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朋友作者是谁

漂亮的朋友作者是谁,第1张

问题一:《漂亮朋友》的作者是谁? 《漂亮朋友》是法国鼎9世纪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它诞生在标志第三共和国历史特点的投机活动中最辉煌的时刻,堪称这一时期重大事件所孕育的杰作

《漂亮朋友》是一部揭露性很强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这些现代冒险家的典型以刻画资产阶级政客的丑恶灵魂,深刻地揭示了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经济的复杂现象,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的一幅历史画卷。

问题二:“漂亮朋友”的作者是谁? 漂亮的朋友

〔法〕基・德・莫泊桑

一天晚上,口袋里只剩下三法郎的退伍军官乔治・杜洛瓦在巴黎遇到老战友查理・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是《法兰西生活》日报的编辑,他当场慷慨解囊叫杜洛瓦去买些像样的衣服,并邀请他第二天晚上到家里吃饭,去见见报纸的老板。杜洛瓦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上大出风头。华代尔先生聘请他担任记者,以他在阿尔及利亚的经历为题材写一组文章。

对于杜洛瓦来说,这件新工作并不容易;他得在晚宴的第二天交出第一篇稿子。由于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他不得不一大早赶到弗赖斯节家里求援。弗赖斯节正要外出,便让杜洛瓦去找太太帮忙。二人合力写出了一篇很出色的文章。在弗赖斯节夫人的帮助下,杜洛瓦渐渐有了名气,被认为是一名精明的记者。但他的薪水仍然十分微薄。

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两个月之后,杜洛瓦拜访了德・马莱尔夫人,她也参加了那次晚宴。杜洛瓦同这位夫人的友谊很快发展成恋情。德・马莱尔先生经常出门在外,这使妻子有充足的时间同情人相会。开始是在杜洛瓦的寓所,后来她专门租了所公寓房子幽会。起初,杜洛瓦还略作姿态,不同意让德・马莱尔夫人花钱,但不久便接受她的定期小量资助了。最早称他为“漂亮朋友”的是德・马莱尔夫人的女儿洛琳娜,后来这个绰号就在他的大多数朋友中叫开了。

弗赖斯节先生患有支气管疾病。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在办公室里脾气越来越坏。杜洛矗为了报复,下决心要勾引他的妻子。她婉言拒绝了,但同意作为朋友相处。杜洛瓦不顾廉耻,竟提出一旦她居孀,两人便结婚。

经弗赖斯节夫人提醒,杜洛瓦开始博取华代尔夫人的好感。在拜访华代尔夫人后的第二个星期,他被任命为该报“回声”专栏的主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栏。他刚刚就职,就受到竞争对手《羽报》的指控,诬陷他接受贿赂,封锁新闻。为了《法兰西生活》的荣誉,杜洛瓦不得不向诋毁他的人提出决斗。虽然双方都未负伤,华代尔先生对他的勇气却极为赞赏。

杜洛瓦搬进了德・马莱尔夫人为他们幽会而租下的那所公寓房子,向他保证绝不带任何人到那儿去。此后不久,弗赖斯节病情加重,杜洛瓦收到一封电报,要他立刻到戛纳去见弗赖斯节夫妇;他们去那儿是为了养病。弗赖斯节死后,杜洛瓦同弗赖斯节夫人一起守灵,再次向她求婚。这位寡妇当时未置可否,第二天早上却说她可以考虑同他结婚,但向她的崇拜者提出条件,她必须享有平等地位,而且她做的事不许他过问。

弗赖斯节夫人回到巴黎。一年之后她同杜洛瓦结婚。他听从了太太的建议,易名为乔治・杜洛瓦・德・坎特尔。他同新娘商定去诺曼底他父母处度蜜月。可是德・坎特尔太太同住在乡下小家小院的朴实无知的杜洛瓦一家只过了一天。

这位报纸专栏主任发现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伙伴,不仅帮他写文章,而且由于同一批有影响的人物有交情,还帮助他跻身政界。不幸的是,二人之间很快就发生了摩擦。搬进妻子家里之后,德・坎特尔发现家里的一切都是按照前主人的爱好设计的;他不久即感到自己在被缓缓推入他的朋友曾占据的位置,甚至连饭菜也是按照弗赖斯节的口味做的。德・坎特尔和妻子呕气,便把弗赖斯节叫做“可怜的查理”,每次他总是用一种无限怜悯的口吻来说这个名字。

婚后不久,德・坎特尔即与德・马莱尔夫人重叙旧情,同时又成了华代尔夫人的情夫。原先,他曾为未能娶上年轻、富有的苏珊娜・华代尔**而感到懊丧,但不久就策划想要勾引她那雍容华贵的母亲。他未花多大气力就征服了她。华代尔夫人开始去他的住处同他相会,并给他无穷无尽的爱抚、体贴,结果他很快便腻味了。

德・坎特尔太太在政界的熟人之一是外交部长拉罗哲・马底欧,他为《法兰西生活》提供 活动的消息。因>>

问题三:漂亮的朋友作者是谁?? 漂亮的朋友

〔法〕基・德・莫泊桑

一天晚上,口袋里只剩下三法郎的退伍军官乔治・杜洛瓦在巴黎遇到老战友查理・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是《法兰西生活》日报的编辑,他当场慷慨解囊叫杜洛瓦去买些像样的衣服,并邀请他第二天晚上到家里吃饭,去见见报纸的老板。杜洛瓦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上大出风头。华代尔先生聘请他担任记者,以他在阿尔及利亚的经历为题材写一组文章。

对于杜洛瓦来说,这件新工作并不容易;他得在晚宴的第二天交出第一篇稿子。由于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他不得不一大早赶到弗赖斯节家里求援。弗赖斯节正要外出,便让杜洛瓦去找太太帮忙。二人合力写出了一篇很出色的文章。在弗赖斯节夫人的帮助下,杜洛瓦渐渐有了名气,被认为是一名精明的记者。但他的薪水仍然十分微薄。

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两个月之后,杜洛瓦拜访了德・马莱尔夫人,她也参加了那次晚宴。杜洛瓦同这位夫人的友谊很快发展成恋情。德・马莱尔先生经常出门在外,这使妻子有充足的时间同情人相会。开始是在杜洛瓦的寓所,后来她专门租了所公寓房子幽会。起初,杜洛瓦还略作姿态,不同意让德・马莱尔夫人花钱,但不久便接受她的定期小量资助了。最早称他为“漂亮朋友”的是德・马莱尔夫人的女儿洛琳娜,后来这个绰号就在他的大多数朋友中叫开了。

弗赖斯节先生患有支气管疾病。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在办公室里脾气越来越坏。杜洛瓦为了报复,下决心要勾引他的妻子。她婉言拒绝了,但同意作为朋友相处。杜洛瓦不顾廉耻,竟提出一旦她居孀,两人便结婚。

经弗赖斯节夫人提醒,杜洛瓦开始博取华代尔夫人的好感。在拜访华代尔夫人后的第二个星期,他被任命为该报“回声”专栏的主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栏。他刚刚就职,就受到竞争对手《羽报》的指控,诬陷他接受贿赂,封锁新闻。为了《法兰西生活》的荣誉,杜洛瓦不得不向诋毁他的人提出决斗。虽然双方都未负伤,华代尔先生对他的勇气却极为赞赏。

杜洛瓦搬进了德・马莱尔夫人为他们幽会而租下的那所公寓房子,向他保证绝不带任何人到那儿去。此后不久,弗赖斯节病情加重,杜洛瓦收到一封电报,要他立刻到戛纳去见弗赖斯节夫妇;他们去那儿是为了养病。弗赖斯节死后,杜洛瓦同弗赖斯节夫人一起守灵,再次向她求婚。这位寡妇当时未置可否,第二天早上却说她可以考虑同他结婚,但向她的崇拜者提出条件,她必须享有平等地位,而且她做的事不许他过问。

弗赖斯节夫人回到巴黎。一年之后她同杜洛瓦结婚。他听从了太太的建议,易名为乔治・杜洛瓦・德・坎特尔。他同新娘商定去诺曼底他父母处度蜜月。可是德・坎特尔太太同住在乡下小家小院的朴实无知的杜洛瓦一家只过了一天。

这位报纸专栏主任发现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伙伴,不仅帮他写文章,而且由于同一批有影响的人物有交情,还帮助他跻身政界。不幸的是,二人之间很快就发生了摩擦。搬进妻子家里之后,德・坎特尔发现家里的一切都是按照前主人的爱好设计的;他不久即感到自己在被缓缓推入他的朋友曾占据的位置,甚至连饭菜也是按照弗赖斯节的口味做的。德・坎特尔和妻子呕气,便把弗赖斯节叫做“可怜的查理”,每次他总是用一种无限怜悯的口吻来说这个名字。

婚后不久,德・坎特尔即与德・马莱尔夫人重叙旧情,同时又成了华代尔夫人的情夫。原先,他曾为未能娶上年轻、富有的苏珊娜・华代尔**而感到懊丧,但不久就策划想要勾引她那雍容华贵的母亲。他未花多大气力就征服了她。华代尔夫人开始去他的住处同他相会,并给他无穷无尽的爱抚、体贴,结果他很快便腻味了。

德・坎特尔太太在政界的熟人之一是外交部长拉罗哲・马底欧,他为《法兰西生活》提供 活动的消息。因为部长也是华代尔先生>>

问题四:漂亮朋友的作者简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

问题五:世界名著《漂亮朋友》是谁的作品 莫泊桑

《漂亮朋友》(又译《俊友》)是莫泊桑一八八五年创作的长篇杰作,讲述了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来到巴黎,进入报馆当编辑,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专门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并以此为跳板,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小说结尾还暗示他即将当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前程还远大着呢。

问题六:外国文学名著《漂亮朋友》的作者是谁? 《漂亮朋友》是法国十九世纪作家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位野心勃勃、阴险狡诈的年轻人乔治・杜洛瓦不择手段、求名利的故事

问题七:漂亮朋友,作者是谁?哪国人? 法国莫泊桑

问题八:小说 火力 的作者是谁 怎么有两个?一个叫 北地人 一个叫你不要骗我问下 看过 的朋友 哪个好看 一个出版名: 一个网络名

问题九:请问如何才能更好的减掉腹部多余的脂肪 顺时针 腹部,红热为止,可以燃烧腹部脂肪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共两篇,如下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怎么喜欢读外国的所谓文学名著。首先我不喜欢那些冗长而又绕口的姓名。我得承认我看书不怎么仔细,所以碰见名字长一点的人物,往往越看越搞不清楚,得不停的翻到最开始去确定那些人物的身份。而我一开始看的都是诸如《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俄国名著,那种混乱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其次,对于译者的水平我一直不愿意恭维。这其中最典型的我觉得莫过于郭沫若老先生翻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他的翻译加入了太多他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我在读郭老翻译的作品时常常会恍然以为是在读他的诗集——我想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会引起许多人不满,但这只是我的感觉,无所谓正确与否,也和他人无关。

  所以一直很少看国外的作品。但这本书的确是一个例外——从拿起它的那一刻起——就象一枚新鲜的水果,你可以隔着包装袋闻到它的味道——那短短的几行字所描绘的杜瓦特颇有些狼狈地出场情景立刻让我感觉到了蕴藏在这些文字中间的诱惑,那是一种优美的文字所具有的,令人难以罢手的感觉!

  小说从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写起,从一开始就着力描写了“漂亮朋友”和他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作者用对杜瓦特外貌的描写,用顾客对杜瓦特的态度和关注,开门见山的给读者牢牢的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俊朗、聪明而且不令人讨厌,甚至看上去相当的绅士。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口袋里的钱却只够他在月底之前每天吃两餐晚饭而没有中饭或者是两餐中饭而没有晚饭——读者的好奇与潜在的同情迅速被煽动了——我想,这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最初的原因——又或者说,因为杜洛瓦这一刻的窘境和自己的某一时期非常相似而产生了共鸣。

  不名一文的杜瓦特浪荡在巴黎优雅的大街上。他有点儿花哨,有点儿庸俗,不愿意放弃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潇洒身份。他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有对美丽的女人的强烈的占有欲。但是仅此而已,他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无力帮自己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幸运的是,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伙伴,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政治专栏编辑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弗赖斯节造就了他成功的开始,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情愿,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被忽视和纵容的小病最终要了他的命,也让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杜瓦特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人、追求爱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非常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

  杜洛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也就是他的漂亮。看看莫泊桑是怎么描写他的——“他本来就生的漂亮,又加上从前当过下级军官的那副架子,真是一表人才。他挺直了腰板,雄赳赳地熟练地卷了卷嘴唇上的那撮胡子,目光四射,仿佛渔人撒网一样,对四周迟迟未散的座客很快的扫了一眼。这正是那些漂亮小伙子看人的眼法。”贵族阶级的女人们对于这样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似乎是没有抵抗力的,弗赖斯节夫人——朋友的妻子,德•马莱尔夫人——一个小个子的棕发的贵妇人,华代尔夫人——老板的妻子,甚至连苏珊娜,老板的女儿,美的象洋囡囡的少女都被他一个个征服了。她们心甘情愿的爱着他,让他跪在自己面前柔声的说,我爱您爱的要发疯了!杜洛瓦甚至不需要其他的招式,这一点倒是很象武侠小说里功力以臻化境的武者——一招半式打遍天下!那些假模假势的高傲的女人在他面前迫不及待的卸去伪装,露出自己放荡的一面。莫泊桑用辛辣的讽刺表达了自己对于贵族阶级虚伪的鄙夷和藐视。

  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是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杜洛瓦第一次去弗赖斯节家时的拘谨与自卑,在决斗前夜的仓皇不安,在弗赖斯节死后想立即占有玛德丽娜•弗赖斯节的无耻与急迫,以及贵妇人们面对杜洛瓦热烈的追求时的矛盾与不知所措!所有的这些场景都描写的细致入微而且恰倒好处,读来颇有身临其中的感觉。这正是莫泊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能力的体现。

  另外,小说中对于景物的描写也堪称一绝。

  “夜姗姗来到,却似一块轻纱,在右边那一大片原野上面掩罩上了一层透明的阴影。火车沿着塞纳河前进,塞纳河仿佛一条亮晶晶宽大的金属衣带,在铁路旁边奔腾流去,年轻夫妇凝睇着河水,水面红光万道,是天上落下的斑斑点点。太阳在西坠之前将它们涂抹上一层绛绯血红的颜色。落日余辉逐渐消散,色彩愈变愈深,凄凉地一寸寸黑了下去。原野颤栗着,沉浸在黑暗之中;悲怆凄凉的颤栗,每当西山日落,总是带来了人之将亡一般的颤栗掠过大地。”常写字的人都知道,对于景物、人物的刻画是最见功力的事情,尤其是对景物的刻画,它不仅仅增加文章的美感,更可以赋予文章一种灵性和一种层次上的升华。我想,这也就是大师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之处了。

  小说中涉及到政治的地方我总是一带而过的,我不愿意仔细去看。政治是少数人玩弄的权术,与普通人没有关系,我们大可不必劳神。

  在结尾的时候,我几乎是摒住呼吸向下读。我总认为大师会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一出闹剧,以终止那令人发指的**悲剧。但是故事偏偏在杜洛瓦盛大的婚礼中,在巴黎万人空巷争睹杜洛瓦姿容的喧闹中,在杜洛瓦遥望众议院布尔朋宫的目光中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或许是不满,或许是嫉妒,又或许是愤怒的感觉。

  ————————————————————————————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结婚就是两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彼此需要而走在一起。当不再需要时,像解除合同一样平静地分开就行了。”以上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漂亮朋友》里德弗雷吉埃夫人的婚姻观。难怪她对哪个男人都可以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可即可离。她是个相当有才华,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她的心不依附于哪个男人身上,即使德弗雷吉埃死了,杜洛华与她离婚了,她仍可以潇洒平静地离开,然后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不存在爱情,或说爱情成分少得可怜。人只能被自己爱的人伤害!一旦有了爱,或多或少就会有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平平凡凡的芸芸众女如何才能像德弗雷吉埃夫人那样不为情所伤呢?学她那合同式的无爱婚姻?显然行不通。以我拙见,坚忍独立应首当其冲。只有自己不依赖于任何人也可以独立养活自己,那时应该比较不会患得患失吧。二是自信与信任。德弗雷吉埃夫人面对着杜洛华在外面的风流艳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竟一点也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大吵大闹。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是绝对无法容许的。但我想广大女性应该足够自信,坚信自己是够好的,坚信自己的丈夫是不会背叛自己的,给他足够的信任与空间。三、广大女性不要对自己的丈夫要求太高了,也不要把他们想得太好了。俗话说希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别抱有太大期待,当不经意的希望实现时,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似乎有点儿“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有了这种准备,应该比较不会失望与受伤吧。总之,女人要坚强独立些,假使周围的一切骤然退去,自己也能独自承受;当必须得一人生活时也能自娱自乐。若能这样,我想也不至于被人伤倒了。

漂亮的朋友

〔法〕基·德·莫泊桑

一天晚上,口袋里只剩下三法郎的退伍军官乔治·杜洛瓦在巴黎遇到老战友查理·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是《法兰西生活》日报的编辑,他当场慷慨解囊叫杜洛瓦去买些像样的衣服,并邀请他第二天晚上到家里吃饭,去见见报纸的老板。杜洛瓦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上大出风头。华代尔先生聘请他担任记者,以他在阿尔及利亚的经历为题材写一组文章。

对于杜洛瓦来说,这件新工作并不容易;他得在晚宴的第二天交出第一篇稿子。由于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他不得不一大早赶到弗赖斯节家里求援。弗赖斯节正要外出,便让杜洛瓦去找太太帮忙。二人合力写出了一篇很出色的文章。在弗赖斯节夫人的帮助下,杜洛瓦渐渐有了名气,被认为是一名精明的记者。但他的薪水仍然十分微薄。

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两个月之后,杜洛瓦拜访了德·马莱尔夫人,她也参加了那次晚宴。杜洛瓦同这位夫人的友谊很快发展成恋情。德·马莱尔先生经常出门在外,这使妻子有充足的时间同情人相会。开始是在杜洛瓦的寓所,后来她专门租了所公寓房子幽会。起初,杜洛瓦还略作姿态,不同意让德·马莱尔夫人花钱,但不久便接受她的定期小量资助了。最早称他为“漂亮朋友”的是德·马莱尔夫人的女儿洛琳娜,后来这个绰号就在他的大多数朋友中叫开了。

弗赖斯节先生患有支气管疾病。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在办公室里脾气越来越坏。杜洛瓦为了报复,下决心要勾引他的妻子。她婉言拒绝了,但同意作为朋友相处。杜洛瓦不顾廉耻,竟提出一旦她居孀,两人便结婚。

经弗赖斯节夫人提醒,杜洛瓦开始博取华代尔夫人的好感。在拜访华代尔夫人后的第二个星期,他被任命为该报“回声”专栏的主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栏。他刚刚就职,就受到竞争对手《羽报》的指控,诬陷他接受贿赂,封锁新闻。为了《法兰西生活》的荣誉,杜洛瓦不得不向诋毁他的人提出决斗。虽然双方都未负伤,华代尔先生对他的勇气却极为赞赏。

杜洛瓦搬进了德·马莱尔夫人为他们幽会而租下的那所公寓房子,向他保证绝不带任何人到那儿去。此后不久,弗赖斯节病情加重,杜洛瓦收到一封电报,要他立刻到戛纳去见弗赖斯节夫妇;他们去那儿是为了养病。弗赖斯节死后,杜洛瓦同弗赖斯节夫人一起守灵,再次向她求婚。这位寡妇当时未置可否,第二天早上却说她可以考虑同他结婚,但向她的崇拜者提出条件,她必须享有平等地位,而且她做的事不许他过问。

弗赖斯节夫人回到巴黎。一年之后她同杜洛瓦结婚。他听从了太太的建议,易名为乔治·杜洛瓦·德·坎特尔。他同新娘商定去诺曼底他父母处度蜜月。可是德·坎特尔太太同住在乡下小家小院的朴实无知的杜洛瓦一家只过了一天。

这位报纸专栏主任发现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伙伴,不仅帮他写文章,而且由于同一批有影响的人物有交情,还帮助他跻身政界。不幸的是,二人之间很快就发生了摩擦。搬进妻子家里之后,德·坎特尔发现家里的一切都是按照前主人的爱好设计的;他不久即感到自己在被缓缓推入他的朋友曾占据的位置,甚至连饭菜也是按照弗赖斯节的口味做的。德·坎特尔和妻子呕气,便把弗赖斯节叫做“可怜的查理”,每次他总是用一种无限怜悯的口吻来说这个名字。

婚后不久,德·坎特尔即与德·马莱尔夫人重叙旧情,同时又成了华代尔夫人的情夫。原先,他曾为未能娶上年轻、富有的苏珊娜·华代尔**而感到懊丧,但不久就策划想要勾引她那雍容华贵的母亲。他未花多大气力就征服了她。华代尔夫人开始去他的住处同他相会,并给他无穷无尽的爱抚、体贴,结果他很快便腻味了。

德·坎特尔太太在政界的熟人之一是外交部长拉罗哲·马底欧,他为《法兰西生活》提供政府活动的消息。因为部长也是华代尔先生的密友,所以德·坎特尔的新情人不费什么周折便了解到一项国家机密:法国不久将承诺担保摩洛哥的债务。华代尔夫人计划买进一批摩洛哥债券,她同德·坎特尔达成了默契,让他得到一部分好处。正当华代尔夫人进行投机的时候,德·坎特尔夫妇意外地发了财:这是德·坎特尔夫人的世交伏特莱克伯爵遗赠给她的一笔财产。可是德·坎特尔先生不同意妻子接受这位伯爵一百万法郎的遗赠,说是这样做会有损她的声誉。只是在妻子同意与他平分这笔财产之后,他才允许她接受,这样外界就会认为这笔财产是留给他们两个人的了。

法国承担摩洛哥的债务又为德·坎特尔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但是同拉罗哲·马底欧和华代尔先生相比,他还是小巫见大巫,这两位由于预谋得逞而成了百万富翁。一天晚上,德·坎特尔和妻子应邀去华代尔富丽堂皇的新居去看一幅油画。在那里,他开始同苏珊娜·华代尔调情;而他自己的妻子却和拉罗哲·马底欧打得火热,丝毫也不掩饰他们的交情。那天晚上,德·坎特尔说服了苏珊娜在听取他的意见之前不接受任何人的求婚。宴会结束回到家里,他收到外交部长授予他的十字荣誉勋章,但他却毫无感激之情。他觉得他理应得到更大的报酬,因为他向读者隐瞒了摩洛哥事件的真相。这一年春天,他在妻子与拉罗哲·马底欧幽会时出其不意地将他们捉了双。三个月之后他离了婚,并揭露外交部长即是奸夫,从而把他赶下了台。

德·坎特尔又自由了,他得以向苏珊娜·华代尔**求婚。他毫不费力便说服了这位**,让她对父母提出要同他结婚,并说服**跟他私奔,直到取得她父母的同意才回去。

在教堂举行的盛大婚礼上,华代尔夫人是唯一伤心的人。她恨女儿夺去了自己的情人,却不能阻止这桩婚事,因为那样做会损害她自己的名声。华代尔先生自慰得到了一个可以做帮手的女婿,他任命德·坎特尔为报纸主编,这实际上是承认了他的手腕高明。不知内情的苏珊娜在父亲陪伴下走在教堂的甬道上,感到十分幸福。她的新郎也很满意。仪式之后,他利用在更衣室答谢祝福的机会,用眼神向德·马莱尔夫人再次保证对她的爱情。当他同妻子离开教堂的时候,他似乎感到那座建筑离国民议会大厅只有一箭之遥了。

一。。《羊脂球》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法国里昂城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了。一个星期二的清晨,一辆公共马车在滚天大雪中出发,车上10位乘客除了有身份的伯爵、富商以及修女之外。还有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他们都设法从德军司令部弄来离境证书,准备去尚未陷敌的勒阿弗尔。雪下个不停,路越来越难走,估计马车还要很久才能到达旅店,旅客全都饥肠辘辘,难以支持,然而由于走得匆忙,大家都忘记带食品了,只有缩在车棚深处的羊脂球一个人带了一篮子精美的食品(足够她自己吃三天的)。尽管她知道这些上层人物看不起自己,可她还是慷慨地请大家一起吃。刚才还自命不凡、对羊脂球不屑一顾的乘客再也抵挡不住香味四溢的食物的引诱,不由得争先恐后地大吃起来。不一会。满满的一篮食物全分光了。人们抹了抹油光光的嘴,开始与羊脂球亲热地东拉西扯。

晚上,马车到了一个名叫多德的地方,被德军扣了下来,旅客们只好在旅店里住宿。第二天,德军下令不许这辆车动身。原来,一个德军军官看上了羊脂球,要羊脂球委身于他,遭到羊脂球的坚决拒绝,他恼羞成怒,竟扣下全车人员做人质。旅客们知道了这件事,先是义愤填膺,竭力赞扬羊脂球的爱国精神;继而想到自己的处境,对羊脂球冷淡起来。其中一位先生还提出要牺牲羊脂球换回大家的自由。第三天,马车仍然不能动身,他们开始憎恨羊脂球了,认为都是这个下贱女人误了他们的旅程。等到了第四天,他们趁学脂球上教堂之际,集体商量如何劝说羊脂球顺从德军军官的要求。最后,在修女和伯爵的配合下,他们终于用花言巧语达到了目的。

第五天清晨,马车又出发了。在匆忙中,羊脂球什么也没有带就上了车,在车上她惊愕地发现,人人对她冷若冰霜。几位夫人只是轻蔑地看了她一眼,然后背过身,嘴里似乎嘟哝着“下贱”之类的骂人话。到了中午,他们若无其事地各自拿出在旅店里买来的东西,津津有味地吃着,谁也没有朝她看一眼,谁也没请她尝一口。未来得及带食品的羊脂球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先是把她当作牺牲品送给德军,然后又像扔掉一件肮脏无用的东西一样把她抛弃。她想起自己那一篮子装得满满的食品,他们是那样贪婪地把它吞得精光,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但她忍住没有哭出声来。她独自坐在角落里,黑暗中传出一声呜咽,那是她没能忍住的一声呜咽。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退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被牺牲了。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资本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地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而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莫泊桑的这则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作者用一个不愿为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作者已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他的不屑一顾做鲜明对比。这些是在实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读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觉,就是为羊脂球叫不平。仔细想想,这更是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会背景有关。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羊脂球》的诞生,是莫泊桑一鸣惊人,这不仅是莫泊桑的处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读莫泊桑的作品,犹如欣赏一段历史,任务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这对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对社会则暗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

或者是这样{故事梗概

普法战争中,由于法国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无能,法军节节溃退。

普鲁士军队占领了鲁昂城。

本地的几个大商人因为做买卖的需要,想到法国占守的阿弗尔港,但得先从陆地坐马车到第厄普,然后再乘船到那个港口。

他们利用了几个相熟的德国军官的势力,居然从总司令那里弄来了一张准许离境的证书。

一个星期二的清晨四点半,一辆载有十名乘客的公共马车启程了。

由于下了半天一夜的雪,天气变得非常寒冷。

这十名乘客中:鸟先生是葡萄酒批发商,这个绰号来自于他的奸诈狡猾;他的妻子是一个高大、强壮、意志坚强的妇人,是鸟先生生意方面的得力助手。

卡雷拉玛东先生,在棉纺业里有很高的地位,开着三座纺织厂,得过四级荣誉勋章,是省议会的议员。

他年轻、漂亮的妻子,此刻正蜷缩在皮大衣里。

布雷维尔伯爵是一位气派很大的老绅士,他用尽心机在服装上修饰摆布,好突出他和国王亨利第四天生的相似之处。他在省议会和卡雷拉玛东先生是同僚。他的太太气派雍容,风流能干。据说伯爵家每年的收入达到五十万法郎。

同行的还有两位修女。

另外,号称“民主党”的高尼岱,是个自由自在的政客,外号“羊脂球”的妓女,因为肥胖又娇艳而格外惹人注目。

天色大亮,那几位正经妇人认出了羊脂球后,都小声议论、辱骂她,三位太太也因此一下子结成了好朋友。

而因为有了高尼岱的存在,三位上层社会的男子也谈得格外投机,当然话题都是围绕金钱展开的。

因为走得匆忙,再者,也以为能赶到多特吃午饭,所以,大伙儿都没带吃的。但是,车子太慢,能在天黑以前赶到就算不错了。

大家越来越饿,肚子咕咕直叫。

路边也看不见一个小饭馆,周围的农庄里连面包找不到,那些农民怕被土兵们抢劫,早把东西藏好了。

下午三点钟,他们来到了一片四望无边的平原,眼前连一个小村落都没有了。

这时,羊脂球——犹豫了半天的羊脂球终于从长凳底下抽出一个蒙着白巾的大篮子。

里面装有两只鸡、肉酱、水果、糖果、面包什么的,足够她吃三天。

尽管大伙儿都挺蔑视羊脂球的,但肚子饿了,谁还管阶级仇恨和阶级差别呢。

首先是鸟先生毫不客气地接过那条满裹着冻儿的鸡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最后,连最正派的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也放弃了坚持的立场,向羊脂球的食物投降了,不过,他们这样做是考虑到照顾羊脂球的情绪。

风卷残云般,一篮子东西三下五除二就被全车的十个人吃光了。

晚上六、七点左右,马车卟哧卟哧地开到了多特,在商务旅馆前停了下来。

车门开了,一个德国军人在高声喊叫:“先生们、太太们,你们还不下来吗?”

十个乘客除了高尼岱和羊脂球外都是颤颤巍巍地、恭恭敬敬地鱼贯而下。

德国军官在旅馆里检验了每个人的离境准许证,他一面看证件,一面看本人,把这批人端详了好半天,然后他突然说道:“好了。”说完他就走了。

大伙儿正要吃饭的时候,旅馆的老板来了,问道:

“谁是伊丽莎白·鲁塞**?”

羊脂球不由得一惊,转身答道:

“我就是。”

“**,普鲁士军官要马上跟您谈话。”

羊脂球先是一阵为难,但考虑了一秒钟,就断然地回答:“也许是找我,但是我不去。”

但是,最后,在大家的又是央求,催逼,又是讲大道理之下。羊脂球答应为了大伙儿的利益,她才去的。

过了十分钟,羊脂球回来了,喘着气,脸涨得通红,好像要窒息过去,怒气填胸,嘴里不停地嘟哝:“噢,这个浑蛋!这个浑蛋!”大家急切地问她怎么回事,她生气地说:“这和你们不相干,我不能说。”

大伙儿开始吃饭,吃着,吃着,国土沦丧的痛苦,离家远走的奔波,旅途的不愉快,在一杯杯苹果酒里,在一句句连珠妙语里,消融了,稀释了。

晚饭刚一吃完,大家因为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就立刻都去就寝。

这个晚上,鸟先生发现了一个秘密:高尼岱想进羊脂球房里跟她睡觉,但被羊脂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敌人就在身旁。

第二天,大家按原定的八点动身聚集在厨房里。可是赶车的马车夫不见了!只有那辆车子孤零零地停在院子中央。

原来是那位普鲁士军官下的命令:不准马车夫套车。

大伙儿心烦意乱地在旅馆里到处走动,提心吊胆,中午也就胡乱吃了一点东西,羊脂球好像病了,而且显得局促不安。

到晚饭时,旅馆老板又来了:“普鲁土军官叫我来问伊丽莎白·鲁塞**,她是不是还没有改变主意?”

羊脂球气得直嚷嚷,说她坚决不会答应。

大伙儿等老板一出去,立刻团团围住羊脂球,坚决让她说出来,羊脂球压不住心中的愤慨,大声喊道:“他想跟我睡觉!”

大家听完都非常气愤,高尼岱气得把酒杯都摔碎了。

可是,气愤过后,大家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各想各的心事。

第二天,大家还是无聊地被困在旅馆里,这时各自的切身利益终于战胜了同情心和愤慨之情。

等第三天羊脂球出去的空隙,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把一腔愤气都洒在羊脂球身上了。

接下来的两天,人们采取了车轮战术,轮番对羊脂球进行口水轰炸,或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胁之以法。但羊脂球都不为之所动。

又一天午饭后,伯爵夫人提议大家出去散步,而伯爵挽着羊脂球的胳膊,亲切地而不失身份地说:

“这么说,您是宁愿让我们留在这里,和您一样等普鲁士军队吃败仗以后,冒遭受他们种种强暴对待的危险,而不肯随和一点,答应做您一生经常做的事?”

羊脂球什么话也没回答。

一回到旅馆,羊脂球立刻上楼到自己的房间去,再也没有露面。

后来吃晚饭时,旅馆老板过来告诉大家羊脂球答应了。

所有的人都如释重负,深深叹了一口气。旅馆里又恢复了欢快热闹的气氛,鸟先生还开了几瓶酒以资庆祝。

只有高尼岱阴沉地说:“告诉你们大家,你们刚才干的事无耻透顶!”

大家愣住了,可是等鸟先生把那天晚上看到的秘密说出来之后,大伙儿又乐了。第二天,天气晴朗,马车终于又开始启程出发了。

快开动时,羊脂球露面了,她好像有点激动,有点羞惭,她谦恭地打着招呼,可是大家都没理她,把她丢在最后,羊脂球独自一个人爬上车,大家都尽量坐得离她远点,没有人跟她说话。

走了几个小时候之后,大家把各自带的食物拿出来,津津有味地嚼着,吃着。

没有一个人看羊脂球,没有一个人想到她,尽管她因为走得忙,什么吃的都没带。

羊脂球想起了那一篮子自己带的食物,想起了他们劝她降服的每一句话,她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涌了上来,又顺着两颊流了下来。她一直在哭。黑暗里传来一声呜咽,那是她没能忍住的一声悲啼。

哭声中,马车依然缓缓地朝前走着。}

漂亮的朋友

〔法〕基·德·莫泊桑

一天晚上,口袋里只剩下三法郎的退伍军官乔治·杜洛瓦在巴黎遇到老战友查理·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是《法兰西生活》日报的编辑,他当场慷慨解囊叫杜洛瓦去买些像样的衣服,并邀请他第二天晚上到家里吃饭,去见见报纸的老板。杜洛瓦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上大出风头。华代尔先生聘请他担任记者,以他在阿尔及利亚的经历为题材写一组文章。

对于杜洛瓦来说,这件新工作并不容易;他得在晚宴的第二天交出第一篇稿子。由于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他不得不一大早赶到弗赖斯节家里求援。弗赖斯节正要外出,便让杜洛瓦去找太太帮忙。二人合力写出了一篇很出色的文章。在弗赖斯节夫人的帮助下,杜洛瓦渐渐有了名气,被认为是一名精明的记者。但他的薪水仍然十分微薄。

在弗赖斯节家的晚宴两个月之后,杜洛瓦拜访了德·马莱尔夫人,她也参加了那次晚宴。杜洛瓦同这位夫人的友谊很快发展成恋情。德·马莱尔先生经常出门在外,这使妻子有充足的时间同情人相会。开始是在杜洛瓦的寓所,后来她专门租了所公寓房子幽会。起初,杜洛瓦还略作姿态,不同意让德·马莱尔夫人花钱,但不久便接受她的定期小量资助了。最早称他为“漂亮朋友”的是德·马莱尔夫人的女儿洛琳娜,后来这个绰号就在他的大多数朋友中叫开了。

弗赖斯节先生患有支气管疾病。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在办公室里脾气越来越坏。杜洛瓦为了报复,下决心要勾引他的妻子。她婉言拒绝了,但同意作为朋友相处。杜洛瓦不顾廉耻,竟提出一旦她居孀,两人便结婚。

经弗赖斯节夫人提醒,杜洛瓦开始博取华代尔夫人的好感。在拜访华代尔夫人后的第二个星期,他被任命为该报“回声”专栏的主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栏。他刚刚就职,就受到竞争对手《羽报》的指控,诬陷他接受贿赂,封锁新闻。为了《法兰西生活》的荣誉,杜洛瓦不得不向诋毁他的人提出决斗。虽然双方都未负伤,华代尔先生对他的勇气却极为赞赏。

杜洛瓦搬进了德·马莱尔夫人为他们幽会而租下的那所公寓房子,向他保证绝不带任何人到那儿去。此后不久,弗赖斯节病情加重,杜洛瓦收到一封电报,要他立刻到戛纳去见弗赖斯节夫妇;他们去那儿是为了养病。弗赖斯节死后,杜洛瓦同弗赖斯节夫人一起守灵,再次向她求婚。这位寡妇当时未置可否,第二天早上却说她可以考虑同他结婚,但向她的崇拜者提出条件,她必须享有平等地位,而且她做的事不许他过问。

弗赖斯节夫人回到巴黎。一年之后她同杜洛瓦结婚。他听从了太太的建议,易名为乔治·杜洛瓦·德·坎特尔。他同新娘商定去诺曼底他父母处度蜜月。可是德·坎特尔太太同住在乡下小家小院的朴实无知的杜洛瓦一家只过了一天。

这位报纸专栏主任发现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伙伴,不仅帮他写文章,而且由于同一批有影响的人物有交情,还帮助他跻身政界。不幸的是,二人之间很快就发生了摩擦。搬进妻子家里之后,德·坎特尔发现家里的一切都是按照前主人的爱好设计的;他不久即感到自己在被缓缓推入他的朋友曾占据的位置,甚至连饭菜也是按照弗赖斯节的口味做的。德·坎特尔和妻子呕气,便把弗赖斯节叫做“可怜的查理”,每次他总是用一种无限怜悯的口吻来说这个名字。

婚后不久,德·坎特尔即与德·马莱尔夫人重叙旧情,同时又成了华代尔夫人的情夫。原先,他曾为未能娶上年轻、富有的苏珊娜·华代尔**而感到懊丧,但不久就策划想要勾引她那雍容华贵的母亲。他未花多大气力就征服了她。华代尔夫人开始去他的住处同他相会,并给他无穷无尽的爱抚、体贴,结果他很快便腻味了。

德·坎特尔太太在政界的熟人之一是外交部长拉罗哲·马底欧,他为《法兰西生活》提供政府活动的消息。因为部长也是华代尔先生的密友,所以德·坎特尔的新情人不费什么周折便了解到一项国家机密:法国不久将承诺担保摩洛哥的债务。华代尔夫人计划买进一批摩洛哥债券,她同德·坎特尔达成了默契,让他得到一部分好处。正当华代尔夫人进行投机的时候,德·坎特尔夫妇意外地发了财:这是德·坎特尔夫人的世交伏特莱克伯爵遗赠给她的一笔财产。可是德·坎特尔先生不同意妻子接受这位伯爵一百万法郎的遗赠,说是这样做会有损她的声誉。只是在妻子同意与他平分这笔财产之后,他才允许她接受,这样外界就会认为这笔财产是留给他们两个人的了。

法国承担摩洛哥的债务又为德·坎特尔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但是同拉罗哲·马底欧和华代尔先生相比,他还是小巫见大巫,这两位由于预谋得逞而成了百万富翁。一天晚上,德·坎特尔和妻子应邀去华代尔富丽堂皇的新居去看一幅油画。在那里,他开始同苏珊娜·华代尔调情;而他自己的妻子却和拉罗哲·马底欧打得火热,丝毫也不掩饰他们的交情。那天晚上,德·坎特尔说服了苏珊娜在听取他的意见之前不接受任何人的求婚。宴会结束回到家里,他收到外交部长授予他的十字荣誉勋章,但他却毫无感激之情。他觉得他理应得到更大的报酬,因为他向读者隐瞒了摩洛哥事件的真相。这一年春天,他在妻子与拉罗哲·马底欧幽会时出其不意地将他们捉了双。三个月之后他离了婚,并揭露外交部长即是奸夫,从而把他赶下了台。

德·坎特尔又自由了,他得以向苏珊娜·华代尔**求婚。他毫不费力便说服了这位**,让她对父母提出要同他结婚,并说服**跟他私奔,直到取得她父母的同意才回去。

在教堂举行的盛大婚礼上,华代尔夫人是唯一伤心的人。她恨女儿夺去了自己的情人,却不能阻止这桩婚事,因为那样做会损害她自己的名声。华代尔先生自慰得到了一个可以做帮手的女婿,他任命德·坎特尔为报纸主编,这实际上是承认了他的手腕高明。不知内情的苏珊娜在父亲陪伴下走在教堂的甬道上,感到十分幸福。她的新郎也很满意。仪式之后,他利用在更衣室答谢祝福的机会,用眼神向德·马莱尔夫人再次保证对她的爱情。当他同妻子离开教堂的时候,他似乎感到那座建筑离国民议会大厅只有一箭之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899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8
下一篇2023-07-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