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娘子结婚铺被怎么说

给新娘子结婚铺被怎么说,第1张

1 结婚入洞房铺被的词怎么说

扫炕。

吃罢夜饭,由一全脘人来给新人扫炕铺被。这一任务必须由新郎不怀孕的嫂子来担任。

扫炕也有扫炕歌,歌曰:?喝罢酒,吃罢糖,?俺给新人来扫房。?一扫鸳鸯枕同床,?二扫夫妻恩爱长。

三扫早生贵子,?四扫儿女满堂。?五扫新郎勤奋劳动,?六扫新娘手巧心灵。

东一扫,西一扫,闺女小子满炕跑,?东一轮,西一轮,闺女小子都成人。?扫扫炕,两口子浪,?扫扫炕边儿,生个状元儿,?扫扫窗台儿,生个红脸儿(男孩),?扫扫炕角儿,生个天仙儿(女孩),?……等等,歌词都是些良好祝愿和一些戏闹的内容,往往扫的新郎新娘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铺被。也很讲究,有的嫂子只给他们铺一个被窝,并要当场让夫妻二人脱衣入睡,(这一目的往往不能实现),一般铺条大红被子,有的嫂子虽铺两个被窝,但被窝口儿,不朝下而是相对。

两个被窝其中有条大红被子,嫂嫂偷偷地告诉两方每一个人:“要抢红被窝,谁抢到红被窝,日后谁就能支使对方。”实际上,古时男女结婚都较早,都有害羞心理,谁也不愿先开口说交欢。

如果都抢红被窝,势必二人都钻进红色被窝,一个被窝里一男一女,干柴进烈火,哪有不燃之理。?长明灯。

洞房第一夜,不能灭灯,要点一根长蜡烛到天明,长明灯意为长命灯。听房。

新郎新娘躺下后,新郎的嫂子们弟兄们蹑手蹑脚来到新房的窗户下,大气不敢出,听一对新人说私房话。如果二人情投意合,当然是话语绵绵,叽叽喳喳,以后二人便开始“那个”了。

听房的人就高兴地告诉新郎的父母,俩人可好哩。家长也就放心了。

如果俩人感情不合或互相不答理,或吵架。如吵架拌嘴,家长就要在院子里斥责他们:“不睡觉干啥哩,有啥事天明再说。”

如果本家没有嫂子,也要请外姓的嫂子来听房。实在找不到嫂子的,新娘的婆婆也要听房,主要是对二人感情摸个底儿。

没有婆母、嫂子的,要用竹扫帚靠到窗户跟,蒙上件上衣,目的是怕妖邪听房。?。

2 结婚铺被说什么

,一般铺床时都唱《铺床歌》:

甲:铺床铺床,两头适当。

乙:先生贵子,慢生姑娘。

甲:枕头两头架,新郎倌两头爬。

乙:枕头两头丢,养的儿子像泥鳅。

明天的日子真是强,公公婆婆来铺床,填上芝麻桔,生个儿来当大官(什么官,省委书记吧!)

铺秫秸,铺豆秸,儿女上学中秀才,(什么秀才,大学生吧)。铺上豆秸暖和和,放上栗子、枣一棵,铺得香,人才旺,金银财宝堆一炕。

铺上褥和被,一胎生俩是一对,左一把、右一把,一胎生俩不受罚。

明天的日子顶着天,铺上褥子和被单,被单上面有凤凰,单凤凰、双凤凰,明年生上一对状元郎,明天的日子真是好,金银财宝化不了。你赶会,我赶集,结婚以后生大儿,新娘、新郎住新房,结婚不忘爷和娘。新婚是新郎娶新娘,公公婆婆来铺床。

一铺金,二铺银,麒麟送子送上门。(继续铺)三铺床是桃李园,恩爱夫妻一百年,四铺铺上四季财,金银财宝滚滚来,五铺、六铺是致富,七铺八铺堆金库,九铺铺上大元宝,十铺铺的真是全,也生女来,也生男。生个女的当娘娘,生个男的是状元。新毛毯、鸭绒被,小俩口子一头睡,明年一生生一对,一男一女齐鸣声,天生一对大学生。铺床铺的这么好,一对小子跑不了,铺床铺的这么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新婚忌让寡妇或未生育过的妇女做被褥、铺床、搀扶新娘,不准往新娘订上坐。

这当然是不吉利的啦

婚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意味着独立家庭的出现,它的意义只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因此,求子乞嗣便成了婚俗的主要目的,如:在缝制新婚被褥时,要缝上大枣、花生、栗子,象征早生贵子。铺床(炕)时,也撒上大枣、花生、栗子,撒帐时,往新人身上撒的还是大枣、花生。栗子,都是为了早生多生。还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早生贵子,儿女满堂”等等。这种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和生育观

铺床又叫“扫床”、“撒床”或“撒帐”等。在河南许多地方,饮交杯酒后新郎家还要请一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人铺床。也有让公爹或大伯子哥铺床者。铺床前,新娘要把婚床上故意反铺的席翻正过来,翻席时新郎要问“翻过来没有”,新娘须答“翻过来了”,否则闹房人不依。铺床时,铺床者将一双竹筷装入枕中,再把红枣、花生、栗子、籽棉、核桃等抛撒在床上。铺床人边撒边唱“铺床歌”,歌词诙谐而灵活,多为赞祝新人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之意。

成都方言有“霸床”和“铺床”的说法,也是一种风俗,专指结婚时的一种仪式。结婚当天晚上,要请双福双寿、子孙满堂的老年妇女为新人铺床,认为这样就能将铺床者的红运带给新婚夫妇。铺床的人手里拿什么,便说什么,大都是说些祝贺新婚夫妇的吉利话,如“霸床,霸床,对倒中梁,先引(生)儿子,后引姑娘”等。铺床时,新婚夫妇必须在场,亲朋好友也在一旁观看,说笑,铺床人往床上丢一样东西(如枕头、被子之类),新郎便要给她一个红包。

黔江民族风情

为新郎新娘的新婚铺床也很有讲究,必须是夫妻双双健在,有儿有女的人才能为新婚夫妇铺床,直到如今,这个风俗还保留了下来。贫穷人家的姑娘出嫁时,由于娘家没钱,送的被盖少,没有多余棉絮做垫絮的,夫家则要下盖去平坝地区提前找好稻谷草,晾干理净,捆扎成12个草把,在结婚时均匀地铺在新床上,盖上床单,就成了新郎新娘的婚床。

嫁女是隔夜出闺房。即在婚期前一天,迎亲队伍就来到女方家中,把花轿放在院坝内,然后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把新娘背出闺房,下雨天坐在阶檐下,晴天就坐在院坝里,由亲友和同寨的姑娘相陪,一起唱哭嫁歌,哭嫁歌有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唱对乡土故旧的难舍之情,按“寅卯发亲,辰巳不动”的习俗,到寅卯之时歌歇,姑娘上轿,由迎亲队伍接到婆家。

3 给新娘铺床怎么说吉言

《新婚铺床歌》版本一:铺床铺床(噢) 喜气洋洋(啊) 各位亲戚(噢) 听撒洞房(啊) 一撒荣华并富贵(噢) 二撒金玉满池堂(啊) 三撒三元及第早(噢) 四撒龙凤配呈祥(啊) 五撒屋子拜宰相(噢) 六撒六合同春长(啊) 七撒夫妻同皆老(噢) 八撒八马转回乡(啊) 九撒九九多长寿(噢) 十撒十全大吉祥(啊) 新人房里好嫁妆(噢) 两面摆的柜和箱(啊) 中间架的百子床(噢) 棉质被窝铺满床(啊) 麒麟送子高堂上(噢) 五男二女世无双(啊) 新人丽貌赛天仙(噢) 月星嫦娥下九天(啊) 双双成对百年好(噢) 二人好事并头连(啊) 少年美貌对少年(噢) 好事合福二神仙(啊) 手挽手啊肩并肩(噢) 常发齐财万万年(啊) 版本二:铺床、铺床 喜气洋泮 男婚女嫁 花烛洞房 一铺鸳鸯戏水 二铺龙凤呈祥 三铺鱼水合欢 四铺恩爱情长 五铺早生贵子 六铺儿孙满堂 七铺百年好合 八铺地久天长 九铺家庭和美 十铺前途辉煌。

金屋人间传二美 银河天上星成双 志同道合创大业 携手并肩奔小康 上慈。《新婚铺床歌》版本一:铺床铺床(噢) 喜气洋洋(啊) 各位亲戚(噢) 听撒洞房(啊) 一撒荣华并富贵(噢) 二撒金玉满池堂(啊) 三撒三元及第早(噢) 四撒龙凤配呈祥(啊) 五撒屋子拜宰相(噢) 六撒六合同春长(啊) 七撒夫妻同皆老(噢) 八撒八马转回乡(啊) 九撒九九多长寿(噢) 十撒十全大吉祥(啊) 新人房里好嫁妆(噢) 两面摆的柜和箱(啊) 中间架的百子床(噢) 棉质被窝铺满床(啊) 麒麟送子高堂上(噢) 五男二女世无双(啊) 新人丽貌赛天仙(噢) 月星嫦娥下九天(啊) 双双成对百年好(噢) 二人好事并头连(啊) 少年美貌对少年(噢) 好事合福二神仙(啊) 手挽手啊肩并肩(噢) 常发齐财万万年(啊) 版本二:铺床、铺床 喜气洋泮 男婚女嫁 花烛洞房 一铺鸳鸯戏水 二铺龙凤呈祥 三铺鱼水合欢 四铺恩爱情长 五铺早生贵子 六铺儿孙满堂 七铺百年好合 八铺地久天长 九铺家庭和美 十铺前途辉煌。

金屋人间传二美 银河天上星成双 志同道合创大业 携手并肩奔小康 上慈下孝全家福 夫唱妇和老少康 新婚新喜新气象 幸福美满万年长 更多可以在婚礼妈妈看看,有相关的可以去看看,希望对你有用。

4 给新婚铺床怎么说四句

一、铺床四言八句:1、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男婚女嫁,花烛洞房! 2、铺床铺床,喜气洋洋;担头一响,都吃喜糖;担头一落,端茶来喝;担头一毕,拿烟来吃!3、先铺四角,后铺中央;夫妻恩爱,共枕同床;早生贵子,播种成双;一儿一女,龙凤呈祥!二、结婚铺床四句好话:1、金屋人间传二美,银河天上星成双,志同道合创大业,携手并肩奔小康。

2、上慈下孝全家福,夫唱妇和老少康,新婚新喜新气象,幸福美满万年长。3、绣花帐子高高挂,十彩被子铺满床,鸳鸯枕头床上放,绫罗绸缎装满箱。

4、春雨浓浓育新苗,鸳鸯戏水配成双;自由恋爱结硕果,创家立业是楷摸。5、洞房花烛红似火,夫妻恩爱万年长;新婚夫妇饱作田,一年胜似几十年。

6、今年我们来铺床,明年添过状元郎;大红枣子撒几把,早生贵子早得力。7、两岁入学堂,四岁能成章,能文又能武, 步步高升出国镀金去留洋。

三、结婚铺床七言八句:四个床头按一按,养的儿子当县官; 四个床头理一理,养的儿子当总理; 铺床铺得满堂春,养的儿子当将军;铺床铺得满堂彩,养的儿子当总裁;铺床铺得满堂红,养的儿子当总统; 铺床铺得整整齐,养的儿子当主席;太阳一出红似火,幸福人家喜事多; 喝了喜酒喝闹酒,金银财宝天天有。铺床铺床,喜气洋洋,一铺鸳鸯戏水、二铺龙凤呈祥、三铺鱼水合欢、四铺恩爱情长、五铺早生贵子、六铺儿孙满堂、七铺百年好合、八铺地久天长、九铺家庭和美、十铺前途辉煌。

5 风俗结婚铺床说词

我们都知道从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就已经是法定的夫妻了,但由于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按风俗习惯人们常常还要举行一场婚礼,体现了结婚的神圣。

婚礼不仅仅是向大家宣告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大家祝贺男女双方甜甜蜜蜜、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孝敬父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即将出生的孩子祈祷和祝愿,盼望早日出生,盼望儿女双全,盼望孩子将来有美好前程。 尽管各民族、各地的结婚风俗习惯不同,在婚礼上祝愿新人“早生贵子”已经成了共同的习惯。这是我们古老的传宗接代思想的继承。 婚礼当天晚上的“铺床”节目许多地方都有,具体做法又各具特色。有的地方风俗中是很形象化的做法,把一件婴儿的衣服盖在被子的下面,让新娘结婚当天就有一种责任感,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传宗接代的重任在身。所以新婚夫妻的结合更多的融进了传宗接代的意义。 我们河北保定的“铺床”节目采用了说顺口溜、放干果的做法。今天我的一个同事结婚,我们单位的很多人都有了相应的职务。我和张姐、梅妹是扮演的铺床人的角色。选这个角色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公认的人性好,有孩子有丈夫,最好还是个“全可人”--“全可人”就是孩子、丈夫、父母、公婆都健康的媳妇儿。 晚上,新娘吃“岁数饺子”。饺子要包的小小的,一般新娘多少岁就包多少个,最好有几个大饺子里面还包着一个小饺子的,煮饺子时要煮几个半生不熟的,新娘吃到没煮熟的饺子,就会有人问她:“生不生?”她就回答:“生。”然后把生饺子放起来。哈!饺子的“生”谐音“生子”的“生”!

接着,就是铺床了。我以前也在亲友结婚时给人家铺过床,但有别人说词,我就一边听一边铺,从没想过怎样说。这次我们三个人中,让我负责说词,对怎么说一时心里没底,只好先向邻居老人请教,又上网查询,还自己编了几句,怕记不住,打印成一个小纸条。

新娘子也在卧室笑嘻嘻的看着我们。我们三个把床上的多余被褥放到壁柜中,就开始正式铺床。张姐说:“红官绿娘子”,我和梅妹整理着被褥,红、绿两床被子就铺上了。还把两床被子挨着的一边打开后叠在一起。铺的过程中放进一些花生、栗子、大枣、糖果、核桃,我念念有词: 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

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儿聪明生女巧。

被边压被边,生个孩子做大官。

被角压被角,生个孩子心灵又手巧。

被角塞一塞,最好生个龙凤胎。 还有几句没有想起来,我掏出小纸条大声地念了起来,逗得大家笑弯了腰:

撒把花生花着生,撒把栗子早立子。

再撒一把生花生,一男一女插花儿生。

撒上一把糖果,日子越过越红火

找到其他的台词我就没有说。我觉得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文化,都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不适合的就不使用。民俗的形成和变化也是在历史中不断的选择和演绎中进行的。

因为我们北方一般只准备枣、栗子,不准备莲子、桂圆,所以南方水乡的“还有莲子和桂圆,连生贵子中状元”就不用说了。

因为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古老的祈愿“东一摞儿,西一摞儿,老婆孩子一大群儿”也不能说,那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产物。

因为现在计划生育的国策要求一孩化,所以尽量不把那些多子多福之类的话带进来。

哈哈!不同的风俗习惯里体现着相同的对孩子的愿望。早在胎儿未在母体中形成之前,结婚典礼的当天就已经大张旗鼓地为孩子祝福和期盼了。

总结这些顺口溜也很有意思吧?说不定那个朋友结婚时某个姐妹给他(她)铺床时会需要呢。如果你听说过当地的此类顺口溜,或者你编出了更好的台词,一定要告诉我啊。我把它们放到郝律师婚姻家庭网/家庭文化栏目,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借鉴。 呵呵……

  1、铺床铺床,喜气洋洋,万事皆乐,幸福吉祥!

 2、铺床铺床,富贵堂皇,财源满地,米粮满仓!

 3、为新郎新娘的新婚铺床也很有讲究,必须是夫妻双双健在,有儿有女的人才能为新婚夫妇铺床,直到如今,这个风俗还保留了下来。贫穷人家的姑娘出嫁时,由于娘家没钱,送的被盖少,没有多余棉絮做垫絮的,夫家则要下盖去平坝地区提前找好稻谷草,晾干理净,捆扎成12个草把,在结婚时均匀地铺在新床上,盖上床单,就成了新郎新娘的婚床!

 4、明天的日子顶着天,铺上褥子和被单,被单上面有凤凰,单凤凰、双凤凰,明年生上一对状元郎,明天的日子真是好,金银财宝化不了。你赶会,我赶集,结婚以后生大儿,新娘、新郎住新房,结婚不忘爷和娘。新婚是新郎娶新娘,公公婆婆来铺床。

 5、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再生女郎!

达斡尔族的习俗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或五间的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的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儿子、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砖瓦房正日益增多,不过,使用火炕等起居习俗仍深受达斡尔人的喜爱。 阿涅节,是达斡尔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从进入腊月开始,人们便开始为春节而忙碌,准备过年用的各种食品。 库木勒节,库木勒即柳蒿芽,野菜可食用。每年五月,成群结队的达斡尔族男女老少,深怀感恩之心,兴高采烈地去采集柳蒿芽并欢歌劲舞。举行传统的体育竞赛,其乐融融。 抹黑节(阔德格・乌都日),正月十六为抹黑日,是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之一,达斡尔族的“阔德格・乌都日”来源于达斡尔族春节,达斡尔族视同除夕至正月十五都是春节。 达斡尔人对男婚女嫁非常重视,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的传统婚姻习俗。一夫一妻制婚姻,在达斡尔族中产生很早,并一直传承到今天。历史上,达斡尔族实行并不严格的族内婚,通婚范围主要在本民族内部,即以异姓成员为通婚对象。后来,由于与鄂温克族、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和汉族等民族长期相邻而居,,同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也得到允许。氏族外婚制度是达斡尔族婚姻习俗方面的又一项基本制度。同一哈拉(氏族)、莫昆(家族)的男女因为有血缘关系、为同一父系祖先的后代而严格禁止互相通婚。为保持亲戚间稳定的伦理关系,达斡尔人虽然允许部分有亲属关系的人通婚,但是要求双方辈分必须相同,严格实行同辈婚。同时,入赘婚比较普遍。男人入赘女方后,所生子女仍属父亲的“哈拉”,女婿在岳父家只从事劳动,并无继承女方财产的权利。 新中国成立前,达斡尔族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观念根深蒂固,父母包办婚姻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青年人没有自行选择配偶的权利,也不能进行自由的婚前社交活动。其传统婚姻习俗,通常包括择偶、定亲、过礼、结婚等程序。人们选择配偶讲究年貌相当、门当户对。在年龄方面要求男女双方大致相近,男方与女方同岁或比女方大一岁至三岁均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传统婚俗中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被彻底废除,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自由恋爱为自己选择称心如意的配偶。 达斡尔族传统房屋建筑的主要形式叫“雅曾格日”,是一种起脊式的、土木结构的草正房。达斡尔族的草正房以两间的居多,其次是三间的,住五间的较少。达斡尔人讲究住屋与厨房分离布局的习尚。 如果是两间房,则以西屋为居室,以东屋为厨房;如果是三间房,通常以中间屋为厨房,东西两间住人。居室内南西北三面盘有相连的火炕,俗称“弯字炕”。 达斡尔族家庭一般不设火炉,秋冬季节防寒保暖靠火炕。达斡尔人在厨房北墙处,盘有一个池式火炕,叫“额鲁格”,用来干燥粮食。达斡尔族的草正房舒适讲究,宽敞明亮,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以多窗著称。一座两间的草正房,西屋南墙有三扇窗,西墙有两扇窗,东屋房门两侧各有一扇窗,共有七扇窗。 如果是三间的草正房,通常有窗十一扇。窗多不仅扩大了采光面积,而且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棚和四壁上面装饰着鸡、凤、鹌鹑以及狩猎等各种图案、剪纸,有的直接把雉羽、带花丝的皮毛贴在墙上,作为点缀。 以敬老、互助和好客为>>

达斡尔族有什么民风民俗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是祖国北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之一。据史学家考证,达斡族早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鄂嫩河等地,属契丹人后裔。17世纪初,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及嫩江平原,他们与鄂温克族、鄂伦春等民族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疆边陲。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传统上有文化的达斡尔族人文字多用满文。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享誉全国,被誉为“曲棍球之乡”。我们报道组的成员施芳两年前就曾对此作过专门的报导,故地重游,又有一番意味。  达斡尔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博物馆内丰富的系列民俗风情展,如“大勒车”、“华达”婚宴、下鹿旗、头饰等,让我们对这一性格忠勇、勤劳俭朴、重礼仪、善创造的少数民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达斡尔族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简介

达斡(wò)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也有分布于俄罗斯(石勒喀河与伯力一带),俄罗斯称相关地区为达斡里亚,即外贝加尔。

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文字上清代使用满文,称为达呼尔文,现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达斡尔文。

达斡尔族的节日

阿涅节

阿涅是达斡尔语,意为大年,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举行,节期十五天。初一早晨,人们梳妆打扮,先向天神、娘娘神、灶神及祖神烧香叩拜。祈求庇佑和恩赐丰年,再向长辈行敬酒磕头礼并接受老人们的新年祝福。做第一顿年饭(饺子)时,或包进一根红线,认为吃到者会长命百岁;或包进一枚硬币,认为吃到者不缺钱花。内蒙古等地达斡尔族还俗以包进八个小面团或一摄面粉,分别象征八女满堂和心地善良。早饭毕,青年男女各由同辈兄长带领,逐户拜年。若某家长辈过世未满三年,晚辈拜年者要向设在南炕的灵位磕头敬烟。初二至初五外出拜年。阿涅期间,妇女聚在一起,喜跳民族舞蹈“鲁日给勒”,少女们则摆玩“哈聂卡”(纸人)或“萨克”(踝骨),成年男子举行赛马等活动,少年男子则要分成两队,举行“坡列”(曲棍球)比赛,晚上还要举行火球比赛。

抹黑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全国人民都开心热闹的日子。而对达斡尔族同胞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更加欢乐有趣的正月十六“抹黑节”――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据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按照达斡尔族的风俗,这一天族里的长者都要早早起来,给每个族人的额上抹上一个黑点。年轻人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这天早晨,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油油的。达斡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好事不断。

敖包沃贝

敖包沃贝,达斡尔语即敖包祭。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每年春秋两季各择吉日举行一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达斡尔族则选定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节期一天。敖包,即高岗或山上用石块堆积而成的圆锥形祭坛,在达斡尔族心目中,它象征着民族保护神或山神。届时,人们身着礼服,抬着供品,聚集在敖包周围。先在敖包上插立带有青枝绿叶的柳树或桦树枝,象征五谷丰盛、六畜兴旺。祭祀时,以煮熟的牛、羊、猪肉为供品,并向敖包祭酒白酒、奶酪,张挂各色彩旗、布条。尔后,在敖包四面点火焚香,主祭者巴格其(萨满助手)朗读祭文,萨满围绕敖包唱求神歌,跳吉祥舞,参加祭祀者齐向敖包叩拜,祈祷风调雨顺、家畜平安。祭毕,大家共食祭品并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娱乐活动。

端午节

达斡尔族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纷纷早起,前往江河沐浴,或以野外露水擦脸,并采艾蒿插于耳畔和衣冠上,以求一年身无疾病。此日中午,各家要吃馅饼、饺子或荞面。尔后,妇女们成群结伙,挎框提篮,到江河两岸采集喜食的“坤必乐”(一种美味野菜)。i少年们则举行“坡列”(曲棍球)比赛。

二月二

达斡尔族二月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吃猪头肉,有些地方吃馅饼,禁忌做针线活,以为此日碰针线会得骨节病。

腊八节

达斡尔族腊八节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天,人们停止劳动,以“尼基”(即荞麦米磨成粉,箩后留在箩上的粒状部分)做成酸奶粘粥,再拌奶汁(或奶油)食用。>>

达斡尔族这个民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或五间的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的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儿子、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砖瓦房正日益增多,不过,使用火炕等起居习俗仍深受达斡尔人的喜爱。

达斡尔族有什么民风民俗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是祖国北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之一。据史学家考证,达斡族早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鄂嫩河等地,属契丹人后裔。17世纪初,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及嫩江平原,他们与鄂温克族、鄂伦春等民族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疆边陲。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传统上有文化的达斡尔族人文字多用满文。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享誉全国,被誉为“曲棍球之乡”。我们报道组的成员施芳两年前就曾对此作过专门的报导,故地重游,又有一番意味。  达斡尔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博物馆内丰富的系列民俗风情展,如“大勒车”、“华达”婚宴、下鹿旗、头饰等,让我们对这一性格忠勇、勤劳俭朴、重礼仪、善创造的少数民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各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阿昌族

风俗习惯

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村寨内房屋较整齐。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白 族

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保安族

风俗习惯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 教教规的约束。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 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

民风民俗的达斡尔族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达斡尔族的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 共有人口131992人。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达斡尔族总人口为1324万人,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达斡尔族人口增加了109万人,增长率为900%,平均年增长率083%。在达斡尔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692万人,占总人口的5225%;乡村人口632万人,占总人口的4775%。与10年前相比,达斡尔族城镇人口比率下降了543个百分点。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达斡尔族15岁及15岁以上的人口中,已婚比例为7039%,初婚比例为5989%,再婚的人数占368%,离婚比率为167%,丧偶比例为515%。 在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期间,全国达斡尔族出生人口为1090人(按长表推算),总和生育率为090。出生性别比为11800,其中一孩出生性别比为14595,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818,三孩出生性别比为15000。 在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期间,全国达斡尔族死亡人口为813人,其中:男性551人,女性262人。粗死亡率为615‰,其中男性为840‰,女性为394‰,婴儿死亡率为1419‰,预期寿命为6680岁。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达斡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 尔自治区合计有122068人,这三个省(区)2010年达斡尔族人口占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的9248%,中国大陆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分布有达斡尔族人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达斡尔族人口41229人,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聚居地呼伦贝尔市,2010年达斡尔族人口占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人口的占90 45%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聚居地齐齐哈尔市,1982年该市达斡尔族人口占全省达斡尔族人口的70 43% ,新疆 尔自治区达斡尔族人口聚居地塔城地区,2010年占达斡尔族人口占全区达斡尔族人口的77 55% 。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达斡尔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共有1208万人,占达斡尔族总人口的9124%。另外,达斡尔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地区有辽宁和新疆。 莫力达瓦旗是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1978年,全旗粮食总产量突破1亿斤。1983年被国家商业部确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1989年,跨入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的行列。2002年,莫力达瓦旗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亿斤,是1978年137亿斤的907倍,是1958年0859亿斤的1446倍,是1949年0575亿斤的216倍。2005年,莫力达瓦旗生产粮食163亿斤。2005年,黑龙江省36个达斡尔族村的总播种面积达到36107公顷,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6881公顷,产粮113729吨;种植绿色特色经济作物6831公顷,产量为8729吨;实现农业收入17062万元,约占全年总收入的3916%。 “哈拉”是达斡尔族的氏族组织,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社会集团。每一个“哈拉”都有自己的聚居地,例如,“郭博勒哈拉”居住于精奇里江下游支流布丹河流域,“敖拉哈拉”聚居在精奇里江中游支流提拉登河流域等。属于同一“哈拉”的人,均具有血缘关系,因而严格禁止通婚。各“哈拉”均有民主选举的“哈拉达”(氏族首领),管理氏族内部事务。清朝末年,达斡尔人以“哈拉”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活动,是氏族组织共同生产、平均分配习俗的残存。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哈拉”的规模日>>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关于婚礼方面的,多些! A,服饰

布依族服饰喜欢用绿,蓝,白三种颜色。

解放前,布依族和年轻的成年人包头帕,多条纹和纯蓝色头帕衣服的双排扣外套和长翻领衬衫,裤子,裤子较长,旧的很多人穿袖外套礼服。服装方言区(第二)和(第三次)方言地区妇女之间的区别,解放后,布依族许多的男人穿汉服。 (三)方言妇女的服装分为两种类型的衣服和服装。

便衣:服装,蓝色,青色,大襟上衣,领口处的做盆栽的按钮,布钉,的胸前佩戴绣靛蓝围裙,颜色鲜艳的腰带系(已婚)磁盘盖的长确定12楼的头巾,面纱,内八层棉花线,上下两端的装饰,4个十字绣挂毯外,已婚妇女不戴头巾,身穿蓝色布和笋壳“测试。 “

服装:夹克穿谢晋的绿盘肩膀,用彩色花线两侧的小广场摆放成一个半圆形刺绣服装的肩膀,领口挑花织锦的权利。套分为三,中间的锦缎,上下两蜡染衣服下部的挂毯是一英寸宽的装饰。胸穿绣花围裙系浅色的腰带。下穿长蜡染的百褶裙到脚背。一个盛大的节日穿的服装在穿着绣花锦缎基于几何的图案,一组漂亮的服饰需要三到五年。另一种百褶裙,布依语称为“粉红色的订单,相同的上部图案和蜡染裙子,但裙子,我的身体是洋红色,因为印染布制成的古朴,典雅,端庄,老年妇女喜欢在节日和盛大(二)的场合。方言区妇女穿大襟衣服和裤子,内衣边缘镶嵌着蓝色杆和花边线绣花围腰。

布依族年轻妇女喜欢戴银虫,鱼,花,鸟头饰银或翡翠手镯。

,食品

县布依族的主食是米饭,个别田田村主食以苞谷。糯的食物,假期糯米蒸熟或糯米糕。喜饮酒,多自酿自烧米酒和苞谷酒的,一般30度左右,四点皆有酝酿之中。Shidonglayue的朗姆酒刺梨糯米酒糯米做的准备好客同类相食。 ,必须先饮酒,热情好客,一般男嘉宾男陪女嘉宾的女性骑马,喝酒捻盘,带头的老人,陪老人和在主机和客户。此外,布依族也吃狗肉,牛肉。

现场

县布依族多依山傍水门,几十户人家,数百个家庭聚集寨的小村庄,没有一个单一的家庭的十几户散居。

住房建设和更符合当地的条件,使用一个斜坡建筑,上层住在较低的关牲畜,或上半年,为后期建设的山寨,天花板仍然畜圈,很少有吸收汉族建筑形式,修山寨内的石头外,羞辱和更多的杉木,楸树和香椿木结构房屋的屋顶瓦片或石板,住在家里,用石杵,石石碗,石槽石缸,村庄和更多的石头寨墙附近的山大多是石屯,一个典型的石头建筑。

布依族住房,主要的房间有一个神龛,左,右两侧的厨房,宿舍间,室内主要房间有一个壁炉,冬天烤火,每个村寨中或寨内置的下一次地球庙祭祀山神,也是一个地方收集的过程。

家后死亡的,由长子继承父母的传统观念,被称为BR />

布依族家庭,他的父亲重男轻女的父亲,作为父母有能力掌握国内的经济和可支配家庭成员。 “哥哥,父亲,姐姐在婆婆的母亲”。她的丈夫去世,妻子的继承和再婚之前,他的死亡,财产,妻子的丈夫,你失去的财产的处置权。

>

布依族的服饰有哪些特色和种类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依族服饰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睛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矗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布依族服饰特点 布依族民族的服饰特点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

布依族服饰

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晴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一些布依族老年妇女仍保留传统服饰,头缠篮色包布,身穿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衣缝、下角分别镶绣花边及滚边。下身多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精美翘鼻子满绣花鞋,整套服装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于一体。中年妇女的包头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大襟衣,并在沿左衽前下方镶嵌两三道带色布边,领前结扣处喜用银泡纽扣作装饰,袖口仍保留传统的古老风格,下身已改穿长裤,脚上满花鞋变成了半爿型或鞋尖处绣小花,改装后显得洁净淡雅,古朴端庄。未婚女青年服饰大体与中年妇女相似,但喜欢在包头布末端镶绣鲜艳花纹图案,埋露在头顶上方与护发头簪之间。每逢节日、宴会,妇女喜佩戴各式各样耳环、戒指、项圈、发坠和手镯等银饰。

望采纳。

布依族服饰的服饰内涵 布依族服饰也反映了其传统文化心态及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每逢节日,布依族人民就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服饰展示出来,作为美的竞赛。男女青年在表示爱慕时,姑娘们常用自织的布匹和衣服、手帕、鞋等作为信物。在布依族的婚姻中存有“不落夫家”之俗。姑娘必须通过“戴假壳”仪式才标志正式婚姻开始。“假壳”是一种帽子,形似簸箕,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结扎而成,戴时再加一块花帕子。布依族未婚姑娘都梳辫,婚后一段时间仍住娘家。在婚后当年的八九月到次年的四月期间的某一天,由新郎家的两位妇女趁新娘不备,将其搂住,强解发辫,换上“假壳”,之后方可到夫家生活。

布依族服饰,要 这就是布依族的服饰,

布依族服饰的介绍 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从古越人发展而来的。其服饰大体上都保留着古老的特点,《旧唐书・西南蛮》载:“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女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因为布依族居住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这种宽松的衣裙符合气候特点。2014年11月11日,布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族服装有什么特点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依族服饰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睛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布依族服装有几种花纹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布依族的民族服饰叫什么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作文布依族的服装400字左右两边 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民族是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板房里的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民族所穿的衣服是自己的缝制的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民族是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呢?

还是从宋代开始讲起吧!

在宋代的云贵高原东南部,有一些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慢慢的,这里的土著居民形成了一只民族,也就是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板房里。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布依族的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祭祀时,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肉祭神,祭毕全寨人就地聚餐,以祈望丰收,全寨平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86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