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但求月圆

人生如戏,但求月圆,第1张

他在外求取功名,正在辛苦行路,不知不觉,已近黄昏。飞鸟叽叽喳喳的回巢安歇,山崖也被淼淼云雾渐渐盖住。可是,他在哪里歇脚呢?隐约之中,他看到白云深处有一座禅房,嘿嘿,他想偶然做个游玩的旅客,与老道烹茶夜话也是一件趣事。

然而禅房内并无僧人老道,在灯下百般无聊的他,看见了一旁的神女雕像。只见这神女”彩霞换做芙蓉面,乌云推成青丝发,一双眼似秋水盈盈,两道眉似远山脉脉。“于是上前拱手深深一拜,深为自己没有准备香烛供奉而自责。转眼间”又看到神女两眉间似有颦颦之愁,于是,上前宽慰道“娘娘确实慈悲仙子,怎奈何这世间多乱离之事,你满腹忧愁又能如何呢?你用莲灯指引迷路客,可是没人知道你如此寂寞。”

如此一想,居然这厮提笔就在墙上写了首诗

“歧路莲灯倍可亲,

娥眉应为乱离颦。

莫愁玉女峰头冷,

犹有天台采药人。”

还自以为写的好,于是好梦安寝去了。

这个时候,神女回到了自己的相位。一脸疲累的她在蟠桃会上应酬归来,就发觉了府中有种怪异的味道。

居然自己被调戏了。恍惚间,那书生居然还说了句梦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你因何昨夜梦里不曾来。”

于是,神女发起神威,教训了梦中的书生。同时,知道了他叫刘彦昌。

但书生依然不敢到害怕。神女细细读了诗句。反思了自己“每日里白云为伴峨嵋为邻,暮鼓晨钟压凡心。空对着鸟飞比翼枝连理,空对着莺啼花落闺楼深。玉女峰愁星月暗,金鼓玉宇波阵阵。今日见到这书生面,一潭死水起了波纹。更好比仙台山上仙家女,我喜先得遇小刘生。我顾不得仙规管得紧,我顾不得固执的兄长二郎神。不用在姻缘簿上留姓名,我与刘生永定鸳盟。月老你若是看不惯听不顺,将我华山圣母一把捆。送与哥哥二郎神,问我个违犯仙规的大罪名”

这个时候,刘姓书生醒来,与神女圣母娘娘结为夫妻。

结缘后,刘姓书生依然复考。走后不久,圣母娘娘被压入华山底下。

恰逢月圆,刘书生看着圆月,心中想起了妻子,

正所谓:

”意中人思也深,

两地相思思不尽。

思不尽对月问,

君也问来卿也问,

君问卿可相思君,

卿问君可相思卿。

相思人对相思月,

见月如见意中人“

记得那

“阑闺香暖对红裙。

那珠灯遥遥在前引,

伶俐的婢女扶了卿。

还记得我叫你卿卿,

你不答应,

嫣然一笑百媚生。

说道是啐!谁是你的卿,

就是你的卿,也不许你唤卿你若要唤卿,

等你得功名,荣耀归来再唤卿”

古人没什么飞黄腾达的渠道,唯一的就是获取功名,那个时候,早就开始了为了长远幸福,离家奔波了。

另一种情况,埋伏着危险比如这一对:

奸相梁如龙之子梁玉书游春,其书童捡到一块名贵玉佩,梁玉书遂原地等待失主,得遇少女谢云霞,两人一见倾心。梁玉书将玉佩原物奉还给,谢云霞之侍女一旁接过,惊喜不已。谢云霞感梁玉书君子风采,但碍于男女授受不亲,深施一礼后离去。

梁玉书按捺不住爱慕之意,虽知有所不妥,仍尾随而往,一路来到刘府,得遇师兄刘仁元,方知谢云霞为刘仁元在长江上所救之义妹。梁玉书托刘仁元做媒,欲娶谢云霞为妻。刘仁元向义妹提起求婚之事,盛赞梁玉书虽为相府公子,却待人和善,谢云霞惊闻此言,方知梁玉书之父奸相梁如龙,竟是自己的杀父杀母仇人,痛定思痛,决定斩断情丝,拒绝梁玉书的求婚。

梁玉书思慕谢云霞,屡次求婚不得,犯相思病而奄奄一息。经刘仁元多加斡旋,为救梁玉书一命,更为接近梁如龙可以复仇,谢云霞终究答应了梁玉书的求婚,嫁入梁家,但约定要守孝三年,不得同房。洞房夜,梁玉书对谢云霞百般温存,多加呵护,谢为之所感,却痛家仇,不得不拒以千里。

婚后,谢云霞对梁玉书更是异常冷淡,梁玉书为此百思不得其解。中秋夜,梁玉书于梁府桂花亭设宴,婉言“盘妻”,谢云霞为之真情所感,一时情动,但又痛父母于中秋夜被害身亡,面对梁玉书的真情表白,欲拒不忍,欲诉不能,伤心痛恨之下,隐忍回房。

谢云霞回房后,压不住心头之痛,哭忆父母,痛骂奸相。梁玉书跟踪窃听于房外,方恍然大悟,既痛父亲梁如龙之奸诈卑鄙,又怜谢云霞之孤苦无依,对其更生爱意,遂入房对谢深表同情,夫妻从此和睦相亲。

梁如龙催逼梁玉书赴京赶考。无奈,梁玉书将谢云霞安顿于其娘家刘府后,赴京应试。梁玉书赴试得中状元,深得玉亲王的青睐,欲招其为郡马。梁如龙为高攀皇亲,迫子休妻。梁玉书劝父弃邪归正不得,终究看透父亲之狠毒,看破官场之黑暗,毅然弃官,潜返故里。

此时梁之继母孙氏已知梁玉书之妻正是全家被斩独自跳江逃亡的钦犯谢云霞,与其女梁玉娇设计,以婆母病危为由,召回谢云霞,困其于梁府而欲加害。幸丫鬟荷香救护,私下将谢放走。

谢云霞路过刘付,欲托刘仁元告知梁玉书自己的去向,却又怕连累刘仁元,正踌躇之际,遇刘仁元迎面而来。刘仁元得知谢云霞之身世,仗义而为,急忙藏其于刘府之内。

梁玉书返家不见谢玉霞,先向其母孙氏“索妻”,后赴刘府向刘仁元“索妻”,终于得刘相助,夫妻重逢,双双弃家出走。

结局虽然圆满,但是关键让老婆回心转意,便是老公的看月之局——赏月。

为了让老婆打开心结,这老公特地在月圆之夜请她喝酒,说了段感人肺腑的情话:

“自古来,一丝为定拜天地,相亲相爱成夫妻,

你女在娘门亲父母,出嫁之后亲夫婿,夫妻祸福应相共,

生生世世在一起,我夫有事来你妻扶持,

你妻有事来我夫去抵,如今是你所亲者唯玉书,

玉书爱者就是你,你有事不肯对我讲,再有谁人可商议?”

这番“同生死同命运”“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我都爱你、尊重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的承诺打动了女主。

月亮圆圆缺缺有规律,但是人生没有规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张若虚写诗,到后面铺成古曲,在到后面的民乐交响。

爱情的形态也不再相似,原来的对月抒怀,在到后来的视频恋爱。

解了相思,但少了那可回味的味道。

本文鸣谢越剧《宝莲灯》刘彦昌&圣母CP

            越剧《盘妻》梁玉书&谢云霞CP

主角是顾启泽和江月月的小说是《相爱如梦》。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一开始女主角江月月在大学里追了顾启泽搜轿尘很久,才终于成功在一起。虽然江月月家是养猪的,但是江月月家的产业很大,财富值也是不错的,可以说江月月是一个实打实的富二代。但江月月在一开始和顾启泽描述自己家时,被误认为家里就是村里养猪的。

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江月月被顾启泽的妈妈找上门来,并告诉她,她不喜欢江月月。顾启泽在大学毕业后也会出国留学。这个江月月对于顾启泽还是抱有幻想的,直到江月月在登机室看到顾启泽抱着了另一个女孩。才明白自己已经被抛弃了。

后来顾启泽留学归来,又碰到了江月月,经过一系列事情以后才知道江月月是一个顶级富二代世禅,后悔莫及。

爽文小说的分类

爽文小说因为读者有着上帝视角,把所有的事情与人物背景都了解的很透彻,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些让人很爽的故事情节。爽文小说的分类如下:

升级文是这种爽文出现几率是比较高的,这其中有特色的人气相当火爆。特征是升级很快。

后宫小说是主角妻妾成群,少则三五个,多则数十个甚至更多,且有所谓的“屌丝逆袭”,让大多数后宫文看起来很爽,实际缺少内涵。

逆袭小说是主角表面上是一个穷帆碰小子实际上是某集团/家族/帮派/宗门继承人。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从科学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一个中国的月亮”,但正如华严经教义所谓“月印万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而映照在不同的山川河流就反映出不同的波光月影,因而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而深沉的文化内容,从而有了文化属性上的“中国月亮”。在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烦恼郁闷,一切的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忧患,一切的生死别离,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中有响斯应”[1]。淡淡的月光世界不仅仅反映出中国人的审美境界和意趣,也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心象构成。

  “天上月色能够移世界”,其实,月色在移动世界之际,首先移动的是人们的心灵世界。月在动,心亦在动,月随心动。李渔《闲情偶寄》中论述“中秋赏月”一折说:“同一月也,出于牛氏之口者,言之欢悦。出于伯喈之口者,字字凄凉”,究其原因“所言者月,所寓者心”。同是一轮明月,在李白笔下是“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月亮象征着雄心勃勃,生命盎然的盛唐气度;而在杜甫那里则成为“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江月》),显得那么苍老而疲惫。见到明月,范仲淹的感觉是“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思泪”,反映的是相思难耐怕见清辉的忧苦心境;王安石则抒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希冀着皓月当空,乘舟返乡的理想,洋溢着理想境界中的欣喜之情。即使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里对月亮也有不同的理解,李白《古朗月行》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拟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将月比做“白玉盘”“瑶台镜”都是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不能说是不识月,只是此时诗人对月的理解已不是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在经历了人世的种种磨砺之后,此时他感受到的已是“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了,这种现象用欧阳修的诗说就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里很明白,动的是人之心境,与风月无关。

  1、 月色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例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第》)、卢纶:“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明月。”(《晚次鄂州》)、陈后山:“不应明白发,似欲劝人归。”(《十五夜月》)、徐祯卿:“故园今夜月,-迢递向人明。”(《月》)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相似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精神寄托;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谢庄《月赋》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表层结构上看这些诗无非是“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情怀,而其深层结构里月亮不正是和谐、温馨的体现吗?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籍与解脱的心理。李商隐《无题》诗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夜吟应觉月光寒”并不是月光真有冷暖之分,而是月亮构成了孤独与失意者的苦苦心理。因为月宫里还保存着女性遭到驱逐的凄凉忧伤的记忆,因此失意者站在月光下总是把月写成寒月、孤月、冷月。李白有诗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置身于月光下,遥想广寒宫中失意的嫦娥,自然与诗人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的感慨相切合。《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照我床罗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正因为月亮反映的孤独失意的意象,它才牵系着诗人嗟时伤悲的情怀,阮籍于月下“忧思独伤心”、杜甫在“秋月仍圆夜”而感叹“江村独老身”、连豪放旷达的苏东坡也写出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一弯残月,满怀孤寂,月下彷徨,忧苦之情不可遏止。最富有典型意义的是白居易的《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生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月亮带着它凄冷忧戚的月光,对于失意者来说只能是“添愁益恨”,凄苦的月亮意象映照着凄苦彷徨者的心灵。

  3、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李白《月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月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刻的月亮已不是一种纯然的客观事物,而是诗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人格化身,诗人在摆脱了异化的束缚之后成为月的知己、月的伙伴。

  中国人的人生观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而是一种艺术的人生观,月亮作为一种物我两忘契合天机的神秘启示物,也参与了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中国人神往的艺术境界。“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当士大夫经历了人生波折顿悟了人生禅机,便自然地走向那澄彻晶莹的月光世界里了,希冀着“抱明月而长终”,吟风啸月成为士大夫的努力追求的人格化身。

  唐人刘禹锡诗谓:“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2],中国文学的“无限新诗”,之所以常吟于月下,正在于月亮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月亮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意象。当西方文化热恋着日神阿波罗时,我们的民族更钟情于朗朗明月。虽然我们的民族文化早期,也有过日神的崇拜,但随着后羿举起射日的神箭,也就射落了文化中的日神精神。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它启示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和艺术,即使在今天月亮意象仍然在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轮明月缺圆盈亏,历时邈远,汇聚着历史的烟尘,而中国人心灵中那轮艺术的明月却永远是月出皎兮。

  明月一轮照千秋

  ——古代文人笔下的月

  作者: 韶霁 发表时间 2005-06-20 10:27:42 人气:62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诗中,由于诗人巧妙地借用月光来表达远离家乡的游子思乡之情,因而唤起了广大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月亮,古来有嫦娥、婵娟、玉兔、蟾宫、桂宫、广寒宫、清凉宫等美称,从古到今,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早在《诗经 陈风》中就有“月出”篇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将月色与美人并举,给月亮带来了美的神话。屈原在《离骚》中更是“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以风月为马,潇洒至极。到了“古诗十九首”,明月成了普通人倾吐人生悲欢的对象。“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是写一个闺中女子的深切相思。从这时起,月亮已是人们共同的精神“知音”,她静静地听着,以洁白的光辉抚慰尘世间受伤的心灵;她是一位圣洁的仙女,带给人生存的希望。人们望着一轮明月,往往浮想联翩,特别是唐宋赏月风气盛行起来后的中秋之夜,明月千里,月光如银,洒在田间、山野,山川、湖泊都笼罩在一片洁白的月光之中,文人墨客成群相邀,对月酌酒,酒酣而诗兴大发,留下许多咏月佳句。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气势何等豪迈;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别具幽情;张祜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充满了思乡怀亲之情;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怀念。他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想起独在异乡的亲人、朋友,希望能在月下团圆,而客居他乡的游子,在皎皎的月夜又何尝不在思念家乡的一切?这正是:“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唐朝吟月诗众,宋代咏月词多。古往今来的吟月高手,首推斗酒诗百篇的酒神、诗仙李白,他写下的咏月诗可谓千古绝唱。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句,把月夜描写得如此多姿多彩,浪漫可爱。诗人似乎很偏爱月亮,如醉如痴地迷着月亮,孤独寂寞时,每每举杯,首先想到的就是月仙:“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生的孤独中,唯有明月是如此善解人意,那么就请她下来与我共饮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遥望着皎洁的月亮,诗人想到那里一定是一座冰清玉洁的宫殿,里面住着俊美飘逸的人群,那里不容许污浊,那里的人都一片“冰心”。我们的诗人兴奋了,他要去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待友人,除了借酒表情外,诗人还把一片赤诚与明月并举,赠给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嗜酒恋月简直到了贪婪的地步,不仅可以为酒而“天子呼来不上船”,对月也要向天公强行赊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酒与月成了李白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真是难以想象倘若离了酒与月,我们的诗人将怎样生活?

  宋代的苏轼是继李白之后的又一个写月高手,虽然他的吟月诗文不及李白繁多,但仅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可见其不凡的气势,也许正是他继承了李白的浪漫品格,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不仅如此,苏轼还多次在月明之夜,邀约友人泛舟赤壁怀古,“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在中国文学史上,正是李白和苏轼,一个用诗,一个用词,造就了不朽的月神,他们是月神最伟大的崇拜者。唐朝另一著名诗人,号称诗魔的王维,也堪称写月高手,他不仅山水诗写得空灵优美,边塞诗慷慨悠长,其送别诗更是如歌如乐,简直是千古绝唱。他笔下的月亮,表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禅意。请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何等的幽静空灵,没有诗人心灵的旷达、超然,怎能写出如此恬静的诗句?再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人独坐竹林,已为超世,琴音悠扬,是生命的歌唱,永恒的生命息息相通,于是一轮皓月姗姗而来,把为知音,人与月共悠远。再看一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不管是花落还是鸟鸣,也不论是月出还是山空,生命都自自然然地存在着,生而复灭,灭而复得,彼此心心相映,读来肺腑清澈,已入玲珑世界。禅宗的最高境界是“无我之境”,“我”之生命完全融入宇宙大生命的流动中,无可分辨,同归永远,王维的诗所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

  纵观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其用意大致有四:其一是把月亮比作美人,如前面已提到的《诗经 陈风》“月出”篇,民间称月亮为嫦娥、阿里山姑娘,就是通过一些传说故事把月亮想象为一位美丽的仙女,月明之夜,人们望着天上的上轮皓月,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象。其二是用月亮来表达一种浪漫情怀,这好象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专利。他在很多诗中,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简直可以随心所欲地与月交流。在诗人的笔下,他可悠闲地与月对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邀月共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随意向天空借来月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或将明月作为礼物,赠送给远方的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兴致所至,甚至可上九天揽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你看这是何等的浪漫?除了我们的诗仙,还有谁能做到?其三是表达思乡之情。在月明之夜,人们望着空中如水似银的月亮,不觉就想到远在异乡的亲友,流落在外的游子也很容易思念家乡,这类诗中最著名的还是首推李白的《静夜思》。此外,张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四是作为一种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如北朝民歌《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现的都是边塞地区那种艰苦的征战环境。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是通过月夜荷锄归来,表达诗人归隐生活的怡然自得和异常闲适的心境。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都是表现月夜的幽静、空灵,向人传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禅意。陆游《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王安石《船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出诗人异常兴奋愉快的心情。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则借一弯残月表达词人身陷囹圄的愁绪;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给人也是一种惆怅思绪。把月亮作为一种环境来描写的诗句很多,如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曹丕《短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阮籍《咏怀诗》“簿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沈佺期《独不见》“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句均是。

  月亮,你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你是诗人墨客永远歌咏的对象,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相约举杯于皓月当空之夜,共赏一轮明月,感受古人的情怀吧。

很多人应该是读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对于这首诗,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而且对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感情也是很有共鸣的。而这首诗在人们看来,在唐诗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堪称“孤篇压全唐”,仅仅是一首诗竟然能够压倒全部的唐诗吗《春江花月夜》真的有这么高的文学价值吗,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你又是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众多的诗篇中,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有着独特的魅力,富有盛名,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夜月》从“孤篇盖全唐”到王闿运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直到闻一多先生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无不显示着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在多年以前,闻一多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宫体诗的自赎》,对《春江花月夜》予以极高的礼赞。《春江花月夜》上承《西洲曲》,沈德潜的《古诗源》在评论《西洲曲》时曾说:

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

那么,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学价值呢我们接下来就具体地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1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与乐韵

本是乐府旧题的《春江花月夜》,本身就是被作为一种诗歌体而流传于世,特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为七言歌行,演绎出一首以“月”为中心的九重奏,堪称一首情思哀婉的月光小夜曲,一首天籁之音。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春江花月夜》将诗乐融为一体,诗歌 《春江花月夜》的句法特点是“顶针”,全诗紧紧围绕题目的五个字回环盘旋,句与句之间上下、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形成曲折回旋 的韵律。而乐曲则采用“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段,全曲共十段,以第一段为主题旋律,之后通过九次主题变奏的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九曲连环,层层递进。诗与乐相互渗透,不愧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那样“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2文字灵动,意境开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叙述与描绘

《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文字灵动,语言富有意境。比如,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每一句都有动词,每一个动词和下一句又彼此呼应。此外,全诗第一句的动词“生”和最后一句的动词“落”还形成一种首尾呼应,完成对月升月落整个过程的描绘。

如今,人们联想起描绘“月亮”的诗句,总会想到《春江花月夜》诗文中的那几句感伤般的“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中的意境如**般呈现出来,那般丝丝入扣、扣人心弦。这也恰如,徐增在《说唐诗》中评价的《春江花月夜》那样: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

纵观全诗,诗中的意境是开放的,通过移步换景,由景到人,由景到感叹人生,灵动的文字、变换的视点、蒙太奇一般的组接,赋予诗歌意境的丰富与变幻。正如,当代知名学者蒋勋称赞的《春江花月夜》那样,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宇宙意识”。

我一直觉得《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气派最辽阔的一首诗,希望跟大家交流这首诗所表现 的真正的宇宙意识。

绵绵情、深深境源于千千结、密密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文字与意境两个方面,充满了灵动与生趣,叙述与描绘同样显得让人印象深刻,那般纯粹与自然,那般有情与永恒。

3哲理深奥,人生感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情理与深思

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超时空的永恒观念 ,这无关乎叙述与表达,只在乎感受与真情。可以说,《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即是将浓烈的情思与宇宙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全部融进了春江月夜的优美意境之中。在面对无穷无尽的宇宙时,相比之下青春的生命是那么的短促而有限。春江月夜,只关乎情理与深思。

诗中的江水奔流不息, 正是作为一种象征永恒的意象而存在。在月的衬托之下,“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不仅写出了水的永恒,还恰到好处地与“人生代代无穷已”进行呼应。江与月这两个主题在《春江花月夜》中反复出现,不断深化。江流、江天、江畔、江潭、江树和着楼头月、镜中月、斜月、落月等,一夕江月在作者笔下璀璨生辉,也被打上情感的烙印,寄予了复杂的人间之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通过意象的连接与表达,继而传递出一种层次性极强的情感。浅层次的是离人情、相思意,是此在时空的情思;深层次的是对无垠空间、无限时间、无数人生的哲思。这深层次的哲思,或许正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最具有价值的深奥道理。读完全诗,不禁之间让人感受到了两个方面:第一,个体人生的短促与宇宙的宏大久远;第二,整个人类生命的繁衍不绝与个体生命的只争朝夕。

4宫体自赎与七言自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历史与发展

“宫体诗”在唐代已经变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这首《春江花月夜》正是张若虚从外部出发对宫体诗作出的“救赎”。“宫体诗”是什么在《大唐新语》卷三“公直第五中有记载:

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 陵撰《玉台集》,以大其体。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帮助人们重新检视与厘清了所谓“宫体诗”的概念与范畴,不能仅仅根据其文辞的“丽靡”与否,也不能仅仅根据其内容是否在谈男女恋情,更不能仅仅根据其音乐来源,需要作具体分析。这或许也是《春江花月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贡献。

至于七言体的“自振”一说,正如有学者提到的那样:从文学史上来看,七言诗只有到了《春江花月夜》,才“一洗万古凡马空”。就像五言诗到了阮籍,才从哲理的高度思考人生问题。她既开发了我们的理性能力,也培养了我们更细微的感官。到了他们这儿,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在品格上都彻底摆脱了闾里歌谣的传统。《春江花月夜》这首七言的和谐韵律,恰好振奋了整个七言诗文的圈子。

5一首诗文、一曲相思、一段哲理,道不尽的是文人内心的绵绵情意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短短的几句诗文,便让人感触良多,我们读懂的不仅仅是骈句排比的修辞,悟透的更是诗文作者的那般“感同身受”。

时间流逝,岁月无常,人生短暂,青春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人是这样,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现在听起来,依旧振奋人心!或许,这便是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价值吧!

一、各国关于月亮神的美丽神秘传说

“月亮女神”是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英文名称的意译。它在日本还有一个昵称——“辉夜”。这个名字取自“辉夜姬”,她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公主。

“辉夜姬”是日本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公,是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凡间的美貌女孩。传说中,一位伐竹子的老翁在竹子芯里发现了一个可爱女孩,便把她带回家去抚养。3个月后女孩就长成妙龄少女,美貌举世无双,取名“辉夜姬”。

世间的男子都梦想让“辉夜姬”做妻子,许多公子王孙终日在老翁家周围徘徊。“辉夜姬”提出嫁给能找到她喜爱但却难以获得的宝物的人,使求婚者都没能如愿。最后登场的皇帝想凭借权势强娶“辉夜姬”也以失败告终。“辉夜姬”在中秋之夜迎来月宫使者,回到她本该属于的月球。

对日本人来说,“辉夜姬”是他们从孩童时代就熟识的人物形象。沉静、机智、蔑视权贵的月亮公主告诉孩童们什么是美、丑、虚幻和永生。

美国:复仇的“阿波罗”

“阿波罗”是美国登月计划的名称。在古代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的儿子,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的胞弟。阿波罗掌管光明、诗歌和音乐。

据希腊神话记载,勒托被天后赫拉驱赶得四处流浪。最后海神波塞冬怜悯她,并从海中捞起提落岛让她居住。在岛上,她生了孪生姐弟阿耳忒弥斯和阿波罗。后来,阿波罗用金箭杀死曾迫害其母的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

在美苏20世纪的太空竞赛中,美国曾处于劣势。为扭转这一局面,美国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肯尼迪总统得知后愤愤地说:“这是继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对美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为了迎接挑战,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科技雄风。美国政府选用太阳神命名登月计划,可谓意味深长。

欧洲:“智能”不需要神话

欧洲航天局于2003年9月28日将智能1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使其踏上奔月航程。经过13个月的飞行后,它终于进入环绕月球轨道,从而揭开欧洲探月计划的序幕。

欧洲的月亮文化自然深受古希腊神话影响。传说中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是希腊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她与人间的一个男子相爱,但为了避免其他神反对,她把这个男子藏在一个山洞里;为了满足自己永恒的爱,她又让这个男子长睡不醒,不让其他女人知道。

在欧洲人眼中,月亮代表“永远占有”,也体现了西方人生观的一方面——自私、索取。明白了月亮的这一寓意,人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没有把月亮神的名字放在探月计划中了。

印度:月亮神是男身

印度的探月探测器名为“chandrayan(意为月亮车)”。而在印度,“月亮之神”就被称为chandra,意思是“明亮和耀眼”。

印度学者认为:月亮之神是个男性,有四只手,一只手拿着权杖,一只手拿着长生不老的仙露,第三只手拿着莲花,剩下一只手处于防御状态。他驾驭的三轮战车由羚羊或十匹白得像茉莉花的马拉动。

在传说中,月亮之神在原配妻子外又娶了另一个神的27个女儿,代表着月亮的27天环绕周期。他对原配妻子的宠爱引起其他妻子的嫉妒,她们向父亲抱怨,父亲就让女婿染上麻风病。27个妻子又觉得丈夫可怜,再向父亲求情。父亲不能消除诅咒,但可以减轻痛苦。所以月亮逐渐由银白色变成灰色,继而消失,随后又会恢复银白色,形成阴晴圆缺。

西方人使用太阳历,印度人则使用月亮历。印度人庆祝生日不以自己的出生日期为准,而是以出生当月月亮的形态来判断。明亮的月亮被认为是最好的,暗淡的月亮被视为是邪恶的。印度人认为,如果孩子在满月出生,这个孩子将拥有友情、金钱、权力和名望,受人尊敬。连印度人祈祷时都说:“月亮会保佑我们一生平安!”

俄罗斯:月亮神爱吵架

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太阳和月亮被拟人成夫妻关系,其中月亮神被比作男性。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大地被皑皑白雪覆盖,万物了无生趣。这时月亮神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太阳神分开,相约来年夏天再见。两人各奔东西,彼此毫无音讯。

每到伊万诺夫日(6月24日或者7月7日)万物复苏,太阳神精心梳妆打扮一番,穿上节日彩裙,戴上盾形头饰,去与久别的月亮神相会,一路上边走边唱,并将耀眼光芒洒向大地。月亮神与太阳神相见后,互诉离别之苦,彼此恩爱。天空也是艳阳高照。

然而随着一天天过去,夫妻两人常发生争吵,天空也因此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争吵激烈时,地面发生地震和海啸。在俄罗斯人心中,月亮神自尊心强、天生好斗,每次与太阳神的争吵都是月亮神的错。如此看,俄罗斯正式开始登月计划时也很难以月亮神命名了。

二、关于月亮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太多太多了!

咏月最绮丽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乐府诗在古文学中评价很高,全诗共13个月字,被誉为描写月亮的化腐朽为神奇之作。全篇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中写游子思妇之情也处处用月色来烘托,月光触处生辉,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空明而迷幻的色调,创造出一个美丽幽邃澄清渺远的迷人意境。如:江海潮生,月随潮生,水光月色,交相辉映,万里春江一片空明境界,壮丽雄伟,令人神往。“月照”“空里”两句用两个喻象表现月光的皎洁、明亮、柔和、细腻十分贴切,“汀上”句通过白沙的看不见来表现月色的洁白尤为奇妙

江月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江月》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的其它作品

○ 春望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春夜喜雨

○ 绝句

○ 望岳

○ 杜甫更多作品

(文天祥创作说)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诗歌的意境。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有意帮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军队凭借长江天险却未能抵挡住元军,又仿佛老天不肯帮忙似的。“水天空阔”写长江水面宽阔,本来正是阻挡敌人的有利条件。“不借”,不肯帮助。“英物”,英雄人物,这里指抗元将士。

“蜀鸟吴花残照里”到“此恨凭谁雪”,写这次途经金陵时所见。“蜀鸟”指子规,也就是杜鹃鸟,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死后变化成的,啼声凄厉。“吴花”指吴地的花草,三国时金陵是吴的国都。“残照”指夕阳的照射。“铜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赤壁之战要不是东南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曹操的军队早就打过了长江,把乔家两姊妹(孙策及周瑜的妻子)掳去关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铜雀台里了。杜牧的诗只是一种假设。但南宋灭亡时宫中嫔妃确实遭到元军掳掠,所以文天祥用“铜雀春情”来指这件史实。“金人秋泪”,汉武帝曾在长安的宫中用铜铸造了一个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汉亡以后魏明帝曾派人到长安去搬取这个铜人,据说铜人不愿离开故土,竟流下眼泪来。这里借指南宋灭亡后珍贵文物被元军劫掠一空。总之,文天祥这次经过金陵,满眼都是金人破坏后的残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满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经被俘,很难再重整旗鼓,仇恨和耻辱无法被洗刷。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古人传说好的宝剑,有精气上通于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空认奇杰”,白白地认我为英雄。这两句是说自己所佩的宝剑倒是把好剑,剑气上冲斗牛,可惜自己已经落入敌手,辜负了这口把自己当作英杰的好剑。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

“那信江海余生”以下三句,是记一二七六年他从镇江摆脱元兵监视,经海路南逃的事。“江海余生,南行万里”,是说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然后乘小船(扁舟)出海继续南行。“余生”等于说幸存的生命。“鸥盟”原指与海鸥交朋友,这里借指抗元战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东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涛生云灭”指战局的风云变幻。这两句说明他之所以南行万里是为了寻找战友共举抗元大业。“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睨柱吞嬴”用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代,秦王提出用十五个城池换取赵国的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璧到秦国,看到秦王没有用十五城来换璧的诚意,就拿着和氏璧怒发冲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说:如要夺璧,宁可将璧在柱子上击碎!秦王不敢强夺。“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吞嬴”是说蔺相如怒气冲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国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死于军中,司马懿领军来追,蜀军突然回师(回旗),竟把司马懿吓退。文天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决不放过敌人。“千古冲冠发”,是讲千百年前,蔺相如怒发冲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意思是说上面讲的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驿馆,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这个无法入眠的人。秦淮河,是流经金陵的一条河。这两句表明,现实虽然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

(邓剡创作说)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的帮助,只能遭人怜惜。“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痛。随即引出许多感叹。“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托身。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杜牧曾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现在居然成了现实。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已把谢、全二太后掳去。“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但宋朝亡国,国亡数被迁移,此恨难消。“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祥这样的人物。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多的。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风韵。蜀鸟、吴花、残垣断壁,是一种惨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这次又病而求医,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睨柱吞嬴”,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气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期望之情。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作者虽然因病不能随之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友人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阕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真情。

《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原因是:这首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全诗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张若虚是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39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