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都有谁呢?

我国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都有谁呢?,第1张

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11名宇航员(14人次)上过太空,其中,景海鹏三次上太空,聂海胜两次上太空。

1、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 航天员杨利伟。

2、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 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

3、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 航天员 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4、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 航天员 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5、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 航天员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6、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失重还会使人体内的钙磷镁等无机盐的代谢功能紊乱,不仅吸收减少,而且骨质中原有的无机盐(主要是钙)丧失,从尿中排出

苏联曾用生物卫星对动物进行实验在失重环境中生活18天的幼年大白鼠,骨骼的形成率明显地比地面上低

美国曾对"双子星座"上飞行一两天的短期航天的航天员进行骨质密度测量,他们的骨质密度减少量在2%-25%之间而飞行近14天的航天员,骨质密度降低量明显增加在"天空实验室"上生活84天的航天员,从第一天起尿中钙含量就开始增多,到第10天时,每天从尿中排出的钙量达50毫克,30天后每天增加到100毫克,直到飞行结束

苏联对"礼炮"号上长期航天的航天员的骨质测量表明,每日的钙丧失量为体重的03%-05%,一般在3-6个后,钙镁等无机盐的丧失量趋向稳定,不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骨钙丧失主要发生在负重的跟骨大腿骨等骨骼上长期太空生活的航天员,跟骨的骨钙丧失量可达32%-83%足见这是"用进废退"规律在起作用

骨质大量脱钙会变得疏松,返回地面后,轻微活动和用力就会造成骨折,特别是脊柱和长骨的骨折

用进废退规律还会在肌肉上发生,因为在失重环境中,产生力量的肌肉无用武之地了,它便会逐渐萎缩

肌肉有由快肌纤维组成和慢肌纤维组成的两种由快肌纤维组成的肌肉,其功能是进行迅速而有力的运动;由慢肌纤维组成的肌肉,其功能是在重力下维持身体的姿态在失重环境中行走,不用力或用力很小,腿肌就会萎缩;在失重环境中干活,无需作功或作功较小,四肢等处的肌肉因而萎缩,如此等等

生物卫星上的动物实验表明,在失重环境中生活20天的大白鼠,肌肉减少25%-38%

失重使人骨软肌肉瘦,因而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需要用担架抬下飞船苏联一名在太空生活180天的航天员,连家属献给他的一束菖蒲花都拿不住

穿太空服的宇航员

如果宇航员不小心飘进太空,会发生什么?宇航员意外飘进太空?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见发生的事,但镁客君还是客观的先来分析下,这到底会发生什么?

如果宇航员因安全绳断了而飘进太空,而且喷气背包也出现故障,你的宇航员小伙伴又不能出来救你,你就会沿着松脱时所受力的方向飘走。你会完全失重,可能还转个不停。无论怎么做肢体动作都救不了你。地球的引力会将你困在绕地运行的某一轨道上,如果你的宇航服完好无损,你将经历恐怖的8个小时,等待氧气供应耗尽。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一旦你的宇航服破损,你的皮肤会暴露在太空中,你身体里的血液会因没有大气压而沸腾,造成身体浮肿,甚至自爆。如果你进入太空的角度和轨道都刚刚好,你会撞向地球。但你永远到不了地球,因为地区周围的大气层会让你消失殆尽,向流星一样。

当然,这种情况我们都不希望发生,为此航天局也做了完全的措施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当宇航员走出国际空间站进行作业时,他们必须时刻与宇宙飞船相连,用的是26米长的多股编织的可伸缩钢绳,这种钢绳抗拉强度高达1100磅。

但如果这跟大力绳还是断了,宇航员就要动用“舱外活动简便救援装置”了。靠着喷气的力量自由飞行来回到空间站或者宇宙飞船。早期的宇航服技术条件有限,太空行走时的安全绳一般做成脐带式,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保障,现在太空行走的宇航服,一般都不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脐带式对距离有限制。

在此,镁客君向飞行在太空的宇航员们致敬!向中国的航天英雄们致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97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