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能手的《与妻书》的背景音乐,歌词大概是这吧!没听清楚! 跪求歌名! 良辰美景夜色太好招我聆

快递小能手的《与妻书》的背景音乐,歌词大概是这吧!没听清楚! 跪求歌名! 良辰美景夜色太好招我聆,第1张

歌名:与妻书

歌手:快递小能手

填 词:息十二

演 唱:快递小能手

成年唐门:阿暖吾妻,见信如面。

昨夜入梦的时候啊,

梦见娘子幼时怀抱着“滚滚”对着为夫嚎啕大哭,

好像是因为为夫拿了白颜料要给滚滚染白?

萝莉阿暖:呜呜呜,你赔我滚滚!呜呜呜

成年唐门:啊,这为夫心下愧疚,

特写信给娘子赔个不是,望娘子原谅。

依家法,随信已附 :

“亲亲娘子温柔贤惠” 五十遍小字以表诚心。

可细想之下,定是为夫小看了亲亲娘子心胸,

吾妻阿暖何许人也?

唐门小金花,(少女阿暖:唐门小金花~)

蜀中一奇葩呀。(少年唐门:蜀中一奇葩!)

啊~哈哈哈~

哎,不知娘子可还记得你我夫妻二人之间的甜蜜往事?

少年唐门: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少年阿暖: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成年唐门:娘子虽然年幼多疾,

然而性情却是极其凶悍,

十二岁便以手持菜刀插腰之姿打遍唐家堡无敌手,

想来为夫也是因为娘子那时的英姿而倾倒,

从此江湖追随,形影相伴,

侠肝义胆,只羡鸳鸯不羡仙呐,

可娘子哪知道,那些敢惹你气你的小混蛋们,

为夫私下里早已经替你恶狠狠地教训过好多次啦。

哈~时隔多年,每当为夫想到娘子那气鼓鼓的脸颊,

和那瞪得圆圆的眼睛,

啧啧啧~仍是觉得十分可爱。

还记得十四岁的时候,

娘子将数次登门求婚的为夫,

揍得鼻青脸肿后才终于答应这门亲事。

娘子当时插腰甩着千机匣,

怒瞪为夫暗送秋波的娇羞姿态,

为夫是至今难忘呐,哦对了!

为夫还曾经作《亲亲娘子媚眼图》以为纪念。

哈哈哈哈…

少年唐门:阿暖…我今日来…

是…是想跟你提亲…

少女阿暖:唔,你要是打得过我,

我就嫁给你咯~嘿

少年唐门:哎!你!你还真打啊!哎哟!别打脸!喂!

成年唐门:唉,为夫一介凡夫俗子,

既无千金家财,亦无胜人之貌,

而娘子却能许己一生,

与为夫举案齐眉,比翼成双,

为夫感激不尽。

细细想,定当来生来世,生生世世,

再娶娘子答以报恩。

啊哈哈哈~咳咳…

唉,读至此处,娘子不必涕零泪下,

娘子这等女中豪杰,想来寻常郎君定是受用不起,

唯有祸害为夫才是正理。

唉…如今想来你我成亲,已是十六年了。

而娘子独去某地至今三年整…

记得那时娘子总是与为夫说…

成年阿暖:阿暖幼时便身染顽疾,

早已自知时日无多,待我去后…

你替我看看巴陵的油菜田,

万花谷的花海,

还有那昆仑的风雪……

成年唐门:虽自你我相识之日,

便知此生余下时光,

日日都可算作向上天偷来一般,魂来步山雨

但即使吾妻阿暖命薄,

即使吾妻阿暖…夜半频梦卿

在为夫一生之中,仅相伴十三年。初见正总角

然,凭此十三年,为夫一生无悔。晃眼已娉婷

成年阿暖:十四为君妇,十四为君妇同看青梅青

羞颜未尝开。比翼入仓云

低头向暗壁,浮光如影月色太好照我伶仃

千唤不一回。春日莫辜负了巴陵

唐门/阿暖:十五始展眉,映秀湖畔草长飞莺

誓同尘与灰。如今我独念长干行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昆仑风雪一片冰清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成年唐门:三月前不负吾心,划过花海青岩落星

为夫终染顽疾…最美是遇你紫竹林

想到不久…咳咳…看不完此生的风景

想到不久就可与娘子团聚,

望娘子到时,万万莫要嫌弃为夫老态…

啊…天色已晚,

明日为夫便启程去往昆仑行最后一旅,十五始展眉

便在此结信向娘子问晚安吧。誓同尘与灰

这是给娘子的第一百零四封书信,可怜别离早

想来也是,良辰美景

不得回复之信。月色太好照我伶仃

黄土之下,不过一碑一棺相隔 。春日莫辜负了巴陵

生死早晚,映秀湖畔草长飞莺

团聚之日想来不远矣。如今我独念长干行

昆仑风雪一片冰清

划过花海青岩落星

最美是遇你紫竹林

看不完此生的风景

烛火伴我相思同去

落笔吾妻阿暖亲启

扩展资料:

《与妻书》这首歌曲是由歌手快递小能手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总时长8份35秒,歌曲发行时间是2014年1月1日,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喜欢,歌曲收录在专辑《与妻书》之中,专辑收纳了歌手的一首歌曲。

歌曲《与妻书》的其他歌手演唱:

歌手莲莉演唱的《与妻书》收录在专辑《中文翻唱》之中,专辑发行时间是2018年3月5日。专辑收纳了5首歌曲。

22岁的男生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会有自己的爱情观,而14岁的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是比较向往和懵懂的,所以22岁的男生喜欢14岁的女生是正常的,但是14岁的女生应该还是学生,而且未成年,这时候不适合谈恋爱,如果你是真心喜欢她,为了她的将来,何不再等几年。等她18岁以后再向她表白,那样就完美了。

最近琼瑶神剧《情深深雨蒙蒙》再次翻红,

一顿饭一块七,杜飞是反交情达人被刷上热搜。

这部剧里另一个被经常提及的桥段便是“可云”发疯,

尤其是可云当街发疯找孩子那段几乎成为表情包,

五官乱飞、表情夸张,已经成为演技反面教材。

但在琼瑶剧里这样的表演并不少见,

有马景涛式青筋暴起的咆哮式演技,

还有肉麻到胃酸的台词,

以及小三插足变成真爱的不正三观。

但抛开一切来说,饰演可云的演员徐露绝对是个美人,

温柔清淡的长相,一看就知书达理,

很容易激起别人的保护欲,

而且令人想不到的是,她居然是个爽朗的东北女孩。

1975年,徐露出生在辽宁沈阳一个高知家庭,

父亲是国家一级建筑师,而母亲则从事艺术工作。

徐露从小便是被捧在掌心的公主,

而她也乖巧懂事,从不让父母操心。

在学校里,徐露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经常拿三好学生的奖状回家。

而且徐露还是一个跳舞的好苗子,

妈妈从小便把她送去学习芭蕾舞。

11岁那年,她便考入了专业的舞蹈学院,

并作为舞蹈演员参演了《天鹅湖》,一跳就是三年。

高中时,徐露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被北舞和上戏同时录取,

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一定会选择北舞,

进入这所全国招生最严格的舞蹈学院时,

她偏偏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去学习表演。

就这样,徐露成为上戏93级的表演新生,

同班同学还有李冰冰、任泉、李钰、廖凡。

因为徐露从小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舞蹈教室,

所以她的 社会 阅历特别少,

每次老师要求拍小品,她的作品总是不够生动,

她的专业成绩也变成了中等。

从绩优生变成普通生的落差深深刺痛了徐露,

她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和观察,

那时点子最多,而且经常外出接广告的任泉,

还有非常讲义气的李冰冰也经常帮她,

三个人的关系也变得非常好。

相比李冰冰大学排练的小品获得全国一等奖,

任泉大二便出道拍**,

外形突出的徐露刚入圈时却经常碰壁。

有一次徐露去面试一个剧组,她提前看过角色,

认为自己和人物各方面都非常符合,

提前揣摩好了人物心态,十分有信心地进行了试戏。

看到她的戏之后,导演犹豫了一会儿,

觉得她的身材过于瘦小,个头不够高,

不符合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

因为形象被拒绝的徐露,

东北女孩的脾气立马上来了,

直接回怼说,听过因为演技不好被淘汰的,

因为身高而淘汰演员还是头一回。

说完她便气呼呼地走了,

那个导演叫姜凯阳,也是个新人导演,

听见她的话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徐露就这样在 娱乐 圈摸爬滚打了好几年,

也拍了几部**、电视剧,但没有太大起色。

直到2000年,她毕业两年后,

她才接到了《情深深雨蒙蒙》中可云这个角色。

也是这一年,李冰冰主演的**入围威尼斯**节,

任泉凭借《少年包青天》里的公孙策红遍大江南北。

徐露虽然晚一步,好歹抓住了机会。

但可云这个角色,最初并不是给她的,

原定的演员是蒋勤勤。

琼瑶对于自己剧中的女演员向来要求极高,

不仅要长得美,还要长得不俗气,

不仅要会哭,还要眼泪一颗一颗掉下来,

不能哭花妆,如果流鼻涕立马淘汰。

而蒋勤勤就是琼瑶一眼相中的女孩,

琼瑶还亲自赐她一个艺名,水灵。

但那时的蒋勤勤太火了,

她主演的电视剧《苍天有泪》收视率爆表,

她成为全国最当红的女演员之一,

档期根本排不过来,根本没时间演可云这个小角色。

剧组这才找到了和蒋勤勤的清冷感有几分相似的徐露,

而在开拍之前,徐露根本没有见过琼瑶。

直到开机很久之后,徐露正在拍摄一场被雪姨鞭打的戏,

这时琼瑶突然过来探班,

她才第一次见到这个改变她命运的女作家。

徐露见到琼瑶时,整个人都是眩晕的,

琼瑶和她握手时,她觉得握到了全世界最温暖的手。

而且琼瑶的一句肯定,说演得挺好的,

让她进组以来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

一方面徐露知道自己是备选,她一直很有压力,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非常看好这部剧,

认为它播出后一定爆火,所有演员都很重视。

毕竟当时《还珠格格》的热度还在,

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倾力加盟,

再加上琼瑶的金字招牌,几乎已经预定爆款。

这部戏的新人演员,尤其没红的演员十分紧张,

徐露甚至感受到对方拍戏的时候都是抖的,

就是因为太想凭借这部戏爆火,太重视了。

而徐露虽然星途不顺,

但她却心大的很,没想过自己会一炮而红。

虽然徐露不在意,但很多投资方也在瞄着这部剧,

提前便定好了演员,以免他们红了之后涨价。

徐露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到了自己的第一部大女主戏《梧桐雨》,

和她搭档的男主是台湾著名演员邱心志,

演她婆婆的则是以演技著称的潘虹。

这部戏中徐露温婉的民国造型十分吸睛,

她从穿着朴素的疯丫头可云,

摇身一变成为了钱庄家的少奶奶。

这部剧虽然算不上爆款,

但当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尤其是借着可云的热度,

徐露反差式演技收获了不少好评。

紧接着,徐露便出演了另一部爆剧《金粉世家》。

这部剧称得上时代的眼泪,

不管是饰演纨绔公子金燕西的陈坤,

还是饰演清纯白月光的董洁,

抑或是十四岁就饰演傲娇大**白秀珠的刘亦菲,

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每当沙宝亮那首《暗香》响起,

都会让人怀念起那时追剧的时光。

而且这部剧不管是服道化还是演员选择,

都称得上精致二字,每个演员都可圈可点。

徐露在《金粉世家》中再次饰演一个爱上少爷的丫鬟小怜,

而且这次的命运同样凄惨。

只不过在《情深深雨蒙蒙》中可云被逼疯,

而在《金粉世家》中小怜情义两全,选择出家,

逼疯了深爱她的柳春江。

这部剧里不管白秀珠,还是金燕西和冷清秋,

抑或小怜和柳春江,都是爱情悲剧,

也让这部剧更让人念念不忘。

而在接连几部剧的助力下,徐露终于火了,

她频繁接到各个综艺节目的邀请,

聊自己演艺之路,以及演戏时的趣事。

徐露还说到自己第一次试戏因为身高被拒的事,

而这段采访刚好被那时拒绝她的导演姜凯阳看到了。

他一直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便通过圈内好友找到了徐露的****,

亲自拨通她的电话,并向她诚恳道歉。

心大的徐露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两人就好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

姜凯阳也是东北人,

两人还未见面就一见如故,聊得非常开心。

几个电话后,两人在电话里互相告白,

开始远程谈起了恋爱。

姜凯阳比徐露大七岁,那时还算不上事业有成,

但他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姜凯阳和徐露从小温室般的教育完全不同,

他从小性格叛逆,经常混迹街头、打架惹事,

是个让老师、家长非常头疼的小霸王。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姜凯阳却变得越来越文艺,

他开始学画画,并且爱上表演,

通过自学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在大学时期就创作诗歌、歌曲,并积极参加艺术展。

毕业后,姜凯阳将绘画和写作由兴趣变成职业,

他举办了个人画展,被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报道。

在徐露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姜凯阳就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在徐露刚刚毕业的时候,姜凯阳就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

姜凯阳还曾到非洲写生,

他的油画《野生动物园》被中国大使馆收藏,

他的油画《狮子》被赞比亚国防部收藏。

可以说姜凯阳除了长得其貌不扬,

其才华上的魅力绝对是熠熠生辉。

在徐露参演《情深深雨蒙蒙》那年,

姜凯阳开始写剧本,次年便开始当导演。

但姜凯阳在影视剧上的成绩,

却没有他的画和小说亮眼,

他在影视圈的名气在当时并不如徐露。

但这依然不能阻挡两人命运般的相遇。

在两人谈了六天的电话恋爱后,

姜凯阳收拾了自己在上海的所有行李,

直接飞到北京来到了徐露家,并且求婚。

而徐露也没有多想,便答应了求婚。

徐露那时并不在意自己处在事业高峰,

也丝毫不介意婚姻会给事业带来什么影响,

觉得缘分到了就可以结婚。

而徐露的父母也没有提出反对,

从小到大徐露的眼光都非常高,

从来不随便谈恋爱,她看好的老公一定没错。

但徐露唯一介意的一点就是,姜凯阳长得有点抱歉,

她担心影响到未来自己孩子的长相,

结果徐爸非常逗趣地来了一句,看看就习惯了。

就这样徐露低调地嫁给了姜凯阳,

并且逐渐将生活重心由事业转移到家庭。

两人的婚礼也非常的低调,没有邀请太多好友,

而当时的伴郎便是后来的影帝王千源。

2003年,徐露生下女儿姜又宁,

那时刚好是《金粉世家》播出的那年。

那两年刘亦菲变成了神仙姐姐,

陈坤成为国内顶流小生,董洁也成为全民白月光,

徐露无疑浪费掉了自己最好的流量。

婚后的生活也并不像徐露想象中美好,

她常常陷在生活的琐事中而感到失望,

有时她会一个人躲在地下室哭泣,怀疑自己为什么结婚。

但每当徐露情绪低落时,姜凯阳都会给予她温柔的安慰。

那时姜凯阳的事业算不上好,

他常年在外,家里的事情大多交给徐露,

为此,徐露也不得不牺牲了很多事业。

有一次徐露参加访谈节目时,

姜凯阳发来了惊喜问候。

他当着镜头的面,非常真诚得感谢徐露对家庭的付出,

还调皮地叫她为徐教授,将徐露感动得落泪。

而生活中遇到最令人头疼的婆媳问题时,

姜凯阳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徐露和婆婆的矛盾大多来源于不同的带娃理念,

而姜凯阳就是中间和稀泥的那个,

这边哄哄媳妇,那边劝劝妈妈,两头各说漂亮话,

将两个女人平衡得非常好。

此外徐露也会全力助力丈夫的事业发展,

在姜凯阳执导的电视剧《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中,

她出演女一号韩雪,还特意剪了一头短发。

但姜凯阳虽然执导了十几部电视剧,

却没能拍出一部爆款,相比之下他的女儿好像更有天赋。

他们的女儿姜又宁除了继承了爸爸的小眼睛,

其余都继承了妈妈,白皙的皮肤、高挺的鼻子,

加上单眼皮,颇有点东方超模的味道,长相十分高级。

姜又宁受爸爸影响,十分喜欢导演,

还专门到美国去进修**专业。

她十四岁时拍摄的四十分钟短片就在国外获奖,

而且她还喜欢唱歌、画画,

能弹琴、能剪辑,像爸爸一样多才多艺。

如今姜又宁已经十七岁,而徐露也保养得宜,

母女站在一起,如同一对姐妹。

徐露更是常常在微博上晒出女儿照片,

如同所有炫娃的老母亲一样,

而姜凯阳也不会错过两个人的任何一个纪念日。

现在徐露已经很少出现在荧屏上,

她的工作量从最初的一年两三部戏,

变成一年一部戏,到如今几年一部戏。

回看她当年上戏的同学李冰冰、任泉,

也纷纷转型成为了老板,还开始用自己的资源带新人。

任泉至今没有传出结婚的消息,

而李冰冰刚刚和她的小男友分手。

相比之下有女万事足,夫妻恩爱的徐露,

虽然在事业高峰时期,勇敢结婚生女,

放弃了自己最好的机会,

但如今幸福美满的她何尝不是人生赢家呢!

文|Nancy

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杜月笙死后,他最牵挂的女人孟小冬,晚年靠什么生活?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千金散尽不复来, 传奇人物杜月笙,寥寥财产!

1951年的初秋,,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巨头,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因病逝世。

在离世的前一年,久卧病榻的杜月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人搀扶着,和自己的五太太孟小冬补办了一场婚礼。

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有了真正的归宿!

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著名的京剧演员,民国时期有名的“冬皇”,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天生聪慧秀丽,气质高贵的小冬,一出道就是很多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心目中的偶像!

混迹黑帮的杜月笙,也是小冬的超级粉丝。他的大半人生,始终围绕着小冬,尤其是感情世界里,小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杜月笙从1925年对孟小冬暗生情愫,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终于感动了孟小冬!

然而,杜月笙,这个过去在上海滩一掷千金的土皇帝,曾经拥有让无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财富的男人,并没有多少家底。

临终之际,他烧毁了所有欠条,最后只留下寥寥财产。

他的遗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10万美金,另一部分是他一直藏在枕底的7万美金。

孟小冬,这个杜月笙用了自己的后半生一直去爱的女人,最后分得大约2万美金的遗产。

孟小冬的一生,坎坷不平!在这个人情冷漠,动荡不安的 社会 ,风风雨雨中,始终只有杜月笙欣赏她,相伴她。

孟小冬拿走了杜月笙戴了多年的一条金表链,作为最后的念想,离开了四分五裂的杜公馆!

茕居香港,深居简出

虽然在杜月笙临死前,一再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照顾没有子嗣的孟小冬,但杜月笙死后,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

杜夫人姚玉兰奉柩台湾,葬杜月笙于汐止。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同年11月,孟小冬搬离坚尼地台18号的杜宅,迁入铜锣湾使馆大厦,从此深居简出。

在香港,她一直是一个人,只有三只狗陪着她。

她不喝酒,但她给自己三个爱犬分别起了三个好听的酒的名字: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平时的她也不喜化妆,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头发,在脑后挽着个没有生气的髻。

谁都无法相信,这个朴素的普通老太太,就是当年红级一世,令无数人追捧的“冬皇”!

她偶尔兴起,会唱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坐在一棵老树下,看着不远处三只狗在布满阳光的草坪上嬉闹,静静地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有的时候,孟小冬也会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打几圈麻将,说说笑话,也让家里热闹热闹。

是的,在香港平淡的日子里,孟小冬打打麻将、遛狗、看电视、练习太极拳,就是,就是不唱戏!

当年,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她拒绝。也有很多人,希望她能够登台演出,她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也遭到了孟小冬的婉拒!

当时的孟小冬,即便不再很富裕,却仍然一身傲骨!

那个年代的年轻女子,出来唱戏是可以的。但嫁了人便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再抛头露面对丈夫而言,是不大体面。

为了杜月笙对她的情意,孟小冬从此再也没有在众人面前唱过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唱戏也是如此,没有了知音,再唱有什么意义?!

1956年,梅兰芳带团去日本,途径香港,梅兰芳乘车到孟小冬的住宅看望她。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于1927年分手后的首次会面,也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和大画家张大千的友谊

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平生也是京剧爱好者。1951年,一袭长衫的张大千从国外回到香港,特意到使馆大厦拜会孟小冬。

据说那一天,因孟小冬诚心礼佛,曾向张大千求画佛像一张。

同时,她也答应张大千的要求,由王瑞芝操琴,破例唱了一段拿手好戏,并灌成了录音带,赠送给张大千,还与与会10人合影留念。

到了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5月,在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张大千再次到回香港,百忙中的张大千专程到摩登台,拜访好友孟小冬。

可是,时隔10年,再度聚餐,再度合影,听曲的张大千的胡须,早已不复当年的乌黑。而唱曲的孟小冬,早就是白发依稀,沧桑尤存!

岁月,无情啊!

晚年的孟小冬,何以为生?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继承了2万美元。在那个年代,2万美金已经不算少,够孟小冬一人花销很久了。

当初,一生傲骨的孟小冬,在结束和前夫梅兰芳的婚姻之后,意识到不管如何,女人都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

于是,她再次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终于成就了一代京剧大师!

唱戏这些年,又是京剧名角,孟小冬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积蓄!至于有多少,这个谁也无法知道准确的数字。

后来,一生酷爱京剧的孟小冬,把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

不过,孟小冬对弟子的选择很挑剔!收徒的原则和她的师傅余叔岩一样,必须是肯吃苦又肯为艺术献身的人。

她对教授弟子更有非常高的要求,极为严格认真。因此,她门下好几位京剧大师,都成为了港台两地的名角!

那一年的春天,在香港菽园严欣祺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为徒,15年间得学余派名剧12出!

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

学习艺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个很费钱的事。何况在那个时期的香港,也许很多人还食不裹腹,衣不遮体。

所以,学习京剧,尤其是拜著名的孟小冬为老师,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老师的她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没有杜月笙的日子里,低调的孟小冬,在金钱上是不需要特别发愁的!

实际上,孟小冬的晚年生活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奢侈,她多数时间深居简出,花销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移居台湾,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再后来,孟小冬收到了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台北。

姚玉兰,也是京剧爱好者,和孟小冬是结拜姐妹,感情很好。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终能走在一起,这个四太太姚玉兰制造了很多机会,帮了很多忙。这份感情,是和其他几个姨太太,不能比拟的。

1967年,孟小冬带着她的三只爱犬,乘安庆轮来到台湾。

那天的孟小冬,一袭绛色旗袍,一件灰色黑边毛衣搭在外面,一副深色的墨镜架边,一对精致的珍珠耳环。

此言一出,再次惊讶一片!有人惋惜地说:余派雅歌,广陵散已将成绝调。

由于孟小冬的名气很大,再加上当时台湾流行京剧艺术,许多人还是想请她出来唱戏教戏,但都被她婉拒 。

孟小冬定居台湾后,没有正式再收徒弟。

晚年的孟小冬生活的还算幸福,偶尔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来看望她,没事就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身边也有许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

在台十年,她依旧非常低调。

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未演出。除了遛狗外,她多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牌。

孟小冬在台湾的生活,主要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照顾。杜美霞与孟小冬感情非常要好,杜美霞病逝前夕曾要求与义母孟小冬葬于一处。

1977年,孟小冬70大寿。亲戚好友齐聚一堂,给孟小冬过了一个极为热闹的生日。

孟小冬非常高兴,还清唱了几句戏词,可能是受累了,加上她一直有肺气肿,生日后,她咳嗽一日比一日重。

到了五月二十五日晚上,一阵剧烈哮喘以后,孟小冬把头一低,人就昏迷过去了。

家人立刻送她去医院,经医生剖开喉管,把痰吸出,但是孟小冬仍昏迷不醒!

二十六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和孟小冬告别的时候,台湾各界名流雅士、学生民众数千人,自发前往孟小冬灵前追悼行礼!

最后,他们把孟小冬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两旁植桂花数丛,馨香常萦,这个是她生前亲自为自己挑选的。墓碑上是张大千题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多大的繁华到了都是虚空,愿桂花丛中的小冬,安息!

导读:公元1951年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先生-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由于抗战时期就离开了上海,所以侨居香港后收入并不多甚至有传言曾经借钱度日所以临终遗产只有十万美元。而作为第五位太太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孟小冬无依无靠那么她是凭借谋生手段来躲过余生的呢?

孟小冬是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因为此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是那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时刻了,而仅仅是生活比较拮据躺在香港病床上的普通老人了。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1950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杜月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和孟小冬补了一个正式的婚礼。因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任妻子,所以享有杜月笙遗产的继承权。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缘分

杜月笙迫于生计来到上海市区后,现在水果摊做小伙计。后来为了谋求发展跟了大亨黄金荣。在黄金荣的麾下先后负责赌场生意和其他生意,逐渐发达。在孟小冬14岁登台的时候,杜月笙就跟随老大黄金荣台下听戏。

杜月笙是个戏迷,孟小冬唱功好人又长得漂亮所以他很喜欢孟小冬。在他的劝说下,孟小冬在杜月笙发迹成立三鑫公司的那一年去了北京进修学习。后来杜月笙娶了自己的四夫人京剧演员姚玉兰。姚玉兰和孟小冬也曾经同台演出,也是不错的朋友。抗战胜利后姚玉兰发电报给孟小冬请她来上海,这也成就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姻缘。随后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移居香港。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小冬耳濡目染的走上了京剧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十四岁就在上海和一些名角童泰演出。其中就有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的跟班。

京剧京剧,那是在北京才算地道和正宗。因此孟小冬在1925年离开上海去了京剧圣地北京,经过客观详细的钻研她决定投身余派拜余叔岩为老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都说关门弟子最吃香,所以一个愿意教一个玩命学孟小冬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赢得了京剧冬皇的美誉。

孟小冬由于演出上的关系和梅兰芳先生接触比较多。随着彼此的了解二人结为夫妻成为梨园佳话。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双方分手。抗战结束后,应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约返回上海。

孟小冬的独居生涯

在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分了一些遗产但是远不足渡过余生。孟小冬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选择用自己所学的京剧来教学。一来收取一些费用;二来是打发漫长的余生。孟小冬自幼学习京剧吃过很多苦,因此她一直认为只有天分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在京剧上有所突破。

所以呢孟小冬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苛刻,必须在有天分和能吃苦两个条件上都具备才会像自己的老师余叔岩对自己那样倾其所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虽然她的要求很严格,但是由于她京剧冬皇的名号实在太响亮,所以前来送孩子来学习京剧依然络绎不绝。所以孟小冬的生计根本不是问题。正是由于她认真选择和教授,弟子中除了不少京剧名家。

这种生活持续多年后,孟小冬应邀去了台湾生活。邀请人就是度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到了台湾后衣食无忧的孟小冬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教授弟子的孟小冬和其他退休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最终,孟小冬在1977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

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

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 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 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 社会 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

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 在学习戏曲方面,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天才。从九岁起便开始学艺,十四岁就能登台演唱,这或多或少跟她的身世也有关系。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她,从祖父那一辈起,在京剧界便很有名望,后来家里的叔伯和父亲兄弟五人都继承了这门艺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孟小冬的进步比一般人学艺更快。

(孟小冬)

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在师傅病重以后,孟小冬形影不离、倍加照顾,更是得到了余叔岩的认可,后来成为余派最成功的一位继承人,声名大噪。1928年天津《商报》副刊专门为她开了一个专栏,称她为戏曲界的“冬皇”。

(孟小冬年轻时)

杜月笙因戏结缘孟小冬

杜月笙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听戏。 每次孟在上海唱戏的时候,杜都会去捧场并且还时常在场下叫喝,鼓掌

叶赫纳拉·布喜娅玛拉(东哥) 这个女人她的过往好坎坷……穿梭茫茫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美人中,有一个,一生的传奇让人说不清是该哀叹或者轻啜。 东哥带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咒语出生,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不断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并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不可磨灭。

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是叶赫部的公主,有满蒙第一美女之称。东哥出生时,叶赫部的萨满(巫师)曾评论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个小女孩,长成后果然成为一代绝色美女,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 努尔哈赤最爱的女人是东哥,无论什么时候。东哥,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似乎是为努尔哈赤统一东北而生,为他铺平了一统天下的道路后,便悄然逝去。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究竟和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有什么联系,已不可考。布喜娅玛拉的一生也算是一个传奇了。 明朝时,女真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分。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廷在绥芬河流域设置建州卫,后来又任命努尔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两卫辗转迁徙,都迁到了以今新宾老城为中心的地方,后又分出了建州右卫。这样,就形成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叶赫,是海西四部之一。叶赫先世姓土默特氏,本是蒙古族,后来灭掉扈伦那拉部,改姓那拉氏。那拉是太阳的意思。明朝时,叶赫部依险筑城,开始称雄于海西女真。

  当时女真的众多部落之间经常互有争斗。而明朝对付女真的一般策略,是尽力维持各部落的均势,防止其中某个部落成为独霸东北的势力。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便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崛起。

  叶赫那拉氏族与爱新觉罗氏族之间的的矛盾由来已久。据说早在元末明初时,叶赫那拉氏族与爱新觉罗氏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指着大地说:“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就是太阳的意思)。”结果,在那场战争中,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氏,成为当时女真族最大的部落。

  然而,历史的发展难以预见。叶赫那拉氏族和爱新觉罗氏族总是在敌人与朋友之间徘徊,是敌人的时候,难免要打上几仗;是朋友的时候,便开始联姻。是战是和,都是视当时的情况和利益而定。事实上,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世世代代都是血统之亲,努尔哈赤不但是叶赫那拉氏所生,还娶了叶赫那拉部落的女子。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便是叶赫那拉氏所生。

  在部落间普遍靠联姻来改善关系的局势下,东哥是叶赫公主的身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政治漩涡。可以说,从她生下来开始就可以预料,她必将成为部落联姻中的棋子。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有那么多部落是因为她而灭亡。 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州右卫的王杲和儿子阿台反叛明朝,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围剿古勒寨。混战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异常愤怒。虽然明朝给了他三十匹马,三十道敕书,并让他承袭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一职。但这些都没有平复努尔哈赤心中的怒火。努尔哈赤用祖父留下的十三副兵甲,拉起了一支队伍,在赫图阿拉起兵。

  一天,努尔哈赤经过叶赫部,叶赫部的首领扬吉努见努尔哈赤年轻有为,料他将来必成大事,提出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孟古嫁给他。努尔哈赤当即答应了。事隔不久,扬吉努兄弟因事触怒了明朝,被明朝廷设计诱杀。扬吉努兄弟的儿子布塞和纳林布禄分别继为贝勒。 万历十六年(1588年),扬吉努的儿子纳林布禄履行其父生前许下的婚约,将十四岁的妹妹孟古送给努尔哈赤为妻。孟古极得努尔哈赤的宠爱,生下了皇太极。此时,两家的关系还是融洽的。 万历十九年(1591年),哈达部贝勒歹商爱慕东哥的美貌,最先向叶赫求婚。正在寻隙与哈达仇杀的叶赫贝勒布塞和纳林布禄让歹商亲自迎娶。歹商不知是计,在迎娶的途中被叶赫伏兵所杀。 努尔哈赤既不是哈达部人,也不是叶赫部人,但他迅速崛起后,却得到了明朝的承认,被授为都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领,实力大增。因此,努尔哈赤同其他部落的关系也开始恶化。叶赫部当时是女真最大的部落,感到自己的优势受到了威胁,叶赫首领纳林布禄向努尔哈赤提出了领土的要求,被努尔哈赤拒绝。叶赫部纳林布禄便率领哈达、辉发部,联合满蒙九大部落攻打建州。 为了联盟对付建州,乌拉部贝勒满泰为弟弟布占泰聘娶了东哥。叶赫部布塞(首领纳林布禄的哥哥,东哥的父亲)出于结盟的需要,同意了这桩婚事,并接受了满泰的聘礼。于是,布占泰以叶赫女婿的身份,率三千乌拉兵加入了九部联军。 但战争的结果却大出人意料,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击败了九部联军。东哥的父亲布塞在这一战中战死,乌拉部布占泰也被俘虏。 叶赫部首领纳林布禄见其兄被杀,吓得跌下马来,被手下救了回去。据说,后来纳林布禄向努尔哈赤索要兄长布塞的尸体。努尔哈赤竟然亲自将布塞的尸体割下一半,送还给了纳林布禄。纳林布禄受了惊吓和侮辱,又哀伤兄长惨死,日夜啼哭,不久也抑郁而死。从此,叶赫与建州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叶赫部布塞的儿子布扬古、纳林布禄的弟弟金台石继为贝勒。布扬古贝勒无计可施,作为议和的条件,提出将妹妹东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金台石也表示愿意将女儿嫁给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为妻。努尔哈赤久闻东哥艳名,大喜过望,不但退兵,还就此下了聘礼,并向上天滴血盟誓。 但东哥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发誓死也不嫁杀父仇人努尔哈赤,并说谁杀了努尔哈赤,就嫁给谁为妻。于是,东哥的兄长布扬古贝勒当众毁约,并向海西各部征婚,条件是杀死努尔哈赤。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哈达部发生内讧,叶赫贝勒金台石趁机率兵将哈达部劫掠一空。哈达部只好向努尔哈赤求援,表示愿意将三个儿子送到建州作为人质,请求努尔哈赤出兵。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叶赫。大敌当前,叶赫惊恐之下,给哈达贝勒猛骨孛罗写了一封信,说愿意将东哥嫁给他,重修和好,但是条件是抓住建州统兵将领,不向建州送人质,并杀死建州士兵。东哥这个诱饵非常有效,猛骨孛罗真的同意了,并约叶赫贝勒到开原共议计划。猛骨孛罗的背信弃义激怒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当即决定发兵讨伐哈达部。最终哈达城破,猛骨孛罗被俘,哈达部灭亡。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九月,孟古病危,临死前想见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为了心爱的妻子,派遣使者到叶赫部迎接岳母。两家仇恨已经如此之深,金台石难以解开心中的心结,只派了孟古乳母的丈夫南太前往探视。努尔哈赤非常气愤。孟古不久去世,努尔哈赤极度悲伤,三年之后才下葬,葬于尼雅山岗。建州与叶赫的仇恨因此又增加了一层。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辉发部贝勒王机努死,他的孙子拜音达礼杀死了他七个叔叔,自立为贝勒,但是部众很多都叛离了他,逃到叶赫部去了。拜音达礼不敢对叶赫提出要求要回部众,只好向努尔哈赤寻求帮助。努尔哈赤率军帮他收复了叛离他的辉发村寨。叶赫见此情景,故伎重演,提出将东哥嫁给辉发部拜音达礼贝勒。拜音达礼立即与努尔哈赤断了交,但是叶赫却没有履行诺言。拜音达礼只好再次求助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并没有因为拜音达礼的违约而责怪他,而是很爽快地答应再次出兵帮助,并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叶赫又把东哥推出来了,允诺将东哥许配给拜音达礼,来换取他与努尔哈赤断交。拜音达礼竟真地愿意如此,又背弃了与努尔哈赤的盟约。这次努尔哈赤忍无可忍,。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占辉发,拜音达礼父子战死,辉发部也就此灭亡。 乌拉与建州的多次联姻,引起叶赫的不安。于是,他们又打出东哥这张“王牌”。乌拉部贝勒布占泰(在建州被关了三年,并娶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赤之女为妻)为东哥的美貌拜倒在石榴裙下,一心想娶东哥。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亲率大军征乌拉。布占泰希望得到叶赫部的支持,将自己的女儿、儿子以及十七寨寨主的儿子都送到叶赫作为人质,但是叶赫并没有派兵相救。乌拉城被努尔哈赤攻破,布占泰投奔叶赫。可惜,叶赫并没有履行承诺将东哥嫁给布占泰。布占泰郁闷而死。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叶赫布扬古贝勒见妹妹年纪已大,决定将东哥许配给蒙古首领暖兔部(喀尔喀五部之一)首领暖兔贝勒的儿子吉赛,但东哥看不上吉赛,坚决不同意。吉赛很不高兴,甚至威胁说要进攻叶赫部。布扬古贝勒开始担心,而且这时候东哥已经年过三十,早已经是老女人,婚事实在不能再拖了。权衡之下,布扬古贝勒最终将东哥许配给了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的儿子——莽古尔岱。这一次,东哥终于同意了。 努尔哈赤听到东哥出嫁消息后,十分气愤,想出兵攻打叶赫,半路抢新娘。但明朝担心努尔哈赤势力太大,开始与叶赫结盟,并派兵保护东哥。努尔哈赤有所顾忌,最终没有出兵,但他诅咒东哥说:“无论此女聘与何人,寿命不会长久,毁国已尽,构衅已尽,死期将至矣。”

  东哥出嫁时已经三十三岁。一年多后,果如努尔哈赤的诅咒,东哥病死他乡,只在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叶赫老女”的称呼。她的命运结束了,但以她的名义而起的战争并没有随她而离去,依然弥漫在叶赫、建州和明朝的上空。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割据辽东,宣布自己为金国汗,国号金,历史上称为后金。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在明朝的支持下,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儿子率军进攻了努尔哈赤统治下的后金。第二年正月,努尔哈赤便给予了狠狠的报复。同年,明朝鉴于努尔哈赤太过于猖狂,东北各部几乎都被他征服了,于是派辽东经略杨镐率四路大军前往剿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萨尔浒大战”。叶赫也参战了,打算助明军一臂之力。结果明军大败。叶赫见到明军战败,慌忙撤退。 这次大战之后,明朝丧师失地。为挽回辽东局势,明朝派熊廷弼经略辽东。于是努尔哈赤调转兵锋,集中力量进攻叶赫。八月,努尔哈赤发下誓言:“不克叶赫,誓不回师!”率大军征叶赫。叶赫出战不利,金台石、布扬古分别固守东、西二城。努尔哈赤命后金军掘地为穴,城墙倒塌,后金军攻入城中。金台石拒不投降。布扬古见东城已破,孤城无援,在得到降后不杀的保证后,才盟毕出降。努尔哈赤为防止叶赫东山再起,这次没有履行诺言,杀了布扬古,叶赫部遂告灭亡。努尔哈赤将叶赫的平民迁到建州,入籍编旗,变成了自己的臣民。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有姓叶赫那拉氏的嫔妃,清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即是叶赫那拉氏之后。而叶赫的子孙有不少在清朝廷位居要职。金台石的儿子德尔格勒,授佐领,予三等男爵;其弟尼雅哈,授佐领,予骑都尉世职;孙子南楚,任护军统领,袭三等男爵。尼雅哈的儿子明珠是康熙朝有名的权臣,由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后擢升为内务府总管,再授弘文院学士,又历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可谓是权倾一时。南楚的儿子穆占率兵征湖南,平云南,后授正黄旗都统,列议政大臣。 东哥历史: 她九岁时许嫁哈达部歹商贝勒,然而这只是一条美人计:在迎亲的路上,歹商被“岳父”叶赫部伏兵所杀。随后,叶赫部又将东哥许配给乌拉部布占泰,以诱使他参与“九部之战”,布占泰随后便在这场战争中做了努尔哈赤的俘虏。当布占泰四年后被释放打算迎娶的时候,东哥却早又被许配给了努尔哈赤。

  听说东哥征婚,哈达部酋长孟格布禄立即血气上涌,报名应征,订下婚约后遂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向努尔哈赤宣战。九月,孟格布禄兵败,向努尔哈赤投降。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把他给杀了,又将富察氏所生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武尔古代,万历二十九年以后,哈达部彻底被努尔哈赤吞并。

  孟格布禄的结局并没有使得垂涎东哥美色的男人们停止前赴后继的脚步。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辉发部的首领拜音达理贝勒与东哥订婚,背弃了原来与努尔哈赤之女的婚约。九月,怒火中烧的建州女真出兵扈尔奇城,没费多大力气,就把辉发部给消灭了。

  接着,东哥又再次与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订下了婚约。布占泰听说有机会抱得美人归,立即把自己与努尔哈赤六度联姻、七度盟誓的事情全丢到了脑后。当年,他就派重兵埋伏自己的岳父之一舒尔哈齐以及舅子禇英与代善,被击败后又以鸣镝射了舒尔哈齐嫁给他的女儿娥恩哲。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年九月亲率大军攻打乌拉部。第二年正月,乌拉部灭亡,布占泰逃往叶赫部。

  然而眼光极高的东哥根本就没把败军之将布占泰看在眼里,她拒绝履行婚约。又气又羞的布占泰不久郁郁而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东哥已经三十三岁,东蒙古暖兔部首领之子吉赛看中了她,向她的哥哥布扬古求娶。然而东哥没看中吉赛,即使他以征讨叶赫相要胁,她也坚决拒绝出嫁。正当吉赛与努尔哈赤为争夺东哥而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东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之子莽古尔岱也来向东哥求婚。已被妹妹弄得筋疲力尽的布扬古大约是想要把吉赛和努尔哈赤的两支队伍引开,让他们找莽古尔岱的麻烦而自己坐收渔利,终于不顾明朝边防将领的警告,下定决心在当年九月将东哥嫁到蒙古去了。东哥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

  然而布扬古没想到的是,东哥出嫁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努尔哈赤的怒火仍然要向叶赫部发作。

  努尔哈赤是在东哥去世的那一年正式称帝建立后金的。三年后,即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与明王朝决裂,其中“第四恨”即为明朝廷偏帮叶赫,使该部将本来许配给自己的东哥转嫁蒙古(原文为:“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第二年八月,努尔哈赤用同样的理由灭掉了叶赫部。

  叶赫那拉东哥,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的人物之一。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

  东哥应该是个个性极强的女人,她强烈地拒绝了做“礼物”的命运。就在她将婚姻一变再变的同时,她的又一个姑姑(孟古姐姐的妹妹)在明万历三十八年,姐姐去世七年后甘心接受了和亲的命运,代替她嫁给了努尔哈赤。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

说起婚嫁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年龄,而随着王朝的更迭,法定结婚年龄越来越小。《周礼》记载,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但这仅仅是规定而已,许多国家都打破了这一限制,比如越王勾践为了增强人力,规定

男二十、女十七必须婚嫁。

到了晋朝,规定如果女孩到了十七岁还没有许配人家,那么官府做媒给你发一个郎君。

唐宋两朝则是提倡早婚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诏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

而到了元、明、清三朝,基本是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如《明史礼志久》载:

“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

并且,要求女子订婚之后要结发,即用丝缨束住发髻,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直到成婚的当夜,由新郎解下。

所以人们称第一次结婚的夫妻为结发夫妻。正所谓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而结婚年龄到我国现在则是大陆男二十二,女二十,香港则是男女双方十六岁,台湾则是男女满二十岁,但实际上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很多人还是更以传统意义上的婚礼为正宗。

(图为《周礼》)

其次,古代结婚很讲究门当户对,而古代的婚姻又是头等大事,所以也有很多禁忌。

第一、 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从周代开始久已经从制度上就严禁了,那时候人们认为同姓为婚是似于禽兽的**行为。历史上的“秦晋之好”就遵守了同姓不婚的原则,秦国是嬴姓,晋国是姬姓。但尽管法律是这样的,仍有同姓婚配者,就连最尊崇周礼的鲁昭公也曾娶同姓的吴女。

(图为秦晋之好两方人物)

第二、 士庶不婚,

其实在魏晋之前门阀士族的观念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自魏晋士族门阀制度形成之后,士族和庶族保持严格的界限,尤其是东晋南朝的王、谢家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强强联合的婚姻集团。如果士族屈尊与庶族联姻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于士族变成了穷光蛋、残疾,也不肯屈尊。

第三、 居丧不婚,

按古代丧服,父母死,子女要服丧三年,不能婚配。在汉文帝以前,在帝王举丧期间,甚至民间也不得嫁娶。“无禁取妇嫁女。”

除此之外还有五不娶,丧妇长女不娶,世有恶疾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乱家女不娶,逆家女不娶。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父母的长女不娶,家里有遗传病的不娶,家里有人受刑的不娶,家里有**行为的不娶,殴打、谋杀父母、祖父母等亲属的不娶。

而这些许多的规矩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比如同姓不婚已经立法,而所谓的门当户对在当代虽说没有过去那么严重,但其实上还是在双方婚姻的考虑范围内的,而所谓的五不娶到现在则更多是一种道德标准。

到了法定的年龄,又寻到了一个好的姑娘。一般来说婚嫁有婚前六礼和婚后三步。

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

纳采就是男方先找媒人去女方询问是否应允,

如果应允的话,在派遣使者带兽皮和雁作小礼物向女方求婚,女方也可主动向男方求婚,往往自谦曰:

“执箕帚”

问名即男家正式求婚,请媒人执雁问清女方姓氏,本人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以回去占卜吉凶。

在江南地区的旧习俗是,男家至女家问名,女家将女子年庚八字,裹以红纸,副以红米、千年红。请媒人拿往男家,供在灶神座下,如果三日之内家中平安则请算命者合婚,如果有碎碗这种事,则八字相克。

男方卜得吉兆之后,要备礼通知女方,决定联姻。此为纳吉,双方的婚姻关系也正式确定。贾公彦疏:“未卜时,恐有不吉,婚姻不定,故纳吉乃定也。”

纳徽就是今天的下聘礼,

周代时,庶人要用淄帛,士大夫用玄纁、束帛、俪皮。俪皮时成对的鹿皮,婚礼又称为俪皮之力,这也是为何夫妻被称为伉俪。

(图为俪皮)

请期就是定下婚期,

民间多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日期,定下日期后也要由占卜者占卜,确定为吉日之后,则要送一期帖到女方家,或者口头通知,俗称为“提日子”。

之后就是最重要的亲迎了,也就是迎亲。

亲迎那一天,新郎穿黑色礼服,乘黑漆车子,前有人执烛前导,后有从车,在黄昏时前往女家迎娶。而像现在的花轿则是唐宋之后才出现的,新郎骑马或乘花轿,并以鼓乐开道。而在山东的婚俗有一个特色即“齐俗不亲迎”。春秋齐国女子只有来到丈夫家才能一睹新郎的真面目。

这六礼中,除纳徽外,其他五礼的礼品都有雁,后来能用鸡、鹅、雉等代替。而到了南宋,朱熹的《家礼》合六礼为三礼,纳采兼问名,纳吉兼纳徽,亲迎兼请期。

到了男家后的礼仪就比较简单了,大体可分为三步,合卺(古代举行婚礼时用作酒器的瓢)、拜舅姑、庙见。

合卺需要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即一起吃一头小猪,将一个葫芦一分为二,夫妻二人各执一半来饮酒,然后把两半的葫芦,一正一反放在床下以求吉利。而到了宋代“合卺而酳”发展成了喝交杯酒。

(图为合卺)

拜舅姑是在第二天早上,新娘沐浴更衣,手捧竹器,里面装着枣、栗、捣碎并加以姜桂的干肉,到舅姑的住所行拜见礼,然后新妇用脯、肉酱、美酒来祭祀。

舅姑进门之后,新妇献上礼物,还要洗净手喂舅姑吃小猪,然后将舅姑吃剩下的吃完,以表示对舅姑的孝养。舅姑吃过之后要向新娘子进酒,以感谢她的拜献,但如果新娘子是平民家的孩子,则派人送酒给新娘子喝就行了。

到了晚清和民国的时候,新娘子还要带自己的针线活送给舅姑和家人。

庙见就是拜祭夫家的宗庙,一般是在结婚的三个月后举行,到了南宋,朱熹将其改为三日庙见,大明洪武年间则改为第二日,平民家的姑娘则不用行庙见礼。

庙见礼延续了很久,一直到了明国时期仍然存在。

而没有庙见之前,丈夫可以随时将新娘子遣送回娘家,而且这种遣返率是很高的。《战国策》中记载,赵太后的女儿出嫁燕国为燕后,时刻担心被遣回,每次祭祀的时候总是说:“必勿使反。”

在庙见之前,女方将送新娘的车马一直留在夫家,随时准备将遭废黜的女儿接回,以表示自谦,庙见之后,男方使人将车马送回,叫做“反马”,让女方父母放心。

婚姻是人类家族的构成基础和主要繁衍方式,而古代的封建制度又特别强调婚姻的重要性,《列子汤问》记载,远古时代“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而长幼有序,君臣有别是社会进步,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依据,而婚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所以古代的婚姻如此严格也并不奇怪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1431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