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张仪结局死了,历史上的是病死的。
一、芈月传张仪
张仪和庸芮两人在关门外送别了芈月母子,送别之景堪称凄凉。张仪去了魏国,大王果然攻打它,这是大王使国内疲惫困乏而向外攻打与自己建立邦交的国家,广泛地树立敌人,祸患殃及自身,却让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张仪出任魏国相国一年以后,于秦武王二年死在了魏国。
二、政史张仪
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扩展资料:
被囚楚国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它。秦惠王想要遣送张仪,又不忍开口说出来。张仪却主动请求前往。秦惠王说:“那楚王恼恨先生背弃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诺,这是存心报复您。”
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是全部听从的。况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王怎么敢杀我。假如杀死我而替秦国取得黔中的土地,这也是我的最高愿望。”
于是,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要杀掉他。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弃吗?”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秦王特别钟爱张仪而打算把他从囚禁中救出来,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人作陪嫁。
楚王看重土地,就会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这样,夫人也将被鄙弃了。不如替张仪讲情,使他从囚禁中释放出来。”
于是郑袖日夜向楚怀王讲情说:“作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
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楚怀王后悔囚禁了张仪,于是赦免了张仪,像过去一样优厚款待他。
参考资料:
一人物介绍及分析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与苏秦是师兄弟,共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张仪是雄辩之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之军。他最开始投靠在楚国令尹门下,后因为和氏璧被偷而被楚国令尹冤枉,差点打死,便离楚入秦。
张仪入秦之后,得到秦惠王重用,主张连横政策以便攻破苏秦的合纵伐秦之术。同时张仪主张远交近攻,伐交伐攻并存。
张仪与秦惠王算是君臣良配,在相秦期间,先后帮秦惠王谋魏、弱楚,破合纵而成连横之计。与秦而言,可谓居功至伟,为秦国后世奠定了战国七雄,秦国独大的局面。
张仪此人,看似贪图小利,巧舌善变,实则内心刚毅,有雄心壮志!张仪相秦,欺骗楚怀王,虽落得奸诈之徒的坏名声,于秦而言却是大功!
二历史介绍
若说战国时期,谁可以只凭一张嘴便可以夺地略城,想来非张仪莫属。《史记》中关于张仪的记载,绝大部分是连横相关的故事,以及张仪连横之时的言论。
想来太史公也是对连横之术情有独钟,才不惜花大量笔墨来描述连横之术。
(一)张仪离楚
张仪出师不久,便投靠在楚相门下,因为张仪很穷,再加上能言善辩,估计很不招人待见。
在一次楚相得到和氏璧给众人观赏之时,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 大家就都怀疑是张仪偷走了和氏璧,至于原因,大家觉得的是因为张仪家贫,最有可能偷东西。
楚相估计也这么认为,于是便让手下用鞭子抽打张仪,严刑逼问与他。张仪没偷,便默默忍受刑法,楚相一看张仪打死都不招供,便放了张仪,当然也顺便把张仪赶走了。
张仪好歹都是一位谋士,虽然文弱,但是骨气还在,自然把此事当做奇耻大辱,怀恨楚相,嫉恨楚国。
此时,正好赶上苏秦说服赵文候答应合纵,苏秦害怕秦国攻赵,破坏合纵大业,便派人去找张仪,希望张仪入秦劝说秦惠王不要出兵攻赵。
而此时在楚国的张仪贫穷潦倒,当听说昔日的同窗苏秦发达了之后,便决定离楚投奔苏秦。
(二)张仪入秦
张仪到了赵国之后,苏秦不但不让下人通报转达,还特意让下人笼络住张仪不让他离赵。在凉了张仪一段时间之后,苏秦召见了张仪。
苏秦见了张仪之后,故意表现的高高在上,给张仪吃下人的饭菜,还言语羞辱与他。这让张仪很是不爽,便离赵入秦。
苏秦因为知道张仪贫困,便暗地里派人与张仪结伴而行,助他入秦。张仪入秦之后,秦惠王觉得张仪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客卿,与他共谋如何攻伐山东六国。
而此时,与张仪结伴而来的苏秦手下,才把苏秦暗地助他的事告诉了他。张仪一听,一来感谢苏秦,二来自愧不如苏秦,便没有劝告秦王伐赵。
(三)张仪相魏
秦魏两国国土相邻,秦国东出势必攻魏,再加上秦魏两国本就是世仇。
秦孝公之前魏强秦弱,魏国便不停的攻打秦国,夺了秦国河西之地。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便不停的拿魏国练兵,不但夺回了河西之地,还在不停的蚕食魏国土地。
魏国国君知道秦魏不可能真正和好,所以魏国的抗秦,拒秦之声很大,与魏国连横实在是一件异常艰难之事。
不过魏国抗秦也惧秦,而惧秦便是魏国的弱点,于是张仪采用抵戏之法来让魏国连横。 虽然张仪善辩,但是他还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说服魏王,甚至等到魏襄王死了之后,才成功。
首先,不停的攻打魏国,让魏国害怕,让魏国意识秦国若有心伐魏,合纵根本救不了魏国 。见原文:
其次,给些小恩小惠 ,也就是平时我们若说的“打一巴掌给个枣”,让魏国心里留有秦国对我还算好的想法。
最后,与魏谈判,告知连横与否给魏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毕竟在前两步的铺垫之下,魏国已经有了与秦谈判的心思。
第一,魏国地理位置很差,没有大山大川,可以说四面都有被攻击的可能,合纵不是长久之计,只要魏国一有战事,便有被人偷袭的可能。
如果连横秦国,秦国强大,在强秦的庇佑之下,其他国家根本不敢攻魏。如果不与秦结盟,不好意思,秦国会天天打你,其他国家总不能天天救你吧。
第二,秦国的目的是弱楚,不是攻魏!你想啊,楚国那么强大,已经对秦构成了威胁,秦国肯定要先收拾它了。
魏国跟秦国合作的话,一点坏处没有,还有好处。楚国被削弱魏国就少了个劲敌,并且秦魏合作伐楚,楚国必败,魏国还可以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呢?
魏哀王一听,觉得也有些道理,便答应了下来。
(四)张仪弄楚
秦惠王时期的楚国异常的强大,有足够的国力和军力与秦国争夺天下, 可惜楚怀王贪婪,再加上目光短浅,不分忠奸。
张仪在楚国待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情况,便采用飞嵌之术来配合楚怀王的贪婪,用小利来引诱他,进而达到于秦谋利的目的。
张仪有三次弄楚, 第一次是以商於六百里骗楚国与齐断交。
秦国打算伐齐,但是听说齐楚要联姻,便很着急,赶紧派张仪入楚。
张仪到了楚国之后,便许诺楚怀王愿意拿秦国的商於之地六百里,来换取齐楚交恶。楚怀王一听开心坏了,赶忙答应了,并且立即与齐国断交,就算陈轸劝阻都没用。
等到张仪归秦,听说楚国与齐彻底决裂,便反口说答应楚国的是商於六里而不是六百里地。这让楚怀王非常生气,便起兵伐秦,结果秦齐合谋攻楚,楚国大败。见原文:
经此一战,楚国势弱,已经没有了单独胜秦的本钱。
第二次是以己之身换黔中之地。
秦国非常想得到黔中之地,便想着与楚国换地,楚怀王因为怨恨张仪,竟然答应秦国,只要交出张仪与楚国,便自愿奉送黔中之地。
张仪一听,赶紧劝秦惠王答应此事。等到张仪入楚之后,便笼络郑袖和靳尚,让他们给楚怀王吹耳旁风。果不其然,楚怀王不但没有处置张仪,还厚待了他。
而此时楚怀王已经释放一个信号,楚国惧秦,不敢与秦国战 ,显然张仪得到了这个信号。
第三次弄楚是与楚连横 。张仪本来打算归秦,当听说苏秦死了之后,赶紧变换策略连横楚国。
张仪对楚怀王说,楚国和秦国都是强国,应该强强联合才对,楚国没有秦国的威胁,可以趁机欺负弱小而扩大领土。
反之,如果楚国拒绝连横,秦国便会伐楚,甚至会联合魏韩一快伐楚。楚国前面也与秦国交过手,一场都没打赢,想来也知道秦国的厉害之处,所以楚国于秦连横是最佳的选择。
再说了, 楚王你要是答应的话,秦国会把黔中之地还给你,并且秦国会派秦国太子质楚。
楚怀王一听,连横还可以得黔中之地,两眼冒光赶紧答应了。见原文:
(五)张仪说韩王
张仪离开楚国,马不停蹄的去了韩国。因为韩国弱小,兵力国力都是最弱,所以张仪谁韩王比较容易, 只需要让韩国意识到自己没有拒秦之力,只有连横秦国才有出路。
张仪首先描述了一下韩国的国情,当然是捡韩国的弱点说的。见原文:
张仪接着说道,韩国弱小如此,就不要穷兵黩武了,韩国离秦很近,就算与六国合纵也没便宜可占,秦国出关第一个遭殃的便是韩国。
然后,张仪便给韩王吃了一颗定心丸,说道,秦国当前的目标是弱楚,并不是你们韩国,你大可放心。
韩国与秦国连横的话,楚国自然会被打的很惨,楚国一旦变得弱小了,秦国就不会继续打你们韩国了,这叫做祸水南引。再说了,韩国与秦国连横伐楚,是必胜之局,韩国可以参与瓜分楚地,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能不同意呢?
韩王一听,觉得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答应了秦国的连横之策。
张仪搞定了韩国以后,便回到了秦国,秦惠王自然是大大的封赏与他。见原文:
(六)张仪说齐潜王
张仪入秦不久,便又入齐,张仪入齐实则为图谋赵国。齐国乃是赵国的臂膀之国,齐国如果连横秦国,赵国便被孤立。
张仪知道齐国乃是强国,齐潜王也算贤明,至于合纵还是连横其实对齐来说都可得利,于是便用捭阖之术来游说齐潜王。
首先, 驳斥“齐国强大离秦很远,秦国是无论如何成不了齐国大敌的”这一合纵观 点,让齐王有所顾忌。张仪用两点来说此事,第一点,秦赵两国相争,赵国虽胜但是国力大损,再想抗秦已经没那么容易。第二点,秦国已经与楚国交好,韩魏也是,将来也会劝说赵国交好,如此一来齐国就有了灭国之祸。
其次,告知齐潜王连横之利,秦齐连横之后,秦国不会想方设法对付齐国,甚至还会与齐合谋对付赵国。 如此一来,齐国可以乘机做大,扩张赵国的土地。
齐潜王听完之后,衡量了一下,觉得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答应了下来。
(七)张仪说赵王
紧接着,张仪马不停蹄去了赵国。张仪深知赵国是合纵的受益国和发起国,想要连横有些难度。但是当下却今非昔比 ,六国已有四国连横,只剩赵燕两国,与赵国很不利,于是便单刀直入,威胁赵国。
首先,打击赵王的自信心,让赵王意识到赵国并非真正的强大,只是还算可以,与秦国还是有些差距的。
其次,明确告知赵王,秦王对赵王的所作所为已经非常愤怒,见原文:
当然,秦王也不是单单说说自己非常生气就完了,他已经陈兵渑池,准备好攻打赵国了,我不过是过来给你支会你一声,见原文:
最后,张仪比较当前赵国与秦国的现状,主要从外交和军力进行比较。
外交上,秦国联合两大强国齐楚,两个弱国魏韩。军力上,秦国打算出一支军队与齐国联合从东面进攻,一支军队与魏韩联合从南面进攻,一支秦军从渑池进攻赵国西边。
如此以来,赵国势必会四分五裂,不过赵国也不是没救了,只要赵国愿意盟秦,割地给秦国,秦国自然就不攻打赵国了。
赵王听完之后,吓出一身冷汗,不过听到转机之后,赶紧盟秦献地,见原文:
(八)张仪说燕昭王
等到张仪入燕,张仪知道燕赵姻亲之国,再加上远离秦国没有秦国兵患,不过燕国弱小有惧赵之心。
张仪用抵戏之法,让燕王更加害怕赵国,如此以来燕赵离心,秦国便可下手。
首先,张仪讲了一个很久远的故事,赵襄子与燕争斗,刺杀了他的姐夫燕代王的故事。以此来刺激燕昭王,让他知道赵国不但不可信,还很危险。
接着,张仪提到赵国的强大简直就是燕国的噩梦,只要赵国愿意,便随时可以攻燕、灭燕。现在就连强大的燕国都连横秦国了,燕国还在等什么呢?
最后,张仪跟燕昭王阐述了于秦连横的好处,燕国得到秦国庇佑,齐国、赵国自然不敢攻燕,燕国偏远可以坐享其成。
燕昭王听到此处,赶忙答应了下来,为表诚意,献城与秦,见原文:
至此,在张仪的努力之下,可以说六国都愿意盟秦连横,苏秦的合纵伐秦算是彻底失败。
读到此处,本读者一直在想,连横与秦国而言有何益处,战国七雄和平相处吗?
当然不是,连横于秦而言,大有裨益。首先,六国不再攻秦,秦国统一天下的步调便不会在被打乱了。其次,六国合纵被破,六国便会相互攻击,秦国便可以弱楚弱赵。最后,连横的过程中秦国乘机得了魏国,楚国,赵国,燕国的大片城池。
(九)张仪离秦
可惜天公不作美,张仪还没归秦,秦惠王便离世了,又因为张仪与秦武王不对付,六国连横便自动解除了。
张仪自度秦国已经不是自己的安身之国了,便离秦入魏,最后死于魏国。
三灰子感悟
灰子曰:
仪者,捭阖之奇才,乱世之佳相。三寸之舌可乱战国之群雄,一张利嘴能得敌国之城池!
何也?得天时地利人和也!生于战国之乱世,可谓有天时之大势。入秦为相,可谓得强秦之地利。惠王赏识,可谓尽人和之利。有此三者,功业成也!
虽成秦国之大势,有盖事之功,然终究离秦戚戚然矣!何者?不信与武王矣!吾等后辈,当谨记此理!
分目录(七):《史记》之相篇
总目录:《史记》-灰子笔记
战国时期有个和苏秦齐名的纵横家,那就是他的同门师兄弟张仪。他们年轻的时候同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张仪的才华,连苏秦都感叹不如。
张仪出师后第一个目标就去了楚国,想游说楚国的国君,但在当时,平民想见君王的话,需要有大臣的引荐才能见到,一般的官员一年都见到不一次君王的面,更何况刚出师的穷书生张仪呢。所以张仪先去了楚国国相门下当起了一名门客,如果能得到国相的推荐,见到君王是早晚的事情。张仪到国相家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不到国相的信任,他只能慢慢的等待机会。
有一天,楚国国相在府上招待宾客,在酒席上,国相丢失了一块心爱的玉石,门客们纷纷都说张仪一向贫困,品行恶劣,一定是张仪偷去了你的玉石。国相就把张仪抓了起来,严刑拷打一番后,没有盘问出什么,张仪因为没有偷拿国相的东西,肯定也死不承认,国相也只好把他放回家去了。回到家中,张仪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就问他是出了什么状况,张仪把在相国府的事情经过给妻子讲了一遍,妻子对他说:“你看看,让你好好读书你不干,非得当靠嘴吃饭的说客,要是你不去游说那些诸侯,又怎能有今天怎么大的屈辱?”张仪却对妻子说:“你快帮我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了?”妻子有好气又好笑的说:“放心吧,你的舌头还在呢。”张仪说:“那就好,只要我舌头在我就放心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朋友苏秦成功的说服了赵王,担任上了赵国的相国,并且和赵王一起去游说其他国君。苏秦这时候最担心的是秦国会不会出兵攻打其他六国,如果秦国出兵攻打各国,苏秦的盟约就会被打破,连纵计划就会因此失败。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找一位信任的人去游说秦国,不能让秦国攻打六国。他想到了张仪有这样的游说能力,就暗中派下人去告诉了张仪,下人见到张仪后对他说:“你和苏秦是同门师兄弟,现在的苏秦是六国的相国,你为什么不去投靠他呢?”张仪觉得有道理,就前往赵国准备投靠苏秦。
张仪来到赵国苏秦的府邸,等了几天也没有见到苏秦本人,他有些等的不耐烦的时候,苏秦才就大堂见了他。其实这是苏秦故意这样为难他的,还给他吃下人才吃的饭菜,苏秦带有讽刺和讥笑的对张仪说:“怎么现在沦落到了这个地步了?”随后就让下人把他打发走了。张仪本以为苏秦会看在同门师兄弟的份上对自己另有安排,怎么着也得混个一官半职的,没想到苏秦会这样羞辱自己。他非常生气,发誓要报复苏秦,衡量再三后,他决定这样去秦国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打发走张仪后,苏秦对下人说:“我这个师弟是十分有才华的,我比不上他,只有他去秦国,获得秦王的重用,才能使秦国不去攻打六国啊!他现在出身卑微,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秦王,所以我就故意找理由了侮辱他,目的就是激发他的斗志,让他奋发向上,你帮我暗中照顾他。”苏秦安排的下人不仅在生活上对他给与了很大的帮助,还赠给他金银和马车,提供所有的资源给他使用,很快张仪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
看到张仪在秦国是权利和地位越来越大,苏秦的下人准备回到赵国向苏秦复命。张仪看到这人要走,很不解问他:“现在我在秦国的地位多亏了你的帮助,现在是我报答你的时候了,怎么要走啊?”这个下人对他说:“其实帮助你的人不是我,是你的师兄苏秦。当时他担心秦国会攻打六国而破坏盟约,他认为只要你才有这样的才华能说服秦王掌握秦国的权势,所以他就故意羞辱你,其实他是在激发你的斗志啊?这都是苏秦先生的苦心啊!”
张仪听后非常感慨,他对这个下人说道:“我现在才发现我比不上苏秦啊,现在我已经在秦国得到了权势和重用,你替我回去感谢我的好师兄苏秦,告诉我他,只要有我在秦国一天,就不会让秦王攻打六国。”果然,在张仪死之前,秦国都没有出兵攻打国过六国。小编认为,对一个人朋友的帮助,不一定是给他荣华富贵或权势地位才是对他的好,真正的智者却可以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夫秦之所以重楚也,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惧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吴地,绝齐未晚也。
秦王想攻打齐国,却顾虑齐国与楚国的合纵关系,于是派遣张仪到楚国,游说楚怀王说:“大王您假如真能接受我的意见,跟齐国断绝交往,终止合纵盟约,我秦国将奉献商於方圆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成为供大王您使唤的妾和使女,秦国与楚国之间相互通婚,永远成为友好的邻国。”
楚王十分高兴地答应了张仪。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生气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难道不好吗?”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在我看来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就要大祸临门了。”楚王问:“怎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做盟友。现在如果我们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无援,秦国又怎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结怨,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大王您打算,我们不如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是表面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秦国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希望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在讲话了,等着我得到土地便是。”楚王于是把国相大印交给张仪,又重赏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绝关系,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到秦国之后,佯装坠车摔伤,接连三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说:“莫非张仪以为我们与齐国决裂得不够彻底?”于是派勇士宋遗前往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到齐国辱骂齐王。齐王大怒,斩断符节,转而与秦国结交。齐、秦结交之后,张仪才出来上朝,并召见楚国使者说:“我有秦王赐予我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使者则说:“我奉楚王的命令,来接收商於之地六百里,从来没听说过要收什么六里土地。”楚国的使者急忙归国报告楚王,楚王听后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臣认为攻打秦国,不如送他一座城池,与他合力去攻打齐国,这样我们损失给秦国的土地可以在齐国那里得到补偿。现在大王已经和齐国断绝邦交,还要再责备秦国欺骗我们,这样将促使齐、秦两国关系更加亲密,而招来天下的讨伐,国家必定大受损伤。”楚王不听,派屈匄率领军队攻打秦国,秦国也派魏章任庶长发兵迎击楚军。
周赧王三年(前312)春,秦、楚两国的军队在丹阳作战,楚国大败。秦军杀死楚兵八万人,俘虏了屈匄及列侯、执圭等朝官七十多人,最后占领汉中郡。楚王发动国内全部兵力,再度攻打秦国,双方大战于蓝田,结果楚军又大败。韩、魏两国听到楚国被困,向南袭击楚国,直到邓这一地方。楚人接到消息,急忙率兵回国,割让两座城池,向秦国求和。
周赧王四年(前311),秦惠王派人告诉楚王,希望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郡。楚王说:“不愿意交换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后奉献黔中给秦国。”张仪听到消息后,便请求前往楚国。秦王说:“楚国因受你的骗,正想找你报仇,你怎能去呢?”张仪说:“秦强楚弱,有大王在,他们不敢轻易对我怎么样。”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密切,靳尚又深得楚王爱妃郑袖的信任,而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从的。”于是,张仪就去了楚国,楚王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靳尚对郑袖说:“秦王甚爱张仪,听说秦国已提出用上庸六县及一些秦国美女来赎张仪。大王很看重土地,同时又对秦国心怀畏惧,秦国美女来楚必定会得到大王的喜爱,那时可就要失宠了。”于是郑袖就昼夜在楚王面前哭诉说:“臣子做事,各为其主。如果杀了张仪,秦国必然很恼火。我请求您准许我带着孩子,先行迁往江南,以免将来受秦军凌辱。”楚王就将张仪赦免,并赐以厚礼。张仪趁势对楚王说:“合纵抗秦,等于是驱群羊而猛虎相争,不用搏斗,胜负自明。现在大王不愿侍奉秦国,可秦国胁迫韩、魏一道向楚发起进攻,楚国的处境可就危险了。秦国四面有巴郡、蜀郡,用大船运载粮食,沿岷江顺流而下,一日行程五百余里,不出十日即可抵达扞关,扞关吃紧,那么贵国扞关以东的城池便全都得尽力防守了,那是黔中、巫郡怕就不会再属于大王。如果秦国挥师出武关,贵国北部可能全部沦陷。秦国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即可决定贵国的存亡,而贵国等待合纵盟军的援军,要半年以上才可望达到。等待弱国的救援,却忘记强秦大兵压境的祸害,这是我为大王您忧虑的。大王您要是真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让秦国、楚国永远成为友好的邻国,不发生互相之间的攻伐。”楚怀王虽已得到张仪,却又看重黔中的土地不肯割让给秦国,于是同意张仪的意见。
(张仪离开楚国,就借此机会前往韩国,游说韩宣惠王说:“韩国地势险恶,大王不归附秦国,秦国就会发兵占据宜阳,截断韩国的上党地区,再东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之宫、桑林之苑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要是阻塞成皋,截绝上党地区,那大王的国土就要被分割了。早归附秦国就安全,不归附秦国就危险。如果制造的是祸端却要想得到福报,计虑粗浅,结怨很深,违背秦国而顺从楚国,要想国家不亡,那是不可能的啊。所以我替大王谋划,还不如替秦国效劳。秦最大的希望是削弱楚国,而最能削弱楚国的就是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由韩的地势所决定的。现在大王向西臣事秦国,进攻楚国,秦王必然高兴。攻打楚国有利于韩国扩大领土,转移祸患,取悦秦国,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韩宣惠王听从了张仪的主意。张仪回到秦国作了汇报,秦惠文王赐给张仪五座城邑,并封他为武信君。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又派张仪向东游说齐国的齐湣王说:“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其父兄兴旺发达、富足安乐。然而,替大王出谋划策主张合纵的人,都为了暂时的欢乐,不顾国家长远的利益。如今秦、楚两国嫁女娶妇,结成兄弟盟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朝拜秦王,割让河间来奉事秦国。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方,赵国的军队全部出动,渡过清河,直指博关、临淄,即墨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国家一旦被进攻,即使是想要臣事秦国,也不可能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齐湣王说:“齐国偏僻落后,僻处东海边上,不曾听到过国家长远利益的道理。”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离开齐国,向西到赵国游说赵武灵王说:“如今秦国相约齐国、韩国、魏国的军队,准备进攻赵国。所以我不敢隐瞒真实的情况,先把它告诉大王左右亲信。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与秦王在渑池会晤,面对面,口头作个约定,请求按兵不动,不要进攻。希望大王拿定主意。”赵武灵王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张仪才离去。
张仪又向北到了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最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赵襄子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是有明确见识的,那还能认为赵国可以亲近吗?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首都来劫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赵国已经献出河间一带土地臣事秦国。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将出动军队直下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燕昭王听信了张仪的建议,说:“我就像蛮夷之徒一样处在落后荒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汉,都仅仅像个婴儿,他们的言论不能够产生正确的决策。如今,承蒙贵客教诲,我愿意向西面奉事秦国,献出恒山脚下五座城池。”——根据史记记载)
张仪回国,还未到咸阳,惠王去世,武王即位。武王不喜欢张仪。诸侯各国得知张仪和秦王之前的嫌怨,都背叛了连横,再度实行合纵。张仪就对武王说:“听说齐王十分恨我,我到哪里,齐国必定进攻哪里。请让我到魏国去!则齐国必攻魏国。齐、魏交兵,大王乘机讨伐韩国,打进三川,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为建立帝王大业奠定基础!”武王许诺。齐王果然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襄王很害怕。张仪说:“魏王不必担忧,臣能让齐国撤兵。”于是派遣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再借用楚国的使者到齐国,楚国的使者对齐王说:“大王为张仪在秦国打根基,打的太深了啊!”齐王问:“此话怎讲?”使者回答:“张仪离开秦国去魏国,是跟秦王商量好了的,目的是想使齐、魏相攻而令秦取三川。如今大王果然中计讨伐魏国,是使齐国内外交困,而使秦国更加信任张仪。大王不是帮了张仪的大忙吗?”齐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班师回国。张仪出任魏国国相一年,便去世了。
张仪与苏秦都是以合纵连横的谋略游说与诸侯各国,得到了富贵的地位,天下的人都争相效法他们。如魏国人公孙衍,也以游说而名声远扬。其余的还有苏代、苏厉、周最、楼缓这些人,纷纷遍行天下各国,都以辩诈游说争高下,这其中张仪、苏秦和公孙衍最为著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