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_瑜出生于哪里

王_瑜出生于哪里,第1张

王_瑜

王_瑜,女,汉族,1978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京剧演员,研究生学历。现任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副主席。

1992年王_瑜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1994年起王_瑜分别在“新苗杯”“宝钢杯”“梨园杯”“蓝岛杯”四项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999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2001年毕业后进入上海京剧院工作,同年获得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老生组)。获得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2011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节目。2018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2019年2月4日参加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2019年12月29日,当选为二_一九“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20年1月24日,在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戏曲《璀璨梨园》中的京剧《空城计》选段。

中文名:王_瑜

别名:瑜老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双鱼座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1978年3月4日

职业:京剧演员

毕业院校:上海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失·空·斩》《搜孤救孤》《捉放曹》《赵氏孤儿》《文昭关》《击鼓骂曹》

主要成就:第25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中华文化人物(2015年)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

性别:女

政治面貌:中国***党员

人物经历

演艺经历

1987年,9岁的王_瑜以一曲《木兰辞》获得苏州评弹艺术节一等奖,代表江、浙、闽三省赴北京参加故事大赛。

1989年,11岁的王_瑜被喜爱京剧的舅舅领进京剧大门,她刚开始学的行当是老旦,后来她改学老生。

1991年,作为业余京剧爱好者的王_瑜以《钓金龟》获得江苏省“五一杯”老旦奖。

1992年,王_瑜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在校期间,王_瑜师承王思及老师,并先后得到朱秉谦、关松安、孙岳、李甫春、王世续、曲永春、童强、张学津、谭元寿等老师的教诲。王_瑜在学校时属于特别培养生,期间担任了班长、学生会主席,并参加了多次演出。

1994年,王_瑜参加“宝钢杯”全国优秀少年京剧邀请赛,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同年获得“新苗杯”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一等奖。

1996年,王_瑜参加“梨园杯”全国戏曲中专基本功大赛,获得华东区一等奖;同年获得“蓝岛杯”海峡两岸五戏校京剧邀请赛一等奖。

1999年9月,王_瑜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

2001年7月,王_瑜从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京剧院工作。同年,王_瑜获得获得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老生组),以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

获得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2008年,在**《梅兰芳》中,王_瑜为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配唱《游龙戏凤》选段。

2010年6月16日,在纪念梅兰芳京剧团重建15周年举办的梅派经典剧目系列演出中,王_瑜受邀和梅葆玖等共同主演《四郎探母》。

2011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2013年4月19日,“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京剧演唱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王_瑜受邀登台献艺。5月18日,王_瑜主讲的莲池读书会第十四讲《古调今谈—浅谈京剧老生的演唱与表演》在河北大学新校区举行。

2017年2月2日,王_瑜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节目并表演。

2017年4月22日、4月23日,《文图会》作为“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参演剧目于4月22日至23日亮相东方艺术中心。

2018年9月24日,王_瑜受邀参加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演唱歌曲《但愿人长久》。

2019年2月4日,王_瑜参加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参与表演戏曲《锦绣梨园》。

2020年1月24日,在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戏曲《璀璨梨园》中的京剧《空城计》选段。

主要作品

常演剧目

截至2017年11月,王_瑜学习了《失空斩》《搜孤救孤》《捉放曹》等余派戏,学演过《法场换子》《武家坡》《打渔杀家》等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剧目。

以下是一些演过的剧目:

综艺节目

艺术造诣

唱腔特色

王_瑜的用气行腔高亢、清亮,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吐字发音独到心得,嗓音能高能宽。《搜孤救孤》中的“娘子不必太烈性”、《捉放曹》中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等,唱得古朴隽永,流畅悦耳。

王_瑜学的是京剧流派中的余派唱腔,经过数年的钻研,她掌握了余派唱腔的精髓,在吐字、发音、用气、行腔诸方面精心调度,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追求“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韵。严谨工整的吐字、规范有矩的行腔,深显她高超的余派风范。

舞台形象

王_瑜扮相俊秀,演唱古朴隽永气质儒雅,书卷气浓厚。

获奖记录

社会任职

2018年,王_瑜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3月30日,王_瑜当选为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副主席。

个人生活

生活中的王_瑜走的是时尚偶像派风格,摄影、瑜伽、高尔夫、茶道、香道她都很精通。行事风格也很中性化,讲究行动力,言出必行,有什么事习惯自己扛。以她个人名字为品牌的论坛、QQ群早在2004年时就已经开始做了。

人物评价

16岁的王_瑜以一折《文昭关》技惊四座,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惊叹道:“这不就是当年的孟小冬吗?”从此,“小孟小冬”芳名远播,戏迷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冬皇”。(和讯网评)

作为一个新生代京剧演员,王_瑜敢于素面朝天、去掉不必要的形式和“噱头”登台;对自己的功夫充满自信,一人从容面对观众;尝试将传统艺术变得时尚,以丰富的形式传播京剧,吸引青年观众这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这需要勇气,需要实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人民日报评)

王_瑜是建国以来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被誉为梨园“小冬皇”。多年来,她在艺术上执着追求,揽尽专业领域戏剧奖项,被公认为中国京剧新生代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推广工作,创立的《瑜乐京剧课》、《京剧其实很好玩》等成为品牌传播项目,为培养京剧观众、拓展京剧市场做出了积极努力,是新时代京剧艺术优秀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中青在线评)

王_瑜,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京剧女老生,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她在艺术上执著于继承传统,潜心学习骨子老戏,唱念做表皆深具古风,她扮相俊秀儒雅、演唱古朴隽永而深得谭元寿、梅葆玖等前辈京剧名家赏识,她便是被业界誉为“当代孟小冬”的王_瑜。

是的,瑜老板特别喜欢任嘉伦

任嘉伦因精湛的演技和飒爽的英姿在剧中有突出的表现,过关斩将成为新晋全能实力派男神,收罗了一批“广平王妃”的芳心。任嘉伦对于李俶在作为英勇的“广平王”,和深情的“冬郎”时截然不同的眼神处理,以及对于角色整体的把控已被多次称赞。作为新一代的演员,任嘉伦并不浮躁,而是很愿意沉淀打磨自己,用实力为国产剧输入了高品质的年轻力量。

发展:

2019年2月,参加北京卫视元宵晚会,搭档蒋梦婕演唱《花好月圆夜》;2月2日主演的写意武侠剧《暮白首》开机,并于5月24日杀青;10月14日,主演的消防救援剧《蓝焰突击》杀青;12月28日,主演的电视剧《锦衣之下》开播,在剧中饰演锦衣卫陆绎。

2020年5月4日由任嘉伦、李曼、刘欢、何杜娟领衔主演的热血青春谍战剧《秋蝉》登录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江苏卫视幸福剧场,并同步上线优酷、芒果TV、腾讯视频。

王佩瑜是著名的京剧演员,而在面对一群的前辈老艺术家,王佩瑜凭什么被人叫老板呢?原因是因为王佩瑜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京剧演员,大家叫她瑜老板,是对她的一种称赞,王佩瑜对这一称呼也是欣然接受。

一、瑜老板代表称赞

据悉,王佩瑜从小热爱京剧,苦研和练习京剧,从小就被大家称为神童,而且,王佩瑜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京剧演员。平时的装扮也是不施粉黛,身姿挺拔,淡定从容,每次参加节目或者接受采访时,王佩瑜都是非常淡定从容的,现在节目的舞台上,不显山,不露水,含而不发,具有大气的气质。再加上自己的演技精湛,有自己的实力,所以被大家亲切的称为老板,而王佩瑜对老板的这 一称呼也是欣然接受,比较喜欢的。

二、对瑜字的一种情结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高科技产也越来越发达,人们在闲暇时光,大多数都刷刷抖音,追追电视剧,逛逛淘宝等等,鲜少有人再会想到京剧了,而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传承至今,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王佩瑜,从来没有放弃京剧,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人们遗忘了京剧的今天。她始终刻苦练习,学习研究。没有停止过京剧之路。而看过王佩瑜京剧演出的观众表示,王佩瑜不施粉黛的往台上一站,自带一种强大的气场,震慑人心,有观众说,王佩瑜的气场可以把其他人的气场吸引过去。在看过她表演之后,甚至有的网友说王佩瑜,方寸间从容自然,余音处气吞山河。对她的演技大大的赞赏和认可。而大家为什么不叫她为王老板,反而叫她瑜老板呢,据网友透漏,大家认为王老板,张老板,刘老板,显得特别庸俗,而用王佩瑜里面的瑜子,叫她瑜老板,更是显示出了大家对她的喜爱和认可,瑜老板,更是表现出了大家对瑜的一种情结吧。

对于王佩瑜而言,对于自己的走红和成功,她并不觉得是偶然,相反,王佩瑜觉得这跟她自己对京剧的坚持不放弃和刻苦学习研究是分不开的。以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这么些年不断的学习,练习,苦心的研究,都是密不可分的。再加上王佩瑜从小就富有京剧的天赋,小小年纪就被称为神童,所以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瑜老板。

我所知道的王佩瑜

北大法学院的硕士 樊百乐,笔名范秀轩主

2000年中秋节,长安大戏院晚场是应景的名家名段演唱会,里面赫然写着“王佩瑜《击鼓骂曹》”。早就想在台下亲眼一睹“小冬皇”的风采,便早早地买了票,八月十五晚上随便吃了点饭,就跟一个喜欢程派的同学赶去剧场了。

仿佛多年以来的惯例,与中老年名家同台时王佩瑜总是唱开场。那天由于亲临现场比较兴奋,所以后来只记得她状态一如既往地好,嗓音一如既往地充沛嘹亮,唱“张良进履在圯桥”时的“圯”字切得很准确,其他就一概不晓了。看着偶像一到后台,仿佛来时激动的劲头在开场十分钟后就消退了一大半。中途离开剧场到长安二楼转悠,发现王佩瑜正在茶座里喝可乐。我托人介绍上前打招呼,坐下来聊了一会,她送我一张名片,合了个影就告辞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因为这就是我们成为莫逆之交的肇端。

我从小听戏偏爱余叔岩,1995年开始在电视上听王佩瑜,记得电视上经常放她的三段戏。一个是她当时最负盛名的《文昭关》,“一轮明月”唱“十三一”,不管大家接受不接受,但知名度挺高的。一个是有一次《九州戏苑》中的《捉放宿店》,一个是与孙正阳老师合作的《乌盆记》。当时的印象非常好。尤其是《文昭关》,觉得她扮相很清秀,嗓音清澈并且醉人。她这出戏有几个腔跟杨派不同,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例如“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的“好”走滑音,“鸡鸣犬吠”的“鸡鸣”翻高,都是不大常见的处理方式。《捉放》和《乌盆》的扮相还是那样清俊,但唱腔的记忆不是很清晰了,就记得唱法很简练,节奏很紧凑,一点不觉得慢板的拖沓。不过遗憾的是她这几出戏后来似乎很少上演了。

认识佩瑜之后,我们经常通信打电话,在最初的两年里,几乎她来北京的每一场演出我都看了。记得2000年冬天有一天晚上我们俩从刘曾复先生家回来在地铁上聊天,她说她们学校要选派她参加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问我是唱《搜孤》好还是《捉放》好。我当时说不如唱《搜孤》,因为孟小冬这出最红。但她有自己的见解,认为目前自己快要出科了,不能满足于“小某某”之类以摹仿著称的荣誉,必须展示一下真正的实力。后来证明她是正确的。2001年元旦后不久的一个周日下午,她在长安以《捉放曹》参赛。第二天我刑法期末考试,但礼拜天还是兴致勃勃地去了。比赛时间限制在二十分钟,所以戏码掐头去尾,不过还是很精彩的。从杀庄后陈曹二人快长锤上场开始,到宿店“放虎归山又把人抓”完,后面的散板都马掉了。上师大为这次参赛没少花力气,新制的宝蓝褶子和黑方巾,特别精神。佩瑜上场很“余派”,直接快长锤里打马上来了,没加丝边什么的俗套。“陈宫心中似刀铡”的反西皮散板唱得很有味,但似乎有点拖沓,不如她磁带里的境界高。但极其值得称道的是曹操杀吕之后的几句散板,唱得太整了。一般人唱也知道要催快,所以打个快纽丝,顶多把散板过门加进锣鼓里,但还是显着松懈。佩瑜这点处理经过真传授和研究,几乎锣鼓、过门、起唱同时进行,嘎调翻得又高又不拖沓,现场的紧张气氛一下就烘托出来了。这几句还有个难点就是“一家大小丧剑下”的哭头里面的夹锣,前面几句唱得再紧凑,一等这个锣鼓也折了。而佩瑜则是“一家呀”一锣、“大小”一锣,“丧剑”的拖腔里夹锣,“下”字和“老丈啊”水到渠成一泻千里,显得十分不俗。后面的“听他言”就轻车熟路了,但她和琴师陈平一参考余孟二人的录音,仔细研究了这段戏的过门、垫头和尺寸,真正做到了严丝合缝,跟一般唱法相比高下立见。宿店的三眼尺寸较快,看得出是追摹孟小冬的吊嗓录音。整场戏节奏把握得很好,行云流水一样,有“催着人听戏”的快感,回味无穷。

这次比赛王佩瑜获得一等奖,奠定了她由“童伶”向一个成熟演员嬗变的坚实基础。而同年五月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则更加无疑使“王佩瑜”三个字深入人心。这次她拿出了杀手锏《搜孤救孤》,从公堂起到法场止。这出戏本身的妙处就无庸赘言了,经过孟小冬等名家的演绎更是精彩绝伦的经典剧目。相对来说,王佩瑜的这出戏我听的次数多一些,尤其是在各种演唱会上经常“白虎大堂”一番。但平心而论,那次是我看的最完美的一次。一来是与琴师鼓佬多次排练磨合,更重要的是作为唱念完整的折子戏,演员和观众都很容易进入状态,一气呵成,畅快淋漓。这次比赛王佩瑜大出风头,不但总分位居各行当参赛演员之首,而且重作冯妇,把小时侯擅长的评弹露了一手。一曲《情探》使得多年以后还经常有人问她那身红色晚礼服是在哪买的。

想来2001年是我看佩瑜戏最多也是她艺术上进步最大的一年。五月的电视大赛后不久,她跟我打电话说,我快毕业了,要学出新的,你知道我近来在学什么吗?《打棍出箱》!我一听当然很兴奋,想跟她聊两句,谁知道她说我还没看过这出戏呢。一个月以后,她在上海天蟾舞台办了专场,除了清唱许多名段之外,大轴和寇春华老师演出全部《琼林宴》,可圈可点,她的冰雪聪明和心胸也可见一斑了。随后,她这出戏在北京毕业又演了两次,我都去听了。想来这种情节简单、程式繁复的戏不大会吸引人,但当时我请一个不爱听戏的同学去看的时候她居然赞不绝口,可见,真正的艺术自有它的魅力所在。

尽管有一些前辈并不认为她这出戏尽善尽美,但我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这出戏的公演是王佩瑜近五年来艺术方面的里程碑之一。一来,这是她毕业前学的最后一出戏,并且频繁上演,赢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和好平。二来,这出戏唱、念、做都很吃工,是王佩瑜艺术水平的一次全面展示。再者,这是谭派、余派的经典名作,传承有绪,并且多年以来鲜见于舞台,这也能看出王佩瑜致力于弘扬骨子老戏的决心,所以这件事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本身。

那年夏天,佩瑜和她的同学一行到北京举行毕业公演,戏码非常硬。第一天日夜两场,下午她的《二进宫》,晚上折子戏专场,她唱了《法场换子》和《玉堂春》的蓝袍。第二天、第三天夜场分别是《赵氏孤儿》和《琼林宴》。这三天我从头到尾都看了。认为其中最好的一出就是《二进宫》。这出戏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如果没有嗓子,想必一场下来支绌竭蹶,断是使人不胜其烦的,所以一般人对之视为畏途。但如果天赋佳喉,这么多句唱确是解渴的上选。况且它没有复杂的人物心理以及戏剧冲突,基本上纯粹是卖唱工,老谭早年曾以“活人不唱死戏”为由不屑为之,所以又可以说是简单的。而这出戏和《坐宫》一样,几乎成了每次大小晚会、各种票友登台的必备剧目,简直臭了街了,唱家不计其数,稍微会唱的也都能来几句,所以要想脱颖而出入大家的法眼又是有难度的了。难能可贵的是,佩瑜这出戏唱得很脱俗别致,并没有使大家有生厌之感。这出戏孟小冬有全出说戏录音,佩瑜既以余派标榜,当时座中许多余孟拥趸都是“盘道”来的。佩瑜完全按照范本演绎,神完气足不说,词句腔调还多有独到之处。除了众所周知的“渔樵耕读、四季花名”外,“用手接过龙一条”中“用手”高唱收腔走低,显得很摇曳。而“趁此机会生计巧”不走滑音避免了与后面“全仗你”的“你”字的重复,确是大家路数。《琼林宴》非常轰动,当晚朱家溍先生也为座上客。觉得她的《问樵》最好,圆场、下摆都很边式,与寇老师四门斗做双身段也无懈可击。闹府和出箱稍弱,尤其是出箱恐怕是考虑到重复的身段和唱腔太多,加了一些花腔和花活,反而有些影响整体效果。说来好笑,最喜欢余派的我看佩瑜演出次数最多的戏却是《赵氏孤儿》。2001年是马连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那年阴差阳错居然看了七次《赵氏孤儿》,其中四次都是佩瑜演的。总得来说,觉得她唱这出不大对工。一来是她夙以《搜孤》闻名,大家听她这出时不免都要引起以余派标准而规范之的联想。此外,这出戏同场对唱太多,不便于换调门,她需要多次迁就其他演员降调演唱,音色比较晦暗。再者,后半出中程婴的沧桑、悲愤都是佩瑜这个年龄和这种性格的演员很难诠释到位的。所以,我并不是特别欣赏她的这一出。

和《文昭关》一样,《法场换子》似乎也属于“少儿王佩瑜”时代的作品,当年屡唱不衰,现在则束之高阁。这段反二黄是余叔岩创造精神的集大成者,里面许多腔调都与早期余派风格大异其趣。不过这出戏也是非好嗓音者不能胜任。佩瑜的这一段是很出彩的,不过估计更出彩的是她的琴师陈平一。平常拉十八张半矜持拘谨,这次可以大显身手了。

毕业后佩瑜的事业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她竞争上岗就任上海京剧院一团团长,成为上京最年轻的团长,当时各界媒体很是宣扬了一阵。二是她进入了第三届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三是她于2004年成立王佩瑜工作室,正式挑班成了“瑜老板”。尽管研究生班时至今日,已由于其过于注重理论忽略新剧目尤其是老戏的学习而受到各方面的批评,但作为京剧在所谓学术方面的标榜,仍如告朔饩羊,年年例行公事地招收新人。佩瑜选择加入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这毕竟标志着她向融入主流京剧名演员的方向又迈上了一个台阶,至少获得了一张或许实际意义并不大但却很必要的通行证。正如目下春节联欢晚会近乎千夫所指,但企望一夜成名的演员仍旧为能在上面露一小脸而趋之若骛一样,作为演员,如果想成名角,必须理智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徒然仗着酒香,巷子不深也很快湮没无闻了。

她很早以前就跟我说过,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王佩瑜剧团”,像过去一样名角挑班,四处跑码头。作为年轻人,我和她都深切体会到现存体制对演员乃至京剧艺术的禁锢,但在市场暗淡的情况下,独闯江湖又谈何容易?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终归是可敬的,她今天迈出了这一步,并且没有跌倒,也许明天就会有千百个人循着她的脚印继续探索。京剧放归市场是大势所趋,走自己的路吧,我祝福她。

经常有人问我,王佩瑜是个怎样的人?像了解了任何人所会作出的评价一样,我会说:“她是个复杂的人。”她虽说不是名震寰宇,但多少也是个名角了,再加上比较沉稳,很多人都有点怵,甚至有各种不实的诋毁。“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实遇见知心的朋友,她开朗而且随和,但又不狎近,极有分寸感,让人觉得“与君子交,不过如此”。

我们属于相见恨晚型的,当初就凭着在剧场一次唐突的晤面,发现十分投缘,便不断书信联系。她每次来京我们都要畅谈一番,尤其对于余派更是聊不完的话头。她确实是个聪明人,对于艺术原则的把握,她有着惊人的高明见解。她理解余派,热爱余派,并且追求余派,“信而好古”,这一点甚至许多老演员都难以企及。这当然也有赖于多位业内外名师的教诲,但她的领悟力和艺术品位不能不说是与生俱来的。

对于艺术王佩瑜很保守,但思想却并不落后。她多次谈过她对京剧市场的看法,认为凭借多方努力完全可以发掘,并且自从加入剧团开始就不断地进行各种成功或者不太成功的尝试,朝气蓬勃。

佩瑜书法好已为许多人熟知,我们恰好除了京剧还有些其他的共同爱好。她私下喜欢打斯诺克台球,我也非常喜欢,所以在我本科阶段每个周末与她上网聊天的相当部分时间都是在讨论台球。她喜欢爱尔兰的肯达赫迪,而我则崇拜苏格兰的斯蒂芬亨得利。我们还都喜欢看**,看到什么好片都会相互推荐。此外,我们都为张国荣的忧郁气质所吸引。记得2001年才认识她时,第一次打电话给她她不在,寝室同学告诉我她去听张国荣的演唱会了。2003年是多事之秋,北京非典疫情正是山雨欲来,四月一日传来了张国荣辞世的噩耗,我们在各自凄惶封闭的空间里,用手机短信互相安慰。

但凡幼年从艺的京剧演员,由于长期圈内的熏炙,大都比较开朗精明,王佩瑜也不例外,但她身上很少有一些演员的油滑和市侩习气。她在担任团长以前,待人接物已十分得体,成了一团之长后谈话时更是有一种指挥若定的气度,非常真诚但不说错话,确非一日之功。她很有主见。在作出一项决断时往往会听取旁人尤其是外行的意见,能够尊重地倾听,然后自己拿主意,并且往往事后证明是正确的。她对待旁人很有亲和力,甚至有时带着一丝狡黠。比如我母亲仅仅和她吃过一顿饭,但一与我谈及她便对其平易随和赞不绝口。还有一次我们俩在必胜客吃比萨,她透过玻璃窗看见外面有个乞丐,便让侍者拿一张锡箔纸包起半块自己出去送给他了,还和他逗了逗趣。这些都不会使别人和好的意见对王佩瑜敬而远之。同时,她又不懦弱,对于不满意的人和事针锋相对毫不客气。恩威并施,真是一个“老板”。

跟佩瑜认识五年了,听她的戏也有十年了,所以颇值得在这个时刻写点什么。五年来我能够从一个“粉丝”成为她的知心朋友,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佩瑜艺事精进,并且敏而好学,前途不可限量,“瑜党”自然欢欣鼓舞。或许是她面庞清秀衣着潇洒谈吐不凡,也或许后人着力强调推崇的余派的“书卷气”,人们总喜欢称之为“学者型演员”,更有好事者为其冠以“儒伶”之号,其实这都未免是对佩瑜以及余派的误读。余叔岩唱戏实际上也并不咬文嚼字,他有些名士派,又有些假道学。而王佩瑜虽然比一般演员沉静温文,但她既没有学者渊薮古奥的知识,更没有所谓学者的幼稚和酸腐。她的豁达老练,她的任侠果敢,甚至她身上一点点的江湖气,又岂是一个“儒”字了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佩瑜做戏为人无不追求中正平和,又不刻意泥古。这才是真余派。

还有一篇应该更早一些。

王佩瑜印象

星期二晚上快十一点的时候,我打电话给水底鱼兄,说我想写一篇关于王佩瑜的文章咱们聊聊吧,鱼兄说那好吧。于是我们就开始海阔天空地侃,说余叔岩说孟小冬说脑后音说三级韵说王佩瑜的艺术说京剧的未来。漆黑的寝室静悄悄的,只有我们用压低的声音嗫嚅着交谈,仿佛长生殿阶前闲话开天盛世的白头宫女。鱼兄感冒了,说话有点吃力,很秀气地咳嗽几声,用一如往常的幽细的声音总结似的说:"咳,梅余杨的盛时风光不再了."我唯唯地应诺几声说鱼兄您可得注意身体呀那么您歇着吧然后就挂上了电话。摸着黑爬到上铺躺下,觉得那篇文章一点头绪也没有,倒是心里凭添了一分悲从中来的倦意.

我也不知为什么会喜欢京剧。其实一切空灵幽雅的东西我都喜欢。我喜欢姜夔的词喜欢余叔岩孟小冬的京戏喜欢刘宝全的大鼓,喜欢"冷香飞上诗句"的清空,喜欢"一轮明月照窗下"的淡远。余生也晚,无缘一睹大师们在红氍毹上的风采,只能从亘古传留的唱片里追寻先贤的吉光片羽。夜阑更深的时候,我总是插上耳机,听嘈嘈的杂音里传来那个报幕人低沉而熟稔的声音:"百代公司约请谭鑫培老板唱《卖马》。"一曲终了,浮躁的灵魂感到些许被安抚的快慰,当然也少不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落寞和自己终究未能免俗的悲哀。

今日的京剧始终透着一派无法掩饰的商业化的俗媚。有条件要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媚。所以很感激皮黄跟红豆给我们这帮遗老遗少腾出这么一块地方,用彼此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和钻针唱片里模糊的音响拼凑着那个歌舞升平的年代的支离的印象.

刘老说余派艺术就像中山公园里的金鱼,对生存条件十分挑剔,放什么草,喂什么食,什么时候换水,什么时候遮阴,都由专门的把式悉心伺候着。所以它终究只能是文人雅士的玩物。余孟二人衣食无忧自然可以苦心孤诣地精雕细琢,像杨宝森那样"董道而不豫,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又有几人?京剧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让当今的名角尽洗铅华力追先古之遗风恐怕只能是一种苛求抑或是奢望了。

我听王佩瑜是五年前的事。一个小姑娘,很清秀的扮相,字正腔圆地唱《文昭关》。我当时上初中,只觉得很好听,并不知日后那桩关于所谓"十三一"的公案。在尚不知唱腔韵味为何物的懵懂少年时代,倒是她的声音在我耳鼓中拓下了最初的余派的印象。

齐如山先生说够得上名角须有六个条件,至今我却只记得扮相和嗓音两条了。王佩瑜的扮相够得上一个"秀"字。《坐宫》的六郎,眉心和眼睑略施红彩,跟金丝团龙红蟒相映,透着一股雍容娴静的气质。《乌盆记》的刘世昌是鬼魂,不能敷胭脂,头上罩着黑网子,很多人都显得面目惨白惨白的,她却于哀凄之中别饶一番素雅清逸的韵致。大抵这就叫"祖师爷赏饭吃"罢。

王佩瑜的嗓音条件很不错,清刚明澈,除却女老生无法避免的些微的雌音外,与余先生的盛年很有几分似处。她的衣齐辙很好。每当我和室友听她《捉放行路》"我自己做差"一句的"己"字时都总是要禁不住击节称叹的。她音乐的感觉很好。一次去梨园书店,老板放她的《法场换子》的反二黄给我听,觉得她不但嗓音高亮,气力充沛,抑扬顿挫也处理得很精到。一个小姑娘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坛子里对她下的"冰雪聪明"的四字按语绝非谬奖。她的唱法也很规矩。今人唱"这时候我只得暂且忍耐在心下"的"得"字的转腔时总喜欢闪一板,她却永远照余叔岩的原唱连着唱下来。现在唱"放虎归山又把人抓"的收腔时习惯停一下,胡琴先响,徐徐引出最后那个拖腔,她则每次都一口气唱完。现在时兴唱慢板第一句时把尺寸扳下来,宁可把腔唱折了也要要下一个满堂好,她则始终都不瘟不火地以一棵菜的精神对待每一句腔,显得古拙得可爱。在这个高雅的京剧艺术都不免沾染俗靡浮华之气的时代,有这样不务花哨而以大方、简练独树一帜的演员,也足以令我这个因循守旧、不时发思古之幽情的老派戏迷倍感欣慰了。

恐怕所有理性的选择都令人无法接受。京剧赖以生存的土壤日渐凋萎,人们再也不愿在丝竹之中寻找放飞心灵的驿站。面对京剧舞罢歌阑的残景,我却无法平心静气地接受这个事实。据说老谭死后,人们称听余叔岩为"吞土皮"。大抵是说没有烟土可抽时只好嚼土皮过瘾。时过境迁,余氏已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圭臬,而正如陈云君先生所说,这种艺术也在其最为绚烂之时连同其母体京剧--抑或按红豆的说法:"旧京剧"--一起走向了生命的终结。"满城争说叫天儿"的盛景已如过眼烟云,在某个云淡风轻的午后,当我等独自沉醉于十八张半的余韵时却只能无奈地忍受独怆然而涕下的凄清。我想,这大抵就是我为什么如此激赏王佩瑜的缘故吧。中秋节那天晚上,我去长安看京剧名段演唱会,开场即是王佩瑜的《击鼓骂曹》,十分钟不到她就下场了。我对身旁一女生说:"我一半票钱已经没了。"她对我莞尔一笑。其实我知道王佩瑜终归是个凡人,有人对她有着这样那样的意见,她的录音中也可以找出这样那样的败笔,但我却依旧宁愿一如既往地欣赏她。因为从她的声音中我总是能够享受片刻"吞土皮"的快感,在晦暝之中看到回光返照的些微的希望,在这个缺乏纯朴缺乏完美缺乏一切高雅率真的东西的时代找到精神的寄托。也许许多年后,我终于无法摆脱俗世的羁勒,而京剧也终于成为舞榭歌台之上的鲁殿灵光,回首望去,才发现王佩瑜余叔岩乃至京戏都不过是我远避尘嚣寄情风雅的日子里缥缈的梦臆。可是即便如此,那也将永远是我生命中流光溢彩的段落。

2000年11月7日下午 于京中陋室呵冻而作

谢谢原作者分享。

来自王佩瑜老师的官方粉丝团(爱上瑜氏音配图)2021年12月26日。

第一次看见王佩瑜,是在《奇葩大会》节目里,这个唱老生的女生,瑜老板往那里一站,不显山不露水,含而不发,却让人蔚然生敬。王佩瑜在一段粤语片中登场,她说:我一共挥过1641次胡子,在第367次的时候,我有了个绰号,叫瑜老板……一看见瑜老板,我的心,嘣嘣嘣就跳起来:这个人太灵了。样子灵,声音灵,情境灵。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一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

王佩瑜身着一袭黑色长衫在《奇葩大会》上曼语说出这段话时,很多人被她气定乾坤的神韵圈了粉。

见到王佩瑜,就能感觉到她身上安静的力量,时针在那一瞬间仿佛跳慢了半拍,时光就这样慢了下来。

王佩瑜是梨园界公认的学余的代表性人物。吐字发音、用气行腔都有独到心得,嗓音能高能宽,清醇味厚。《搜孤救孤》中的“娘子不必太烈性”、《捉放曹》中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等,唱得古朴隽永,流畅悦耳。看起来外形瘦弱的王佩瑜,行腔却高亢、清亮,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作为我个人来讲最佩服王佩瑜的就是她对京剧的极度热爱。这不光光体现在她自身对艺术的追求,还表现在她不遗余力地宣传、传播京剧这一门艺术上。我们都知道京剧已经没落了,它的发展可以说得上是举步维艰。而王佩瑜甘当京剧的代言人,穿梭于众多综艺节目去普及国粹知识,我认为她就是一张很好的京剧名片。她多次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还有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这句话我倒不敢苟同,因为不管什么时期总会有一群了解京剧同时又鄙夷京剧的人。就拿一些文人来看,他们是瞧不起京戏的唱词的,雅致的昆曲才是他们的艺术。但不论怎么说吧,她对京剧的热忱是不容置疑的。戏曲界跨界到娱乐圈的例子确实也不少,有跨到相声的,也有跨到综艺主持的,当然也有跨到歌手阵列中的。这其中以李玉刚的戏曲+歌舞+歌手的跨界最为代表性,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典型案例。而今天《梦想的声音》却带来了一位在戏剧界已获盛名的京剧名家王佩瑜,她曾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并且在年幼时与陶阳(德云社)共同获得京剧神童的称号,这种天赋可以说是常人难及的。再说说王佩瑜的戏,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她和张火丁合作的《红鬃烈马》,记得有朋友说,那晚的演出让他好像回到100年前谭鑫培、梅兰芳的时代,看到那时的京剧是什么样子?他更多的是指剧场氛围。京剧界走马换将本是常事,但由于两人特有的气质,以及各自积累的知识分子观众群体,再加上张火丁重新回归京剧舞台,让这场演出格外受到关注。戏中《武家坡》一折,薛平贵和王宝钏的对唱是京剧中的名段,“那苏龙、魏虎为媒证,王丞相是我的主婚人哪……”,有不少京剧演员唱的清脆、连贯、响亮,有戏谑味儿。王佩瑜的薛平贵深沉有度,甚至唱出了几分悲凉,再加上张火丁风吹不动的高冷,两人的合作确实难得。晚在演出后台,见到脱下戏装和厚底靴,穿着白长衫的王佩瑜,看着她有点疲惫的给戏迷在画册上签名,我一下缓过神儿来,这个身材有些娇小的女子是不是承担了过多的压力。那么王佩瑜老师跨界演唱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心在跳》原版的钢琴伴奏是很偷懒的直接套用了人声旋律,特别依赖黎明的人声表现。而王佩瑜翻唱的《心在跳》在编曲上做了非常大的改动,编曲老师专门为这首歌写了一段长达30秒的新前奏,并且用钢琴起手、尼龙吉他和弦乐以此叠进,这种编配组合非常适合这种细腻深沉的抒情歌曲。在选Key上对于王佩瑜老师属于可控范围内的,但由于这首作品AB的落差还是有些大,如果想制造段落情绪对比,那么提升音高是必选的法则。这样以来王佩瑜老师需要在B段牢牢掌控住也许答案得~走过天涯海角的音区与气息的过渡衔接,尤其是也许答案得~走过这里非常容易出现接不上气的情况。然而王佩瑜老师不愧是戏曲练家子出身,这里重复几次,都处理得很到位,而且高音也都撑上去了,只能说厉害了我的老师!除此之外,王佩瑜老师的情感和音准在跨界歌手里算是中上水准,她有几处断句、咬字、尾音的延长,都可圈可点,算是超出我预期了。不过如果按照一线歌手来要求她,那么音色欠缺柔韧性、音域略窄、节奏的精准掌控,是王佩瑜老师可见的短板。作为一个新生代京剧演员,她敢于素面朝天、去掉不必要的形式和“噱头”登台;对自己的功夫充满自信,一人从容面对观众;尝试将传统艺术变得时尚,以丰富的形式传播京剧,吸引青年观众这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这需要勇气,需要实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佩瑜扮相俊秀,气质儒雅,书卷气浓厚,眉目之间流露出同龄人少有的自信和从容,颇具大家气派。她的演唱古朴隽永,回味无穷。京剧流派中,余派唱腔易学难精。王佩瑜经过数年的钻研,已深谙其道,掌握了余派唱腔的精髓,在吐字、发音、用气、行腔诸方面精心调度,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追求“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韵。严谨工整的吐字、规范有矩的行腔,深显她高超的余派风范。王老板不仅形象很好,人品也很好,其面似冠玉、神情俊朗。在各种节目中时而风趣时而另类不羁,可以说既是有内涵的艺术大家,也是潮流的明星。虽然在业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但是她并不想不固步自封。为了打破戏曲的国企体制,追求创新的发展方式,她毅然辞职,自行创建工作室,并且自负盈亏。虽然最终的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也是算为了梦想拼搏过、奋斗过。虽然从小就被培养了一种“无性别意识”,但是这正造就了其我行我素的个性。在唱功上,她丝毫不逊色于专业歌手,对摄影、茶道、香道都有所涉猎,尤其实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彰显的气质,都让人深深折服。京剧,有了她的倾心浇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出来新时代的娇艳……薪火相传,把自己化作了对京剧艺术的不尽思念。王佩瑜,传承着余派艺术的经典,汲取了老一代艺术大师的智慧,把久违了的华彩又一次完美展现。爱京剧,就在京剧里寻找自己的幸福欢颜!“瑜音社”就是一个京剧的伊甸园,在这里感动着京剧的未来与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94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