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老婆个人资料简介

陈铭老婆个人资料简介,第1张

1、刘吉桦1980年出生,比陈铭大7岁,刘吉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在武大就读博士生后,留在武汉大学成为播音专业第一位专职教师。因为长相漂亮、性格开朗,常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桦姐”。陈铭认识刘吉桦的时候,桦姐遭遇了情感上的挫折。

2、面对陈铭的追求,桦姐是并不同意。认为年龄是最大的障碍!但陈铭认为男追女隔座山,他有的是力气翻山越岭!

3、陈铭,1988年4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2010年代表武汉大学获得2010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冠军;2011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全程最佳辩手,被余秋雨先生誉为可能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年轻人;2012年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湖南卫视《少年说》主持人;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主持人;CCTV-4《世界听我说》导师;深圳卫视《最强辩手》导师。CCTV-2《时尚大师》主持人[10];2015-2018年网综《奇葩说》第二、三、四、五季主力辩手,第五季“奇葩之王”,被誉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正能量代言人”。

舆论是最不留情面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愚弄的。

昨天,元气少女杨超越崩溃了。

从出道到今天,她的热度有了,但流言也随之而来。

无论她做什么,说什么,最后,都免不了被人断章取义。

杨超越落户上海的话题,更是让她成为“箭靶”。

比如,杨超越说上海的房子很贵,好一点的要三千万,她现在还买不起,却被恶意解读成“杨超越瞧不上三千万的房子”。

网友的羞辱谩骂,几乎要让她溺死其中。

原来,舆论毁掉一个人,真的很容易。

而这几天,我又目睹了一次“舆论暴力”。

有人爆料《奇葩说》选手陈铭不仅学术造假,而且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男小三。

对方直言,陈铭是靠关系,才能以绩点26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

并且,他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以及最后留校教职,都是被破格录取。

这一切,都是陈铭“卖身”换来的。

明里暗里,更是指责陈铭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

因为他现在的妻子是他当年的班主任刘吉桦,已经有家庭,但是陈铭在校期间却和刘吉桦同居了,后来刘吉桦才和前夫离婚。

这个帖子出来以后,很快就上了热搜。

学术造假,男小三,随便一个罪名,都能让陈铭身败名裂。

没多久,陈铭就在微博上回应:

“别急,结辩总要一点时间。”

因为这个人,为了针对他,整整花了三年为舆论造势。

陈铭也不得不花了很长时间,找出很多证据,上诉法院,自证清白。

他为了自证清白,纪委找他谈话时,他恳请组织尽快开始全面调查。

而他自己整整一周什么都不干,就泡在档案馆里,把这么多年来的资料统统都翻一遍。

甚至麻烦母亲回老家,将以前的各种证书、成绩单等,一一拍照、复印。

“除了私生活这种恶俗八卦实在没有前瞻性留不了证据,我连内裤都快呈上去了。”

一个艺术生,不仅被逼得去翻找陈年物品,还被逼的要自学黑客教程为自己找证据。

厚厚一叠的证据,花了他整整三年。

最后才把整理好的所有材料打包交给了律师,一个个起诉。

那个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陈铭,也站在舆论中心拼尽全力想还自己清白。

但是,还是有网友选择性失明。

陈铭放出来的种种证据,他视而不见,陈铭说已经上诉法院,他也充耳不闻。

如果说穷追不舍地狙击陈铭的女人,是在试图毁掉陈铭的一生。

那么对证据视若无睹的网友,都是帮凶。

《乌合之众》中说: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 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世界上总有一些小人,千方百计想从别人身上挑刺,往别人身上泼脏水。

每一次有负面新闻出来的时候,他们就闻风而至。

不求是非黑白,不看事情发展,只带着单方面的恶意揣测,就恶语相向。

甚至试图煽动舆论,用这种最柔软无力又最残暴的手段,攻击别人。

毁掉一个人真的很简单,用一张嘴造谣就可以了。

不怀好意的人,只需凭空捏造出各种诋毁信息,四处散播。

这些虚假信息经过发酵,形成舆论的洪流,无论冲向哪里,都能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女孩小吴,在取快递的时候,被快递点隔壁的便利店老板偷拍了。

对方还把这段偷拍视频发到群里。

群里有人不怀好意,凭着这几秒钟的视频,开始假装自己就是这个女孩,和便利店老板互相加好友。

然后,和便利店老板在微信上一唱一和,捏造出一个“风骚**寂寞难耐”的人物形象。

并且把这些经过加工的“聊天记录” 截图,传播出去。

**偷情的香艳故事,被旁人疯狂转发,而当事人小吴还一无所知。

直到无数人突然涌现在她的生活里,用极其污秽的词谩骂她,她才后知后觉。

可是,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

她的否认,反驳,显得苍白无力。

她在微博,朋友圈一次次澄清,别人觉得欲盖弥彰。

她和男朋友的工作单位以影响不好为由,把他们辞退了。

无辜又委屈无助的她,只能四处奔波,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说:

“这种无边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

每个无辜受害者的背后,都有舆论狰狞的背影。

他们假装当初掀起的舆论并不存在。

可是舆论砸下来时的碎渣,会一直刺在受害者心上,难以剔除。

寥寥几句,对他们而言可能是随口说说,对于别人而言,是一种刺入灵魂的羞辱。

知乎网友念高三时,被强行扣上一个小偷的罪名。

当时,班上有女生的钱丢了,没有监控,无法查证谁是小偷。

突然,班上有个男生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说那些钱是他偷了。

他跑去质问那个男生为什么要胡说八道,那个男生却不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

对方还扬言,他是因为心虚,才会急不可耐地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都对他指指点点,欺负他,明里暗里都在提防他,

甚至给他起了“三只手”这种羞辱性的绰号。

他们不关心如何找真凶,也不关心他是不是被冤枉,只是不断地践踏他的尊严,侮辱他的人格。

时间长了,他害怕听到别人谈话的声音,害怕听到别人的笑声。

因为不管那些人说什么,笑什么,他都觉得是在攻击他,所以经常感到喘不过气来,心里憋得慌。

有些伤害,从造成开始,任何救治都难以使它真正痊愈。

无端的伤害,有时候对别人来说,是无边的绝望。

毕竟,人言可畏。

舆论既不留情,也容易受愚弄。

一旦让舆论代替我们去思考,有人就会被舆论杀死。

几个月前,梁颖发微博说自己被罗冠军强奸了。

她被迫要和强奸自己的人谈恋爱,被迫打胎,被拍裸照……

随便拎一件出来,都卑鄙恶劣,更别说是一系列。

于是罗冠军瞬间成了罪恶的源头,成为全网口诛笔伐的对象。

就在大家情绪高昂,誓要帮梁颖讨回公道,巴不得罗冠军被抓起来、被判死刑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她一句“罗冠军没有强奸我”,就让这件事情翻篇了。

可是,罗冠军的一生,彻底毁了。

仅仅半年,他就搬了3次家,换了3份工作。

他的人生被砸得七零八碎,彻底地“社会性死亡”。

于是,人们又开始反过来,指责梁颖。

可是,真正让他社会性死亡的,不仅仅是梁颖,还有那些不断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的旁观者们。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本书叫《群魔》,那些不管事情真相,张嘴就给别人的罪名盖棺定论的人,比群魔可怕。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舆论,有时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刃。

自以为是在拯救世界,其实是把无辜的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日剧《剧场灵的招待伏》中,有个大叔被人抓住,说他偷拍女生裙底。

刚好一个路过的高中生就拍下大叔的照片放上网,说这个大叔是偷拍狂。

结果引发网友对这个大叔人肉搜索,然后羞辱谩骂他和家人。

逼得大叔崩溃自杀了,他的妻儿也被迫搬家。

最后电视台新闻报道才知道,大叔是被冤枉的。

有时候,杀死一个人的,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的思想。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我们与恶的距离,可能仅仅就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言论。

我们的世界,正在被越来越多真假难辨的舆论主导。

所有言论自由,在某种时候,会带有杀伤力。

在不清楚事实真相,红口白牙就去攻击一个人,这不是言论自由,而是滋长的恶意,是人性的可怕。

就像陈铭说的:

“一个人,你只有温暖纯良了,你才可以有资格谈论爱与自由,否则,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学会闭嘴,是每个人都该有的修养。

可以不爱,但别伤害。

点个赞吧,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谨言慎行的成年人。

老婆是刘吉桦。

刘吉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武大就读博士生,陈铭学历比她低,为了追到她一路跳级,刘吉桦老师比他大 8岁,两人既是师生恋,又是姐弟恋。陈铭追的刘吉桦,最初刘老师没同意,后来现场看到陈铭打一场辩论赛,让他印象尤深,对陈铭产生了好的印象。陈铭和刘吉桦,两人组成家庭,两人都十分非凡。

刘吉桦,女,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新闻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讲师。2003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毕业后,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任教。2009年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毕业。2010年9月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传播学博士。

2018年11月16日,第17期奇葩说,可以说是这季观众最烧脑的一期了。

辩题是: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在正方和反方之间摇摆不定的准备,但不得不说,最后的最后,是陈铭的博学给我吃了定心丸,他让我支持正方,支持全人类大脑知识可以共享。

陈铭的辩论,一向属于是抽茧剥丝型的,是层层深入,是滴水不漏。

就像一网友评价说:陈铭之所以表现很突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问题,而不是像大多数辩手在摆大道理。微观的解释能够深入骨髓,才能真正站得住脚,而大道理都是听起来有道理但放之四海皆准。微观的解释需要的是学识的深度积累和全面扩展,所以更博学才能在辩论中达到新的高度。陈铭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简单的说就是,善于把问题肢解,并把其中的一个分支讲透彻,讲明白。

这其实很难的。

我们都知道,大道理谁都会说,但真正让你分析为什么是这个理时,你可能就含糊其辞了,陈铭不,他能非常认真的跟你讲的明明白白。

就像这期里他跟我们分析什么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用水做了一个例子。

信息是这里有一瓶水,现在是七度,是外部的一个客观事实,这是一个信息。

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这是一个知识,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在未来的时间中我在什么时候把什么味道的水变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叫做智慧和能力,它是指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由于它发生在未来,它无法被记录在册,所以,它是每个人自我对知识使用的差别。

坦白讲,这段话我消化了一会尽管明白了,但让我再向别人转述的时候,我可能就说不明白了。

表达者与表达者的高低之分。自愧不如。

就像你吃了一道菜,别人问你什么味道的,你只能说好吃,太好吃了,而不能具体描述出菜的特色。

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总是浅尝辄止,再深入就超出能力范围了。但陈铭是深入了之后还可以继续深入的人,从奇葩说的表现来看,仿佛什么论点他都有化解的可能。

这源于什么?是丰富的学识积累,是广阔的人生体验,是伏案在桌前那一本又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籍。

他都攻破了,以至于被网友评为: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年轻人。”

我查陈铭履历的时候,发现他喜欢看百科全书。四套硬壳百科全书几乎被他翻烂。他妈让他写作业,他悄悄的看,而我妈让我写作业,我悄悄的玩,这就是学霸以后的世界为什么这么光彩夺目,而作为学渣的我只有仰慕的份?

我被自己玩废了,陈铭实现了人生积累, 他从小就知道看书永远是撬开更高人生的杠杆,看书永远是探索世界的最有力的武器。

看书太重要了。

奇葩说里还有一个辩手叫杨奇函,以“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四个幽默诙谐且一本正经的输出迅速在他身上刻上了与他人不同的标签,令人印象深刻。

他也是个学霸,爱看书。

我翻看他微博,看到了令我膜拜的事情。

有人在微博底下评论说:“哇,真羡慕一肚子墨水的人,说说话都能装逼。”

“希望还很年轻的小后生,还在上学的亲们,看到这条微博,多读书。”

我总结那些能在台上大放异彩的人,私下都痴迷于读书。

因为,他们比我们先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陈铭能用学到的知识见招拆招,也能自垒知识的大厦,让对方无缝可钻,强大到无敌的状态可能就是他这届奇葩说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是真的无敌。

他帮助肖骁很想红战队四连胜,且只输过一场。

特别是与专业辩论选手詹青云开杠的环节,调用储存在我脑袋里的所有知识,都未尝能跟人家对上一句话。

学霸的世界,藏着你听不懂的真理。

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也需要反复看,反复品位才能理通顺其中的意思。

重温下:(我觉得如果光看视频激烈的对话,可能你看过后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我手动整理了文字出来。)

是这样的:

陈铭:芯片植入了大脑,大脑还在不在?

詹青云:那就取决于你方到底想同化什么?如果你想同化的是知识,是我们已经消化进入脑海中的东西,这个时候芯片统一的是人类的神经网络。

陈铭立马反驳:不,这片芯片,只是统一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我们能不能用大脑对大脑已经存进去的知识,进行质疑,挑战和更新。

詹青云:我问你,陈铭学长,我们能不能达成一个共识就是,知识是人脑海中相信为真的东西。

陈铭:不,知识是客观世界验证为真的规律,可不是相信。

詹青云:知识是摆在那里的一堆事实,还是人相信了的整理。

陈铭:知识是可证伪的外部客观世界的规律总结。

詹青云:知识之所以可证伪,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相信不同的东西,而你今天用一套标准,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它永远不会被证伪。

陈铭:没有统一。

这个时候陈铭明显是有点卡顿了,但别急,观众们,他马上就想好了对策说:对方刚才说热力学的时候,说开尔文说这个大厦已经落成了,还有半句话被你掩盖了,他后面半句是,只有两朵乌云飘在上面,后面这两朵不是不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如果牛顿7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开尔文的话,我们的物理会往前进步多少。

詹青云:为什么会有那两朵,不就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有人相信,这座大厦没有落成吗?

陈铭:不,是因为你掩盖了这两句话,误导了大家的判断,所以知识垄断才能带来知识的控制。

我觉得此时此刻,就算詹青云把话说上天,也难以挽救局面了,因为大众无不被陈铭超强的反应以及快速用全面的知识去反击片面的能力折服,似乎后来詹青云说什么都不重要了,陈铭已经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了,我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个人魅力,它让人根本腾不出一点视线去关注其他,即便一些其他或许更精彩,但都不重要。

当然,詹青云也非常强悍,她不甘示弱辩解: 如果用一张芯片去统一所有人的思想,才是永恒最大的垄断。

但其实,这根本就不是垄断,而是普及啊!

垄断是切断其他人的机会,而植入所有人的大脑,是给所有人机会。

陈铭真的是太厉害了。

而陈铭的老婆也是被他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吸引。

他老婆叫刘吉桦,是武汉大学副教授,陈铭当初还只是她的学生,一开始刘吉桦并没有太在意他,直到看见陈铭打辩论,才注意到这个男生,让他们之间有了进一步的可能。

不过,刘吉桦对这种师生恋是极为排斥的,从心底里不能接受,而陈铭呢,等待,努力翻盘,毕业又杀回学校自己成为一名教师,凭借自己的坚持改变了与刘吉桦的同事关系,打消了女神的顾虑,最终,把横躺在两人之间的沟壑填满。

有一个著名的桥段是:

陈铭,有一次惹老婆生气,老婆叫他滚。结果呢,陈铭从老婆的左右边一路滚到右手边说:"我听你话滚得越远越好了,你就是我的世界,所以我已经从世界的一端滚到了另一端,没法更远了。“

甜的令人实名制嫉妒刘吉桦。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奇葩说》里的陈铭?

有人搜罗了陈铭打辩论以来特别精彩的辩论,几乎毫不吝啬的用笔墨全部整理出来,他们评价的比我精彩多了,但我觉得还不够,对一个人的真正的喜欢,一定也得自己去告白。

所以,我想自私的对陈铭说, 请继续输出,继续发光,继续让更多的人喜欢,因为你值得。

最后,竟然有人爆出来陈铭是88年的,让我憋在胸口的一口老血终于没忍住爆发了。

年轻的外壳,竟然有着超出年纪的沉稳与睿智。

而我前两天还在微博上写:

看了奇葩说,真心觉得“年纪大资历深厚”这句话我们小青年应该虚心接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青年都自带一种自视清高的骄傲,会认为自己就是好的,自己就是对的,特别是自媒体鼓励大家做自己,相信自己,也许更容易让他们骄傲的心境运用错了方向,变得自大,自以为是。

但你看看陈铭,高晓松,黄执中,蔡康永,马东,奇葩说里年纪稍微长一点的前辈们发言,哪一个不是有着醍醐灌顶的效果,他们讲的深奥,但运用的也是你能听懂的语言,他们嘴里轻飘飘吐出来的观点,正是背后的资历积累,包括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你没到一定的年纪,是体会不了的,当然,也说不来。

有评价说新奇葩确实不行,但其实不是不行,而是真的像大人们说的那样,你吃过的饭还没人家吃过的盐多,你怎么能体会不同菜品的滋味呢?

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发酵,新奇葩也会越来越好。每一个人都会在一段旅程结束后总结自己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新奇葩们也是,每一个人都是成长的。

所以,我不再恐怖老去了,我更渴望有一天,我能如他们一样,稳稳当当的表达自己。就像再年轻一点的时候,我可能写不出这段文字,但现在可以了。

老去,也是你个人价值渐渐增值的过程,所以,别抵触,去爱,去拥抱。

先不说这段文字对自我写作提升的肯定,重点是我竟然拿了陈铭当年长的例子让自己不在害怕老去,现在看来,我应该向陈铭道歉。

我们之间,竟然可以用同龄人来形容了,但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光彩,而是有种狠狠被打击了的失落。

不是被同龄人抛弃的感觉,而是你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与之对比,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这简直太要老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33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