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散文》(王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vywe
书名:王蒙散文
豆瓣评分:67
作者:王蒙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08-1
页数:265
内容简介
《王蒙散文(插图珍藏版)》主要内容: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作者简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7月7日《京华时报》报道:著名作家王蒙红学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前天,王蒙携新书在三联书店与读者见面交流并签售。见面会上,王蒙表示,“不奴隶,毋宁死?”是他读《红楼梦》继而读人性的痛苦发现,《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描写与叙述能佐证此观点。同时,他认为曹雪芹对女性间的鸡零狗碎写得细腻而真切,是世界上很多著名作家都无法做到的,由此导致他对曹雪芹性心理的思忖,“莫非他也有同性恋的倾向?”
“不奴隶,毋宁死?”这样的质疑相当小儿科,鲁迅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疑问,鲁迅的疑问是针对一个民族的劣根性,而王蒙的疑问是针对大观园里具体的奴隶,而事实上这两种观念仅仅适应于“高级奴隶”,一群彻底的奴隶,一群饥寒交迫的奴隶,是万万不可能“不奴隶,毋宁死”的。
王蒙说:“我看到了‘不奴隶,毋宁死’的一个又一个事实,包括像晴雯、金川这样有头有脸的女奴,一旦被赶出贾府就寻死觅活的样子,她们都视不再当贾府的奴隶为奇耻大辱,都有一种‘不奴隶,毋宁死’的刚烈。这可真是人性的奇观,这也可算是我王蒙读《红楼梦》的一个发现。”一个“发现”,其实与没有发现一个样,晴雯、金钏之所以一旦被赶出贾府就寻死觅活的样子,是因为其“有头有脸”,如果奴隶天天被盘剥,天天被欺压,天天生活在非人的状态中,他会寻死觅活吗?“不奴隶,毋宁死?”的质疑,正是因为王蒙忽略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而假如让王蒙也在贾府里弄个差使干干,他不一样会“不奴隶,毋宁死”吗?而假如让王蒙生活在《红楼梦》里的封建时代,无衣无食,他难道还愿意当一万年的奴隶吗?
王蒙还质疑:“我不能不思忖曹公的性心理,他对女性的认同,他钻到女人肠子里去的体贴与满足,莫非他有同性恋倾向?”由曹雪芹的对女性描写的细腻细致而怀疑其同性恋,那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又作何解释?一个把女性描写演绎到极致的艺术家,与同性恋不能划等号,王的质疑恰恰说明他永远成不了曹雪芹,一般的写文章的作者也难以成为曹雪芹,恰恰因为你无法做到钻进角色的心里去,写什么是什么,写谁就是谁,正是最顶级作家的本领,怎么由此可以推断曹雪芹就是同性恋呢?有人写了凶手的心理,莫非他要当屠夫?有人写了妓女心理,莫非她想卖*?这是一种典型的傻子推理,王却视为发现,哪跟哪呀?
而假如王蒙有一天写女性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那人们是不是也可以怀疑,王蒙是不是也有同性恋倾向?
这是王蒙小说中最让人感到一种疼痛的作品,王蒙的小说一般以智慧和潇洒见长,很少耗费了王蒙自己的血肉,即使那些以自己为模特的小说,王蒙也大都以过来人的通达自嘲了之。自嘲是王蒙的解剖刀,自嘲又同时是王蒙的盔甲。王蒙常常用自嘲来消解好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了王蒙式的招牌菜了。但《活动变人形》可称为呕心沥血,这是王蒙第一次以家庭作为背景来写作小说,而且又是与自己的身世相关的背景,这部曾被誉为审父之作的小说其实具有经典作品的多种要素,比如小说中那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对峙,不仅父辈没有能够解决好,在今天更为明显和突出。《活动变人形》所对应的那种文化困境,在今天有增无减。虽然王蒙有好多优秀的小说,后来的“季节”系列在写作的时间和情感上更为投入,但我个人认为《活动变人形》是其代表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王蒙从“干预生活”经“反思历史”走向了“文化批判”,也标志着作家的审美风格从温馨、深沉转向了冷峻与“嬉笑怒骂”。从创作手法上看,小说的基调是写实,但也穿插了许多“意识流”的片段,显示出作家融多种手法于一体的可贵努力。
书摘:
于是他取消了喝茶的欲望,他搬动了一下藤躺椅。坐下去,用脊背对着翻倒了的门,他继续吸着烟草粒装得极不均匀的“大婴孩”。纸烟有一种苦臭的霉味。他抬抬眼皮,看到了迎面墙上高悬的一条横幅:难得糊涂。小字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是拓的郑板桥的字,他买了不太久。他努力体会这种糊涂哲学的精髓。在心情好的时候,他觉得这种糊涂哲学有理,有用,妙,能安稳人。一次一次地诵读和体味,他确实有一种心平气和、万事无可无不可的平静感。他佩服这种精妙而又通俗的概括。既可以自慰超脱,却仍然流露着嘲讽。与郑板桥相比,他承认自己是太浅薄浮躁了啊。 然而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在现在,这四个字他完全看不进去。抬起头,抬起眼皮,从躺椅上仰视“难得糊涂”,他本来想借郑板桥来抚平自己的糟透了的心境。谁知他越看越格格不入。越看越生气。好一个难得糊涂!糊里糊涂地生,糊里糊涂地死,糊里糊涂地结婚,糊里糊涂地生子,糊里糊涂地爱,糊里糊涂地恨,糊里糊涂地害人,糊里糊涂地被害……这叫什么人生,什么哲学,什么文化,什么历史!为什么我要这样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过,糊里糊涂地走早知这样糊涂,又何必投生为人,糊里糊涂地走这一遭! 呜喝,怎么这人对人就这么坏,这么狠,这么狡诈!养个猫养个狗,那就不用说了,它跟你有多么亲!就是把生在树林子里,祖祖辈辈野惯了的鸟儿养在家里,见天喂它食儿,它也跟着你!从小在庙会上,她就见过黄鸟叼钱的:你手心里放一枚铜钱,黄鸟飞来叼去,送到它的主人那里。人们好奇地问养鸟的人,你怎么训练鸟的呢怎么它就不飞呢驯鸟的人回答说,没有啥,就靠一把米呗。 静宜对于倪吾诚,奉献的可不是一把米。是整个的身,整个的心,整个的自己。结婚十几年,她做过一件对不起倪吾诚的事吗倪吾诚能有今天,离了她和她家行吗多少的爱,多少的恩,他就一点儿也不往心里走吗远里不说,就去年十一月,他做了多么缺阴损德的事!用作废了的图章骗她戏弄她让她丢人现眼。他一连三天不回家在外面寻花问柳寻欢作乐。她和孩子们是粗茶淡饭、忍饥挨饿。他呢他是山珍海味声色犬马。她和孩子们是贫民舍哥儿,寒窑里的花子。他呢他是公子王孙皇宫里的阔少。真是寻欢酒肉臭,家有冻死骨!就这样一个匪类,一个令人发指的无情无义无忠无孝无慈无爱的臭流氓报应了。老天有眼,降灾惩罚,他病得是三魂出窍、气息奄奄,性命危在旦夕,与阎王殿只隔着一层纸!我当时真想不管他,让他臭在那里烂在那里停尸在那里卷上破席扛出去……可再一想,究竟是我的结发丈夫,我的孩子的父亲。人心都是肉长的,讲的是以心比心,以心换心,讲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倪吾诚倪吾诚,你总也还是个人,你究竟还生为人形,说着人言人语!我的好心我的善心我的菩萨心我的唾面自干的心你就一点不懂得我救了你的命!我卖掉了自己最后的一点体己给你请医生买药,给你买鸡蛋煮挂面。还是天生的你该吃好的我们娘几个该在一边看着我的体己钱还为你还了账!你胡作非为丢了事由,堂堂七尺之躯让一无职业二无收入三有老小的一个女人养着你,你就不惭愧吗你就不知恩吗你就不知道好吗你就不知道这是爱吗你张口爱情闭口情感,你病着臭着烂着哪个花过你的钱跟你又情又爱的娘儿们来看过你一眼你那些情呀感呀自呀由呀的破鞋烂袜子都哪里去了说实话这回我自己都没料到我能这么善这么慈这么为你一个不成材的东西牺牲一切,大概我真是前生该着你来生欠着你今生爱着你的吧我要用这种善心爱心喂一只狼养一只虎,这只狼这只虎也该跟我亲亲的了吧而你呢,你不算人,你也不如狼虎不如禽兽!你是吃饭砸锅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你日子刚好一点刚找着事由立刻就对我们娘儿几个下毒手!你比蝎子还毒比狐狸还猾!你骗得我好苦……你骗得我又有了身孕!你整天说的那一套“卑鄙龌龊肮脏野蛮下流无耻”云云不是放在你自己头上正合适吗你不是真正做到了最卑鄙最龌龊、最肮脏最下流、最野蛮最无耻吗你不是缺了你倪家祖宗八辈儿的阴,把损招子想绝了把黑心事做绝了吗人这个东西怎么能这么坏,能这么阴,能这么毒,能这么狠呢!我真后悔,我真后悔我这么傻呀!我还以为我的善心能感化你呢!我还以为你从此能走上个正道呢!我还以为你能怜恤你自己怜恤我们呢!这就是我自己找病,这就是我活该倒霉,这就是我倒了血霉呀!这就是我自己活该天诛地灭了!人呀,千万不能怜惜人呀!人呀,你怜惜他,他可不怜惜你呀!人呀,你要是怜惜人的话,不论是至新骨肉,不论是夫妻父子,你要是动了善心,你就愣是掉了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掉的呀!
《王蒙自传(第3部)》(王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7FTHeIkUlBzVI_9IStudQ
提取码:fy53书名:王蒙自传(第3部)
作者:王蒙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4
页数:346
内容简介:《王蒙自传(第3部):九命七羊》为第三部,回忆了1989年至今王蒙的一些经历,其中包括推荐诺贝尔文学奖人选和推荐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等争议性的事件。王蒙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作家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不像平民作家那么单一,也不似先锋派艺术家那么孤独、超然。他身上折射着太复杂的因素: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从五十年代的"右派"作家,到自我放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突起,到上任文化部长的要职;从自动退居到逍遥地以写作为生,四十年的岁月沧桑,使他成为共和国文化变迁史的一个标本。
作者简介: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9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
代表作为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四部曲》、《青狐》,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有《旋转的秋千》,散文集有《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有《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有《红楼启示录》、《老子十八讲》等。曾出版10卷《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以及三部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
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
不限于表达自我
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
——砍柴书院
最近,汪曾祺上了热搜。
“知书少年果麦麦”读《汪曾祺小说集》,发现汪曾祺在小说里,经常用括号(),进行一番吐槽。
“(不知道是谁定的规矩)”
“(他干粮还没吃完哩?)”
“(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
“果麦麦”说,汪曾祺就是作家里的内心帝,图书届的bilibili,“真的好爱吐槽一男的”。
微博发出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热议:
“为什么要一边写,一边吐槽呢?”
“小说界的fleabag”
“哈哈,有点逗哏捧哏的感觉”
……
其实汪曾祺不只是爱吐槽,他身上“毛病”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吐槽吐槽汪曾祺,扒扒他的“七宗罪”。
第一罪——吊儿郎当
现在很多人报考大学,都是看学校名气大不大,看专业是否好,看以后找工作是否容易(难得的高瞻远瞩)。
汪曾祺当时申请报考西南联大,考虑的可不是这些。他想的是联大“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
他是冲着“吊儿郎当”去的。
他也确实做到了。“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
朱自清先生的课,他常逃课。朱老说, “他连我的课都不来上”;
皮名举先生的课,他不爱学。以至于期末考试左抄抄,右抄抄,才蒙混过关。
最让他头疼的莫过于体育和外语了。
体育课是西南联大的必修课。汪曾祺老睡懒觉,不上体育课,也就没了成绩。
他不爱学习外语,总是临时抱佛脚,结果考试的时候睡着了。
汪曾祺怎么就这么爱睡觉呢?
他晚上不睡觉,一只夜猫。
几乎每天晚上,他都去图书馆读书,随心所欲,抓到哪本是哪本,看书很杂。
“我差不多每夜看书,到鸡叫才回宿舍睡觉”。
以至于他和下铺的同学,几乎没有见过面。
如果老狼看到这里,不知道该如何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是不是还是那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
汪曾祺是幸运的,在开明自由的西南联大求学。如果他在当今这些大学读书,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大学之大,不应只是面积之大,学费之大,应为包容之大,学术之大。
第二罪——草率婚礼
汪曾祺逃课归逃课,才华却从未落下。
1941年,他的文章《复仇》在“大公报”发表。慢慢的,他成了沈从文先生的得意门生,西南联大中文系有名的才子。
终有一天,才子遇佳人,施松卿出现了。
施松卿,家境殷实,西南联大“林黛玉”,才貌可见不凡。因自幼居住马来西亚,英文一流,后来成了新华社对外部特稿组高级记者。
施松卿喜欢吃昆明的胡萝卜。散步时,就会买一把,洗了当水果吃。
听说胡萝卜可以美容,她一面吃,一面看汪曾祺。汪曾祺就笑,说,吃了胡萝卜真的变美了。
才子佳人就这样相爱了,直到1950年,爱情才结成正果,迎来了一场极其“草率的婚礼”。
没有花轿,没有彩车;没有婚纱,没有鲜花;没有彩礼,没有房子;没有亲朋,没有酒席,只有你我。
他们两人商定,这人生的重大节日,它主要属于真诚相爱的两个人,不搞世俗的繁文缛节,不计较物质的铺张。
那一天,他穿着绿军装,她穿着白色的衬衫,早早出了门,拍了结婚照。游故宫,逛北海,吃了两碗面条庆祝结婚。
晚上他们去沈从文家里,告诉沈从文和师母: “我们结婚了……”
有人说,生活有太多的现实,他们太理想化。
生活是现实的,但是现实不应该是欲望累积的现实,而是满足基本物质需要,追求精神富足的现实。
第三罪——怕老婆
或许是因为婚礼办得太草率,又或许是汪曾祺三次被打成右派,施松卿都不离不弃,撑起一个家,汪曾祺颇有内疚,变得“怕老婆”。
前面“果麦麦”说,汪曾祺爱用括号,其实有一处括号,就是汪曾祺被老婆逼着加的。
在小说《陈小手》里,写到妇科男大夫陈小手水平高,别人解决不了的接生问题,凭借他的小手,都能迎刃而解。
汪曾祺写完后,拿给老婆施松卿看。施松卿做过医学报道,看文后说: “你这写得不科学,没听说光靠手,不借助仪器就行的。”
固执汪曾祺向来写稿不改,可是施松卿说的话,他就乖乖地加了括号,里面写上“( 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 )”。
还有一回,施松卿想写一篇关于遛鸟的文章。
汪曾祺熟悉这事,以前公园遛弯,他就爱和那些遛鸟人瞎聊。
他就乐乐呵呵给施松卿说了很多。施松卿一看,汪曾祺说得眉飞色舞,干脆就让汪曾祺写一篇得了。
汪曾祺一听让他写,说; “唉,你们这稿子算什么呀。”
施松卿一瞪眼, “汪曾祺,你别狂。地无一亩,房无一间,住着我的房子,你还怎么着?”
骂的汪曾祺灰溜溜的走了,过了两三天乖乖交稿。
说好的林黛玉呢?
男人们要以此为鉴,置地买房。
怕老婆不是怕,而是因为我懂,你在我生命里的重要,我愿意这样“卑微”的爱着重要的你。
第四罪——太狂傲
施松卿说汪曾祺狂,不仅是汪不为她写稿,而是汪曾祺真的比较狂。
汪曾祺写完作品,喜欢拿给家人看。
有一次,家人看完文章后,指出这不好,那不好。汪曾祺有点不开心,说:
“咳,咳,你们要对我好一点啊,别老这样,我以后可是要进文学史的人。”
小女儿汪朝马上就怼, “老头,就你?别臭美了。”
老头好像有点生气,颠儿颠儿地进了自己小屋。
汪曾祺经常称自己是名家,而非大家。
这看起来好像很谦虚。
汪朗也说,他开始以为这是自谦,后来才发现,汪曾祺除了自己,再并未称呼其他人为名家。
“我父亲其实把这两个标准都定得很高,看似谦虚,实际骨子里还是很要强的”。
汪曾祺看不起杨朔。
汪朝小时候放学回家,背古文,学英语,有时也会开收音机。
有天正好碰上播杨朔的配乐散文,汪曾祺噌一下就窜起来说: “关了关了,配乐散文,一大恶俗!”
还有一回,女儿说起杨朔和刘白羽的散文,汪曾祺一下就来气了,大声说: “中国的散文,一败于杨朔,二败于刘白羽。”
他不喜欢无病呻吟或有意拔高的文章,造作,很不自然。
1991年,汪曾祺最后一次回高邮。有一批文艺骨干拜访他,并拿出文化名人留言簿,让他签名留言。
他看到一知名女作家也有留言,他脱口说道: “什么鸟人!她也配留言?” 随后感觉失态,便不再言语。
文人相轻,汪曾祺“看不起”不少人,王蒙、林斤澜都有中枪。
他欣赏的作家,现当代只有几位: 鲁迅、沈从文、孙犁。 后来他觉得自己和孙犁不相上下,就换成了废名。
他看不起别人,偶有别人也看不起他,可汪曾祺不管这些,在文章里写到: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抖音上有首歌曲《狂浪》,很火,汪曾祺如果健在,一定会踏拍而唱“大摇大摆飘在人海,随着心情放肆嗨,别服输,要爱你就来”。
持才放傲,是很多有才之人的通病,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大多是过过嘴瘾,与人无害。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第五罪——极度自恋
汪曾祺狂傲除了自信,还有一点就是自恋。
在他的《自述》里,出现很多次“很喜欢我”。
“二伯母从小喜欢我”;
“祖母很喜欢我”;
“父亲很喜欢我”;
“继母很喜欢我”;
仅仅是亲人的喜欢,不足以满足他的自恋需求。
1987年,汪曾祺受聂华苓之邀到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
他给施松卿写信,信中说, “不知道为什么,女人都喜欢我。真是怪事”。
他还特意说了一句 “当然,我不至晕头转向,我会提醒我自己”。
想来施松卿看到此信,也只是微微一笑: 就你,老头?
汪曾祺住在蒲黄榆的时候,家里挂了一张黄永玉制作的,高尔基木刻像,挂了四十年。
搬到福州会馆后,家人原本要继续挂之,汪曾祺嘟囔着说, “也该挂挂我的了吧!”。
于是家人就把那张,在《纽约时报》杂志刊登一整页的照片,挂了上去。
他得意地笑。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满满的自恋。汪老,矜持,矜持。
汪曾祺自恋是真,有才招人喜欢也是真。但是生活中有些人的自恋,就有点无厘头了。
滤镜PS后的照片,感叹何人如此天生丽质;
一面小镜子,随时随地出现,一睹盛世美颜;
真可谓是: 三尺粉底九遍妆,感谢父母生的一副好皮囊;
第六罪——不辅导孩子
汪曾祺是作家,又这么牛气哄哄,没有理由,不把这种才华传授给孩子。
父母是武术家,就培养孩子学功夫;父母是音乐家,就培养孩子学音乐;父母是画家,就培养孩子学习绘画;可他就是不乐意教孩子写作。
汪朗说,老头对他指导很少,也正是因为少,偶尔的一两次,他记得很清楚。
一次是汪朗上了大学。施松卿让汪曾祺给儿子说说写作文,说了好几次,汪曾祺极不乐意。
在施松卿的逼迫下,他拿出《古文观止》,找了一篇《五柳先生传》,给儿子说,结果只说了半天,就再也不教了。
施松卿问: “你这么能写,为什么不教孩子呢?”
“写作这件事情怎么教?都是靠自己,我也没人教过。”
汪曾祺说的也是实话,他小的时候,父亲汪菊生就很少指导他。
汪菊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书画时,就让汪曾祺一边看着,接受熏陶。他对孩子的学习向来关心,却从不强求,更不会每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弄得鸡飞狗跳。
很多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离远点,还能和孩子好好交流;离近了,就想把孩子一顿暴揍。
真可谓是,大国战略小家用,远交近攻各不同。
第七罪——宠溺孩子
娱乐圈里邓超是女儿奴,宠娃狂魔,写作圈里,汪曾祺更是宠娃没原则。
小女儿汪朝在工厂上班,三班倒。她下中班回家已经很晚。
汪曾祺都已经躺下了,他还会起来给女儿做夜宵。
有一回,汪朝不想起床吃饭,汪曾祺说, “要不我给你端床上吃?”
话音刚落,施松卿就火了起来: “在床上吃,像什么样子!”
女孩子大多都有一个天性,喜欢照顾布娃娃,给其穿衣、梳辫……汪曾祺的两个女儿也不例外。
施松卿在家是女王,孩子们从来不敢打她的主意。汪曾祺好说话,理所当然地成了孩子们的“照顾对象”。
“爸,来!”
“干嘛呀?”
“可以在你脑袋上梳小辫吗?”
“行啊!”
汪曾祺答应得特爽快,可没一会,画风突变。
两个小姑娘你一下,我一下,没轻没重地在汪曾祺头上乱揪一通。
汪曾祺被打成右派,也没遭受此等“虐待”,疼得是龇牙咧嘴,哇哇乱叫。
两个女儿不高兴了,“别乱动!”
不大会儿,女儿的小辫作品出来了,汪曾祺头上扎满了红色绿色的带子。
“好看吗?”
“真漂亮,我们妞儿就是能干!”
汪曾祺宠孩子是没原则的,他就像一个孩子,“没大没小”,他和孩子们一起,就是“保持一点童心”,平等相处。
他觉得“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我们一直学习纪伯伦那句,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我们没做到,汪曾祺做到了。
汪老当年三次被打成“右派”,也未曾怪罪于谁;今天的“七宗罪”数落完,也只是戏谑一番,想来汪老也会原谅我。
汪老逝世二十二年,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或为文字,或为绘画,又或为乐观。
而我喜欢汪老,因为他随心随欲真性情,仿若魏晋嵇康、阮籍之辈,“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他常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即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纵观汪老的一生,他的那些“罪”,都是在本色出演,做自己,以一个最舒适的姿态,把生活过得有意有趣。
而我们呢?
喜欢玩游戏,想做职业玩家,但最终在亲朋的反对声中放弃;
喜欢录歌曲,想做一个歌者。但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务实,好好挣钱;
过了近30年的单身生活,却在亲人的催促下,仓促选择了婚姻
我们就这样一次次,放弃兴趣,选择现实;放弃自己,沦为众人。
我们疲于忙碌,机械重复;我们期待英雄,又害怕单枪匹马,面对世界。
其实,生活的精彩,正是因为我们各有不同。
跟着内心走的一生,也许不算多么光辉灿烂,但也未必就比他人的人生更糟糕。
汪老曾画过这样一幅画,只在纸的一角画一丛牡丹,题诗: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坚持所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排版:淇然
责任编辑:淡淡翠
实习编辑:柳叶叨叨、老泥巴
校对:老泥巴
文章作者简介:丹尼尔李,自由撰稿人,爱思考,爱生活,冷眼看世界,文字暖人心。
截止到2021年1月9日,没有关于单三娅一共结过几次婚前夫是谁的新闻以及报道。
单三娅, 湖南衡阳人,1952 年生于河北张家口市,著名新闻专家,高级记者,历任《光明日报》编辑、记者、艺术副刊主编、文艺部副主任、新闻报道策划部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
单三娅女士2013年10月1日与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结婚。
扩展资料单三娅女士从事新闻工作30年,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深厚的新闻理论知识,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采写发表了一些列有重要影响的新闻稿件,特别是曾采访过钱钟书、杨绛、冯亦代、周汝昌等文化名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用一个词来形容单三娅的道路就是“风雨兼程”,单三娅是新时期最活跃的、始终处在生长攀登状态的一个代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