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跪拜礼有必要吗?

古代跪拜礼有必要吗?,第1张

就拿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网上争论比较多,有的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的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有的媒体为了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故意把标题变更成“南北开吵,过年要不要给长辈磕头?”,意思好像是北方过年多跪拜礼,南方少跪拜礼。

其实这个标题本来就是伪命题,跪拜礼并没有南北之分,南方北方都有跪拜礼,只不过是如今媒体哗众取宠的套路而已。但是关于跪拜礼的分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 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从甲骨文金文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坐在席子上的,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关于跪拜礼节我们另文探讨)。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行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跪拜礼有着不同含义。

针对官员跪拜,是一种不平等的礼节,确实存在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以及要讲究自由平等,自然,这种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但是,也要看到,跪拜礼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着其优良历史传统和道德礼仪需要。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名,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大概这也是世人得以生存的意义所在。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表示最隆重的尊敬和无比的虔诚。

在后来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跪拜礼被取缔,民间跪拜礼却很盛行,尤其是逢年过节,祭祀祖先,叩拜神灵,父母寿诞,以及喜事丧事等,跪拜礼一直存在,长辈们教育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教导他们如何尊敬祖宗和先人,希望他们能够长大成材,光宗耀祖,不辜负父母一番心血。孩子们往往在小的时候并不理解,但是到了自己为人父母,或者下有儿孙,就知道孝道的重要性,因此,这种理解是分年龄层的,不到一定年龄很难理解。

后来随着文革,许多传统都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正因为以上原因,造成了不少年轻人,对跪拜礼感到不理解,比如上面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说了,如果给政府官员跪拜,那么,这就是奴性,是封建糟粕,早已废除;如果给自己的父母跪拜,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话,我就不知道,在讲究孝道的国家,什么还叫孝顺?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话是对的,确实不错。

但是,父母养育了你一场,为你含辛茹苦,把你拉扯成人,难道磕个头就这么难吗?!难道给父母磕个头就是侮辱人格不平等吗?因此,磕头和不磕头都有道理,只不过笔者认为,有跪拜礼传统的家庭,继续行跪拜礼没有错。

关于第三个原因感觉到可笑,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说的是男子汉要有志气,不要做奴才,要堂堂正正做人,并不是不让跪拜父母,就像俗话“跪天跪地跪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因为给父母磕头,把“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个道理拿出来,那可是真莫大的讽刺!

当然,有的是因为自己是儿媳妇(或者女婿),认为给公婆(或者岳父岳母)磕头不应该,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针对这样的儿媳(女婿),我们要问,两人是否是真心相爱?如果真心相爱,以后和双方父母在一起生活,出于感谢爱人父母给了您这么个优秀的丈夫(媳妇),磕个头也应该,而且,对方家乡肯定有跪拜礼的习俗,如果犟着不拜那么就是自己找别扭,试问值不值得?

再者说,现在流行西方什么劳什子单膝跪拜,经常看到电视**以及大街上,男士求婚跪在地上表白,我想,那时候这位女士就不想想“男儿膝下有黄金”了?!既然能对媳妇磕头,为何不能给生己养己的父母磕头?对方既然能给自己父母磕头,为何不能给对方父母磕头?

再者说,那些大谈特谈不能给父母或者对方父母磕头的人,说不定在庙宇求神打卦的时候,磕的头可能比谁都不少,殊不知,六祖慧能说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家里有着两尊最大的佛不拜,却去外面祈求神灵,请问这有何用?若有神灵也不会保佑你,只有把父母长辈孝敬好了,那么您的修行也就非常完备了,自有神灵赐福。

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我想大家自己揣摩,毕竟,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外人自然难以置喙,也不要非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你自己不愿意跪拜没什么,是你自己家教的原因,别人跪拜也是家教的结果,大家各按良心,自行其是。

提到小品演员赵本山,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赵本山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小品王,很多人都喜欢他的小品,至今对他的小品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年赵本山在娱乐圈也是非常厉害的,因此有很多人都想拜在他的门下,成为他的徒弟。当时也有一个说法,一旦成为赵本山的弟子以后,他在娱乐圈里的发展也就不用愁了。

当时赵本山也是收了很多徒弟的,而在拜师的时候都是需要行跪拜礼的。小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黄圣依,当时她在拜赵本山为师时,虽然她已经算是比较红的一位明星了,但是她在拜师的时候,就曾对赵本山行了跪拜礼。

由此不难看出,但凡要拜赵本山为师,作为他的徒弟,可能就要对他下跪行礼,仿佛这是赵家班的一个传统礼仪。

那么到了赵本山女儿这一代,她好像当年赵本山一样,也沿用了父亲当年收徒弟的传统。此前就有报道称,赵本山的女儿球球也收徒弟了,人们在慨叹岁月匆匆的同时,也不禁唏嘘,球球这是又坑爹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之前,在某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爆出了赵本山的女儿球球,她的一位徒弟名叫可乐的,在舞台上当众跪拜向师父谢恩的视频。这一段视频一发布之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议论。

毕竟球球的年龄还很小,虽然她收了徒弟,但徒弟对她行跪拜礼的时候,还是有些观众会感到特别反感的。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球球的徒弟可乐当时是双膝跪地,他手里拿着话筒,而且他的头是低下去紧挨着地面的。同时,他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感激师父之类的话。这时候球球也是有模有样,很像一位师父的样子,试图想要把这个在地上进行跪拜的徒弟给拉起来,但是球球在拉了好一会儿之后,她的这位徒弟才缓缓地站起身来。

对此我认为赵本山的女儿坑爹,徒弟当众下跪,这件事并不是赵家班的传统,而是个人原因所导致的。因为行跪拜礼这件事,是徒弟发自内心对师父想要表达的一种敬畏心。可能赵家班赵本山他的资格比较老,他有这样的规定,大家无可厚非。但是,这个习惯并没有传到他的女儿身上。他的女儿在收徒弟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硬性要求。

无论怎样,我认为这件事儿也并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本来徒弟拜师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徒弟愿意怎样向师父表达自己的敬意,我们是无权过问的。

当然,球球虽然仅仅是个90后,她今年也才20多岁,但是她在直播领域也算得上是一位佼佼者了。所以她是完全有资格做别人的师父的,至于别人要对她行什么样的礼,可能这都是她无法预料的,这与徒弟当众下跪成传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大家也不要往这方面上去联系。

泰国人见到国王要行跪拜礼,是表达尊敬以及旅行当地的民风民俗,在我们的脑海当中,我们从一些小伙伴发布的就可以看到,如果你要去泰国旅游的话,很多人一件到国王或者是泰国的一些黄氏族人就需要行跪拜礼,或者是直接趴在地上很多人。中国人就对这种行为很不了解,比如说像我们中国人看到一些比较高级的领导都是笑颜笑脸相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跪在地上,这是不是有一点做得太过了,其实这就是泰国的一些民风民俗,他们这样是为了表示尊敬,这是他们历史发展的需要,接下来就为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人们。见到泰国的皇室行跪拜礼,到底还有一些一些其他的什么原因。

泰国人见到国王要行跪拜礼,这是表达尊敬的一种意思,就好像我们中国人看到了某一个和蔼可亲的领导要来慰问百姓了,那我们也会蜂拥而至,因为这位领导非常的亲民,所以我们很喜欢她都会笑脸相迎以及很拥护他的,感觉泰国也是一样的,看到了皇室的族人,就会拥戴上去,但是这个时候他们表示尊敬的方法就是行跪拜礼,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拿出手机来进行拍照,因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极其不尊重,很可能会引发国际的纠纷,所以去泰国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当地的一些民风民俗。

泰国人见到国王要行跪拜礼,这是泰国的一种历史发展的需要,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不一样,泰国的历史发展就使得当地的老百姓一看到国王这类的皇室人员就要做出跪拜的样子,以表达对皇室的一种崇拜和尊敬。

对此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就拿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网上争论比较多,有的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的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有的媒体为了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故意把标题变更成“南北开吵,过年要不要给长辈磕头?”,意思好像是北方过年多跪拜礼,南方少跪拜礼。

其实这个标题本来就是伪命题,跪拜礼并没有南北之分,南方北方都有跪拜礼,只不过是如今媒体哗众取宠的套路而已。但是关于跪拜礼的分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 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从甲骨文金文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坐在席子上的,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关于跪拜礼节我们另文探讨)。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行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跪拜礼有着不同含义。

针对官员跪拜,是一种不平等的礼节,确实存在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以及要讲究自由平等,自然,这种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但是,也要看到,跪拜礼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着其优良历史传统和道德礼仪需要。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名,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大概这也是世人得以生存的意义所在。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表示最隆重的尊敬和无比的虔诚。

在后来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跪拜礼被取缔,民间跪拜礼却很盛行,尤其是逢年过节,祭祀祖先,叩拜神灵,父母寿诞,以及喜事丧事等,跪拜礼一直存在,长辈们教育孩子,从很小就开始,教导他们如何尊敬祖宗和先人,希望他们能够长大成材,光宗耀祖,不辜负父母一番心血。孩子们往往在小的时候并不理解,但是到了自己为人父母,或者下有儿孙,就知道孝道的重要性,因此,这种理解是分年龄层的,不到一定年龄很难理解。

后来随着文革,许多传统都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正因为以上原因,造成了不少年轻人,对跪拜礼感到不理解,比如上面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说了,如果给政府官员跪拜,那么,这就是奴性,是封建糟粕,早已废除;如果给自己的父母跪拜,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话,我就不知道,在讲究孝道的国家,什么还叫孝顺?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话是对的,确实不错。

但是,父母养育了你一场,为你含辛茹苦,把你拉扯成人,难道磕个头就这么难吗?!难道给父母磕个头就是侮辱人格不平等吗?因此,磕头和不磕头都有道理,只不过笔者认为,有跪拜礼传统的家庭,继续行跪拜礼没有错。

关于第三个原因感觉到可笑,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说的是男子汉要有志气,不要做奴才,要堂堂正正做人,并不是不让跪拜父母,就像俗话“跪天跪地跪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因为给父母磕头,把“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个道理拿出来,那可是真莫大的讽刺!

当然,有的是因为自己是儿媳妇(或者女婿),认为给公婆(或者岳父岳母)磕头不应该,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针对这样的儿媳(女婿),我们要问,两人是否是真心相爱?如果真心相爱,以后和双方父母在一起生活,出于感谢爱人父母给了您这么个优秀的丈夫(媳妇),磕个头也应该,而且,对方家乡肯定有跪拜礼的习俗,如果犟着不拜那么就是自己找别扭,试问值不值得?

再者说,现在流行西方什么劳什子单膝跪拜,经常看到电视**以及大街上,男士求婚跪在地上表白,我想,那时候这位女士就不想想“男儿膝下有黄金”了?!既然能对媳妇磕头,为何不能给生己养己的父母磕头?对方既然能给自己父母磕头,为何不能给对方父母磕头?

再者说,那些大谈特谈不能给父母或者对方父母磕头的人,说不定在庙宇求神打卦的时候,磕的头可能比谁都不少,殊不知,六祖慧能说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家里有着两尊最大的佛不拜,却去外面祈求神灵,请问这有何用?若有神灵也不会保佑你,只有把父母长辈孝敬好了,那么您的修行也就非常完备了,自有神灵赐福。

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我想大家自己揣摩,毕竟,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外人自然难以置喙,也不要非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你自己不愿意跪拜没什么,是你自己家教的原因,别人跪拜也是家教的结果,大家各按良心,自行其是。

苗族:

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礼仪及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回族亲友相逢,以喜悦的面容相待,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

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冀汤乱蝗铡=倘站旁挛拢庹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婚姻一般实行族内婚,少数与其他民族通婚者,原则上要求对方随回族习俗生活。斋月一般不结婚。

回族把人的去世称做"归真",实行土葬、速葬、薄葬。土葬送葬时众亲友争抬"金匣",不穿孝衣,不戴孝帽、黑纱,不哭丧,不鸣鞭炮,不搞吊孝活动。

布依族早在元明时期就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从清代初期至本世纪50年代,封建地方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布依族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节日除了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阳"、"中秋"外,还有极富本民族特色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等节日。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3177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