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古代皇帝是?

河南商丘古代皇帝是?,第1张

河南商丘古代皇帝

商丘 传为上古帝王之都,约在公元前24世纪,帝 颛顼 曾建都于商丘。帝喾之子契(此处读xiè,“谢”音)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

有记录的最早玉玺是秦始皇帝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商丘作帝都在秦以前,哪有记载?

河南商丘古代皇帝是拜托各位了 3Q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商民族的发祥地。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代,颛顼、帝喾就曾在此建都。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在这里建立商朝,北宋(960-1126年)时曾作为陪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商丘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建于1511年的商丘古城,外圆内方,风格独特,储存完整,与永城芒砀山(西汉(前202─8年))、王陵墓群同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砀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曾在美国、新加坡展出,引起强烈轰动。梁孝王墓,梁丘墓凿山而进,规模巨集大,令人叹为观止,汉墓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前的敦煌”。商丘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还乡祠、庄周陵园等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从西到东的黄河故道自然风光古朴而秀丽,也令人心旷神怡。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辖夏邑、虞城、柘城、宁陵、睢县、民权、梁园区、睢阳区、永城市六县二区一市,面积10704平方公里,人口810万。 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衔接处。 商丘交通十分方便,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全市,与中国最长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在商丘交汇。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与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310国道在此相交。华东第二通道商丘至杭州铁路的开通,连霍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用,使商丘成为我国集铁路、公路为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 商丘地处黄淮海平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是国家著名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料、菸叶和水果,林木、畜牧产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优,享誉全国。全市共有产粮大县2个,商品粮基地县6个,产棉大县2个,优质棉基地县5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4个。商丘还是全国著名的“泡桐之乡”,全市桐木蓄积量达8000万立方米。

古代皇帝是谁

中国历代皇帝名单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3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巨集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巨集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干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巨集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镠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巖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古代皇帝刘玄下一代皇帝是谁

刘庄

(东汉明帝)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 ,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刘庄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汉明帝将佛教引进中国,使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 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庙号显宗,諡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

古代皇帝是几品官

皇帝如果是官的话,那还世袭干什么,如果那样子的话岂不是随便一个普通小老百姓当皇帝都很容易。

古代皇帝

隋炀帝害死了他父亲隋文帝,霸占了隋文帝的宣华夫人。

你问就是这个

历史上还有很多抢儿子抢兄弟抢侄子的老婆。

唐太宗李世民害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娶了李元吉的老婆

唐玄宗李隆基抢了儿子李瑁的老婆,就是后来的杨贵妃

多尔衮害死了自己的侄子豪格,后来娶了豪格的老婆

伯夷 叔齐 (孤竹君之子)

商代的 伯夷 叔齐 二贤人

伯夷叔齐本为商代孤竹君之子,他父亲孤竹君死后立长子伯夷为君,伯夷认为弟弟叔齐贤于自己,要让位给叔齐,叔齐坚决不肯接受,于是两兄弟一起隐居。正因为如此,几百年后的孔子才把二人作为“贤”的代表。

当武王兴仁义之师伐商时,2人却出来阻止武王灭商。后来又以遗臣自居,不食新朝之粟而饿死首阳山上。自古多说二人高义,但汉代东方朔却说二人愚夫。而且颇有道理。

古代皇帝是衣紫腰黄

中国古代帝王服饰研究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代帝王服饰不仅是一代王朝的威严象征更是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龙袍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袍上秀纹以龙为主,它是中国古代荒地参加劳师、受俘、赐宴、祝寿等一般庆典活动时所穿的礼服,它既是个人身份的标志,也是权位的象征,代表个人的政治低位。龙的图案从古发展到清代,经历无数次变化。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制材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秦汉时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元代的龙纹较流动、灵活,头虽小,但气象宽阔巨集大,富有精神;明代的龙纹粗壮有力,而清乾隆,嘉庆之后的龙纹已变得老气纵横。龙袍色彩也十分讲究。在远古旧石器时代红色是一种特别的颜色,穿着打扮常采用赤铁矿染色,具有辟邪的意味。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红色,秦尚黑,汉灭秦后则崇尚**,汉文帝第一次采用**作龙袍,其后长期以**作为最高贵,其后发展作为皇族的专用色,一直使用,直至明清。 每一时期,皇帝的服饰也不同。例如: 秦朝时期,秦始皇因为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相信秦克周,应当是水克火,那么秦胜周就是水德,颜色崇尚黑色。在

秦朝,黑色便称为尊贵的颜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秦代铠甲站服也是最常见的铠甲形式。秦代,遵循古代帝王臣僚参加重大祭祀庆典时戴冕冠之规章不改。凡戴冕冠者,都穿冕服。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拒不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祭服。冕冠的顶部有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 ”。冕 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财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冕冠的颜色,以黑色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等,以发鬓拴结并在 的两侧系上丝带,在腋颔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玉珠,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焉等。 到了韩操,皇帝的冕冠为十二方 ,为玉制。冕服制始于周代,经历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了清代,绵延两千多年。汉朝按照周礼仿制的天子裘冕之上,十二章纹。古代帝王服饰的十二章纹是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米等蔽12图案。每一种团都各有寓意。通天冠,皇帝戴的一种帽子。汉代百宫于月正朝贺时,天子戴通天冠,自秦至明历代皆有,清代废除,亦名“卷云冠”。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一般都穿戴大袖翩翩的衫子;到了

后来,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风尚。帝王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手执如意,也是南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隋唐五代皇帝服饰。在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俭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修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到了隋炀帝即位,崇尚奢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章服制度。南北朝时期将冕服十二章纹样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帜上,改成九章。隋炀帝又将其放回冕服上,也改成九章,将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从此“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就称为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宋代皇帝服饰,十分丰富,有裘冕、 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阅服等。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降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降纱裙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焉,正旦、冬至、五日塑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此图为戴通天冠,穿降纱袍,佩方心曲领的皇帝。 元朝皇帝服饰,元代贵族便服,戴外白内黑的皮冠(貂皮暖帽),着浅灰色毛绒衫,额前有发微微露出,垂至帽下末端,

向左右分披散,冠下耳后垂鬓。 明朝皇帝服饰,明代皇帝的服饰,服装以**为的绫罗,上绣龙、隹纹及十二章纹。明朝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制度,在洪武元年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巨集美,称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因此,明朝的服饰形制之繁华,纹彩之玟玟,质料之多样,明朝成为中国历代服饰登峰造极之黄金期。明代日免期还有金地连丝孔雀羽龙袍,周身绣满龙的纹样。从服装的样式来看,样式为斜领袍,为皇帝的便服明朝的皇帝不像**里那样总是穿着明**的龙袍,明朝的龙袍有素色的玄色、**等,是以五行代表为基准的。其中五行代表金(白)、木(青)、水(黑)、火(红)、土(黄)。明朝人酷爱红色,可能源自于朱元璋。当年朱元璋的义军亦被称为“红巾军”,而明朝的军服也多以红色为主,还有明助时期开始广泛流行的瓷器制作工艺叫“釉里红”,且唯独这明朝的龙袍是大红色的。明代皇帝礼服组要有三种,最隆重的典礼上使用皇冠冕,也是自周代就延续至明代的十二章纹冕礼服。 清代皇帝服饰,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 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及挂朝珠。古代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象征高贵。皇帝朝服及所戴的

冠,分冬夏二式。朝服的颜色以**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清代被当作正统的颜色为历朝历代的官服制度相互因袭。以明**为主的的皇帝服饰也贯穿清代始终。 清代服饰与其他方面相比满足特点较多,如:长袍、箭袖的服装不仅得到保留,还将其定为象征国家最尊贵的礼服。因箭袖的特殊功能,清代吉服、便服也都设计了箭袖,即使是平袖口服装还要特意做几幅质料较好的箭袖“套袖”,这种灵活方便的“套袖”也叫“龙吞口”。zhao-kao 在现实生活中,已没有了皇权专制,也已没有了龙袍。现在的衣服都是五颜六色大众化的,只要是衣服,且适合你就可以穿,没有以往的规矩,帽子有的也是按照清代的头饰编造的。现在人们低位都是人人平等,再也没有穿错衣服招来杀身之祸之说了。

古代皇帝是如何吃饭

清朝时期,皇帝并不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皇帝一日只有两餐,即早膳和晚膳。皇帝在吃饭时,也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并在专设的桌子前单独进餐,民间称为“吃独食儿”。虽然皇帝喜欢吃独食儿,但吃饭时不会就他一个人,旁边会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太监。因为菜太多,桌子摆得满满的,用餐时远处的菜便够不著。但不必担心,皇帝吃饭时,并不用自己夹菜,太监会送到嘴边。

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因为是皇帝赏的,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极了”。

早期,帝王吃饭时还会有乐队助兴,后来的皇帝只有寿诞或庆典活动的餐会上,才会用乐。但吃饭时摆谱,却一直被发扬光大,直到晚清仍是如此。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经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讲到了了自己吃饭的事情:

“关于皇帝吃饭,另有一套专业术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巳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著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自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

古代皇帝是咋讲话的?

规矩太多。称呼更多。皇帝自称是朕,不管问谁,都是君臣有别,连自己的亲儿子也得照规矩来,见面先向皇帝行礼,皇帝会说平身免礼,而且一般都是皇帝也发问,说话的气势和现在的领导气势都不一样。而且经常咬文嚼字,就和电视剧礼颁圣旨似的

貂蝉真正喜欢的是谁

 貂蝉真正喜欢的是谁,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曾登场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貂蝉是民间传说中人物,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那么貂蝉真正喜欢的是谁呢?

貂蝉真正喜欢的是谁1

  吕布。

 貂蝉的一生之中遇到过很多男人。当年她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义女,从此一直留在王允身边。貂蝉虽为女子,但她深知王允对她有恩,需知恩图报,但却一直没有找到什么机会,直到董卓乱政,她在月下焚香祷告,希望自己能帮助王允,这才让刚巧路过的王允得知了貂蝉的内心。

 后来父女两人就此设下计谋,让貂蝉主动献身给董卓。不仅如此,貂蝉还要周旋于董卓于吕布之间,离间两人之间的关系。

 就这样,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而貂蝉在嫁给董卓之后,与吕布之间暧昧不断,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后来吕布为了让貂蝉脱离苦海,一怒之下诛杀了董卓,最终于貂蝉双宿双飞。

  性格特点

 貂蝉以自己的美貌和聪明才智﹐除掉了国贼董卓。为了国家的利益,她宁愿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显示了高尚的情操。

 董卓专权误国,飞扬拔扈﹐满朝文武对此无计可施,只能相对饮泣。司徒王允忧心如焚,坐不安席,深夜偷偷来到后园,仰天垂泪。此情被王允的歌伎貂蝉发现。当她得知“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的时候﹐便挺身而出,充当了王允设计的`“连环计”的主角,以一弱质红裙,挽救了国家的命运。

貂蝉真正喜欢的是谁2

 说到貂蝉的爱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貂蝉被司徒王允送给了董卓,而后王允使用连环计,又假意送给吕布!于是,在貂蝉美貌的刺激下,吕布和董卓成了情敌,一怒之下,吕布杀死了祸乱大汉江山的董卓。

 然而,在这一惊心动魄的连环计中,却并没有说貂蝉真心喜欢谁!或许只能说,貂蝉是一枚“间谍”,凭借美貌来离间董卓和吕布这两人。

 不过,有人认为,吕布杀死董卓之后,貂蝉并没有离开吕布,而是一直跟随在吕布身边,直到下邳陷落,吕布向曹操投降时,貂蝉仍不弃不离!从这一点上看,说明貂蝉是真心喜欢吕布的,不然早就离开了

 对于这一判断,鲁迅有话要说!文豪鲁迅在解读《三国演义》时,做了一句批注,一语点破貂蝉唯一的真心爱人:“貂蝉假意对温侯,盖貂蝉心中,只有一王允尔”!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糊涂,既然貂蝉真心爱王允这一老头,为何吕布杀死董卓之后,貂蝉不回到王允身边呢?

 第一,吕布势大,但却无谋,王允想要用貂蝉控制吕布,实现复兴汉室的目的。而且,吕布势大,也喜欢貂蝉,如果貂蝉回到王允身边,那么王允可能也会被杀!

 第二,王允早死,貂蝉无处可去,而吕布真心待她,加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自然就一路跟随吕布了。192年董卓和王允先后身死,貂蝉的爱人已经身死!

 貂蝉有没有可能爱上王允呢?坦率的说,可能性非常大,

 (1)貂蝉自小便被王允收养,琴棋书画之类,全都是王允所教,

 (2)王允为人正直,忠于汉室,勤政爱民,

 (3)官职非常高,很容易让小女人崇拜,

 (4)敢于刺杀董卓,说明他很有胆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貂蝉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但却并非没有原型,主要有两个来源,

 (1) 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叫任红昌,是山西的一枚村姑,但相貌漂亮,

 (2)吕布手下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别名就是貂蝉!当然,有没有这一个人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貂蝉已经成了一个符号!

貂蝉真正喜欢的是谁3

  貂蝉是真的爱吕布吗?

 我们从三国演义的书里面来分析,貂蝉最开始露面是作为王允家中的歌姬。她从小被王允带回府中培养,教他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是个才色俱佳的美女。一日,王允见貂蝉唉声叹气,很好奇,便询问她为何如此,貂蝉说:“我近日看见大人您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所以只能独自在这里长吁短叹”。王允一看貂蝉这么懂事,会担心自己操心国家大事,便有了一个想法。

 他打算使用美人计,让貂蝉周旋于董卓吕布之间,离间他们之间的感情。重点是,他不仅这样想,还告诉了貂蝉,和貂蝉商量,而貂蝉呢,竟然也答应了。从书上这段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貂蝉其实不仅仅有美貌,还是一个通晓大义,明白善恶是非的人。

 貂蝉接到这个任务后,完成的也很出色。他先是暗示秋波,获得吕布的倾心,又诱惑董卓,令董卓将其纳入府中。这一下,吕布就不高兴了。前往董卓府中相问。

 这里貂蝉的表现就十分绿茶了,一夜风流,她本来高高兴兴地在窗边梳头,忽见池中有人影,偷眼一瞟,发现是吕布,于是故意双眉紧蹙,装作忧愁不乐,还时不时擦眼泪。高,实在是高!把吕布看得一愣一愣的,这一看就是被董卓强迫的啊,心里更是不爽了。但没办法,还是得忍。

 貂蝉又几次三番这样作态,把自己塑造成受欺负的小绵羊,让吕布认为自己心里其实爱的是他。大老粗的吕布哪里看得出真假,信以为真,又偷偷地去找貂蝉,而这次,他被董卓逮个正着。

 董卓还不知吕布有多好色吗,一看他和貂蝉在一起,大怒,拿着兵器就上去,要宰了吕布,吕布做贼心虚,哪里敢抵抗,慌忙跑路。现在好了,事情彻底掰了,吕布没有了退路,在王允的诱惑下,直接将董卓斩杀,最终获得貂蝉,抱得美人归了。

 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吗?并没有,董卓死后,他的部将起兵反攻,王允被杀,吕布抛弃了家小,直接逃跑了。后来貂蝉是在庞舒的保护下,才和吕布重新相会,直到白门楼,吕布被杀。

 看完整个故事,大家肯定知道,貂蝉不爱董卓,那么吕布呢?很多人会说,后来貂蝉一直陪着吕布直到白门楼,说明貂蝉是喜欢吕布的,不然为何会跟随他?

 其实在笔者看来,最开始书中对貂蝉的描写是一个知晓大义,聪明伶俐的女子,像吕布这种没有忠信的人,她怎么会喜欢呢?至于后来他跟随吕布,那完全是出于无奈,那个年月,兵荒马乱,吕布至少喜欢自己,跟着他,不用吃苦受累。

 而说到貂蝉的真爱,笔者猜测应该是王允。貂蝉本身见到的男人并不多,忠义之人更少,像王允这种操心国家社稷,立志匡扶汉室的人,是貂蝉所敬佩喜爱的。所以当王允提出让她以美色离间董卓吕布二人时,她才表现得如此坦然,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办事,当然义无反顾。

 书中有两段貂蝉对王允说的话,可见一斑。一般的下人讲不出这种话,这里面夹杂着另一种情绪。

 “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历届 举办时间 主办地 获奖冠军

第一届 1995 北京(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期间) 刘英慧

第二届 1996 北京(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期间) 杨 岩

第三届 1997 北京(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期间) 范 莹

第四届 1998 北京(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期间) 王 敏(中国首席名模)

第五届 1999 北京(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期间) 周 婕

第六届 2000 广东中山(中国休闲装博览会期间) 周伟彤(中国十大名模)

第七届 2001 广东中山(中国休闲装博览会期间) 唐雪萍(中国十大名模)

第八届 2002 浙江嵊州(中国国际领带节期间) 殷亚洁

第九届 2003 广东汕头(针织品服装博览会期间) 王希维

第十届 2004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 莫万丹(中国首席名模)、国际名模

第十二届 2006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 何 穂、干凯文

第十三届 2007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 赵思宇、杨 吉

第十四届 2008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 史汶鹭、李传顺

第十五届 2009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 张紫炜、扈忠汉

第十六届 2010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 毛楚玉、王誉霏

第十七届 2011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 胡 楠、蔡浩

第十八届2012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海米提·巴图 史欣灵

第十九届2013 广西南宁(广西电视台主办)欧阳静 王晨铭

《水浒传》当中有一个故事情节,就是宋江把三打祝家庄时林冲俘虏来的扈家庄的千金**一丈青扈三娘嫁给了矮脚虎王英,宋江的理由是他曾经答应王英给他讨一个好老婆,宋江要信守承诺,其实,信守承诺仅仅是表面现象,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英,应该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我们先看看宋江为什么欠王英一个老婆,然后再看为什么一定要把扈三娘嫁给王英,毕竟扈三娘是林冲俘虏来的,并且林冲似乎应该与扈三娘更般配才对。

但是宋江却生生的就把扈三娘这一朵好花插在王英这滩牛粪上了。

宋江与矮脚虎王英的关系,还要从宋江因为怕他与水泊梁山的关系被他的外宅阎婆惜告发而情急之下杀了阎婆惜开始。

宋江杀了阎婆惜,为了躲避官府的抓捕,他和弟弟铁扇子宋清一起跑到了沧州柴进的庄园躲起来了。这个柴进是北周皇帝柴世宗的后裔,按照宋太祖赵匡胤的承诺,柴家献出江山有功,柴家后裔享受“免死”待遇,加上柴进既有钱,又喜好招纳那些“犯了事”的江湖好汉,所以他的庄园经常养着一些躲避官府缉拿的“亡命江湖”的好汉们。这其中就有武松。

宋江的江湖名声和江湖地位和武松不一样,在柴进那里,宋江就是座上宾,柴进是要“跪拜”的。

宋江在柴进的庄园得到了柴进的盛情款待,并且结识了在柴进庄园混了快一年的并不如意的武松,武松也是仰慕宋江“及时雨”的江湖美名,两人结为兄弟。

    宋江在柴进府上住了一段时间,因为武松想念自己的亲哥哥武大郎,要去清河县找哥哥,而宋江也接到了清风寨知寨小李广花荣的邀请,到清风寨花荣处会朋友。

宋江把自己的兄弟宋清打发回郓城县打探风声,自己孤身一人前往清风寨,但是到了清风寨附近的清风山下,就被清风山上的强人给劫了。他被绑到了山寨。

之所以宋江没有在清风山下被“杀人越货”,应该是宋江运气不错,正好赶上清风山的头领喝多了,照惯例要在山下抓个人来,用他的心脏,做一碗“醒酒汤”。

所以,对水泊梁山的好汉们,还是要有客观的认识。他们基本上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小说里也不是把这些好汉当做“煞星”来对待的。

宋江被绑到山上,喽喽们告诉头领:抓了一个黑汉子,还挺有钱的。头领醉醺醺的说:嗯,正好,就拿他的心弄一碗醒酒汤吧!

小喽喽们一声得令,拿着尖刀就奔宋江,这些家伙“醒酒汤”肯定不止做过一碗。老手告诉新手,挖心之前,先拿冷水激胸脯 这样的心脏做出来的醒酒汤吃起来“脆”。

宋江绝望了。在喽喽们用冷水激他的胸脯的时候,宋江长叹一声:想不到我宋江居然死在这里!其实他还有一句话说不出口:想不到我宋江最终也就是人家的一碗“醒酒汤”!

这一声长叹,让哪个半醉半醒的头领清醒了许多:谁?宋江?这头领赶忙喝到:刀下留人!先别忙着挖心呢!

这个头领就是矮脚虎王英。

王英听见宋江这个名字,赶忙过来问:难道你就是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宋江宋公明哥哥?

宋江赶忙说:正是我啊!

王英纳头就拜:惭愧!险些害了哥哥性命!

接下来的情景就比较喜庆了:王英叫来了其他两个头领燕顺和 大家一起见过公明哥哥,自然就是摆酒压惊,敬酒谢罪。宋江立马就变成了座上宾。

在某种意义上讲,宋江的这条命,是王英留下的。假如王英喝的再多些,宋江还真的就成了王英的“醒酒汤”,即使醒过酒来知道抢的是宋江,醒酒汤的“食材”是宋江的那颗心脏的话,最多也就是表示懊悔。

这一次,王英算是很巧合的救了宋江一命。

这个矮脚虎王英,人们习惯称其为“王矮虎”,意思是尽管五短身材,但功夫还是有两下子。这厮最大的特点就是“好色”。

在宋江被绑到清风山寨的时候,王矮虎已经把清风寨另外一个知寨(文知寨,花荣算是武知寨,清风寨第二把手)刘高的老婆给绑到山寨,王矮虎想要刘知寨的老婆当压寨夫人。

宋江知道了此事,他得知被王矮虎绑到山上的是花荣上司的老婆,觉得自己正好要去清风寨,能救了刘知寨的老婆,也算是个“顺水人情”。

王矮虎一千个不乐意。但碍于宋江面子,也就顺水推舟的给了宋江一个面子。

但没想到,宋江自认为的这个“仁义之举”,被刘高的老婆“好心当成驴肝肺”,当她在清风寨看见宋江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告诉她老公:那个黑汉子就是绑架我的清风山上的“贼寇”,他还是个头子,其他头目都听他的……

“这还了得!清风山贼寇和清风寨知寨花荣大大咧咧的在清风寨招摇过市,真是反了!”刘知寨二话没说,立马就把宋江给抓了,不仅如此他索性把来索要宋江的花荣也给抓了。

刘高觉得,这一下子就抓了两个“反贼”,他想把宋江和花荣押解到州府衙门领。

但是,矮脚虎王英又一次救了宋江。王英带领山寨的众兄弟拦路劫囚车解救了宋江和花荣,并与花荣合并一处,索性打回了清风寨,杀了刘知寨,王英把刘知寨的老婆再一次掳上山去。

王英还是个挺执着的人。就看中刘知寨的老婆了。

但这个时候宋江对刘知寨的老婆的态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是一个恩将仇报蛇蝎心肠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宋江非常痛恨,他目前为止两次倒霉都是因为恩将仇报蛇蝎心肠的女人。

燕顺更是不含糊,他看见王英似乎是舍不得那个女人,于是上前干净利索的把那个女人给砍了。

王英王矮虎还就是一个“重色轻友”的家伙,为了那个女人,他几乎和燕顺火拼。宋江赶忙劝阻,并向王英承诺:兄弟,你放心,哥哥一定给你找个更好的!

王英这才释怀。

所以,当宋江三打祝家庄掳获了一丈青扈三娘的时候,宋江先是把扈三娘送到他的老爹那里,并让他的老爹认扈三娘为干女儿,这样扈三娘就成了宋江的义妹。

宋江之所以没有自己娶扈三娘,一方面是因为宋江作为山寨第二把手,实际的控制者需要避嫌。另一方面,宋江对女人应该是产生了恐惧感——女人似乎是他的克星。

于是,他就把扈三娘嫁给了矮脚虎王英,他这样做就是告诉他的兄弟们,我宋江说话永远是算数的。答应的事就一定兑现。

这个事,宋江还干过一回,那就是他和花荣联手狠狠地坑了霹雳火秦明一把,让秦明全家被灭门,老婆被杀,为了安抚归顺的秦明,宋江做主把花荣的妹妹嫁给了秦明。

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矮虎,除了表示自己信守承诺之外,还有几个深层的含义:

第一,就是变相的感谢矮脚虎王英的“两次救命之恩”。感谢救命之恩送媳妇,不太好听,所以只能打着“信守承诺”的旗号感谢救命之恩(其实根本上讲是不杀之恩)。

第二,进一步树立“及时雨”和“孝义黑三郎”的形象,告诉其他的兄弟们我宋江绝对是“忠义之人”,跟着我没错——信二哥,得永生。

第三,也是传达了另外一个信息:山寨之上我说了算,俘虏来的战利品,我说分给谁就分给谁。王英是奔着我投奔水泊梁山的,那就是我的人,所以我就要“罩着”他。

至于林冲,尽管也是死了老婆,并且缴获扈三娘这个战利品的是他,但是林冲终究不能算是宋江的班底,就是给晁盖一点难堪的角度,宋江也不会把扈三娘嫁给林冲。除非晁盖有这个本事出来主持一下战利品的分配。

宋江,从来就是一个面善心机重的“伪善面孔”。在一帮只知打打杀杀的好汉们当中,玩心眼还是很“得心应手”的。

所以,最终宋江可以做老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1818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