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格格,敢说慈禧是老寡妇,谁这么大胆?

清朝一格格,敢说慈禧是老寡妇,谁这么大胆?,第1张

这个说慈禧是老寡妇的“格格”是荣寿固伦公主。

众所周知慈禧是主宰晚清朝政,手握大权的太后。慈禧虽没皇帝之命但却有皇帝之实,对于这样的一个女人别人在她面前哪有敢放肆的。不过荣寿固伦公主却是一个另外,就连慈禧对她也得礼让三分。慈禧身为大清实际上的“皇帝”,她在生活上一向是崇尚奢华。有一次慈禧在宫中穿着华丽的衣服被荣寿固伦公主看见,荣寿固伦公主见此便对慈禧说道:你不过是一个老寡妇而已,穿的这么华丽艳美,让别人看了难道不会又想法吗

生活奢侈的慈禧固然是听不进荣寿固伦公主的话,但从此之后慈禧见荣寿固伦公主都将自己打扮的尽可能朴素。由此可见荣寿固伦公主的话在慈禧心中还是有些分量的,毕竟敢当面说慈禧是老寡妇事后还安然无恙的人,在当时除了荣寿固伦公主也没有谁了罢。

那么荣寿固伦公主到底有什么能量,能让手握朝廷大权的慈禧礼让三分呢?原来荣寿固伦公主是硕恭亲王奕䜣的长女。奕䜣是咸丰帝的异母弟,他在咸丰病逝后协助慈禧除去了咸丰帝任命的顾命大臣。可以说奕䜣是帮助慈禧夺得大权的关键人物,后来奕䜣又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功,他是活跃在清末政坛的重要人物。

荣寿固伦公主由于父亲奕䜣的关系备受慈禧的宠爱,所以荣寿固伦公主在慈禧面前才能百无禁忌。由于荣寿固伦公主和慈禧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她经常在宫中扮起调解人的角色。慈禧和光绪之间曾闹得不可开交,荣寿固伦公主在两人之间周旋努力地缓解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后来清朝亡国之后,荣寿固伦公主依然备受当时人的尊敬。荣寿固伦公主在1924去世享年71岁。

奕昕是慈禧的小叔子。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顽固中心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训练新军,购买枪炮、军舰,发展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他们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䜣、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尽管他们的改革没有触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但是,在顽固派看来,却是“用夷变夏”,违背了祖宗成法和圣贤古训。

所以,洋务运动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慈禧熟悉政治手腕玩起了平衡策略,一方面,支持以奕䜣为首的洋务派,另一方面,又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

还以为是关系密切的兄弟,实际已是君臣。奕詝与奕欣不和不是因为储位之争,而是因为两人关系太近了,奕詝成了咸丰皇帝,奕欣没有转过弯来。

奕詝十岁生母去世,道光将他交给静贵妃抚养,静贵妃就是恭亲王奕欣的生母。奕詝比奕欣大两岁,小哥俩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因此建立了亲密的兄弟关系。

咸丰当皇帝,是道光定的,因为是秘密立储,道光生前兄弟俩并不清楚是谁,所以也没有太多好争的,等道光驾崩,君位已定,也没啥好争的。所以兄弟没有反目的机会。

道光生前立奕詝为太子,同时立奕欣为亲王,希望兄弟俩相互帮衬。兄弟俩当然也清楚父亲的意思。

道光驾崩,奕詝当了皇帝,也很照顾弟弟奕欣,把奕欣安排到军机处行走,军机处是晚清最重要的政治机关,权力很大,职务不低。乾隆为了维护皇权,不让亲王参与政治,自乾隆至道光都是这么执行的,奕欣能当上军机大臣,这是咸丰破例,给了奕欣非常大的面子。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哥哥给面子,弟弟也要给予回报,奕欣在军机处干得尽心尽力。

实际上,哥俩的嫌隙发生在静贵妃病重之时。静贵妃是咸丰的养母,对咸丰有养育之恩,临终有个愿望,希望能封个太后。静贵妃觉得自己对咸丰比对待自己的亲儿子奕欣还好,她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可是咸丰始终没答应。

咸丰看望静贵妃时,在门外碰到奕欣,问奕欣静太妃怎样?奕欣说,就剩一口气没咽下,等着你封她太后呢!咸丰哦哦两声,也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奕欣就当咸丰同意了,回军机处拟了份圣旨要咸丰盖章,咸丰不盖章同意就显得无情无义,无孝心,没办法只好批了。

奕欣既然做了,他就是觉得没问题,奕詝是他的哥哥,关系很亲很近的哥哥,但是,咸丰不那么想,他觉得他和奕欣君臣关系是第一位的,兄弟关系是第二位的,奕欣僭越了君臣关系,咸丰心里像吃了苍蝇一样不舒服。

咸丰临终托孤,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这八位顾命中没有奕欣。咸丰是哥哥,奕欣都敢僭越君臣关系,奕欣和同治是叔侄,他更敢僭越君臣关系了。在咸丰看来,要是让奕欣辅佐自己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哪里会有好果子吃。

奕欣的女儿叫做荣寿,慈禧之所以对荣寿礼让三分,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慈禧想拉拢奕欣。首先我们知道奕欣本身的地位就不一般,他的亲哥哥是咸丰,在当时,咸丰误以为奕欣要和他抢占皇位,所以跟奕欣并不亲近。后来奕欣不服气和慈禧发动了政变,慈禧因此得到了军政大权和垂帘听政的权力。所以慈禧就为了自己的权力拉拢奕欣并认他的女儿荣寿为养女。

荣寿公主本人性格刚烈,从不阿谀奉承慈禧,是慈禧身边的红人。按说在慈禧身边的人,应该都油嘴滑舌的想讨好慈禧,为自己争点好处才是。但是荣寿公主却与众不同,当她看到慈禧盲目奢侈的消费,穿着时尚高贵的衣服戴着昂贵的首饰时,她不会假装的夸赞慈禧,而是直言慈禧一大把年纪了,不应该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的,要有国家风范。而慈禧也很接受荣寿公主的话,因此慈禧本身就对荣寿公主很喜爱。

荣寿公主从小就陪在慈禧的身边,就像慈禧的小棉袄一样。荣寿公主从小懂事文静,是一个惹人疼的小女孩,她不想载淳一样,总是跟慈禧争吵让慈禧烦心,从小就呆在慈禧身边的荣寿公主,也很孝顺慈禧,有她在慈禧身边,慈禧可以放心的把事务交给她,自己去听剧。所以慈禧礼让荣寿公主也不仅仅是因为要拉拢奕欣,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慈禧本身就非常喜欢荣寿。

慈禧对荣寿公主的礼让,有一方面是母爱的力量所致,所以荣寿能得到慈禧的宠爱也是很幸运的

恭亲王奕欣的权力有多大?亲王的名头非常吓人!除了皇帝和清朝唯一的明立皇太子胤礽之外,亲王算是爱新觉罗家爵位最高的了。而且奕欣的亲王还多了四个字——世袭罔替,属于“铁帽子”亲王序列,整个清王朝只有十顶。算上克勤、顺承两家郡王,清王朝总共也只有十二顶“铁帽子”,足够精贵了!

可清王朝的亲王不同于汉初的诸侯王,根本不是实封,既不能裂土临民、也没有实打实的封地,说白了就是一张“长期饭票”而已。更重要的是,这张“长期饭票”的待遇还要不断降级,亲王的一个儿子只能承袭郡王爵位,之后传一代降一级、降到入八分镇国公为止才算正式成为“长期饭票”。即便所谓“铁帽子”也只是这张“长期饭票”的待遇不降级而已,与实际权力无关。如果没有被皇帝委以具体差使,“铁帽子”亲王也不过就是一个地位崇高的富贵闲人而已。换言之,奕欣的权力与恭亲王爵位无关。

权力鼎盛时期的恭亲王

咸丰十一年,清文宗(咸丰帝)驾崩。恭亲王奕欣联合两位寡嫂发动了著名的“祺祥政变”,一举拿下了清文宗留下的辅政八大臣。事后,赋闲多年的奕欣正式出任议政王并兼任领班军机大臣,达到了权力巅峰。

值得注意的是奕欣的头衔,请看清楚,是议政王而不是睿亲王多尔衮和醇亲王载沣的摄政王!一议一摄,高下立见。摄政是代替皇帝做决定,议政仅仅是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却没有拍板决定权。那么,拍板决定权在谁的手里呢?清穆宗(同治帝)。可彼时的清穆宗还是和孩子,这一权力实际上落入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手中。再说一说另一个“吓人”的头衔——领班军机大臣。他是军机处的首席不假,可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开始,军机大臣都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领班军机大臣也不例外。说白了,军机大臣看似如同“宰相”一般,实际上只是皇帝的咨询、秘书机构和执行机关而已。简单说就是,军机处只有执行皇帝命令和提出建议的权力,没有拍板决定的权力。

既然如此,奕欣岂不是没有权力?非也!军机处是执行机关,晚清时期的重大政策的执行安排都出自军机处。彼时的两宫皇太后和奕欣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奕欣提出建议、两宫皇太后拍板决定或两宫皇太后跨过奕欣直接作出决策,之后再由奕欣负责具体执行。这就有得说道了,掌握军机处的奕欣可以阳奉阴违、甚至可以软抵抗,不执行或者打折扣地执行两宫皇太后的决策!这就是奕欣早年与两宫皇太后抗衡的资本,因为军机处被奕欣安插了很多自己的亲信,成了他的“私家衙门”,两宫皇太后不爽也没辙。而且奕欣还是议政王,他提出要求、建议“理所当然、合理合法”,两宫皇太后在地位尚未稳固之前,许多事情也不得不给奕欣面子、采纳他的建议。某种程度上讲,彼时两宫皇太后与奕欣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权力平衡。

叔嫂初次交锋

在“祺祥政变”的蜜月期过去之后,慈禧太后与奕欣的争斗也逐渐频繁起来。不久之后,慈禧太后鼓动御史言官发难、弹劾奕欣并顺带着削去了奕欣的议政王头衔。彼时慈禧太后的实力还不足以撼动奕欣,她为何迫不及待要对奕欣下手?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被削去了议政王头衔之后,奕欣便成了彻头彻尾的执行者,连“建议权”都失去了!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软抵抗,一旦有机会,慈禧太后便可以将他踢出军机处,那奕欣就真的成了富贵闲人了……这就是慈禧太后发鼓动御史言官弹劾奕欣的目的,她知道整不倒奕欣、也没有想立即整倒奕欣,只是为了削弱奕欣的权势而已。

叔嫂合流

慈禧太后与奕欣的初次交锋以慈禧太后完胜收关,随之而来的便是“墙头草”“骑墙派”们的重新站队和权力的重新洗牌。慈禧此举不仅让奕欣受到了重创,也让慈安太后隐隐感觉到了危机。于是,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原本与慈禧太后联手防备奕欣的慈安太后迅速向奕欣靠拢、实现了叔嫂合流。如此一来,慈安太后掌握了部分决策权、奕欣掌握着执行权,对慈禧太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新的权力平衡也得以形成。

在这样的权力平衡下,慈禧太后虽然继续弄权、却始终不敢走得太远。著名的“安德海事件”,表面看是山东巡抚丁宝桢刚正不阿杀掉了安德海,实际上背后就是慈安太后、奕欣与慈禧太后权力的较量。最后,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她彼时还没有实力同时对慈安太后和奕欣同时开火。后来,慈禧太后采取了“温水煮青蛙”和“掺沙子”的策略,利用一切可能发展自身势力并向各部门安插亲信以期逐步架空奕欣。

慈安太后辞世、甲申易枢

虽然在慈禧太后的打压下,奕欣的势力在逐渐萎缩。但因为慈安太后和奕欣事实联盟的存在,慈禧太后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继续维持这种微妙的权力平衡,直到光绪七年慈安太后辞世。在此之前,慈禧太后作出了最重要的一项安排,那就是强行将奕欣的侄儿载湉(清德宗光绪帝)推上了皇位。这不仅仅是为了继续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慈禧太后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利用清德宗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打压奕欣!

清德宗即位之后,奕譞成了“皇帝他爹”,虽然名义上他只是“皇帝他叔”,清德宗已经被过继给了清文宗,可血缘是无法改变的,群臣不得不掂量奕譞的分量。光绪七年慈安太后辞世之后,奕欣失去了决策圈里的唯一依靠,成了彻头彻尾的“执行者”。于是,慈禧太后开始公开、不公开地极力“推崇”自己这位妹夫兼小叔子奕譞。在慈禧太后释放政治信号之后,群臣又一次开始了重新站队。

光绪十年,慈禧太后正式对奕欣下手了,将“皇帝他爹”奕譞强塞进了军机处,顺带着将奕欣和所谓“恭党”全部踢出了军机处。群臣能说什么?宁可得罪失势的奕欣也不能得罪“皇帝他爹”,不是吗?慈禧太后就这样轻轻松松将奕欣踢出了权力中枢,史称“甲申易枢”,奕欣从此成为了真正的富贵闲人。奕譞是出了名的明哲保身,加之皇帝亲生父亲的身份,他避嫌唯恐不及,哪里敢与慈禧太后公开对抗。就这样,慈禧太后真正实现了“只手遮天”!

利益冲突消失、叔嫂和解

在奕欣被踢出权力中枢之后,他并没有作出激烈反抗而是坦然地接受了继承事实,这也是很多人说奕欣“一生为奴”的原因所在。在没有了利益冲突之后,反倒是让慈禧太后想起了奕欣曾经的功劳,让奕欣得以善终。甲午之后,慈禧太后“国难思忠臣”,甚至不惜重新启用了赋闲多年的的奕欣,只可惜面对江河日下的江山,奕欣也回天乏术了……光绪二十四年,奕欣辞世,慈禧太后给了这位小叔子一个“忠”字作为谥号、盖棺定论,也算是这对叔嫂公开和解了,慈禧太后甚至还给了奕欣一定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也算是对得起辛酉年间奕欣的鼎力相助了。

综上所述,恭亲王奕欣权力大吗?大!但似乎也没有大到摄政王多尔衮那么夸张,他的头顶上始终是有人压着的。而且,在“祺祥政变”的蜜月期过后,奕欣的势力一直是在不断萎缩的,权力自然也在不断被削弱。光绪十年“甲申易枢”之后,奕欣彻底成了富贵闲人……恭亲王奕欣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其实是盟友关系。其实慈禧与恭亲王有着共同的利益才能导致他们成为盟友的。到最后恭亲王成功的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傀儡。

恭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所以他与咸丰皇帝是兄弟。当时恭亲王在朝中的官职是军机大臣,可以说直接听从皇上的命令。当时恭亲王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他只听皇上的命令,其他人的命令他可以不用去遵循。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战败咸丰皇帝由于不想做出头鸟就任命恭亲王去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北京条约》完全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恭亲王在这个条约上签字无疑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不但让中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还背负着卖国贼这样的骂名。即使这样恭亲王还是临危受命,选择在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时就是因为恭亲王的这个举动,才让朝中不少大臣都对他非常的鄙视。仿佛这场战争的失败只与他自己有关一样。其实当时咸丰皇帝按照以前与列强的要求保持了恭亲王的职位。等到咸丰皇帝去世之后,恭亲王选择与慈禧太后连手掌握朝中势力。当时他与慈禧太后一起发动政变,并且政变取得了成功。可以说就是因为恭亲王与慈禧太后联合才让恭亲王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恭亲王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虽然当时他的官位非常的高,但是实权却依旧落在了慈禧太后的手中,所以恭亲王其实是慈禧太后的傀儡。

子女 长女:荣寿固伦公主(1854年-1924年) 长子:载澄(1858—1885),郡王衔多罗果敏贝勒,享年二十八岁。嗣子溥伟,载滢长子。 次子:载滢(1861—1909),1868年出继钟郡王奕詥为嗣,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享年四十九岁。 三子:载浚,早殇。 四子载潢,早殇。 孙子 长孙溥伟(1880—1936),恭亲王,载澄嗣子。 次孙溥儒(1896—1963),著名书画家,清亡后改名溥心畲,其诗、书、画与张大千齐名,故后人将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 三孙溥僡(1906—1963),著名书画家。

慈禧是恭亲王奕欣的皇嫂,他们不可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乱搞男女关系。辛酉政变结束后,慈禧和恭亲王都想争取更多的权利,二人开始敌对和反目,最后分道扬镳,由此看来,二人只是政治盟友关系。还有人说荣禄是慈禧的情人,溥仪的回应从侧面证实了传闻的荒诞和可笑。其实,慈禧根本没有什么情人,她最爱的人是咸丰皇帝

恭亲王奕欣与慈禧位高权重,为了权势和地位不可能有私情

恭亲王奕欣是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拥有比亲王更加优厚的待遇。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与恭亲王奕欣是叔嫂关系。坊间流传着有关二人的绯闻和秘事,真假难辨。但是结合史实来分析的话,就可以得知二人关系暧昧的传言不实。

虽然恭亲王奕欣与慈禧年纪相仿,但不代表二人就会暗生情愫。他们位高权重,一旦有丑闻爆出来,势必影响到二人在朝中的威望。再加上慈禧的性格偏理性和狠辣,不似慈安太后般温婉贤淑,所以,奕欣与慈禧不可能有私情,而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恭亲王奕欣与慈禧联手除掉顾命八大臣,荣禄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在咸丰帝死后,恭亲王奕欣和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他们将先帝任命的八位顾命大臣一一逮捕,处死了肃顺、载桓、端华等人,将焦祐瀛、杜翰、匡源等人革职,开始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和亲王辅政的政治局面。

在这场政变中,不只有慈禧和奕欣获利,荣禄也迎来了飞黄腾达的机会。这让人不禁怀疑慈禧和荣禄的关系。针对荣禄的升迁,溥仪在回忆录中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荣禄善于和李莲英搞好关系,再加上荣禄老婆经常去老佛爷跟前侍奉,所以荣禄能够准确揣测慈禧的想法,从而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

奕欣和慈禧反目不是偶然是必然,一山不容二虎,二人最终分道扬镳

在辛酉政变结束之后,奕欣和慈禧的矛盾日益加深。为了怕奕欣功高盖主,慈禧开始扶持醇亲王奕譞,以达到打压奕欣的目的。1865年,慈禧借着蔡寿祺等人联名弹劾奕欣的机会,革掉了奕欣的一切职位和头衔,只保留了他的爵位,奕欣大势已去。

其实,奕欣会有这样的境遇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和普通女人不同,慈禧是一个特别有政治野心和手腕的女人,为了独揽大权,她势必会把奕欣从权利中心排挤出去,而也正是因此,二人从此分道扬镳。

荣禄和奕欣都不是慈禧的情人,她最爱的人是念念不忘的他

清朝的正史中并没有关于慈禧恋情的介绍,而在民间乡野有不少关于慈禧的逸闻趣事。无论是荣禄也好,还是奕欣也罢,都被传得神乎其神。而经过溥仪的讲述和历史溯源可以得知,荣禄是慈禧的内侄,虽然隔了三代,但是善于钻营和讨好的他,只能做慈禧的“走狗”,不可能成为她的恋人。

如果荣禄和奕欣不是慈禧的情人,其他人更没有可能。而细心的人发现,慈禧特别喜欢戴一对珍珠耳饰,这对耳饰无论是设计还是材质并没有特别出众,根据考证得知,这对耳饰是咸丰皇帝送给慈禧产子的贺礼,她很是喜欢,一戴就是一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她对咸丰帝的感情。

男女之间的感情最是飘渺不定,聪慧而有政治野心的慈禧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她不可能放下对权利的向往,醉心于男女情爱。再加上她位高权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败名裂,所以,她不可能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做傻事。因此,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慈禧有情人的可能性并不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650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