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五筒图案由来

麻将五筒图案由来,第1张

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

麻将认识图案方法如下:

普通麻将主要分为四种牌型,筒牌,条牌,万字牌,字牌。接下来我们逐一来认识一下。筒牌上主要是红色和绿色的圆饼图案,圆饼的个数就表示牌的名称,比如有一个圆饼的牌,我们就叫它一筒。

麻将,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起源于中国,粤港澳及闽南地区、福州地区俗称麻雀。麻将是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娱乐用具,一般用竹子或骨头或塑料制成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

条牌是以红色和绿色的短条形状展示,有几根条就叫做几条。比如有4跟条就叫做4条。一条比较特殊,是一个鸡的图案,可以被叫做一条或者幺鸡。

万字牌是两部分组成,牌面的上半部分是汉子写的数字额,下半部分是汉子繁体字“万”字,读的时候直接读数字加万就好了,比如二万,三万,四万。

剩下的牌就统称为字牌,包括“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红中”“发财”“白板”。

麻将是一种中国古代发明的博弈游戏,牌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有的地区74张)南方麻将多八个花牌,分别是春夏秋冬,梅竹兰菊,共计144张。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

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唐朝时,为了扫除鸟患,粮仓管理者给护粮官发护粮牌,用于记录捕鸟数量。护粮官在护粮牌上刻上各种各样跟粮食有关的图案,这就是麻将饼条万图案的起源。

要对麻将进行追根溯源,那得从唐朝民间流传的一种叶子戏说起。相传,叶子戏是一种由数十张乃至一百多张长约三寸,宽半寸到一寸不等的纸片组成。里面有数字,汉字以及特殊字符和人物图形。它的玩法和现代麻将大同小异。因此,不少麻将爱好者认为叶子戏大概就是麻将的前身。

当然,除了叶子戏,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麻将起源于江苏太仓。当时的江苏太仓是产粮大区,由于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自然就成为了皇家粮仓。

不知道普通民众在打麻将时有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麻将上的图案究竟是如何来的?其实它们都和粮仓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比如筒,它的图案是一个大圈套一个小圈再加中心一点构成。尽管这是个比较抽象的图案,但只要我们稍加联想,很容易就明白麻将中的筒其实是粮仓的俯视图。因为古代粮仓是用竹编蔑席围成一个圆柱形的空间,将粮食储存其中,为了防雨,在顶部加一个锥形的草席盖子。而筒正是这个锥形盖子抽象演化而来。

在后来的推广中,因为筒的图案太过抽象,和饼状很相似,因此不少地区又将筒错误的理解为饼,慢慢地,甚至有饼取代筒的趋势。再比如条。这大概是民间较通俗的说法,其实最初它的名字叫索。比如在日本麻将术语中,二条也被叫二索。其实条的图案也同样来自粮仓形状的演化。只不过筒是俯视图,条是侧面图。古代护粮官用蔑席卷制粮仓时,需要一圈一圈,一层套一层才能将粮仓建造完毕。这样的粮仓从侧面看,外壁是波浪线的,因此,条的图案是古代粮仓侧面抽象图。

除了筒条以外,万字麻将其实是上级给予护粮官的奖励。护粮官抓捕的麻雀数量越多,得到的奖励自然越多。而中即打中小鸟的意思,所以说红色的;发即发财;白板是没抓到小鸟,空手而归;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是要提醒抓鸟的护粮官,小鸟非常灵敏,注意风向,尽量在小鸟的下风口设套抓捕,否则就会空手而归。

除了叶子戏江苏太仓等说法外,另一种说法是麻将是由明朝一个叫万秉章的人发明的。因为仰慕梁山108好汉,他把现有的叶子戏加以改进,制成了麻将。当然,也有人认为麻将起源于郑和下西洋。据说当年郑和下西洋,每次出海的时间短则一两年,长则数年。这些远离故土的士兵在茫茫大海上孤苦寂寞,难免心中郁闷,于是郑和下令发明一种可以娱乐的东西,就是后来的麻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73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