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
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惜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唐朝武功了得,从未在网上看到有人能将唐代边疆战争进行系统的记录。
《旧唐书》的突厥、回纥、吐蕃、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列传的时候,突然冒出个想法,按照编年将唐代历次规模较大的边疆战争(这里因为很多作战对象是唐朝的属国,所以用“对外战争”的说法不贴切,使用“边疆战争”或者说“拓边战争”的字眼。)列了一下,然后大致能整理出唐代边疆战争的脉络。按照《旧唐书》,结合《资治通鉴》整理了一下,整理完后特与诸君共享。这里先放上唐太宗时代,即贞观年间的边疆战争记录。
隋朝时期,突厥曾经曾经遭到隋军的沉重打击。隋末动乱,中原分裂残破,损失很大,突厥复振。唐高祖在位的时候,唐朝的国力难以对抗正处于兴盛状态的突厥。
因此当时的突厥让唐朝受尽了屈辱。唐高祖不得不向突厥称臣,因为突厥的进攻和骚扰,唐朝曾经一度考虑迁都。唐太宗这个铁杆大鹰派即位后,再也不想向外来压迫屈服了。于是唐朝开始了上百年的猛烈拓边史,其结果是中国的领土和属国总面积达到了历史性的顶峰。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
古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边患,永远来自北方的草原帝国。突厥是唐朝最严重的边患。尤其是东突厥的颉利可汗,野心勃勃,扩张性超过了他的前任。正是他让唐太宗和他的父亲承受了中国皇帝少有的羞辱感。因此,唐太宗的矛头首先指向了这个塞北大患。
草原帝国,一方面受益于它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产力落后,使得当地人经过自然选择活下来的人普遍英勇善战,忍耐力强于其他地方的人。另一方面,也由于环境恶劣和生产力落后,难以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贞观元年(627)开始,突厥就好运气就到头了,也许是因为颉利可汗人品太差,所以突厥接下去可谓祸不单行。贞观元年,突厥遭遇一场罕见的大雪灾(《狼图腾》中叫“大白灾”,类似的大雪灾曾经在汉朝时几乎毁灭了盛极一时的匈奴帝国),羊、马、人冻死、饿死了一大批。
同年,可能是对颉利可汗不满,突厥北方的铁勒诸部(铁勒是个很有前途的民族,它的两个部落后来都名垂青史,分别叫薛延陀和回纥)进行了反抗突厥的斗争。有意思的是回纥部的首领名叫“菩萨”,有他在果然铁勒如有神助。传说几千人打败了几万突厥兵。领兵的突利可汗回来遭到了颉利可汗的鞭打,直接导致了另一件对突厥极为不利的事件:贞观二年,突利可汗投降唐朝。
内忧、外患、天灾,使突厥这个曾经让周边所有国家颤抖的草原帝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而最大的危机,则是南面唐朝的皇帝是唐太宗:一个充满主动进攻精神的中国皇帝。
在今后的朝代中,这种类型的皇帝可不多。贞观三年,唐军第一次大规模出塞进军,将领有李靖、李勣、苏定方等等,没一个是省油的灯,结果可想而知。唐军首战告捷。颉利可汗被击败后北退,同时派人向唐朝谢罪求和。李勣和李靖两个人一商量说,别看颉利可汗请求“举国内附”,口气软得要死,其实要是放他走,下次谁知道还会弄出什么麻烦?一合计就打算偷袭,有人说使不得啊,我们的使臣还在颉利那里呢。李靖说滚,那几个使者算什么,死掉就死掉好了,抓颉利可汗要紧。于是苏定方乘雾带唐军连夜出击,配合李靖大破突厥兵,斩首万余(注意,古史所说“斩首”数量不一定就是敌军的阵亡数量,有的敌人死掉但是首级没有取得,比如赶入河中淹死的时候。
而且斩首的数量肯定还没有包括敌军战伤的数量。所以敌军实际损失要远远超过“斩首”数目)。颉利可汗想逃跑,却被李勣堵住了退路,结果……可怜的人。
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当时还活着作为太上皇的李渊欣慰至极,说老子当年给他称臣,今天亲眼看到他成了老子儿子的阶下囚,太爽了!晚上,皇帝、太上皇、诸王、妃同上凌烟阁。李渊亲自弹琵琶,李世民起舞(唐朝果然大有胡气……),热烈庆祝,通宵达旦。
东突厥经过此次打击后,其部众被唐朝南迁,并由投降的被俘突厥将领阿史那思摩统率。东突厥的故乡便被铁勒诸部之一的薛延陀占领。墙倒众人推,东突厥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薛延陀多次袭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告状。唐朝问起来,薛延陀解释说想当初突厥祸害你们唐朝多厉害啊,我现在是帮你们出气呢。问题是:现在突厥已经归顺唐朝了,你打狗也得看主人吧?唐太宗对薛延陀很不满,为日后灭亡薛延陀埋下了伏笔。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但是唐朝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刚刚平定突厥,贞观八年,一个注定要让唐朝的下半辈子不得安宁的国家开始走向崛起。那就是吐蕃。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赞普之后,精于扩张,很快就狠狠打击了位于今天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击败吐谷浑后的松赞干布志得意满,乘着国势向唐朝请求和亲。
(汉朝的和亲是中国的屈辱,而在唐朝和亲却往往作为一种对周围属国的赏赐和荣耀,唐朝政府常常用拒绝和亲来对属国表示不满和惩罚。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唐朝的和亲有点类似今天向外国赠送大熊猫。)唐太宗和吐蕃来往不多,显然还没亲密到能攀亲的程度,于是非常顺理成章地拒绝了。这下松赞干布不干了。老子是什么人?吐蕃有史以来最猛的赞普哇!向你求婚是给你面子,你还给脸不要脸?
吐蕃立刻发兵,击败唐军边防军,进围松州,放话说不许和亲就打。吐蕃的声势不能说不吓人,可是……谁让他碰到的是唐太宗呢?唐太宗不是那种在边境上放几门大炮就能让你霸占一个女人的软弱统治者。于是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候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
击败吐蕃的第二年,一些附唐的党项人叛唐归吐谷浑。唐军迅速做出反应,带队的都是些一听名字就能士气大震的主儿——李靖、薛万彻、候君集。吐谷浑可汗伏允初战败于李道宗之手之后做出了游牧民族视为洪水猛兽的一招:焚烧草原(《狼图腾》上还说只有汉人才放火烧草原呢……)。
伏允以此坚壁清野来尝试打消唐军绝漠远征的念头。李靖采用了候君集的意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犯盛唐者,虽远必诛,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唐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南路由候君集、李道宗带队,深入无人之境二千余里,走过盛夏都能降霜的险境,人吃冰马啖雪地走过缺水地区,终于追上了并沉重打击了伏允。伏允逃跑功夫了得,准备逃往于阗。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根据以往的经验,属国失臣礼往往是入寇的预兆。唐朝决定进行一场预防性战争。
高昌王麴文泰对自己国家的自然环境非常自信,说咱们这里穷山恶水,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唐朝你有种就来打我啊!唐军由候君集率领,让薛延陀兵做向导,又是一次长途奔袭,直抵高昌城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呵呵),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传说在唐军来到之前,高昌就流传童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麴文泰派人搜索童谣的原始作者,无功。不料果然应验。这次战争后,高昌也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次年,即贞观十四年,高昌的邻国焉耆大概是看到高昌完蛋,得意忘形,和西突厥通婚后拒绝再向唐朝入贡。刚打下高昌的唐军,搂草打兔子就顺便把焉耆也收拾了。安西都护郭孝恪长途奔袭焉耆首都,俘虏焉耆王。(长途奔袭,又见长途奔袭……《旧唐书》记载是“焉耆所都城,四面有水,自恃险固,不虞于我。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潜遣将士浮水而渡。至晓,一时攀堞,鼓角齐震,城中大扰。孝恪纵兵击之,虏其王突骑支,首虏千余级。”)
贞观十五年,是贞观年间唐朝平定西部边疆的重要一年。这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第二是唐军击败西突厥。西突厥的咄陆可汗和弩失毕诸姓失和。突厥这个民族,真是太会窝里斗了。整部突厥史差不多就是一部内讧史。咄陆可汗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一时得意得昏了头,竟然开始入侵唐朝。这次又是郭孝恪,率兵击退突厥兵,并随即发起反击,斩首千余。
突厥再次起了内乱,“众多亡逸,其国大乱”。第三件事是唐军沉重打击了薛延陀,为日后灭亡它做好了准备。这次又是薛延陀攻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求救。
唐朝忍无可忍,派李勣、薛万彻带兵出援。薛延陀的军队作战方式很奇怪,五人一队,其中一人牵马,其余四人步战,打赢了上马追击,打输了再上马逃跑(我死活想不通薛延陀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战法,难道他们一骑上马就不会打仗了吗?非得下马打仗?)。
李勣正面抵挡薛延陀军,薛万彻则率领骑兵先冲垮了薛延陀阵后牵马的人。一看马匹被抢,薛延陀军“其众失马,莫知所从”,被唐军杀得“伏尸被野”。这一战,唐军斩首三千余不算,还俘获马匹一万五千匹。薛延陀首领夷男按照规矩,派使者请罪、求和。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惜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唐朝武功了得,我却从未在网上看到有人能将唐代边疆战争进行系统的记录。笔者在读《旧唐书》的突厥、回纥、吐蕃、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列传的时候,突然冒出个想法,按照编年将唐代历次规模较大的边疆战争(这里因为很多作战对象是唐朝的属国,所以用“对外战争”的说法不贴切,笔者倾向于使用“边疆战争”或者说“拓边战争”的字眼。)列了一下,然后大致能整理出唐代边疆战争的脉络。于是我就按照《旧唐书》,结合《资治通鉴》整理了一下,整理完后特与诸君共享。这里先放上唐太宗时代,即贞观年间的边疆战争记录。隋朝时期,突厥曾经曾经遭到隋军的沉重打击。隋末动乱,中原分裂残破,损失很大,突厥复振。唐高祖在位的时候,唐朝的国力难以对抗正处于兴盛状态的突厥。因此当时的突厥让唐朝受尽了屈辱。唐高祖不得不向突厥称臣,因为突厥的进攻和骚扰,唐朝曾经一度考虑迁都。唐太宗这个铁杆大鹰派即位后,再也不想向外来压迫屈服了。于是唐朝开始了上百年的猛烈拓边史,其结果是中国的领土和属国总面积达到了历史性的顶峰。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古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边患,永远来自北方的草原帝国。突厥是唐朝最严重的边患。尤其是东突厥的颉利可汗,野心勃勃,扩张性超过了他的前任。正是他让唐太宗和他的父亲承受了中国皇帝少有的羞辱感。因此,唐太宗的矛头首先指向了这个塞北大患。草原帝国,一方面受益于它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产力落后,使得当地人经过自然选择活下来的人普遍英勇善战,忍耐力强于其他地方的人。另一方面,也由于环境恶劣和生产力落后,难以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贞观元年开始,突厥就好运气就到头了,也许是因为颉利可汗人品太差,所以突厥接下去可谓祸不单行。贞观元年,突厥遭遇一场罕见的大雪灾(《狼图腾》中叫“大白灾”,类似的大雪灾曾经在汉朝时几乎毁灭了盛极一时的匈奴帝国),羊、马、人冻死、饿死了一大批。同年,可能是对颉利可汗不满,突厥北方的铁勒诸部(铁勒是个很有前途的民族,它的两个部落后来都名垂青史,分别叫薛延陀和回纥)进行了反抗突厥的斗争。有意思的是回纥部的首领名叫“菩萨”,有他在果然铁勒如有神助。传说几千人打败了几万突厥兵。领兵的突利可汗回来遭到了颉利可汗的鞭打,直接导致了另一件对突厥极为不利的事件:贞观二年,突利可汗投降唐朝。内忧、外患、天灾,使突厥这个曾经让周边所有国家颤抖的草原帝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而最大的危机,则是南面唐朝的皇帝是唐太宗:一个充满主动进攻精神的中国皇帝。在今后的朝代中,这种类型的皇帝可不多。贞观三年,唐军第一次大规模出塞进军,将领有李靖、李蕖⑺斩ǚ降鹊龋没一个是省油的灯,结果可想而知。唐军首战告捷。颉利可汗被击败后北退,同时派人向唐朝谢罪求和。李藓屠罹噶礁鋈艘簧塘克担别看颉利可汗请求“举国内附”,口气软得要死,其实要是放他走,下次谁知道还会弄出什么麻烦?一合计就打算偷袭,有人说使不得啊,我们的使臣还在颉利那里呢。李靖说滚,那几个使者算什么,死掉就死掉好了,抓颉利可汗要紧。于是苏定方乘雾带唐军连夜出击,配合李靖大破突厥兵,斩首万余(注意,古史所说“斩首”数量不一定就是敌军的阵亡数量,有的敌人死掉但是首级没有取得,比如赶入河中淹死的时候。而且斩首的数量肯定还没有包括敌军战伤的数量。所以敌军实际损失要远远超过“斩首”数目)。颉利可汗想逃跑,却被李薅伦×送寺罚结果……可怜的人。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当时还活着作为太上皇的李渊欣慰至极,说老子当年给他称臣,今天亲眼看到他成了老子儿子的阶下囚,太爽了!晚上,皇帝、太上皇、诸王、妃同上凌烟阁。李渊亲自弹琵琶,李世民起舞(唐朝果然大有胡气……),热烈庆祝,通宵达旦。东突厥经过此次打击后,其部众被唐朝南迁,并由投降的被俘突厥将领阿史那思摩统率。东突厥的故乡便被铁勒诸部之一的薛延陀占领。墙倒众人推,东突厥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薛延陀多次袭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告状。唐朝问起来,薛延陀解释说想当初突厥祸害你们唐朝多厉害啊,我现在是帮你们出气呢。问题是:现在突厥已经归顺唐朝了,你打狗也得看主人吧?唐太宗对薛延陀很不满,为日后灭亡薛延陀埋下了伏笔。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但是唐朝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刚刚平定突厥,贞观八年,一个注定要让唐朝的下半辈子不得安宁的国家开始走向崛起。那就是吐蕃。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赞普之后,精于扩张,很快就狠狠打击了位于今天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击败吐谷浑后的松赞干布志得意满,乘着国势向唐朝请求和亲。(汉朝的和亲是中国的屈辱,而在唐朝和亲却往往作为一种对周围属国的赏赐和荣耀,唐朝 常常用拒绝和亲来对属国表示不满和惩罚。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唐朝的和亲有点类似今天向外国赠送大熊猫。)唐太宗和吐蕃来往不多,显然还没亲密到能攀亲的程度,于是非常顺理成章地拒绝了。这下松赞干布不干了。老子是什么人?吐蕃有史以来最猛的赞普哇!向你求婚是给你面子,你还给脸不要脸?吐蕃立刻发兵,击败唐军边防军,进围松州,放话说不许和亲就打。吐蕃的声势不能说不吓人,可是……谁让他碰到的是唐太宗呢?唐太宗不是那种在边境上放几门大炮就能让你霸占一个女人的软弱统治者。于是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候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
击败吐蕃的第二年,一些附唐的党项人叛唐归吐谷浑。唐军迅速做出反应,带队的都是些一听名字就能士气大震的主儿――李靖、薛万彻、候君集。吐谷浑可汗伏允初战败于李道宗之手之后做出了游牧民族视为洪水猛兽的一招:焚烧草原(《狼图腾》上还说只有 才放火烧草原呢……)。伏允以此坚壁清野来尝试打消唐军绝漠远征的念头。李靖采用了候君集的意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犯盛唐者,虽远必诛,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唐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南路由候君集、李道宗带队,深入无人之境二千余里,走过盛夏都能降霜的险境,人吃冰马啖雪地走过缺水地区,终于追上了并沉重打击了伏允。伏允逃跑功夫了得,准备逃往于阗。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根据以往的经验,属国失臣礼往往是入寇的预兆。唐朝决定进行一场预防性战争。高昌王麴文泰对自己国家的自然环境非常自信,说咱们这里穷山恶水,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唐朝你有种就来打我啊!唐军由候君集率领,让薛延陀兵做向导,又是一次长途奔袭,直抵高昌城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呵呵),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传说在唐军来到之前,高昌就流传童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麴文泰派人搜索童谣的原始作者,无功。不料果然应验。这次战争后,高昌也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次年,即贞观十四年,高昌的邻国焉耆大概是看到高昌完蛋,得意忘形,和西突厥通婚后拒绝再向唐朝入贡。刚打下高昌的唐军,搂草打兔子就顺便把焉耆也收拾了。安西都护郭孝恪长途奔袭焉耆首都,俘虏焉耆王。(长途奔袭,又见长途奔袭……《旧唐书》记载是“焉耆所都城,四面有水,自恃险固,不虞于我。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潜遣将士浮水而渡。至晓,一时攀堞,鼓角齐震,城中大扰。孝恪纵兵击之,虏其王突骑支,首虏千余级。”)贞观十五年,是贞观年间唐朝平定西部边疆的重要一年。这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第二是唐军击败西突厥。西突厥的咄陆可汗和弩失毕诸姓失和。突厥这个民族,真是太会窝里斗了。整部突厥史差不多就是一部内讧史。咄陆可汗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一时得意得昏了头,竟然开始入侵唐朝。这次又是郭孝恪,率兵击退突厥兵,并随即发起反击,斩首千余。突厥再次起了内乱,“众多亡逸,其国大乱”。第三件事是唐军沉重打击了薛延陀,为日后灭亡它做好了准备。这次又是薛延陀攻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向唐朝求救。唐朝忍无可忍,派李蕖⒀ν虺勾兵出援。薛延陀的军队作战方式很奇怪,五人一队,其中一人牵马,其余四人步战,打赢了上马追击,打输了再上马逃跑(我死活想不通薛延陀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战法,难道他们一骑上马就不会打仗了吗?非得下马打仗?)。李拚面抵挡薛延陀军,薛万彻则率领骑兵先冲垮了薛延陀阵后牵马的人。一看马匹被抢,薛延陀军“其众失马,莫知所从”,被唐军杀得“伏尸被野”。这一战,唐军斩首三千余不算,还俘获马匹一万五千匹。薛延陀首领夷男按照规矩,派使者请罪、求和。
贞观十五年之后,西部和北部边疆的战事沉寂下来。贞观十六年,薛延陀向唐朝求婚,唐朝开始答应,但是要求先把聘礼送到。薛延陀距离唐朝很远,贡品在半路损失很大,送到的时候所剩无几,唐太宗认为是薛延陀对唐朝无礼,拒绝了婚礼的要求。看到遭到重创的薛延陀和唐朝关系不好,早就惦记着薛延陀的阿史那思摩抖起来了,哈哈原来你也有今天?看我不揍死你!薛延陀和阿史那思摩战争不断,唐太宗劝告无效,非常恼火。但是唐太宗的目光已经转向了东部的高丽,这个让隋朝皇帝数次折戟饮恨不已的国度。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决定亲征高丽(确切说是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丽,长安空虚,你要是想犯贱只管放马过来!(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所有皇帝中,敢这样对草原民族叫嚣的,唐太宗不知道是不是绝无仅有的一个。)这么生猛的话,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贞观十九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这话说得那是相当有道理。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一个朝代的开国将领和***往往是这个朝代中最厉害的一批。而且一个朝代中领导层中精良文武人才最密集的时期也往往是开国初期。在这阵锐气消逝之前,真的必须抓紧时间打开局面,不然今后很可能就不再有机会了。典型的教训就是宋朝。宋朝没能乘着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收复燕云十六州,注定了今后数百年要在窝囊中度过。
夏季,李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丽兵大骇。(这是唐朝用兵的重要特点,兵贵神速。常常采用长途奔袭或隐蔽进军路线的方式,突然出现在敌军面前,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达成攻击的突然性。)营州都督张俭和另一个前面出现的优秀将领(也是个王爷)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丽兵,斩首数千。四月,唐军攻破高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五月,另一路唐军从山东渡海攻破高丽卑沙城,俘虏八千人。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不久,李藓屠畹雷谒部进逼辽东城下。高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丽人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匏9494,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马路的。现在马路不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唐太宗大军兵到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唐军杀高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云南省独龙江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秘境”。
千百万年来,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一东一西,静穆相望。奔腾的独龙江如蜿蜒巨龙,盘踞在两山之间。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此,傍江而居,鲜少与外界联系。70年前,独龙族仍处于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 社会 末期;60年前,独龙族人尚以树洞作屋,以弓弩为猎。
直到一个荣誉的集体,把现代文明带到这里——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翻过高黎贡雪山,进驻独龙江;1964年,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成立;1983年,武警怒江州边防支队接管防务;2019年,武警边防官兵改制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边防派出所转改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70年里,种之无田,他们开荒凿地;行之无道,他们凿山修路;炊之无米,他们手把相传;学之无堂,他们伐木建盖。 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建成通车,独龙族从此彻底告别人背马驮、溜索滑道的生活;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2021年,独龙江乡成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如今,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共有移民管理警察38名,实习警察3名,平均年龄285岁,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独龙族人民的贴心人”。2019年4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9年11月,荣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1年5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高山巍峨,江流滔滔。这个光荣的集体与独龙族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国家移民管理事业和守护边疆、守护人民的壮丽诗篇。
铲不完的雪,下不完的雨
大雪又封山了。
24岁的卜玉鹏去年休年假,遇上大雪封山,等了整整三天才出去。他曾在吉林当过兵,见过积到小腿肚子的雪,但小伙子怎么也想不到,在云南独龙江,雪居然可以把路抹得干干净净。
进出独龙江并非易事,进出的唯一通道,是越过海拔3800多米的高黎贡山。山上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雪季,一夜之间雪高达两米是常事,即便公路开通,挖掘机铲雪的速度仍赶不上下雪的速度。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26岁的唐长龙身上,他曾在海南当兵,满心以为“云南与海南的气候差不多”,第一次去独龙江报到,他和其余9位同事就被大雪来了个“下马威”,在山外等了两天才进去。
雪大,弯急,张朋来之前就有耳闻。他当了16年兵,见多识广,但80公里进山路,有749道弯等着他们,平均不足几十米就是一道急弯。他和5个同事摇摇晃晃,6个人吐了5个,连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都晕车。
一路上,右边是峭壁,左边是深渊,车子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驶,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车冲下悬崖。张朋想,这大概是独龙江给他们的第一道考验。
而后呢?而后是永远下不完的雨。
独龙江乡在雪山背后,一整年都是雨季,稠白的雾气挂在腰间,重得恨不得用拳头破开。初来的人以为是仙境,待久了,只觉得压抑,卜玉鹏经常碰上连着下一个月的雨,“人都发霉了”。
独龙江乡年平均降水量近4000毫米,是广州市的三倍。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湿冷的被褥,晾不干的衣服,闷坏的点心,白天宿舍门必须开着通风。
人尚且可以凭意志承受,但山不行。
雨下得多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就来了,滚滚而下的泥石压垮电线,就会停电、断网。坏了就抢修,修好了又被砸坏,再抢修,如同一座孤岛,竭力通过线路维持着和外界气若游丝的联系。
漫长的雨季里,阳光是最大的奢侈品。王成鹏记得,有次中午11点出了太阳,他立刻把兄弟们都喊出来,大家欢呼雀跃地抱出被褥,打篮球、跑步、站在院子里晒太阳,“恨不得把能做的都做了。”
虽然阳光仅停留了3个小时就被大雨冲散了,王成鹏仍觉得,那种身上暖烘烘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
隐秘而伟大
独龙江西边的担当力卡山,是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天然屏障,37号至43号界碑分列于此。
越往山里走,绿色就越发厚重,森林里寂静无声,一截树枝掉落,都足以令人惊颤。
这里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余润强在执勤路上见过缅甸蟒,“泥巴色,碗口那么粗,盘在树上。”黑熊、眼镜蛇,也是常客。比起野兽,肆虐的蚊虫更恼人,余润强曾一天被蚂蝗咬了五次,“刚开始就笔尖大小,但它会一直吸血,变得有小拇指那么粗。”让蚂蝗松口,疼得“像掉了块肉”。
7块界碑,只有一处可以开车抵达,其余都在原始森林里,要用长刀左砍右劈才勉强通人,疯长的藤蔓和枯枝撕扯着衣裤,被砍去的竹根尖利如锥,稍不注意就扎进身体。
70年里,先后有8位战士牺牲于此,有人修路不慎坠江,有人走访群众突遇泥石流,有人巡边途中遭野兽袭击,最令唐长龙动容的是1964年牺牲的战士张卜。当时张卜在查界途中突发疾病,独龙江缺医少药,又遇大雪封山,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特派飞机空投急救包,然而独龙江山高林密,药始终未能找到,张卜不幸牺牲……
“当时的条件太苦了,如果是今天,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发生。”唐长龙说。
2006年,大家在半山坡建起烈士陵园,纪念为守护独龙江献出生命的战士。苟国伟是所里的教导员,也是党支部书记,每每有新警来,他总带着年轻人来陵园祭奠先辈,为他们上“入警第一课”。陵园规模不大,正对独龙江,静静地注视着山脚的村庄,园内石碑上题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前辈功勋卓著,接力棒薪火相传,所长邓湘河始终在思考,到底能为独龙族群众做些什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同时承担了边防任务和辖区内的群众工作,换言之,边境管理是他们,辖区办案、社区便民、政策普及工作也是他们。
苟国伟创新性地提出,为偏僻村庄的群众上门建档建卡,凡是来所里办业务的,再免费帮拍一寸证件照,“他们大老远来也不容易,拍了以后也用得上。”这一举措成为边境派出所便民服务的切入点,自此,“夜间警务室”“流动服务车”“流动办证室”“背包警务队”成为常态,累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120个。
众多工作逐渐看得见结果,自派出所成立以来,辖区内治安工作成效显著:独龙族“整族无毒”,独龙江乡“整乡无毒”;疫情防控期间,面对边境输入的压力,独龙江乡实现零输入、零感染。
伟大并非只在壮烈中写就,凭借巧思、真诚,加上一双腿和日复一日的坚守,竟能巧妙地抵达人心的彼岸。
“她应该会为我骄傲吧”
张朋来报到的第一天,恰好是个太阳天,他站在派出所前,感觉“门口的牌子在闪闪发光”。他2003年入伍,2019年本有机会转业,但张朋依然选择来到这里。换上崭新的警服,他觉得“穿这身衣服是一种骄傲”。
或许是多年部队生活的磨炼,民警们依旧保留着军人习性,就连被蚂蝗咬,眉头也不皱一下,当成“军功章”炫耀。王成鹏说:“男娃娃嘛,不会害怕。”
在这里,骄傲有很多种,有的挂在脸上,有的藏在心里。
唐长龙去年10月结婚,“家里有老婆等我”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最令余润强感到光荣的,是村里的小孩看到他们都会像模像样地敬礼。张朋清早起来,总能在警务室门口看见不知道哪位老乡放的沾着新泥的土豆和蒜苗。
副所长张文顺说,他10岁的儿子考试拿了双百分,趁下课偷偷趴在班主任耳边说:“老师,我和你说个悄悄话哦,我爸爸要回来啦!他可是警察哦!”
教导员苟国伟操心的事最多,为了改善所里条件,他给每个办公室都配了智能感应垃圾桶,“不想让年轻人觉得和外面脱节嘛。”他还把空气炸锅加进了购物车,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
尹广丽去年通过国考来到这里,与大家的当兵经历相比,她是个完完全全的“萌新”女孩。一次单独走访,尹广丽来到一个老婆婆家,老人见证了几代戍边人的交替,用布满皱纹的手拉过她,笑吟吟地给她暖手。
“嘿,我可以让他们笑呢!”尹广丽骄傲地说。
贾洪祥不太爱说话,身体不好的妈妈至今还在大连打工,这是他心底最深的伤疤。前年独龙江发生严重的泥石流,书生模样的贾洪祥和同事不顾山顶落石,拼命救下一位被困的民工,大家转身刚走,方才站立的路面立刻塌陷,坠入茫茫山崖。
问及灾后余生的感受,贾洪祥迟疑片刻,小声道:“妈妈应该会为我骄傲吧。”他停下,想了想说, “我觉得她会为我骄傲。”
离家乡最远,离月亮最近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
2019年,贾洪祥从黑龙江老家横跨祖国对角线来到云南独龙江。派出所建在江边,报到的第一晚,他失眠到凌晨3点。独龙江水哗哗地流,像是隔了几重天河,又像近在耳边。
尹广丽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想家避免不了,但小姑娘办法多,她会给爸妈买情侣装,还突击视频检查他俩有没有一起穿。
但即使家就在云南,回去也并不容易,还要看天气、大山的心情。
由于长期两地分居,所里有几位民警离婚了;结了婚的,也会偶尔面临亲密关系中的脆弱时刻。
王成鹏去年8月结婚,爱人名字很好听,叫卫蓝,是个柔柔弱弱、腼腆内向的女孩。王成鹏不忍心告诉她关于大雪、暴雨、泥石流的一切,每天拍些小花、小草、鹅卵石的照片给她,说自己在这过得很好。
信息时代的残忍就在于什么也瞒不住,新婚妻子每次送王成鹏离家,眼睛都肿得和小兔子一样。路上,王成鹏问自己,“如果从未遇见妻子,她是不是就不会伤心了?”
年轻人的心路,教导员苟国伟已走过一遍,他2008年就在此工作,调回市区后,去年又主动请缨回到独龙江。苟国伟深知聚少离多的苦,提出民警们可以把家属请进辖区,所里派车,载着姑娘们走一遍丈夫工作的场所,好让她们安心。
派出所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所里求婚,有家属前来陪同守边。家人来了,民警的干劲儿更足了。
每年过年,苟国伟还会张罗所里的民警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大家嗑着瓜子,天南地北地聊天。如果有人给家里打电话,一堆人就抢着给他父母拜年。
在村里驻守的人,也有自己的过法。去年中秋那天,在一线疫情防控点连续执勤36小时的余润强,拍下这样一幕: 月亮悬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同事们坐在月光里。
夜空、地面、群山、树林,连同身上的警服和帽檐,全部闪着若隐若现的银光。余润强完完全全沉浸在那场月色里,这是他离月亮最近的时刻。
刀锋
前方的路途艰辛困苦,如同行走在尖利的刀锋之上。如若必经刀山,前行的代价又为何?
民警们的回答是,不计一切代价。
2020年5月,独龙江遭遇罕见的泥石流,山坡一大片一大片地塌下去,“响得和放炮仗一样。”村民回忆说。
民警梅荷苷先在下游执勤,眼看着江水如烧开般激起数丈高的水花,他和同事连忙把村里360多人聚集起来,转移到警务室。很快,线桩尽毁,道路塌陷,信号中断,村子和乡派出所彻底失去联系。被困一周后,梅荷苷先知道,不能再等下去,必须把受灾情况报告乡里。
开不了车,只能靠一双腿,梅荷苷先天亮出发,沿途中,大雨滂沱,他一路躲过落石,蹚过洪水,原本开车1小时的路,梅荷苷先走了整整9个小时。
人们往往觉得警察无所不能,实际上,一线警察也是人,也会有无助,甚至害怕的时刻。梅荷苷先出发的前一晚整夜未眠,他思来想去,写了封遗书,郑重地揣在警服里,“好歹和老婆有个交代。”很庆幸,遗书没用上。
其他民警也是如此,受灾失联期间,仅有一部卫星电话能用,大家纷纷让村民先打,自己排到队伍的最后面。
在此次泥石流抢险救援中,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共出动警力128组,760余人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50余人,营救受困群众28人,安抚滞留游客及外来务工人员400余人,走访受灾群众2000余人,受到乡政府和群众的一致称赞。
如今,村民们在家门口自发地挂起国旗,家家户户红砖黄瓦,村村马路贯通,草果漫山遍野,大家的腰包鼓了,生活变好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正因为始终把辖区安危放在心间,把民族团结看作生命去珍视,把人民幸福当成矢志不渝的道路,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 变刀锋为坦途,变大山为归路,唱响了一曲曲“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英雄赞歌。
山口风雪弥漫、大雨碍眼,江水湍急如柱、雾气回旋,若一朝不慎,就会误入深渊,立于刀锋之上,该何去何从?
——往最好处努力,壮起胆,昂起头,睁大双眼,一次次冒险奔赴。这便是这群戍边人交给青春的答卷。
蝴蝶飞过,春风不问前路。独龙江的春天不知何时会来,但可爱的人不论在哪,都能造出一个春天。
(代超、吕晴霜、谢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熊克武和唐继尧的战争开始前,朱德就电报唐继尧说: “熊克武主持川政,颇孚人望”。接着就列举了熊克武治川的几条措施和取得的成就。要求唐继尧“监察”,“免致滇军陷于孤立,后患堪虞”。明确地表示反对唐继尧倒熊、独霸四川的军阀行径。电报发出后杳无音信。
之后唐继尧的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使朱德很是失望,彷徨、苦闷。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一方面不得不违心地、被迫地执行唐继尧的命令,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但另一方面,他又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反对军阀混战。他也由此给唐继尧发了不少电报。但都被唐继尧拒绝,并继续进行与川军的混战。战争从3月一直打到年底,几经反复。结果,滇黔军溃败,不得不退出四川。
在军阀混战中,朱德看到田园荒芜、生灵涂炭的悲惨情景,心情十分沉重。他经常想:当初自己下决心投笔从戎,是想找到一条挽救祖国,解放人民的道路。但近几年来,特别是护法靖国以来军阀混战的事实,证明这条道路也只是一场幻梦,他越来越怀疑这条道路对于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究竟有多大价值。而且,朱德还从他多年的征战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到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更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必将发生。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1961年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时,朱德回忆说:“由于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的失败,孙中山先生和一切仍然忠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人们,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他参加了在川滇召开的多次会议,决定回师云南,打倒唐继尧政权。
1921年2月6日,率部退回滇北昭通的朱德等将领联名致电唐继尧:“为大局计,为西南计,为吾滇计,为公自身计,实有不能不请我公暂避贤路。”这个话的意思 实际上就是逼唐继尧下台滚蛋。
唐继尧接到电报,知道大势已去,顿时心乱如麻,脑子里仿佛钻进一群虫子,百爪抓挠,万嘴噬咬。在这“春眠不觉晓”的春夜,他在床上却辗转反侧,第二天便带上一家老小和金银细软离开昆明,不久又躲到香港。
倒唐的目的实现后,朱德即向滇军总司令顾品珍提出辞呈,准备离开云南另谋出路。但众多朋友和同事都再三挽留,他只好暂时留在昆明,为新政权的建设尽一些绵薄之力。他被任命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不久又兼任云南省催收铁路局借款处专员及复查锡务公司账项委员长。
整整十年的军旅生涯,朱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现在总算是过上了温馨的家庭生活了。他常常脱下军装换上布衫和新婚妻子陈玉珍骑马奔游于昙华寺、碧玉泉、黑龙潭等泉林景区;或到禹门寺内的育贤女子中学,向英文教师许岫岚学习英语,作出国留学的准备。
萧菊芳病逝以后,许多热心人都劝朱德再婚。考虑到没娘的孩子确实需要人照料,朱德就同意了。
于是,朱德的部属陈平辉给他介绍了自己二十一岁的堂妹,也是朱德挚友孙炳文的外甥女,名叫陈玉珍。这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姑娘,也是天足,曾参加过辛亥革命。
陈玉珍有一个惊世骇俗的前提条件,即婚前必须与求婚者亲自面谈,朱德接受了这个温柔的“挑战”。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见面后彼此都产生了好感,而且志同道合,不久二人便在昆明水晶宫小梅园巷三号居所结合了。陈玉珍非常喜欢朱德与萧菊芳的儿子保柱,之后更是视保柱为己出。
在穷兵黩武的岁月里,朱德的三口之家仿佛是一个避风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陈玉珍是一把理家的好手,总是把他们的爱巢布置得简朴、新颖、整洁。当她知道朱德喜欢养花时,就在庭院里摆满了鲜花。闲暇时,陈玉珍弹琴,朱德吹箫或拉胡琴,夫妻俩时常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当地有些进步青年经常到朱德的寓所聚会,为此陈玉珍还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买了两个漂亮的书柜,搜集了一些宣传革命的图书,订阅了《新青年》《新潮》等杂志,还选购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中国名著。
其间,朱德在昙华寺结识了那里的住持映空法师,并对其“无人无我,有相无相”的佛家境界表示羡慕。后来他写了一篇诗文赠映空法师,文中有对过去军旅生涯的回顾、个人心志的表露,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彷徨。映空主持对这篇诗文十分珍重,马上请人镌刻于碑立在昙华寺后朱德前妻萧菊芳墓侧。
一九二二年元旦刚过,朱德又接到新的命令,他被委任为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警察厅厅长。二月十六日,朱德又兼任云南省禁烟局会办。
那是一个散发着黄泥气息的寒冷春天,云南的政局又出现了动荡。孙中山命令滇军出兵讨伐北洋军阀,顾品珍将滇军集结于宜良,云南边境一带出现了真空。“死而未僵”的唐继尧以为天赐良机,遂秘密潜回云南,纠集旧部并收买了吴学显、莫卜等土匪武装,从蒙自发兵向昆明进攻。
顾品珍率部仓促应战,由于判断失误,战略上处于被动,在小河口竹园战役中被土匪武装黄诚伯部偷袭时击毙。顾部的杨希闵、范石生、蒋光亮等率其主力一部败退广西。此时,宁静的昆明城已乱作一团,人心惶惶,纷纷出逃。
三月二十七日,只知养肥马打仗、磨快刀杀人的唐继尧一回到昆明,就下令四处搜捕忠于孙中山、拥护北伐的原滇军将领。为报被驱逐出滇的一箭之仇,他对朱德、金汉鼎发出了通缉令。一时之间,战伐之声甚嚣尘上。
曾威震川南、被民间誉为“金朱惹不得”的滇军代理总司令金汉鼎从未见过这种惨败的局面,便一筹莫展地对朱德说:“这可如何是好?”
“没什么了不起,胜败乃兵家常事。”朱德安慰道,“我们不妨先离开云南退到缅甸,再从长计议。”
太阳在人们的心慌意乱中沉落下去,在地上留下一层时有时无的轻纱。朱德和金汉鼎、刘云峰、唐淮源等带着一连人马突出西门,直奔楚雄。他们刚到安宁休息,没料到罗佩金率四十多人的卫队和二十多匹驮马也赶到了。英雄末路、落魄风尘的时候与患难之友不期而遇,他们都格外高兴。
夜已经很深,月亮被一团棉絮遮挡着,残星闭上了疲倦的眼睛。远处传来一阵阵枪声,给会合的场面增添了浓浓的兵家气氛。突然有人传来驻楚雄的滇军司令华封歌倒向唐继尧的消息,这无疑对他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去缅甸是不可能了,看来只能北上。”朱德对金汉鼎和罗佩金说,“莫得办法,这是被逼上梁山了!”
“莫得事,我们继续往南走。”罗佩金满怀信心地劝说大家,“华封歌是我的老部下,我最了解他,他还是很重友情的。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会放大家一马,让出路来叫大家过去的。”
“华封歌是个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他的友情和良心早已在银圆的叮当声中消失了。”朱德看人看事总是清澈透亮,“他会把最后一个老朋友出卖给唐继尧,来换取高官厚禄的。我们绝不能相信这种有奶便是娘的龟儿子,应该立即掉头北上,到四川后再顺江而下,经上海转广州,去投奔孙中山先生。”
“往北去?谈何容易!一路险山恶水,盗匪出没,凶多吉少啊!”罗佩金坚决反对,“再说,就是能到四川那也是去送死,现在四川掌权的新军阀是同滇军不共戴天的刘湘和杨森,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
“人各有志,不敢强求。”朱德见各说各的理,意见很难统一,只好非常遗憾地说,“看来,我们只好分道扬镳了。但愿我们后会有期,能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再次相见!”
事实证明了朱德对局势的正确判断,罗佩金一到楚雄,即被华封歌解除武装,罗佩金好不容易逃往华坪,却在双金坡遭到了唐继尧指示的土匪的毒害。
且说朱德一行翻身上马,乘着月色而去。为了摆脱追兵,他们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专走人烟稀少的偏僻小道,穿越在滇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就在此时,华封歌派出的一营骑兵正在穷追猛赶,并重金悬赏捉拿朱德、金汉鼎。于是,逃亡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盼尽快甩掉敌人,进入安全地带;追捕者马不停蹄,星夜追踪,一心只想捉到朱德等人好去领赏发财。
一阵滚雷之后,大雨像密集的枪弹撒落下来。冒雨赶到盐丰的朱德一行,深夜遭到普小洪土匪的袭击,土匪凭着人多势众、地形熟悉,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在朱德的指挥下,经过顽强战斗,虽然打退了敌人,但人马损失过半,一个连只剩下十来个军官和几十名士兵。
为了安全起见,朱德在每次出发之前,都派出一个小分队,由刘云峰带领边探路边侦察,以防不测。在抵达金沙江边的前一天,刘云峰在前面中了埋伏,被桃花山上的土匪绑架而去。当朱德听到枪声飞马赶到时,土匪早已逃之夭夭。
四月二十一日,朱德一行穿林海攀悬崖,沿着过去走过的茶马古道来到了金沙江上游会理县的陶家渡。只见两岸的大山如刀砍斧劈一般陡峭壁立,莽莽苍苍的林木遮天蔽日,金沙江活像一群被激怒的狮子咆哮着,在山涧里狂奔不停。
长风劲吹,涛声灌耳,两岸一片苍凉。朱德牵着他的大黑马站在江边,不见一个人影,不见一只渡船。他仰望蓝天,思绪万千,长叹一声:“难道真是苍天无眼,人间无情,我们就莫得法子渡过江去?我朱德自信现在还没有到该见阎王的时候!”
眼前的现实是需要一只救命的船,哪怕是一只小船。朱德的双手放在嘴边作喇叭状,面对白浪翻滚、涛声轰鸣的金沙江呼喊道:“有船吗?过江喽!”
在山谷传来的回声中,朱德的双眼像篦子一般把滩头、江湾、江汊的犄角旮旯都了一遍,仍不见船的影子。当他扫到对岸时,突然露出了惊喜之色:船,那边有一只船!但他又有些不敢相信,用手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瞧时,的的确确是一只船。
“有船了,快来看,一个人从山上下来了,正在上船!”这一奇迹的出现,使朱德极为兴奋。
“有希望了,他向我们划来!”朱德一行像即刻操练的士兵齐刷刷地一字摆开,站在江边向对岸招手欢呼,“船老板,过江喽……”
小船乘风破浪,横江而行,很快就靠岸了。艄公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两只划桨的手干瘦而有力,满脸挂着经验和老练。朱德迎上前去,同老艄公寒暄一番,希望能把他们渡过江去,必有重谢。
老艄公仗义豪爽,一听说是当年护国讨袁的滇军,站在面前同他讲话的正是血战棉花坡的朱德,更是倍感亲切。他非常激动地说:“我在对岸观察多时,觉得你们不像土匪,也不像坏人,看来定有急事要渡过江去。这不,我才冒险过来,没想到竟遇见了贵人!”
“老人家贵姓?是当地人吧?”朱德亲切地问。
“我姓曾,叫曾海若,是丽江永兴人,一直在江上摆渡谋生。前些日子听说唐继尧杀回昆明,到处悬赏捕杀护国军将领,出的价码都吓死人了,高的十几万,低的也是几万。”曾海若气愤地说,“唐继尧这个老贼,心都黑透了。他为了独霸云南,已经六亲不认了,花钱买人头的事,迟早是要遭报应的。我们再穷,也不去干那种丧尽天良的事。要是我遇到他要杀的人,一定摆过江去,让他们逃命!”
没想到在金沙江边,曾海若真的遇到了唐继尧悬赏捕捉的朱德和金汉鼎。他认为这正是天公的安排,也是对他良心的考验。他把胸脯一拍说:“请放心,有我姓曾的在,就有你们在。前面别说是金沙江,就是刀山火海,我也要把各位老总送过去!”
此时,乌云翻滚,眼看就要变天。在江边更不能久留,便决定先摆一趟过江,留下的人等下趟一块过江。
朱德、金汉鼎、唐淮源等带着几个贴身警卫,拉着战马,登上了小船,直驶对岸。真是吉人天相,江上风向突然变换,吹起一阵舒缓的东南风。曾海若笑着说:“各位老总,是你们的好福分借来了东风,一路顺风,平安过江了!”
只见曾海若借着风势,挥舞船桨划向江心。小船被托上浪峰,瞬间又跌向波谷,一高一低在波谷浪尖上颠簸,翻滚的巨浪劈头盖脸地向船上泼来,朱德他们个个都被浇得透湿,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过江以后,朱德拿着一个布包对曾海若说:“老人家冒死摆渡,才使我们脱离险境,本该重金酬谢,只因我们是慌忙出走,没带贵重之物。相信后会有期,你的救难之情、救命之恩来日相报。留下这一百钢洋,你买点酒暖暖身子,驱驱风寒吧!”
“你这不是打我的老脸吗?要是为了钱,我姓曾的就不摆几位老总过江了!”曾海若坚持不收,“再说,你们出门在外,这江湖上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还是留下自己用吧!我只求朱旅长题几个字留作纪念。”
“要得要得!”朱德满口答应,找来一张红纸,像过年写春联一样不假思索地挥毫写就“侠义可嘉”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然后在落款处写上“朱德题赠”。
曾海若如获至宝,高兴地说:“这比什么都金贵,我一定好好保存……”
告别了曾海若,朱德一行在大水井伍祥贞家借宿一夜,第二天拂晓就由伍祥贞的弟弟带路赶往盐边。上路不久,突然飞来一队人马,全是彝人装束,拖枪挎刀,耀武扬威,还未等他们弄清是咋回事就被团团围住了,枪口直对着朱德等人,只要一扣扳机,准有人去见阎王。
那彝人小头目瞪着一双大眼睛,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四川话喊道:“给老子都放下家伙,举起双手!哪个反抗,就先敲掉他的脑壳。”
“放下家伙……”其余的喽啰们也跟着嚷嚷起来。
“来将不通姓名,就要收枪,未免有点不近情理了。”朱德强压住心头怒火,“弟兄们都是闯荡江湖的人,我先把话说在明处,如何处置,那就悉听尊便了。”
不等对方答话,朱德觉得滇军这块破烂招牌还得打起来,也许可以抵挡一阵子,于是用拇指往后一指:“这位是滇军总司令金汉鼎将军,那位是唐淮源将军,敝人是朱德……”
小头目本来就觉得同自己说话的人威严庄重、不卑不亢,绝非等闲之辈,而讲的又是地道的川音,正在纳闷,一听说是让北洋军闻风丧胆的朱德,一下子就慌了神,立即滚鞍下马,连忙施礼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是各位将军到此,失礼之处还望海涵!我们是边防军的巡逻队,各位老总有何吩咐?”
朱德一听是四川边防军,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预感到一场厮杀将要避免。于是说:“我们有紧急军务途经此地,望能借贵方一条便道通过。我等绝不会在此停留打搅。”
“此事实难做主。”小头目犹豫片刻说,“望派一代表前去同我大哥雷云飞商量,各位可在这里休息两天,等候回话。”
朱德同金汉鼎等商量之后,便派出一位副官去同雷云飞谈判。
雷云飞,号星如,四川盐边人。原来是个贫苦的农家子弟,自幼上过几年私塾。早年参加“袍哥”,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爆发,他在川南一带拉起一支农民武装,在川康滇三省交界的金沙江畔占山为王。后来,四川的新军阀把他收编为四川边防军,大小也算给了个“司令”当。
两天后,朱德一行正在焦急等待消息的时候,突然有一支马队从北面呼啸而来,等到可以看清来人面孔时,朱德一眼就认出里面有派去的副官等人,看来交涉还算顺利。待马队来到面前时,只见一个短小精干的汉子翻身下马,向朱德行了一个军礼:“雷云飞特来迎接各位将军!”
接着便拉开架势用跪江湖拜码头的对试方法打着手势,然后用“袍哥”的黑话向朱德盘问“海底”。
辛亥革命时期,哥老会接受革命党人的领导,朱德加入哥老会后,常以“袍哥”的身份去做士兵工作,哥老会里通行的这一套礼节、规矩、手势和黑话虽然多年不用,但仍谙熟于胸。他对雷云飞的盘底对答如流,应付自如。在一旁的金汉鼎、唐淮源还有雷云飞手下的大小头目,个个都目瞪口呆,惊奇赞叹。
最后,雷云飞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地对朱德说:“久闻大名未曾相识,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今日相见,算我雷云飞三生有幸!”
“常言道: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弟兄们在患难中萍水相逢,既然是一家人,也就免礼了!”朱德上前扶起雷云飞。
雷云飞把朱德一行接到乌拉山双龙村的山寨,按“袍哥”的规矩和当地的习俗举行了庆典。他们杀猪宰羊,大摆宴席,三百人出来作陪,其规模之盛大,气氛之热烈,绝不亚于娶媳妇过年。
朱德以把酒论天下的豪迈与雷云飞同饮了结盟的鸡血酒,发誓“患难相顾,富贵同享,永世不忘”。朱德将刻有自己名字的一支德国造勃朗宁手枪取下,连同八支长枪赠予雷云飞,作为见面礼;雷云飞拿出三百钢洋和一些礼物回赠朱德。
雷云飞穿行席间,频频举杯向一个个名不虚传、威风八面的客人祝酒。最后,他恳求朱德留下,为他出谋划策,以图共同发展。朱德坦言自己遭到唐继尧的攻击和追捕,准备北伐的滇军已经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一则要去南方向孙中山复命,再则他本人觉得国民革命已经无望,决心出国学习,寻求救国良方,另辟蹊径。
他们在山寨里休整了十天,等待扮作商人的衣装做好后,朱德将六十名卫队和六十多支长枪短炮和他心爱的坐骑大黑马留给雷云飞,并叮嘱:“这些人马留下于你,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都要用在正道上!”
商人打扮的朱德骑着雷云飞的“八百红”小矮马,唐淮源骑着大骡子,金汉鼎坐着凉轿,在雷云飞挑选的六名神枪手护卫下到了会理。然后,朱德折转北上,渡过白浪滔滔的大渡河,再翻越白雪皑皑的大相岭,一路艰险尽在不言中,于五月中旬回到了陈玉珍的娘家南溪。
朱德后来回忆这一 历史 事件时说:借着唐继尧的毒手,将封建关系,替我斩断。
朱德的孙女朱新华回忆,文革时期,那些人不仅说朱德是黑司令,还是大军阀,朱新华回家给朱德说,你是解放军的总司令,怎么会是大军阀,他们肯定是胡说八道,朱新华因为朱德会生气,谁知朱德非但不生气,反而平静的对朱新华说,他们说的没错,我确实当过军阀,这是我的 历史 ,但是呢,我脱离了我的军阀这个年代,我重新走上了一个这个新的道路,我选择了跟***干革命,这条道路是我这个这一辈子选择的最正确的道路,我一点也不后悔。电视连续剧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剧组来到泸州拍摄第一场戏,看到了朱德当年在泸州的那个大宅子,导演,演员都很震惊,朱德当年才31岁,就是少将旅长,住的那个大宅子,前后好几个院,房子建筑下面带水,是个水系,反正非常的好,当时朱德一个月的工资是两千大洋,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0万。当时朱德才30出头,
1921年春朱德就已经被授予了陆军中将,那年也是中国***成立的那一年。他当中将司令官时,工资更高。但朱德在36岁时也就是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就抛弃了一切,之后几经周折加入了***,成为了***内第1128名党员。
主要内容:
这台节目由向军旗敬礼、请祖国人民检阅、当代士兵风采、永远的军人情怀、光荣的士兵、光荣使命等板块构成。
晚会伴随着军营清晨的号角,在庄严雄壮的“迎军旗”仪式中拉开序幕。舞蹈《士兵韵律操》,裹挟着军营浓浓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时尚的编排,欢快的节奏,跃动的身影,让观众感受到军营青春的火热与激情。
《我是一个兵少年边防兵》作品发布
3月31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京举办《我是一个兵 少年边防兵》新书发布会。
《我是一个兵》是儿童文学作家八路创作的一套青少年爱国主义军事科普系列小说,该系列销量已突破百万册。《少年边防兵》是该系列的第16册。
该书围绕驻守在高原高寒地区的边防部队展开。边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界安全、维护边境秩序的职责。作品树立了中国军人的伟大形象,展现了当代军人的家国情怀,反映了新时代的精气神。
发布会上,八路联系自己的军旅生涯和当代边防兵的建设情况,讲解了《少年边防兵》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内涵,揭示了书中蕴含的浓浓的家国情怀。一位从军16年的退役边防兵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了他的从军经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