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魈究竟是什么动物

山魈究竟是什么动物,第1张

山魈究竟是什么动物    

“豺狼”有多凶

豺狼其实不是一种动物,而是豺和狼的统称,也就是说“豺狼虎豹”是四种动物,它们的排序应该不是随意排列的,也不是为了更顺口(虎豹豺狼,狼豺虎豹也都顺口),而是这四种动物一旦与人相遇,豺对人的威胁最大,狼次之。

不过,这个说法与我们的认知有些相悖,因为比战斗力,显然老虎比花豹强,花豹比狼强,狼比豺强,为何排序恰恰相反呢这就要从这些动物的习性说起了。老虎和花豹虽然战斗力强,但是它们是独居动物,对人类的主动攻击性并不强,而这也是花豹和老虎伤人比较少的原因,它们通常远远的闻到人类的气味就会遁走,极少会主动攻击人。但是狼就不同了,它是群居动物,也是机会主义者,当遇到落单的人时,狼群围攻人的几率是很高的,也就是说狼群对人类的主动攻击性要强于虎豹。

最后就是豺了,豺是四种动物中体型最小,也是最神秘的一种,它的神秘主要是因为如今的豺数量太稀少了,都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所以如今大多数人对豺不太了解。

不过,曾经的豺在我国可是遍布大江南北,数量超过狼的存在,它们虽然体型小,但是这种动物非常的凶残,因为大多数食肉动物都是将猎物咬死后分食,但豺不同,它们在围攻猎物时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撕裂猎物的皮肉进食了,因此,被豺群围攻的猎物通常都是被咬到血肉模糊,痛苦而死。

除此之外,豺灵活性超强,它们不需要奔跑原地向前跳都能跳2米高,3米远,这使得它们能够躲开大型动物的反扑,同时能跳到对方的背上撕咬,而且“掏肛”并非鬣狗的绝活,豺也非常擅长掏肛,在围攻猎物时,它们也会分出几只前面吸引猎物的注意力,后方的豺会趁机撕咬猎物的臀部。

最关键的是豺群非常的凶狠,它们敢与大型的食肉动物搏斗,这是狼不能比的,在《老虎》(the reference is to Anderson,1954)中就记录一起豺群围攻孟加拉虎的事件,其中豺群的数量为30只,孟加拉虎为成年虎,结果豺群以12只的代价将孟加拉虎围攻致死。

而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狼群还没有杀死过成年虎的先例,而且同样群居,豺群的成员数量至少是狼群成员数量的3倍以上,因此在豺狼虎豹中,豺狼的排名靠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么,既然豺狼都如此的凶狠了,山魈又是什么动物,能让人如此忌惮呢?

山魈是什么?

关于山魈最早的说法被认为是出现在《山海经》的《海内南经》中: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只是这里并没有提到山魈这个词,之后《国语·鲁语》中的“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的描述也被认为是山魈,不过,夔通常是指水神。在古代的记载中,真正出现“山魈”这个词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在该书中有一篇名为“山魈”的文章,大意是说孙太白曾经回忆过自己半夜遇到山魈的经历,在文中对山魈进行了相对细致的描述:

忽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

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找到山魈的几个特点:可以站立、身材高大(殆与梁齐)、脸色绿黄(老瓜皮色)、眼睛很亮、嘴巴很大、牙齿稀疏且长约10厘米,能够发出尖利的叫声。

通过这些特征,我们能够初步的判断,它应该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毕竟能够站立的有毛且高大的动物并不多,通常也就是灵长类动物、熊科动物以及猫科动物,但是熊和大猫(虎豹等),古人都比较熟悉,所以,大概率是灵长类动物。

再通过牙齿、嘴巴以及面部多彩的特征我们基本上能够锁定它就是彩面狒狒,彩面狒狒又称山魈,是一种大型的灵长类动物,属于猴科山魈属,而且它还是现存最大的猴子。

成年的山魈头大而长,面部皮肤为绿色,脊间为鲜红色,这与《聊斋志异》中关于山魈的面部特征基本吻合,只是山魈的体长通常在1米左右,体重最大30千克,这个描述稍有不符。但是,嘴大以及牙齿稀疏且长,比较符合,因为山魈的犬齿长度可达6厘米以上,而且它的牙齿确实比较的稀疏。

最关键的是山魈还是最凶的猴子,首先,山魈并不是素食动物,而是杂食性动物,除了水果外,它们特别喜欢吃肉,而在它们的肉食食谱中,除了昆虫、两栖动物外,还包括小型的哺乳动物,在捕杀哺乳动物时,它们会将动物抓住,然后用自己尖利的犬齿咬死对方。

其次,山魈是一种具备极强攻击性的群居动物,它最大的天敌是花豹,但是同样的它也是非洲地区杀死花豹最多的动物之一,根据科学家们的观察发现,在花豹与山魈的冲突中,约有30%的情况下山魈杀死了花豹(群攻),正是因为这样,花豹通常只会猎杀落单的雌性和幼年山魈。

当然,豺群也能杀死花豹,而山魈之所以能够让古人如此的忌惮,主要原因就是山魈只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之中,几乎没有人见过它,所以在以讹传讹下,山魈被妖魔化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山魈是非洲独有的动物,而它之所以出现在蒲松龄的书中,原因可能与郑和下西洋时在非洲见过山魈,或者其他的探险家在非洲听过或者见过,然后将这种动物夸大后回国传播,久而久之,山魈就成了一种比豺狼还要厉害的存在了。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山魈的长相,即便没有见识过山魈的战斗力,仅仅是从它“鬼面”和“獠牙”这两个特征就足以让人将其放入“猛兽”的行列了。

总结

从古代的描述看,山魈应该就是非洲的山魈,也就是彩面狒狒,它之所以让人害怕,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只是听过它的传言,并没有见过真的,而且起初将山魈这种动物的描述带回国的人必然也被山魈的长相给吓倒从而夸大了它的恐怖,久而久之,就在山魈就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比豺狼还要恐怖的存在了。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麻雀都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而且麻雀是一种留鸟,所以无论春夏秋天,我们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根据鸟类学家们的估算,麻雀的数量至少在10亿只以上,可以说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此多的麻雀,打也打不光,为何成为了保护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熟悉但又陌生的鸟-麻雀。

麻雀是几级保护动物?

麻雀如今确实是保护动物,不过在网上关于麻雀是几级保护动物许多小伙伴有疑问,在我国动物保护其实分为三个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三有保护动物。而麻雀正是三有保护动物,所谓的三有保护动物就是指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三有保护动物的级别要比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低一些,在处罚和量刑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我们用数据说明一下,杀死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至少要坐10年以上的牢,而杀死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要坐2年以上的牢,2只5~10年,3只10年以上,而三有保护动物要20只以上才构成量刑(注意是刑事,因为即使杀死一只也构成犯罪,只是以处罚为主而已)。

那么,这三种级别的保护动物又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呢?首先,在我国动物保护最高级别就是一级保护动物,像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等等都是这个级别的,这类动物有几个特点:要么是我国独有的物种,同时是易危以上的物种,要么是濒危甚至极危的物种,要么该物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但野生种群在我国非常稀少,比如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物种,也是易危物种,但它依然是一级保护动物,而在我国分布的所有虎亚种要么是濒危物种,要么是野外灭绝(华南虎),它们也是一级保护动物。

最后像蒙古野驴,它如今有约20000头的数量,但是在我国仅有4000头左右,依然是一级保护动物。

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包括黑熊、猞猁、渔猫、藏原羚等等,它们的保护级别比一级稍微低一些,从整体上看,它们几乎没有我国独有的物种,而且数量相比较一级保护动物要多一些,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等级中,多为无危或者是易危物种。

最后就是三有保护动物了,三有保护动物是保护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其中兽类有88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野猪、黄鼠狼、松鼠、各种野兔了,鸟类有707种,我国共有2304种鸟类,达到保护级别的占比约30%,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麻雀了,另外还有291种两栖动物,395种爬行动物以及1700余种昆虫。

三有保护动物多为无危物种,有着一定的种群数量,但是它们是有益的、有科研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动物,如果被过度的捕杀会对生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野猪在许多人的眼中属于“害兽”,它们破坏庄稼、甚至会攻击人,但它依然是三有保护动物,这是因为野猪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是狼、豹、虎、豺等珍稀动物的主要猎物之一,同时野猪又是家猪的祖先,具备一定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麻雀为何是三有动物?

麻雀是在2000年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中的,在被列入保护动物之前,麻雀曾经经历了一次“灭顶之灾”,也正是这次灾难,让它成为了保护动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除四害”说起了。

20世纪50年代,人们通过麻雀经常在农田出没,而且会在人们晾晒粮食时成群的前来觅食,将其与老鼠、蚊子和苍蝇一同放入了“四害”之中,许多人都认为粮食的产量低,与这种小鸟有着极大的关系。

于是到了1958年,一场全国性的除四害运动在我国打响了,全国各地的人都在积极的捕杀麻雀,掏麻雀窝、网捕麻雀,甚至人们会拿着竹竿挥舞,让麻雀无法落到树上休息,在这种打击下,这一年至少有2亿只麻雀被灭杀。

这种打击一直持续到了1960年,原本成群结队的麻雀基本上消失殆尽,就在人们认为麻雀消失粮食丰收时,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从58年开始,粮食的产量没有增加,反而因为病虫害大幅度的减产。

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鸟类学家开始真正的去了解麻雀,发现麻雀的主要食物其实是野生植物的种子和各类昆虫,尤其是在繁殖期,麻雀几乎只捕杀蠕虫喂养雏鸟,而这也是灭麻雀后,粮食遭遇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到了1960年,麻雀从四害除名,取而代之的是曾经许多人的噩梦臭虫。但是,几年的全国性灭杀麻雀让它们变成了罕见的鸟类。为了让麻雀恢复种群,我国甚至从前苏联引入了一批麻雀放生,终于到了20世纪90年代,麻雀的数量再次过亿。

但是作为生活在地大物博的我国的小鸟,上亿只麻雀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许多人受除四害的影响依然在捕杀麻雀,所以到了2000年,麻雀才被放入了三有保护动物中,有了保护动物的身份,麻雀才能恢复到如今的数量。

但是,尽管二十多年的保护,如今麻雀的数量也远比我们小时候要少的多,因为依然有许多人还在偷偷的捕杀它们,或为了“野味”,或将它们视为“害鸟”。

写在最后

麻雀并非永远打不光,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末,它们就差点被灭种了,之后还是通过国外引入才慢慢的恢复了一定的数量,而在当下,麻雀虽然常见,但是依然受到一定的威胁,而它们本身虽然会吃一些粮食,但是比起它们灭的害虫来说显然是功大于过的,况且如今的粮食成熟,机械化收割,迅速的售卖,麻雀如果以粮食为食,早就饿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355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