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5千年历史灿若星辰,有着说不清的朝代故事,如今许多的景点依旧深深烙印着历史往事,众所周知,苇泽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此关又名娘子关,娘子关就有一段关于历史的故事,这个地名跟唐朝战功赫赫的平阳公主有关,就带大家聊聊这一段有趣故事。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她还有四个兄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等人。我们通常都会把唐朝的建立归功于李渊父子,但其实平阳公主对唐朝建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而他的女儿平阳公主却在长安。这位公主知道父亲要起兵,就回家卖掉田产,组织军队响应父亲的军队。
不到四个月时间,平阳公主已经手握几万士兵。她的军队不仅人多,而且纪律也很好,很受百姓支持,她的军队被称为娘子军,很多农民也加入其中,势力浩大,甚至威胁到了朝廷。朝廷出兵镇压,但是她临危不乱,成功打败敌人。她不仅守住了关中这块宝地,而且之后还与李渊父子一起攻占了长安城。所以李渊很器重这个女儿,给了她不少封赏。
唐朝建立以后,各地的割据势力仍然存在,平阳公主就率军镇压,她镇守的地区就是今天山西境内的苇泽关(娘子关),打压这个地区的割据势力。这个关是山西的大门,通过这里往南边可以进入中原,往西边可以进入关中。
更何况山西是李渊起兵的老巢,所以这个位置十分重要。李渊让她镇守这里,说明她在李渊心中地位多么高。这个关有平阳公主镇守,叛军也一直未敢前进一步,后来因为人们敬佩这位女将,所以才将这个关隘易名为娘子关,山西娘子关也因此名扬四海,直到今天人们也一直这么称呼。
后来,平阳公主因病逝世,李渊悲痛不已。为了表彰女儿的战功,李渊还下令按照军队之礼将其安葬,其中包括鼓吹。但是当时的人觉得平阳公主是一介女流,用鼓吹不合礼法,所以很多人反对李渊这么做。但是李渊用平阳公主的战绩说服了众位大臣,最后破天荒地按军礼为平阳公主下葬。历史上只有平阳公主一个女子是按军礼下葬的,也被许多人成为历史上最有“战功”的公主。
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十分罕见的,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基本上都是男权社会。不过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王朝,所以这样的事情才能够出现,就像后来武则天登基为女皇,也是出现在唐朝。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平阳公主自身能力非凡。
01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平阳公主”这个封号,在正史记载中有八位。
大多数“平阳公主”籍籍无名,能称得上巾帼豪杰的只有两位,一位生活在大汉,一位生活在大唐。
今天要介绍的是大唐的那位平阳公主。
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乃窦皇后嫡出,是李世民的同胞姐姐,身份尊贵无比。
她是中国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公主,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娘子军。
她拥兵数万,威震关中,战功赫赫丝毫不亚于兄长李世民。
这位平阳公主在正史上没有留下生卒年与姓名,却是唐朝第一位拥有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人,真正的生荣死哀。
平阳公主出生之时,李渊只是袭封唐国公,担任太原留守,还没有起兵反隋。
乱世之中,平阳公主并没有像寻常官宦女儿家一样养在深闺绣花,而是跟随父兄一起念书习武。
平阳公主幼时天性浪漫,不喜拘束。为了收一收宝贝女儿的野性子,也是出于自己仕途的考虑,李渊将她嫁给了武将柴绍。二人成婚后在长安定居,夫妻恩爱顺遂。
一个是国公千金,一个是将门虎子,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却没想到,父亲李渊会起兵造反。
02
李渊起兵反隋前,悄悄派使者潜入长安去接回女儿、女婿。
当时,柴绍对平阳公主说:“你父亲将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迎接义旗,但此刻身在长安,周遭多眼线,我们若一同离开怕是太招人耳目,可我若独自去了,留你一人在这虎狼环嗣的长安城,岂不是太危险了?”
听到夫君的这番顾虑,平阳公主毫不犹豫地说:“你快去吧,我不过是个妇道人家,人们不会太防备我,遇到危险容易躲藏,我自有保全之策,你放心。”
柴绍依依不舍地去了,平阳公主则独自在后方安排诸多事宜。
局势危急,平阳公主并没有像寻常闺秀那般只知哭哭啼啼,而是立刻动身回到鄂县的李家庄园,变卖产业,赈济灾民,很快拉起了一支四五百人的小队伍。
古时男女有别,为了方便行事,平阳公主脱下了大袖衫裙,换上束腰马甲,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
带领着这支小队伍,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当时天下大乱,流民四起,长安虽然还牢牢地握在隋朝皇帝的手里,可周围乡镇早就是义军的天下了。依靠过人的政治军事才干,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与父亲李渊的起义军形成呼应之势。
平阳公主声名鹊起。引起了朝堂的注意,朝廷派兵前来攻打,平阳公主依靠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一次次化解危局,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仗越打越多,她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竟发展到有数万人。
羽翼丰满后,为了响应父亲的军队,平阳公主终于脱下男装,向众人表露了自己的女儿身份,告诉众将士自己乃是唐国公李渊之女。
将士们看到自己忠诚侍奉的主帅竟然是个娇俏女子,尽皆哗然。他们的主帅以一介女流之身,阵前冲锋,英勇无敌;每战必胜,与将士同甘共苦,众将士无不心悦诚服,比男儿更显英雄。
人们立刻对平阳公主肃然起敬,人人高喊效忠李家。
03
由于军纪严明,从不扰民,平阳公主的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朝大将屈突通奉命镇压起义军时,曾多次与娘子军对阵,在平阳公主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屈突通作为守将力战李渊,却又一次败于平阳公主在敌后战场的娘子军手上。最后屈突通被迫降唐,终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平阳公主功不可没。
当李渊终于进入关中之时,他欣喜地发现,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已经在关中为他打下了一大片土地。
柴绍迫不及待地带着几百骑兵去迎接夫人,柴绍自投奔李渊之后,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屡出奇谋,战功显赫,却不想自己那如花似玉的美娘子竟也成了和自己平级的女将军。分离了大半年,夫妻终得团圆。
平阳公主留下大批兵马驻守已攻克的城池,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渊队伍会师渭水河北岸,准备一起攻打长安。
平阳与柴绍各领一军,各自都有幕府,分兵攻打长安。11月,他们兵合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平定关中之后,李渊将爱女封为“平阳公主”,因为拥有军功,与其他公主自然地位不同。
当时李渊只控制了大半个关中,四周强敌仍在,根基仍然不稳。平阳公主的兄弟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依然四处征讨,夫君柴绍也相继平薛举父子、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战窦建德。
04
李渊不忍爱女再像从前那样冲锋陷阵,但又可惜女儿有一身武功才华,遂命其镇守山西。
山西是李渊的老窝,算是“龙兴之地”,也是进入关中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将防守大本营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平阳公主,也可见得她的确能力出众。
平阳公主驻守的地方位于今天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平阳公主率领她的娘子军驻守于此,后人于是称它为“娘子关”,即今天万里长城第九关是也。
驻扎娘子关时,平阳公主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一次,汉东王刘黑闼部大举进攻,平阳公主眼见敌人来势凶猛,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挥娘子军与居民严防死守。
但关内兵力不足,刘黑闼来势汹汹,全军进发,面对数倍于其的军队,娘子关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平阳公主心急如焚,在城楼上焦急地踱着步子。
这时探子来报,援军最快也要在两日之后才能到,可娘子关眼下的情况,怕是一日也守不住了,平阳公主忧心忡忡,在城楼上沉思良久。
她极目远眺,等待援军到来等得望眼欲穿,忽然,她无意中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谷子,顿时急中生智,计上心来。
她立刻下令城内军民收割麦子、架起锅炉、用新米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平阳公主又令部众乘着夜色偷偷出城,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
部下不解其意,都以为公主殿下疯了,却摄于“铁娘子”的一贯稳重,不敢发言,只能默默照办,心中痛惜粮食——毕竟,城中粮草都快不够吃了,怎能如此浪费救命的粮食?
次日,娘子关前沟壑中米汤横溢,敌人哨兵发现后,还以为是马尿,急忙报告主帅。主帅出帐观望,只见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震天,战鼓擂动,便错误地判断援兵已到,战马的尿都尿满了沟渠,可见城内援兵数量之众。
刘黑闼还以为是自己中了埋伏,下令撤退。
公主唱了这一出“空城计”,不花一兵一卒击退数万敌军,城中军民欢天喜地,额手称庆。
待刘黑闼得知此乃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已到,他只能望洋兴叹了。
05
娘子关以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她人生的后半段又是如何的丰富多彩,我们不得而知。
直到武德六年二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
死因不明,或许是正常的生老病死,或许是在与刘黑闼残军作战时英勇牺牲,亦或许是长年累月的劳苦作战短折了寿命。
史书上关于她的死,只有简单的一句记载:“(武德)六年,薨。”
只一个字,便记载了这位传奇女将军烽火狼烟的一生。
平阳公主是以军礼被下葬的,全军举哀,“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礼官提出意见说,自古女子从来没有以军礼下葬的,何况平阳公主贵为公主,于礼不合,
李渊反驳道:“鼓乐乃是军乐,公主从前亲临战场,参谋军务,亲自击鼓鸣金,身先士卒,有安定国家的不世功勋,古往今来,有哪个女人像她那样?又有哪个女人可与她比肩?她的葬礼岂能没有鼓乐?”
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平阳公主被谥为“昭”,史称平阳昭公主,她也是大唐第一位拥有自己谥号的公主。
这样一位传奇女将,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她的生卒年,连姓名亦不可考。
据推测,平阳昭公主死时,应当在22至32岁左右,古时女子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作为养尊处优的大唐公主,这个寿命怎么看都是短折而死。
结合她以军礼被下葬,士兵举哀,合理推测她正是死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公元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双方互有胜负,直到 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第一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生而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死而为国捐躯,平阳公主的一生何其悲壮!
唐高祖李渊对自己的女儿评价道:“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
06
但就是这位“非寻常妇人所匹”的公主殿下,却在野史里被传言曾落草为娼!
在新旧唐书中,曾有明确记载过平阳公主失踪的事情,但并没有说明她的具体去向,只记载了她带着一个戏班子逃回家的场景:
那还是李渊在太原当太守的时候,平阳公主尚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从小性子就贪玩,常常溜出门去。一日出门,便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心急如焚,四处托人寻找,但平阳公主却像空气一样人间蒸发了。
这以后,农民起义像星火燎原一般烧遍中原,四处流民,太原城也并不太平。
几个月后,平阳公主却又奇迹般地回家了,并且,还带回来了一个戏班子。
原来,失踪的这段时间,她是被流民裹挟着出了城,遭遇匪徒绑架,将她卖去了长安城的妓院里。
可怜堂堂唐国公之女,竟沦落烟花柳巷。她在妓院内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可叹她性格坚毅,个性刚烈,不甘忍受此等奇耻大辱,几次反抗逃跑,都被抓回来暴打。
民间传说里,平阳公主逃出青楼的故事充满传奇,她偶然认识了在青楼里唱戏的一个杂技班班主,对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那班主十分仗义,帮助她乔装打扮,混出青楼。
平阳公主又一路隐姓埋名,假装是班主的女儿,靠杂耍卖艺筹集路费,回到了太原老家。这才有了“三公主带戏班认亲”的故事。
平阳公主在戏班子里练就了一身武艺,刀枪棍棒样样精通,也学会了走江湖拉人际的本事,对她日后招兵买马、提枪上阵、统帅义军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或许正是这段曲折的经历磨练了她的心性,锻炼了她的坚韧意志,日后行军打仗,她往往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可以昼夜不歇长途行军,也能为了伏击敌军在草丛里趴上一天一夜。
这段沦为娼妓的故事或许是李唐王室顾忌皇家颜面,有意从史书上抹去,也或许只是市井间的野史杂谈,不可尽信。
平阳昭公主以一介女流为父亲打天下,做了大唐盛世的开国将领,她虽不得登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她的功勋却毫不亚于位于功臣榜上的夫君柴绍。
07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当公主的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
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在政坛上搅弄风云。但是论才能和功绩,她们没法跟有开国之功的平阳公主相提并论;论格局和气魄,她们又如何能与沙场上拼杀出来的女将相比?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并不少,正史上有记载的就有妇好、秦良玉、冼夫人、梁红玉、杨大眼的妻子潘氏、符登的妻子毛氏等等,稍一总结,很容易就发现她们的共同之处。
她们大多都出身将门,或者嫁入将门。
她们多生在乱局变世之中,社会动荡,纲常崩坏,风气开化,对女子的礼教束缚便不那么严苛,才有披甲上阵的机会。
史书记载是有所侧重、有所偏颇的,身份尊贵如平阳昭公主,战场杀伐、威名赫赫,却也不能青史留名,连死因都不明不白。
后人想要缅怀平阳公主当年的风姿,竟只能虚构出一个“李秀宁”的名字来歌颂这位巾帼女将。
杨艳——武帝皇后> > 杨艳,字琼芝,弘农阴(陕西华阴东)人。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杨文宗,曾在曹魏做过通事郎,袭封了芬侯的爵位。母亲赵氏。杨艳出生不久。去世,父亲娶继室后,她被接到舅舅赵俊家抚养,在舅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杨艳不仅做得一手好女工,而且熟习古代典籍,工于书法。杨艳美丽动人。司马昭听说有这样一个才貌双全且又门第相当的好姑娘,就派人求婚,为他的儿子司马炎的妻子。泰始元年(265),司马炎代魏称帝,杨艳即被立为皇后。> > 杨艳嫁给司马炎后,很受宠爱,共生下儿子司马轨、司马衷、司马柬;女儿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三男三女。> > 杨艳与司马炎,可谓郎才女貌,耷凤和鸣,长子司马轨早已夭折。但在对待司马衷的问题上却一错再错。司马衷从小“愚劣”,是个 ,虽经师傅再三教导。总不开窍。尽管如此。9岁的司马衷还是在泰始三年(267)被立为太子。> > 立嗣历来为帝王之大事,皇后杨艳岂能独自做主,武帝司马在炎君然也极力赞同。诸如以上“不食肉糜”。一次,司马衷听说许多地方百姓因饥荒而死,竟然问左右道:“他们为何不食肉糜?”由此可见其痴之一斑。早已在后宫传为笑柄,他俩怎会没有耳闻。为此,武帝曾有过矛盾。但,他每当忆起其祖父、父亲司马昭处心积虑,才将曹魏的江山篡为己有,可都还没有来得及登基称帝,就先后一命呜呼了,绝不能将自己刚刚爬上的皇位,断送在子嗣手里。正因为自已是立国之君,就更应严纲正纪。坚持“立长”的传统,哪怕长子(轨已早逝,衷即为长)是 。此外,还有一层潜在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也是长子,却自幼不受父亲的喜爱,但却终于继承了王位。> > 当时,不少朝臣认为立司马衷为痴太子,就意味着将会对一个痴皇帝顶礼膜拜、俯首听命,不断有人婉言劝说武帝应废掉他。侍中和峤每与司马炎谈起晋王朝的政权时,都以太子为忧。一天,他对晋帝说:“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如今世风日下,人情诈伪。恐怕干不了天下事。”太子司马衷的老师卫灌也认为司马衷不能亲理政事,又不敢直言。一次晋武帝司马炎欢宴群臣,一位卫家佯作酒醉,跪在武帝宝座前,想说出废太子的话而又不敢明说,只得说:“此座可惜!”武帝也渐渐感到太子不堪大任,于是将朝臣的意见告诉了杨艳,欲废痴子另立。杨艳勃然大怒,反驳司马炎说:“立太子应立长而不是立贤,这个古例怎么能破呢!”司马炎一向对杨艳宠爱至极,听了这话。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 司马炎和杨艳为痴儿司马衷娶妃的人选。司马炎打算娶名臣卫家女。杨艳力主娶贾允之女。司马炎提出:“卫家的妇女有贤淑传统,长得苗条美丽。皮肤嫩白,而且多擅生子;贾家的妇女却历来妒忌,长得矮小丑陋,皮肤糙黑,又历来生子不多。”因为杨艳得了贾充妻子郭槐大量的金银财宝,郭槐甚至还贿赂了皇后的左右侍从,要杨艳在武帝面前为其丑女说情。又密使太子太傅荀觊向皇帝司马炎进言。劝皇帝为太子娶贾女为妃。贾充是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东北)的世家大族,为司马昭杀魏帝曹髦,篡夺帝位立下汗马功劳。司马炎被立为太子,以及当上晋帝,也与贾充的积极活动有密切关联。司马炎念及此恩,不好再争辩,便听从了杨艳的意见,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 > 贾充夫妇之所以处心积虑地将其女南风嫁给司马衷为妃,将贾南风的终身大事,寄托在一个 的身上。贾充是“醉翁之意”,却为之命运,以及杨氏家族埋下了隐患。> > 司马炎曾以清廉俭朴著称。天长日久,他渐渐变为一个荒*的君主。竭力扩大后宫嫔妃的规模,以满足他的*欲。泰始九年(273)八月,他下令选名门妇女入官,规定;凡公卿以下官员的女子,一律应选;挑选未完,禁止婚嫁;若有隐匿不报者,依不敬法条治死罪。那些豪门贵族不敢违抗,纷纷将亲生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送往皇宫,以备选拔。诏令下达后不久,美女齐集宫门。按晋初嫔妃编制规定:在皇后之下,有贵嫔、夫人、贵人、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美人、才人、中才人15个等级。起初,武帝司马炎使杨皇后亲自主持挑选。心存妒忌的杨艳,专选高大白暂的留下,而把那些美丽端庄的遣送回家。卞藩的女儿长得眉清目秀,窃窕俏丽,姿色超群。当她款款走近时,司马炎早已魂飞天外了。杨艳见状醋意大发,令其返家。司马炎龙颜不悦,自此,改由自己亲自挑选,对所有满意的美女,都用红纱在玉臂上打一个结。> > 经过武司马炎精益求精,反复挑选,得到了数十名美女,又分了等级称号。其中封胡芳为贵嫔,封诸葛婉为夫人。杨艳向来受司马炎独钟,不甘心胡芳和诸葛婉与她争宠,不久,杨艳因心情不宁,卧床不起。泰始十年(274)初秋,杨皇后的病势加重,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司马炎赶去看望,见此情景,热泪夺眶而出,杨艳要他坐在榻旁,慢慢扬起头,断断续续地说;“我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美丽动人。十分贤淑。你如能立她为皇后,我死也可瞑目了。”听了这话,司马炎十分伤感,泪流满面,一口答应了她的请求。> > 杨艳出身显赫,聪慧绰约,精于女工,熟谙典籍,可谓才貌双全。可她一生却犯了两大错误:一是“立长”,因长子司马轨早逝,竟按序将自幼 的次子司马衷立为太子;二是议立太子妃时。杨艳因受贿而选中丑陋不堪、刁悍阴狠之贾南风,从而于家于国埋下后患。她也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在临终前苦劝其夫立其堂妹杨芷为后。时年37岁的杨艳建武帝司马炎已同意她的要求,安祥地伏在司马炎腿上。慢慢地和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中国古代史可以说是男人的故事,优秀的女人往往被称为“不让男人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最合适的名字是平阳公主赵,李渊的女儿,李世民的妹妹。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带领军队帮助父亲建立帝国事业的女性。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军事仪式埋葬的女性。就连长城的娘子关也是以她的监护人命名的。
在封建历史上,唯一以军事仪式下葬的女子:平阳公主,娘子关就是以它命名的
平阳公主站了起来
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位公主的名字,只有她的称号——平阳,所以叫平阳公主,而且因为她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在死后获得“昭”称号的公主,所以人们常常叫她平阳昭公主。她是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李世民的妹妹,母亲是太姥都史,所以她出身高贵。
众所周知,李渊的皇位来自隋朝。然而,在唐高祖为争夺皇位而造反的过程中,不仅是他自己和他的儿子,还有他的女儿平阳公主赵。但消息传来,她父亲李渊揭竿而起造反,她和丈夫柴绍在长安。当时柴绍刚就知道这事比较蠢。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就和平阳公主商量。
柴少偷偷和平阳公主商量:令尊造反,隋朝皇帝残暴。这是正义的行为,我打算帮他一把。但作为一个大男人,我起身和手下走了。我很担心你,不知道怎么安排你。但这毕竟是一场战争。如果我带你一起走,恐怕我会错过我的旅程。但如果我不带你一起走,恐怕你父亲的叛乱会蔓延到长安。如果两个人来找你,你的安全就成问题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听起来有些棘手,但是平阳公主很随意。她对柴少说:“没事。不用担心我。”。我是女的,怎么躲好?你只需要好好照顾自己。然后,柴少不知道是自己心太大了,还是和老婆在一起太舒服了。他真的太过分了,没能帮助唐高祖。然后,平阳公主回到了她的家乡岷县,把她的钱都清理干净了。所以,几百人聚集,怎么办?直接起兵响应李渊起义。
平阳公主招人,打下大片地盘
平阳公主只有几百人,在历史上并不能扬名立万,还能用军队养丧。在聚集了几百人的队伍后,她听说四竹院有一群经常闹事的小偷,但都是无头散兵。公主很机智,就派自己孩子的三宝去游说。为什么?说服他们集结进攻岷县,然后成功了,公主有了根据地。
后来,他是公主家的男孩。他奉公主之命去游说其他强盗,如、项、邱士礼等。然后,他们又成功了。这几个人亲自带着几千兄弟去了延县,和平阳公主会合。然后公主有了自己的团队。但当队伍庞大时,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朝廷经常派兵攻打。
本来是她家的男孩三宝,但三宝毕竟只是个家的男孩,被朝廷狠狠修理了几次。然后公主亲自击败了前来进攻的帝国军队,还攻占了其他城市。遇袭后,她还制定法律,要求军士不得侵犯百姓,深得民心。结果附近很多人来找她,此时她手里的兵力高达7万。据《新唐书》记载,远近者多,获兵七万。
如上所述,平阳公主被皇军十字军东征,但她不仅打败了皇军,还占领了许多城市。比如《新唐书》记载公主扫地,武功,甚至第一关。从文字上可以看出,她打下的城市有户县、周至、武功、石屏。关中占地不小。况且平阳公主也是白手起家。短短三个月,能有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可以说是厉害了。
唐高祖奖励平阳公主,并把幕府给了她
平阳公主攻下几座城市后,带着自己的军队去见父亲。我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父亲唐高祖,当唐高祖听到这件事时,他既震惊又欣喜若狂!于是派女婿柴少带着兵马去华阴见平阳公主。公主带着她一路聚集的士兵和马匹来到渭北与李世民会合,然后李渊的女儿和女婿各自建立了一个幕府,包围了长安。然后,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长安被唐高祖直接击落。
从此平阳公主成名,大家纷纷称她为军中女兵。长安被俘后,展览基本结束。李渊给她取名平阳公主,是因为她在建立自己的皇业过程中,默默为自己打下了一大片土地。他很爱这个女儿,记得给她任何好东西!据《旧唐书》记载,京萍萍被封为平阳公主,具有独特的军事功德,每次赏赐都因主人不同而不同。后来,平阳公主奉命驻扎在山西阳泉娘子关,这是以它命名的李家大本营。
平阳公主死后在军事仪式中下葬
然而不幸的是,大唐建国后的第二天,平阳公主不幸去世。在她即将下葬时,李渊下令以“前后羽骸口口声声,大巢、庄辉、板剑四十人,武士甲卒”下葬。在古代,“鼓吹”是一种军事仪式,只有将军才有资格享受,只有男人才能享受。
李渊一说这话,就遭到朝臣的反对:太多时候,以礼相待,女人不主张。
李园听到后非常生气。他说:“鼓吹是一种军事仪式。女儿活着的时候,在四柱打仗。首先士卒响应我,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打下唐朝。公主帮助了这个国家。自古以来有多少这样的女人?你说她不配军礼?然后大臣想到平阳公主的成就,哑口无言。而且令人感动的是,李渊不仅以军事仪式安葬平阳公主,还破例将平阳公主的谥号命名为“赵”,这是唐代第一例,按照武将死时采用的谥法。谥号任命后,以军礼下葬,这在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身边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他举义兵讨伐隋,先后打下几座城,甚至有严格的法律和军纪。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被君主爱戴,被士官长和人民敬仰的女将军,才是真正的传奇和真正的英雄,她更值得后人书写。
李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崇尚,军乐也。往昔余思珠公主执义旗,亲自执金鼓,有丁可之荣。周志文的母亲被列入十大混乱;公主的工作可以帮助她,她对她很好。为什么不说教!”
中国军事仪式中唯一被埋葬的女性在女性地位不高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这里的公主是谁?她是平阳公主,李渊的三女儿,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公主将军”。可以说她的军事能力并不逊色于李家。而且平阳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后有军队为她举行葬礼的女性,这在女性地位不高的古代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这个女的是男的,如果她够幸运不死,估计李唐后期就没有李世民了,也有可能当皇帝。
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和出生年份,所以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女主角的名字。平阳公主的父亲想起这件事时,她就跑来跑去为父亲的军队联系友军。这个女人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有才华。仅仅三个月,她就在江湖上招募了很多大规模的军队,包括尚湖何攀仁,他手下有数万人。
平阳公主虽然是女统领,但这支队伍军纪严明,离正规军不远。平阳公主在军中言而有信,将士无不仰慕这位女将军。在那个割据时代,这支高效的力量得到了各种势力的支持。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和洞察力是个天才,隋将军瞿图通曾在她手下吃过几次败仗。人们得知,这支多次击败官军的队伍的首领原来是一个女人,一位嫁给了一个女人的姓李的女士。经过神化,口碑相传,他们都称平阳公主为“李夫人”,她的这个单位自然就成了“女兵”。
因为他们在江湖上受到高度赞扬,所以很多人才带着平阳公主的名声来到这里。调兵遣将,平阳公主,很快就招募了七万多名士兵为她效力,可见她的军事能力。传说平阳公主,带着一群士兵镇守娘子关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修筑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不给敌人任何机会。
曾几何时,当刘黑闼的军队处于很大的位置时,平阳公主看到敌人处于很大的位置,就为自己的部下安排防御来自卫。另一方面,她派侦察兵到太原寻求帮助。可惜此时战局吃紧,海关又没有军队增援,娘子关的处境岌岌可危。面对不计其数的敌军,平阳公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在城墙周围徘徊思考对策,同时寄希望于援军,不时眺望。
在四处张望的过程中,平阳公主无意中瞄准了远处田野里的金粟,突然有了一个巧妙的计划。平阳公主命令已建立的人民迅速收集食物,并设立一个大锅煮薄米汤。米汤做好之后,平阳公主派手下晚上把米汤倒进城下的护城河里。第二天一早,城门前护城河里的米汤溢出来了。刘黑闼的士兵看到了,觉得护城河里有马尿,赶紧一步一步向指挥官报告。
领导亲自前来观察,发现不仅壕沟里满是“马尿”,城墙上也是旗帜招展,误以为平阳公主的援军到了。因为怕被算计,刘黑闼这个单位只好先撤退。可是离开娘子关很久之后,才发现这只是平阳公主的计策,她很快就杀了。这时太原援军真的到了,最后刘黑闼的部队不得不失败。
平阳公主的死因史书上没有记载。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李渊出师时,李世民年仅十八岁,李程健二十八岁左右,李元吉十六岁。如果李世民是平阳公主的哥哥,那么平阳公主此时至少十六岁。否则她也不会为关中的父亲而战。
但是很少有人能连续三年生三胎,所以这个时期的平阳公主除非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不大可能十六岁。总而言之,平阳公主很可能是李世民的妹妹。她父亲派兵的时候她应该二十多岁。
作为一名女武将,身体天生强壮,这个年纪不太可能病死。另外,她死的时候是用军礼下葬的。这里作者推测,平阳公主的死,应该是因为在战斗中死亡,或者是受伤回家等死。
至于平阳公主死的那场战争,有两种可能:
第一,死在与突厥的战斗中。当时中原动荡,北方地区各种势力与突厥结盟,借助突厥的力量清除障碍。与众多势力结盟的突厥人不重视忠信,往往背弃盟约,使得李渊与突厥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他在消灭刘黑闼的战争中牺牲了。公元622年,李率军攻打刘黑闼,两军相持不下,战争持续了两个月才结束。平阳公主守护的关隘处于两军交战的前线,自然会卷入战争,所以这个时候死的可能性很大。
假设平阳公主真的死于这场战争,按距离计算,她的尸体需要半个月左右才能运回长安。因为她是公主,筹备葬礼需要半个月,与历史上平阳公主的安葬时间不谋而合。
王世贞曾评价说:“我老婆下到城北,在娘子关前举起义旗。今天,我可以一个人笑,但我可以给一个没有毛巾的男人。”可以说历史上女强人很多,唐朝也太多了。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虽然在各自的时代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无论是能力、威望还是功德,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被称为唐朝最强悍的公主,中国出现的第一支娘子军就是由平阳公主所创建。这支军队的创立,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劳。平阳公主勇敢且善于作战,所带领的娘子军也所向披靡,山西的娘子关也因她曾经的镇守而远近闻名。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是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名巾帼英雄,平阳公主的胆识、谋略一点也不输给自己的兄弟,为父亲建功立业。在平阳公主十五岁的时候,家里人就让她嫁给了柴绍,两人生活在长安城里,婚后的生活也是令人羡慕。隋朝末年,全国各地都在爆发起义,李渊在其部将的劝说下也准备招兵买马,开始做出一番成就。因为当时平阳公主和柴绍还在长安城内,于是就派人告诉二人,让两人赶紧离开,但其当时的朝廷对李渊已经并没有那么信任,如果平阳公主和柴绍真的就走了,那朝廷就能够确定李渊将要谋反。
于是平阳公主并没有同丈夫一同出发去太原,得知父亲要进军都城,便急忙变卖财产,依靠自身的胆识以及充足的资金,组建了一支有几万人的军队,还收编了一些将军的军队,这个时候这个军队的实力非常强盛。虽然朝廷发现后立刻派兵镇压,但是平阳公主并不害怕,还亲自率领军队杀敌,获得了许多的胜利。平阳公主的英勇善战,让父亲李渊大为欣赏,也让李世民也对这个姐姐非常的敬佩。
在公元623年,平阳公主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唐高祖李渊非常伤心,于是就下圣旨,对平阳公主用军队礼仪来埋葬,同时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得到这种荣誉的女子。
在大部分历史记载中,女性很少作为历史的主角被呈现出来,这并不能说明女性在历史上无足轻重,而只能表明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历史书写群体中,他们有意抹杀了女性的真实存在。如果不能穿越文字所造就的重重迷障,我们很难抵达真实的历史现场,一睹当时女性的实际情况,所幸历史书写的空隙给了我们了解女性在历史舞台上展现自己个性的可能。北魏的陈留公主就是一位少有的能够活出自我的女人。
一、第一次婚姻青年丧夫
陈留公主,北魏孝文帝的妹妹,最早被封为“彭城公主”。关于她小时候的经历,我们无从知晓,最早见于史册的是关于她结婚的记载。《魏书·刘昶传》中说,彭城公主嫁给了刘昶的儿子刘承绪,刘承绪的生母很有可能是北魏的平阳长公主,他的父亲刘昶则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个儿子。作为南朝宋的皇室成员,刘昶北奔投奔北魏实属迫不得已,因为前废帝刘子业继位以后,不仅设计诛杀了顾命大臣,而且对危害皇位的宗室成员也展开了疯狂的屠戮,刘昶感受到了这种危机,于景和元年(465年)九月携带妾吴氏和两个儿子以及一部分仆人逃到了北魏。
作为南朝宋皇室成员,刘昶受到了北魏孝文帝的重视,地位相当尊贵,先后娶了北魏的三个公主,前两个因病去世,最后一个则是可能为他生下儿子刘承绪的平阳长公主。后来因为刘昶本人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病死于彭城,为了避讳,才将彭城公主改称陈留公主。《魏书·王肃传》说:“诏肃尚陈留长公主,本刘昶子妇彭城公主也。”刘承绪打小身体羸弱,《魏书》中说他“少而疾”,这里的“疾”并非“疾病”的意思,而是指一个人脊骨弯曲,就是有点驼背,可以想见刘承绪的形象应该不是很好,他死在他父亲刘昶之前,死的时候不超过30岁,当时陈留公主大概也就27岁左右,因为他们俩没有生孩子,陈留公主很快就回到皇宫居住了。
北魏孝文帝
二、勇敢拒婚
盛年守寡的陈留公主本人长得应该比较漂亮,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些人图的不仅仅是公主的美颜,还有公主这一身份在政治上带来的好处。陈留公主的追求者中,就有孝文帝的小舅子冯夙,按理说冯夙作为皇亲国戚,身份上绝对配得上陈留公主,孝文帝本人也答应了这门婚事,但陈留公主的态度却是断然拒绝。《魏书·皇后传》说:“是时,彭城公主,宋王刘昶子妇也,年少嫠居。北平公冯夙,后之同母弟也,后求婚于高祖,高祖许之。公主志不愿,后欲强之婚。”
要拒绝这门在当时看起来合情合理的婚姻,难度可想而知,除非陈留公主本人可以提供非常坚强的理由,否则这门婚事没有回旋余地。陈留公主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极强的行动能力,当时孝文帝正在对抗萧齐的前线悬瓠,公主在一天清晨悄悄带着十几个侍婢和家童冒着雨乘轻车赶赴悬瓠,见到哥哥孝文帝后,陈留公主说出了洛阳宫闱内一件惊天秘密,冯夙的亲姐姐冯皇后本人趁着孝文帝不在洛阳的时候*乱后宫,孝文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多年来,孝文帝与冯皇后的感情一直很好,直到孝文帝本人的内侍也赶赴前线告知相同的事,孝文帝才相信了这件事。此时距离他离世不到两个月,在人生最后的两个月内,孝文帝一直忙于整肃宫闱。透过这个小行为,我们可以想象陈留公主一定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整个人瞬间在几千年的男权世界里鲜活了起来。
三、第二次婚姻又丧夫
孝文帝死的时候,陈留公主大概30多岁,她在宫中又守寡好几年,直到宣武帝即位后下诏让她嫁给北奔的王肃。王肃出身南北朝时期有名的琅玡王氏,琅玡王氏是当时第一流的门第,因为父亲王奂被齐武帝萧赜杀害,太和十七年(493年),王肃装扮成僧侣投奔到北魏避难,宣武帝即位后下诏让陈留公主和王肃结婚,当时王肃40岁出头,家世好,有才能,这次婚姻远远好于陈留公主的第一次婚姻,但上天似乎并不想让陈留公主获得一个幸福的婚姻,结婚不到一年半,王肃因为政治斗争被排挤到对梁作战的东南前线,不久便因病去世。
在他们这段婚姻中,还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插曲,王肃北奔后留在南朝的妻子谢氏,在王肃去世前费尽千辛万苦到寿春找到了王肃。谢氏是文学家谢庄的女儿,出身高贵,当她携儿女找到丈夫时,想象中的一家团圆却变成了拘谨的见面,谢氏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凄楚,陈留公主想必也不会好过,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是南北朝时期复杂政局的写照,个人的命运终究逃不过历史的裹挟。
四、第三次婚姻没结成
陈留公主再一次谈婚论嫁时,对象变成了出身清河张氏的张彝。张彝在妻子病故后,一直想要续弦,陈留公主想要再次享受婚姻生活,两个人也都看好对方,“时陈留公主寡居,(张)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你情我愿之际,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这一次是宣武帝的舅舅高肇看上公主了,公主依然性格果断,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断然拒绝了高国舅的求婚。高肇虽然拿公主没有办法,但对付情敌张彝却绰绰有余,让他一直没法和公主完婚,不久张彝就中风偏瘫了,他们的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从此以后,陈留公主便很少出现在当时的史书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