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酒店优惠”浙江所有免费古村镇!都在这里了赶紧收藏起来春游吧!

“黔西南酒店优惠”浙江所有免费古村镇!都在这里了赶紧收藏起来春游吧!,第1张

人生总要有一段安静的时间,一段慢下来的时间适合发呆,冥想,和心爱的人分享安静。

想要一个温暖的春风,想要一个明媚的阳光,想要小桥流水的安逸,走青石板路,在慢河上扬帆。

南方吴侬软语,江南古镇小桥流水,已经不能让人想出一个拒绝的理由。

浙江所有的古村镇都在这里,很多都是免费的。春天去正合适。

免费塘栖古镇

如果把浙江的很多名镇比作璀璨的珍珠,塘栖就是镶嵌在古运河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无论你什么时候来,这里都不会有拥挤的人群,会有更多的舒适和安逸。爷爷奶奶们会坐在阳光下,亲切地聊天欢笑。

地址:杭州余杭区塘栖镇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8: 00—17: 00。

何明古镇

这个有着1200年历史的小镇,在时间的流逝下变得有些斑驳和陈旧,但也正是这一点,给整个古镇增添了历史感。

沿着这条绿色石板路走,你可以想象小镇上人们的愉快生活。

地址:宁波市慈溪市何明镇

门票价格:免费。

慈城古镇

这是一个让人放慢脚步的古镇。找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这里发呆,真美。

走在这里的街道上,沧桑仿佛就在这青石和这古建筑之间,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门票价格:免费。

安昌古镇

昂古镇是典型的江南古镇。这里有三里长的义和古市场,有传统特色的商店和作坊,有错落有致的亭台轩榭和骑楼,有白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有蜿蜒幽深的石巷,有古老多彩的石桥。

尽管历经千年,古镇上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随处可见。河边的老街铺满了香喷喷的腊肉,让人寸步难行。

地址:绍兴市安昌镇

门票价格:免费。古镇展厅需门票,联票3500元。

廿八渡古镇

与乌镇相比,它仍然隐藏在深山里,不为人们所知。它有着和那些江南古镇完全不同的风格,甚至有点神秘。

这里民风淳朴浓郁,没有太多的喧嚣,只有一些精致的明清建筑,斑驳的石板路,小巷背后的铜锣灯笼。

地址:衢州市江山市

门票价格:免费。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是中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有了这里斑驳的阳光,我的心就在这里安家了。

夕阳西下,只是静静地坐在这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都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美好。

地址:舟山市定海区

门票价格:免费。

冲锋唐玺古镇

迷雾走廊,西塘的精华,古老的走廊,幽深的小巷,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长河。

烟雨长廊下,听雨声滴答,在皮巷里寻找第一份浪漫,或者乘船看岸上忙碌的人们。

地址:嘉兴市嘉善县唐玺镇

门票价格:100元

乌镇

绿水荡漾在白墙上,红花散落在青瓦上,蜿蜒的河流在晨曦和夕阳中轻声歌唱。两岸经历了风浪和古老的柔情。

这里没有喧嚣,像夜幕降临后的醉酒少女一样温柔。你可以跟着灯光,嗅着岁月的气息,默默地走在这里。

地址:嘉兴桐乡北端。

门票价格:乌镇东栅100元,扎西120元,扎西夜游门票80元,东西联票150元。

南浔镇

南浔和很多江南古镇一样,有着典型的水乡风情。不同的是,它是最耐得住寂寞的,静静地点缀着时光。

走过南浔老街,瓦房是绿色的,土灰色的墙。一块块整齐的瓷砖有序的排列在木架子上,既不单调也不枯燥。

地址:湖州市南浔镇石园路18号

门票价格:100元

诸葛八卦村

诸葛八卦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你会惊叹于它美丽的村容村貌,更会震惊于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的全村布局。

当人们走进村里纵横交错的古巷,感觉就像是连在一起,半不可通,一波三折。

地址:金华市兰溪市诸葛村

门票价格:100元

开放时间:夏季7: 30-17: 00,冬季8: 00-16: 30。

龙门古镇

我去过乌镇、西塘和龙门。虽然我跟你很熟,但是这是“长在树上的东西”。你将在这里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

梦,舞动的灯光,斑驳的墙壁年复一年的讲述着故事。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

门票价格:60元

开放时间:8: 00—17: 00。

坦坦古镇

潭柘寺古镇安静的让人以为穿越了时空。在这个时空里,没有喧嚣,没有喧嚣,只有温暖的阳光和美好的生活。

有时候浪费时间,这样才能感受到纯粹的快乐。

地址:台州市仙居县潭潭乡尚洁村

门票价格:50元

开放时间:08: 00—16: 10。

乾通古镇

整个小镇就像一幅古韵浓厚的乡村画。家家有雕梁,户户有自来水,八卦水系遍布全村。

如果你喜欢拍照,一定要慢慢走,仔细发现它的美藏在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地址: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

门票价格:70元

石浦古城

石浦古城依山而建,面朝大海。正所谓“城在港上,山在城中”。

一头连着渔港,另一头深藏在山沟里。城墙随着山势的起伏而建,城门成型,老房子一步步建起来。吉林旅游网,大街小巷蜿蜒曲折。

地址:宁波象山县石浦镇金山路

门票价格:60元

[新城]

这是一个有生命的小镇,没有繁华喧闹,没有富庶富贵,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最适合散步。

没有拥挤的人群,却依然以独特的姿态静静地等待着游人。

地址:湖州市德清县胡家文路附近

门票价格:50元

古堰画村

其实古堰画乡分两个地方:古堰是古镇,画乡是一条瓯江隔出来的古街。

你可以逛逛这里的古建筑,也可以选择一家小店,喝茶看画。那不是很愉快吗?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

门票价格:40~60元

小桥流水,百花齐放,古镇的一切都美如春天。浙江最美的古镇都在这里。和喜欢的人一个一个的去转转。

江南古镇清一色的都是水乡,水文化的特征在这里有着最典型的呈现。没有哪一座古镇不浸润着水色,小桥流水,正是江南小镇最鲜亮的名片。走过一座座古镇,穿梭于铺着青石板的街巷,总有一条条清流从远处蜿蜒而来,穿过小镇又蜿蜒而去。这些小河虽然不够宽阔,却通往太湖、运河、长江,是小镇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也是文明接纳与传播的路径,那些从古流到今的一条条小河,是古镇人生活的清泉,也是滋养文明的泉流。

在江南大地纵横密布、状若经纬的水网中,古镇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网上的闪亮钻石。小镇上,民居依河而建,人们枕水生活。有了水的滋润和水的便利,人们的生活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既没有远离城市,又没有尘世的喧嚣。与水相依相生的生活方式和舒适环境,让小镇犹如世外桃源,足以让人安适地居住,也可以让人心灵有了归依。正因此,在竞争激烈的 社会 ,这些古镇才能让如此多的人流连忘返,归去来兮。

逐水而镇,亲水而居,依水成街。江南的古镇一定是处在水系的最佳位置上,不是被水环绕,就是小河穿城。而镇内小河一定连通着外面的大河,河与河交合相汇,又必定沟通着更庞大水系,可以绕太湖,入运河,或溯长江。水为路,船为车,在交通不便的从前,小镇人最早拥有了自己的“公路”和“ 汽车 ”。船,是水乡人的翅膀,也是古镇一道流动的风景。河与船的作用之巨,还在于经济和文化的意义。

江南古镇大多形成与明清时期,最早时,这里应该是一些因为市场贸易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市”,主要具有经济意义。后来人口越聚越多,规模日渐扩大,便形成了“镇”。因此,“镇”也是最早城镇化的表征,而宜居的江南之地是古中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至明末时,周庄、南浔、同里、荡口等古镇,居民都在万人以上,荡口的住户更是高达5000多户,可谓人烟密集,商贸繁荣。

交通是一座城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镇的繁荣也从来离不开河与船。在地面交通欠发达的时代,河就是路,船可当车,水上交通遂成为陆上交通最重要的补充。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镇,是当年物资交流的中转与集散之地,也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经济中心,乡村农民的采购往往是在较近的镇里完成,因此水路交通的便利首当其冲。镇民多以商工为业,街巷商铺鳞次栉比,商品云集,贸易兴隆,所以“前店后家”的建筑模式成为小镇上最普遍的居家与从业方式。

商品意识就这样在小镇上开始萌芽,经济贸易活动也为小镇居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河道纵横、桑榆遍地的江南,古来为蚕丝重要产地,蚕桑生产 历史 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作为副业的蚕丝生产也已有千年之久。早在宋代,南浔镇便“商耕之富,甲于浙右”,因为近在咫尺的辑里所产的桑蚕丝,白亮柔韧,质地优秀而名甲天下,故坊间有 “蚕桑之利,莫盛于湖,湖丝为南浔七里为佳” 的说法。“辑里”是村名,原名叫“七里”,因为从这里到南浔镇正好是“七里”的距离,后改名“辑里”。辑里水柔而丝韧,普通的蚕丝只能吊起一个铜钱,而辑里丝却能承受十个铜钱的重量,后来皇帝龙袍的织造全部采用辑里丝作为原料。

南浔镇因此成为了生丝、丝绸的贸易中心,庞大的水网为南浔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图。19世纪上海开埠后,随着生丝出口量的剧增,南浔镇迅速成为了江南最大的丝市,呈现出 “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 (《南浔丝市行》)的繁荣景象。被灵活机智开放的水文化所养育的南浔人,性情敏察而善为,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凭借着市场培育的灵活机智与精明务实走向了大上海这个更广阔的天地。南浔古镇上,有所谓的“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说,这些“象”“牛”“狗”所指的,都是镇里因商致富的豪门大户,遍及海内外的蚕丝生意,让他们获利不菲而成为当地巨富。

乘坐小船,听船娘唱着吴歌,沿着河道悠悠穿越古镇,领略沿岸的风景胜迹,是最令人惬意的事情。在南浔,岸上蜿蜒长达400米的一组建筑令人惊诧不已,这就是盛名远播的 “百间楼” 。据传,百间楼是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董份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历史 。这组粉墙黛瓦的宏大建筑群,空间骑楼相连,筑封火山墙,院落之间以券门相隔,楼前有廊檐可避雨遮阳,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古朴雅致,既气势宏大又不失江南建筑特质,在两岸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百间楼是跨河建筑,两岸楼宇之间,有一座石桥相勾连,沿河条石砌成的护岸整饬划一,门前的河埠码头,既方便货物运输和乘船出行,又方便了日常的汲水浣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份绵长而清丽的诗意只属于江南的古镇。当小船在水中悠悠划过,如若临水的花格窗扇忽然被推开,该有明眸少女莞尔倚窗;如若夕阳西斜,水岸农家女儿在船稍卖花,那又该是怎样的旖旎?清代诗人张镇的《浔溪渔唱》果然有诗:

比起周庄、乌镇那些 旅游 热地,荡口古镇显得低调和安静,在这里,白鹅仍然悠闲地浮水,木船上的鱼鹰仍在捕鱼,两岸茶肆里的客人稀少,但更适宜小坐品茗、闲叙,留宿街东头设施一新的民宿,亦可安享小镇的宁静。 “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 ,这是清代诗人杜汉街对荡口景色的赞美,想来那时荡口就很让墨客心仪。这里也是吴门才子唐伯虎、沈周、文徵明等常来之地,因为这里有座“真赏斋”,主人华夏是位著名收藏家,也是才子们的同道好友。那晚,唐伯虎偕美女在鹅湖月下泛舟,留下了 “柳含雾气濛濛重,月荡湖光愰愰明。翠幙坐船红拂妓,鹅肫荡口欲三更” 的诗作。而文徵明不仅多次往还,还为真赏斋画了两幅同名画作,他们是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向晚的古镇,常被比喻成一首首温婉的小令,将诗意的水乡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坐在古镇的长廊之下,看云起云落,船来舟往,烟雨聚散,是一种都市体验不到的奢侈,也是一种现实版的“诗和远方”,所以都市人趋之若鹜。其实,今天宁静安谧的古镇,古时候却都是商业繁华热地,这些古镇临近都市、出行便利,又无车马之喧;拥有各种生活之便,市镇繁荣又能享受宁静安适。西塘古镇别具特色的长廊,最早便缘于一个商家为满足客人遮风避雨之需而搭建,他的善举为其带来了好名声、好生意,引得众商家纷纷效仿,由此廊棚与廊棚相连,绵延而成为一条千米长廊。更有人在临河一侧安置靠椅长凳,供人休憩,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古镇的一道独特景观,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本意识、服务意识的觉醒。

江南古镇或傍水而建,或有水环绕,大多古镇则有小河汩汩流过;有河就有桥,因为桥下要行船,因此古镇的桥大多是拱形桥。如果说,水赋予了小镇以诗意和灵气,那么桥则为隐鱼郊野的小镇添了一份通达。

甪直 ,一向被称为江南“桥都”,在一平方公里的镇区内竟有石拱桥72座。这些桥分别建于宋、元、明、清,现有41座得以保留。这些桥形制多样、造型可以各异,有多孔大石桥,单孔小石桥,有较宽的拱桥,也有窄窄的平顶桥。桥多,是因为水多,甪直处于阳澄湖、淀山湖、澄湖、金鸡湖、独墅湖“五湖”之中,多条河流环绕小镇,居中的一条直河沟通了六个方向,水陆相交,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甪”字,“甪直”之名由此而来。

所有的古镇都浸润于水,运河之东的同里古镇,选址和甪直异曲同工,小镇环抱于同里湖、九里湖、叶泽湖、南星湖、庞山湖等五湖之中,被誉为江南“小威尼斯”。现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的一句“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揭示了同里与水的密切关系。整座古镇被15条小河分隔成七块陆地,这七块陆地又被49座古桥连缀成一个整体。明代,一些风雅文人在这里聚会,一起评出了“同里八景”: 九里晴澜、林皋春雨、莲浦香风、西津晚渡、水村渔笛、东溪望月 ……几乎没有一个不沾着湿漉漉的水汽。

小桥与流水,串连起了古镇,也串连起了 历史 的风情。从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到西塘、南浔、荡口……,无论哪座古镇,有水必有桥,河上的古桥一座连一座,犹如翱翔在五线谱上的一串串音符,构成了一首旋律悠扬的乐曲。自然,桥的主要价值在于交通的意义,并非只为满足眼睛,但作为一种综合了文化艺术的劳动创造,各式各样的桥梁也维系着人们的审美、文化、生活、习俗与愿景。

在同里,镇子里每逢有人家办喜事,披红挂彩的迎亲队伍一定要吹吹打打地过几座桥。第一座叫吉利桥。在这里,新郎须按照旧俗完成婚礼的第一环节——“一背二抱三牵手”与新娘一起走过 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 ,在鞭炮齐鸣、鼓乐齐奏和亲友邻里的贺喜声中,完成传统婚礼。在城市里,婚礼早已被酒店司仪的固定程式所取代,只有在古镇,久远的传统还有着延续的土壤。同里古镇的“吉利、太平、长庆”三桥,呈品字形鼎足而立,其间相距不过数十步,“走三桥”的习俗早在清代就已流传,凡婚嫁、祝寿、庆生、孩子满月,人们都要走一走三桥。

当地民谚曰:

走桥,作为江南水乡流行的习俗,始兴于明清。明代的《走三桥词》曰: “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那时的走桥,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祛病方式,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衍化为一种内涵更为丰盈的祈福习俗。在乌镇,走桥就演化成了一场全镇人参与的祈福活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吃完夜饭,便三五成群,提着花灯,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走桥。随着参与人群越聚越多,走桥队伍蜿蜒成了一条长长的灯龙。与同里不同,乌镇人的走桥,不少于十座桥,且只能一路前行而不能走回头桥,因此走桥之前需规划好路线,人们边走还要边念走桥谚语: “元宵夜走走桥,人生太平百病消;小孩子走走桥,聪明活络念书好;小伙子走走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家走走桥,青春靓丽更苗条;老人家走走桥,鹤发童颜身体好。” 从内容看,显然是新编的俗谚。

最早开放的古镇周庄,四面环水,全镇依水成街,桥街相连,船桥相望,特有的水环境造就了周庄的灵秀风韵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今,被陈逸飞纳入画框的“双桥”已成为周庄的文化标志。双桥有自己的名字,跨越南北市河的叫“世德桥”,另一座横穿银子浜的叫“永安桥”。桥名透露着小镇人的价值认知,而造形质朴、构造精巧的外形,也显示出水乡人崇尚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

古镇最重要的桥梁的周边,往往环绕着酒肆茶楼,这里人流密集,游客络绎, 美食 荟萃,往往是小镇的文化经济与信息中心。坐在临河的酒馆茶肆里,人们或品茗,或小酌,把酒临风,举杯望月,一边欣赏桥下船影波光、桥畔岸柳行人,一边随意闲聊,散淡闲适之中最是小镇迷人的风情。

周庄中市河的西口,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单孔石拱桥——贞丰桥。桥两端连接着贞丰弄和西湾街。桥下有一家“德记”菜馆,有一个很魅惑的绰号——迷楼。据说,当年老板的独生女儿阿金,容貌清丽如出水芙蓉一般,当垆卖酒,芳名远播,远近食客闻香而来,菜馆生意很是红火。民国才子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成员,那时也频繁出入德记,酣饮畅谈之余,亦饱餐秀色。他们在此指点江山,诗兴勃发,激扬文字,日积月累竟汇集了百余首诗作,遂辑成了一本《迷楼集》。“迷楼”之名也就成了德记菜馆的别称。今天,迷楼里的一组蜡像,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百年前的这一故事。

- END -

作者:庄若江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市政府智库成员,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全国人文社科系统优秀科普专家。历任中文系主任、影视传播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无锡江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两岸三地文学比较研究和影视剧策划创作,曾为多位党和国家***解读吴地文化,受到高度评价。

著有《城市文化论》 《说吴》《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等21部著述,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市级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另有大型人文纪录片文本《说吴》《惠山祠堂群》《诗画江南》,电视剧《江南望族》,**《锡城往事》,舞剧《中华酒歌》《千年运河》《风雨锡商》等文本创作,曾获第六届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奖”、最佳撰稿奖、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等。

审核、发布 : 张一哲

周庄,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堪称中国水乡的典范。这些濒水而居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是江南最为典型的水乡古镇。走进周庄,一湾湾绿水,一座座古桥,一幢幢宅院,构成了古朴典雅的水乡情韵。周庄,“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俗风情,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第一水乡”。2003年,周庄镇被列入第一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

周庄,位于昆山市境内西南,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逐成江南巨富,周庄因此成为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青山绿水间,寻一处水乡古镇,让心灵栖居,也让旅途中多一种体验。每次来周庄这里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惊喜。走在遥远的他乡,带着旅途的气息,寻觅到这样一处婉约的水乡,看着河道上欸乃而过的乌篷船,静静地在河边的廊棚下听雨,在烟波桨声里,汇聚了沁人心扉的古韵。

街回路转,水清舟行,看小镇“小桥、流水、人家”景致,探寻如烟的往事,让如水般流逝的岁月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粉墙黛瓦,前街后河,古桥驳岸,舟楫悠悠,碧水长流,古桥依旧,这就是我们心中追寻已久的江南水乡——周庄。徜徉在周庄,看小桥流水,庭院深深,这里的一砖一石都见证了岁月的斑驳,时空的交错,这里的慢时光让人平和与淡泊。周庄,是一处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心灵深处那尘封的记忆——梦中的江南水乡。

在周庄,看小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探寻小镇如烟的往事,让如水般流逝的岁月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周庄仿佛就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玉不染一丝世俗的尘埃,在岁月的风尘与现实的浮躁中依然灵动与温婉。在这里可以平静地看时光流淌,随心所欲地发呆或遐想……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周庄已历经900多年的 历史 ,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第一水乡”。这里仍完好地保存着公元14世纪“井”字形河街的古代水镇格局,民居依河筑屋,鳞次栉比,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如富安桥、双桥(世德桥、永安桥)、通秀桥、梯云桥、报恩桥、太平桥、贞丰桥、全功桥、福洪桥等。众多的明、清民宅庭院保存完好,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蜿蜒流淌的小河,赋予周庄宁静、古朴、典雅。这些濒水而居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是江南最为典型的水乡古镇。水乡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小镇不仅有建于明代的“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也有规模恢宏的七进五门楼的沈厅,还有西晋文学家张翰“莼鲈思归”的南湖园。

周庄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使许多传奇故事和民情风俗绵延流传。江南之水柔媚而多情、内敛而灵秀,精巧雅致的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哉悠哉,游人坐在船上,听船娘唱上一首小曲,很是惬意。小镇上不时传出吴侬软语和阿婆茶阵阵飘香,续说着财神沈万三和聚宝盆的传奇;橹声欸乃、昆曲悠远,演绎着青年男女不期而至的邂逅。

漫步在小镇的桥头岸边,看鳞次栉比的百年老屋,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归去来兮,水乡的韵味,如诗如画,令人沉醉,不仅让人想起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在小镇上,泡一壶清茶、听听古筝,看看 “小桥、流水、人家”景致,周庄,成为休闲生活的代名词。周庄是做梦、发呆、闲逛的好地方。

千年 历史 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周庄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造访周庄,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蜚声海内外的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1985年,《故乡的回忆》成为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周庄由此作为江南古镇的代表走向世界。

周庄必去的景点:双桥、沈厅、张厅、富安桥、古戏台、全福寺、迷楼 叶楚伧故居 澄虚道院、周庄博物馆等。

双桥: 周庄双桥指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桥和永安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两桥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于世。双桥,河上的石桥联袂建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这两座石桥,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是周庄的象征。

关于双桥,有一则动人的故事。1984年春,陈逸飞在周庄将双桥绘成油画,题名《故乡的回忆》。这幅画就是他这次水乡之行的最大收获之一。《故乡的回忆》连同他的其他37幅作品,同年10月,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哈默画廊展出,这幅油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11月,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从此将周庄推向了世界。

站在这里举目望去,双桥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太平桥,连接城隍埭和蚬江街。这座石桥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兴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桥长132米,宽25 米,为单孔石拱桥,跨度 48 米,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桥旁是沈体兰的旧宅。

逸飞之家: 逸飞之家是著名画家陈逸飞的纪念馆,位于周庄蚬江街 11 号,离双桥很近的一处老房子,这里离双桥很近。逸飞之家的匾额由陈逸飞先生生前好友著名画家陈佩秋所题,园中的四季桂花和海棠树是陈逸飞家人栽种。纪念馆中有周庄人为陈逸飞所立的铜像,馆内还陈设了陈逸飞先生一些珍贵的手稿和照片。陈逸飞的作品《故乡的回忆》让周庄走向了世界,而如今周庄成为了世界文化名镇,周庄人没有忘记他,在周庄建立了一座纪念馆,以纪念他为周庄所做出的贡献。

站在市河一侧,看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渌水小河之上,过双桥向北走不远,便来到了张厅。

张厅: 张厅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进入朱漆大门, 砖雕门楼, 庭院幽深,木雕花的窗子以及古老的屋檐,大气的厅堂,精致的摆设,都记载着当日门庭若市的繁华。张厅是江南民居中比较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整个张厅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前后六进,房屋60余间。张厅的后院还有一个箸泾穿越的后花园,园中翠竹摇曳, 花木扶疏 ,荷塘水韵,为这个小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

坐靠在亭台里的美人靠上,细品古园风情,想象当年的张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可看绿水清波,吟诗作画,观花赏月,花下低吟,月下浅唱,是何等的闲情逸致。 小河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箸泾”。箬泾河穿屋而过,构成 “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构筑了水乡特有的灵动的情趣。它唤醒了游人的怀旧意识,感慨于时光的流逝。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厅: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100多间房屋,占地2000多平方米。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正厅松茂堂厅堂中央悬匾一方,“松茂堂”三个凸出的泥金大字,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在周庄的明清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沈厅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行三,吴人呼为沈万三。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诧,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迹,但始终把周庄作为立业之地。沈万三富甲天下。出身低微的沈万三,由贫而富,又“既盈而覆”,成为元明之际江南地主豪富的一个缩影。岁月带走了先人的足迹,也尘封了那如烟的往事,然而沈万三在周庄的遗迹,他后裔所建造的巨宅沈厅,吸引了许多中外 旅游 者。

富安桥 :从沈厅出来往北走不远就到了富安桥,相传桥旁有总管庙,所以它原名总管桥。富安桥由周庄人杨钟为报答祖先恩德捐资创造,建成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嘉靖元年(1522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三次修葺。富安桥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 38米,跨度 66米。

富安桥,位于周庄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富安桥是周庄现存最古老的桥,数百年来,历经风雨,迎送无数人的过往行人,见证了小镇的 历史 。

下富安桥向南,过梯云桥向右转走上一段便来到了叶楚伧故居。**《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面的那座桥正是周庄的梯云桥。在周庄 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名人。在清末民初,这里出现了一位爱国志士,他就是叶楚伧先生。叶楚伧故居,是他的祖宅,也是他曾居住过的地方。

叶楚伧故居: 在镇中心的西湾街上,有幢临河坐南朝北的古宅院,它建于清同治年间,原先雅称“祖荫堂”,数经修葺,今为叶楚伧故居。这座五进清式建筑,包括墙门、轿厅、正厅和堂楼,还有一个幽静小巧的后天井。前楼堂为叶楚伧童年书房,后堂楼下的客厅曾是叶楚伧与南社社友柳亚子、苏曼珠等斗酒叙诗、切磋艺文之处。叶楚伧故居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境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座仿明的建筑。

叶楚伧,1887年出生于江苏吴县周庄一个书香门弟之家,祖籍周庄,自小在周庄长大,早年参加同盟会。他先后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生活日报》。1916年,叶楚伧与邵力子合办《民国日报》,任总编辑。叶楚伧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以及小说《古戌寒笳记》、《金阊之三月记》等作品。叶楚伧是著名的南社诗人和政治活动家,这位国民党元老于1946年在上海病逝。

在叶楚伧故居附近还有两处景点是值得一看的,一处是中市街北面的澄虚道院,另一处是西湾街南面的全福寺。据周庄人讲,澄虚道院是周庄一带有名的道观。澄虚道院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已有900多年 历史 ,原名“圣堂”,是吴江澄虚人士来此捐建,故名澄虚道院,非常不幸,由于年久失修,道院已有所破坏。1994年周庄政府出资重修,又重现了当年的面貌。

另一处值得一看的就是全福寺。周庄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全福寺就坐落在南湖的北侧。全福寺始建于宋代,已有900多年 历史 原是宋元佑年间的周迪功廊舍宅为寺的,后经历代不断扩建,香火旺盛,成为江南一带的名寺。据说,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寺庙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全福寺是1995年重新修建的,并从原来的白蚬湖畔移址在现今的南湖畔。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世居周庄镇南二图港(近南湖)。在张翰之后,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也曾经在南湖寓居游钓。这里不仅景色宜人,也是寻幽访古的好去处。

贞丰桥 :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位于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由于周庄古名贞丰里,以里得名,为贞丰桥。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桥长122米,宽28米,跨径44米。该桥如今拱洞完整,磨石斑驳,石隙间伸出枸杞枝,风貌如初,整修后傲然跨河而立,呈现一派古意。

桥北西侧,曾开设德记酒店,地处桥旁与闹市中间,顾客把酒临风,看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桥楼互衬,风光无限,美不胜收,也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贞丰桥和迷楼现仍保存如初,一桥一楼,相得益彰。

迷楼 :迷楼地处贞丰桥畔,为临河修筑的两层小楼。进门看到的扁额“迷楼”,就是由当年柳亚子所书,一楼主要陈列南社社员聚会的照片和一些书稿,二楼主要有四个发起人当时酣歌痛饮的蜡像,还有就是有关他们生平的简介。

迷楼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建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40,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年长后,如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

周庄系江南水乡的重要商埠集镇,贞丰桥又是镇境水陆要津,店铺毗邻,商贾云集。德记酒店地处小桥流水、富有诗情画意的闹市之中。宾客设酒临风,吟诗作画,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颇有一番情趣,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德记酒店幸得“迷楼”雅称,有人说这里的景色为之一迷,酒香四溢为之二迷,楼主的女儿阿金迷人为之三迷,所以就有了迷楼之说。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慷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结为《迷楼集》流传于世。因此,周庄迷楼名声大振。现经修葺的迷楼仍保持当年风貌,依水傍桥,令人着迷。

每位背着行囊远足的行者也许都会有三毛情结,来到周庄的人大多都会在这里寻找三毛的踪迹。沿着弯曲的石板小路行走,来到离普庆桥不远的中市街111号,一座茶楼出现在眼前——三毛茶楼。周庄古镇内最有味道最值得品读的地方应该就是“三毛茶楼”了,这里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着一段不解的故事。

三毛茶楼 :周庄古镇内最有味道最值得品读的地方应该就是“三毛茶楼”了,这里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着一段不解的故事。1989年春天,是油菜花开的季节,多情的周庄迎来了一位多情的女子,那个浪迹天涯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她来到这块让她魂牵梦绕的故土——周庄,在离开周庄后,当地作家写下了散文《三毛在周庄》,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后来三毛信中写道:“周庄真好,还要来周庄吃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周庄的大街小巷走个够”。 三毛把周庄当作了她梦中的故乡,可如今香销玉殒,已经走了,留给了人们的只是回忆与惋惜。

可是周庄人没有忘记她。周庄的朋友为了把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周庄短暂的停留与当地作家的情缘永远定格,几年后终于在周庄开设了一间茶楼,取名为“三毛茶楼”。一位周庄本土作家张寄寒先生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过一段文字交往,幽思难遣,故收集了三毛与周庄的前世情缘,开了这个茶楼,取名“三毛茶楼”。三毛茶楼开设以来,慕名来访者众多,其中更多的是怀念三毛的读者。茶楼上下挂满三毛的照片、三毛的生平,还有她写给张寄寒先生的信件。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三毛临死时还在念叨周庄。枕河而居的三毛茶楼, 有了一种文化的意韵,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伊人已去,只有一座三毛茶楼在诉说着三毛和周庄的故事。

走累了,我们走进了三毛茶楼,找一个楼上靠窗临河的位置叫上一壶阿婆茶,要上几碟茶点,透过窗子看过往的船只在河上悠然往来,想象三毛当年行走在周庄的样子,引起无限幽思。淡泊宁静的闲适中,是心灵的归处,水天一色,方寸咫尺之间,别有一番江南水乡之美。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小镇,我们静下心来,在水乡小镇的慢时光里更是品味一份休闲的惬意和安逸,体会岁月在这里变缓的步伐,诠释生命的意义。茶楼里正在播放三毛最喜爱的歌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周庄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景点,如大诚堂、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水冢、贞固堂(沈体兰故居)、南湖园、周庄博物馆、怪楼、周庄舫等。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 历史 资料和 历史 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沈万三水冢在镇北银子浜底。水下有一古墓,埋着沈万三的灵柩。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无数碎银在闪烁,笼罩着神秘色彩。

贞固堂,又称沈体兰故居,系爱国教育家沈体兰先生幼年生活之处所。沈先生出生于周庄书香门第。贞固堂位于古镇太平桥堍,是一座高墙花窗、粉墙黛瓦的宅院式民居建筑,面街临河,环境幽雅,古色古香,别具风格。

来到古镇后港西街的周庄博物馆,浏览林林总总的陈列品,溯古寻源,在浓缩了的时空中,领略 历史 的厚重,感受多姿的水乡风情。周庄镇北的白蚬湖,湖水清澈,微波荡漾,湖畔垂柳依依,曲廊亭台一派典雅,沿着鹅卵石小径穿过穿过“云海阁”,走过木质栈桥,就上了周庄舫。

夜幕夜幕降临,我们来到周庄古戏台,在这里听上一场昆曲,让忙碌的心情变得轻松,会让旅途的疲劳顿消,感受心灵之旅的愉悦。

古戏台: 戏台座南面北,以古戏台和走马楼式观演楼、展览馆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台中心是由四百二十只木雕凤凰盘旋成复盆状,叫“凤凰藻井”,这是古代利用共鸣原理筑成的“高级音响”,使演唱婉转动听,绕梁三匝。古戏台上昆曲表演,水袖飘逸赏目,浅吟低唱天,赏心悦目……

古戏台上演的剧目:《长生殿》、《牡丹亭》、《白兔记》、《窦娥冤》、《孽海记》、《寻亲记》、《双珠记》等。古戏台常年上演昆曲,昆曲也叫“昆山腔”、“昆剧”,是戏曲剧种最古老的一种,昆曲形成的 历史 ,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今属于江苏),昆曲成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 ,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漫步古镇,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走过一座又一座的桥,观赏古桥驳岸、看小船摇摇晃晃地漾起一泓碧波;一叶轻舟,绿水逶迤,听一曲吴歌小曲,与船娘聊聊家常,让水乡韵味静静流淌。在烟波桨声里,碧波荡漾中,弥漫的古韵袅袅而来。此时的周庄清新而温婉,飘逸着古风古韵,散发出浓浓的乡情,时光仿佛在这里停顿,我们如同回到梦中的故乡。周庄,一个可以让时光驻留的地方,如诗,如画。周庄之美,让人萦绕心间,挥之不去。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南浔镇有很多住宿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大酒店享受现代快捷的住宿服务,还有家庭旅馆体验古镇生活。白家楼古宅白家楼古宅住宿是南浔镇住宿风格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最大特色。白碱楼是南浔镇的明代建筑群,最能体现古镇的古味。

海洋传递着生活在水乡的灵气。这里沿河有一条很长的街,沿街的房子大多是前店后屋。大房子有前后花园,一般人家都是两室一天井。是体验南浔特色的最佳下榻之处。价格基本在100元左右,环境优雅,非常宜人。

颖园酒店推荐理由:如果要求卫生、安全、舒适,这家酒店非常适合。价格:标准间140200元/间/天电话:05723912025 3912518地址:南浔镇便民路31号阿芳家庭旅馆特点:客栈舒适、安静、卫生、安全。阿姨热情好客,叔叔老实勤劳。

邻居朴实,热情,生活悠闲。晚上坐在河边喝茶聊天;看老街夜景;听古镇讲南浔民间故事,体验古镇的宁静与闲适。联系人:阿芳电话:0572-3917706手机:13567294046地址:南浔镇南溪街120号(张世明故居旁)房价:普通双人间100元/间寻一人家客栈特色:回廊式的建筑,其干净幽雅的外部环境,新颖完美的内部装修,将江南古镇风情与现代生活设施完美结合,木质窗棂、雕花栅栏、中央天井,无不展现着江南古镇的风情与魅力。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东街70号订房电话:05723079111订房电话:05723012101白天楼紫藤阁青年旅舍特色:长廊下饮茶垂钓,其乐融融。可以提供家常饭。老板娘的家乡有野茶的清香,有小桥流水鱼白莲。欢迎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人,驴友们留宿!电话:0572-7318966 0572-7380012地址:浙江湖州南浔白建楼河东94号浙江南浔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85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