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1 月
Jan 2006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第13 卷第1 期
Vol 13 No 1
收稿日期:2005 - 08 - 29
作者简介:梁晓晖(1970 - )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文论、英语文体学
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
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
梁晓晖
(国际关系学院英文系,北京100091)
摘 要: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作者为讴歌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不懈努力而作。而从分析
女主人公在小说关键情节中的矛盾性格,可以透析作者真正的初衷其实与历来的解读恰恰相反,
她原是为更淋漓地揭露女子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得到理想婚姻这一社会现实,于是作家实际要
表达的思想对作品表面上展现的意义形成了解构。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性格矛盾;解构
Abstract : Pride and Prejudic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interpreted as a work praising those women who fought
for a happy marriage However ,when observed from the conflicting character of the heroine Elizabeth , the
work is found to contain a contrary underlying message ,which deconstructs the obvious significance of the
novel In fact , the author intends to expose a reality that a woma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can find no
freedom at all to challenge the social convention
Key words : Pride and Prejudice ;charater conflict ; d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I10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665x(2006) 01 - 0049 - 06
一、对《傲慢与偏见》的传统认识
《傲慢与偏见》自诞生不久就成为家喻户晓
的作品,并吸引了历代评论家的关注。很多对
这部作品的评注与关于莎翁、狄更斯、勃朗特姐
妹的文评在数量上同时名列榜首。在众多对这
部小说的述评中,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作品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 Elizabeth Bennet) 的性格展
开上,以及她在婚姻中对金钱与爱情的抉择而
体现的作品意义上;对人物的观察也从小说的
小环境指向当时社会的大背景: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妇女在经济上从而也在社会与
家庭地位上附属于男性(Brown ,1985 :1 - 26) ,
这一点在财产传男不传女的制度上可见一斑。
小说中伊丽莎白的父亲因无男性子嗣,如果过
世之后,家庭财产将划归其侄子所有,而妻子及
亲生女儿则无权问津。对于像伊丽莎白这样中
产阶级出身但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要想获得
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给
一个好男人。与此相矛盾的是,社会等级制度
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于是这些中产阶级的
姑娘们也只能在中产阶级内部依照个人条件优
劣尽量择优录取配偶了。总之,婚姻是人们寻
求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的途径。伊丽莎白的堂
兄柯林斯(Collins Bennet) 深知这一点,所以经济
殷实但庸俗不堪的他在向才貌出众的伊丽莎白
求婚时,认为自己这是便宜了伊丽莎白;伊丽莎
白的好友夏绿蒂(Charlotte Lucus) 也深知这一
点,所以在柯林斯向好友伊丽莎白求婚未果转
而隔天就向自己求婚时她也欣然应允。达西
(Darcy) 、宾礼**(Miss Bingley) 都深知这一点,
这两个上流社会的宠儿曾极力想要拆散伊丽莎
白的姐姐珍妮与宾礼先生的结合———珍妮个人
9 4
无论有多么优秀,她的中产阶级身份是难以弥
补的。
只有伊丽莎白鄙视这一点,在历来评注者
的心目中她崇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反对以
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作为择偶标准(Jones ,
1987 : 28) 。所以她首先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
拒绝了能给自己带来殷实生活的柯林斯的求
婚;之后又因误解拒绝了能给自己带来奢华生
活及显赫地位的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尽管后者
正在努力逾越等级差别的藩篱。在她周围人包
括在她自己眼中,她都是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的。她父亲评价说,自己的女儿们“没有哪一个
值得夸奖的⋯⋯她们跟人家的姑娘一样,又傻,
又无知;倒是丽萃(伊丽莎白昵称) 要比她的几
个姐妹伶俐些”(Austen ,1991 :3) 。在与达西尽
释前嫌后, 当伊丽莎白问及达西喜欢上自己的
原因时,达西说是她的“脑子灵活”吸引了自己,
伊丽莎白自己更补充说“你对于殷勤多礼的客
套已经感到腻烦。天下有种女人,她们无论是
说话、思想、表情,都只是为了博得你称赞一声,
你对这种女人已经觉得讨厌。我所以会引起你
的注意,打动了你的心, 就因为我不像她们”
(Austen ,1991 :338) 。奥斯汀(Jane Austen) 笔下
的这位女子,在批评家眼里是追求自由与平等
的楷模,她“从不允许让他人左右自己的意志,
也从不屈从于传统上妇女的从属地位(does not
permit her‘will’to be dictated to by another ,and she
will never admit the submissive role traditionally as2
cribed to women ) ”(Hardy ,1984 :47) 。在读者
心目中她是漂亮、聪慧、勇敢的化身,她不慕金
钱,不依权贵,在200 多年前就敢于冲破世俗的
偏见追求并得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幸福。
那么,这种美满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社会
真的能够出现吗 一个乡村女性真的能够冲破
等级差别的束缚吗 在随后半个多世纪里的作
家们的笔下,妇女地位都远没有提升到能够这
样随心所欲的地步。《名利场》( Vanity Fair) 中
的夏普(Miss Sharp) 为寻求一个经济上得以依
赖的伴侣可谓机关算尽也未有所果; 《福罗斯河
上的磨坊》( The Mill on the Floss) 中的玛琪(Mag2
gie) 为追求一份符合道德的情感付出了生命的
代价;简·爱(Jane Eyre) 必须要嫁给一个失去了
健康的老男人才算拥有了一份幸福的婚姻;而
苔斯(Tess) 这样的出水芙蓉也与理想的爱人失
之交臂,花折玉损。那么,奥斯汀为何远在世纪
的交界就编造出这种理想式的神话呢 这位乡
间的小女子是否真如那些大评论家所言,不谙
世事、不食人间烟火呢(Gillie ,1997 :142) 这些
应该能从作品本身找到答案。
二、伊丽莎白的性格矛盾
伊丽莎白是否真如读者及她自己认为的那
样不依权贵,不慕金钱,不媚世俗 评论家们都
喜欢从她与达西的关系发展中分析出她的上述
性格。
首先,伊丽莎白一直宣称自己不在乎达西
的评判,这是否就能够说明她不慕权贵 达西
是贵族的代表,不在乎达西,当然是够有骨气的
了。自从舞会上第一次见面被达西冷落之后,
伊丽莎白就一直对达西没有好感,对她而言“达
西只是个到处不讨人喜欢的男人,何况他曾经
认为她不够漂亮不配跟她跳舞”(Austen ,1991 :
19) ,在随后的交往中伊丽莎白抓住所有机会对
达西贵族式的傲慢冷嘲热讽,颇失礼貌;她甚至
在一次聚会中回绝了威廉爵士的撮合,拒绝与
达西跳舞。至此,伊丽莎白的性格是统一的:她
率真,甚至有些刚烈。
但不久,伊丽莎白因要照顾病在宾礼家的
姐姐也滞留在那里时,与达西等人有了几天近
距离接触后,对达西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
她开始关注达西了:她会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聆
听宾礼**与达西的谈话,甚至开始主动参与
达西等人的聊天,她还注意到达西在关注自己。
故事中说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关注引起了宾礼小
姐的嫉妒。这对三角关系的对台戏在下面这段
引文中演绎得颇为生动:
宾礼**⋯⋯不大一会儿工夫,就站起身
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故意在达西面前卖弄她
优美的体态和矫健的步伐,只可惜达西只顾在
那里一心一意地看书,因此她只落得枉费心机。
她绝望之余,决定再作一次努力,于是转过身来
对伊丽莎白说:
“伊丽莎白·班纳特**,我劝你还是学学
我的样子,在房间里走动走动吧。告诉你,坐了
那么久,走动一下可以提提精神。”
0 5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年第1 期
伊丽莎白觉得很诧异,可是立刻依了她的
意思。于是宾礼**献殷勤的真正目的达到了
⋯⋯达西先生果然抬起头来⋯⋯(Austen ,
1991 :48 - 49)
正如申丹教授所澄清的,叙事声音与叙事声音
是两回事(申丹,1998 :208) 。加点部分的叙事
声音俨然是来自作者,但叙事眼光却可以有两
种理解:如果是作者的叙事眼光, 伊丽莎白当
然是透明的了;但如果作者在此使用了伊丽莎
白的叙事眼光,即这一段是伊丽莎白所观察到
的或是她接受完邀请一起在屋子里溜达后的顿
悟———以她的敏锐及近来对达西和宾礼**的
关注,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她的这种
揣摩背后就有了另一层意思:她也在嫉妒宾礼
**,在不停地评判宾礼**。否则,在接下来
达西笑说她俩在卖弄身姿而宾礼**叫着要惩
罚他时,她就不会话里带刺儿了:
“噢,吓坏人!”宾礼**叫了起来。“我从
来没听到过这么毒辣的话。⋯⋯亏他说得出,
该怎么罚他呀”
“要是你存心罚他,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伊丽莎白说。“彼此都可以罚来罚去,折磨来折
磨去。作弄他一番吧⋯⋯讥笑他一番吧。你们
既然这么相熟,你该懂得怎么对付他呀。”(Aus2
ten , 1991 :49)
这俨然是在说“你要想惩罚他当然是有办法的
喽,又何必问我呢 不过你们俩关系那么亲密,
你是舍不得惩罚他的呀”。宾礼**一直在露
骨地追求达西,这话(加点部分) 跟她说是没有
问题的。但伊丽莎白已经看出来达西并不怎么
喜欢这位朋友的妹妹,与她毫无亲密可言,这话
冲达西一说就有点挑唆的味道了———对并不怎
么动心的一方说你与另一方多好只能拉远双方
的距离。这与宾礼**就达西对伊丽莎白的青
睐而挑衅达西的话简直是异曲同工:
为了挑拨达西厌恶这位客人,她(宾礼小
姐) 常常闲言闲语,说他跟伊丽莎白终将结成美
满良缘,而且估料着这一门良缘会给达西带来
多大幸福。
第二天宾礼**跟达西两人在矮树林里散
步,她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好事如愿的时候,
你得委婉地奉劝你那位岳母出言吐语要谨慎
些,还有你那几位小姨子,要是你能力办得到,
最好也得把她们那种醉心追求军官的毛病医治
好。还有一件事我真不好意思说出口;尊夫人
有一点儿小脾气,好像是自高自大,又好像是不
懂礼貌,你也得尽力帮助她克制一下。”(Aus2
ten ,1991 :45)
当然,伊丽莎白比宾礼**聪明,说的话远没有
后者这么直白。但她那段话显然在影射宾礼小
姐对达西的纠缠,这只能引起达西对宾礼**
的反感。作为两个漂亮的女性,她们自觉不自
觉地在互相嫉妒,互相攀比,甚至有点互相排
挤。宾礼**企图用伊丽莎白不熟悉的话题
(如关于达西**的近况) 不让伊丽莎白参与自
己和达西的谈话,伊丽莎白则用智慧使达西的
注意点一直在自己的话题之内而把宾礼**排
除在外。
在单独与达西、宾礼这些上流社会的人在
一起的这段时间里,从她态度的些许转变可以
看出伊丽莎白在潜意识中调整了自我,她对达
西不再那么不屑一顾了。正如拉康在自己的镜
像理论中所提及的:人的自我是他者眼中自我
的体现( Eagleton ,1983 ,5 Chaper) 。伊丽莎白的
新自我正是在与宾礼**的竞争与认同中建立
起来的:她对达西近来的关注直接产生于宾礼
**对达西的追求及对自己的妒忌。在心理
上,她一直讨厌却又转而关注达西是对以宾礼
**为代表的上流社会观念最明显的附庸!
伊丽莎白对上流社会观念的附庸,还体现
于她对妈妈在达西等上流人物面前违背礼仪的
行为的过度紧张上;而在中产阶级面前,如与卢
科斯(Lucus) 一家的交往中,她却放松得多。她
对权贵的依附远比她自己认为的严重!
从此出发,就容易解释伊丽莎白在拒绝达
西的第一次求婚后的反常行为了。上次从宾礼
家回来后,伊丽莎白受韦翰(Mr Wickham) 的蒙
惑,相信达西曾毫无道理地剥夺了他父亲给韦
翰的重报,于是开始鄙视达西的为人。再加上
后来她无意中得知是达西拆散了姐姐与宾礼,
对他就更产生了怨恨之情。在这种情绪中,依
她一贯的性格与作风,她面对达西的求婚拒绝
起来应该是坦然而轻松的。但听完达西的求婚
陈词后,她的反应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1 5
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
尽管她对他的厌恶之心根深蒂固,她究竟
不能对这样一个男人的一番盛情漠然无动于
衷;虽说她的意志不曾有过片刻的动摇,可是她
开头倒也体谅到他将会受到痛苦,因此颇感不
安,然而他后来的那些话引起了她的怨恨,她那
一片怜惜之心便完全化成了愤怒。
In spite of her deeply - rooted dislike , she
could not be insensible to the compliment of such a
man’s affection , and though her intentions did not
vary for an instant , she was at first sorry for the pain
he was to receive ; till , roused to the resentment by
his subsequent language , she lost all compassion in
anger (Austen , 1991 :168 - 169)
这一段表现出伊丽莎白的心情是矛盾的。如果
按照伊丽莎白的不同情绪重新排列这段文字,
更可以看清她此时心情的矛盾性:
她同情或倾心于达西 她憎恶达西
1 In spite of her deeply - rooted dislike ,
she could not be insensible
to the compliment of such
a man’s affection , 2 and though her intentions did not vary for an instant ,
she was at first sorry for
the pain he was to receive ; 3 till ,roused to the resentment by his subsequent language ,she lost
all compassion in her anger
以上三个句子中表达两种情感的分句之间形成
了极其平衡的句式,展现出女主人公内心两种
情感在激烈地斗争。而且除了最后一句,分号
之前的两句都是以对达西的同情为句子重心的
(出现在主句中) 。如果不是被达西随后的言语
激怒,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同情很可能在最后一
句也占据上风,而对他的宿怨却淡化为“虽然”、
“尽管”后的次要分句了。
我们不禁要问,对于一个自己本来就不喜
欢而且又伤害了自己心上人和亲姐姐的人,这
种宿怨难道能够淡化和抹杀 更令人不解的
是,达西走后伊丽莎白为了这个自己“不在乎”
的人心潮澎湃、大哭不已。
她心里纷乱无比。她不知道如何撑住自
己,她非常软弱无力,便坐在那儿哭了半个钟
头。她回想到刚才的一幕,越想越觉得奇怪。
达西先生竟会向她求婚,他竟会爱上她好几个
月了! 竟会那样地爱她,要和她结婚,不管她有
多少缺点,何况她自己的姐姐正是由于这些缺
点而受到他的阻挠,不能跟他朋友结婚,何况这
些缺点对他至少具有同样的影响⋯⋯这真是一
件不可思议的事! 一个人能在不知不觉中博得
别人这样热烈的爱慕,也足够自慰了。可是他
的傲慢,他那可恶的傲慢,他居然恬不知耻地招
认他自己是怎样破坏了珍妮的好事,他招认的
时候虽然并不能自圆其说,可是叫人难以原谅
的是他那种自以为是的神气,还有他提到韦翰
先生时那种无动于衷的态度,他一点儿也不打
算否认对待韦翰的残酷⋯⋯一想到这些事,纵
使她一时之间也曾因为体谅到他一番恋情而触
动了怜悯的心肠,这时候连丝毫的怜悯也完全
给抵消了。(Austen ,1991 :172 - 173)
这位一向快乐、开朗、坚强的姑娘表现得极其反
常。我们不禁怀疑,奥斯汀是否向我们隐瞒了
伊丽莎白的真实情感,伊丽莎白本人是否也没
有向自己坦白自己的真实心声 从引文中可以
看出,达西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要比她所承
认的要高,她早已把他看作是一个不同凡响的
人物了。这样一个人向她求婚本是很让人自得
的,可偏偏这个人又伤害了自己爱的人,同时还
以傲慢的态度伤害着自己的自尊。不拒绝不可
以,拒绝了心里又觉得遗憾,这就是她内心情感
斗争的原因,她性格的矛盾所在。而达西能在
她的心中举足轻重,当然不会是她所一直看中
的人品方面的原因———她现在有足够的理由怀
疑他的人品。可如果抛开了人品,那么除了他
英俊潇洒之外,只能是他那她一向声称嗤之以
鼻的贵族身份在起作用了,所以她才会惊谔,
“达西先生竟会向她求婚!”
看来,虽然伊丽莎白在努力蔑视权贵(而且
她比小说中几乎所有人做得都好,这一点可以
从她在女贵族凯瑟琳·达西家的自持举止中窥
2 5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年第1 期
视一二) ,但她骨子里还是有崇拜贵族的观念
的。让一个18 、19 世纪的年轻女子做到完全摒
弃等级观念谈何容易!
其次,再来看看伊丽莎白在择偶过程中对
金钱的态度。对柯林斯的态度最能展现她不慕
金钱的气节了。在母亲与柯林斯一齐对她软硬
兼施下,她依然不为柯林斯的地位及金钱所动,
拒绝了他的求婚,放弃了这个当时看来益处颇
多的机会。几天后好友夏绿蒂与柯林斯意外订
婚让她吃惊得不敢相信:
她现在听到这件事,不禁大为惊讶,连礼貌
也不顾了,竟大声叫了起来:
“跟柯林斯先生订婚! 亲爱的夏绿蒂,那怎
么行!”⋯⋯
她不仅为这样一个朋友的自取其辱、自贬
身份而感到难受,而且她还十分痛心地断定,她
朋友拈的这一个阄儿,决不会给她自己带来多
大的幸福。(Austen ,1991 :112 - 113)
此时,伊丽莎白对爱情与金钱的态度是非常明
朗的,夏绿蒂只重经济地位不重情感的婚姻选
择在伊丽莎白看来是自我羞辱,不配再与自己
为友的。她不会静下心来为夏绿蒂考虑一下:
姿色平平的夏绿蒂几乎毫无资产,又将过了待
嫁的年龄,可她也需要吃喝生活呀。
不久伊丽莎白为当地新来的军官韦翰的风
度谈吐所折服,并着迷于他对自己的追求。舅
妈发现了她的感情端倪,劝她不要对没有经济
来源的韦翰用情无拦,她表示会慎重考虑,并保
证起码不再鼓励韦翰追求自己。这时伊丽莎白
对金钱的态度俨然有了松动。
更为突出的是,伊丽莎白对夏绿蒂以金钱
为基础的婚姻选择的严酷态度与后来对韦翰为
了金钱选择了金**的宽容态度形成了强烈反
差。韦翰这么快就停止对伊丽莎白的追求而与
金**订婚,舅妈指责他贪图金钱,伊丽莎白却
为他辩解说:
美少年和凡夫俗子一样,也得有饭吃,有衣
穿。⋯⋯拿婚姻问题来讲,见钱眼红与动机正
当究竟有什么不同 做到什么地步为止就算知
礼,打哪儿起就要算是贪心 (Austen , 1991 :
137)
伊丽莎白为韦翰所作的开脱依照她本来的原则
是牵强的。这里,她显然已经接纳了金钱也可
以成为婚姻中所考虑的因素这一观念。
如果说针对韦翰与金**订婚一事,她从
原来的反对态度到接纳了在婚姻中对金钱的选
择,那么随后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可以说是亲
自作出了与金钱有关的选择。
达西第一次求婚失败后写给伊丽莎白一封
信,尽述了韦翰的为人和自己拆散珍妮与宾礼
的原因。两人误解得以消除。次年春天,伊丽
莎白与舅舅、舅妈一齐游玩路过达西的庄园,里
面的秀丽风景及高雅布置深深打动了伊丽莎
白,其中的建筑更是一下子吸引了她的注意。
比起建筑的外观房屋里面的陈设更是让人心
怡,她不禁想到,“我本可以在这儿当个主妇
的!”伊丽莎白这些想法是在再次见到达西之前
产生的。她与达西虽已前嫌尽释,但也还谈不
上感情颇深。这个时候就有了想当达西太太的
想法,物质利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当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
与韦翰私奔之后,达西出高价收买了韦翰,让他
与莉迪亚完婚。达西是用金钱保住了伊丽莎白
本人及其她家人的名誉,从而为两人的婚姻铺
平了道路。在那个年代,有了名誉才有获得婚
姻及幸福的可能,而金钱在这段故事里成了不
可或缺的东西。聪明的伊丽莎白在受惠于金钱
之后是否意识到自己先前对金钱的鄙夷有多么
幼稚,多么不切实际
小说似在宣扬伊丽莎白一向追求以爱情为
基础的婚姻,应该说她最后得到了爱情。但在
她的择偶过程中,随着性格的发展变化,她对物
质条件有了越来越多的考虑,也在无意中让金
钱成就了自己的爱情。
三、《傲慢与偏见》作品意义的自我解构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推崇了以爱情
为基础的婚姻,同时批评了以金钱或社会地位
为追求目标的婚配。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理想
与追求正是作者所要提倡的观念。然而,从对
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人的性
格发展都是很难脱离他的时代背景的:在18 世
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一个没有财产的女性是
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的,无论她有多么出
众、多么努力。
3 5
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
伊丽莎白不例外,她首先对社会观念作出
了妥协,先是依从了达西的地位并接受了达西
的金钱,而后才确保了与达西的婚姻,从而最终
得到了爱情。小说中女主人公性格的矛盾性实
现了作品意义的自我解构:这部提倡以爱情为
婚姻目标的作品最后竟要书中的楷模附庸权
贵、接受金钱———刚烈如斯也逃脱不了顺应社
会规约的结局。
奥斯汀本人也不例外,否则这位情感无比
丰富的美丽女性怎会一生未嫁,我们很难想像
她在情感的路途中有过怎样与现实难以调和的
理想和难尽人意的无奈。她早期就创作出《傲
慢与偏见》这样一部作品,表达她的理想,暗藏
她的无奈,从反面构成了与她之后人生的巧合:
要么如伊丽莎白选择妥协,要么如自己选择孤
守一生;反叛而拥有幸福是不可能的。这位一
贯描写乡绅、淑女理想式恋爱生活的作家经常
被批驳为与社会现实脱节( van Ghent , 1953 :
99) 。是的,我们在她的作品里确实找不到狄更
斯笔下社会风云的波澜壮阔,哈代那里工业化
的城市对农业化的乡村的侵蚀,乔治·艾略特对
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透析。而奥斯汀作品对社
会风潮的只字不提,其实恰恰形成了对社会现
实的有力揭露。为什么呢 这里存在一个有趣
的悖论:
奥斯汀是位反讽大师,她那开篇名句“凡是
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
举世公认的真理”中男人想讨老婆的愿望与其
反语女人对男人的追求同时在篇中得到了体现
———我们要习惯她在文中言于此而意于彼。于
是大家注意到:小说在人物语言、故事叙述中都
充满了反讽,而小说在人物塑造乃至作品意义
上的自我解构才是作者最大的反讽:作者塑造
了一个敢于蔑视社会规约的女子,而她的性格
发展和结局又告诉我们,一个18 世纪末的年轻
女子是不能逃脱社会规约的。福科在谈到“性”
与“社会权力”时说,人们敢于谈论性的问题,似
乎在表明自己敢于藐视社会权力。而实际上人
们口头上的这一点点大逆不道并不妨碍行为上
的循规蹈矩,同时口头上的假自由又让人们误
以为社会规约有松动性,是民主的,是可以接纳
的———人们是在用自己的貌似反叛维护着社会
规约(Culler ,1997 :5 - 6) 。伊丽莎白正是用自
己的貌似反叛维护着社会规约。
同时,作家奥斯汀则以她注入人物的貌似
反叛实则顺从反叛着这个社会———伊丽莎白的
经历证明了人们无论怎样奋斗还是不得不回到
社会规约之中。这就是奥斯汀这位反讽大师展
现现实的方式:她让人物以貌似反叛顺应了现
实,又让自己以笔下人物的最终顺从批判了现
实。
参考文献:
[1 ] Austen ,Jane Pride and Prejudic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Press ,1991
[2 ] Brown ,Julia A Reader’s Guide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English Novel [M] New York :Macmillian ,1985
[3 ] Butler ,Marilyn Romantics , Rebels & Reactionarie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4 ] Cluysenaar ,Anne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Stylistics :A Discussion of Dominant Structures in Verse and Prose[M] London :B TBatsford ,1976
[5 ] Culler ,Jonathan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 London :Oxford ,1997
[6 ]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1983
[7 ] Gillie ,Christopher A Preface to Jane Austen[M] London :Longman ,1974
[8 ] Hardy ,John Jane Austen’s Heroines [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4
[9 ] Jones ,Vivien How to Begin Studying English Literature[M] London :Macmillian ,1987
[10 ] Selden ,Raman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5
[11 ] Van Ghent ,Dorothy The English Novel [M] New York :Harper Thorchbooks ,1953
[12 ] Wellek ,Rene Concepts of Criticism[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3
[13 ]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4 ] 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M] 刘象愚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4
4 5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年第1 期
我感觉在《傲剑与偏见》中里达西和伊丽莎白是般配的,因为他们都相互喜欢。而且达西的对伊丽莎白的爱非常高贵,而且他本来就非常富有,而且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他的成长经历也是被大家看在眼中的,他在别人眼中就是那种比较高冷的人,他有一次逃避,都被大家误解了,其实他已经解释不清楚了,所以才逃避,他并没有错。
而且他只对伊丽莎白有感觉,对别人只有死脸皮,在当时,伊丽莎白认为他们两个的感情就是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时候,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让伊丽莎白认为里达西是真正爱她的,因为最后留下的只有里达西,最后感动了伊丽莎白,走到了一起。
而且一开始达西怎么喜欢伊丽莎白,而且都不愿意跟伊丽莎白一跳舞,而且从来不会正眼看伊丽莎白,认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可能,但是在不经意间就被伊丽莎白的那双迷人的大眼睛给迷惑住了,而且无法自拔,而且之后仔细观察后,认为伊丽莎白身上有好多优点,他喜欢伊丽莎白并不是因为她长得特别漂亮,而是他的内在美,绝少部分是外在。
但是在之后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屡次失败,然后达西就开始反思自己,因为他是一个情种,认为为了自己爱的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然后他就忍受着别人的反对和冷眼,改变了自己的脾气,对任何人都恭恭敬敬,最后赢得了伊丽莎白的芳心。
人性不是完美的,有人生性傲慢,有人怀有偏见,当傲慢遇上偏见,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00字由于两人之间的性格弱点,使两人在后来每次见面时都会不知不觉的伤到对方,就像两只刺猬一样,一相互靠近就会彼此伤害。他们的关系开始缓和,是在伊丽莎白随同舅舅舅妈夏游德比郡期间,两人时不时一起散步,伊丽莎白开始觉得达西的性格或许不是她刚开始认为的那样,在达西向她求爱受到她的拒绝后,他们的争锋相对都使对方陷入了思考,在后来发生的事中,不论是达西搭救莉迪亚还是使宾利又回到简的身边,都使伊丽莎白真正看清了达西真正的为人,并且一点一点打动了她,在达西第二次向她求爱时,终于答应了。伊丽莎白对达西先拒绝后接受,中间经历了她自身对达西的审视并且考虑,也是理智和情感的并存,所以说,他们也会是幸福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傲慢与偏见》这本小说里找到自己的缩影,有可能是一句话,也有可能是一个人,更有可能是一件事,总的来说,我们自己的路,应该考虑好了再走下去,我们自己的幸福,需要自己去经营。理智与情感并存,才能走的更远。
篇二: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00字《傲慢与偏见》故事主要说的是十八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四门婚姻。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发生在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男主角费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感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感情的梦想和期望。
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两个人之间也所以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可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
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我的情绪所牵引。之后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我,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向活在自我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我的判定,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
从中我们能够明白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能够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必须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似乎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就是因为了解才有所改变。所以学会理解他人。
篇三: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00字在《傲慢与偏见》里,很欣赏伊丽莎白,她的聪慧机敏,她的可爱俏皮,她的善于思考,爱憎分明……她几乎齐全了所有女性的优点。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人人都希望嫁个有声望和地位的丈夫,但她不,她勇敢的不畏世俗,勇敢的去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
勇敢的拒绝自己当时还并不喜欢甚至厌恶但尽管富有的西达的求爱,勇敢的突破世俗拒绝母亲强烈推荐的克斯林的求婚,勇敢的认清对西达的误会并对他和对他的感情重新定位,勇敢的面对西达舅妈凯瑟林夫人的羞辱,勇敢的和西达一起努力说服自己的父母而去实现自己的幸福…她,真的很勇敢,很与众不同…
在《傲慢与偏见》里,西达是从一开始到最后都很让我欣赏的男人。尽管刚出场的他很傲慢,却是种让我极其欣赏的傲慢,男人就该这样,只接受自己喜欢的。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产生种很强的感觉,不知道是痛苦还是别的什么,尤其是他一心爱着的伊丽莎白一直误会着他,我都深感着委屈。
终于明白《大话西游》里的一句话: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也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尤其是当他向伊丽莎白求婚的那段到后来伊丽莎白的舅妈加德纳夫人就西达帮助伊丽莎白妹妹和维克汉姆结婚一事写信给伊丽莎白时,看到这里,我竟也忍不住流下眼泪——原来我也这么感性!但故事发展至此,终于“守的云开见月明”了,伊丽莎白开始深深的认清自己曾经偏见的误会。
篇四: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00字傲慢与偏见无论是曲折的爱情还是丰富的人物性格都让我意犹未尽。
傲慢、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每一个人其实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
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对男主达西的看法一样,这是个曲折但也美丽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与期望。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
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己的判断,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
篇五: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00字伊丽莎白的“偏见”加上达西的“傲慢”,很难让人想象得出他们最终却会走到一起。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们两人之间常常会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即便在对对方渐渐产生了感情时也没有完全改变相互的看法,甚至达西求婚失败后也未曾耍手段去讨好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也是很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偏见”。幸而情感的加深使得他们开始逐渐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爱情战胜了“傲慢与偏见”,达西与伊丽莎白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个完美的结局!
《傲慢与偏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爱情上的启迪,它更让我们懂得要改变自己,接纳他人。人无完人,每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们不可以因为他们的那些缺点而心存偏见,全盘否定;自然我们也不可以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为由而“傲慢”地不求改变。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总会有一些小小的摩擦,而这些摩擦,往往就是自己内心中所潜藏的弱点或毛病,要和别人能够更愉快的生活,就必须先了解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改掉他们;其次是了解别人的内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想,互相深入彼此的内心世界。
2005年版《傲慢与偏见》每一帧都像油画一样美,仿佛置身于奥斯丁笔下19世纪的英国乡村。戴锦华老师在评价2011年版《简·爱》时,曾认为其较之其他版本更忠实于原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版对于媒介的复制,通过光、色和摄像机试图还原19世纪的主流媒介包括油画和肖像摄影。
2005版《傲慢与偏见》同样如此,除此之外,这一版很注重对于自然的刻画,与当时英国崇尚自然,贵族乡绅逃离被工业化的城市,在乡村购置地产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化图景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符。本文试图通过细节和情节的处理来评价该版的优点和局限性。
改编很好的地方在于以下几点:
**中多次呈现了伊丽莎白坐在秋千上来回扭动绳索的场景,这是一个重要的象征,与人物内心的思索和矛盾相结合。其中一处出现在夏绿蒂告知伊丽莎白自己与柯林斯牧师结婚,伊丽莎白对于好朋友——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聪颖的女性嫁给自己愚蠢乏味的表哥十分不解,小说中伊丽莎白认为夏绿蒂“自降身价,自取其辱”,她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也通过秋千这一意象体现出来。夏绿蒂向伊丽莎白告知自己的婚事时,较之小说中的“我从来不是一个浪漫的人”,改编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拥有浪漫”更突出了夏绿蒂在现实面前的妥协。作为伊丽莎白的挚友,她亦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理想追求,只是濒临老姑娘的边缘,没有财产的她只能退而求其次,有一个舒适的家和安全的保障,以至于不成为父母兄弟的负担。
作为一个善于观察,有主见的女性,影版中多次呈现了伊丽莎白读书的场景。小说中,伊丽莎白在回答凯瑟琳夫人有关其家庭教育的问题中,曾说:“我们被鼓励读书“
班纳特先生在影版中更加具有人情味。小说中班纳特先生对于伊丽莎白以外的女儿基本上是一副不闻不问的状态。玛丽在舞会上弹钢琴出丑后,父亲在伊丽莎白的示意下,将玛丽叫了下来,大声说道:“这很不错了,孩子。你已经愉悦我们很久了,该轮到其他女士展现自己了。”至此班纳特先生与玛丽再无互动。影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之后班纳特先生安慰哭泣失落的玛丽的情景,使得班纳特先生对其他孩子不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亦有其温情。小说中,班纳特太太因为伊丽莎白拒绝科林斯的求婚,跑到班纳特先生的书房里寻求帮助。小说中“班纳特太太摇了下铃,伊丽莎白被叫到了书房。”**改编中,班纳特先生则随着太太来到了家附近的一处湖泊寻找伊丽莎白,然后有了谈话。班纳特先生能离开自己最钟爱的书房,更突出其对最喜欢的女儿伊丽莎白的关爱。
在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后,父女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亦十分温情,父亲得知了达西所做的一切,也知道了女儿对达西的真爱,一方面十分高兴女儿有了理想的归宿,另一方面对于女儿十分不舍。得到父亲同意的伊丽莎白开心地走出书房,紧接着镜头切向有些落寞的父亲。
班纳特太太在小说中给人的印象就是愚蠢,聒噪和势利。五个女儿中,她最不喜欢的女儿就是伊丽莎白,认为“她最不听话”,对于班纳特先生对伊丽莎白的偏爱和对其他女儿的贬损和忽视十分不满。当得知科林斯先生欲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觉得“伊丽莎白能找这样的丈夫已经不错了”。伊丽莎白受父亲影响偏爱和敬重父亲,对于母亲和几个小妹妹并无多少好感。当自己去夏绿蒂的新家时,她唯一舍不得的就是父亲。**中的两处细节却表现了伊丽莎白对母亲的体恤和理解。一处是班纳特太太得知莉迪亚与威克汉姆最终结婚后,兴奋地要去出门。伊丽莎白阻拦母亲,并认为母亲并未考虑到这件事给家庭荣誉带来的损伤。班纳特太太却回复伊丽莎白,当你像我一样有五个嫁不出去的女儿时,你再来评价我。第二处,莉迪亚随威克汉姆去北方军团,不似小说中班纳特太太在莉迪亚的马车前聒噪不舍的叮嘱,**中安排班纳特太太站在窗前不舍地目送女儿,这时伊丽莎白从背后抱住了母亲,给予其安慰。
达西在雨中的求婚,以及在晨雾中缓缓走来,是整部**的两处高潮。大雨和晨雾是两个重要的象征:前者象征着达西压抑许久的情感以及伊丽莎白压抑许久的愤怒得到了爆发,这也是二人最为激烈的冲突,关于达西对伊丽莎白原生家庭呈现的傲慢和阶级优越感,关于伊丽莎白在达西的人品以及在宾利、威克汉姆事情上的误解和偏见;后者则象征着二人的关系走出雾霾,迎来了光明和希望。
小说中,达西的初次求婚发生在科林斯家中,影版则发生在室外的一处建筑中,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浑身沾满雨水的达西表达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情感。
关于伊丽莎白最后接受达西的求婚,小说中发生在一次散步中,伊丽莎白面对达西的再次告白,诉说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误解,对其的感激和爱。“她虽然说的声音很小,然而达西听得很清楚。”影版中,伊丽莎白对达西爱的回应,则是主动握紧了其双手,说了句:“你的手好冷。”阳光下逐渐靠近的鼻尖,营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氛围。
小说中关于伊丽莎白的婚前和婚后,有了十分详细的介绍,家人的反应,凯瑟琳夫人和科林斯牧师的反应,宾利与简的婚后,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的状况……该版打破了以往简与宾利,伊丽莎白与达西双双结婚的场景,在晨雾中互诉衷肠后,便以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彭伯里的第一晚作结,结束于达西一连串温柔的“达西夫人……”
**因其自身的属性和时间限制,也牺牲了很多原著中精彩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这一版伊丽莎白变得十分主动,初次见面主动邀请达西跳舞,遭其拒绝。
伊丽莎白起初对达西的印象不好,是因为达西说:“我觉得她长相一般,起码没吸引到我。我现在没有心情照顾被其他男性忽略的女性。”后一句亦很关键,而不只是达西对其长相的评价。影版伊丽莎白在第一次舞会上就找了机会反唇相讥,引起达西的注意。
小说中,伊丽莎白与威克汉姆,亦有着一段互有好感的时光。伊丽莎白起初被其优雅得体的举止以及幽默风趣的言语吸引,在得知其在达西处的“不公待遇”后亦更加同情他。纳斯菲尔德庄园的舞会上,伊丽莎白曾为了威克汉姆精心打扮,希望在当晚能将其一举拿下。伊丽莎白的父亲亦认为威克汉姆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值得伊丽莎白追求。伊丽莎白的舅妈加德纳太太亦看出伊丽莎白对威克汉姆的好感,与其谈话,认为不考虑财产的婚姻是鲁莽的,希望伊丽莎白收束对其的情感。在加德纳太太回伦敦后,亦多次写信询问伊丽莎白与威克汉姆的情况。
得知威克汉姆追求一位有钱的**后,伊丽莎白虽失落却理解其选择,认为自己的情感没有达到爱情的程度,但威克汉姆依旧是位值得结交的朋友。达西的信使得伊丽莎白看透了其真实面目,威克汉姆对伊丽莎白说“达西讨好姨妈,追求表妹”的话更验证了伊丽莎白内心的想法,威克汉姆随军离开美尔顿后,伊丽莎白和威克汉姆都不想再见到对方。伊丽莎白对简说出了威克汉姆的真实面目,二姐妹最终还是善良地决定,既然威克汉姆已经离开,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好,没有将其真实面目告诉其他人。最后威克汉姆与莉迪亚私奔,给班纳特家族带来了极大羞辱。通过威克汉姆一事,伊丽莎白亦多次反思自己在识人上的不够成熟。莉迪亚与威克汉姆的婚姻是两个浪荡的人的组合,威克汉姆对莉迪亚没有爱,也知道从莉迪亚身上获取不到嫁妆和经济利益,是达西许诺给他的财产和职位,才使得他接受了莉迪亚。
小说中,伊莉莎白与姐姐简经常互诉心事,简亦有着自身的闪光点,为人善良,总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对人充满体恤和理解。当周围人都对达西不满和在威克汉姆一事上质疑达西的人品时,只有简认为这里面有误会。当伊丽莎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判夏绿蒂的婚姻时,简告诉伊丽莎白要考虑到每个人处境和性格的不同。关于达西的初次求婚,以及达西信中关于威克汉姆的品行,伊丽莎白都向简倾诉。在家中她最信任父亲和姐姐,而在**中,伊丽莎白这一切都埋在心底,甚至达西最后向伊丽莎白求婚时,简像其他人一样完全不知情。简和宾利在**中更多是背景人物,被主角人物推着走,而没有其自主性。
小说中伊丽莎白面对凯瑟琳夫人对其没有家庭教师,以及家庭教育产生质疑时,曾明确表示:“姐妹们只要想学什么,绝不会没有途径。我们经常被鼓励读书,当然如果谁懈怠,也可以。”影版中伊丽莎白则只回复一句:“不完全这样,女士。”面对凯瑟琳夫人上门羞辱伊丽莎白,阻止其与外甥达西时,小说中,伊丽莎白曾明确反抗道:“我也是乡绅的女儿。”伊丽莎白有其阶级优越感,而不是仅觉得凯瑟琳夫人在羞辱自己的人格。
小说中舅母加德纳太太曾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伊丽莎白的母亲,弥补班纳特太太对女儿的疏于教育。面对加德纳太太,伊丽莎白可以倾诉自己的心事,并得到她的帮助。加德纳太太帮失落的简换一个环境;在伊丽莎白与威克汉姆的感情上起到监督的作用,使伊丽莎白没有放任情感而是理智地面对;加德纳夫妇带伊丽莎白旅游开拓视野;在伊丽莎白和达西一事上,加德纳夫妇考核了达西的人品和方方面面,起到积极的促成作用;加德纳夫妇在莉迪亚一事上尽力帮助;在加德纳太太的来信中伊丽莎白得知了达西所做的一切,也得到舅父舅母的祝福和鼓励……小说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婚后亦常邀请加德纳夫妇来彭伯里夫妇做客,他们是伊丽莎白夫妇所尊敬和喜爱的长辈,也是他们生命中的贵人。加德纳夫妇有自己的孩子们,却也对自己的外甥女们充满了关爱,指引和帮助她们。小说的结尾是以伊丽莎白夫妇与舅父舅母的相处结尾的:“他们总是与加德纳夫妇保持最亲密的来往。达西与伊丽莎白一样十分喜爱他们,他们总是怀揣着最温暖的感激,感激他们带她来德比郡,将他们促成在一起。”足以见其重要性,而在**中加德纳夫妇更多是一带而过的角色,没有太多的着墨。
影片后半段,宾利归来和向简求婚,凯瑟琳夫人到访,达西求婚的情节堆积得过于仓促。从宾利求婚到达西求婚,小说中亦隔有一段时间,使得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发展更加合理。
对名著的影视改编,我们绝不能苛求其百分百还原原著所有的大小情节。改编意味着一次再创作,有**媒介自身的特点和时间限制。喜欢一部文学作品时,有时很难接受其影视改编,无论再好,总无法替代阅读带来的乐趣,以及在阅读中产生的联想和思索。很多名著很容易被简单地拍成了爱情片,反而忽略了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以及作者通过人物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诉求。
同一作品不同媒介的对话也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趋势。纵览同一部文学作品的不同影视改编,不同年代的版本体现了摄影技术和媒介的发展,审美水平和关注点的变化。欣赏和看到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人物形象。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1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美好的爱情啊,这是那样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现实,却又给对爱情有着美好期望的人们无以复加的打击。这世界应该还是又美好的东西存在啊,风景是这样,爱情也是这样。
但是傲慢与偏见中也是物质与爱情的纠缠。达西先生一年有一万英镑的收入,宾利先生一年有五千英镑的收入,而班纳特一家收入甚微,而且女儿们无法继承家里的遗产,所以班纳特夫人希望可以将女儿嫁到一个好人家。
怀着这样的期望,班纳特夫人带着女儿们参加各种舞会,在听说宾利等人来到小镇后,都很兴奋。期待着与宾利先生的见面。
在舞会上,宾利认识了伊丽莎白的姐姐,姐姐虽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但是姐姐依然很美丽优雅。宾利先生被姐姐深深吸引,在跳舞的时候眼睛始终围绕着姐姐,这两个人都是很天真的,很轻易的就沦进爱情的旋涡里
但是姐姐的感情从不轻易表达,以至于让达西误以为姐姐对宾利没有感情。所以达西拆散了这一对情人,还好,最终经过各种事情,宾利先生还是向姐姐求婚了,姐姐也非常感动的说出了“我愿意”
这一对人虽然最后走到了一起,但是他们在自己的感情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很坚定的度过,这两个人对待感情都是非常天真的。
再说达西与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美丽的,她身上有着独特的气质,这使得她对待感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她并不拜金,即使那个社会是一个极其物质的社会。
两人的相识也是在舞会上,但是达西先生总是那样的高高在上,浑身散发着一幅傲慢的姿态,但是也正是因为物质得基础,达西先生才可以这样傲慢。
一开始得见面并不是愉快的,再后来伊丽莎白听到军官维肯得话后,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偏见更大了。在雨中告白时,伊丽莎白毫不留情的拒绝了达西,
后来达西在信中向伊丽莎白作了解释,就是这样,伊丽莎白才知道自己对达西是存在着偏见的。达西先生可以放下傲慢向伊丽莎白表达自己的爱意,这已经是一件很需要勇气才可以的事情。再一次见面是在达西先生的家里,两个人见面场景是如此的尴尬
可是当得知伊丽莎白的妹妹与军官私奔之后,达西先生默默的将一切都做好了,帮他们找到了出走的女儿,并给他们两人日后的费用,还重新说服宾利去向大姐求婚。为了伊丽莎白,达西先生愿意为她做一切事情。
两人最后摒弃了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成为了达西夫人。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2《傲慢与偏见》是由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而后被改编为长达两个小时的**。整部**中,贵族达西与班纳特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是本片的主要亮点,当然除此之外也有众多让人温暖的小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伊丽莎白和达西相识于一场舞会上,不同于其姐姐吉英和富家子弟彬格莱的一见钟情,达西傲慢的举动,让伊丽莎白对他有了很大的偏见,加上后来威可汉姆对于达西的诬陷,以及从管家得知达西插手吉英与彬格莱的爱情,使得达西与伊丽莎白的误会愈深,于是有了达西第一次在雨中向伊丽莎白告白的失败。之后达西给女主写了一份信,希望能解除女主对其的偏见和误会,接受他的道歉。
这封信可以说是男女主关系转折的关键一步,信中,达西向伊丽莎白讲述了关于自己家族的种种情况,把相关误会澄清。鉴于知道自己在伊丽莎白眼中的傲慢的形象,他信中的措辞严谨礼貌,既有面对心爱之人的真情流露,也有自我情感的不卑不亢。有误会就澄清,有错就认,有爱就说,这份信可谓是绝对真诚的告白了。有哪个女孩不心动呢连骄傲的伊丽莎白也不能免俗,对达西的好感在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
再到后来,由于达西的实际行动,帮丽迪雅处理婚礼之事、帮吉英和彬格莱有情人终成眷属,彻底打消了二人的误会。虽然达西的姑母凯瑟琳夫人深夜亲自来到伊丽莎白家中,向伊丽莎白挑明说不同意二人在一起,但勇敢的女主并没有屈服,当然女主的做法并不意外,从她果断拒绝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就可以知道,伊丽莎白她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感情。自主独立,勇敢坚强可以说是女主的代名词。
**最后的那一幕画面,唯美之极。初晨的薄雾,熹微的晨光,朦胧之间,两个独立有趣的灵魂相遇,两颗年轻善良的心慢慢地向彼此靠近,女主低头娇羞,男主满眼宠溺,两人爱情的果实在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初现时唯美定格。
这部影片画风清新,让人觉得很舒服。不仅仅有男女主浪漫的爱情,还有伊丽莎白和吉英姐妹之间美好的姐妹情,伊丽莎白和卡洛蒂的真挚的友情,父亲班纳特对女儿深沉的爱,都是这部影片的看点。除此之外,影片当中出现的英国乡土也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是一部值得我们用心看的作品。
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愿我们都可以像女主伊丽莎白一样,忠于自己的内心,遇到喜欢人,勇敢去爱。爱情如此,友情如此,亲情亦如此。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3只有英国人才能拍出奥斯汀作品的精髓!
BBC这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是真正的经典!
这一版本里所有的演员把角色表现得非常饱满、传神;
“达西”的清高与傲慢表现到位得当,风度却尤存,简直就是奥斯汀笔下的达西再现;
“丽萃”尽管一开始似乎让人有点失望,好像与原著有出入,但是随着剧情的进行,你不得不佩服演员的表演功力;活泼而又稳重,说话俏皮却不失风度,特别是那双眼睛,非常传神,“那双眼睛是整个人之灵魂”;
班特纳太太活脱脱地从书本中跳出来,非常形象,既神经质又容易激动,时不常地尖叫
丽萃的表哥,看了这个版本,着实佩服,简直活脱脱一个马屁精,但他却是发自内心地去仰慕他认为值得仰慕的人,所有的恭维话同样也是发自内心地说出来,并没有半点违心之意;
BBC在选择角色方面确实很有一手,每个角色的表演都非常贴切,不论表演还是台词,均属于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
喜欢《傲慢与偏见》,平淡的生活,幽默的语言,各色人物,这些都通过一场场舞会来体现,乡村的美景、空气都让人陶醉。开场就是从达西与宾利骑马开始,他们俩的对话明显地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接着场景就切换到丽萃独自一个在乡村的早晨散步,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达西在第一次向丽萃求婚,从开始的拘束到后面的傲慢,均拿捏得很好,充分体现了当时达西的心理状态,一方面非常喜欢伊丽莎白,而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她那些没有教养的亲戚让她原本就不高的门第变得更加不值一提,甚至相信如果他求婚,伊丽莎白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当然达西的傲慢正像书里说的,不是毫无道理的,家底雄厚、门第高贵,作为独子继承全部遗产,他理所当然选择一位他十分中意之女子作为终生伴侣。但他偏偏遇到了伊丽莎白,他从未遇到过这样一位女子,既活泼又庄重,幽默又有见识,着实让他着迷,于是他将门第之见全部置于顾想要与这个女子相守终生。但这样一个女子偏偏讨厌他的傲慢,讨厌他行事从来未考虑别人想法,特别是认为他破坏了她的姐姐一生的幸福以及她曾经喜欢过的韦翰先生。因此她以充分的理由拒绝了他的求婚,并“义正言辞”教训了他。故事的转折点也正在于此,此后俩人都开始对双方的看法有所改变。
当然,结局是完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对相爱之人在一个教堂结成了终生伴侣,非常喜欢牧师所说的结婚誓言,确实我们在婚姻里是需要如此的。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4“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述了几对年轻人的感情故事,小说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而是以幽默细腻的笔触展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生活的画面,证明了作者对于感情的态度。像夏洛蒂和柯林斯那样互不了解、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而聪明、美丽、自尊的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感情则是建立在相互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他们才是幸福的。
初读小说中译本是大约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只是醉心于伊丽莎白与达西这对淑女绅士之间曲折但终成正果的感情,加之喜欢小说流畅俏皮的文笔,所以一连读了好几遍。
与小说同名的**同样令我着迷,它在对小说的整体把握与剪裁、演员的表演、配乐等方面均可圈可点。()**限于篇幅删去了一些次要人物和情节,但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夏洛蒂与柯林斯以及莉迪雅与韦翰这四对年轻人的恋爱婚姻仍然脉络清楚、不枝不蔓。演员的表演可称上佳,达西由最初的傲慢到情不自禁到放下架子倾心相爱,伊丽莎白优雅聪明、自信自尊,班纳特太太缺乏修养、忽喜忽嗔,柯林斯谄上倨下、滑稽可笑,还有凯瑟琳夫人傲慢无礼、出言荒唐,无不纤毫毕现,个性是后三位配角略带夸张的表演,实在令人忍俊不禁。**的配乐也十分贴合影片诙谐幽默的气氛,凡柯林斯出场必配以轻快富于跳跃感的音乐,凡凯瑟琳夫人出场则配以沉重庄严的背景音,给影片增色不少。
但若吹毛求疵的话,影片还是有几处不足。其一是莉迪雅与韦翰私奔后达西才特地前往伊丽莎白家,向她说出韦翰过去的卑劣行径,而小说则安排达西求婚遭拒之后即给伊丽莎白写信,解释韦翰之事。达西之所以要解释,是因为伊丽莎白误会了他,令他自尊心受挫,而待到私奔之事发生后,韦翰的品格已经暴露,解释已无太大必要。因此立即解释似乎比等到人家家中大乱再去解释更为合理。再者,达西登门造访,口称来带给帮忙,实际只是一吐块垒,也显得不太自然。其二是凯瑟琳夫人受达西之托来探伊丽莎白的口气,这是小说所没有的情节,虽然这一改动增强了戏剧冲突,并增添了喜剧气氛,但这位夫人怎样这么轻易就将自己女儿的应得财产拱手相让了呢其三,**对简也有些漫画化处理,似乎不太合理。简虽然不是主角,但在奥斯汀笔下,她美丽、温和、优雅,只但是不如伊丽莎白有主见罢了。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5“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太过傲慢,太过自傲,太过自我,让你对我退避三舍;太过片面,太过偏激,太过偏见,让你对我束手无策。在这一场傲慢与偏见的对峙中,在这一场自由与真爱的抗争中,在这一场尊严与人格的争斗中,我不知何时对你动了心,你不知何时为我伤了情。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有一位小乡绅名叫班纳特,他有五个待字闺中的掌上明珠,这五个姑娘都各具特色,别有一番风情,也都拥有各自的恋爱观,人生观和择偶观。尤其是他那位二女儿伊丽莎白,更是小家碧玉,如花似眷,她的美就算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也不为过。不过伊丽莎白最打动人心的,最勾人心神,还要数她那一身傲气,一腔志气,以及一心自强,自尊,自爱。
有一次娇美却好强的伊丽莎白在舞会上邂逅了故事的主人公达西,人人都以为这位家境殷厚,腰缠万贯并且风度翩翩的俊朗男子本该是伊丽莎白的白马王子,命中注定,可偏偏却事与愿违,好事多磨。伊丽莎白听闻达西为人傲慢,于是对他的好感荡然无存不说,还处处挤兑他,时时排斥他,这让对她一见钟情的达西心烦不易,苦恼不已。不过随着两人渐渐深入交流之后,他们总算是解开了心结,解除了误会,认清了彼此,爱上了对方。
故事的结尾是以人人乐道的喜剧收尾的,伊丽莎白和达西经历了一番周折,经受了一番考验后,总算是看清了彼此,弄清了真心。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了自己长久的傲慢,两人可谓是上演了一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好戏。
关于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无论多少赞美之词,不论多少人仰慕之词都难以表述,难以形容,毕竟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在那个女性饱受压抑的年代,能找到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能找到一个自己也喜爱的人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而能找到彼此都深爱着对方的伴侣更是难上加难了。
不过对于伊丽莎白这位坚强又果敢的女性,我却有说不完的赞美,讲不完的钦佩。伊丽莎白不在乎权势,也不看重地位,相反,她一直在寻求一份纯洁的`爱恋,渴求一份真心的爱情,寻找一个真心的爱人,得到一次美满的婚姻。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得到自己的爱情,伊丽莎白不惧怕自己与达西悬殊的地位,不害怕未来道路上的重重苦难,勇敢的选择站在达西身边,与他共享爱情盛宴,与他共度漫漫人生。试问,这样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女孩,怎不让人心动呢?这样一个刚强勇敢的女性,怎不叫人佩服呢?
伊丽莎白这个伟大的女性,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自尊自强,什么是自爱自惜,什么是坚毅果断,什么是理智成熟,什么是励志励诚,什么是人间真爱。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6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其时空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书中拘谨的男主角达西先生,外在的表现是傲慢的代表;而很有自己想法的女主角伊丽莎,则演绎了偏见一词。
故事从彼此互相看不顺眼,后来透过每一次见面时的“激烈沟通”,进而发现事实和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同。然后男女主角终于各自改变外在的傲慢,放下偏见的执着,剧情急转直下,演变成对彼此的欣赏和爱慕。书中一连串精彩的对白和戏剧性的情节,令我读得废寝忘食,舍不得放下书本片刻。
在人与人初认识时,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但是我们定论对方的“第一印象”真的正确无误吗?达西先生因为在舞会上怠慢了伊丽莎,导致她对他产生了偏见。加上后来有心人士制造出来的谎言,使得女主角对男主角的看法深信不疑。我们有时候不也犯了跟伊莉莎同样的错误,只看得见别人眼中的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柱吗?
读完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傲慢与偏见是如影随形的。当我们对某人有了偏见,对待他的态度就会不经意的表现出傲慢。而如果自己经常不自觉的流露傲慢的神情,则他人对我们的偏见也将随之而来。当傲慢遇上偏见,结果就是互看不顺眼,事事唱反调,对人不对事,甚至变成为反对而反对……等等非理性状况。频道不同的双方也很难有沟通与了解的机会。
别以为我们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举例来说,如果有转学生来我们的班级,很可能因为他对于新环境感到陌生,再加上不擅长与人交际或言谈不当,而让旧生误会对方是自视甚高,或是态度傲慢。而这自以为是,则容易转成对转学生的偏见。当傲慢遇上偏见的结果,往往就是因误解而产生不可抹灭的隔阂。
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唯有放下傲慢的态度,丢掉偏见的眼光,以同理心对待。透过互相沟通了解,才能认识真正的彼此。就像是书中的达西先生,虽然外表给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印象。但是内心却是善良诚恳且愿意放下身段的,其不固执己见的态度着实令人赞赏。
而伊丽莎总是“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点,也让我佩服不已。因为我自己在每一次的团体讨论时,总是最安静的一个。即使心中有不同的意见,也因为害怕而不敢表达出来,这是我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要了解一个人就不应该只看表面,而是应该和对方坦诚相待。不用刻意做出讨好的行为,只要表现最真的一面,才有好的互动,才是好的循环。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应对进退如何顾全大体?待人接物如何不伤大雅?遇到摩擦或误解时,如何表达才能化解疑虑?这本书点出的问题,值得深思,耐人寻味,而且是我们初中生必须要好好思考和学习的一门重要功课。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7对于《傲慢与偏见》,我只能确定我看过**,又大概记得自己之前是读过书的,但不管哪一种,都没有什么具体印象,惭愧。这次是真的读完了,记下一些想法,也告诉后来的自己。
主要讲了一对年经人,因彼此的傲慢和偏见,互相不顺眼;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瓦解了傲慢,也纠正了偏见,产生了深深的尊敬和爱意,并最终走到一起。关于伊丽莎白的偏见和达西的傲慢,以及他们两人思想的碰撞,soulmate,爱的火花,我不打算说太多,因为主人公在作品中是有得到最多的环境、心理描写的特权的。但有一点,发现其中一些情节和戏剧矛盾,在其他很多后来的作品中有重现,但经典到底是经典,它会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不管被后世如何模仿借鉴,却厚重如初,总不失色。
关于班纳特夫妇的一些想法,却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同样的事物,人们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全书看来,班纳特先生是女主伊丽莎白的知己,是一个有智慧、有涵养、知荣辱、懂进退的绅士;而班纳特夫人,聒噪、愚蠢、无知、无礼。伊丽莎白说,自己是绅士的女儿,可见她以父亲为傲;同时,她也不止一次的抱怨母亲让她们丢尽了面子。
这样的描写,开始不觉得有什么,但越往后,越让我觉得难受。班纳特先生是一个绅士,但他并不是一个好父亲,他没能无私的爱他的每个孩子,而且我敢说,他在女孩儿们的成长中是缺席的。当丽迪雅要去布利屯的时候,伊丽莎白劝说父亲阻止丽迪雅,认为她去了会更加放肆,会失去所有的德行,让全家人蒙羞;但父亲毫无作为,说问题没有那么严重,说自己无能为力。
当丽迪雅真的出事后,如果不是关乎他自己的颜面,如果不是他人的推动,我甚至相信,他会像科林斯信中建议的那样,放弃丽迪雅,不认这个女儿。班纳特先生的修养,是自私任性的,班纳特夫人的悲剧之一是有一个这样的丈夫。反观班纳特夫人,她着实让人难以喜欢起来,但她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愚蠢短见,但对女儿们,却是用尽了所有的见识和能量去爱,她在她浅薄的世界里,殷切得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她观念里的幸福生活,她真诚的盼着她们好。她尽她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好母亲,这一点,她强过班纳特先生千万倍的!
如果能进一步思考,我们或许还会发觉,班纳特夫人的荒诞无知其实离我们那么近,她持有的是我们很多人正默默践行着的观念,只是我们都不曾也不愿直面我们的真实想法。当这些观念戏剧性的呈现到我们面前,我们甚至不认识它并为它的荒诞而哈哈大笑,再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有时间的再去看一下**版,重温那份感动。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8一部前天晚上看的爱情**。和爸爸一起看的,本人表示其实如果是看爱情**,我更倾向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抱着一个东西自己一个人看。因为那样子可以跟着主角在那里飚英语情话。
看完这部**后,想起曾经同桌问我说我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我说那他的呢。他说她的择偶标准就是,要么幽默,绝对不要高冷。要么是大男子主义型的。我说那好呢,我也喜欢幽默的,但是也不介意高冷的呢。同桌说高冷的特别不好。其实我也想让他看看这部**了,这部**的达西是非常高冷的人,但是一般高冷的人都比较钟情,可以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他是男主,一般男主的形象总是别人喜欢的形象!
那次我是这么跟同桌说的:我的择偶标准就是不要对我太好!不要一开始就对我特别好,要从爱上我的那一刻才开始对我好。是的,就是这样!同桌当时开玩笑说,那你现在周边的那些男生都不符合哈。我只能笑笑,说是呢。
是啊,其实不喜欢那些对每个人都特别好的人,其实也不是说不喜欢,只是不会爱上,不会喜欢,会对这些人有好感,但是不是那种可以在一起恋爱的好感。其实,我的择偶标准或许简单说起来就是:看过傲慢与偏见那部**不里面的达西就是我的!
今天不是刚好写了有关傲慢与偏见的影评吗最后一句我是怎么写的,好像是:达西是我的吧!
和好友争的面红耳赤。逛他的朋友圈,才发现原来他也有看,是今天看的,今天发的动态,截了图,然后说:幸好是个完美的结局。我留言评论说:前天看,今天写观后感。
结果就和她聊了一下,聊要买的书,聊过几个星期去图书馆借书。其实应该是过几天吧,但是我不确定,所以跟他说过几个星期再去图书馆借书,毕竟我现在这里还有几本没有看完。现在爷爷那边的图书馆是免押金借书了,也不用借书卡了,嗨森!
然后好友在私聊下跟我争达西。我自己一个人对着手机狂笑。我弟特别讶异地看着我,不为其他,因为我没事对着手机笑。我们为达西,然后发表情。足以让我笑到嘴酸
她说我也看傲慢与偏见,我说恩,喜欢达西。她说她看的时候又犯花痴了,现在回想还都想笑。哈哈哈哈。他说达西长得特别帅,正好配的上他的形象。于是就开始说达西是谁的了然后就用各种表情来表示自己对达西是真心的。笑喷!
好友在那里跟我犯了好久的花痴,说达西的各种好,然后我就发了个表情滚。我说她不该看的,又有人抢了。她也发了个表情,我们这边骂人的话:脑膜嘿肥仔。达西你的你哒去抢。我发个表情: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其实不是为了达西而跟好友争的,是为了好友而跟好友争的!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9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看惯了好莱坞的大片,习惯了那种情节急剧变化的**,再看这部由名著改编的**时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影片中我喜欢的地方:
漂亮的景色:英国乡村的绿地、小河、家禽……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觉清新与自然,很舒服。当伊丽莎白和舅舅、舅妈等人一起去外地游玩时,他们到了达西先生老家的庄园。巨大的人工湖,像宫殿一样的建筑,各式各样的人体雕塑,富丽堂皇的室内设计……不仅让伊丽莎白眼前一亮,我自己心中也产生了无尽的向往。不禁感叹:英国贵族实在是懂得享受,生活非常有品位。
优雅的钢琴曲:影片中有很多的钢琴曲弹奏:舞会时的伴奏,伊丽莎白在达西姑妈的要求下弹奏的曲子以及达西先生的妹妹弹奏的曲子都烘托出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浪漫的爱情: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经历了很多的误解,但是在一个黎明,他们最终解除了误会,两位恋人相拥在一起。虽然伊丽莎白的出身和财富远远不及达西先生,但是她依然不卑不亢,从来不觉得和达西先生在人格上有丝毫的差距。倒是达西先生,其间考虑到他的财富与伊丽莎白的差距以及开始时对班纳特一家不得体行为的不满,这是让我不太喜欢的地方。还有就是达西先生在帮助伊丽莎白的小妹妹解除私奔丑闻的时候,他说:我这么做全是为了你(指的是伊丽莎白)。我觉得这样的爱情未免有一些狭隘和自私了。不过,总的来说,我还是很羡慕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的。
另外就是彬格莱·查尔斯和简的爱情,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把他们的故事当成是重点,但是,简毅然去伦敦找彬格莱·查尔斯。彬格莱·查尔斯勇敢的第二次走进班纳特家。我想他们的爱情也是值得我们称颂的。
幽默诙谐的剧情:克里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说的台词,让人忍俊不禁;克里斯和夫人去达西姑妈家做客时显示的窘态,让人开始对他产生一种蔑视;伊丽莎白与达西在舞会上跳舞时,两个人面无表情的样子以及影片中的旁白让我觉得特别的有趣。
我觉得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在雨中争吵的时候,本来达西先生是想表白的,并且向伊丽莎白说出了爱的誓言,但是伊丽莎白当时对达西先生有很深的误解,她理所当然的狠狠地拒绝了他。他们两人之间激烈的对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西先生并没有气馁,而是写了一封信给伊丽莎白来澄清误会,我想这份勇气是最需要我们学习的吧。
另外,看似迂腐的老班纳特先生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了一家之长的睿智,在伊丽莎白拒绝克里斯的求婚之后,他能够说出支持伊丽莎白的话,真的是让人感动。
;凯瑟琳夫人(达西的姨妈)在前一天晚上和丽西谈话时,要求丽西保证即使达西向她求婚,她也不答应,丽西拒绝了。
后来凯瑟琳夫人去找达西,把一切都告诉他,达西就来找丽西,他后来不是说了么,以丽西的性格,不可能的事情一定会说明白,可是她拒绝不接受达西求婚这个命令,说明她对达西是有感情的,所以达西认为他有希望。
夏洛特。
柯林斯先生想娶班纳特家的漂亮**为妻,于是他几番衡量后向伊丽莎白求婚,却遭到拒绝。
而这一切被伊丽莎白的邻居兼好友夏洛特看在眼里,还有意与柯林斯接触,并很快取得柯林斯的好感,两人一拍即合。
剧情: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和电视剧。
-01-
爱到极致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也许很难,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必相逢爱情,对于爱之极致也就无从说起。
这个问题也许简单,只要爱上一个人,足够情真意切,那么爱情的力量自然会驱使他有所行动。
一个女人,即使她再木讷寡言,当她足够爱一个男人,也肯定能有所表达。
一个男人,即使他再条件优越,当他足够爱一个女人,也肯定会放平姿态。
爱情的力量无形却强大。
强大的是它不仅仅在形式上改变一个人,而是打心底的从根源深处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为爱突破陈规、突破自己。
这也是一种生命意义的突破。
都说男人天性理智,在感情里远没有女人爱的真、爱的深。
其实不然,爱情的态度只因人而异。当男人对一个女人爱到极致的时候,所表现出的震慑力很多时候远超越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深情厚义。
毕竟女人的爱较为被动,较为拘谨。而男人,作为天生的狩猎者,与生俱来征服欲和占有欲,让他对自己想要的感情更主动、更热烈。
只要他认定了一份爱情,只要他对她真心用情至深,那么,他往往会不顾一切的靠近她、奔向她。
-02-
**《傲慢与偏见》里,男主达西并不是一个浪漫风趣的人,然而他对女主伊丽莎白的爱深情不渝、坚不可摧,却胜过世间所有形式的浪漫。
达西是个有钱有颜,又有地位的贵族男人,出身的优渥造就了他傲慢自负的性格。
而伊丽莎白虽只是一个普通的乡绅之女,但她美丽大方、勇敢智慧,有见识有思想。
两人见面之初,傲慢的达西看不上出身平凡的伊丽莎白,同样,伊丽莎白也对他颇有偏见,觉得他太过骄傲、严肃。
达西曾坦白,爱上伊丽莎白是违背了他的理智的事情,也因此他狠狠地伤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
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渐渐被幽默智慧的伊丽莎白所吸引。每一次的相见,达西看她的眼神都在不断增色。
从最初的漫不经心到深情款款,再到最后的眼波流离,只为她而转。他深陷于她的爱,无法自拔。
可他深知自己和伊丽莎白之间身份阶级的巨大差距,所以一直迟疑不决,没有对她表白。当然其中也有他傲慢的性格原因。
喜欢一个人尚且掩藏不住,深爱一个人又怎么淡定自如。
那次达西知道伊丽莎白会出现在姨妈家的罗辛斯庄园,便以做客之名去到那里跟伊丽莎白相见。
见到她后,每看她一眼,都是望穿秋水的等待,都是小心翼翼地爱慕之火的压抑。
最终他不顾家族对他的期望;不顾姨妈的阻扰,因为姨妈把表妹许配给他;
不顾世俗的看法、当时社会环境下阶级制度的约束,他抛却一切,勇敢地向伊丽莎白求婚。
爱到极致是跨过高山大海,越过人山人海,趟过荆棘泥泞,只为了向你走来。
他热忱的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情,渴望得到她的回应。
可惜伊丽莎白当时因为姐姐的婚事被达西搅和正对他怀恨在心。加之她误信了韦翰的一面之词,认为达西是个残酷无情的人。
所以她很生气的严词拒绝了他的求婚,达西不解,追问伊丽莎白为什么这么狠心决绝,随之伊丽莎白连珠炮似的列出一大串对他的不满。
没想到一场深情告白最后演变成一场激烈争吵。
达西所有的尊贵与傲慢被伊丽莎白击的粉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堪的伪君子的面目。
他无比愤怒,看着她的脸,却狠不下心责备,眼里的柔情又盖过一切。
达西非常失望自己的求婚被拒,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并没有因此而动摇。
爱到极致是坚韧。在后来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韦翰私奔时,他看着伊丽莎白伤心痛哭,看着她无助担忧,
眼神里尽是对她的爱怜,行动上更是义无反顾的慷慨相助。
为了安抚伊丽莎白,他连夜去找韦翰,找到他们,出钱出力帮他们张罗了婚礼,让莉迪亚回家报平安,并交代她不要告诉姐姐伊丽莎白。
达西不想用自己的功劳来要挟伊丽莎白接受自己的感情。最真的爱不过静水流深的默默无闻。
他只是不忍看到她的眼泪,不由自主想为她分忧解难。
他爱她,为她对抗世俗,对抗身份地位的阶级悬殊。
他爱她,顾及她的自卑心、自尊心,而摈弃自己与生俱来的傲慢个性。
最终,真心俘获芳心 , 她接受了他的爱。
当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爱到极致便是这般诠释,为她不顾一切、不顾自己,心里装着她,脑海里装满她,甚至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充斥着她的身影。
这样奋不顾身的爱情,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是笑话,但唯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感悟到其中的美妙与幸福。
多少人的一生,爱情,只听闻不曾见真身;多少人的一生,生命毫无气息,犹如一潭死水,
而爱情的注入,让生命变得活力有激情、变得不再孤寂和清冷,当然是人生莫大的一种幸福。
-03-
情爱,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不可或缺的感情。无论爱与被爱,无论成功失败,只要神经脉冲一念欣喜过、一时感动过,都是爱的佐证。
这一生,我们有幸被爱,更有幸爱人。
因为施比受有福,主动付出爱的人更幸福。也因为爱一个人需要勇气和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魄力。
而对一个人深爱、爱到极致则更是一种人性的魅力。
至少,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年代;这样一个爱情速食的年代,
不计其数的人沉醉金权名利;绝大多数人都更爱自己;太多人迷失在一时的男欢女爱里。能够爱一个人至真至深,是太过难得的事。
多少人的爱败于现实欲望,败于自私自利,败于朝三暮四。
当一个人能够冲破这些难关,对一份爱坚守、坚定、坚韧,那该是多么珍贵而美好的情义!
尤其是对较为理智的男人来说,他能对一个女人深爱至极,一定是他的她足够幸运,足够有魅力。
而对他来说,能遇上让自己生命沸腾的真爱,并且有能力、有魄力爱得起,更是命运厚爱的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