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让各地适婚青年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彩礼了,要知道彩礼居高不下,让很多维持了数年的情侣都败给了彩礼之上。
在这些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彩礼之中,是很多家庭的无奈,虽然最终彩礼的事情由丈母娘来“背锅”了,但是最终这些费用都转嫁到了男青年身上。
然而彩礼只是一小部分,婚纱照、钻戒、酒席等等哪一项不需要钱,为此很多人表示并非是自己不想结婚,而是实在结不起婚。不过好在全国各地出台规定除了限制高价彩礼的标准,才让这一风气逐渐得到了遏制。
不少汉族男青年在电视剧或者到苗寨旅游的时候,看到那里的美女非常多,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那么娶苗族的姑娘,需要多少彩礼呢?
苗寨旅游邂逅美女
在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除了一些传统习俗外,日常生活方式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对于很多少数民族特有的一些文化特色,也让很多人感到非常的新鲜。
于是在近些年来体验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业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这其中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喜爱,而在众多少数民族当中,苗族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是为何呢?
其实说到苗族,很多人的脑海中想到的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形象,在去苗寨旅游时,会感受到浓浓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苗寨的文化特色非常鲜明,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钢筋水泥高楼不同的是,当地多数是一些有着苗族特色的吊脚楼,简陋的木窗子,没有玻璃,只有一个卷起来的布帘子。
而且苗族姑娘都非常漂亮,他们喜欢穿金戴银,身上穿的也都是一些手工缝制的苗族服饰,深受许多汉族小伙的喜爱,因此,在很多年轻人去苗寨旅行,一来是放松心情,二来则是希望可以在那里邂逅爱情,毕竟苗族姑娘对于爱情看得也是非常忠贞的。
到苗寨被苗族美女看中,汉族小伙要给多少彩礼费?
到了苗族的一些传统节日时,苗寨中的游客数量更是成倍增长,而在这些节日当中,最吸引人的当属于苗族姑娘了,她们身穿着华丽的衣服,跳着自己的民族舞蹈,和游客在一切娱乐互动。
在此期间,也是不少男青年所期待的环节,他们会找到心仪的姑娘一起互动游戏,如果两人相互看对了眼,趁机表白也是常有的事情。
至于苗族本身也不会限制姑娘们外嫁,毕竟大家崇尚的婚恋自由,但是有不少人感到疑惑,如果娶苗族姑娘,需要多少钱的彩礼呢?
其实这一点大可以放心,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苗族姑娘对于爱情看得非常忠贞,彩礼对于她们而言并不重要,只要两个人能够真心实意的相爱就可以。
不过她们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那就是在结婚的时候流水席不需要花费太多,但是一定要办得非常漂亮,哪怕是只请一些亲戚朋友,简单的摆几桌也无所谓,而这个费用是由男方来支付的。
其实对于苗族姑娘对于爱情和彩礼的看法,值得大力推行的,彩礼有存在的意义,但是那只是一种象征,不能因为彩礼,成为两个相爱的人中间的羁绊,最后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们的国家拥有着许多的少数民族,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并且拥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而其中最让人有兴趣的就是苗族姑娘的恋爱方式,因为苗族姑娘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声音也好听,是天生的歌唱家。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探讨一下苗族姑娘是如何在姊妹节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的。
一、游方现在的科技十分的发达,网络信息也十分的方便,因此现在即使在少数民族之中,自由恋爱也是很常见的。基本上很少再见传统的恋爱方式,但是在苗族,苗族的姑娘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找自己中意的男子。这种充满古朴而浪漫的交往方式叫做游方。游方的意思就是恋爱交友,也就是当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满山遍野,让整个山都充满着浪漫色彩的时候。苗族的青年男女们就会进行在山上游玩,并且还通过对歌的方式相互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二、姊妹节姊妹节也是苗族的一个相亲节日,因为在这一天的时候,苗族的男女都会拿上一个背篓来到田里面进行抓鱼摸虾,并且将抓到的鱼虾作为食物来举行盛宴,这样在盛宴上就有可能促进男女双方的感情,并且增加双方的相互了解。而在这一天,年轻漂亮的苗族姑娘们会相互的结伴而行,拿上竹篮上山采可以做成染料的花,用花的汁液来将糯米染成五颜六色的饭,送给心上人。而如果男方吃了的话,就代表着对男方也十分的喜欢,这样就相当于两人之间相互定下了感情。
苗族的年轻男女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自由恋爱,在传统上已经摆脱了由家庭承包的婚姻制度,可以对自己的另一半进行选择。这也是苗族对于自由恋爱的向往。
这是苗族姑娘的定情信物苗绣,他们在适婚年龄遇到喜欢的男人,就会主动的给心上人苗绣,你要是接了就代表你喜欢她,想跟她在一起,但一定对她感情忠诚,不能背叛,要是有女朋友的人或有家事的人,千万别招惹她们因为这些事或别的事背叛她,她就会下蛊咬你,会让你感到生不如死,甚至会出人命的,我是汉族的,邻居是苗族的,所以有些习俗、禁忌、婚俗知道,小伙子在最后祝你好运。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苗族禁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丧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才。在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上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说起苗族姑娘,你会想到什么?
是神秘的苗蛊?还是苗女多情的传说?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笑傲江湖》中的五毒教教主蓝凤凰是“脸色如春花初绽,大增娇艳之色”。
《碧血剑》中的何铁手是“外貌娇媚,言语可喜”。
而油画大师张利描绘的《苗族少女》则是清纯恬静,灵气逼人。
似乎在大师们的印象里,苗女大都是娇媚可爱的多情美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
没有礼教之妨的苗族姑娘在爱情上享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从而形成了许多丰富而奇异的风俗节日,比如游方、赶场、姊妹节、转花山等等,这些活动可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给多情的男女们创造一个相识和相爱的机会。
“仲春,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这是《周礼》记载的3000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先民们爱情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
而这种“龠舞笙鼓,乐既和奏”(《诗经》)的古老风俗,在今天依旧完整地保存和体现,它就是驰名中外的 苗族姊妹节 。
苗族姊妹节 ,也叫姊妹饭节,苗语叫"浓嘎良",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 。
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它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一般在节日的前几天,各个寨子的姑娘都会上山去采摘做姊妹饭用的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各色花草,制成黑红黄绿各色花草汁液将糯米染色,再分别放在木甑里蒸熟,晶亮芬芳而又香软可口的五彩姊妹饭就做好了。
苗家姑娘一改往日朴素的模样,换上节日的盛装,头戴着银冠,颈戴是项圈和银链,两耳挂耳环,腕上是各式手镯;身上缀满银牌与响铃,闪闪发光,绚丽夺目。
她们三五成群地挤在众人当中,有的羞羞答答地缓缓踱步,有的含笑伫立,仿佛时装展览会上的模特一样,任凭人们欣赏品评。
姑娘们踩着鼓声翩翩起舞的地方,更是苗家小伙关注的重点。
五彩缤纷的衣裙和银饰在夕阳中闪烁,小伙子们发出阵阵嬉笑与赞美,他们跑前挤后,暗自选择着自己理想的对象。
暮色降临后,宽阔的江边草地和沙滩更是苗家青年的天地,处处都是对歌的男女,时时有悦耳的笑声……
姊妹节的前身是"坡会",其传说主要来自长达五百多行的《姊妹节歌》。
相传,金丹和阿姣是一对两小无猜的恋人,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父母及族人的反对。
阿姣的父母希望女儿嫁回自己的娘家(旧时苗家习俗称“还娘头”)。但阿姣早就下定了非金丹不嫁的决心,坚持要跟他在一起,便被父母软禁在家中,禁止阿姣跟金丹见面。
父母和族人的阻拦挡不住对爱人的思念,阿姣常常以上山采药为借口,与金丹在野外偷偷相会。
每次,阿姣都用她装针线的竹篮偷偷地藏着饭带去给金丹吃。年复一年,经过一番磨难和顽强不屈的抗争,他俩终于结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即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汉语意译为"姊妹"。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传说台江县施洞地区有八百个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三丙大塘地方有八百个青年男子,也因找不到媳妇而打单身。老一辈们想起了“姊妹饭”的故事,让姑娘们把三丙大塘八百个青年男子邀请来吃"姊妹饭"。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传说台江县施洞地区有八百个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三丙大塘地方有八百个青年男子,也因找不到媳妇而打单身。老一辈们想起了“姊妹饭”的故事,让姑娘们把三丙大塘八百个青年男子邀请来吃"姊妹饭"。
这样,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双双、一对对结成了眷属。从此以后,吃"姊妹饭"就演变成为以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
吃姊妹饭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礼仪事项。按本地人的说法,吃了姊妹饭,防止蛀虫叮咬。
姊妹饭同时也是姑娘们送给情侣以表达情意的信物,是节日中最为重要的标志。
下田撮鱼捞虾也是姊妹节活动之一,一个寨子的姑娘与另一个寨子的小伙子相约,以撮鱼捞虾谈情说爱等风俗活动,寻找意中人。
踩鼓是整个社区参与节日活动的重要方式,姑娘们在父母的精心打扮下,身着节日的盛装聚向鼓场踩鼓,从鼓场上可以看出谁的服饰艳丽,谁的银饰既美又多,苗族人以此方式展示自己的服饰文化。
苗族姊妹节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妇女掌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大权,统治社会一切事务的习俗,以及男女爱情生活景象。
此间,古老悠久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剽悍惊心的舞龙斗牛娱乐活动,宁静温馨的农家田间生活与追求返璞归真的现代旅游活动交织互动,是人文生态演化进程的一大奇观。
姊妹节同时也是社区内人们走亲访友、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的活动舞台,是民族内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的纽带。
X学家认为,苗家姑娘可贵的不只是她们对爱情忠贞的态度,还有她们忠于自己,不畏强权的刚毅。
不论是传说中的阿姣还是书中的蓝凤凰,“苗女多情”的表面下隐藏着一个崇尚自由的灵魂,她们对抗族人、对抗江湖,为的不仅是情郎,更是那颗不愿服从的,不信命的,“叛逆”的心。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想参加一次苗族姊妹节呢?想不想了解更多苗族风俗呢?
X学家 联合 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和 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 ,独家研发的人类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线下田野调查课程,就能带你深入苗寨,用人类学的方式追寻苗族姊妹节的脚印……
想了解更多课程信息?想深入学习人类学?
快来参加 12月7日 “首届中国未来人类学家与领军学者对谈会”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