步印象。读莎翁剧作,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享受,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不要满足于我们这本小书的简单介绍,而应该用这本小书作为打开莎士比亚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它进一步去读莎翁作品,你将进入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关于历史剧,前面已说过,这一时期莎翁共写了九部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剧本,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全部是写英国历史上的帝王的。撇开《约翰王》(英王约翰在位期为1199—1216年)一剧因剧中人物、事件自成一体,与其他历史剧不连贯不论以外,其他八个历史剧刚好构成两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这一个“四部曲”是写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家族的。另一个“四部曲”为《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及《理查三世》,是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的。这两个“四部曲”写了英国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一百年间的历史,写了这一阶段英国的王室纠纷、内部动乱、对法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重大事件,而贯串这八个剧本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共同具备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这些历史剧深刻地反映了英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封建暴君、渴望民族统一的愿望。
• 莎士比亚历史剧最有代表性的,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接着的《亨利五世》。通过这三个情节连贯的剧本,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亨利五世的形象:他由做太子时的昏昏噩噩、整日在酒肆饭馆等游乐场所和酒鬼流氓鬼混,经过父辈教育,逐步认识错误,他父亲亨利四世逝世后,他登上王位,决心改恶从善,终于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莎士比亚把亨利五世当作一个理想的君主来描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把这位君主写成天纵神圣、完美无缺、超凡入圣、头上有着灵光的神人,而是不回避矛盾,写了哈尔亲王(哈尔为亨利五世就位前作王太子时的名字)的种种缺点,使他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中逐步改变,成为贤明君王。和歌颂亨利五世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一剧中对无道昏君理查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并不笼统地歌颂封建帝王,而是明辨是非,根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必要的褒贬。
2 第二时期
•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他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以写喜剧与历史剧为主的话,则他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则以写悲剧为主。这一时期他共写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数量只有前一时期之半,却极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一时期思想和艺术都更加成熟了,而且他毕生最重要的四部悲剧(即所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成为他的永垂不朽的传世佳作。莎士比亚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下面三个特点:
(1)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莎翁的所有悲剧(第一个时期写了三部悲剧,第二个时期写了七部悲剧,总共十部悲剧),无一不是以悲剧主人公的死亡而结束的。这主要是受他的同时代人和先行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两个著名悲剧诗人托玛斯·恺得(1558?—1594?)和克里斯多弗尔·马洛(1564—1593 )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当时人们对悲剧的看法与后来人不同而来。文艺复兴时期,像莎土比亚这样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因此悲剧就必须以主人公的死亡而告终。近代和现代的悲剧就不是这样,悲剧主人公可以死亡,也可以不死亡,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更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只有《麦克白》一剧是例外,麦克白之死是由于他本人犯了杀害贤明君主、屠杀无辜臣民之滔天大罪,其死亡是罪有应得),但悲剧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 例如,在《哈姆莱特》一剧里,主人公哈姆莱特死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带领大军来到,宣布丹麦恢复正常秩序;在《李尔王》里,李尔死了,忠于他的臣子奥本尼公爵、肯特伯爵和爱德伽齐心合力,重整国家;在《奥赛罗》里,过于善良、受阴谋家伊阿古欺骗和挑拨、错杀了自己妻子的奥塞罗认识了自己所犯的可怕错误后,为了惩罚自己,以剑自杀了,他的副将凯西奥马上接任处理军政事务,并逮捕了恶棍伊阿古,即将对伊处以严刑;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里,这一对情人相继死去,罗马三个执政者之一的凯撒大将把二人合葬一墓,使他们永不分离。总之,使人看到尽管悲剧中的主人公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了自己生命,却是前途光明,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这一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由于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而来,同时也由于受了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影响所致。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瘟疫多、疾病多、人民群众贫困不堪,加上战乱频仍,劳动人民的生命是不值钱的。例如,一三四九年起几年中,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西欧的所谓“黑死病”(即鼠疫),单是拿英格兰来说,死亡人数就达居民总数的五分之二。在此情况下,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命有谁重视呢?
• 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开始,经过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从理论上总结,一直到古罗马悲剧,人们从来认为只有落在帝王和贵族男女身上的灾难才能写成悲剧,劳动人民的灾难不能成为悲剧的题材。这一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无一不是帝王、王后或其他贵族男女。
• (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个例外,这在下面要另外谈及)。麦克白犯了弑君之罪,谋杀了贤明君主,不是由于麦克白夫人的敦促,也不是由于他在旷野碰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要成为苏格兰王,而是由于他自己的个人野心。雅典人泰门那样家财万贯,后来穷得无衣无食,主要责任者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太慷慨好客,挥霍无度,不知道他所处的人世间某些人是多么险恶。以上三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要特点。
3 第三时期
• 这是莎翁创作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诗人共写了四个剧本,即《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三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后者是与当时著名剧作家约翰·弗莱契尔(1579—1625)合写的,但主要则仍是莎士比亚所写。撇开后一个历史剧不论,三部喜剧都是传奇剧,即作品以童话或传奇的手法处理了喜剧人物和他们的遭遇。这些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分大大减弱,对社会的批判性也削弱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常常用非现实的方法解决了。
• 以《暴风雨》一剧为例,此剧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自己胞弟篡位后,抱着年仅三岁的女儿米兰达出走海上,流落一岛上。公爵会魔术,用魔法救出岛上过去被一女巫囚禁之众精灵,供自己役使。另外,他还役使了被女巫豢养的岛上惟一居民、丑八怪凯列班。十二年后,篡位者安东尼奥、其同谋者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阿的儿子腓迪南王子等多人乘船出海,普洛斯彼罗用法术想使船沉没,全船人都来到这个岛上。这以后,阿隆佐之弟西巴斯辛与安东尼奥共谋,拟杀害那不勒斯王阿隆佐及其忠实臣子贡柴罗。另一方面,凯列班、斯丹法诺和弄臣特林鸠罗也在策划杀害普洛斯彼罗后占领全岛。
• 正在这两个谋杀阴谋暗中进行之时,米兰达和腓迪南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一见倾心,互相爱恋。普洛斯彼罗得悉凯列班等人正在策划杀害自己一事后,立即派精灵爱丽儿去惩罚他们。最后,普洛斯彼罗当众公开了自己过去为公爵之身份,要求其弟安东尼奥归还国土给自己,警告西巴斯辛等人不得再搞阴谋诡计。至此,一切矛盾立时解决,人们准备次日起航,分别返回那不勒斯及米兰。《暴风雨》所写的弟弟篡哥哥之位,或弟弟准备杀害自己胞兄,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解决矛盾的办法却是非现实的。
•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爵位,兄弟互杀之例并不鲜见。可是,到了《暴风雨》里,这种你死我活的矛盾斗争却被仁爱和宽恕顷刻解决了,其说服力是很小的。尽管如此,从幻想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趣以至诗歌的艺术技巧来说,《暴风雨》仍不失为莎士比亚第一流的作品。
创作年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