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人一到长沙,往往改腔换调。长沙人取笑益阳话,首先便是笑益阳人的茶、蛇、爬不分。益阳话中的这三个字都读旯(lá)。手里拿着一碗茶,看见地上一条蛇在那里爬。用益阳话说便是:“手里拿打一碗旯,看见地朗一条旯在恶哩旯。”
莫应丰的耶(父亲)到长沙看崽,莫应丰见他耶把茶碗放在床上,唯恐老人不小心碰翻茶杯,便喊:“耶嗳,嗯莫把旯碗放得狼朗啰。”莫妻听了,大惑不解,她不知“旯碗”就是茶杯,“狼朗”是指床上。
画家林凡十八岁离乡,如今年已花甲,仍讲得一口纯正的益阳话。当代的益阳话正不断地向普通话、长沙官话靠近,有许多很土很怪的字眼已逐渐淘汰。听了林凡先生讲话,才发现现在的益阳话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他讲河里的船叫划子,画人物叫画菩萨毑。
湖北某名牌大学有位中文系教授是益阳人,他在给学生讲授《红楼梦》的时候,讲到某章某节:“宝玉看见黛玉,心里一急,几巴都港不出了。”不料此言既出,即引起哄堂大笑。原来学生们完全误解了老师的话,益阳话把嘴巴说成“几巴”,把讲说成“港”,因为这个“几巴”才发生了这样一场尴尬。
益阳话中保留了很多古字。益阳话叫理发店为待诏铺,理发师称为待诏师傅,姓张的理发师叫张待诏,姓吴的便叫吴待诏。
益阳话喜欢用“趋”字,街坊妇人常常这样骂小孩:“你趋到哪里喀哒,你趋死啊!”若有人投河,便称之为“趋暑”(水)。
益阳话把“为什么”讲成“何解”,当然长沙人也讲何解,长沙人常常是:“何解啰?把何字强调用重音说出,这样的“何解”便气势逼人。然而益阳通常把“何解”讲成“何解的哪?”这样的“何解”较之长沙话的“何解”要委婉得多,是一种小心探问,不逼你回答。同样是“何解”,看来大不相同,用惯了“何解的哪”,便觉得北方话中的“干吗”是多么生硬和不文气。
益阳人把吃说成“呷”。如吃饭说成“呷饭”,喝茶说成“呷旯”,饮水说成“呷许”,抽烟说成“呷烟”。
益阳话有很多极土的话,比如棉袄叫成“滚身子”,裤子说成“小衣”,短裤子则成了“章子小衣”,背心是“背达子”,毛巾喊“手袱子”,雨具称之为“脚沥”,额头叫“鸭刀”,嘴巴叫成“几巴”,接吻叫成“打拨”等等。
我初写作时,常常为文字所苦恼,我感觉同样是一句话,若用益阳话来写更能尽意表达我的意思,但往往苦于找不到这个字,有时候有这个字,是古字,只是我们不常见而已。
益阳话形容颜色一般是:“彤红的”、“浸黄的”、“刮绿的”、“嫩白的”、“抹黑的”、“翡蓝的”。也喜欢用叠字。如:黄灿灿里、蓝映映里、绿也也里、白飘飘里、黑浸浸里、皮皱皱里、肉它它里、毛丛丛里、劲板板里、汗巴巴里、脚叉叉里、肿泡泡里、气鼓鼓里等。
益阳话形容味道与气色的词更多,用起来似乎更顺手更贴切。例如:挖苦的、沁甜的、津咸的、万酸的、巴甲(涩)的、攀捞(膻)的、喷香的、攀臭的。若用叠字,便是:苦阴阴里,甜浸浸里、酸就就里、巴甲甲里。 益阳话形容感觉更有味:巴厚的、拎薄的、崩硬的、韧软的、滚嗫(热)的、冰冷的。我想若用普通话写来只能是:很厚、很薄、特软、特硬,如此而已,比起益阳话来,那味道全变了。
益阳话中还有一个字,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相应的字,这个字的音读姐或毑,是用来作名词的词缀。益阳话的“毑”和长沙话的“子”相同。长沙人称:妹子、伢子、老倌子、婆婆子。益阳话则称妹毑、伢毑、堂客毑、翁妈毑、老倌毑。益阳话中的“子”不用于人名词缀,只用于物名词缀,例如:围巾子、亮窗子、痧痱子、菜籽子、炮子子等。
益阳话中“毑”广泛用于各种名词之尾,一个外地人,走进益阳的饭铺。老板娘会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客毑!客毑!请坐一下毑,先呷一碗嗫旯(热茶)毑,再篾几粒瓜子毑。”待客人坐定,老板娘拿菜单过来说:“呷几样么子菜毑哩?汪哝咯哩(我们这里)有粉蒸肉毑、清蒸鱼毑、辣椒炒肉片毑、红烧排骨毑、火焙淡干鱼毑、还有腊香干子毑、油炸麻公(青蛙)毑、凉拌海带丝毑、三鲜汤毑、豆腐汤毑、小菜毑样样都有看要哪样毑。酒咧是要白酒毑还是要啤酒毑?”可怜这位外地客毑,饭还冇呷,耳朵眼子里已灌满了“毑”字。
益阳话中有这样一个词:“信河”,应用甚广。我想:“信河”可能是源自“信口开河”,浓缩一下便成了“信河”。
若说这人行为不正常,十三点,便称之为“信河人”。
若是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或胡吹乱讲便称之为“港(讲)信河”。
若饮食不讲究,胡乱吃点什么,便谓之为“呷信河”。
若是男女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便称之为“搞信河”。
益阳有位基层领导干部,在跟朋友们一起喷冉谈(聊天)时说:“汪侬(我们)的工作是开哒喀车在外面到处仰(走)信河,四路(到处)开会港(讲)信河,走到哪里一张几巴呷到哪里,到处呷(吃)信河。”
我小时候读《山乡巨变》,对于合作化的事不感兴趣。最喜欢读书中的益阳话,比如:盛淑君邀一伴妹毑在山里教训符贱庚时所念的顺口溜:“竹脑壳、炖猪脚、两鲁碗、三蒸钵。”这样的话,连三岁细伢毑都会骂,居然写进书里,真是好有味。
我因为是益阳人,觉得用益阳话讲话和写文章最为痛快,最为尽意。因此我一走出益阳,便不爱讲话,尤其是出了省,要讲普通话,便使我尴尬。我感觉自己舌头很笨,讲话很做作,若正在结结巴巴用普通话的痛苦表达中,突然来了一个益阳人,立即转入益阳话的对话,那种感觉就仿佛身上缚的多层麻索子一根根不解自散,舌头突然灵活起来,我感觉益阳话使我变成了一个鲜活的人。
目前,益阳的相亲的方式主要就是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下相亲也就是亲戚朋友圈子里互相介绍,如果没有合适的,就看看公园相亲角相亲、婚介所介绍、媒婆推荐人选等等,比较传统。߅个人感觉除了亲朋介绍和相亲角,其他的方式单身异性年龄和可能会偏大一些。
线上相亲主要是找一些专业的婚恋软件,来实现脱单的目的。像一伴婚恋APP这种,平台大、监管严,实名认证才能用,所以感觉安全上更有保障。它不仅可以通过兴趣来建立联系和推荐用户,还能根据各人的教育水平、家世背景、房车资产这种硬实力进行筛选和匹配,从精准度来说更有优势。而且,我们找对象谈恋爱,其实就是找一个适合的人,平台在做的,也正是给我们从它平台里几千万名严格实名认证的用户库里面筛出来条件最优符合的那一小部分,然后推荐给我们。一伴婚恋在益阳这个地方的使用率和口碑都还是蛮不错的。
楼上的,你是不是益阳人?太不标准了!!!!!
我到茶馆去喝茶,
看见墙上一条蛇。
我拿着我的那杯茶,
烫得那条蛇是个爬,是个爬。
o dao la gon li ke qia la,
kan jian bia lon yi diao la
o la da o di o bei la,
o de o diao la zi go ba ,zi go ba
ps:我是正宗益阳人
益阳话中“阿皮”是一个常见的方言词汇,它的意思是朋友、兄弟或者同伴。在益阳话中,阿皮通常是用来称呼男性之间的亲密朋友或者同龄人,也可以用来称呼比自己年纪大、经验丰富的长者。
阿皮这个词语的发音比较特别,有点类似于普通话中“阿哥”的发音,但是阿皮的语气更加亲切、热情。在益阳话中,阿皮这个词语的使用非常普遍,可以用来表达友谊、亲情、感情等等,是益阳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表达方式之一。
总之,阿皮是益阳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代表着朋友、兄弟、同伴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也是益阳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1:"我的儿啊!下起这么大,还让不让人活:《是指下雪或者是下雨》
2“你这个女孩,就是不听话,我要用手敲死你”《丁更是指用手握拳状大拇指和中指间的手指弯曲伸出敲人》
3“你怎么这么顽皮”《郭简--顽皮的意思,有的地方也说作:“渣”。“很渣”=“郭简”》
4“你别拿着那个东西在地上老是磨来磨去,磨出来的声音让人好心烦”《是指人那金属之类锐利的东西在地上摩擦发出的声音》
5"这么多人脑壳,挤都会挤死去“《是在形容人多的时候拥挤,这话一般是用在车上或者人多的地方》”
6:“别那么节省,该吃的吃,该话的话”《一般是跟老人或者很节省的人说该用则用之类的话》
7“原来是你这样的人,只知道赚我的便宜,以后不理你了 。《一般是朋友间开玩笑》
8”你太恶心了<说对方会装,用网络话说就是装痹的意思》
9“水很凉很冷,就是要吧医务室挤爆才舒服《应该是普通对话》
10”害的我前天晚上10点半才洗完,我的个儿啊!你真的是,又不好说的,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哎~~~《前郭里=前噶里=前天》
上面翻译的应该是百分百对,好歹我也是土生土长的益阳人,如果还有上面益阳发言不懂得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百度HI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