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豫剧的起源。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
据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cxy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编演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
hml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戏剧学社和中州戏曲研究社。豫声戏剧学社在豫声剧院演出。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西安也出现了不少豫剧团体,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社,毛兰花为首的凤麟剧团,崔兰田为首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原西藏豫剧团前身)等。
建国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豫剧拥有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编剧人才,其中成就突出的有杨兰春等。杨兰春(1921年生,河北省武安人),先后改编和创作(有的是与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朝阳沟》、《冬去春来》、《朝阳沟内传》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如《血泪仇》、《赤叶河》、 《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等河南及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演出团体。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这一剧种已成为我国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
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回答者: 快餐真人 - 骠骑将军 十六级 2-25 22:06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其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传统剧目约有七百余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建国以后,经过推陈出新,出现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还有改编演出的历史剧《花木兰》,神话剧《白蛇传》,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还有胡希华亲自编、自导、自演的《李豁子》系列也成了家喻户晓,等许多剧目。由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与出新,谱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唱腔,从而使豫剧成为全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
豫剧的行当和班社,俗话说:“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自从出现女演员后,著名的演员有:王玉枝、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等。解放后的著名演员有:魏云、王善朴、高洁、陈新理、马琳、柳兰芳等。
回答者: 修字 - 试用期 一级 2-26 20:54
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
1927年后,豫剧界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
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朴等。
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脚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俗称:“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崔兰田的代表作有三上轿,卖苗郎,秦香莲,桃花庵。阎立品的代表作有秦雪梅,钓金龟,碧玉簪,盘夫索夫 马金凤的代表作有花打朝,对花枪,穆桂英挂率陈素珍的代表作有桃花庵常香玉的有花木兰,红娘,断桥。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区演出时常常靠着山堆个土台子,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靠山吼"。"豫剧"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用的。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豫剧在形成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大致有四支:开封一带的祥符调,商丘一带的豫东调(又称东路调),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或靠山簧)以及漯河一带的沙河调(又称本地梆)。。唱腔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路。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的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的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1927年以前的河南梆子没有女演员。出现了女演员后,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五大名旦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陈派明快清新,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闫派细腻委腕。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红果,红了》。
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
历史沿革
关于豫剧的起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编演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
李豁子离婚
(鼓子头)妇女冤仇深,姻缘不随心。清朝宣统掌乾坤,出了个革命领袖名叫孙文。
(满州)他倡导废除包办买卖婚姻,他号召放脚剪发妇女翻身。有个小媳妇,娘家本姓孙,为婚姻不如意终日泪纷纷。可恨我的二双亲,包办了俺的婚姻,她给俺寻婆家不访又不问,寻一个丑陋的丈夫不像个人。实实不趁俺的心,耽搁了俺的青春。俺不图金来也不图银,俺只盼寻上一个俏郎君。
(银扭丝)那一日独坐在小房闷沉沉,只来了叔伯的姐姐名叫孙玉珍。自幼把学上,她又学会念国文,她把那如今的法律认的真。男的二十岁,女的十八春,父母不能包办,只用一个介绍人,一不要那陪送,二不要那送客人,结婚后欢欢乐乐度光阴,久以后倘若感情不合适还兴去离婚。那时俺听此言喜孜孜地开口问,尊了声玉珍姐姐细听妹妹云:你妹夫叫李豁子,他那模样不惊人。今年四十五啦,妹妹俺才二八春。他比俺可大的多呀,好像个老父亲。豁子长的丑,妹妹俺长的俊。自从过门后,终日掩面泪纷纷,三天两头吵,五天闹纠纷。俺有心去离婚,不知人家批准批不准?今天听您说,俺这心里宽十分。主意已拿定,决心已下稳,背着二公婆,出离后宅门,一心去县政府里要去离婚。
(扬调)顺着大路往前进,不多一时进南门。生意买卖好兴旺,一街两巷尽是人。又有老来又有少啊,又有二八女钗裙。人家的孩子咋生恁俊?哪能像俺这个豁子咀唇!心有事不观大街景,款动金莲俺往前奔。十字街心朝北望,县政府不远面前存。两个警察分左右,只见那迎壁墙上画着孙文。
(满州)孙氏观罢不敢进,来了问官叫“承审”,小女子走上前双膝跪稳:“俺的冤枉似海深。”
(板白)有承审把话言:“再叫民妇你听在心。家乡居住在何处?或是城来或是村?婆家姓甚娘啥氏?说说你今年有几春?你今告状为何事?快对本县说原因。”(孙)孙氏女,泪纷纷,尊声县长老大人。(承审)你婆家姓啥?(孙)俺婆家姓李娘门本姓孙,(承审)你居住哪里?(孙)俺居住城南不远李家村。(承审)你的岁数多大?(孙)小奴家俺一十八春。俺的冤枉似海深。(承审)你状告何人?俺告俺丈夫不像个人,他全身生的没有一点俊。(承审板白)有承审把话答:“民妇讲话理太差。丑陋本是父母养,长的丑了不犯法。这位女子,你把你丈夫丑陋的样子说说。”“大人你听啊!”“不要啼哭,慢慢讲来。”
(书韵)孙氏女未曾开言珠泪滚滚:尊一声县长老大人。俺丈夫名叫李豁子,他生在丙戍年属猴的四十五春。他头上秃圪甲有二指厚,那血水不住地往外浸;左眼内长一个棠梨花,他那右眼朦朦胧胧看不真;脸上的麻子不分个,囊鼻子说话还是包音;前背锅后罗锅,毛草胡子还是豁咀唇;材坏胳膊镰把儿腿,恁么大的草包肚子吓坏人!别的毛病暂不讲,他脖子里长了个肉瘿七、八斤;他身上一股狐臭气儿,整日里熏得俺头疼恶心。俺实实不愿与他把日子来守,望县长你与俺判离婚。俺好比一朵莲花初开放,他好比秋来枯叶落埃尘。县长你好比是天上的月,你可怜可怜俺这苦命人。”这女子只哭得珠泪纷纷,有承审也感到格外伤心。(承审板白)“女子莫要泪嚎啕,这件事情我代劳。此事按住法律问,随手与你写个传票。”一支朱笔拿在手,照着砚凹只一告,不多一时写完毕,两名警察一声叫:“我将传票交与您,把李家村李豁子快带到。”
(茨儿山)警察接票下堂走,不多一时出南门。今天去到李家村,一定要带豁子咀唇,警察记在中途路,再明明李豁子这个人。李豁子清晨起来去拾粪,回来怎不见我的女人?东院找罢西院找,南院找罢北院寻,四邻八舍都找遍,找不着女人我不放心。豁子急哩一头汗,两位警察走进门。豁子一见心害怕:“你们是哪里二差人?”警察说:“县政府有人将你告,今天提你到衙门。”豁子说:“我一不欠粮二不欠草,县长他也不能把我一口吞!为人不干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豁子就在前边走,二位警察随后跟。不多时来至大堂上,李豁子札跪在埃尘。
(诗篇)有承审在法堂开言问:“下边札跪你可是李豁子?”(加白:“县长啊,我就是李豁子。”承审说:“李豁子你莫要跪在地。”李豁子忙站起躬了躬身:“出言来俺先把县长问,你今天带俺豁子啥原因?”“叫一声李豁子你要听准,你女人嫌你丑要与你离婚。”
(扬调)豁子闻听把脚跺:“我的县长啊你不必听那贱人说。是我无有吃?还是无有喝?还是我豁子不把她来养活?还是我豁子不把饭来做?还是我吸大烟或到哪里去赌博!我若是犯了这几条,县长啊她与我离婚我可没啥说。你没见她吃,你没见她喝,你没见她身上穿的也不错?头上青丝挽有冰盘大,麻花儿钻子后边扎着,脸上搽着胭脂儿粉,那是我给她买哩成大盒;俩耳戴的镀金坠儿,手上又套银丝镯;上身穿的织贡呢,下身又穿花丝葛;达兰底皮鞋穿一对,那丝光袜子恁样可脚。平日她好赶个会,我豁子在后边格里拐、拐里格、格哩格拐把凳搬着,迈步只把会场进,这儿挤挤,那儿窜窜,我找她都找不着。对面过来个好小伙,这贱人走上前忙去搂着。他二人见面挤挤眼,拿钢洋她往人家那布袋里搁。我悄悄问她那人是谁?她言说是她娘门的二表哥。戏班上那唱花脸的刚把台下,这个贱人走上前去忙拉着,搂住脖子那亲热劲儿,县长啊,只惹得一圈人都笑呵呵。我又问那个人他是谁?她言说:‘李豁子!娘那个心,妈那个脚,你那个鳖形可莫管我。’李豁子闻听心害怕,登时间好像是吃了撮药。刹罢夜戏她不回家 ,她还看上一个连登科。渴了我给她买甜酒,县长啊,饿了我给她秤油馍。秤来的油馍她不想吃,我又领她到牛肉锅。吃得多,口发渴,甜甘蔗忙往她手里头搁。你知道贱人她渴成啥?她一天就吃那一捆多。夜晚回到小房内,豁子我连忙下灶伙。面疙瘩,油烙馍,烙好了端过去她一人吃着。她言说,长哩好了吃好哩,谁长哩丑了该吃那黑窝窝。都知道李豁子我长哩丑,豁子我就该吃那黑窝窝,她还用白眼来翻我。喝罢夜汤她不去睡,她还叫我给她把床来绰。绰罢床她还不去睡,她还叫我给她叠叠被窝。叠罢被窝她还不去睡,她还让我替她把衣裳脱。她在上边把扣解,我在下边把鞋脱,一根鞋带没解了,哎哟哟,可砰啦,她朝我脸上踢了一脚,你知道她那心有多狠,她一脚把我豁子踢了个青眼窝!豁子我拐拐巴巴忙站起,这一脚踹的我真是受不着。睡到床上她叫我蜷住腿,她言说:‘李豁子!娘那个心,妈那个脚,今儿黑夜挨住我了你招呼着。’睡到半夜我伸伸腿,她照我“咚咚”跺两脚,一跟头翻到床底下,那尿盆可好咯住我的腰窝疼得我一夜都没睡着。我待贱人这样好,她还与我把祸作。要得与我把婚离,除非是拉到西门叫炮我。”
(板白)“李豁子你莫哭,你听我说说法律书。为了解救妇女苦,婚姻大事自作主,况且你脸又麻,头又秃,脖子上长个肉嘟噜。佳人十八岁,豁子你四十五,站在一起不般配,爷不爷来叔不叔。既然不能把日子过,你强留她啥益处!你若强留你屋内,她弄上二两大烟土,夜晚回到小房内,把心一狠服了毒,娘家知道这件事,必到你家把气出,告状来到县衙门,到时候也是你哩输。到那时你卖田地,卖房屋,无吃无喝无住处。到那时,你就是后悔也晚了。”“县长啊,你说的可是当真?”“谁还与你撒谎不成!”“要是真,那就离。”
(垛子)有承审在法堂开言便问,李豁子果是一个爽快之人。急忙把一支竹笔拿在手,给你们写一张判决书文。上写着孙氏女一十八岁,嫁与了李家村豁子咀唇。豁子四十五,佳人十八春,他二人不愿一起来过光阴。县政府时里来告状,依法律判决你二人离婚。男的准再娶,女的准再嫁。从今后二人永不犯舌唇。久后若有反悔意,县政府里有存根。不多一时写完毕,每人一张您出离衙门。李豁子接过判决书,不由得两眼泪纷纷,出言我不把别人骂,骂了声小贱人你坏了良心!自从你进我的家内,想一想我豁子待你啥号情份!一天三顿饭都是我来做,咱们顿顿吃饭不离腥荤。哪儿有会都让你去赶,到会场你那眼不住四下抡,你看那年轻小伙恁样有情义,你见我豁子好象黑煞神。花生、瓜子儿尽你吃个够,长甘蔗一买就是十来根,吃不完都送给你那心上的人。那一天你跟你表哥偷偷说话,他给你一块肥皂两条花毛巾。有人对我讲,我假装不相信,我心想就我这丑陋样儿马里马虎不可认恁真。实指望咱二人同床共枕,实指望你爬个秧儿留个须缕根。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人,八辈子不要老婆我也甘心!舍我子是我命运。好不该狠心舍我的年迈双亲。爹爹八十岁,母亲七十春,这以后他二老身靠何人?终究咱俩把婚离,同县长揭揭你过去根。那一天你从庄上过,多少人捣你那脊梁筋。这个说:当闺女你早有相好哩,那个说:到婆家当媳妇还不忘你的旧情人。李豁子闻听心里气:我情愿当和尚打光棍也不愿跟着你贱人落个头沉。
(鼓子尾)豁子气恼下堂走,大堂上闪撇下小佳人:“保佑保佑多保佑啊,保佑县长你升个督军。回家对俺二老讲,俺还去寻那俏皮朗君。小白脸,生的俊,每逢说话是铜音,又知热又知冷,再苦再穷俺心里亲。俺两个好像比翼鸟,欢欢乐乐过百春。”佳人说罢下堂走,大堂上只撇下承审一个人:这才佳人喜,豁子恨,当官人难趁黎民心。这本是豁子离婚一小段,有情人婚姻自主相爱相亲。
李豁子离婚的戏词:
(鼓子头)妇女冤仇深,姻缘不随心。清朝宣统掌乾坤,出了个革命领袖名叫孙文。
(满州)他倡导废除包办买卖婚姻,他号召放脚剪发妇女翻身。有个小媳妇,娘家本姓孙,为婚姻不如意终日泪纷纷。可恨我的二双亲,包办了俺的婚姻,她给俺寻婆家不访又不问,寻一个丑陋的丈夫不像个人。实实不趁俺的心,耽搁了俺的青春。俺不图金来也不图银,俺只盼寻上一个俏郎君。
(银扭丝)那一日独坐在小房闷沉沉,只来了叔伯的姐姐名叫孙玉珍。自幼把学上,她又学会念国文,她把那如今的法律认的真。男的二十岁,女的十八春,父母不能包办,只用一个介绍人,一不要那陪送,二不要那送客人,结婚后欢欢乐乐度光阴,久以后倘若感情不合适还兴去离婚。
那时俺听此言喜孜孜地开口问,尊了声玉珍姐姐细听妹妹云:你妹夫叫李豁子,他那模样不惊人。今年四十五啦,妹妹俺才二八春。
他比俺可大的多呀,好像个老父亲。豁子长的丑,妹妹俺长的俊。自从过门后,终日掩面泪纷纷,三天两头吵,五天闹纠纷。俺有心去离婚,不知人家批准批不准?今天听您说,俺这心里宽十分。主意已拿定,决心已下稳,背着二公婆,出离后宅门,一心去县政府里要去离婚。
扩展资料:
民国第一奇剧:《李豁子离婚》。
一、时代鲜明。唱词中提到中华民国,乃至民国旗帜,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都有涉及;
二、唱词俚俗共赏。唱词文雅有致,粗俗有情,彰显地方戏的特色;
三、人物形象鲜明。主角李豁子,包括豁子的老婆,人物塑造地合情合理,绝不牵强附会;
四、情真意切。剧目涉及豫西山区婚姻难的问题,无论哪一方的哭诉,都发自肺腑;
五、情节巧妙。戏剧无巧不成书,里面的换老婆,买卖老婆等问题,耐人寻味;
六、音乐伴奏别具一格。此剧的音乐伴奏,富有河南豫剧的传统特色,滑稽搞笑。
七、思想内涵深厚。此剧具有穿越时代的魅力,无论是民国,还是现在,婚姻问题始终是豫西山区的最大问题。关于婚姻之间的纠葛,依然如此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