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曹鼐(1402年-1449年),字万钟,谥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人。
曹鼐是北宋政治家曹利用的后人(此说法有待考证,据我族谱记载乃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少年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1]。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2]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正统五年,因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正统十年,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3]。
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英宗亲征,遇土木堡之变,乱军中被杀。明景帝继位后,赠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4]。
生平事迹他少年豪爽,有大志。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能诗善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高中状元,时年31岁。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统六年(1441)由宰相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曹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能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英宗因其贤德,进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但英宗昏庸,奸阉王振擅权,“王爵天宪,悉出其口,生杀予夺,任己爱憎”,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压制百官,其聚敛之金银达60多库,从此朝政日非,边防也随之空虚。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拒绝求婚为借口,举兵入侵山西大同,王振竭力主张英宗“御驾亲征”,同时擅自调集大军。曹鼐和兵部尚书邝、兵部侍部于谦认为朝廷毫无准备,不能仓促亲征,但英宗不听劝谏,在王振的挟持下亲征。曹鼐等只好护拥英宗随从,带领50万大军向大同进发。时值北方雨季,道路泥泞,粮运不继,“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遂使军队失去战斗力。曹鼐等大臣一再劝阻,请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绝。结果兵抵大同,遭到也先突袭,明军大败。八月,在退回北京途经土木堡(今怀柔县东南)时,被敌军包围。在混战中,曹鼐殉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一年后,英宗被放回。英宗复位后,感念曹鼐忠直,为国捐躯,追赠太傅。曹鼐在阁任相十年,“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王振专权,人莫敢忤,杨士奇死后,唯鼐尚能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可见,曹鼐为相刚正不阿,敢于同权倾朝野的宠监抗衡,“土木之变”,以身殉国,不愧为状元宰相。
曹鼐之墓曹鼐墓位于邢台市宁晋县,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朝廷为他修建的衣冠冢,宁晋县城内有他的状元坊、大学士坊,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墓地文物是上世纪文革初期,曹氏族人冒着极大政治风险将其深埋地下保护下来的,是目前宁晋唯一存有地面实物的历史名人墓地,1982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定为邢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载:明嘉靖御史蔡ピ为曹鼐立神道碑、置祭田五十四亩,现今曹氏后人为状元墓地留祭田三亩。
人物轶事 曹鼐不可《续太平广记·厚德部·曹鼐》载故事一则: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扑盗,获一妇,甚美,目之心动,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在宁晋城乡广为流传的“曹鼐三不可”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北京国子监现有曹鼐进士碑、题名碑。
曹鼐不倦学曹鼐中会试乙榜①,不受教职②,愿得繁剧③一职自效。改泰和典史。公暇,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其尹诮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不休。”吴生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注释
① 中会试乙榜:乡试中举人。
②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③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曹鼐列传明史 列传第五十五
○曹鼐
曹鼐,字万钟,甯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锡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朱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朱勇膝行听命,尚书邝野、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詈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踵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馀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秋七月,也先图犯边,其势甚张。侍讲徐呈语其友刘溥曰:“祸不远矣!”亟命妻子南归,皆重迁,有难色。徐呈怒曰:“尔不急去,不欲作中国妇耶!”乃行。八日,也先大举入寇,兵锋锐甚。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边报日至,乃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出御之。源等既行,太监王振劝上亲征。命下,二日即行,事出仓卒,举朝震骇。命太师英国公张辅、太师成国公朱勇率师以从,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浮⑹赘 曹鼐 、张益等扈征。吏部尚书王直及大小群臣,伏阙恳留,不允。十七日,命太监金英辅成阝王居守,每旦于阙左门西面受群臣谒见。遂偕王振并官军五十余万人,至龙虎台驻营。方一鼓,众军讹相惊乱,皆以为不祥。明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连日风雨,人情汹汹,声息愈急。随驾诸臣连上章留,振怒,悉令掠阵。未至大同,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寇亦佯避,诱师深入。
八月戊申朔,至大同。振又欲进兵北行,邝请回銮,振矫旨令与王佐随老营。乘马蹀躞而前,坠地几殆。王佐竟日跪伏草中请还。钦天监正彭德清斥振曰:“象纬示警,不可复前。若有疏虞,陷乘舆于草莽,谁执其咎?”首辅 曹鼐 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怒曰:“倘有此,亦天命也!”于是井源等报败踵至。会暮,复有黑云如伞罩营,雷雨大作,王振恶之。会前军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镇守大同中官郭敬密言于振,势决不可行,振始有还意。明日班师,大同总兵郭登告首辅 曹鼐 等,车驾入,宜从紫荆关,庶保无虞。王振不听。振,蔚州人,因欲邀驾幸其第;既又恐损其禾稼,行四十里,复转而东。还至狼山,追骑且及。十三日庚申,遣朱勇等率三万骑御之。勇无谋,进军鹞儿岭,敌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掠殆尽。是日,驾至土木,日尚未晡,去怀来仅二十里。众欲入保怀来,以王振辎重千余两未至,留待之。邝再上章请车驾疾驱入关,而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殿力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曰:“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振愈怒,叱左右扶出。遂驻土木。旁无水泉,又当敌冲。十四日辛酉,欲行,敌已逼,不敢动。人马不饮水已二日,饥渴之甚,掘井深二丈不得水。其南十五里有河,已为也先所据。也先分道自土木傍麻谷口入,守口都指挥郭懋拒战终夜,敌益增。时杨洪总兵在宣府,或劝洪急以兵冲敌围,驾可突出,竟闭城不出。十五日壬戌,敌遣使持书来,以和为言。遂召 曹鼐 草敕与和,遣二通事与北使偕去。振急传令移营,俞堑而行,回旋之间,行伍已乱。南行未三四里,敌复四面攻围,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上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被拥以去。英国公张辅,尚书邝浮⑼踝簦首辅 曹鼐 、学士张益而下数百人皆死。 曹鼐诗词 中秋曹鼐
风卷浮云散九区,海天澄澈月轮孤。
三秋爽气凌空碧,一点寒光照太虚。
狂客醉酣歌白苎,素娥起舞击苍梧。
何须更觅神仙术,我已藏身白玉壶。
题扉面荷花曹鼐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镜里开。
陈佩斯的母亲名叫李玉洁,不是演员,是个**幕后工作者。
她与陈强之间的爱情同样很浪漫。
后来,陈强去世之后,李玉洁就与自己的儿子陈佩斯住在一起。陈佩斯住二楼,李玉洁住一楼。而走进李玉洁的房间,陈强的影子就无处不在。进门左手边的墙上,一张照片特别醒目,上面聚齐了中国银幕上最著名的5位大反派艺术家——他们分别是陈强、方化、刘江、葛存壮和陈述,又被中国的影迷戏称为“5个大坏蛋”。
而正对着大门的墙上,则是一张陈强的漫画像,将陈强的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画是著名画家黄永玉画的,字呢是著名**演员赵丹给提的,极有纪念意义。而在家中醒目的位置,还摆放着陈强从艺以来所获得的一些重要奖项,像百花奖最佳配角奖,像终身成就奖等等。另外,在家里的各个地方,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马的雕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马呢?得到的回答是:陈强属马。
当问老人,陈强是不是您的初恋时,老人说,不是的,早在延安的时候,陈强就已经谈过恋爱了,而且不止谈过一次,还谈过两次。不过呢,都没成功。第一次呢,陈强与一个女孩相恋,但就在陈强被派往外地工作的时候,那女孩被别的男生追到了手,这段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再后来陈强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女孩,他很喜欢她。可是呢,因为当时两人都在做地下工作,而且女孩还与别人组成了假夫妻便于掩护,所以陈强向组织上打了很多次报告,想要与女孩结婚,却都没有获得批准。最终,就跟我们在《潜伏》等很多影视剧里所看到的一样,那对假夫妻到后来成了真夫妻。这让陈强伤心了好久。但两人还是保持着很好的朋友关系。后来与李玉洁结婚后,还带李玉洁去见过她呢。
那么李玉洁是什么时候与陈强相识的呢?
那是1946年6月,17岁的女生李玉洁,和自己的姐姐李玉英一起,进入到了东北**制片厂在鹤岗举办的第三期训练班。李玉洁一直都记得当时的情景,**厂的大门是白目条的,里面有很多平房,有很多科室。李玉洁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好奇。连学员们领到的衣服——灰布的上衣和白衬衣,都那么好看。她觉得每天的日子都特别充实。
那时,她就经常会在操场上,看到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子,带领一帮演员在跑步。有很多学员就跟她说,那个男子就是陈强,是延安来的大演员。那时,大家对延安来的演员们,都非常崇拜。李玉洁当然也不例外。
但那个时候他俩并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或者说是李玉洁认识“大演员”陈强,而陈强是否认识“小学员”李玉洁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玉洁只知道当时有好多女生都很喜欢陈强。一方面是陈强来自延安,另外一方面那时候高高瘦瘦的陈强长得蛮帅的,并不像后来我们在**《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中所看到的黄世仁、南霸天的样子。李玉洁记得当时他们队里有个女生,就特别喜欢陈强,还大胆地将陈强的照片贴在床头的墙上,这让李玉洁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那时李玉洁一心想的就是在训练班好好学习,将知识掌握好,以便早日在革命工作中干出成绩来。她是个很听话的小姑娘,组织上让干啥就干啥。最初因为她喜欢画画而且具有美术功底,所以被分到了动画组,参加了动画片《皇帝梦》和《瓮中捉鳖》的制作拍摄。后来从鹤岗回到长春后,她又根据工作需要去从事了录音工作。但她其实挺喜欢唱歌的,但她天生不张扬的性格,使她没有向更多人提出过想做演员的想法。于是就在幕后,干了一辈子。
她跟陈强,是回到长春之后,两人才走到一起的。那时已经是1949年了,陈强因为能歌善舞,所以在**厂担任起了教大家跳舞的重任。李玉洁是陈强所教的学员之一,而且天生聪明的李玉洁学得很快,这就引起了陈强的注意。慢慢地,陈强就开始追求她。李玉洁当时20来岁,而陈强比她大13岁,跟陈强在一起,她感到无比踏实,于是就答应了他的求婚。
他们在1950年的11月7日举办了简朴的婚礼,统一发放的黑色棉袄棉裤就成了他们的新郎新娘服,而同事们将做好的两床被子放到一起,就算结婚了。那时也不兴给份子钱啥的,但婚礼却非常热闹,大家都由衷地祝福她和陈强,希望他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他们实现了大家的心愿。婚后他们夫妻非常恩爱,分别生下了两儿一女——陈布达、陈佩斯和陈丽达。
李玉洁回忆起他们婚后的往事,一再感叹他们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两人结婚后,作为著名**明星的陈强基本上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不在家。这样一来,家务活自然就都落到了李玉洁身上。就包括几个孩子的出生,陈强其实都不在身边。
河洛面(市场上又称河洛面)是中国北方五省、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生产者使用乐和床(制作乐和面条的工具,有孔)将混合的荞麦面条和高粱面条(现在主要是小麦粉)放入面团中。尤其是山西南部,面条起源很早,运城、临汾、晋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面条。当地人开玩笑说“曲沃面”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当地人对面条的喜爱。
河北宁晋县的西关面,河南佳县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荞面也很有名,和山西曲沃的差不多,但各有特色。面条也常见于山西大同、河北邯郸、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庆阳、宁夏平凉、盐池。
一个传说
佳县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听说的女儿很漂亮,便向她求婚,于是在哥哥和嫂子的陪同下到京城朝觐。途中,她路过,在当地驿站住下。妲己的嫂子相当精通秘术,晚上知道会有恶鬼来对付妲己,就用面粉煮了一碗面条,帮助辟邪消灾,亲自带给妲己的嫂子。她到门口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看到刚刚被石碣命令去捣乱商朝的之狐正在吸收妲己的元神,而她嫂子法力有限,就眼睁睁地看着之狐化为妲己,与妲己骨肉合而为一。她吓坏了,说不出话来。假妲己问妯娌意面叫什么,妲己妯娌见其命运,伤心不已。她只是喃喃地说,“活下去,活下去”所以它演变成了现在所谓的“乐和”。
旧时宁晋结婚习俗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是人生之大事。过去咱们县这带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青年男女是不能自由恋爱的,婚姻大事只能听父母之命,靠媒约之言。婚嫁礼俗繁锁且带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一般的成婚程序和礼俗如下:
一、提亲
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一般地说,男方托媒人去提亲时,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财产及自己子女情况做个全面的考虑,与女家的情况是否搭配,就是说双方条件差不多。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礼,弄虚作假。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听男方情况,如果认为门户相当,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问名
俗称讨八字。“八字”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所以称“八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每个人都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贴到女家,将女子的生辰八字,连同彩礼写于男贴之背面,由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吉”,双方父母同意,即可订亲。当然也有其他说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对”,“妻大三抱金砖”等。
三、换贴
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
四、过大礼
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五、婚礼筹备
成婚前要选择成婚日,择双双日,诸如四月初四,八月二十八等,或三六九吉日。选后好,男家备好礼物和衣料,红柬贴上写明迎亲日期要媒人转交女家,通知亲友婚礼日期。并开始清整院落,粉刷、布置新房。新房内挂上喜画,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窗花,常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双飞燕子、并蒂莲子等。家中遍贴喜联和红“喜”字。喜联多用“百年合好”、“白头偕老”、“花开并蒂”、“绾结同心”、“宜室宜家”等。女家收到男方红柬贴后开始置办嫁妆,迎请眷属,邀请男女还客。家族长辈请出阁闺女吃“离娘面”。
六、成亲
成婚那天,双方有“姑不接,姨不送”之忌讳,且接送双方不得委托寡、二婚头或属相与新娘新郎相克者。这天是男家大喜之日,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以清水泼地,打扫得一尘不染。门前悬挂红灯,院子里,房檐下挂满了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被面,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烈欢乐的景象。迎娶时鸣放鞭炮,红灯伞仗,锣鼓喧天。有条件的还请仪仗队、唢呐伴奏。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然后引至客房招待吃茶点和“下马面”。
七、婚礼后礼俗
第二天,新娘与亲族辈礼见,拜祖、上坟后,女家率亲戚到男家认亲,接回新夫妇,谓之“回妆”俗称“回面”,对新郎以好餐相待。好事的大兄嫂、小姨子常在饺子内包以辣椒等物,以耍笑新郎。当天返回男家。
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乘轿(或坐车)去女方娘家,俗称“三朝回门”。男家派人送馍馍于女家,谓“挎篮子”,并将新郎接回。过两天,新娘父母再将女儿送到男家,谓“二回三住”。六日后,再将女接回,满月后再送女于男家,谓之“过月”。至此,婚娶仪式才告全部结束。
新婚头一年的春节期间,新郎新娘要向娘家父母拜年。时间一般在正月初二或初三。有一首民歌唱道:“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到初三;小两口,巧打扮,带上年货与糕点,赶着毛驴乐哈哈地去拜年。”去时,不能空着手,必须带一些年贷、土特产品,正如民歌所唱:“喝的酒,吸的烟,年糕带了一大篮。”这同样表示出嫁的女儿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明朝选拨官员的手段是科举,想进朝廷,你就得要考进士。
要当进士,你得先是贡生;要考贡生,你得先是举人。
现在问题来了,乡试不能无限制选拨人才。
因此,在宣德之后的乡试,大都规定了各省的举人名额,每省每科只能选拨那么多个举人。
名额最多的省有这么三个:南直隶、北直隶、江西,然后是浙江和福建。
LZ如果把“江浙一带”等同于南直隶+浙江+江西,那么“江浙一带”的举人就是北直隶(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河北)的两倍以上。
剩下的不用再解释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