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小姐究竟有多美?不惜让他辜负原配,让张学良一生为她迷恋

赵四小姐究竟有多美?不惜让他辜负原配,让张学良一生为她迷恋,第1张

作为民国时代出了名的“风流浪子”,张学良有一句名言叫做 “平生无憾事,唯独好美人”

按理说这种男人不会轻易被感情所束缚,可偏偏张学良却和赵四**—— 赵一荻 ,留下了一段感情佳话。

两人不仅生前相伴几十年,死后更是合葬一处。

那么赵四**究竟有多美,才能拴住张学良的心呢?

让我们从昔日留下的老照片中一窥究竟,也来看一看这段争议颇多的传奇爱情。

从留下来的那些照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民国时期的赵四**留着当时时兴的发型。

窈窕的身材在紧致的上衣和宽松的阔腿裤的对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再搭配上那较为娇小的身形,更为赵四**平添几分妩媚风情。

这也就难怪当初的张学良会“一见赵四误终身”。

但在与赵四**相识之前,张学良其实就已经结婚了。

妻子于凤至不仅出生于名门,而且同样以美貌著称,就连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都曾评价道,

“她像一支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

有这样一位妻子,按理说张学良应该知足了,可偏偏他是个风流惯了的人,刚开始的时候甚至都不愿意接纳这位妻子。

还是东北王张作霖明确表示,“你在外面找女人我不管,但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

张学良这才做出退步,答应了这门婚事,而婚后有了于凤至管家的张学良,在外面愈发放纵,红颜知己无数。

直到1927年,一个16岁女子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情况。

这个16岁的女子就是赵四**赵一荻。

同样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她,从小便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得娇艳欲滴。

1927年,她偶然在一个舞会上与张学良相逢,两人皆是一见倾心,尤其是张学良跟丢了魂儿似的,整天都想着那个“美如璞玉”一般的女子。

为了能够和赵四**多接触,张学良频繁出入张四**父亲所开的香山饭店。

在那里张学良多次邀请赵四**一起打高尔夫,接触得多了,两人便逐渐表明了心意,后来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成为了周边人议论纷纷的对象。

议论越来越多,赵四**的家人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刚开始的时候考虑到张学良的家庭背景,赵四**的父母秉持的是“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

只要女儿不做得太出格,他们也不愿意去管。

可是后来张学良回了沈阳,又一个电话打到了赵四**这里,希望赵四**能够去沈阳陪她。

并且最终使得赵四**同意,这下可算是出了马蜂窝了,赵四**的父母直接站出来怒斥,

“决不许去!你若去沈阳,和私奔何异?家族还有什么脸面?”

在心仪男子我和家族颜面之间,赵四**有过犹豫。

不过没过多久,她就选择摒弃后者奔赴沈阳,为此她甚至不惜和家里人断了关系。

就这样,赵四**和张学良在沈阳重逢了,可是有一段难关,仍旧横亘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取得张学良正妻于凤至的同意。

对于赵四**,于凤至的心情是复杂的。

因为她知道,赵四**和张学良昔日的那些露水姻缘不同,是注定要再分她几分丈夫的宠爱的。

所以在赵四**登门后,于凤至并没有直接表示,而张学良也不好说什么。

最终,这件事还是由赵四**亲自破局。

她找到了于凤至,主动放低了自己的姿态,明确表示自己留在张学良旁边做一个秘书就可以了。

她的真诚打动了于凤至,再加上于凤至也要顾及张学良的感受,于是最终在这件事上点了头。

张学良称于夫人为大姐,称赵四**为小妹。

之后赵四**怀孕,于凤至知道女子怀胎的不易,直接表示可以接她回家。

就这样,赵四**搬进了张府,甚至还单独拥有了一栋小楼,每日可以看着张学良工作。

在张学良看来,日子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也是很美好的。

可是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突然发生,新的风浪即将来临。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驻守在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学良的命令没有采取相应的抵抗。

再加上蒋介石始终有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独裁野心,所以东北三省被日军逐渐侵占,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不过随着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以及中共在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张学良开始对于蒋介石所谓“安内”的想法表示反对。

蒋介石同意了,然后被张学良亲自护送回了南京,可是随后张学良就遭了殃,被蒋介石直接囚禁了起来。

由于张学良一家和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一向交好,所以张学良虽然被囚禁失去了人生自由,但是过得还算可以。

于凤至和赵四**也可以轮流来照顾他,由于当时赵四**的孩子年幼,所以三人商议后最终决定,由于凤至来陪伴张学良。

就这样于凤至陪着张学良度过了三年颠沛流离的时光。

但由于长期颠沛,再加上精神高度紧绷,所以于凤至患上了恶疾,需要到美国去治病。

临别前夕,她将赵四**叫了过来,希望赵四**能够代替她照顾张学良一段时间。

可此时的于凤至还没想到,这一走,她算是彻底退出了竞争,接下来的时光就是张学良和赵四**的“独角戏”了。

从表面上来看,于凤至去美国治病,而赵四**则是取代她成为了“笼中雀”。

可是从个人意愿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女人其实都是非常想陪在张学良身边的。

也正因如此,赵四**才会一收到讯息就将自己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了别人,自己来到张学良的身边。

而于凤至更是在美国治病刚有成果,就想着陪张学良。

可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张学良是不愿意于凤至回来的,因此他多次写信跟于凤至说道,

“你且留在那里,也为我的自由向世界呼吁。”

于凤至信以为真,在美国学外语,学炒股,学房地产投资,全力规划着自己和张学良的未来。

可是1960年的时候,她却突然收到了张学良的信件,信中张学良表示想与其解除婚姻关系。

听闻这一消息,于凤至可以说是心痛至极,不过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这件事情,并且给张学良写了回信,

“你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堪称风尘知己。其实,你俩早就应该结成丝梦,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

于是1964年,张学良与于凤至签订了离婚协议,同年7月,张学良就和赵四**结婚,正式走在了一起。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会突然想到和于凤至离婚呢?

这就要从他和赵四**的相处中说起了。

在张学良看来,赵四**的陪伴,是要比于凤至的陪伴更加温情、更加符合他的需要的。

同为美人,赵四**更加注重“仪式感”,即使是在被幽禁的岁月里,赵四**每日间的着装也都是整整齐齐、光彩照人的。

不仅如此,赵四**还有着与张学良“相投的兴趣”,两人平日里时常一起看书写稿、喝茶品香,这都是于凤至无法满足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在被囚禁的那些岁月里,张学良才会选择放弃“封建包办的婚姻”,选择“自由恋爱的结果”,与于凤至离婚。

最终与赵四**结束“30多年恋爱长跑”,正式走到一起。

当然了,之所以会做出这种决定,还跟张学良那一时期信仰的基督教有关系。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明确要求一夫一妻,这使得张学良必须做出抉择,哪怕这个抉择实际上是对不起于凤至的。

如果说赵四**和张学良的“爱情”只是如此,那么也撑不得是传奇,毕竟于凤至对张学良的爱同样不遑多让。

而这段感情之所以如此让人称道,更多的源于两人接下来几十年的“相伴相依”。

在长期的幽禁岁月中,赵四**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曾经长过红斑狼疮、遭遇骨折就不说了。

由于长期吸烟,她的肺部还因为癌变大手术而切除了半边肺叶,呼吸都非常困难。

可即便如此,她依旧始终都陪在张学良的身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除了身体上的苦痛外,赵四**还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由于长期没有自由,所以张学良逐渐变得暴躁易怒,爱发脾气,而赵四**就是这种变化的最大受害者。

有时候即便是一些小事,张学良也是要摔砸一通,再牵扯到赵四**身上大骂一场。

可是赵四**对此也不恼,反而温柔细致地开解张学良,一次次把张学良从崩溃的边缘给拉扯回来。

正因为赵四**的温柔,使得张学良彻底沦陷其中,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张学良对赵四**可以说是矢志不渝,全然没有了昔日“情场浪子”的放荡。

结束幽禁生活之后,张学良其实面临着一个抉择,那就是日后跟谁葬在一块。

没错,虽然与张学良离婚了,但是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心中仍旧牵系着张学良。

从一个人孤身远赴美国,到在美国闯下偌大的家业,于凤至可以说是一个女强人的典范。

但是在感情这一块她是脆弱的,所以在离世之时,她不仅将全部家财都留给了张学良。

而且还在自己的墓地旁留了一块地方,表明希望能够与张学良合葬。

张学良对此自然是感动的,甚至还抹了泪,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找四**。

2000年6月7日,88岁的赵四**在下床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身体上略有不适,不过并没有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因此大家也没当回事。

可是没过几天后,赵四**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

6月11日,赵四**被送进了夏威夷檀香山史特劳伯医院加护病房。

虽然医生极力抢救,但是由于赵四**年事已高,而且常年被幽禁,身体状况并不好。

所以最终没能被抢救回来,只是痛苦地睁着眼说不出话来。

6月22日早上9点,张家人不愿意再看着赵四**如此痛苦,于是委托医生拿掉了她的氧气管,又给她注射了镇静剂,让她昏昏睡去。

直到上午11点十一分,赵四**才离开人世。

在她去世的那一刻,张学良就跟失了魂似的,怔怔地坐在那里,抓着她的手不言不语,足足坐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还是由于家人劝说,这才返回了家中,而直到在轮椅上沉默地坐了很久,张学良的眼中才哗哗地落出了眼泪。

“我这一生,亏欠她太多太多。”

这是张学良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动人答案,或许也正是受到这种愧疚的驱使,张学良才会按耐下对原配妻子于凤至的愧疚,选择了和赵四**合葬。

若说对不起,那么张学良的确是对不起两位妻子的,不仅没能给她们一份完整的爱,还让她们陪自己受苦受难。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在当地时间六月二十二日于檀香山病逝,终年八十八岁。这位巾帼英雄,在七十二年的岁月里,与张学良长相厮守,其传奇一生,可谓多姿多彩。 赵一荻, 人们多称她赵四**。 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的,只有赵四**。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出身於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异的学生。她父亲名叫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贤慧、勤劳的妇女。 相识·私奔 赵一荻与张学良的初识和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应该是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地点是在天津,原来,当时北洋政府中有些达官贵人,嫌在北京过私生活有些拘束,便常溜到天津在交际场中品酒赏花, 高歌酣舞,玩个痛快。 赵一荻好奇,常到那里看热闹。张学良的天津私邸在旧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五十四号,三层洋楼,颇为精美。他有时路过天津也小作勾留。赵一荻经大姐绛雪(即冯武越爱人)介绍,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赵四**名赵绮霞,排行第四,父亲是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大骂一通后,派吴妈和一个小丫环昼夜看守,一步不许出门。这种软禁的生活给赵四**带来无限的痛苦,在其六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来到奉天(沈阳)。 赵四**的私奔, 在赵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与此同时,帅府内也感到了微微的不安。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正式夫人的名义。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对张学良的爱情,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著张学良。心胸大度、温柔贤慧的于凤至感念赵四**的一片真情,力主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并亲自监工设计装饰,使小妹尽量居住舒适一些。赵四**搬入此楼居住,她把自己的卧室设在二楼西北角,这里虽然比其它房间阴冷,但抬头就可以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心里顿时就会涌起一般似水的柔情,那种温暖的感觉就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一九二九年赵四**和张学良将军在这里有了唯一的儿子。 赵四风流? “九一八”事变时,全国轰传张学良在北平正与影星胡蝶跳舞。当时广西学者马君武写了一首诗,讽刺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历时五十一载,能背诵此诗者仍大有人在。 据当时张学良机要室主任洪钫与张学良的代表胡若愚回忆,这中间属于误传,马君武则据误传而成诗。据称,一九三一年胡蝶到北平拍摄张恨水的《啼笑姻缘》**,曾拜访张学良,并无其他关系。“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患伤寒病初愈,尚在协和医院疗养。那一夜,携夫人于凤至与赵四**,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梅兰芳的《宇宙锋》。忽得渖阳事变消息,立即退场,回到他的公馆(清代顺成王府),召开幕僚会议,请示南京军事委员会如何应变,覆电“日军此举,不过是寻常挑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绝对不准抵抗”。蒋介石于九月二十三日也说:“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白发新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前,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是东北军,他写下手谕,交王以哲、于学忠等人代管;二是赵四母子,为防止不测,吩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香港。 但此时的赵四**,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张学良,直到大姐于凤至匆匆从国外赶来,她才回到香港,可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念著被蒋介石软禁中的张学良。一九四○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赵四**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著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一九六四年,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著张学良的赵四**,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的爱情。同年七月四日,在赵四**五十一岁的时候,这对“牢狱鸳鸯”在基督十字架下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 北京与张学良和赵四有着深厚的渊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是全国文化运动的中心,张学良和赵四与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过往。张学良每次进出北京都经过天津,这份渊源直接促成了他与赵四的相识。张学良闻悉家父遇害,急赴东北,赵四怕是永别,抛下矜持与羞涩,勇敢一吻,将她的命运和张学良永远地联在了一起。 如果历史更改,赵四或许可以让后人记住她的大名———赵绮霞,或许可以依靠当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的父亲找一个更平稳、更安全的归宿。

沿顺承郡王府东墙外的土路(今北京太平桥大街至赵登禹路一线)向北,可以到达一条名叫翠花街的小巷,“离宫别馆”就坐落在那里。尽管今天的院落很不起眼,甚至有些破烂,但这派没落却给人以怀旧的氛围和猎奇的兴趣,更何况这里是北京目前唯一现存的张学良故宅呢?

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张学良和赵四这对走过百年欢喜忧愁的情侣呢?在中国的语言宝库中,我们可以找到相知相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伴终生———这四“相”去循他们一生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

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在当地时间六月二十二日于檀香山病逝,终年八十八岁。这位巾帼英雄,在七十二年的岁月里,与张学良长相厮守,其传奇一生,可谓多姿多彩。

赵一荻, 人们多称她赵四**。 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的,只有赵四**。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出身於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异的学生。她父亲名叫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贤慧、勤劳的妇女。

相识·私奔

赵一荻与张学良的初识和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应该是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地点是在天津,原来,当时北洋政府中有些达官贵人,嫌在北京过私生活有些拘束,便常溜到天津在交际场中品酒赏花, 高歌酣舞,玩个痛快。 赵一荻好奇,常到那里看热闹。张学良的天津私邸在旧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五十四号,三层洋楼,颇为精美。他有时路过天津也小作勾留。赵一荻经大姐绛雪(即冯武越爱人)介绍,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赵四**名赵绮霞,排行第四,父亲是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大骂一通后,派吴妈和一个小丫环昼夜看守,一步不许出门。这种软禁的生活给赵四**带来无限的痛苦,在其六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来到奉天(沈阳)。

赵四**的私奔, 在赵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与此同时,帅府内也感到了微微的不安。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正式夫人的名义。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对张学良的爱情,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著张学良。心胸大度、温柔贤慧的于凤至感念赵四**的一片真情,力主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并亲自监工设计装饰,使小妹尽量居住舒适一些。赵四**搬入此楼居住,她把自己的卧室设在二楼西北角,这里虽然比其它房间阴冷,但抬头就可以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心里顿时就会涌起一般似水的柔情,那种温暖的感觉就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一九二九年赵四**和张学良将军在这里有了唯一的儿子。

赵四风流?

“九一八”事变时,全国轰传张学良在北平正与影星胡蝶跳舞。当时广西学者马君武写了一首诗,讽刺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历时五十一载,能背诵此诗者仍大有人在。

据当时张学良机要室主任洪钫与张学良的代表胡若愚回忆,这中间属于误传,马君武则据误传而成诗。据称,一九三一年胡蝶到北平拍摄张恨水的《啼笑姻缘》**,曾拜访张学良,并无其他关系。“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患伤寒病初愈,尚在协和医院疗养。那一夜,携夫人于凤至与赵四**,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梅兰芳的《宇宙锋》。忽得渖阳事变消息,立即退场,回到他的公馆(清代顺成王府),召开幕僚会议,请示南京军事委员会如何应变,覆电“日军此举,不过是寻常挑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绝对不准抵抗”。蒋介石于九月二十三日也说:“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白发新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前,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是东北军,他写下手谕,交王以哲、于学忠等人代管;二是赵四母子,为防止不测,吩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香港。

但此时的赵四**,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张学良,直到大姐于凤至匆匆从国外赶来,她才回到香港,可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念著被蒋介石软禁中的张学良。

一九四○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赵四**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著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一九六四年,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著张学良的赵四**,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的爱情。同年七月四日,在赵四**五十一岁的时候,这对“牢狱鸳鸯”在基督十字架下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

北京与张学良和赵四有着深厚的渊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是全国文化运动的中心,张学良和赵四与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过往。张学良每次进出北京都经过天津,这份渊源直接促成了他与赵四的相识。张学良闻悉家父遇害,急赴东北,赵四怕是永别,抛下矜持与羞涩,勇敢一吻,将她的命运和张学良永远地联在了一起。

如果历史更改,赵四或许可以让后人记住她的大名———赵绮霞,或许可以依靠当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的父亲找一个更平稳、更安全的归宿。但是时间无法倒转,何况她的“离经叛道”又让后人尤其是自由女性们竖起拇指、效仿称赞呢?

张学良和赵四真正与北京“亲密接触”是在1931年。那一年4月,他们来到北京定居,住在西城的顺承郡王府。头几年从这里经过,还可以看到高高的府墙和破旧但却充满神秘感的宫殿飞檐。如今,王府已经不复存在,但就是这座王府将赵四与于凤至聚在了一个屋檐下。于凤至乃温柔聪慧、贤良大度之人,当时赵四投奔张学良,没有夫人名分,对外只称秘书,于凤至便在沈阳大帅府东侧为赵四建起一幢小楼并亲自监工,情分和礼数都属不浅。在北京一起生活的日子,赵四也通情达理,张学良送给她的礼物,都先拿到于凤至那里。她们与张学良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生活。

才智过人、兴趣广泛的赵四不安心只在深宅大院里当张学良的“秘书”,这是她的性格使然,与于凤至截然不同。她要做张学良生活的伴侣,也要成为他公众场合的“左右手”。大方的举止、流利的英语和娴熟的舞技,让她左右逢源。

张学良和赵四需要一个固定的社交聚会场所,以他们当时的财力和地位,这势必是一座设计精巧、取意新奇,少不了大兴土木、雕梁画栋的宅第。讲排场、要门面是张学良和赵四天生的性格成分,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们对住宅的追求上。

沿顺承郡王府东墙外的土路(今北京太平桥大街至赵登禹路一线)向北,可以到达一条名叫翠花街的小巷,“离宫别馆”就坐落在那里。尽管今天的院落很不起眼,甚至有些破烂,但这派没落却给人以怀旧的氛围和猎奇的兴趣,更何况这里是北京目前唯一现存的张学良故宅呢?院落周边的环境,随着北京旧城改造的推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模样,破残的大

杂院无法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有的英雄佳人和欢歌笑语。

宅院唯一幸存的是一座张学良和赵四招待宾客跳舞的敞厅,这是宅院当时主要的功能所在。敞厅呈“凹”字形,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连绵起伏”的“三卷勾连搭”式屋顶在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中绝无仅有。敞厅结构复杂、功能健全,有专门的舞池、更衣室和洗浴间;敞厅四周有檐廊相通,檐廊斗拱上现今仍保留有色彩明艳、工艺精湛的绘画图案。如今,敞厅被几户人家分割居住,一位姓马的住户热情地将我让进了屋,虽然屋内的光线不好,但六米高的大吊顶还是让人感觉很痛快。吊顶上绘着整幅的“金鱼戏水”和“百鸟嬉戏”的壁画,勾描精细,意境传神。端详这些别致的细节,眼前仿佛已是一片歌舞升平,华尔兹的节奏就在耳畔回荡……

这座宅院值得一提的还有雕刻精美的砖雕石刻,大门的垫花砖雕、戗檐和咧角盘子砖雕都保存得相当完好,内影壁左上角的“幼童手举荷叶”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宅院北房的门头上有几幅“象眼”雕刻,这里的“象眼”别具匠心,既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山水风景画,又有体现西学东渐画风的西洋庄园图。从雕刻上可以看出张学良和赵四对东西方文化怀有的浓厚兴趣,他们将这份情致注入到了住宅的设计和建造之中。

张学良是一个民族主义、英雄情结兼备的人,优渥的成长环境让他对外国文化的求知欲望甚浓,而赵四从小生活在繁华闹市———天津,租界文化对她的影响也不小。不失民族气节,能够接受新鲜的思想文明,表现在了他们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二人后来信奉洋教,心如止水,不闻窗外之事,尽管世事总是无奈,他们却始终洋溢着对人情的豁达和对爱的忠贞。相伴70余载,毫无悔言,有的只是赵四在《新生命》一文中写道的“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他们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的性命”和张学良用他那浓重的东北口音讲过的“这是我的姑娘”。

好的爱情能留存于记忆,刻骨的爱情能灌注于建筑,时间越久,越值得回味。有了情感的衬托,建筑便不再是一般的建筑,它已经是人们思古怀旧的历史载体,阅读这些“凝固的历史”,可以唤起人们的很多思考,张学良和赵四百年之后的力量仍在延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66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