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的风俗习惯,第1张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享誉盛名。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民族简介]

苗族,现有人口7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宗教习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新中国建立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复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苗族历法]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发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体系。

据中国著名天文学专家陈久金教授考证:苗族有古历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他人能够推算、编写出苗族古历,笔者欲予尝试。

据笔者考证:中国苗族古历体系属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

苗族古历以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36525日,阳历平岁365日,闰岁366日。

每岁分为动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个月为月长日,每月31日;动月、偏月、2、4、6、8、10月等7个月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属中国历法“子正人统”。

一岁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两个年节,“冬至”前一日为苗历大年。

一岁分冷季、温季、热季三季,分上半岁和下半岁,每半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两个月,一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4个月。

上半岁由“冷渐热”,下半岁由“热渐冷”,岁岁循环往复。4岁1闰,附加值为1日,闰在动月,亦即岁首,闰月31日。

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动月的第一个子日、丑日、寅日分别为天岁节、地岁节、人岁节。因此,有“岁首初日不出门”的苗习。

苗历除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

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分12个月,一日分12个时辰,岁、月、日、时固定不变,日按十二生肖相记,循环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环使用。

二十七宿与苗族九卦有关。

苗族先民还用所住房屋的相应方位与十二生肖辅助记时、日、月、岁,将一日分为夜、晨、昼、昏4个时段,与十二生肖相配记为“大门口、堂屋、左屋、屋后、右屋、屋顶”,观测日出日落。阴历从月圆到下一轮月圆为1 个月,每月分27宿。阴历平岁358日,闰岁387日。动月、偏月为月短日;1—10月为月长日。月长日30日,月短日29日,闰月29日。苗族古历不论阳历或阴历均在岁鼠、岁辰、岁申置闰,每4岁一闰,闰动月。苗族古历体现了“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苗族生成哲学观和“九卦”立体思维观(即前后、左右、上下、表里、中或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视三光为纯洁之至。

苗族先民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原生物质为雷、龙、夔三种(意译为水、火、气),记为“三专”;“五行”分别依次为光、气、水、土、石。大尧(亦称鬼谷先生)归顺黄帝(自称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给黄帝为妻后,大尧为讨黄帝之好改九卦为八卦(汉书称伏羲制八卦,有误),改一分为三(阳、阴、不阳不阴)为一分为二(阳、阴),改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将十干支与十二生肖结合创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汉书有此记载)。改27宿为二十八宿。将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产之物改为金、水、木、火、土(西、北、东、南、中),同时与金、水、木、火、土星、日、月相配创七曜历。《七曜历日》乃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

中国苗族古历与古埃及历同属太阳历,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历还要早3800多年,每岁365日,4年一闰;不同的是古埃及历闰年的附加日为6天,苗族古历闰岁的附加值为1日。苗族古历与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为1460岁,准确率高。

中国苗族古历对远古苗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民间亦曾应用于择吉。(详见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

中国苗族古历的使用时限,上溯至少可达一万年,下限是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据《永绥直隶志》记载:“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清•杨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鸿勋撰,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古丈坪厅志》也有同样的记载。根据珍藏于北京博物馆《乾隆六十年苗匪档》内的原始奏折和被捕苗族首领的“供单”以及当年参予镇压起义的人士编著的史书或地方志记载:商定凤凰、乾州、永绥、松桃四厅起义日期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农历)。据吴添半在“供单”中解释说,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历阴历年),把起义日子定为这一日,取去旧还新之意。后因泄密,提前于正月十八日(农历)起义。这是史书记载与苗族古历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苗族古历与联合国公布的“未来日历方案”(详见于《资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来的日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主办)有异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历比现行公历、阴历每月的日数单一,且闰法简单,易于掌握和运用。

中国苗族古历体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历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产生于中国,后传入巴比仑、印度等国。由此可见:中国苗族古历是中国历法之母,也是世界历法之母。

苗历的月份与节气对应见下表。

苗历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表月份

生肖 建制 节气 季节 动月

鼠 子 冬至、小寒 冷季 偏月

牛 丑 大寒、立春 冷季 1月

虎 寅 雨水、惊蛰 温季 2月

兔 卯 春分、清明 温季 3月

龙 辰 谷雨、立夏 热季 4月

蛇 巳 小满、芒种 热季 5月

马 午 夏至、小暑 热季 6月

羊 未 大暑、立秋 热季 7月

猴 申 处暑、白露 温季 8月

鸡 酉 秋分、寒露 温季 9月

狗 戌 霜降、立冬 冷季 10月

猪 亥 小雪、大雪 冷季

[苗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薪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饮食习惯]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婚丧习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服饰特色]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 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民族、中华民族、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传统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享誉盛名。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民族简介]

  苗族,现有人口7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宗教习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新中国建立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复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苗族历法]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发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体系。

  据中国著名天文学专家陈久金教授考证:苗族有古历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他人能够推算、编写出苗族古历,笔者欲予尝试。

  据笔者考证:中国苗族古历体系属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

  苗族古历以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36525日,阳历平岁365日,闰岁366日。

  每岁分为动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个月为月长日,每月31日;动月、偏月、2、4、6、8、10月等7个月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属中国历法“子正人统”。

  一岁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两个年节,“冬至”前一日为苗历大年。

  一岁分冷季、温季、热季三季,分上半岁和下半岁,每半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两个月,一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4个月。

  上半岁由“冷渐热”,下半岁由“热渐冷”,岁岁循环往复。4岁1闰,附加值为1日,闰在动月,亦即岁首,闰月31日。

  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动月的第一个子日、丑日、寅日分别为天岁节、地岁节、人岁节。因此,有“岁首初日不出门”的苗习。

  苗历除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

  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分12个月,一日分12个时辰,岁、月、日、时固定不变,日按十二生肖相记,循环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环使用。

  二十七宿与苗族九卦有关。

  苗族先民还用所住房屋的相应方位与十二生肖辅助记时、日、月、岁,将一日分为夜、晨、昼、昏4个时段,与十二生肖相配记为“大门口、堂屋、左屋、屋后、右屋、屋顶”,观测日出日落。阴历从月圆到下一轮月圆为1 个月,每月分27宿。阴历平岁358日,闰岁387日。动月、偏月为月短日;1—10月为月长日。月长日30日,月短日29日,闰月29日。苗族古历不论阳历或阴历均在岁鼠、岁辰、岁申置闰,每4岁一闰,闰动月。苗族古历体现了“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苗族生成哲学观和“九卦”立体思维观(即前后、左右、上下、表里、中或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视三光为纯洁之至。

  苗族先民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原生物质为雷、龙、夔三种(意译为水、火、气),记为“三专”;“五行”分别依次为光、气、水、土、石。大尧(亦称鬼谷先生)归顺黄帝(自称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给黄帝为妻后,大尧为讨黄帝之好改九卦为八卦(汉书称伏羲制八卦,有误),改一分为三(阳、阴、不阳不阴)为一分为二(阳、阴),改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将十干支与十二生肖结合创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汉书有此记载)。改27宿为二十八宿。将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产之物改为金、水、木、火、土(西、北、东、南、中),同时与金、水、木、火、土星、日、月相配创七曜历。《七曜历日》乃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

  中国苗族古历与古埃及历同属太阳历,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历还要早3800多年,每岁365日,4年一闰;不同的是古埃及历闰年的附加日为6天,苗族古历闰岁的附加值为1日。苗族古历与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为1460岁,准确率高。

  中国苗族古历对远古苗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民间亦曾应用于择吉。(详见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

  中国苗族古历的使用时限,上溯至少可达一万年,下限是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据《永绥直隶志》记载:“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清•杨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鸿勋撰,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古丈坪厅志》也有同样的记载。根据珍藏于北京博物馆《乾隆六十年苗匪档》内的原始奏折和被捕苗族首领的“供单”以及当年参予镇压起义的人士编著的史书或地方志记载:商定凤凰、乾州、永绥、松桃四厅起义日期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农历)。据吴添半在“供单”中解释说,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历阴历年),把起义日子定为这一日,取去旧还新之意。后因泄密,提前于正月十八日(农历)起义。这是史书记载与苗族古历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苗族古历与联合国公布的“未来日历方案”(详见于《资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来的日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主办)有异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历比现行公历、阴历每月的日数单一,且闰法简单,易于掌握和运用。

  中国苗族古历体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历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产生于中国,后传入巴比仑、印度等国。由此可见:中国苗族古历是中国历法之母,也是世界历法之母。

  苗历的月份与节气对应见下表。

  苗历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表月份

  生肖 建制 节气 季节 动月

  鼠 子 冬至、小寒 冷季 偏月

  牛 丑 大寒、立春 冷季 1月

  虎 寅 雨水、惊蛰 温季 2月

  兔 卯 春分、清明 温季 3月

  龙 辰 谷雨、立夏 热季 4月

  蛇 巳 小满、芒种 热季 5月

  马 午 夏至、小暑 热季 6月

  羊 未 大暑、立秋 热季 7月

  猴 申 处暑、白露 温季 8月

  鸡 酉 秋分、寒露 温季 9月

  狗 戌 霜降、立冬 冷季 10月

  猪 亥 小雪、大雪 冷季

  [苗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薪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饮食习惯]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婚丧习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服饰特色]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 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民族、中华民族、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传统

  

参考资料:

  1苗族所有节日:http://www3miaonet/category-76html

  2苗族节日:http://www3miaonet/viewnews-1481html

  贡献者:

  爱新觉罗·毓鸣、wsem、韦志峰、霛、大王石斑、 鬼画符、 flyingship、iorl9010、鱼雁花月、yhwen8、paco2001、vincentlong、zhao_ming_zhou、景观美、美好あ心情、我华某出差回来、qiaolinq、冷月痴情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河南、河北、苗岭山寨、湖北、图腾、云南、中秋节、沈从文、织女、海南黑冠长臂猿、弩、木叶、苗家酸汤鱼、舒国耀、黄果树瀑布、宜红茶、芦笙、中华民族、水族、畲族、黎族、仡佬族、衡水、仫佬族、百褶裙、麒麟、贵州、少数民族、赶尸、蜡染

  “苗族”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共有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5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53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省政府驻地贵阳市云岩区。

1、贵阳市

6个区:观山湖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

1个县级市:清镇市

3个县: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

2、遵义市

3个区:汇川区、红花岗区、播州区

2个县级市:赤水市、仁怀市

7个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

2个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3、六盘水市

1个区:钟山区

1个县级市:盘州市

1个特区:六枝特区

1个县:水城县

4、安顺市

2个区:西秀区、平坝区

1个县:普定县

3个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5、毕节市

1个区:七星关区

6个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

1个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6、铜仁市

2个区:碧江区、万山区

4个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

4个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

7、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个县级市:凯里市

15个县:镇远县、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

8、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个县级市:都匀市、福泉市

9个县: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

1个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9、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个县级市:兴义市

7个县: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扩展资料: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参考资料:

-贵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贵州省行政区划信息查询

《威宁》美丽家乡

威宁草海

从高原女神眼里悄悄地滑落了两行清泪,充溢了南海和西海的两个海子,两个互相眷恋了千百万年的海子,从牵手到相拥,最终融为一体,成就了这片96平方公里、水域33平方公里、228种鸟类10万余只、2300多只黑颈鹤以及200多种野生水生植物的神秘水域。也造就了贵州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我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和世界十佳观鸟胜地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黑颈鹤之乡。同时也成为是罕见的高原喀斯特湖泊湿地和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贵州唯一、全国罕见。春到草海,草海万物复苏、碧波荡漾、珍禽集结待北迁,荡舟观鸟,注目鹤群雁阵的起落回旋、聆听群鸟的高唱低吟,陶醉在大自然的亲情和谐之中,秀水仙山诗画间。

夏日来临,芳草萋萋,开始在这片水域鼓瑟吹笙,低吟浅唱。泛舟草海,共享水天一色的清凉世界,碧波荡漾,饱览落霞与水鸟共舞的场景,聆听水鸟的声音,亲手轻轻触摸着小舟,这份对湿地的喜欢将人融入湛蓝的海草中,脉搏随潮汐而悦动。和着心跳融合在蓝天碧水之中,在草海柔柔的波光里,任海草能掩埋一切悲伤与忧愁,随任海风卷走,听之任之。

秋日里的草海虽然没有百鸟起舞,却是天空最纯净的季节,有着水天一色,云水相接的另一番景色,犹如闺中少女,恬静而羞涩,荡舟云水间,惬意的快感从心而生。千亩万寿菊、薰衣草、格桑花在草海湖畔竞相绽放,在繁茂水草间露出大片金黄、粉红与淡紫色,谱写出一曲彩色的交响,穿着白纱的新人伫立岸畔,描绘一幅秋日的浪漫画卷。不时从水草深处飞出一只白鹤或苍鹭,也会给人带来些许惊喜,偶尔跑出的几只候鸟,预示着黑颈鹤在九月初九将如期而至。

“到中国旅游35个千万不能错过的地方之一,在鸟类迁徙后泛舟湖上,将会是一次美好而宁静的旅行,当然冬天观鸟更会令人流连忘返。

草海与威宁小城相依相伴,是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被誉为“世界最佳湿地观鸟区”之一。每到草海冬季,晴空万里,苍山云树,雁鸣横秋,湖面烟波浩淼,鸢飞鱼跃,伸手可触高原的天空,是观看和拍摄黑颈鹤和其它鸟类的最佳时机。如果你没有去过草海,那你一定要找机会去两次,一次是水草嫩绿欲滴夏季,另一次是百鸟齐飞的冬季。自然的精灵,每年九月初九从遥远的地方翩然而来,以生命恪守季节,用一生守候伴侣,定格为永远的风采。柔软的湿地,一群遗世的贵族, 与白云悠翔在蔚蓝的天宇,轻盈如昔带来宇宙惊讶的美,深深打动了远道而来的人。

草海泰丰生态农业观光园

草海泰丰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十佳农业景区。每年寒气未消,就在春风的轻佛、春雨的沐浴下,草海泰丰农业观光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伴随着小桥流水,水光与花卉相映成趣,如一幅梦幻般的水墨画映在眼前,让你眼花缭乱,沉浸在花的海洋,探寻农业科技的力量,享受大自然给你的无限乐趣和采摘之乐。暖风吹来,花香扑鼻,令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威宁百草坪

面积逾数十万亩,成为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原和黔西北最盛大的彝族赛马节的活动场所,春日到来,百草坪数百亩高山杜鹃绽放高原之巅,美丽的让人落泪。

丽日晴空点点云,蓝天映衬百草坪。

屋脊高峰遥望处,骏马奔驰赛输赢。

山花野草烂漫处,绿毯铺垫一幕屏。

何处飘来芬芳味,草坪处处伴馨香。

当夏日的阳光拨开层层云雾,广阔的大草原从云端露出真容,坪内百草共生、风车阵阵、峰林攒簇、牛羊成群、牧歌悠悠、云影飘忽。清风徐来,置身于草的海洋,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完成了一次身心的洗礼。夜晚置身于百草坪的蒙古包,品着彝家原生态羊肉,几个农家小菜,一碗彝家咂酒,细数天空星星,天空离地面是如此的近,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百草坪,让人不禁勾起了浓浓的乡愁。

威宁马摆大山

 傲立于云贵高原乌蒙之巅,那曲线就带着马背般的绵延舒展及狂放不羁,带着对亘古的回忆和远方的渴望,横控着乌蒙山南部、北盘江上游。七十七个湾,九十九个潭,一山一湾,一湾一滩,千年矮松与百里杜鹃,见证了时光荏苒,夏日马摆山,百草尽情为你按摩,微风肆意抚摸的你身躯,回族罐罐茶驱走你满身尘埃,山歌和云朵让其遐思幽幽或许它曾在那一夜的月落乌啼中老去了,但又在某一个清晨的鸡鸣中年轻起来。登上这块绿色的大地毯,那么也可以认识一个回族姑娘,让她告诉你这里千年流淌的故事与传说。

深山古刹凤山寺 

“凤山深处快攀跻,稍憩禅房别院西。老树参天绿古寺,钟声震地破人迷。神仙洞口猿狂啸,姊妹坟头乌悲啼。延伫大观楼上望,海迎前面万峰低。”——前清拔贡苗勃然《登凤山大观楼》。古刹六百年风雨路,佛道共山,佛道同奉,佛道互容。日薄西山,山罩古刹,寺依凤山,城临凤山,湖畔山城,人在其中,一种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之感涌上心头。

牛栏江大峡谷

如果说草海是一曲曼妙的轻音乐的话,那牛栏江则是一部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在那气象万千的山水长卷中跌宕起伏地演奏着,它既展示生命与激情,也在不断演绎人与自然的悲喜大片。近千米的山下刀劈斧凿似的悬崖下,一条江河在威宁境内流过5个乡镇蛇形蜿蜒60公里穿梭于大山之间,汇入金沙江,尽显奇、险、峻的特点,堪比科罗拉多大峡谷。春到牛栏江,细细体味牛栏江的云海、垂柳、新芽、江边的小镇、沿江的古道、溜索、奇石,还有传承数百年的制陶工艺。与牛栏江对话,触摸历史,既能感受江河的大美狂野,又能感受她的温文尔雅。

吃在威宁

味蕾威宁

如果说舌尖上的幸福来自于美食的滋养,那么留存于每个人心中最深的美食的记忆便是时间的味道和乡情的味道。威宁却依托厚重的底蕴把这种味道进一步延展和放大出来,威宁洋芋宴、威宁火腿、威宁荞系列食品、威宁草海系列食品、威宁小粑粑等在乌蒙高原上一脉传承,承载来往过客,用威宁美食讲述威宁故事,美食有了另一种诠释,不同寻常的美食体验之旅也就此展开。

威宁洋芋宴

 

低纬度、高海拔、大落差、大温差以及特殊的土壤,威宁洋芋产量大、淀粉含量高、质量好而远近闻名,常年种植面积160多万亩,有“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称号。洋芋做法多种多样,依托洋芋可以做出一百多道洋芋菜以及洋芋面包等,令人垂涎。

威宁凉粉

在威宁,凉粉是很普遍的小吃。街头巷尾,四季都有。常见的凉粉有三种,苦荞凉粉、豌豆凉粉和卷粉。逛累了,找到一家凉粉铺,吃上一碗酸酸辣辣的凉粉,清凉香嫩、爽口开胃,小坐片刻,十分满足。

威宁欢迎你的到来

制作人:沈强举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旅游景点介绍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旅游景点介绍

假期到了,很多人都准备外出旅行,那么应该去哪里玩?去哪里好玩?这是很多人的问题,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旅游景点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景点名称:草海

草海地址: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草海简介: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海拔21717米,覆盖面积保持在30平方公里以上,以水草繁茂而得名。区内有高等水生植物37种,其中海菜花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鱼类10余种,鸟类178种或亚种,其中2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

旅游景点名称:石门文化遗址

石门文化遗址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石门乡

石门文化遗址简介:石门文化遗址,位于石门乡所在地,1905年,英格兰人基督教传教士柏格里首创,逐步建起孤儿院、养老院、医院、邮政代办所,还修建了足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开中国近代男女合校先河,在中国首创和实践双语教育,建立了乌蒙地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威宁县第一所中学。

旅游景点名称:百草坪

百草坪地址: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百草坪简介:百草坪因其草的种类众多而得名。百草坪草场位于毕节威宁县境东部的高中山地区,草场面积有12万亩,可利用面积10万亩,海拔2400~2800米之间,是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和西南重要的畜牧基地。属多雾地带,清晨大多被雾笼罩。

;

威宁草海有哪些景点

草海——草海的特产有草海细黄鱼(当地人叫“鱼包虾”)、红虾、草海银鲫鱼等。大约10元/斤,煮清汤味道非常鲜美,也可以烤来吃。

威宁县城——威宁县盛产土豆、荞麦。有很多用这些原料做的饮食。在菜园路一带有几家很有特色的餐馆。其中有一家卖螺丝鸡火锅,用去壳田螺和土鸡加料烧制而成,味辣,加上时蔬配菜,人均14元,特别好吃。

特产——威宁的特产是荞酥和威宁火腿,荞酥是用荞面混入红糖作成的,吃在嘴里很沙甜。威宁火腿名气很大,在当地买大概十几元一斤。这两样特产在威宁、乃至整个毕节地区的大街小巷都有的卖。

门票、路线

目前草海还未收门票。不过租小船还是要收费,包船的价可谈一般200元以内,要是看规定的景点每人10元,节日期间会贵一些。

怕冷的游客可以租小火炉上船,5元一个。船工多为女性,对人淳朴可亲。坐船游草海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

1、游客可从北京、上海、南京、福州、郑州、武昌、重庆、贵阳等地乘火车到贵昆线上的六盘水下车,再转乘往威宁方向的长途班车即可到达景区。六盘水到威宁公路里程仅74公里,在六盘水汽车站坐班车到威宁,25小时,15元。

2、在贵阳也有到威宁的汽车,09:00发车,51元,5小时。

3、草海回六盘水的汽车最晚大概是18点。

4、自驾车的话,可以从贵阳出发经贵黄高等级公路到六枝,而后经水城,过梅花山到威宁。这一段公路为新铺就的柏油三级路面,路面平整良好,约7个小时可到达。沿途可看到布依、苗族、回族、彝族同胞赶乡场的热闹场景和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特色

草海的美是静态美和自然美;

草海远离工业化城市,空气未受污染,因此草海的天空也很美,蓝天白云时现;

草海海拔2200左右米,属高原湖泊,因此天气凉爽,清凉旅游品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草海位于横跨云贵两省的乌蒙山的顶部,天气在贵州的阴潮和云南的晴燥之间,有中性适度的特点;

草海有人鸟两不惊,山水草共生存,水草相伴,霞光映海,群山与海水若即若离,人眼看草海线条模糊,留下了人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草海很大,民国时有县官骑马周游草海三天未走完,因此游草海的人只不过看清草海的冰山一角;

草海由于水草的种类多、鸟类多,晴空万里,霞光万丈,若影若现的远山形态各异,茫茫群山环海,有感觉,摸不着,它不像昆明的滇池被一个长形的单一西山一挤,弄得很狭窄,一边很容易看清另一边,没有过多的认识空间,而草海则不然,它也不像大理的洱海,被高大的苍山压着,山与海之间不相恋,线条分明,而草海则不同,它是被若影若现的群山托着的,山与海之间是相依相偎的,看草海它给人的感觉是开放的,胸襟是博大的,而观滇池和洱海,它给人的感觉是它们是受压抑的,胸襟是狭窄的,和草海相伴的山是活的,而与滇池、洱海相伴的山是单调的和僵硬的。

① 跪求一部**!主要讲的是苗族的故事,影片开头就是就是一个人生吃蛇那些东西!后面就是蛊毒害人的情节!

蛇山蛊女

② 苗族有独特的民族风情,那关于苗族 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呢

苗族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苗族的民间故事,民间风俗吧,就比如。过年踩花山山歌对唱。还有过年到别人家做客。必须喝两杯酒。但是杯子里的酒不能喝完,多少都留一点底。他就越喝越有。

③ 关于百灵鸟的传说

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内年。一天清早,一个容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④ 老变婆苗族的故事**

我要看老边跑的苗,家族的故事**。

⑤ 百灵鸟传说与故事

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回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答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⑥ 苗族文化比较经典的故事

这个我来告诉你,至今仍口口相传,无论云贵川,江西,湖南等地的苗族,抑回或越南,缅甸,老挝答的苗族。不管有没接受过文化教育,老人,年轻人,有那么几个故事是共知的:

洪水潮天(女娲兄妹恋传说)

人虎情未了(一段人,妖情感传说!主角诺丫,彩奏,虎)

战神传说(取材于蚩尤战炎皇,直接影响苗族人风俗习惯)

至于蛙精取亲,孤儿泪等,知道的人少些。

望采纳

⑦ 苗族的民间故事100

洪水滔天(苗族)

很古老的时候,有两位老人,养得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就流下三个孩子。两个儿子经常与天赌气,天气很冷下着大雨的时候,他们说太热了,就用扇子扇着上山;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又要到河边去烧大火烤。后来天干了七年,草根吃完了。天冷了七年,牛马牲口都杀吃完了,接着洪水又淹没了整个大地。老大老二就做了两个鼓,准备在上面任其去飘。老大做的只够一个人坐的铁鼓,老二做的是一个大木鼓,他喊妹妹与他坐在里面。

洪水越涨越高,老大的鼓没有多一阵子就不见了,老二和他妹妹坐的木鼓随着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到天上顶着天,发出冬冬的响声,天老爷听到响声就派天兵天将察看,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满到天上来了。于是命天兵天将放出龙猪到地上来拱,拱出许多大沟大凹大洞让水漏走。老二和妹妹的木鼓也落下了地。地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就剩下他们兄妹二人。

在这种情况下,老二向妹妹说:逗妹妹,地上的人都死光了,看来只有我们两个成亲了。地妹妹说:逗成亲到可以,怕天地不容。地老二说:逗老天会答应的,天底下的人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办法。地妹妹说:逗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用面前这盘磨来试试。你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我背着下边那片从这边山上滚下来。如果磨心插在磨眼上就成亲。地哥哥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妹妹背着下边这片从这面山上滚下来,结果磨心恰恰插在摸眼上。妹妹还是不放心,又对哥哥说:逗我拿着一颗针从这边扔下来,你拿着线从那边扔过来,如果线穿在针眼上就可以成亲了。地他们一个拿着针,一个拿着线,各从一边扔下来,一找,果然线也就穿在针眼上,他们就成亲做人家了。

兄妹俩成亲后,三年先后生了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很想知道要如何办才好,有一天晚上,妹妹在睡梦中遇到一个天神,她把情况告诉了天神,天神告诉他,你们两个多拾一些柴烧一块大石头,要烧得烫烫的,你就把三个娃娃从大到小的抱来烫他的 ,看是哪样原因。

第二天,妹妹把自己做的梦告诉哥哥,两人就照着去做,把一块大石头烧烫后,首先把大的那个抱来烫,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逗哎哟呐地,兄妹听到喊声才知道这个是苗族;接着又抱第二个来烫,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逗哎哟咧地,兄妹听到喊声又知道这个是彝族;最后抱第三个来烫,喊逗哎哟嫫地,兄妹才知道这个是汉族。 第四年,他们又生了一个不像人的东西,没有脚也没有头,是个肉球。放在地上会来回滚动。有一天晚上,妹妹做梦又看见天神,又教他们方法。第二天一早,老二找来一把大刀在磨石上左磨右磨,大刀磨得很锋利,于是把那个大肉球剁成细细的一大盆,两人拿去撒到漫山遍野。落在桃树上的就姓(陶),落在李子树上的就姓(李),落在什么东西上的就姓什么,最后一点撒完了就姓(王),过了两天,凡是撒到的地方都有人家,到处都是房子,都在生火煮饭吃。

从此,人数才慢慢地发展起来。

⑧ 苗族神话故事有哪些

水滔天(苗族)

很古老的时候,有两位老人,养得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就流下三个孩子。两个儿子经常与天赌气,天气很冷下着大雨的时候,他们说太热了,就用扇子扇着上山;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又要到河边去烧大火烤。后来天干了七年,草根吃完了。天冷了七年,牛马牲口都杀吃完了,接着洪水又淹没了整个大地。老大老二就做了两个鼓,准备在上面任其去飘。老大做的只够一个人坐的铁鼓,老二做的是一个大木鼓,他喊妹妹与他坐在里面。

洪水越涨越高,老大的鼓没有多一阵子就不见了,老二和他妹妹坐的木鼓随着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到天上顶着天,发出冬冬的响声,天老爷听到响声就派天兵天将察看,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满到天上来了。于是命天兵天将放出龙猪到地上来拱,拱出许多大沟大凹大洞让水漏走。老二和妹妹的木鼓也落下了地。地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就剩下他们兄妹二人。

在这种情况下,老二向妹妹说:“妹妹,地上的人都死光了,看来只有我们两个成亲了。”妹妹说:“成亲到可以,怕天地不容。”老二说:“老天会答应的,天底下的人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办法。”妹妹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用面前这盘磨来试试。你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我背着下边那片从这边山上滚下来。如果磨心插在磨眼上就成亲。”哥哥背着上边那片从对面山上滚下来,妹妹背着下边这片从这面山上滚下来,结果磨心恰恰插在摸眼上。妹妹还是不放心,又对哥哥说:“我拿着一颗针从这边扔下来,你拿着线从那边扔过来,如果线穿在针眼上就可以成亲了。”他们一个拿着针,一个拿着线,各从一边扔下来,一找,果然线也就穿在针眼上,他们就成亲做人家了。

兄妹俩成亲后,三年先后生了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很想知道要如何办才好,有一天晚上,妹妹在睡梦中遇到一个天神,她把情况告诉了天神,天神告诉他,你们两个多拾一些柴烧一块大石头,要烧得烫烫的,你就把三个娃娃从大到小的抱来烫他的 ,看是哪样原因。

第二天,妹妹把自己做的梦告诉哥哥,两人就照着去做,把一块大石头烧烫后,首先把大的那个抱来烫,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哎哟呐”,兄妹听到喊声才知道这个是苗族;接着又抱第二个来烫, 一落在石头上就喊“哎哟咧”,兄妹听到喊声又知道这个是彝族;最后抱第三个来烫,喊“哎哟嫫”,兄妹才知道这个是汉族。

第四年,他们又生了一个不像人的东西,没有脚也没有头,是个肉球。放在地上会来回滚动。有一天晚上,妹妹做梦又看见天神,又教他们方法。第二天一早,老二找来一把大刀在磨石上左磨右磨,大刀磨得很锋利,于是把那个大肉球剁成细细的一大盆,两人拿去撒到漫山遍野。落在桃树上的就姓(陶),落在李子树上的就姓(李),落在什么东西上的就姓什么,最后一点撒完了就姓(王),过了两天,凡是撒到的地方都有人家,到处都是房子,都在生火煮饭吃。

从此,人数才慢慢地发展起来

⑨ 苗族的故事

编辑本段[民族简介]

史料载,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属也,于炎黄一统后背而南下,入百越进入今天的湖南、广西、云南一带居住。

苗族(Miao nationality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编辑本段[宗教习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新中国建立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复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编辑本段[民族历法]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发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体系。

据中国著名天文学专家陈久金教授考证:苗族有古历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他人能够推算、编写出苗族古历,笔者欲予尝试。

据笔者考证:中国苗族古历体系属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

苗族古历以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36525日,阳历平岁365日,闰岁366日。

每岁分为动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个月为月长日,每月31日;动月、偏月、2、4、6、8、10月等7个月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属中国历法“子正人统”。

一岁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两个年节,“冬至”前一日为苗历大年。

一岁分冷季、温季、热季三季,分上半岁和下半岁,每半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两个月,一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4个月。

上半岁由“冷渐热”,下半岁由“热渐冷”,岁岁循环往复。4岁1闰,附加值为1日,闰在动月,亦即岁首,闰月31日。

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动月的第一个子日、丑日、寅日分别为天岁节、地岁节、人岁节。因此,有“岁首初日不出门”的苗习。

苗历除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

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分12个月,一日分12个时辰,岁、月、日、时固定不变,日按十二生肖相记,循环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环使用。

二十七宿与苗族九卦有关。

苗族先民还用所住房屋的相应方位与十二生肖辅助记时、日、月、岁,将一日分为夜、晨、昼、昏4个时段,与十二生肖相配记为“大门口、堂屋、左屋、屋后、右屋、屋顶”,观测日出日落。阴历从月圆到下一轮月圆为1 个月,每月分27宿。阴历平岁358日,闰岁387日。动月、偏月为月短日;1—10月为月长日。月长日30日,月短日29日,闰月29日。苗族古历不论阳历或阴历均在岁鼠、岁辰、岁申置闰,每4岁一闰,闰动月。苗族古历体现了“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苗族生成哲学观和“九卦”立体思维观(即前后、左右、上下、表里、中或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视三光为纯洁之至。

苗族先民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原生物质为雷、龙、夔三种(意译为水、火、气),记为“三专”;“五行”分别依次为光、气、水、土、石。大尧(亦称鬼谷先生)归顺黄帝(自称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给黄帝为妻后,大尧为讨黄帝之好改九卦为八卦(汉书称伏羲制八卦,有误),改一分为三(阳、阴、不阳不阴)为一分为二(阳、阴),改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将十干支与十二生肖结合创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汉书有此记载)。改27宿为二十八宿。将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产之物改为金、水、木、火、土(西、北、东、南、中),同时与金、水、木、火、土星、日、月相配创七曜历。《七曜历日》乃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

中国苗族古历与古埃及历同属太阳历,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历还要早3800多年,每岁365日,4年一闰;不同的是古埃及历闰年的附加日为6天,苗族古历闰岁的附加值为1日。苗族古历与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为1460岁,准确率高。

中国苗族古历对远古苗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民间亦曾应用于择吉。(详见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

中国苗族古历的使用时限,上溯至少可达一万年,下限是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据《永绥直隶志》记载:“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清•杨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鸿勋撰,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古丈坪厅志》也有同样的记载。根据珍藏于北京博物馆《乾隆六十年苗匪档》内的原始奏折和被捕苗族首领的“供单”以及当年参予镇压起义的人士编著的史书或地方志记载:商定凤凰、乾州、永绥、松桃四厅起义日期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农历)。据吴添半在“供单”中解释说,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历阴历年),把起义日子定为这一日,取去旧还新之意。后因泄密,提前于正月十八日(农历)起义。这是史书记载与苗族古历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苗族古历与联合国公布的“未来日历方案”(详见于《资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来的日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主办)有异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历比现行公历、阴历每月的日数单一,且闰法简单,易于掌握和运用。

中国苗族古历体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历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产生于中国,后传入巴比仑、印度等国。由此可见:中国苗族古历是中国历法之母,也是世界历法之母。

苗历的月份与节气对应见下表:

苗历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表月份

生肖 建制 节气 季节 11月

鼠 子 冬至、小寒 冷季 12月

牛 丑 大寒、立春 冷季 1月

虎 寅 雨水、惊蛰 温季 2月

兔 卯 春分、清明 温季 3月

龙 辰 谷雨、立夏 热季 4月

蛇 巳 小满、芒种 热季 5月

马 午 夏至、小暑 热季 6月

羊 未 大暑、立秋 热季 7月

猴 申 处暑、白露 温季 8月

鸡 酉 秋分、寒露 温季 9月

狗 戌 霜降、立冬 冷季 10月

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有进城福宁客要穿节日服装对比贵客要到山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一觉鸭待客回家家人一心干醉鬼总要先给客人或长者可能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7025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