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实施方案【5篇】,第1张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美术教学也逐渐开始趋于现代化。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的内容 学 唱歌 曲,感受歌曲的幽默有趣。

2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创编歌曲。

3体会创编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关于歌词的一些卡片。

2头饰:红太狼一个,灰太狼数个;头巾数条。

3道具:纸花,红太狼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灰太狼求婚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灰太狼,幼儿当亲友团吧!

(二)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第一段。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夸我红太狼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文标志)

2男女对唱和集体唱,加深印象。

3教师询问幼儿唱歌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

教师:你们在唱歌时有没有遇到困难哪一句(对个别遇到困难的幼儿指导)这首歌曲名字叫做《掀起你的盖头来》。

4幼儿集体歌唱《掀起你的盖头来》。

(三)幼儿创编歌曲。

1幼儿互相讨论并自由创编歌曲。

教师:亲友团来想想红太狼的脸袋还有什么地方美丽呢(脸袋,嘴巴,鼻子,皇冠。)

2根据图谱创编歌曲。

教师:真是太感谢你们啦,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地方,我们来试着唱进歌曲里吧!

3集体学唱创编好的歌曲。

教师:嘿嘿,到底人多力量大呀!准备好了么我们出发吧!(最后红太郎答应了。)

(四)听音乐进行律动,结束离场。

教师:哈哈,我的求婚成功拉!我们一起跳舞庆祝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表演并且演唱。

区域活动:在区角内提供舞台,让幼儿自行表演。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2

活动目标:

1、欣赏并讲述大公鸡的外形、色彩和各种不同的姿态,感受神态各异的造型变化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2、大胆表现大公鸡的生动造型,在教师的提示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转版、制版和拓印的 方法 进行创作。

3、能与同伴合作共用操作材料,保持共用材料的干净和整齐。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大公鸡的或欣赏资料。

2、白板纸两张,复写纸,笔,油墨,胶滚,宣纸等。

活动过程:

◎第一步:创作并转版

1、回忆并讲述自己看过的大公鸡的造型、色彩。

教师:你见过的大公鸡是什么样的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

2、欣赏各种动态的大公鸡形象,发现变化规律。

(l)教师:你喜欢哪一只大公鸡它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做了什么样的动作 (用动作模仿)

(2)教师:观察一下大公鸡动态的变化主要与哪一部分有关。

(3)演示身体和头部的位置变化,了解动态的表现方法。

3、幼儿创作并进行转版。

4、作品评价。

互相交流、评价,积累有益的 经验 。

◎第二步:制版

1、观察自己设计的丽稿,讨论制作方法。

(l)教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设计公鸡鸡冠、眼睛、肉垂……怎么做 (剪灰版、贴白版)

(2)教师:怎么做才能不遗漏 (从上到下有序剪,剪一块贴一块)尾巳怎么剪怎么贴(间隔法或三层拼贴)翅膀怎么剪怎么贴

2、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l)提醒幼儿有序地制作。

(2)连续纹样用间隔的方法拼贴,第三层作为背景存在,将主体做好后贴在背景上。

3、集体欣赏、交流、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制作的独特之处以及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拓印

1、欣赏、评价幼儿的上次作品,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教师:你是怎么印的你能做给大家看看吗怎样保持画面的干净

2、指导幼儿进行小组拓印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学习一些有关公鸡的歌曲和舞蹈,领会公鸡傲然挺立的神气。

☆家园共育 扮演“鸡宝宝的一家”进行表演活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3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水仙花外形的基础上学习用水墨画形式绘画水仙花。

2初步掌握勾线填色的方法来表现水仙花的形态。

3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勾线填色的方法来表现水仙花的形态。

难点:用毛笔作画时线条大胆流畅,能初步运用留白方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水仙花的基本部位特征。

2宣纸、毛笔、墨、颜料、水桶、抹布若干。

3ppt课件、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出示水仙花)小朋友,我们都认识过水仙花,那你能 说说 水仙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它们分别是长什么样子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水仙花有圆圆的球茎,弯弯长长的根,绿绿长长的叶子,还有白白的六瓣花。

二、学习勾画水仙花的外形

1、介绍作画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画画水仙花。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毛笔、墨汁、颜料、宣纸和毛巾)

小结:今天我们就要用水墨画的方式画水仙花。

2出示范例,讨论绘画方法

(1)师:你看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呢(引导幼儿按照生长规律进行绘画:先画球茎)

(2)师:水仙花球茎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像大蒜头一瓣瓣)

教师示范画出水仙花球茎。(边画边说出蘸墨及握笔注意点)

(3)师:球茎上慢慢长出什么(细细长长的根和绿绿长长的叶子)我先请一位小朋友来画画水仙花的根和叶子(幼儿尝试)

(4)老师也想来画画的,看好老师和他画的方法一样吗(教师示范)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剩下的叶子画一下吧,我们要把毛笔竖起来轻轻的画哦。

提醒:你们要记住了哦,画叶子的时候要用一笔完成,这样才可以把水仙花变得更加漂亮。

(5)师:最后再画上水仙花的花朵,水仙花的花朵是什么样的呀(水仙花由圆圆的花心和6片花瓣组成的)

教师小结:我们按照水仙花的生长方式从球茎、根、叶子和花朵,现在我们把画好的水仙花装到花盆里吧。(教师添画花盆)

三、学习为水仙花上色

1师:你们看,一盆水仙花画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吧。蘸颜料的时候要把颜料蘸的饱满一点,从上往下进行涂色。

2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呢(个别幼儿示范)你看这应该怎么上色呢(强调从上向下一笔涂色,留有空白没关系,不要反复填涂)

教师 总结 :一副漂亮的水仙花就完成啦,看看水仙花大大的茎块应该画在纸的什么地方呀(靠下方,但要留出花盆的位置)

四、幼儿动手画水仙花,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

(1)根据水仙花的生长规律进行绘画,要注意留出花盆的位置。

(3)画的时候要把毛笔宝宝竖起来。

(4)换颜色的时候要把毛笔洗干净,洗干净了再在毛巾上舔一舔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点评

师:我们小朋友的水仙花好了,真漂亮!你最喜欢哪一盆水仙花呢为什么(评讲点放在用水用墨上。)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4

活动目标:

1、参与调制吹泡泡游戏的肥皂水。

2、观察肥皂泡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关于彩虹绘画作品。

2、调制好的肥皂水一瓶;记录用的白纸一张;彩色油画棒一盒;用于调制肥皂水的小罐子;配好比例的洗洁精、水各放于小瓶子中;吸管若干。

3、幼儿用书第11~12页。

活动过程:

一、欣赏彩虹的,引发对彩虹的讨论。

1、翻开幼儿用书第11页,认识彩虹。

教师:看看画面上有什么那看见过彩虹吗彩虹有哪几种颜色你喜欢彩虹色吗请说说原因。

2、出示彩虹的想象画,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师:老师找了很多关于彩虹的画,看看这些彩虹像什么(弯弯的桥、美丽的彩带。)

二、和泡泡追逐游戏,发现泡泡身上的彩虹色。

1、教师吹泡泡,和幼儿一起玩耍,引导幼儿发现泡泡身上的彩虹色。

教师:彩虹有着七彩光,大家都很喜欢。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彩虹色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幼儿集体记录泡泡的颜色。

教师:这些泡泡都是什么颜色的请你把看到的画下来。

三、自己动手调制肥皂水,制造彩虹。

1、观察教师调制肥皂水的过程,尝试调制肥皂水。

教师:你想玩吹泡泡的游戏吗让我们自己动手,调吹泡泡的肥皂水。

2、在阳光下玩吹泡泡游戏,体验彩虹色的美丽。

教师:知道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吗(教师示范拿吸管蘸一点肥皂水,再轻轻吹出来。)

幼儿自由结伴,在阳光下玩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上的色彩,看看打泡泡和小泡泡上的彩虹色有什么不同,对着暗处和亮处有什么不同。

活动延伸:

找一找还有那些像彩虹的东西,找到了投放到科学区,自主进行探索(如:对着阳光观察光盘,发现彩虹的颜色)。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5

教材分析:

棒棒糖式样多样、颜色丰富、味道甜美,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给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话题。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开展了美术活动《棒棒糖》。棒棒糖的特征,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棒棒糖。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形、螺旋线竖线表现棒棒糖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乐于参与绘画活动。

活动准备:

棒棒糖若干,蜡笔、白纸、范画。

活动过程:

1猜一猜,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猜猜看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什么礼物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说说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是棒棒糖的

小结:原来棒棒糖和其他糖果不一样,都有一个小棒棒的呀。

2请幼儿摸摸,看看棒棒糖的形状。

师: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再说一说你摸到的棒棒糖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说的对的老师把棒棒糖插在外面。

师:哇,好多的棒棒糖啊!我这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棒棒呢,请幼儿观察棒棒糖的花纹。这些棒棒糖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圆的和扁的、软、硬、有大的小的)

小结:是呀,这些棒棒糖不光大小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摸到手里感觉也不一样,有的硬、有的软,味道呢也不一样有的甜甜的、酸酸的,棒棒糖儿真有趣。

3师示范作画。

师:宝宝们喜欢吃棒棒糖吗老师也很喜欢吃棒棒糖,我还可以把喜欢吃的棒棒糖画下来呢。

我选一个喜欢的笔宝宝,先画一个圆形表示糖,再在圆形的下面画一根竖线表示棒。糖和棒是连着的,画画的时候竖线和圆形要连着,我喜欢的橙色,我就在里面涂上橙色的。书空画一画,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棒棒糖就涂上什么颜色。

师:请个别幼儿用圆形来画自己喜欢的棒棒糖。

我还喜欢画这个扁扁的棒棒糖,找一个喜欢蜡笔宝宝,从中间一圈一圈的往外画,线和线别碰到,越画越大,这个线叫螺旋线,螺旋线表示糖,再在螺旋线下面画一根竖线表示棒,螺旋线要和竖线连起来,这个棒棒糖就画好了。

师:请个别幼儿用螺旋线来画自己喜欢的棒棒糖。

4师出示范画,激发幼儿作画的欲望。

师:小朋友看我把我喜欢的棒棒糖都画下来了,你喜欢吗,你最喜欢那一个棒棒糖,为什么

棒棒糖有的大,有的小,先画一个大的,再来画一个小的;棒棒糖的颜色也不同,有红的,有绿的,真漂亮。

你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棒棒糖画下来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 实施方案 5篇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方案5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5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主题活动方案五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20205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5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方案实用篇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策划方案5篇

#教案# 导语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学难点:

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想一想,他是谁呢?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

 1.赵州桥

 (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

 (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

 2.唐都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发明的。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3.隋唐医学的发展

 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留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下面我们学习辉煌的唐诗艺术。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我国自古至今都有诗歌,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呢?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2.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总结:

 “诗仙”:李白:盛唐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圣”:杜甫 盛唐到衰 气魄行浑,沉郁悲怅

篇二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知道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学习艺术类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归类与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艺术来源于现实这一基本道理,理解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知道艺德对艺术家的重要意义。认识莫高窟是世界上的艺术宝库之一,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隋唐文化辉煌灿烂,成果丰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文化在科技以及文学方面的的成果,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复习一下: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赵州桥

 当时世界上的城市?  唐都长安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金刚经》

 《千金方》是谁写的?  药王孙思邈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过渡——除了科技和文学,隋唐文化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就是隋唐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石窟艺术以及歌舞艺术的成就。首先来看书法。

 二、讲授新课: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与绘画

 1、书法

 导入——说到书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大书法家王羲之,他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隋唐的书法家继承前人的成果,再加以创新,创造出了很多新书体,把我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那么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那几位呢?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

 (1)欧阳询

 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大书法家,被称为唐朝楷书第一人。他先学王羲之,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创造出方圆兼济、严谨匀称的新书体,世称“欧体”。代表作《九成宫碑》

 (2)颜真卿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3)柳公权

 柳公权是和颜真卿齐名的大书法家,世称“颜柳”。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玄秘塔碑》。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什么不同?

 颜——雄浑敦厚(肥厚)

 柳——骨力劲健(瘦劲)人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为后人称颂,是不是就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字写得好?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为后人称颂,并不仅仅是字写得好,还在于他们的人品高,在安史之乱事件中,颜真卿挺身抗击安禄山,叛军用宰相的职位诱惑他都没有背叛国家。柳公权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进谏。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柳公权在“侍书中禁”时敢于直言或婉言进谏的行这,于此可见一斑。)。

 这说明,人品与书品是紧密相关的,只有人、书俱佳,才能赢得后人的赞颂。

 动脑筋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微软雅黑字”。我们课本中,就有大量微软雅黑字,请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方块字,且结构严谨,平稳端庄,大小均衡等。)

 过渡——欧颜柳都以楷书著称,唐朝的书法不仅楷书好,草书也有很高的成就。

 (4)草书——张旭(草圣)、怀素(僧人),他们的书法用笔潇洒有力,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过渡——隋唐有很大大书法家,也有很多的画家。

 2、绘画

 (1)特点:隋唐绘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宗教画富有现实生活气息,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已大量出现。(魏晋南北朝盛行纯宗教画,没有生活气息)

 (2)画家:隋唐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哪几位?他们的绘画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代表作?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人物神形兼备,代表作有《步辇图》。这是一幅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画卷,它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向唐朝求婚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

 吴道子——世称“画圣”,善画写意画(即用笔不求工细,但求神态)。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条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这幅图又叫《释迦降生图》,描绘的是释迦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的情景。

 讲解唐玄宗派他到嘉陵江写生的故事,说明吴道子画技的高超。

 过渡——隋唐的画不只有画在纸上的,莫高窟里的壁画也非常精美。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导入:我们学过魏晋南北朝的那几个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1)概况——莫高窟座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的断崖上,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开凿,相传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请工匠开凿了第一个窟,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唐朝时大大扩展,武则天时已修建到一千多佛龛,所以又称“千佛洞”。其中十分之六七的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2)藏品:

 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敦煌莫高窟现存的492个洞窟绘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中有的飞天长2。5米,也有的不到5厘米。这些飞天好像不受任何约束,姿态千变万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

 彩塑——像两千身,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库。

 佛经、文书——《金刚经》

 (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过渡——隋唐人信佛,但青灯古卷的人毕竟少数,歌舞才是唐人的最爱。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

 1、概况:大量吸收西域各族和周边国家的乐舞再加以创新

 2、特点:气势恢宏——发展到十部乐,那是演出阵容庞大,一部乐就要五十多人,二十多种乐器。讲解坐部伎和立部伎。

 风格多样——软舞和健舞、优美和谐、铿锵热烈

 3、代表作:

 秦王破阵乐——为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即帝位后,由吕才协音律,魏征等作歌辞,他自己亲制《破阵舞图》。贞观七年(633年),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舞队摆出各种阵势,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

 霓裳羽衣舞——相传最早由西凉节度使所献,后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响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赞此舞“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胡旋舞——舞者身体转得像旋风一样快(讲解41页右上角白居易写胡旋舞的诗)

 剑器舞——诗人杜甫儿时看过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几十年后都难以忘怀。

 动脑筋

 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猜猜当时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是谁杨贵妃。

 (四)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1、隋唐经济繁荣,如唐朝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为隋唐的文化繁荣打下了物质基础;

 2、唐朝的科举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唐朝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4、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这种交流也促进了隋唐文化的繁荣;

 5、唐朝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

 板书设计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与绘画

 (1)书法:隋入唐:欧阳询——方圆兼济,严谨匀称

 唐朝:楷书:颜真卿——雄浑敦厚

 柳公权——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草书:张旭(草圣)、怀素

 (2)绘画:展子虚

 阎立本

 吴道子——画圣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1)地点年代:甘肃敦煌 隋唐

 (2)内容:壁画、彩塑、佛经、文书

 (3)地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

 (1)特点: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

 (2)代表作:音乐——秦王破阵乐

 舞蹈——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剑器舞

篇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教学重难点

 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二、教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再到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契丹的兴起

 (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2)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怎样加强了自己的统治?(“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过渡: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学生阅读51-52页内容,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划书并回答第2题:

 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

 (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的建立

 (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宁夏银川))

 过渡: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金和南宋对峙

 1.金的建立(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黑龙江阿城)——后期迁到中都(北京))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公元1126年,金军乘大学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把这一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3.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杭州)。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

 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正义而战,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5.宋金和议

 一、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上课之前有个同学问我,课本把《氓》放在第一课,到底想让我们学习哪些知识呢难道就是让我们知道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次悲惨的爱情悲剧么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哪个同学能替我给这个同学做个解答呢

 (沉默片刻,一生怯怯地)

 生 1:应该是积累一些古代的词语,还有文学常识;再就是得学会自己读古诗。

 生 2:通过读诗,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生 3:每年高考都要考古诗鉴赏,没办法,必须得学。

 (生笑)

 师:你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为了考试得分,这是出于 “生存”的需要,无可厚非;为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这是“发展”的需要。对于你们来说,“文学素养”恐怕或多或少地与你们这一生相伴,也是做到“诗意的栖居”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进行文学鉴赏包括答高考古诗鉴赏题,是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文学常识的积累的。我要表扬这个同学,他喜欢提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思考的前提下发现问题,做到善于提问,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且,他好像已经读过课文了,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

 请大家拿起笔,小声读这首诗,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在这个字的上面注音。

 (生读约 3分钟)

 师:请大家齐读这首诗,读准节拍和字音。

 (生齐读)

 师:节奏比较准确,这是一首四言诗,节拍基本是 “二/二”式的,同学们很聪明,没用我提示就找到节拍了。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于”“说”等通假字的读音。有几个字音要注意:是“zǎi笑zǎi言”还是“zài笑zài言”

 生 4:zài笑zài言,跟“载歌载舞”一样。

 师:对。可是刚才有一部分读成了z ǎi。多音字是根据用法和意义确定读音的,平时要养成习惯,多查字典。人们的一些习惯读音有些是不太准确的。“渐车帏裳”的“裳”在文言中一般读作cháng。在《秦风无衣》中我们还要学到。

 生 5:老师,“渐”书上说读一声,是不是注错了

 师:没错,这也是个多音字, “渐”在用作动词的时候读一声学名叫阴平声,有个词今天还在用“渐染”。课下查查字典是什么意思。好,下面大家再齐读全诗,应该比上次读得要好。

 (生读)

 师:不错!下面请大家拿起笔,自读这首诗,完成这几个任务:理解诗句,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读的时候先不要看注解,更不要看课外书,能自己读懂诗句是最好不过了;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注解,但不要把注解当作僵化的东西。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个标记。 10分钟够了吧。

 (生读)

 师:哪个同学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沉默)

 师:要勇敢些,说不准没关系,不说你怎么会发现自己有那些优势或不足呢

 生 1: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商量结婚的事,女子先是没有答应,后来看见男子发怒了才答应。结婚后男子很快就变心了,甚至虐待她,所以女子心里充满了怨恨。

 师:结果呢

 生 1:好像是这个女子跑回了娘家,(看书)“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的兄弟还讥笑她。

 师:基本轮廓勾勒出来了。哪个同学能再具体些

 生 6:这个女子挺不幸的,她很勤劳,日夜劳作,可是却受到虐待。

 生 7:她挺恨那个男的,骂他三心二意。(有生笑)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 7:“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 8:我觉得这个女的太傻了,不应该那么痛快地就嫁给“氓”。起码儿得考验他几年,生米做成熟饭了,后悔也晚了。

 (生笑)

 师:你已经进入到诗歌深层内容的分析了。结合这些同学的回答,请大家用三四句话概括该诗的内容。你(生 2)来!

 生 2:一个貌似忠厚的男子向一个年青漂亮的女子求婚,女子答应了。结婚之后,尽管女子日夜操劳,但男子感情不专一,并对女子施加暴力,最后女子回到了娘家。

 师:很好。根据上面的概括,这首诗如果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

 生:(齐答)三层。

 师:具体说说。你(生 9)来。

 生 9:婚前,婚后,回家。

 师:很简洁。婚前一般叫(生答:恋爱),哈,恋爱,哪几节是恋爱

 生 9:前两节。

 师:回家呢

 生 9:最后一节。

 师:好,大家同意他的分法吗(生答:同意)

 生 10: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应该是一首自叙诗,是女子的自述。

 师:对,你很细心。这是一首以第一人称写成的诗,所以刚才有同学看出女子有 “恨“。也可以看成是女子的控诉吧。

 生 11:我有很多地方还不太理解。

 师:很多!你说的是诗句不理解还是内容上不理解

 生 11:都有,内容上不理解的要多些。

 师:这要怪我了,我给大家的时间太少了。

 生 11:您能不能给我们讲得细一些,我们以前的老师可都是一句一句地讲啊。

 师:你希望我也这么做,是吗

 生 11:那我们学起来多轻松啊!

 师:是啊,你轻松,我也轻松。可是书是要你们自己读的,那么多的注解,注解的文字是原文的好几倍,要充分利用。老师总不能到考场上给你讲吧。

 (生笑)

 师:下面的时间该你们自己读了。诗歌的整体内容我们清楚了,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对这首诗做深入研究。有两个要求: ① 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 ② 还有哪些经过思考后也不明白的地方,包括诗句、内容、手法等方面。

 (生读约 14分钟)

 师:有什么想法可以与我谈谈,写在纸上也行。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很高兴,下课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给我递了纸条。我念一下: “今天晚上在肯得基门口见,我请你吃快餐。”(生大笑)是请我的吗不过现在我们要享用的是精神快餐。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做一次先锋

 生 6:我喜欢前两节的女子,她很清纯、很热情、很痴情。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 6:这个男子给女子的印象很不错,很忠厚,可以托付终身,所以在没有媒人的情况下私自答应了男子的求婚。甚至在男子走后,女子十分思念,经常登上高高的城墙眺望男子家,看见了就特别高兴;看不见就哭。她已经坠入情网了。

 师:《诗经 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生:如三秋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写绝了热恋中男女的心理。刚才有个同学问我,女子为什么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吧

 生 12:明白了,依依不舍。

 师:所以才有 “十八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相恋中的男女有时道过几十遍“再见”还不忍离开。(生笑)这两节是叙述、描写,这种方法就是“赋”的手法。(板书)

 生 13:可是,从诗的后面看,男子并不忠厚。

 师:所以这个女子才发生了这样的慨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瓜(生笑)。当初她被男子的忠厚罩住了双眼,就像上节课那个同学所说,没有发现氓的真实面目。

 生 14:老师,您的解释不对吧,书上说“无与士耽”是不要同男子迷恋爱情的意思。

 师:你说说为什么 “不要同男子迷恋爱”

 生 14:不清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也不清楚

 师:哪个同学可以为他解惑

 生 6:是不是说女子容易坠入情网不能自拔。

 师:轻信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女子婚后生活的不幸就是证明,结婚仅三年就被赶了回去。这是女子从自身遭遇中得出的教训,也是给其他姐妹的告诫吧。(生笑)

 生 14:怎么“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是不是说男人都容易变心

 师:这可以理解为女子因怨恨产生的愤激之词。下课时有同学问我,这一节为什么要写到桑树这个问题很好。有没有哪个同学能解答

 (沉默)

 师:《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是(生:赋、比、兴),第三、四节的桑树应该属于 ――

 (有生说比,有生说兴)

 师:比就是比喻,有的通篇用比,如《硕鼠》;有的局部用比。兴,就是联想,而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也叫托物起兴;两者之间若有相似点,同时也能构成比喻,叫做比兴。(板书:比、兴)

 生 14:这是比还是兴呢

 师:你看呢

 生 14:好像是比兴吧。

 师:具体说说。

 生 14:(看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很容易让人想到女子的年轻漂亮,“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很容易让人想起女人的年老色衰。

 师:你的`联想很丰富。

 生 15:“鸠”有什么用

 师:你说呢

 生:不知道!

 生 16:也是比兴吧。

 师:说下去

 生 16:鸠贪吃桑葚,女子沉……沉入,不对,是沉湎爱情。

 师:桑葚是甜蜜的,所以斑鸠要贪吃;爱情也是甜蜜的,所以人很容易沉湎其中。女主人公在告诫:女人不要沉湎于爱情。刚才我说,联想应该是从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咏的景物人事。这桑树是女子眼前的景物吗

 (沉默)

 师:推想一下,这个女子在哪儿看到的桑树(生:路上 ……车上)对,应该是女子在坐车回家路上,看到路边的桑树而引发了联想;这是兴,两者有相似性,又是比。以此类推,大家应该明白“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句描写的作用了吧。

 生 17:也是比兴。

 师:具体分析。

 生 17:由淇水的(看书)水势很大的样子,联想到了(看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师:有比吗这是兴。淇水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三次,它是女子恋爱时的幸福和婚后不幸的见证。

 生 18:老师,什么叫反衬

 师:你怎么想起问这个问题呢

 生 18:注释 ② 说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我看不明白。

 师:看起来你动脑子了。我也不怎么明白。我是这么理解的,这应该是一个比喻,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叫反喻。举个例子:这种风气可不像西北风那样能很快横扫天下。这几句诗可以理解为:男子的欲望可不象淇水和隰水有止境。明白了吗

 生 19: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女子的不幸没有头。

 师:哦,我很高兴,你能有自己的分析。可以,淇水隰水都有到岸到头的时候,我的苦难却没有头。也是比,是反喻。

 哪个同学还有高论

 生 9:我认为这个女子很了不起。她在受尽丈夫百般虐待的时候仍然不忘干活,是个称职的妻子;后来被丈夫赶回娘家后,她并没有苦苦哀求,而是在痛苦和反思后毅然决然地面对这一切。

 师:你的表述很严谨。

 生 20:老师,我认为这个女子是自己主动离开氓的。

 师:说说理由。

 生 20:还没想好。

 师:下课的时候也有同学提出了这种看法。看起来出英雄所见(生:略同)。到底那种说法更好些呢讨论一下,认真读诗,开动脑筋,找出能说服自己也能让人信服的理由。同意赶回家的举手,前后自由结组。

 (生讨论,有的独自看书)

 师:谁来(无人应,指生 20)你说说。

 生 20:“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说自己本想与氓白头偕老,可是氓却“二三其德”,如果与这样的人过一辈子是多么痛苦啊。所以应该是她自己主动离开的。

 师: “主动说”这一派谁还有补充

 生 2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的兄弟嘲笑她,我想应该不是笑她挨打,而是笑她,当初你连个媒人也没有就跟着那小子跑了(生笑),现在又自己跑回来了,这叫什么事儿

 师:还有吗请 “赶回派”阐述理由。

 生 9:我记得老师曾说过,《诗经》产生的时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是男子中心社会。当时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女子没有决定走与不走的权利。而且她含辛茹苦那么多年,她都能忍过来,她不可能自己离开。

 师:你能从社会背景的角度去分析,很好。

 生 22:他说的不对,男女那么不平等,为嘛还有《蒹葭》里男子对爱人的追慕,甚至是出现了幻想。氓求婚的时候为嘛还要抱着布。

 师:你认为布是 “彩礼”(生笑)这个说法我倒是头一次听说。“抱布贸丝”一般是说氓以此为借口与女子搭话商量婚事,以物易物是当时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另一种理解是说氓的身份是个小商人。男女相爱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永恒的主题,但即使是真情相爱的人到了到婚姻层面时大都难以避免时代价值观念的影响,比如,今天相爱的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男方要多花钱,房子要男方买等。“赶回派”们还要再补充吗

 生 9:还有一个理由,这个女子她也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她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就是想拯救自己的婚姻,来感动氓。

 师:还有么 ……两派各执一词,谁是谁非呢都有道理,而且都是从作品中找出的理由,还能联系时代背景,这就是很好的文学鉴赏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女子应该都是很痛苦的。诗歌的结尾她却说――

 生:(齐读)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师:后面是个感叹号,这个小小的 “!”都包含了那些“感叹”呢

 生 3:痛苦。

 生 23:怨恨。

 生 24:冷静

 师:她没有哀求氓,很冷静地接受了现实,这里面有一种生 9所说的坚强。女子痴情、勤劳、坚强,是一个很立体的形象。

 生 9: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又止)

 师:说下去。

 生:您刚才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是女子到家后的事。能不能这样想,这首诗就是女子在回家途中所见所想。兄弟讥笑她应该是这个女子想象回到家后可能出现的局面。行不行

 师:你说行不行呢

 生 9:我说不准。

 师:大家帮忙分析一下。不管你是否同意,都要说出理由。

 (学生思考、沉默)

 生 22:我看可以。女子被赶回家,在车上回想过去曾经的甜蜜和不幸,又设想回家后可能的局面,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往者不可谏,来者又不可追(有生笑),真的很可怜。

 师:马茂元先生说她是 “往事不堪回首,前程亦复可畏”,真可以说是进退维谷了。即便如此,她仍然能“亦已焉哉”,真的很坚强。如此,最后一节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既是兴,又是比。

 生 23:老师,是不是《诗经》中的“言”都可以按助词来理解

 师:有的时候是句中助词,没有意义。《无衣》中的 “于”、《静女》中的“有”都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助词。但不是说所有的“言”“于”“有”都如此。“言笑晏晏”的“言”就是说的意思,有说有笑很快乐。要结合诗句内容去灵活判断,不要绝对化。

 生 24:“乘彼垝垣”的“垝”课下有两种解释,考试时怎么办

 师:你给我出了个难题。你想怎么答

 生 24:都行吧。

 师:都可以。但我个人还是认为解释为通 “危”更好,高,这个词你们应学过:“危楼高百尺,(生:手可摘星辰)。”姑娘为了看到恋人的影子,抛下女孩家的文静与娇羞,登上高高的城墙远眺,多么痴情,思念何其重也。

 生 25:您刚才说是结婚三年,书上说“三”是多数,古代“三”一般是指多数,是不是要纠正过来。

 师:谢谢你的批评。理解为多年, “嗓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一说才成立;理解为实指三年可不可以呢

 生 25:可以,好像更能突出男子变心之快。

 师:也能表现三年的辛苦劳作与精神折磨如何让一个 “其叶沃若”的女子“其黄而陨”。

 生 26:“桑之未落”的“之”是不是取独

 师:你用了一不规范的简称。关于诗歌中的词语,大家应该学会自己归纳,记牢,活用。还可以结合《质量检测》相关练习进行巩固。要养成良好习惯。

 这是大家高中阶段学的第一首古诗,其实很多同学已经学会怎么读了:要多读,每次读的目的与收获是不一样的;在理解诗句、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将诗歌丰满化,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收获。这就像喝茶,需要时间;读诗,就是 “泡茶”的过程。希望大家能通过练习成为“茶道”高手。

 请同学们就这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选准角度,评说具体,可长可短,但应是自己所得。下课!

 二、执教者说

 这是我第四次教《氓》,也是自我感觉最好的一次。这两节课是高中古诗阅读的起始课,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基本找到阅读古诗的门径,是我的初衷。我的想法是:

 1让学生学会“读”。读包括诵读和品读,课堂上我让学生“读”了三次,三次“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一读,读准字音与节奏;二读,理解诗句,宏观把握;三读,探究鉴赏。我想,这也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吧。

 2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诗歌是平面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其立体化,是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但如何把这些教给学生,是很有讲究的。是在学生品读之前,分列ABCD告诉他们联想和想象的要点,还是相机行事,不露痕迹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联想和想象。我选择了后者。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出发点。比如:为什么要写到桑树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在头脑中有这样的情境,女子坐在回家的车上,看见路边的桑树,不禁浮想联翩。同时也顺势给学生讲清了什么是“兴”,让学生明白“兴”的基本特征是由眼前之物引发的联想。再如,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理解,同样需要学生借助相关积累,靠想象理解女子的痴情。我想,这样的“点拨”也可以叫做“教学机智”吧。

 3词语理解与文学知识,主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多次阅读中去消化与积累。比如“言”“之”等词语的理解,“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都没有作“专项”分析,而是在学生的质疑解疑过程中,“随机”解决。

 4课外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写一篇赏析文字,我将其称为“阅读作文”。文学作品,每课都要写一篇赏析文字。因为文学鉴赏不能停留在“意会”的初级水平,还必须能够准确具体地“言传”。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延伸,也是强化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最实实在在的练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用精确具体的文字表达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三、专家评课

 评课人:蔡伟(浙江师范大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点拨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教育话题。说它古老 ,是因为无论是外国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子、孟子、程子、朱子,他们的教育实践无不闪耀出点拨教学的光辉;说它现代,是因为点拨教学在中国的盛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特级教师蔡澄清的研究与推介,点拨教学自此汲取了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从一种微观的方法与技巧,发展成一种宏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如果以现代点拨教学思想来评价李玉山老师执教的《氓》,也许会给一线语文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为便于评析,我们先将蔡澄清先生关于语文点拨教学的说明抄录于下:

 ① 依纲据本,因材施教。(点拨教学的基本依据)

 ② 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教学的精髓)

 ③ 点其要害,拨其迷障。(点拨教学的主要内容)

 ④ 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点拨教学的主要方法)

 ⑤ 提高效率,发展能力。(点拨教学的主要宗旨)

 毫无疑问,李老师执教的《氓》,内容上有大量的拓展引申,可谓深刻丰富,但其知识密度、广度、深度都没有超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旨也始终没有脱离文本,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而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且执教者点拨时机的把握相当到位。例如课上有学生问女子为什么要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教师没有立刻答复,而是在课上启发学生说明自己喜欢前两节中那个女子的原因:“她很清纯,很热情,很痴情”,“甚至男子走后还十分思念”,这时,教师才自然引入《诗经王风采葛》中的名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作迁移性点拨。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解决了学生的疑问,而且使学生对《氓》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点其要害”与“画龙点睛”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前者侧重于文本的局部,在疑难关键处做文章;后者侧重于文本的整体,在主旨境界上下功夫。李老师能在貌似随意的点拨中,抓住关键,击中要害,使学生顿开茅塞。例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关键点。李老师紧紧抓住这句不放,引导过程中有许多精彩的点拨,从修辞分析到句意理解,从时代环境到人物分析,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李老师创造的“主动说”“赶回说”两派,不但使点拨具有一定的幽默感,也具有相当强的概括性和启发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点拨教学的魅力,虽然其中没有教学效果的记录,没有课后的检测分析,但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探究意识逐步形成,鉴赏水平与创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当然,高度评价这堂课,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白璧微瑕。事实上,这堂课与我们曾经观摩过的点拨教学实验课或新课程展示课一样,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如点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以正面强化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不管学生发言的实际情况,一味进行拔高评价,这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以及求真求实精神的培养。

   音乐鉴赏 教学设计 案例

 结合乐曲初步感知及对影片相关资料的了解,让学生自行初步探究主题音乐的定义,以此在提高学生总结能力基础上,使其对主题音乐概念有明确的认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内容

 1欣赏《天空之城》主题曲

 2了解主题音乐及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主题音乐及其作用,了解《天空之城》的相关知识。

 2结合视唱主题旋律、欣赏主题音乐,感受主题音乐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养成良好的鉴赏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如果你是作曲家,结合视频的内容创作一首主题音乐,你将采用什么样的速度和表达什么样情绪的音乐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片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专注欣赏,并结合对主题音乐的创作联想,初步体会主题音乐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评价与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天空之城》主题音乐欣赏与分析

 (1)完整聆听(播放音频)

 教师:乐曲的演奏形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结合完整聆听,让学生对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有初步认识,为后面视唱、分析乐曲做铺垫。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速度、情绪的同时,亦可激发其学习的探究欲望:作曲家为何会采用这样的创作手法

 (2)作品及作曲家简介

 ①学生交流对作品的了解。

 ②教师简介**的相关资料及主题曲的曲目(中文翻译为《伴随着你》)。

 ③教师简介作曲家

 设计意图结合对音乐背景的逐步分解,为乐曲欣赏做好铺垫。

 教学建议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其从乐曲的曲目、出处、相关的**故事情节、作品的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介绍;教师的简介语音要简练、明确。

 (3)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结合乐曲初步感知及对影片相关资料的了解,让学生自行初步探究主题音乐的定义,以此在提高学生总结能力基础上,使其对主题音乐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曲与影视作品的联系方面进行分析。

 (4)视唱主题旋律

 ①出示曲谱,播放乐曲,学生用“lu”音跟随模唱。

 ②教师弹琴,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结合视唱,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主题旋律,为后面分析主题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视唱时也可引导学生分析主题音乐的曲式结构。

 (5)分段欣赏(播放视频)

 ①巴斯和希达在飞船的瞭望台里说真心话。

 教师:主题音乐的演奏形式、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②巴斯拿着飞行石与希达一起念释放毁灭咒语。

 教师:主题音乐出现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

 ③分组讨论:两次出现的主题音乐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及分析,使学生更清楚、更全面地认识主题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建议在欣赏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主题音乐出现时所要表达的人物的不同内心情感进行分析,从而更全面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6)归纳:主题音乐的作用

 3拓展练习——为影片选择恰当的主题音乐

 播放视频,教师讲解情节。播放两段旋律,学生进行选择并说出选择原因。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鉴赏、品味、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析乐曲与影片主题之间的联系角度进行交流,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与鼓励。

 4小结

 你还知道哪些**、电视剧的主题歌和主题曲,能为大家演唱几句吗如果将它们的主题音乐进行随便的调换合适吗

 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天空之城》主题曲《伴随着你》,让我们对主题音乐的概念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希望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今后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能够多体会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案例二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7、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四、教师小结

 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的地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案例三

 教学内容

 听:《樱花谣》(日本)

 唱:《清津浦船歌》(朝鲜)

 教学目的

 1 在欣赏、唱歌、律动、吹奏、创造等教学活动中,接触朝鲜、日本、孟加拉 等亚洲国家具有的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从音乐中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2 在鉴赏亚洲音乐的地域与风格特征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3 能流畅地演唱歌曲《清津浦船歌》,熟悉本节课所介绍的歌,乐曲的主题,能唱、奏其中的部分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2 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乐曲的主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课堂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音乐游戏:听赏竞答

 多媒体展示游戏内容,听赏音乐,参考风景竞答国家名称、音乐名称、风景名称。竞答方法:

 1 说出国家名称得一颗星,风景名称得一颗星,音乐名称得两颗星,说出一种与这个国家相关的人文风情得一颗星。

 2 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即可抢答。

 3 教师将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活动中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捕获具有亮点的教学资源信息,及时点评、总结。

 三、 欣赏与表现

 1 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日本)

 ⑴欣赏日本筝演奏的《樱花谣》,说出演奏乐器和所属国家的名称。

 ⑵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教师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

 ⑶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⑷听老师演唱《樱花谣》的歌谱,学生将歌中所用的唱名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来

 ⑸用课堂乐器将所写音列吹奏出来,揭示其调式音节为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

 ⑹跟琴视唱另外一首用都节调式写成的民谣《樱花》。

 2 学唱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朝鲜)

 ⑴学生听赏歌曲并思考、回答问题:听辨这首歌曲的节拍,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关系。

 ⑵简介歌曲。找出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并在凳子上按节奏敲击,使歌曲更添生活的情趣,表现渔民劳动的快乐和乐观的精神。

 ⑶出示《清津浦船歌》乐谱,学唱歌曲。

 ⑷歌曲常常用朝鲜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伽耶琴与长鼓作伴奏(出示伽耶琴与长鼓的),学生自己选择音源,用长短不同的节奏,模仿伽耶琴与长鼓为歌曲伴奏。

 ⑸分组运用歌唱、吹奏、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清津浦船歌》。

 ⑹各小组交流创作表演成果,并总结关于“朝鲜音乐的风格特征”。

 四、 教师总结

 亚洲,有地球上面积的陆地,亚洲,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多的“村庄”。在这里,升起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我们是亚洲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我们的邻居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每个国家都有其风格独特的音乐。通过欣赏这些音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些国家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而且还能领略到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及人文习俗的缤纷多彩。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美丽语言,今天我们在“亚洲音乐之旅”中领略到了日本、朝鲜、孟加拉国的音乐魅力。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中课文《边城》主人公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产生的作用以及作者对人情美、人性美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明白《边城》不是挽歌,而是一首希望之歌。

关键词《边城》 心理活动 情节 文化内涵

中篇小说《边城》是20世纪中国最优美的小说之一,也是作者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在这里,作者以其三十年复杂的人生阅历为基础,将自己对人类生命与人性的释放形式及其原因做了深刻的探究,精心结撰迤逦成篇,形成了以翠翠为中心的一段美丽的悲情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心理活动对文章的作用以及作者对朴实的湘西文化内涵的理解,如何突破这一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从故事情节入手,了解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

小说描述了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美丽清纯的翠翠,并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与此同时,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他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主人公生活在湘西秀丽的环境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像那里的山水一样纯朴。这样的景造就了这样的情,要理解这一点,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读文章,熟知故事情节,从而准确把握内涵。

二、从纯朴的人情和孤寂的内心世界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小说中的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在这里发扬光大。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必须指导学生探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分析纯朴的人情,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自私的想法而自责。在小说的最后,她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出她对爱的执着。主人公的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唯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在她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分析,明白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其产生的心理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突破了难点。

2分析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了解其心理活动产生的过程。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的身上也流露着孤寂的色彩。如主人公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有着无比深沉的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她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又如主人公天保兄弟,天保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终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可以说,《边城》中的每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许明天回来”,也许只是孤寂中的自慰罢。

3从文化内涵理解作者对人情美的赞美。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优美、健康而义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相对于什么而言呢这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所以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心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同时,作者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的追忆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所以,在教学《边城》时,教师应避免只在形式上或内容上归纳,或谈它的散文化倾向,或谈它的乡土意味,而是要从文化入手,洞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

总之,在教学《边城》时,注意作者是围绕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了“母女两代共同的命运,”祖孙三代令人心酸的遭遇,寄寓作者理想中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展现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严厉地抨击这个处于腐烂状态中社会的不合理。尤其是小说那个寓意深长的结尾,既揭示了人物和作者燃烧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热情,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到《边城》不是挽歌,而是一首希望之歌,才能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9

[2]汪曾祺独坐小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3]王吉志沈从文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1992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高中语文(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184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