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看的宫廷女人的电视剧吗

有什么好看的宫廷女人的电视剧吗,第1张

中文剧名:宫

电视台:韩国MBC电视台(接档《英才的全盛时代》)

首 播:2006年01月11日首播(韩国每周三、四播放)

集 数:16(预计)

导 演:黄仁磊

编 剧:任恩雅

原着:朴素熙(韩名“宫”,中名“我的野蛮王妃”)

主演:尹恩惠 朱智勋 金正勋 宋知孝

类型:漫画改编/励志喜剧

语 言:韩语

字 幕:中文简体

制作出品:YYCAF强档制作并强烈推荐

人物介绍(复制地址可看大图)

内容介绍(漫画内容)

这是部韩国作者"朴素熙"老师的作品

是描素假如韩国的皇室还存在的虚拟故事。

故事一开始~

17岁的王世子“李绅”因家族因素,使得中殿妈妈逼他结婚。

王世子心想,娶一个自己不熟的人为妻,那到不如自己去找一个认识的!

但事情并没有如此顺利,他告白失败了!

因此只好接受……

中文剧名:宫

韩语剧名:궁

英文剧名:Palace

电 视 台:韩国MBC

首 播:2006-01-11(韩国每周三、四播放)

集 数:暂定16集

导 演:黄仁雷 황인뢰 (A Man Who Holds Flowers)

编 剧:任银儿 (Tell Me Something /A Perfect Match)

原 著:朴素熙(韩名“宫”,中名“我的野蛮王妃”)

主 演:尹恩惠 朱智勋 金政勋 宋知孝

格 式:SDTV-RMVB

音 频:韩语原声

字 幕:中文简体

制 作:韩剧热线制作组

监制: 咖啡猫

翻译: 紫烟轻娆

时间: 66 lyly

片源: 小西

特效: 66

压制: Ke2042

制作团队

导演:黄仁雷

MBC《恋爱的基础》《女人靠什么活着》《低头的男人》《珍藏的不会忘记》《都市中的爱情》等

KBS《女秘书》《对不起我爱你》制片人

音乐剧《夏得勒咖啡(音译)》《最后的舞请与我一起》执导《请关灯》《毕业》等

编剧:任银儿(音译)

**《有好人介绍给我》剧本

**《同龄课外老师2》《浪漫史PAPA》《新娘授业》剧本

登场人物

申彩静--尹恩惠(饰)

某天突然成为皇太子妃的艺术高中美术科学生

校服裙里穿着运动裤,喜欢骑着自行车看风景的运动行少女,拥有漫画般的想象力。

跟年龄无关地易于相处,不与任何人为敌,但是却有一经讨厌坚持到底的特质。

成为皇太子妃后对所有少女憧憬对象的皇太子信对任何事情都倦怠的病态心理大失所望,因生活方面不停地起着冲突,进入宫中生活后了解到信的倦怠和孤独,渐渐对他产生怜悯之情。

另一方面,因对结婚后遇到的律感到异性情感而混乱。

彩静是迅速地观察到表面优雅万分,实际却暗潮汹涌的欲望与权利斗争的宫中局面,身处宫中轴心,起到变化宫和宫中所有人物的中心人物。

李信--朱智勋(饰)

即将继承王座的大韩民国唯一皇太子

贤明的皇帝和美貌皇后所生的知性美貌集于一身的皇太子

认为宫中严格的厉律太过古板,对死气沉沉的生活产生厌倦的信,表面上以厌世的古稀老人姿态对周遭的一切充满着倦怠,却对内心的炙热苦恼万分。

对于一生都要以皇帝身份生活在宫中的事实充满抵触情绪,梦想某天可以逃脱。

看到并不是基于爱情而迎娶的彩静后学到生活的真谛,渐渐找回对生活的活力,感受到爱情的信。

与一直以来的恋人孝琳的关系中走着感情的钢丝,凡事都与情敌律对立。认为无论是宫中还是世界的任何一角都没有自己立足之地的信是NOWHERE MAN

孝琳--宋知孝(饰)

舞蹈家,信长久、且唯一的女朋友,

外貌、财力、头脑一样不缺的完美类型。

王室一直盛传的皇太子妃人选。

想要把信变成自己的专属,开始展现想要成为韩国国母野心的孝琳。

但是,因恋人关系的信与彩静成婚,皇太子妃的美梦破碎。对于凭空出现夺走自己梦想的彩静,对天敌般充满攻击性。为了找回受创的自尊心,为了争取皇太子的爱情不断努力。接近有可能帮自己实现野心的继承顺位第2的律,遭遇意想不到的感情变化而慌乱。

彩静、信、律所组成的3角、4角的爱情关系中一向是重要变数的引导人物,懂得为了现实中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敏锐的女人。

为了追求自身的梦和理想,比任何人都具有奋斗的热情。

李律--金政勋(饰)

皇位继承顺位第2的义城君

因为成长在国外的缘故,不象信一样对宫中生活充满抵触的律,拥有天生的乐观性格和自然的态度,以无所不知的博学多识博得众人喜爱。

如果说信是直线性的行动派,那么律就是行动前深思孰虑的迂回派。

对孤苦将自己养大的母亲拥有很深的情感与怜悯的律,理解着母亲对于权利的贪欲,自身也开始逐渐对王权表现出关心。

从私立学校转学过来,对初见的彩静怀有好感的律,知道过世的先皇所定下的婚约竟是“继承皇位的孙子”时,平生第一次对皇位产生梦想程度地爱着彩静。

虽然对因自己身份而接近的孝琳保持距离,

却因理解孝琳欲望,在以后的关系中逐渐产生感情变化。

如植物吸水般吸入王权和与孝琳混乱的关系,却如向曰葵追随太阳般自然地与彩静陷入感情纠葛,与独一无二的皇太子继承人信成为对手。

连续剧《宫》以现在的韩国是在立宪君主制的假定条件下开始。

皇帝病危,皇太子信接到皇太后命令:与早就选定好的对象举行大婚。信深知皇太子的人生里永远没有个人选择。 但是他的年纪,也不过19岁而已。信向女朋友闽孝琳求婚。当作玩笑的孝琳为了国际芭蕾舞比赛的练习离开。信没有挽留,只是望着孝琳的背影浅笑。事业全毁后转为专业“主妇”的爸爸和保险设计师妈妈。艰难的条件下却依然创造自己的幸福的彩静的家族,因困境与皇室结为亲家。一直不当回事的爷爷所谓的政策婚姻,竟成为实让彩静的父母晃如梦境,花样年华的19岁当头竟然说结婚,彩静因无法接受放声痛哭。信以无所谓由谁来当皇太子妃的姿态欣然应允婚事。另一方面,对男朋友即将结婚的事实毫不知晓的孝琳,在异国专心致志地进行芭蕾舞练习。还有1年前放弃了皇太子职位与妻子一起去英国的,孝烈皇太子的儿子也是皇位继承顺位排名第2的律重新回到故土。律的归来让皇后本能地对皇太子信的皇位(尊重官方原文,不是王位而是皇位)充满危机感,命令信要对此早做防范,信却嘲讽着皇位的斗争,对皇后的话置若罔闻。为了接受预备皇太子妃教育,彩静来到别宫(王或王太子婚礼时,迎入王妃或世子嫔的专属宫殿)—云岘宫。来到别宫的信,惊讶于身着大礼服的彩静的美丽…

第一集

仁和14年,身患重病的老皇帝身体每况愈下,病情越来越严重, 所以皇太后责下令还是高中生的的皇太子——信尽快跟皇室安排好的新娘完婚。闻听此讯,信便向与自己暗地里交往的女朋友闽孝琳求婚,但是闽孝琳把这些求婚当作是信在跟她开的玩笑,并告诉信,成为一名成功的芭蕾舞演员是自己的梦想,断然拒绝了信的求婚。

皇室为信安排的未来太子妃竟然是大韩民国平凡高中女学生申彩景。申彩景深知年仅19岁跟她同就读于同一所艺术高中的英俊少年信是所有韩国少年的梦中情人,却很有些看不惯这位高傲的王子。命运捉弄,现在申彩景家里突然接到了从皇室发来的婚约信函,全家人又惊又喜,原以为是死去的爷爷遗书中所提到的事情是吹牛现在变成了事实。原来,彩景的爷爷身前就和已故的先帝订有婚约。

早知道要作为皇太子就不会再有自主选择人生权利的信。以昌德宫独立和翊卫司缩小为条件答应跟平凡的高中生申彩景结婚

申彩景却因为在学校偶然看到信对闽孝琳的求婚被拒,很是反感这门政略婚事。此时,一帮逼债的人又找上门来,在申彩景的家中四处贴上了红色封条

第二集

彩景因家境困难,被迫履行了与皇太子的婚约 刚到皇宫,与王室家族成员的沟通却成了彩景面临的最大难题。更加让申彩景难以接受的是,将成为申彩景丈夫的信对自己十分冷漠。面对如此冷遇,申彩景十分后悔答应这门婚事,可再后悔也为时已晚。当彩景被封为皇太子妃的新闻被媒体报道后,每天都有成群记者堵在门口要求对彩景进行采访。

14年前因交通事故而去世的孝律皇太子的儿子律接到母亲-贤正宫的命令从英国回国企图夺回在宫中原本属于自己的王位。律虽然在机场跟因出国比赛的闽孝琳擦肩而过,可相互之间全然不知道以后对方在自己命运中存在 在英国攻读美术的律转学到申彩景和信上学的艺术高等学校 信将律当作好朋友来招待,但是宫中的皇后却对律的归来忧心忡忡

第三集

申彩景(尹恩惠)只能无奈接受要成为皇太子妃的事实。申彩景从入宫那天起就要开始学习宫廷用语以及婚礼进行顺序等等严格的各种皇室教育。

但比起这些冷酷无情的训练来说。信对申彩景的冷漠更让她感心寒。信告诉彩景,结婚后他唯一可以承诺的是离婚,当她不能忍受的时候提出离婚的话他可以答应

为了迎接皇太子妃的到来,宫廷十分忙碌。在皇室各成员和韩国民众的关注下,信和申彩景进行了21世纪传统的皇室隆重的婚礼与此同时, 曾经拒绝了信的求婚的闽孝琳(宋智孝)登上了在泰国进行的芭蕾舞舞台上

第四集

婚礼结束成为正式夫妻的头一天,皇太子-信(朱智勋)就跟皇室长辈发生了冲突。冲突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争取婚前为了要跟申彩景结婚而自己所提出的德宫独立和翊卫司缩小条件,为此事皇太子-信十分气愤的。而此时,申彩景(尹恩惠)渐渐适应了宫廷里的生活,并且对作为皇太子妃所拥有的特权十分高兴。

虽然贵为皇太子和皇太子妃,但毕竟还是学生的他们还是要去上学,婚后不久两个人一起重归校园。一夜间从灰姑娘变成公主的申彩景遭到同学们的冷遇。唯一跟申彩景亲切说话的只有转学生律(金正勋),信将要面对的是从泰国比赛结束以后回国的闽孝琳(宋智孝)

第五集

一天早上给皇室长辈问候以后在回来宫的途中申彩景见到了律吓了一跳。跟律的交谈中才知道了律的身世以及他现在在宫中的地位。虽然申彩景十分吃力的学习严厉的宫廷礼仪教育,可是皇帝和其他皇室长辈的关心使得她稍微得到了一点点温暖并且渐渐的开始了解皇室文化。

与此同时华英表面上是准备愈加俱乐部的开幕。事实上她跟崔部长正在准备加紧争夺皇宫权利的阴谋。律渐渐跟申彩景和她的朋友之间关系更加亲切起来。

皇太子-信的生日即将到来,申彩景十分期待着信的生日并且做了很多准备。可是申彩景从生日派对邀请名单中看到了她最不想看到的信的朋友-闽孝琳的名字

第六集

申彩景在宫中的生活因为律的帮助而变得有了些色彩,而且皇室对于申彩景的态度也变得轻松很多,从皇太后那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赞赏。皇太子夫妇开始参加各种对外进行的大型活动,申彩景自由奔放和平民化的形象得到了公民的认可,申彩景的人气急速上升虽然信不止一次的提醒申彩景注意自己的行为,可是申彩景没有听从信的劝告。

在愈加俱乐部开幕式上得知闽孝琳原来是皇太子-信前女友消息的华英开始接近闽孝琳。

得知华英秘密回国并开办了一家愈加俱乐部消息的皇后无法掩盖对华英不安的心情。

与此同时,皇宫里正进行着给君主立宪制国家大使和王族们正式介绍的申彩景和皇太子-信的舞会

第七集

申彩景(尹恩惠)开始渐渐适应作为皇太子妃的行为。这让闽孝琳(宋智孝)心里十分不安 闽孝琳回想起跟信(朱智勋)美好回忆以及同华英之间聊天中得到了启发坚定了夺回皇太子-信的信心。

申彩景自从进入皇宫开始到现在还没有回过一次娘家,所以十分想念家人。得到皇帝以及皇室长辈的同意,皇太子夫妇将要回娘家。皇室长辈同意皇太子夫妇回娘家不光是考虑到申彩景想念家人的心情以及也考虑到希望作为皇太子的信也更多接触平民社会。

皇太子夫妇来到申彩景家,头一次那么近距离接触普通人家庭的信对申彩景家充满了好奇并从申彩景父母那里感受到了平民家庭的快乐。不过申彩景家人倒是对这个高贵的新女婿有点不大适应,对待信更是小心翼翼。晚上,不愿单独睡里屋的信挤到了申彩景那张小小的单人床上

第八集

几天以后皇太子夫妇从娘家回到皇宫。见到十分严厉的皇后想起十分和蔼的申彩景(尹恩惠)家人的皇太子-信(朱智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了解到信心事的申彩景用真情安慰信。信为了感谢申彩景便给他准备了皇太子妃专用车

闵孝琳以作为骑马俱乐部会长身份建议信介绍申彩景加入到俱乐部。不知闽孝琳内心想法的信的朋友对申彩景加入到骑马俱乐部会员的事情表示不满

信正式带着彩敬加入骑马俱乐部,律也到场。孝琳找到律说,她知道律想要什么并提示他如果信不做太子的话,现在的婚姻就无效。律碰到彩敬,暗示彩敬信不会爱上她,信的心里爱的是闵孝琳,而此时信正在远处看着他们

律和信一起练习马上击棒,两人因相撞而双双跌下马。宫人纷纷赶来,彩敬看见没人理律而转而安慰律,在一旁的同样是摔倒了的信醋意顿生

与此同时,皇太子-信要代替身患重病的皇帝出国访问泰国

第九集

在皇太子-信(朱智勋)出国访问期间。十分孤单的申彩景(尹恩惠)不小心把自己的专用车撞坏。所以从皇宫中听到了责骂以及学校同学们的嘲笑,内心受到伤害的申彩景哀求律(金正勋)希望律能把自己带到皇宫以外的地方。

跟银,静,欢一起旅游去泰国的闽孝琳(宋智孝)。在泰国闽孝琳见到了信并且要求信送她到机场诱导信跟自己两人之间的约会。

此时,为了寻找消失的申彩景皇宫里早已大乱

第十集

送走闽孝琳的皇太子-信来到会场,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说。

而此时,申彩景(尹恩惠)因为没有得到皇宫同意便出宫受到了惩罚。看到如此可怜而心痛申彩景的律便找到华英希望帮助自己成为皇帝。

通过律的帮助申彩景参加了接见威廉王子的国宾活动。华英便在皇帝面前推尊孝律皇太子,开始在皇宫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申彩景此时正在焦急等待着顺利结束泰国访问回国的信

第十一集

不顾下人们的劝阻,申彩景(尹恩惠)坚持单独骑马,并跟一名陌生女子相撞。事后才知道自己撞到的竟然是皇太子-信的姐姐慧命公主(李尹智)。好久没有见到姐姐的皇太子-信(朱智勋)十分高兴,表现出少有的温柔,并且把自己藏在心里的话告诉了姐姐。

泰国皇太子-信和闽孝琳(宋智孝)约会的照片被登在泰国报纸上。知道此事的皇后(尹由仙)心里十分不安。申彩景回想起自己当时那么担心信,现在看来是一种很傻的事情,心里很心酸。 在学校申彩景见到了闽孝琳,想问个究竟,可是让申彩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闽孝琳态度很强硬。申彩景晕倒在朋友面前

第十二集

信竟然说要放弃做皇太子。这让申彩景更加无法了解信到底在想什么,心里十分郁闷。 申彩景为了容纳信做出了很多努力,可是她发现当自己越来越接近信,却越来越多发现信周围有闽孝琳的踪影。生气的申彩景跟信发生争吵,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眼看华英和律将要入宫。

皇宫现在为了孝律皇太子追尊问题议论纷纷。新势力的加入导致皇宫内乱。只凭皇后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抵挡住华英的攻击。有关孝律皇太子追尊决定权将掌握在皇太后手上。在皇宫,信和律相见,此时已没有了往日的亲切,剩下的只有浓烈的对立感情。皇宫将进入新一轮的竞争

与此同时, 为了进行皇室活动,皇太后带着申彩景来到济州岛

第十三集

去济州道路上信和彩景使出浑身解数想让皇太后开心

学校里的同学看到律造型的变化而欢呼。可是信带有一种审视的眼光远远地看着律。

与此同时,入宫的华英的一举一动让皇后十分紧张。华英以忘记作为皇太子妃本分为名义狠狠的教训了彩景

狗仔队在泰国所拍摄的照片公开以后,皇室成员内部召开了紧急会议,想找出有关皇太子夫妇事件的对策方案。傍晚不知原由申彩景在下人的陪同下提着行李来到“恩爱阁”睡觉。看到信也在这里睡觉,这让申彩景十分惊讶。这就是皇室成员想出来的对策方案-洞房

第十四集

终于度过了漫长的洞房之夜。 一听到皇太子夫妇洞房消息律急忙跑过来问彩景那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从彩景口中得知那天晚上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律一下子抱住了彩景,这时信在远处默默的看着这一切

知道皇太子夫妇为什么这么快洞房真正原因的彩景朋友纷纷责骂闽孝琳。偶然之间知道闽孝琳秘密的彩景内心无法平静。

无意中,彩景看到不知谁给她发来的一张照片,彩景深受打击,决定消失。知道彩景消失后,信和律到处去寻找她

第十五集

从名善堂带出彩景的信发泄出两人之间掩埋在心里的种种矛盾以及困扰

信对律使用暴力事件又一次惊动了皇宫上下, 华英对皇后发誓不会善罢甘休此事。皇帝把皇太子-信叫过来想好好的教训了一下,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信竟然做出强烈的反抗。

不顾各种非文皇太子夫妇出现在记者接待会上,记者们要求皇太子夫妇摆出很和谐,恩爱的姿势,这时皇太子-信竟然吻了申彩景。

与此同时,感觉到皇宫内不安氛围的皇太后特意准备了所有皇室家族一起共进晚餐的机会

第十六集

信和彩景离开宫廷进行只有两人的蜜月。

闽孝琳继续追寻着与皇太子-信两人之间的爱情回忆。面对皇太子-信对现在的自己爱理不理十分伤心可是回想起华英所说的话闽孝琳再次坚定自己追寻跟皇太子-信之间的爱情决心

因闽孝琳事情皇太子-信和申彩景再次出现矛盾。律竟然对申彩景说现在是时候该放弃皇太子信。一听此话让申彩景十分吃惊。

皇后了解到华英的行动开始准备对策 与此同时,皇太子的非文又再次公开使得皇室处于很尴尬的处境。

皇帝严厉的跟皇太子-信说希望注意一下作为皇太子的行为

第17集

彩景终于见到一整天没有消失的信,开始埋怨信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烦恼所有的事情。这时信却一下子抱住了埋怨自己的彩景,并拜托彩景,如果以后不再自己是皇太子,到时候希望彩景也能留在自己的身边,

与此同时,进入皇宫的闽孝琳见到了皇后并得到了皇后后援的提案。

律请求皇太后在自己的生日派对旅行中允许皇太子夫妇也一起同行

第18集

全国还未平息有关皇太子信作为皇太子的资质问题。皇帝也在考虑律是不是更加合适做自己的接班人。

与此同时, 闽孝琳跟信讨论有关两人以后一起出国留学的事情。彩景知道此事十分伤心,可这时律向彩景告白一个男人的真正感情。

目睹两人和谐的样子再次点燃皇太子-信内心中的嫉妒心…

第19集

在律的生日派对上,律和信之间的矛盾极化,使得彩景更加烦恼。看着如此烦恼的彩景,信感到十分内疚。想在彩景面前赔罪,可是彩景断然拒绝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加深。

与此同时, 彩景听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以皇宫为靠山得到不少好处的消息。更加使得彩景对皇宫的生活感到厌倦。看出彩景心事的信允许彩景回娘家住一晚。

可是不知真相的皇后则责骂彩景有皇宫的允许就擅自回家。信的好意变成皇后的责骂,让彩景十分伤心最终决定离开皇宫

第20集

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蒙怨的彩景将面临入宫以后最大的委屈。可是又将所有困难事情总是埋藏在心里自己承担。

可是彩景如此处理事情的方式,让信十分反感,于是他下令修理名善堂。如此一来更加加深华英和皇帝,律之间的矛盾

信渐渐开始被人孤立,看再眼里的皇后十分心痛。皇后以作为母亲的身份劝导皇太子。

远远看着忠于自己梦想并想成为著名芭蕾舞演员的闽孝琳。信也重新树立自己的梦想以及跟彩景之间的关系,并出现在记者招待会上。

第21集

在皇太子夫妇公开记者招待会上,彩景不顾信的阻碍说出爆炸性的新闻,那就是“我想离婚”。

彩景如此的行为引起皇宫里的恐慌以及包含皇帝在内所有皇室成员的愤怒。看着彩景,信内心更是交替着愤怒与悲伤。

彩景又将被社会所注目。发现事情闹的越来越变大,华英想利用替罪羊-闽孝琳保全自己儿子律的利益。

彩景在皇帝面前流出眼泪表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后悔,希望得到皇宫的饶恕。

因此事信的皇太子位置更加动摇,皇帝对律更加信任。

与此同时律为了保护内心十分疲劳的申彩景,在皇宫成员聚再一起的场合上说出

第22集

可以放弃法度可不能背叛自己内心感觉的律,以及认为法度就是皇宫的力量的信。虽然他们两人所遵循的信念不同,失去的东西也不同,可两人都是为了保护同一个深爱的人。

彩景也不愿因为自己而使得别人受到伤害,她所理想的生活渐渐远离现实。

与此同时, 皇帝正在考虑律是不是更加适合做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皇宫宗亲找到皇帝强烈要求希望严惩皇太子妃彩景。

信找到华英警告她,如彩景再次受到伤害的话,华英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信的警告没有阻止华英的野心反而达到了极点

第23集

被指控为放火事件嫌疑人的信再次陷入困境。 虽然信表示自己是清白,可是所有的状况以及证据对他不利。彩景明知信是清白,可是没有办法去帮助信而十分痛心。拥有彩景如此的信任,信没有感觉到一点孤单从容面对所发生的事情。

虽然律知道华英的阴谋。可事情到如此地步谁也无法阻止她的欲望。很多事情的发生再次点燃有关皇室危机的谣言。皇帝提出为了平息谣言希望申彩景站出来反省。申彩景也表示身为皇太子妃自己应该为皇宫做点什么并表示服从皇室大人们的决定

与此同时,彩景十分想把自己入宫之前生活的世界展现给信看。两人约定一起出宫并抛开皇太子和皇太子妃的身份,作为普通人进行两人之间的甜蜜约会。

第24集

虽然事情的真相渐渐付出水面,可还没有结束对信的嫌疑。经历这次事件信和彩景两人之间信任和关心更加牢靠。

皇帝表示抛开这次放火事情的真相,只有得到国民的爱戴和尊敬的人才能有资格成为皇帝的继承人。华英带着得意的微笑将使出决定最终胜负的诡计。

皇后看着开始渐渐露出做为皇太子妃气质的彩景心里十分欣慰并跟彩景聊天。得到皇后的鼓励和从丈夫-信赠送的礼物中再次找回家庭的温暖并发誓要守护这美好的时光…

第28卷第l期 2015年01月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C01legeV01.28 No.1 Jan.2015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分析李佳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在唐代,世家大族遭到了统治者的抑制和打击,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统治阶层。清河 崔氏自魏晋形成以来,始终是北方世家大族的重要代表,对清河崔氏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世 家大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清河崔氏;世家大族;唐代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5)01一0062一04DoI:10.16160/j.cnki.tsxyxb.2015.01.015on the Development Cui Family ofLI Jia.zheQinghe in Tang Dynasty(School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Abstract:In Tang Dynasty,the influential and privileged families suffered suppression and blow from the rulers,but they still playedanimportant role in society.aThe study of Cui family ofanQinghe,whichformed inWeiand Jin Dynasties and wasto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influentialand privileged families in North China,can help and priv订eged families in Tang dynasty.Key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luentialWords:Cuifamily of Qinghe;influential and priv订eged families;Tang Dynasty世家大族自魏晋形成,经过十六国时期的发展,到南北下,最初被任命为别驾从事,后历任东西曹彖属征事、尚书、 中尉等职。

在曹魏政权的初期,崔琰典选十余年,他凭借着耿介正直的性格,“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朝时期达到顶峰。在此历史进程中,世家大族凭借着深厚的 家学传统和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保持了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显赫地位。进入唐代,虽然世家大族遭到了唐朝统治者的抑平,,[“,为曹魏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另外,崔琰的从弟崔林也 是清河崔氏家族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员,在参与政治期间,崔 林以“简朴知能”著称。史载崔林历仕四朝,从被曹操擢为冀州主簿开始,先后被魏文帝拜为尚书,于魏明帝时进一步升至制,但实际上仍然保持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自世家大族形 成以来,清河崔氏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支,是与博陵崔氏齐名的另一支崔姓大族,其发展轨迹始终与中古时期世家大 族发展的大潮流同步。本文将清河崔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司空,至齐王曹芳时逝世。通过服务于曹魏政权,崔林为清河 崔氏赢得了崛起的机会。在崔琰、崔林兄弟的影响下,清河崔 氏在魏晋时期也成为当时社会中的名门望族,其子孙在婚、仕 两方面都不乏显赫之人,如崔林之子崔随位至晋尚书仆射,孙崔玮位至右卫率,崔琰之孙崔谅位至晋尚书大鸿胪。 到北魏前期,清河崔氏在崔宏、崔浩父子这一房支的发研读和分析隋唐时期的史料及清河崔氏家族成员的墓志资料,勾勒出清河崔氏在唐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状况,有助于 全面了解和把握世家大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

一、唐代以前清河崔氏的发展清河崔氏最早形成于魏晋时期,对其家族的形成起到关 键作用的是崔琰、崔林兄弟。《三国志魏书》卷十二记载,崔琰年少时喜欢武事,好击剑,23岁开始读《论语》《韩诗》,29展带动下,达到了家族的巅峰。当时“每至郊祠,父子并乘轩 轺,时人荣之”[2]第三十五卷8”。清河崔氏在北魏初期能够达到家族巅峰的原因也是因为崔氏父子有了直接参与到北魏建岁时师从经学大师郑玄,水平位列冀州人士之首,后被袁绍征为骑都尉。在袁绍被曹操打败以后,崔琰又被曹操收归帐国事务当中的机会。在北魏建国初期,崔宏“制官爵,撰朝收稿日期:2014—10—08作者简介:李佳哲(1986一),男,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研究。万方数据第1期李佳哲: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分析63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禁科,,[3]第2十一卷7”,奠定了北魏日后发慕容白曜平定三齐的时候随家人由三齐迁入代地,也是“家展的基础,深得道武帝拓跋珐的信任。崔宏死后,其子崔浩 袭爵白马公,历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朝廷礼仪、优 文策诏、军国书记诸事无不参与其中。在参政期间,反驳迁 都之议,劝太宗早立太子,从伐刘宋,破赫连昌慕容白曜简介,讨柔然,灭北凉,为北魏立下不世之功。

先后被拜为相州刺史,加左光禄 大夫,进爵东郡公,拜太卿,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当时贫,慵书自业”[3]第六十六卷1”o,时陇西李冲当朝用事,称崔光为 大崔生,崔亮为小崔生,并对其兄子说“大崔生宽和笃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澈,汝宜敬之,二人终将大至”[3]第六十六卷””。后来果不其然,崔光发展已如前说,而崔亮如崔光一样官至显位。高祖时,“征亮兼吏部郎,俄迁太子中 舍人,迁中书侍郎,仍兼吏部郎,领青州大中正”[3]第六十六卷16”。政治上军国大计“诸尚书不能决,皆先咨浩,然后施行”[2]第5十五卷8”,可见其政治影响力之大。另外,在君臣关系而且崔亮在北魏参与铨选官吏之事近十年,廉慎明决,身为 长官委任,每云“非崔郎中,选事不办”[3]第六十六卷””,可见其在北魏政权中的影响力。上,“世祖每幸浩第……或猝不及束带,进奉疏食,不暇精美,世祖为举旨箸,或立尝而旋……引浩出入卧内,其见宠如 此’’[2]第三十五卷818。 然而就在家族鼎盛之际,清河崔氏中以崔浩为代表的房通过崔光、崔亮二人在北魏后期的经营,清河崔氏的家 业得以重振,其北方士族的领袖地位也得到再次确立,其家族成员在此后的历代政权中都不乏显赫之人。

如崔林九世 孙崔彦穆在西魏时期,因反对东魏之功,被拜为镇东大将军,支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根本原因在于崔浩在从政期 间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得罪了众多的鲜卑贵族,引发了汉族士人与鲜卑贵族之间非常严重的矛盾。而为家族招来毁灭赐爵金紫光禄大夫,于大统十四年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司农卿诸衔,至北周世宗初年,进骠骑大性打击的直接原因则是崔浩在编修国史的时候秉笔直书,对 拓跋族历史中不光彩的事情无所隐讳,而且将所修国史于通 衢大路之处立碑刊刻,招来人们对鲜卑历史的纷纷议论,引 起鲜卑贵族和太武帝的极大愤怒。在众人对崔浩进行指控 的情况下,太武帝将其下狱治罪。在审讯时,崔浩承认自己接受过贿赂,于是太武帝判处崔浩死刑。“清河崔氏无远近, 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 族”[2]第三十五卷8“。清河崔氏几近灭顶,以崔浩为代表的这一 主要房支几乎销声匿迹。而另外一些重要的房支,如崔琰六 世孙崔逞,也在道武帝时被赐死,崔逞之孙崔睿亦因“交通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隋文帝辅政期问,随王谊讨伐司马消 难,以攻加授上将军,进爵东郡公,食邑两千户。再如崔休之 子崔悛在东魏天平初“为侍读,典禁书,寻除徐州刺史,给广 宗部曲三百,清河部曲千人”[4]第2十2卷3”,至高齐天保年问 “除侍中,监起居,以详代之机,掌参仪礼,别封新丰县男”[4]第2十2卷”5,当时崔悛一门“婚嫁皆是衣冠之美,吉凶仪 范,为当时所称”[4]第2十2卷3”,就连皇室在与崔氏结亲的时候也要注意“好做法用,勿使崔家笑人,,[4]第2十三卷3”。

可见在北 魏后期以后,清河崔氏已在仕、婚两方面都牢牢地树立起了自己的世家大族地位。外被诛”[2]第5十2卷7”。至此,清河崔氏真可谓是“三世积五十 余年而在北一门尽矣”[2]第2十2卷7”。经过这次打击,居住于冀州清河东武城的崔氏一度出现 了断层现象,这种挫折直到北魏后期才得以改变。北魏后二、唐代政策与世家大族的发展关于世家大族,《新唐书柳冲传》中记载:“过江则为侨 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 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期,孝文帝、孝武帝两代皇帝大力推进改革,兴礼乐,改旧风, 这种改革的社会氛围,为具有深厚家学传统的清河崔氏提供 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崔氏中的崔光、崔亮也正是借此 机会,再次树立了清河崔氏在社会中的地位。 崔光“家贫好学,昼耕夜读,慵书以养父母”[3]第六十七卷”“, 在慕容白曜平定三齐之后,随父徙居代地,其才能被高祖赞 誉为“浩浩如黄河水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3]第六十七卷““。崔 光正是凭借其高深的学术,在三十岁时便被高祖元宏拜为中 书博士,后迁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甚为高祖赏识、倚重。

世宗即位之初,崔光除中书令,进号镇东将军,世宗驾崩之 后,崔光因为与于忠共同拥立孝明皇帝,而被肃宗晋升为司窦首之。”[5]第一百九十九卷“”~方面,这些世家大族通过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努力与统治阶层 ,参与到各朝的政治统治当中,是社会统治阶层的重要角 色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其强大的地方实力和强烈的排他性,游离于统一政府之外,形成独立性极强的地方势力。经过隋末战争,李唐统治者依靠关陇集团完成了统一,但由 于当时世家大族在全国各地的存在,如何将世家大族的独立 性消除,实现社会的统一,成了李唐统治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唐朝统治者从唐太宗开始就始终贯穿了一种“可以吸收世家大族成员入仕,但对其社会门望和士族特权坚决削弱”的政策。如在唐朝初期,唐太宗就因为“山东士人尚阀 阅,后虽衰,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赀”[5]第九十五卷”41的社徒、太保,官至一品大员。除自身位居要职之外,由于崔光的原因,其十一子也并得名位,如崔动“有父风,司空记事,通直 散骑侍郎,宁远将军,清河太守”[3]第六十七卷”“,崔励官至中书会现象,着令高士廉、韦挺等人重修天下谱牒,不须论数世以前,只取今日官爵高下为等级,意图以一种更加实际、务实的侍郎,与其从兄崔鸿具知名于世。

崔亮和崔光一样,也是在万方数据64唐山学院学报第28卷标准重新确立不同政治集团在统治阶层中的地位。因此在 唐太宗最后颁布的《氏族志》中,之前凭借旧地勋望而排位第 一的崔干被降为第三等,而第一等和第二等的地位被当时处 于权力中心的皇族和外戚占据。另外,唐太宗为了打击山东 士族尚婚娅的现象,又在诸王选妃、诸公主择婿的时候,故意 “皆取当世勋贵名臣之家,未尝尚山东士族,,[5]蚺九十五卷3“2。意 图以此种方式冷落山东士族所自矜的婚娅风俗。此后在唐 高宗时期,许敬宗又因为《氏族志》不载武后本望的缘故,奏 请重修删定,编成《姓氏录》。其重修时选录士族的标准,更 是不顾家族门望,而专以当朝品官高低为修订标准。史载当时“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 书限,,[5]第九十五卷””。而许多有名的世家大族却并没有机会凭三、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世家大族在唐代并没有因为统治者的抑制而丧失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反而通过坚 持自家的优良门风和适当的应对调整,顺利地适应了社会的 发展。同样,清河崔氏作为几支重要世家大族之一,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自家的家风和传统,以巩固已有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做出了一些积极主动的改变,以应对政府的压力。

钱穆先生认为世家大族“所希望予门第中人,上自贤父 兄,下至佳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其能具孝友之内行, 一则希望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合并成当 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 现,则成为家学,,[…。根据钱穆先生的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在社会中的立足之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家 风,一为家学。对于这两种方面要求,清河崔氏也不例外。借着他们自己所看重的门望、家世得以人选。《姓氏录》编成 之后,李义府奏请收缴天下的《氏族志》进行焚毁,专行《姓氏 录》,这样一来,便对世家大族造成了进一步的打击。而且李 义府因为向关东魏、齐旧姓求婚不得,又奏请下诏禁止后魏 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 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凯,七姓十家之间,不得自为婚姻,而且彩礼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如奠定了清河崔氏发展基础的崔琰、崔林二人均具有深厚的 经学功底。此后使清河崔氏达到家族鼎盛的崔浩更是“少好 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精研义理, 时人莫及’,[2]第2十五卷8”。可见清河崔氏在入唐之前,已具有 良好的家学传统,而此种传统,在入唐之后也得到了良好的 延续。

如在唐代墓志铭中,多有赞扬墓主生前好学,学有所 成的语句。《大唐故巫州龙标县令崔君墓志铭并序》中说: “崔公妙年立节,卓尔不群,负笈从师,虽千里而无远,集萤志 学,历三冬而有成。”[10]7”(永淳0“’《唐故前国子监大学生武骑 尉崔君墓志铭并序》颂扬崔韵说:“抠衣避席,研精四求之科,鼓箧升堂,覃思六经之道。”[”]9”(圣肿”’此外,还有唐太子太品五品二百匹,六品七品一百匹,意图通过行政手段对世家 大族间自相为婚且多取嫁资的社会风气进行有效遏制。从政策上,唐朝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集团的地位,消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隔阂,对各个地区的世家大族进行了充 分限制。但很遗憾,事与愿违,从整个唐朝社会来讲,中央政 府对世家大族的这些打击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到了后期,连唐王室也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屈服。如在唐太宗时期,尽管唐太宗在为诸王选妃、诸公主择婿的 时候,首先选择当世勋贵名臣之家。但这些勋贵之家在与皇 族联姻的同时,也不断保持着与世家大族的婚姻关系,如唐 太宗时期的名臣房玄龄、魏征、李勋等,都与世家大族相复为 婚。高宗时期李义府之所以奏请下诏禁止世家大族间自相 为婚,其原因也是李义府为其子向世家大族求婚不成而产生 的报复行为。

不仅大臣保持着与世家大族的婚姻关系,到宪宗时期,皇室也开始与世家大族通婚,如宪宗下诏宰相“于士 族之家,选尚公主者”[6]。此后文宗为真源、临真二公主选驸保分司东都赠太尉清河崔慎由“以习左氏春秋、尚书、论语、 孝经、尔雅,随明经试,获第于有司”[1“。由此可见,良好的 家学传统在清河崔氏进入唐朝后依然得到了继承。除了对家学的延续之外,清河崔氏对家风的秉持也是严格而不问断的。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世家大族,其在自家家风的坚守上,严格遵守儒家传统,根据墓志来看,崔氏儿孙于家多能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如唐故至孝右率府翊卫清河崔 歆七岁时便熟读《孝经》,在儿时游戏的时候不小心弄伤手, 便因其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忧惧不已。 在十三岁时,为继亲守丧,“七日不内勺饮,期年不尝盐酪,情 礼之极,有逾成人”no]”“圣历。”’。再如唐故登仕郊常州司士参军袭武城县开国伯崔千里,“居忧,三年水浆不入口,哀情马时也想从世家大族中挑选,并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 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 邪?”[5]第一百七十二誊5”5可以看出,唐皇室开始在世家大族面前显 得有些信心不足。

后来宣宗又因为万寿公主在小叔郑凯危 疾时仍去慈恩寺戏场观戏而对公主大加责备,并感叹说:“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为婚良有以也”[7]。此时,李唐皇室因可知,大历初,又居太夫人陇西县君李氏忧,哀毁过礼,殆欲灭性”[10]”28浈元12”。于国也可以尽职尽忠,如宣宗时期的崔聋,为祭泽宰“推公平廉正之心,行清静简易之道,均征赋之劳役,绝口俸之庇口,一邑康泰,四邻歌谣,,[”]23”‘大中09”。在 地方上以循例之道抚育百姓,后来崔置又被奏充京兆司绿。为自家公主行为的不争气,彻底失去了对具有良好家风的世 家大族的心理优势,转而开始仰慕世家大族的优良家风,反省自家礼法的不尊。唐王朝对于世家大族的打压不料收到 了“欲摧折之而适以扶持之”[8]的效果。京畿地区,由于豪强众多,素来难治,而崔鼍一改之前的柔和 手段,“至则乱逖奸藏,不避强御,期月之政京畿变风。由是万方数据第1期李佳哲: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分析65迁奉先令,奉陵之邑,半是豪家,水旱曾愆,民尚流散,君下车 之后,着徕扶绥,抑其兼并,血|]彼悍弱,榛莽开阏,流慵尽归,吏不敢欺,人自乐业”[Io]23”‘大中0”’。崔晕的为官之道,既有对后所带来的困难,有些人选择了退隐山林,如穆宗时期的崔答,“曾祖考等,并攉散云林,爱亟自逸,荣冠不仕,守道将 闲,,[””““长庆l“’;开元年间的崔守约“父弘规……闭门不仕, 以屯其膏,优之游之,无代无闷蚍”]1““开元27”。

也有人选择乐归田园,如天宝年间的崔石之父“清贞不仕,乐守堰园,春秋 六十有八,终于私室”[10]16”(天宝12”。更有人选择了经商逐利百姓的循循善诱,又有对豪强势力的强硬打击,尽职尽责地 完成了朝廷的任命。此外,清河崔氏家族中的女性也因为从小接受了优良家风的熏陶,在清河崔氏与其他世家大族联姻的时候,也多能因为勤俭持家、友爱舅姑、谨侍公婆而见称于婆家。如太原王晓夫人崔淑“侍姑尽由中之孝,约己为立内 之法”[10]””淠元24”;唐太常寺奉礼郎卢瞻之妻崔氏“备尽妇之道,如大和年间的崔晶,虽“世本贤家,门承积庆,志心儒 学”[”]2”2(太和07”,但由于一生未获得入仕的机会,只能精研取利之道,以维持生活。道,中外穆然,及舅(即卢瞻之父)典临川,命专后事,鞫育孤稚,无异己生”[1 0]””‘贞元””;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殿中侍御史内总之,在唐代,清河崔氏仍然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由 于唐朝统治者实行的抑制世家大族的政策,这种较高的社会 地位已不再是由门阀特权带来和维持的,而是世家大族凭借着坚守自己深厚的家学实力和秉承优良的门风实现的,这种 地位是与自身客观的社会实力相符的。供奉卢公夫人崔氏“逮侍先舅,孝慈交志,心尽以敬,力殚于 养”[1。

]”86抗和0”’;试左内率府胄曹参军裴简之妻“孝乎惟孝,以奉姑,其养同而敬加焉,,[1 0]””(元和07”。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唐朝政府不断对世家大族进行抑制 的情况下,清河崔氏通过秉承和坚守自己的家学和家风,稳 定了自己在唐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仍不失统治阶层中参考文献:[1] 陈寿.三国志:第十二卷[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 局,1984:369.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也由于世家大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具有的一些特权丧失了,清河崔氏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改变。此种改变主要体现在清河崔氏家族成员的出路上,出现了家族成员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 期,九品中正制和门荫制度的实行,为世家大族成员进入仕[2]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4.[3] [4] 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途提供了一定的特权。在当时,人们可以凭借自家的门第和 父祖的门荫很容易地进入仕途。但进入唐代以后,随着科举制的确立,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6]刘晌.旧唐书:第一百六十八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81.[7]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八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8158.面,确立了一种相对公平且具有竞争性质的入仕途径。

尽管 在唐代仍有不少清河崔氏的族人进入了唐朝统治阶层之内, 但其途径大部分已不再是通过门第或家世,而是凭借自己深 厚的家学传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入仕的机会。如大唐 故颖王府士曹参军崔伯雄“弱冠以明经甲科,解褐授崇文馆校书郎,,[”]16”饫宝17”;唐故信王府士曹崔杰“十四以五经擢[8]吕思勉.隋唐五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67.[9]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J].新亚学报,1963,5(2). [10]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2. [11]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074(咸通053). (责任编校:夏玉玲)第,世楠太子校书,,[”]18”‘大历07”;唐故登仕郎常州司士参军崔千里“自幼学之后,博考经籍慕容白曜简介,不舍昼夜,年十六,以国子监明 经备身”[”]”28‘贞元1”’。然而由于科举取士过程中竞争性的存 在,清河崔氏家族成员内部开始出现不平衡的发展状况,部 分家族成员的出路也开始遇到了窘境。为了应对特权失去(上接第61页)版社,1993:321—325. [4]01iver参考文献:[1]李红勃.析论公民权和政治权项下的结社自由[J].河北法学,2004(8):69—71.wendellHolmes Jr.The commonLaw[M].Boston:KearnsGoodwin,Doris,2005:1881—1892.[5]苏苗罕,姚洪敏,郑磊.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J].法学,2001(5):6—9. (责任编校:夏玉玲)[2]杨体仁.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总览[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856—860. [3] 常凯,张德荣.工会法通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万方数据

 搜神后记·卷六原文及翻译

 卷六

 作者:陶渊明

 汉时,会稽句章人至东野还,暮,不及至家,见路旁小屋燃火,因投宿止。有一少女,不欲与丈人共宿,呼邻人家女自伴,夜共弹空篌。问其姓名,女不答,弹弦而歌曰:“连绵葛上藤,一绥复一。欲知我姓名,姓陈名阿登。“明至东郭外,有卖食母在肆中,此人寄坐,因说昨所见。母闻阿登,惊曰:“此是我女,近亡,葬于郭外。“

 汉时诸暨县吏吴详者,惮役委顿,将投窜深山。行至一溪,日欲暮,见年少女子来,衣甚端正。女曰:“我一身独居,又无邻里,唯有一孤妪。相去十余步尔。“详闻甚悦,便即随去。行一里余,即至女家,家甚贫陋。为详设食。至一更竟,忽闻一妪唤云:“张姑子。“女应曰:“诺。“详问是谁,答云:“向所道孤独妪也。“二人共寝息。至晓鸡鸣,详去,二情相恋,女以紫手巾赠祥,详以布手巾报之。行至昨所应处,过溪。其夜大水暴溢,深不可涉。乃回向女家,都不见昨处,但有一冢尔。

 庐江筝笛浦,浦有大舶,覆在水中,云是曹公舶船。尝有渔人,夜宿其旁,以船系之,但闻筝笛弦节之声及香气氤氲。渔人又梦人驱遣云:“勿近官船。“此人惊觉,即移船去。相传云曹公载数妓,船覆于此,今犹存焉。

 卢充猎,见獐便射,中之。随逐,不觉远。忽见一里门如府舍,问铃下,铃下对曰:“崔少府府也。“进见少府,少府语充曰:“尊府君为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三日婚毕,以车送充至家。母问之,具以状对。既与崔别后,四年之三月三日,充临水戏。遥见水边有犊车,乃往开车户。见崔女与三岁儿共载,情意如初。抱儿还充,水与金而别。

 王伯阳家在京口,宅东有大冢,相传云是鲁肃墓。伯阳妇,郗鉴兄女也,丧亡,王平其冢以葬。后数年,伯阳白日在厅事,忽见一贵人,乘平肩舆,与侍从数百人,马皆浴铁。径来坐,谓伯阳曰:“我是鲁子敬,安冢在此二百许年。君何故毁坏吾家“因顾左右:“何不举手!“左右牵伯阳下床,乃以刀环击之数百而去。登时绝死。良久复苏,被击处皆发疽溃,寻便死。一说王伯阳亡,其子营墓,得一漆棺,移至南冈。夜梦肃怒云:“当杀汝父。“寻,复梦见伯阳云:“鲁肃与吾争墓,若不如我,不复得还。“后于灵座褥上见血数,疑鲁肃之故也。墓今在长广桥东一里。

 承俭者,东莞人。病亡,葬本县界,后十年,忽夜与其县令梦云:“没故民承俭,人今见劫,明府急见救。“令便敕内外装束,作百人仗,便令驰马往冢上。日已向出,天忽大雾,对面不相见,但闻冢中破棺声。有二人坟上望,雾暝不见人往。令既至,百人同声大叫,收得冢中三人。坟上二人遂得逃走。棺未坏,令即使人修复之。其夜,令又梦俭云:“二人虽得走,民悉志之:一人面上有青志,如藿叶;一人断其前两齿折。明府但案此寻觅,自得也。“令从其言追捕,并擒获。

 荆州刺史殷仲堪,布衣时,在丹徒,忽梦见一人,自说己“是上虞人,死亡,浮丧飘流江中,明日当至。君有济物之仁,岂能见移著高燥处,则恩及枯骨矣。“殷明日与诸人共江上,看见一棺,逐水流下,飘飘至殷坐处。即令人牵取,题如所梦。即移著冈上,酹以酒饭。是夕,又梦此人来谢恩。

 晋升平中,徐州刺史索逊乘船往晋陵。会暗发,回河行数里,有人求索寄载,云:“我家在韩冢,脚痛不能行,寄君船去。“四更时至韩冢,此人便去。逊遣人牵船,过一渡,施力殊不便,骂此人曰:“我数里载汝来,径去,不与人牵船。“欲与痛手。此人便还与牵,不觉用力而得渡。人便径入诸冢间。逊疑非人,使窃寻看。此人经冢间,便不复见。须臾复出,至一冢呼曰:“载公。“有出应者。此人云“我向载人船来,不与共牵,奴便欲打我。今当往报之,欲暂借甘罗来。“载公曰:“坏我甘罗,不可得。“此人云:“无所苦,我试之耳。“逊闻此,即还船。须臾,岸上有物来,赤如百斛龠,长二丈许,径来向船,逊便大呼:“奴载我船,不与我牵,不得痛手!方便载公甘罗,今欲击我。今日即打坏奴甘罗。“言讫,忽然便失,于是遂进。

 晋元熙中,上党冯述为相府吏,将假归虎牢。忽逢四人,各持绳及杖,来赴述。述策马避,马不肯进。四人各捉马一足,倏然便到河上。问述:“欲渡否“述曰:“水深不测,既无舟楫,如何得渡君正欲见杀尔。“四人云:“不相杀,当持君赴官。“遂复捉马脚涉河而北。述但闻波浪声,而不觉水。垂至岸,四人相谓曰:“此人不净,那得将去。“时述有弟丧服,深恐鬼离之,便当溺水死,乃鞭马作势,径得登岸。述辞谢曰:“既蒙恩德,何敢复烦劳。“

 安丰侯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尝赴人家殡殓。主人治棺未竟,送者悉入厅事上。安丰作车中卧。忽见空中有一异物,如鸟。熟视,转大渐近,见一乘赤马车,一人在中,著帻,赤衣,手持一斧,至地下车,径入王车中。回几容之,谓王曰:“君神明清照,物无隐情。亦有事,故来相从。然当为君一言:凡人家殡殓葬送,苟非至亲,不可急往,良不获已,可乘赤车,令髯奴御之,及乘白马,则可禳之。“因谓戎:“君当致位三公。“语良久。主人内棺当殡,众客悉入,此鬼亦入。既入户,鬼便持斧行棺墙上。有一亲趋棺,欲与亡人诀。鬼便以斧正打其额,即倒地。左右扶出。鬼于棺上,视戎而笑。众悉见鬼持斧而出。

 李子豫,少善医方,当代称其通灵。许永为豫州刺史,镇历阳。其弟得病,心腹疼痛十余年,殆死。忽一夜,闻屏风后有鬼谓腹中鬼曰:“何不速杀之。不然,李子豫当从此过。以赤丸打汝,汝其死矣。“腹中鬼对曰:“吾不畏之。“及旦,许永遂使人候子豫,果来。未入门,病者自闻中有 声。及子豫入视,曰:“鬼病也。“遂于巾箱中出八毒赤丸子与服之。须臾,腹中雷鸣鼓转,大利数行,遂差。今八毒丸方是也。

 宋元嘉十四年,广陵盛道儿亡,托孤女于妇弟申翼之。服阕,翼之以其女嫁北乡严齐息,寒门也,丰其礼赂,始成婚。道儿忽空中怒曰:“吾喘唾之气,举门户相托。如何昧利忘义,结婚微族。“翼之乃大惶愧。

 晋淮南胡茂回,能见鬼。虽不喜见,而不可止。后行至扬州,还历阳。城东有神祠,中正值民将巫祝祀之。至须臾顷,有群鬼相叱曰:“上官来。“各迸走出祠去。回顾,见二沙门来入祠中。诸鬼两两三三相抱持,在祠边草中伺望。望见沙门,皆有怖惧。须臾,二沙门去后,诸鬼皆还祠中。回于是信佛,遂精诚奉事。

 有一伧小儿,放牛野中,伴辈数人。见一鬼依诸丛草间,处处设网,欲以捕人。设网后未竟,伧小儿窃取前网,仍以罨捕,即缚得鬼。

 庐江杜谦为诸暨令。县西山下有一鬼,长三丈,著赭衣裤穿褶,在草中拍张。又脱褶掷草上,作“懊恼歌“。百姓皆看之。 会稽朱弼为国郎中令,营立第舍,未成而卒。同郡谢子木代其事,以弼死亡,乃簿书多张功赏,长百余万,以其赃诬弼。而实自入。子木夜寝,忽闻有人道弼姓字者。俄顷而到子木堂前,谓之曰:“卿以枯骨腐专可得诬,当以某日夜更与对证。“言终,忽然不见。

 夏侯综为安西参军,常见鬼骑马满道,与人无异。尝与人载行,忽牵人语,指道上有一小儿云:“此儿正须大病。“须臾,此儿果病,殆死。其母闻之,诘综。综云:“无他,此儿向于道中掷涂,误中一鬼脚。鬼怒,故病汝儿尔。得以酒饭遗鬼,即差。“母如言而愈。 顺阳范启,母丧当葬。前母墓在顺阳,往视之,既至而坟垅杂沓,难可识别,不知何所。袁彦仁时为豫州,往看之,因云:“闻有一人见鬼。“范即如言,令物色觅之。比至,云:“墓中一人衣服颜状如此。“即开墓,棺物皆烂,中灰壤深尺余。意甚疑之。试令人以足拨灰中土,冀得旧物,果得一砖,铭云“范坚之妻“。然后信之。

 沙门竺法师,会稽人也,与北中郎王坦之周旋甚厚。每共论死生罪福报应之事茫昧难明,因便共要,若有先死者,当相报。语后经年,王于庙中忽见法师来,日:“贫道以某月日命故,罪福皆不虚,应若影响。檀越惟当勤修道德,以升跻神明耳。先与君要,先死者相报,故来相语。“言讫,忽然不见。坦之寻之亦卒。 乐安刘池苟,家在夏口,忽有一鬼来住刘家。初因暗彷佛见形如人,著白布裤。自尔后,数日一来,不复隐形,便不去。喜偷食,不以为患,然且难之。初不敢呵骂。吉翼子者,强梁不信鬼,至刘家,谓主人曰:“卿家鬼何在唤来,今为卿骂之。“即闻屋梁作声。时大有客,共仰视,便纷纭掷一物下,正著翼子面,视之,乃主人家妇女亵衣,恶犹著焉。众共大笑为乐。吉大惭,洗面而去。有人语刘:“此鬼偷食,乃食尽,必有形之物,可以毒药中之。“刘即于他家煮冶葛,取二升汁,密赍还家。向夜,举家作粥糜,食余一瓯,因泻葛汁著中,置于几上,以盆覆之。人定后,闻鬼从外来,发盆啖糜。既讫,便掷破瓯走去。须臾间,在屋头吐,嗔怒非常,便棒打窗户。刘先已防备,与斗。亦不敢入。至四更,然后遂绝。

 译文

 作者:佚名

 在汉朝时,会稽郡句章县有一个人到东野去了回来,天快要黑了,还没有走到家。这时他看见路边一所小屋里点着灯火,因此就进去借宿休息。在小屋里有一个少女,不想与丈夫同床睡觉,就招呼来一个邻居家的女子作伴,在夜里共同弹奏箜篌。借宿的这个人问那个少女姓甚名谁,那个少女不作回答,而是一边弹奏箜篌一边歌唱道:“连绵不断向上爬的葛草藤,好像马车上挽手上车的一根根细粗绳。想要知道我的姓和名,姓陈名字叫阿登。”天亮之后这个人到了东城郭外,在集市上看见一个卖食物的老太婆,这个人就在老太婆面前小坐,因此而说起昨天夜里所碰见的事。老太婆听到“阿登”这个名字,惊叫道:“这是我的女儿,不久前已经死去,安葬在城外。”

 汉代庐江郡有个地方叫筝笛浦,浦中有艘大船,翻沉在水中,据说这是曹操所乘坐的船。曾经有一个打鱼人,把自己的渔船停靠在这艘大船旁夜宿,并把自己的渔船拴在大船上,就听见大船里传来筝和笛演奏的声音,以及嗅到浓郁的香气。打鱼人又梦见大船上有人来驱赶他:“不许靠近官船!”打鱼人惊醒过来,急忙把自己的渔船开走。所以人们都传说曹操装运着几名歌妓 的船翻沉在这里,至今这艘沉船还在水里。

 卢充外出打猎,看见一头獐鹿,拉弓就射,射中了獐鹿。随后他就追赶,不知道追了多远,忽然看到一座高大的门,像是富豪的房舍。卢充问守门的仆人,守门的仆人对他说:“这是崔少府的府邸。”卢充进门去拜见崔少府,崔少府对卢充说:“府君您向我家小女求婚,所以我来迎接您。”三天里,卢充与崔家小女完婚后,崔少府用车把卢充送回了家。卢充的母亲问起这事,卢充如实对母亲作了禀报。卢充与崔家小女分别四年后的三月三日,到河边去游玩,远远看见河边有一辆牛犊车。卢充就走上前去打开车门,看见崔家小女与三岁的儿子一起坐在车上。卢充与崔家小女的情意如初,崔家小女把儿子抱还给卢充,又赠送了一个金碗给卢充后离别而去。

 晋朝荆州刺史殷仲堪在还是老百姓的时候,有一次在丹徒县,忽然梦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说自己是上虞人,已经死亡了,棺材漂流在江水中,明天就要漂流到这里。“您有救助别人的仁爱之心,怎么能眼看着我在江水中漂流呢如果您把我安葬在高处干燥的地方,那么您的恩情就铭刻在我的枯骨里。”殷仲堪第二天就与几个人一起来到江边察看,果然看到一口棺材,随着江水漂流下来,漂流到了殷仲堪所坐的地方。殷仲堪叫人把棺材打捞上来,棺材题额上所写的与梦中所说的完全一样。殷仲堪立即把棺材移到高冈上安葬,用酒饭进行祭祀。这天夜里,殷仲堪又梦见这个人前来向他谢恩。

 西晋时期北汉元熙年间,上党郡人冯述做了宰相府的官吏,将要回到虎牢去休假。途中忽然碰到四个人,他们手中各拿着绳子和棍棒,走到冯述面前来。冯述催马避让,马却不肯前进。这四个人各自捉住一只马腿,转瞬之间就到达了河边。他们问冯述:“是否想渡过河去”冯述说:“水不知道有多深,既然没有渡船,怎么能够渡得过去呢你们正想着把我给杀了。”这四个人说:“我们不是要杀你,而是要把你护送到官府去。”于是又捉住马腿向北岸涉水而过,冯述只听到波浪的声音,而感觉不到有水。快要到达岸边的时候,这四个人互相说道:“这个人不干净,哪里能够把他给带过河去呢”当时冯述因为弟弟死了而身上穿有丧服,深怕这四个鬼抛下自己离去,自己就会落水淹死,于是就扬鞭打马作出自己走的姿态,径直得以登上河岸。冯述向这四个人告辞谢道:“既然已经承蒙了你们的恩德,怎么敢再麻烦劳驾你们!”

 安丰侯王戎,字溶冲,系琅邪郡临沂县人。他曾经有一次到别人家里去参加殡礼,主人家治办殓棺的事还没有完成,送殡的人全都进入厅堂中侍奉主人去了,而安丰侯王戎却躺在自己的车里。他忽然间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奇异的东西,像鸟一样,盯着细看它却变得很大了。那东西渐渐来到近前,看见是一辆红马车,有一个人坐在车中,头上戴着头巾,身上穿着红色的衣服,手上拿着一柄斧头,到达地面后那人走下车来,径直进入安丰侯王戎的车中,移动了几案后才得以容下身来。那人对安丰侯王戎说:“你的眼神明亮清澈,所看到的东西都无法隐藏一点情况。但也有事会发生,所以前来跟从你。然而我要为你敬一言:凡是别人家丧殓出殡送葬的事情,假如不是非常亲密的亲友,不可急切赶去。如果自己得不到好运,可以乘坐青牛,叫长有颊毛的仆人驾御它;或者可以乘坐白马,这样就可以消除灾难。”那人又对他说:“你做官会达到‘三公’的地位。”他们谈了很久。主人家将死者殓棺完成就要出殡了,来送殡的所有客人全都进入了灵堂,这个鬼也进去了。进了门之后,这个鬼就手持斧头在棺材帮墙上行走。有一个死者亲属赴向棺材,想要与死者诀别,这个鬼就用斧头正打在那亲属的前额,那亲属立刻就倒在了地上,左右的人将他扶了出去。这个鬼在棺材上,看着安丰侯王戎发笑。所有客人全都看见这个鬼手持斧头走出去了。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广陵郡有个叫盛道儿的人死亡了,把自己的独生女托付给妻子的弟弟申翼之。在三年守丧期满脱掉丧服后,申翼之把盛道儿的独生女嫁给了北乡的严齐息。严齐息是个很贫寒的人家,给了申翼之丰厚的彩礼,才得以成婚。盛道儿忽然在天空中愤怒地说道:“我在快要断气身亡的时候,把我全家的命运托付给了你,你怎么能昧着良心见利忘义,把我的女儿嫁给贫寒人家成婚呢!”申翼之听了就感到非常惶恐和后悔。

 有一个粗野的小孩子,在原野中放牛,有好几个小伙伴同行。他看见一个鬼依靠草丛隐藏在其间,四处设置捕鸟的网,想用这网来捉拿人。后面的网还没有设置完成,粗野小孩子就悄悄取下前面设置的网,仍然设置成捕鸟的网,却把这个鬼给绑住捉到了。

 会稽郡有个叫朱弼的人当了王国的郎中令,负责营造修建官舍府第,工程还没有完成就死去了。同郡一个叫谢子木的人接替他的工作,他以为朱弼已经死亡了,就在账簿上多虚报工程费用,虚报了大约百万之多,用虚报的赃款来诬陷朱弼,而实际上私自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谢子木在有天夜里睡觉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叫朱弼的姓名。不一会儿朱弼就来到谢子木睡觉的屋前,对他说:“你以为我这把枯骨腐肉就一定能够被陷害,我一定会在某天夜里拿出我的账簿来核实对证。”刚说完,朱弼就不见了。

 晋朝顺阳郡人范启,他的后母去世要安葬。他的亲生母亲的坟墓在顺阳,就前去察看。到了那里但见许多坟墓混杂,很难辨别,不知道哪个是自己亲生母亲的坟墓。当时袁彦伯在豫州谢尚府中做参军,前去帮忙察看,因此说道:“我听说有一个人能够看见鬼。”范启立即依照袁彦伯所说的话,叫人去查访寻找这人。等这人来到,这人就说:“这坟墓中的一个人穿着如此这般的衣服长着如此这般的容貌。”于是立即掘开坟墓,棺材和随葬物品都烂掉了,坟墓中的灰土已有一尺多厚,范启心中非常怀疑这是不是自己母亲的坟墓。他叫人试着用脚刨开灰中的泥土,希望能找到随葬的旧物品,果然就找到了一块砖,上面铭刻的字是“范坚之妻”,然后范启才确信了。

 出家人竺法师,是会稽郡的人,与北中郎王坦之的交往非常深厚。他们每每在一起谈论生死罪福报应的事,都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因此两人就共同约定:如果哪一个人先死亡,就应当到另一个人那里去报告。过了一年之后,王坦之忽然在寺庙中看见竺法师走来说:“贫道我已经在某月某天死亡,罪孽与福缘都不是虚假的,报应就像影子随行音响随声一样。檀越您只有勤奋苦修道德,才能升天跻身于神明的行列。以前和您有过约定,我们两人谁先死亡的要向还没有死亡的报告,所以我特地来告诉您。”竺法师说完,忽然就不见了。王坦之不久之后也死去了。

 晋朝乐安郡人刘池苟家住夏口,忽然有一个鬼来到刘家住下。最初的时候因为屋里黑暗不明只是仿佛看见那鬼的形状像人的模样,穿着白色的布裤。从此之后,那鬼几天来刘家一次;再后来那鬼不再隐藏自己的行迹,就再也不离开了。那鬼喜欢偷东西吃,刘池苟虽然不以为祸患,但也很难以对付,最初的时候不敢责骂那鬼。有个叫吉翼子的人,非常强悍不信鬼神。他来到刘家,对主人说道:“你家那个鬼在哪里把它叫来,我今天为你痛骂它一顿。”随即就听见屋梁上面有响动的声音。当时刘家有很多客人,大家都抬头观望。就在纷乱之中从屋梁上掉下一件东西来,恰好砸在吉翼子的脸上,大家一看,那件东西原来是主人家女人贴身穿的脏衣物,比一般的赃物还要脏。大家一起哄然大笑作为取乐,吉翼子羞愧无比,洗了脸就离开了。有人给刘池苟出主意:“这鬼偷东西吃,你就把食物全部用完,这鬼必定变有形的东西而现身,你就可以用毒药让它中毒。”刘池苟立即到别人家里去熬煮野葛藤,拿了两升野葛藤熬的汁,秘密地带回了自己的家。快到天黑的时候,全家人熬粥吃,吃后留下一盆,就把葛藤汁倒进粥里,放在矮桌上,用一个盆子把它盖着。刘家人睡觉之后,就听见那鬼从外面进来,揭开盆子就喝起粥来。吃完后,那鬼就摔破盆子走了。不一会儿那鬼就在房顶上呕吐,非常恼怒,就用木棒砸门窗。刘池苟早已经有所防备,就与那鬼搏斗,那鬼也不敢进屋来。到了夜里四更的时候,那鬼然后就气绝消失了。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崔氏和什么姓氏最般配——

我们通常称华夏民族为炎黄子孙,炎帝是姜姓,黄帝是姬姓。

崔姓的来源就是姜姓,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姬姓比较出色的应该是郑姓,而且两姓都属中古五大姓。

通俗点讲,《西厢记》总看过吧,去掉戏剧虚构的成分,事实就可想而知了。

要详细点了解,请看下文:

《中国最后的贵族》

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萌芽于东汉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于是,在一种感觉上认为:士族政治,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经济上的“占田荫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两大特权的消失,而呈逐渐削弱消亡的局面。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就历史事实看,中国士族政治时代有两个阶段最为辉煌,一是两晋北朝,二是唐朝。唐朝时,尤其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仅没有暗淡;相反,却再次奇异地辉煌起来---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回光返照”。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代,汉族士人讲求门第出身,这种影响波及胡人政权,以至于鲜卑建北魏,出于与汉人高门达成政治合作的考虑,亦极重视门第,在孝文帝时代,曾十分隆重地对汉人腹地——“山东”地区的士族进行排名:“魏主(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这里的“山东”(崤山以东),主要囊括今天的山西一部、山东、河北大部与河南。在时人眼里,“山东士族”最高门也即天下士族最高门了。排姓氏时,陇西李氏担心不在尊位,故乘驼星夜赴洛阳,但到时“四姓高门”已定: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没有陇西李氏。其实,在当时,陇西李氏亦十分显贵,孝文帝定士族,陇西李氏(虽然当时其房支已内迁至“山东”各地)虽未列“四姓高门”,但其李宝一支亦被定为甲族,最终也成“四海大姓”之一。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崔、卢、郑、王名列“四姓高门”,与当时掌握重权的陇西李冲有密切关系:“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特别是太原王氏,更是得到李冲的推荐。但王家的影响力在北魏时已减退,至唐时更是大衰,“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鈒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故唐时新“四姓”已为崔、卢、李、郑。

崔、李均有两支,所以唐时“四姓”中的崔、李到底是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中的哪两支一直为后世所争议。就崔氏而言,曹魏前,清河崔氏的影响力低于博陵崔氏,但自曹魏时起,清河崔氏开始赶超,因至北魏时出现崔宏、崔浩、崔鸿这样的人物而使家族名望达到顶峰,一举超越了博陵崔氏。当时,清河崔甗对范阳卢元明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何事者哉?!”但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响日深,再次超越了清河崔氏。唐初作《氏族志》,以出身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天下第一门户,且整个唐朝,来自博陵的宰相也超越了来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为士族之冠”。至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在北魏时,前者的地位要高于后者,同是到了唐朝,后者亦反超前者。在北魏时,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并肩前进:“(帝)纳陇西李冲女为夫人,纳崔、卢、郑、王‘四姓’女充后宫。赵郡李氏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以五姓为首。”有唐一代,赵郡李氏更为显赫,出宰相17人,于世家大族中为最多。博崔、赵李之荣盛,是依整个唐朝而综观的,若按传统理解,唐初时的“崔、卢、李、郑”,仍指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不过,由于自唐起博崔、赵李已正式成为超级豪门,所以有唐一代更流行下面的新说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五姓七家”的概念在唐朝时的广泛流向,使得自魏晋而建立起来的唐朝士族实际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中唐开始,人们世家大族的观念进一步深固,士庶高寒之间仍有着极深的鸿沟。“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如按北魏以来的传统,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世代婚姻,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世代婚姻,他们不屑与其他姓氏为婚。于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属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之一,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见其影响。贞观中,太宗皇帝无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说:“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当时,太宗多次发出包含迷惑与愤怒的质问:“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于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编修者无视皇室,而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后在太宗的干预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但却没取得实际效果。

实际上,唐朝皇帝在抑制“山东士族”时是极不自信的,因为同时皇室又自称其祖出自陇西李氏且以此为荣。高宗时代,依旧打压世家大族,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禁婚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结果依旧不如意,不但不能禁止他们互相为婚,反倒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大族的资本:“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他们不仅蔑视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皇室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受怀疑,且有胡化之风,不为崔卢所重)。唐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盛唐时,“五姓”在朝廷上并无绝对优势。原因一是,当时建唐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势力;二是皇帝有意压制;三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所为)。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切关系,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考试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自是借助于家风与知识之厚。但高门大族中亦有始终蔑视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贵族观念的,比如以荫入仕的宰相赵郡李德裕和荥阳郑覃,李德裕“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尤恶进士”,荥阳郑覃更是建议废除进士制度。

但无论是北魏时,还是唐朝时,天下士族,崔氏始终排在第一位,在北魏时代,于中国北方,唯一可于之抗衡的是范阳卢氏,后来的“崔、卢、郑、王”、“崔、卢、李、郑”、“崔、卢、李、郑、王”、“崔、卢、王、谢”,都是崔、卢排在前两位。而郑氏,或排第三,或排第四,始终在“四姓”与“五姓”之内,只有王、李二姓在排列中有变化。综观“五姓”,自北魏至唐的名望与实力,以5分为制: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小幅下降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范阳卢氏呈中幅下降趋势,打3分(9位宰相)。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荥阳郑氏呈中幅上升趋势,打4分(13位宰相);陇西李氏呈持平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赵郡李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7位宰相);太原王氏程大幅下降趋势,打2分(10位宰相)。唐朝时,虽在“五姓”,但作为郡望——“太原王氏”这几个字的影响力有限,在整体上已大大次于崔、卢、郑、李。原因除了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外,还有自北魏时起就家风不显有关。

在唐时,次于“五姓七家”的士族,是京兆韦氏(16位宰相)、河东裴氏(17位宰相)、河东柳氏(3位宰相)、河东薛氏(2位宰相)、弘农杨氏(11位宰相)、京兆杜氏(10位宰相)。前四个为“关中四姓”。而京兆韦氏更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核心成员;河东裴氏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家族,“懿夫百家郡望,四姓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晋南朝四大侨姓王、谢、袁、萧中的一员,兰陵萧氏累世与隋唐皇室联婚,而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作为特殊分子,竟出了10位宰相,贯穿唐朝,其力量也不容忽略。

依唐时上面诸姓之实力与名望,排名为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二、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三、弘农杨氏

  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四知”而著称的“关西孔子杨伯起”。据《后汉书》所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为当时之大儒,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隐居于湖州数十年,五十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曾在赴东莱太守任上,途径昌邑,时任昌邑令的王密乃为其所荐,听说杨震路过昌邑,就前往拜见,到了晚上临别之时取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说到:“我了解你,你却为什么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劝说到:“天黑了,没有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的走了。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因为官清廉,不接受馈赠,所以子孙过的很清贫,经常要以步代车,而且无肉可食。以前的朋友中有想为他们置些产业的,但杨震却不答应,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皆博学而清廉,《后汉书》云,“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遂“为东京名族”。

  弘农杨氏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号,以“清白传家”为门额,遗风至今可见。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更是把杨氏地位推到了巅峰。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精忠报国,抗辽卫国,一门五侯,名垂青史,可谓是弘农杨氏的落日余晖。

  四、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十八世孙王翦公及其子王贲、孙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五、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天下第一,不仅有王祥这样流芳百世的孝子,而且还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宰相,对中国社会的安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为秦代名将王离之后,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相传司马睿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朝中官员一度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琅琊王氏在汉唐间担任宰相者共有一百零四人次,除那些因任相两朝而重复者外,实际有宰相共九十二人。任相时间,以东晋南朝最为集中。当时,正是琅琊王氏家族作为侨姓首族的时候,仅宰相就出了九十余名,实际上是古今中外所仅有。因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也就成为其家族特色。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历史上郭、何、桓、张、袁、杨等姓也有鼎贵一时的家族,但与琅琊王氏相比,都远远不及。琅琊王氏千年历史上的蝉冕交映,公兖相袭,不仅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身于琅琊王氏。有盛必有衰,南梁侯景之乱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

  六、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继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及谯郡桓氏之后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陈郡谢氏起初只是一个普通士族“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羯未,争荣竟秀,由是王、谢齐名。”到了谢尚时期,尚有求婚诸葛恢被拒之事。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保住了东晋。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大多隐退,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梁朝(317年-557年),谢氏共有12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两百余年。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南北朝显赫一时王谢两家没落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游金陵时发出如此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读来仍让人不胜唏嘘!

  七、清河崔氏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开国君主吕尚。吕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其九世孙崔杼,为齐正卿。崔杼曾立庄公、景公,任右相。其17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封东莱侯,有二子:伯基、仲牟,此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自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27人,地位显赫一时。

  八、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源自古郑国。春秋末郑国灭亡,公室子孙迁他地,但均将国名冠于名字之前。此方式称为“以国为氏”,形成郑氏之姓。后世郑氏族人在荥阳大发展成为望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南北朝时荥阳郑氏中高官累世不断,荥阳郑与清河崔、范阳卢、太原王并为中国四大望族。唐以后荥阳郑氏连续出了9位宰相,其他尚书、侍郎、节度使等更多。声望达到鼎盛,其先贤或勤政于朝堂,或教化于州郡、或建功于边陲,都为社会经济文化作出贡献。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九、范阳卢氏

  卢氏历史上自称来自范阳,涿州(郡)或幽州。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驱逐,离开山东省长清县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范阳。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卢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的荣耀,因而卢氏家乖亦冠以“范阳堂”的称号。

  十、太原温氏

  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于,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因以为氏。晋大夫郤至食采于温,号温季亦以为氏。西汉功臣温疥封茕侯,疥孙何始居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太原温氏家族的历代名人有:东汉邹平侯温序、北魏凉州刺史温恢、南朝光禄大夫温羡、南朝大将军温峤……最为著名的是初唐温氏三杰:温大雅、温彦博、温大有兄弟三人。温氏三杰俱为卿相之才。高祖李渊镇太原,厚礼之,李世民更是与之交情甚深。温氏三兄弟辅佐李氏父子,太原首义,平刘武周、荡突厥,西征南伐,立下了汗马功勋,为初唐开国名臣。温大雅被封为黎国公、礼部尚书;温彦博,被封为尚书右仆射,陪葬太宗昭陵;温大有为中书侍郎、清河郡公。温氏三杰的后人如温振、温挺、温佶、温造等多为唐朝的公侯守吏,其中温庭筠为唐末著名的“花间派”文学大师。

  太原祁县温氏望族,人才辈出,数世昌盛,从汉代到宋,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或才华横溢的诗画巨匠。如此兴旺之族,中华文明史上寥寥可数。温氏家族是皇家最宠幸,百姓百官争相攀附的门第之一。连唐文宗都感叹:“李氏君临天下二百年,但想和皇家联姻的人竟然比想和王、温等望族联姻的人还少。”由此可见温氏的社会地位,丝毫不逊色于皇族李氏。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是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奴隶制残余又顽固地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当时农民革命尚处于初级阶段,地方上豪强割据,战乱频繁,中央政权衰弱,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的,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与奴隶制残余的有机结合。隋唐以后随着这些历史条件的消失,门阀士族也随之消亡。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统治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提拔寒门之士,门阀制度彻底推出了历史舞台,上述名门望族也风光不再,成为了历史的陈迹。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皇权描述得淋漓尽致。但是你可能不会相信,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阶层甚至可以和皇权相抗衡,它就是士族门阀。

科举制度成熟之前,寒门无贵子,古代的大小官员几乎都被士族门阀垄断。大家族占据了大量土地,垄断了重要知识,再通过家族之间的互相联姻,最终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一个足以对抗皇权的门阀贵族阶层。

士族门阀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士阶层,两汉时逐渐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唐朝时走向消亡。虽然士族门阀消亡于唐朝,但是在唐朝时期,却存在着几个令唐太宗李世民也嫉妒的超级豪门。

唐初的几大家族在当时被合称为“五姓七望”、“五姓七家”。五姓是指崔、卢、李、郑、王,七望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当时天下有俗谚说“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这五姓之中,崔姓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初期甚至超过了唐朝的国姓,足见士族阶层在当时的影响。

唐朝皇室自称源自陇西李氏,但受到社会的怀疑,而且有胡化之风,因此地位不及崔、卢。李世民登基不久,命人修订《氏族志》,结果官员依然按照习惯把崔氏列为第一,排在了皇族李氏之前。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说:“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唐太宗李世民对崔氏的影响力既嫉妒又畏惧,更不能容忍其凌驾于皇权之上。为了加强皇权、打击士族,他命人重新修订《氏族志》,将皇室李姓列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降为第三。

李世民之后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对士族阶层进行了打压,但是即便如此,朝中为官为相者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崔、卢、郑、王等传统士族。这些士族在婚姻上更是矜高,对皇族李姓都不愿意与其联姻。

晚唐时期,唐文宗曾为太子向荥阳郑氏的郑覃家求婚。按理说与皇帝结亲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宰相郑覃却十分不乐意,因为他想把孙女嫁给”门当户对“的崔某,而崔某在当时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唐文宗听说后又气又无奈,感叹道:”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这种门阀观念在唐朝并不是个例,房玄龄、魏徵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盛唐宰相薛元超也感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这些都足见士族门阀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族门阀内部的腐败,再加上皇权的不断打压,士族逐渐走向衰落。唐朝末年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严重破坏了士族门阀的土地根基。而唐朝中后期印刷术的普遍应用,加快了知识的传播,摧毁了士族垄断的知识壁垒。经过这双重的打击,士族制度最终不复存在。

《西厢记》终于完本,结局大团圆,比起元稹《莺莺传》里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实在让人感到欣慰。然而,如果把这部杂剧再放回其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细究之下却是另一番况味。

这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谈佳话,与其说是崔、张二人冲破了封建礼教思想获得爱情自由的胜利,不如说是权力与礼教的胜利。

因为他们的结合,实际上是伴随着张生的地位得到了一步步提高才实现的,而家道中落的张书生与贵族**崔莺莺之间的故事,其实只是科举制度下的新贵族逐渐取代强大的门阀制度的一个缩影。

郑恒,先人拜礼部尚书,父母双亡,与崔莺莺早有婚约,是崔莺莺的表哥、老夫人的亲侄儿,。

张生,先人拜礼部尚书,父母双亡,与崔莺莺素昧平生,和崔莺莺私定终身,与老夫人全无关系。

这么对比之下,郑恒与张生二人的家世似乎差不多,若与崔莺莺联姻是为了亲上加亲,那么,郑恒稳赢;若是因为爱情,那么,赢家自然是张生;但若是为了门当户对,似乎两人是半斤八两。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第相当的旧时,老夫人为什么依旧会承认与崔莺莺有过婚约的,却也已经家业凋敝的郑恒,却不愿意让崔莺莺嫁给也是“先生拜礼部尚书”,却家道中落的张生?

之前,我以为郑恒是老夫人的亲侄儿,而且郑恒有说“俺姑娘……他自小又爱我”(姑娘,姑妈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老夫人从小便最是疼他。所以,老夫人让崔莺莺嫁给郑恒也情有可原,毕竟人家是亲上加亲嘛。

然而,当把爱情婚姻放诸于那个时代去看时,却发现原来其中原因并不简单。

魏晋隋唐时期士族门阀贵族兴盛,其代表就是所谓的“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由此可知,崔氏之地位,而崔莺莺家便是排在门阀第一位的博陵崔氏。

再看王实甫的《西厢记》,讲述的则是发生在中唐唐玄宗安史之乱后的故事。虽然当时确实是在实行科举制度了,但是“五姓”家风与知识传统使得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于是乎,“五姓”士族再度抬头,其子弟也陆续入朝为高官做宰相。崔氏依然居于首位,且博陵崔氏还陆陆续续出了12位宰相。所以说,崔莺莺的家世绝不可小觑。

再说说当时的门阀贵族有多么豪横,中唐古人的世家大族观念进一步加深,“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为了保持高贵的血统,他们完全无视皇家帝王的存在,而暗下里私自进行内部通婚。甚至于李唐皇室(陇西李氏)的公主想要嫁给门阀士族都是白日做梦,再到了文宗时期的晚唐,这种门阀观念便更是严重。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文宗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能把郑覃的孙女嫁给皇太子,然而,郑覃却把孙女嫁给了时为九品官的崔某,最后文宗也表示很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来俊辰,武则天时期酷吏,无赖出身,擅长告密,是个不能惹的主儿,不管你得没得罪他,只要他看你不顺眼,搞不好你就得死翘翘。然而,赖俊辰耍手段娶了太原王氏为妻,结果被陇西李氏宰相李昭德痛骂“辱国”。可见门阀贵族到底是有多么牛,人人都怕来俊辰,听了他名字都心惊肉跳,但是我门阀贵族就是敢得罪他。

再说回《西厢记》,郑恒家便是荥阳郑氏,而张生家却是不在其列的。相比之下,郑恒可是代代有着高贵血统的士族门第,而张书生却是个出身寒门的世子,虽然父亲也官拜礼部尚书,但却也是未被上层社会所接纳的。

门阀贵族连皇家王室都看不上,而且还敢得罪不敢得罪之人,如此看来,荥阳郑氏的郑恒才勉强配得上久居首位的博陵崔家,那排不上行的张生,算什么啊?

在判将欲掳走莺莺为压寨夫人时,莺莺出一无奈之计—— “不如将我与贼人”,然而,老夫人则说“……却不辱没了俺家谱?”。如此情形之下,闺女要救全家性命甘愿自我献身,作为母亲,竟然不是担心女儿跟了贼人以后是否会安好,不管莺莺安危死活以及以后未来,却说辱没门楣。可见门阀贵族的封建礼教传统观念在老夫人那里是有多浓厚。

关于红娘第一次的正面描写则是“胡伶渌老不寻常……”加之她帮助崔莺莺和张生成就“有情人终成眷属”时的种种表现,不得不说,红娘是个聪慧机灵,有勇有谋的非一般丫头。但是,从红娘拿回张生写给莺莺的情诗时说的“……我不识字,知他写著甚么?”,可知红娘文化水平并不高。

而作者第一次着墨写崔莺莺,便是“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如此一个贵族千金**,你能说她还不如红娘有远见卓识,长远目光?

如果说红娘能够慧眼识金,识得张生是个潜力股;那么,接受了更高级教育的崔莺莺,则是一个纵掌全局的操盘手;而老夫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拖时代后腿的老封建。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取代了九品中正制。《西厢记》的故事发生背景里,虽然当时门阀贵族仍然顽强存在,但是却也在因为科举制度逐渐被消融;虽然寒门子弟还是很悲催,但是也因为有了科举制度而有了希望的曙光。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崔、张的这场婚姻。张生对崔莺莺一见钟情,又为了崔莺莺茶不思,饭不想,寝不安,到底是因为崔莺莺的倾国倾城,还是崔莺莺背后强大的家族势力?而崔莺莺之所以对张生情有独钟,到底是因为张生的才华横溢,还是在赌张生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贵族**看上落魄书生,之前又不相识,俩人全无了解,难道是看上他的穷吗?不是,因为穷酸书生也能中举,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科举制才是之后趋势;因为门阀旧贵族终有一天会被寒门新贵族所取代。

而张生对博陵崔家千金紧追不舍,难道就只是看上了崔莺莺这个人?恐怕也不是,在当下之时,门阀贵族依然存在,如果张生这个寒门子弟应试中举,再有博陵崔家这样一个门阀贵族的加持,那其仕途简直是不要太顺遂。

这么看来,这场婚姻不过是崔、张二人各自权衡利弊后的相互依傍,各取所需罢了。

这时候再回过头去看老夫人让崔莺莺嫁给郑恒这件事,不得不说她老人家的眼光真是太短浅了,只是看到了当时还是门阀贵族的郑恒,只是试图抓住眼前的权贵,却不并想将来的时代趋势是出身寒门的才子也能够跻身于上层社会且被人们所认可。

但是,最后老夫人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让张生上朝取应。其实,这无意之中,也顺应了科举制度的时代趋势,无形之中,也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

而红娘相比于老夫人而言,眼光便比较长远了。但她或许也搞不清楚什么未来趋势,也或者跟着**领会到点精髓。她知道只要张生能够以功名为念,立志发奋,而后中举,且能够和莺莺在一起,自己能够跟着莺莺陪嫁,便能够享受荣华。

而红娘的志愿却是系在崔莺莺身上的,因为只有崔莺莺愿意和张生在一起,红娘的远大“志向”才能实现。而崔莺莺果然是高瞻远瞩,将重宝实打实地压在了张生身上,就赌张生的未来,这说起来简直跟风投差不多,不得不服崔莺莺的远见卓识,有胆量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014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