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传统剧目选粹_唢呐在秦腔传统剧目中的应用

秦腔传统剧目选粹_唢呐在秦腔传统剧目中的应用,第1张

   唢呐,是中华民族乐器中非常有特点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无论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但凡喜庆的场面,总少不了它的声音。虽然只是由碗、杆、芯子、气盘、哨片和八个音孔简单构成,但其吹奏技巧和表现力却极为丰富。其音质淳朴,或高昂如歌,或诙谐打趣,或如泣如诉,在秦腔传统剧目中,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极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成为了秦腔传统音乐中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秦腔是全国梆子声腔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剧种,要合理地完成好剧中迎亲、拜堂、祭灵、请灵、扫墓、升帐、迎客、上朝、出兵等剧情内容,没有唢呐的精彩表现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准确的秦风秦韵,风土人情,剧中人物的心理情绪和环境需求等,需要唢呐这种独特的声响效果,好多动人的场面和情景是其他乐器所替代不了的。空场、亮调、哪吒令、三眼腔、船歌子、地流、玛瑙冠、飘皮等常用的唢呐牌子曲,对比鲜明,起承转合,变化多端。对于表现剧情,塑造人物音乐形象,揭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和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在秦腔传统剧目《回荆州》《周仁回府》《黄鹤楼》《游西湖》《海瑞驯虎》等剧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情绪各异的唢呐曲牌,使剧目的呈现合情合理,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彰显出唢呐曲牌的演奏作用和艺术魅力。如在《海瑞驯虎》《十五贯》等剧目中,我们用了常用曲牌“流水空场”, 当剧中主人公无论是海瑞还是况钟出场时,都在几支唢呐嘹亮厚实的音乐背景下亮相、整冠、甩袖、捋须……造成了嘹亮给力的唢呐声效氛围,进一步加强了剧中人秉公执法、一身正气的英雄气魄和正面形象。在传统戏《杨门女将》中,当佘太君惊闻自己的孙儿杨宗保命丧边关时,大唢呐以其浑厚质朴的音色,奏起了秦腔唢呐经典曲牌《柳生芽》,那动人的旋律,浓厚的秦韵,把剧中人此时此刻的人物内心,场景环境的悲壮情绪推向了高潮,强烈地震撼和撞击着观众的心灵。在传统剧目《下河东》第三场开始时,唢呐吹响起空场,送出了四个兵卒,同时送出了奸贼欧阳芳的出场,接着,唢呐吹起了“亮调”曲牌,以没有落句的形式勾画出了奸贼欧阳芳暗藏杀机的心态,吹出了悲壮忧伤的旋律。两支唢呐旋律交叉对比,震撼奇特,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巧妙地勾画出了正反两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又如:在秦腔《赵五娘》这出戏中,当公婆双双惨死后转入下一场戏的幕间时,唢呐以紧打慢唱的独奏形式,在梆子、板鼓紧张有力的背景节奏中,演奏出主人公痛苦悲伤,叫天不应,叫地无门的心理,似哭泣,似呐喊,虽然是倒场换景之时,但是,观众仍可以通过幕间音乐的唢呐声声,想象出赵五娘在行进的路上跌跌撞撞,昏昏沉沉,痛苦无助奔大街剪青丝的场面。

唢呐除了能表现悲壮、凄凉和一些中性气氛的情绪音乐外,还能表现热烈欢乐、诙谐生动的情绪。在传统戏《抬花轿》《挂画》《杀狗》《杨三小》《天鹅宴》等戏中,小唢呐(高音)以它清脆嘹亮的音质,生动地表现出剧中轻快、活泼的音乐形象。在演奏中,运用了吐音、指颤音、气颤音、小臂颤音等丰富的技巧,大大增强了剧中人物的喜剧个性和表演空间。在《游西湖》土地爷赠扇一折戏中,小唢呐演奏了传统曲牌“耍孩子”,伴随着“叫慧娘莫要太悲伤,听我把话说心上”这段唱腔,由于旋律动人流畅,唢呐音色明亮饱满,瞬间把刚才“杀气腾腾三千丈”的悲愤情绪鲜明地对比开,再加上舞台上烟雾缭绕,灯光五光十色,使观众进入了另一个情绪时空,随着小海笛的华彩乐段,慧娘翩翩起舞,似乎看到了爱情的曙光和希望。正是有了唢呐的声响烘托,才使这段戏的精彩呈现得以升华。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作为当代的唢呐演奏员,我们应在传承好传统戏的同时,全面加强和完善唢呐的各种演奏技巧,更好地为秦腔音乐不断出彩而努力,在戏曲音乐这方战壕里,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去迎接戏曲艺术园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美好明天!

京剧唢呐的作用和技巧的发展

 传统京剧的唢呐分为两种。一种是A 调大唢呐,其音色圆润饱满,刚柔兼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主要用来吹奏各种曲牌和特殊的唱腔,如唢呐二黄、南锣和云苏调。也可以用来吹奏一些舞台效果,如:马唤(马嘶)、乌啼和小孩哭。

京剧唢呐的作用和技巧的发展

 另有一种是D 调小唢呐也称为海笛子,其音色刚劲嘹亮,清脆挺拔,主要用来吹奏京剧舞台上一部分昆曲的剧目,以武戏为主,如《林冲夜奔》、《钟馗嫁妹》、《芦花荡》。

 京剧的唢呐曲牌种类繁多,内容广博。在绝大多数的剧目里,都要用唢呐曲牌来烘托渲染各种舞台气氛。由于A调大唢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而可以吹奏不同情感的曲牌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剧中的情节场景。在《群英会》中,周瑜迎接蒋干时,用唢呐吹奏的[工尺上]采用了下把低音慢起的手法,两只唢呐刚劲饱满的音调,再加上南堂鼓低沉浑厚鼓点的巧妙结合,两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使这一曲[工尺上]庄重宏伟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出来。也把周瑜大都督的英武气派和对蒋干盛情隆重欢迎的场面渲染得逼真感人。而在《草船借箭》中孔明和鲁肃上船时,同样也用了[工尺上],由于此时剧中场面较小,人物较少,在这一曲[工尺上]的唢呐演奏上就采用了上把中音较快吹入的方法,音色也略显柔和圆润,这种演奏效果与舞台的情节场景十分吻合贴切。这也说明了京剧的唢呐曲牌可以一曲多用,其效果的不同全在于演奏者的处理方法。

 在《挑华车》中高宠起霸后唱的[粉蝶儿],一句“杀气冲霄”,声情并茂,震撼全场,此处唢呐演奏者用了曲牌中的`最高音,E 调的“2”,这种高音有拔地而起之感,显得高亢激越,把高宠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陡然展现了出来。

 在《白蛇传》的“水斗”中,水族们集体演唱的[二犯江儿水],通过唢呐豪放洪亮音调的引导,以及吹奏技巧的合理运用,使唢呐的旋律和打击乐的锣经与众水族的合唱融为一体,把白娘子和水族们同心协力与法海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真可谓曲牌的精品,每次演出都会赢得满堂喝彩。

 用唢呐还可以吹奏表现战斗和舞蹈场面的曲牌如:[柳青娘]、[哪吒令]。也可以吹奏表现升堂升帐、发兵过场、行军狩猎,饮酒叙事,悲伤赴刑等情节的曲牌,总之唢呐具有极其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一些剧目中,用唢呐演奏的效果还能起到剧情发展时不可缺少的桥梁作用。例如《杨门女将》“探谷”中的“马唤”效果,就是用唢呐超吹和打音的技巧相结合,吹奏出了白龙马的一声嘶鸣,让穆桂英领悟到老马识途,从而打听到了采药老人。如没有这声“马唤”,剧情就无法转折发展。再比如《野猪林》中倒拔垂杨柳的情节,也是用唢呐模仿乌鸦的啼叫,惹恼了鲁智深,继而发展到拔去垂杨柳。另外在《四郎探母》的“盗令”中,铁镜公主故意掐了阿哥一把,使之啼哭,借此来惊动萧太后,才盗得令箭,正是这声啼哭起到了剧情转折的作用。这也是用唢呐来模仿,后来又发展到只用唢呐芯子来吹奏小孩哭,其效果更加逼真。

 在传统京剧中还有一些用唢呐担任领奏的唱腔,如《罗成叫关》中的[唢呐二黄],唢呐演奏者要通过熟练流畅的指法技巧和充足饱满的气息来配合演唱,从而增强了这类唱腔激昂挺拔,气势磅礴的特点。在演奏风格上独树一帜,与京胡伴奏的唱腔迥然不同。另有一类由唢呐来领奏的唱腔,是用D 调小唢呐吹奏的昆曲。如在《大闹天宫》的“偷桃”一折里,唢呐演奏者不仅要带领其他乐手配合演员的演唱,还要长时间地吹奏曲牌[小开门]和[万年欢]来衬托演员的表演动作。吹奏昆曲剧目时唢呐演奏者要严紧地配合演员的节奏和气口,要掌握好每个演员的特点和风格。还要有应变和领奏能力,曲牌的入转收要心中有数,这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伴奏经验和吹奏的功力。

 传统京剧唢呐的技巧有别于民乐唢呐,基本上只吹一个八度的音程,指法技巧只用垫音、指颤音,呼吸方式只采用循环换气。这也是京剧唢呐的一大特点,即使连续吹奏20分钟也不能出现断音现象。但是小唢呐吹奏昆曲时就要求有气口和停顿,便于演员的演唱。这两种换气的运用有着严格的区分。

 传统京剧唢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吹奏A调唢呐时时常有音调偏低的现象,影响了音色的正常发挥。还有一种上下把音程吹不准的现象,往往是下把音偏高,上把音偏低,换气时更加不准。另外有些吹奏者的唢呐发音过于直白,毫不修饰。

 可喜的是自从上世纪60 年代以来,在众多新编剧目的演出里增加了一些吹奏民乐唢呐的人才来参加京剧伴奏,把京剧唢呐的演奏水平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如《红灯记》中的[娃娃调],由管乐大师宋保才先生演奏的唢呐出神入化般地运用了吐音、滑音、颤音的技巧,其刚柔相济的音色和极富感染力的韵味与演唱珠联璧合,把李铁梅悲愤坚强,不屈不挠的心情和品格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这种高超的吹奏技艺令人叹服。目前在我们中国京剧院上演的创新剧目中,唢呐的演奏者仍然保持着不断进取的精神。我在《大闹天宫》、《春草闯堂》、《泸水彝山》等剧目里的唢呐演奏中就坚持了改革探索的思路,多处运用了民乐唢呐的单吐、三吐、花舌、颤音、滑音等技巧来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和渲染舞台的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演出效果。希望有一定传统京剧唢呐吹奏基础的年轻人能够多掌握一些民乐唢呐技巧,并加以运用,为把京剧唢呐的演奏水平推向新的高峰,贡献自己的才智。

;

“陕北唢呐出牌”意思是指陕北地区民间唢呐演奏时的技巧和风格。唢呐,又称“suona”,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族管乐器,其声音清亮高亢,被广泛用于庆祝节日、婚礼等场合。在陕北地区,唢呐表演通常与土家歌舞、秧歌等民俗艺术形式相结合,以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而“出牌”则指唢呐演奏者在演奏时采用的吹奏技巧、音乐节奏和舞台表现力,如变换音高、调子转换、鼓点强化等技巧手法,以及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舞台表演要素。“陕北唢呐出牌”意思是指陕北地区民间唢呐演奏时的技巧和风格。

唢呐不是个复杂的乐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哨、气牌、芯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木制圆锥体杆上开的8个音孔,前七后一,错落的排列着;杆子上装的铜质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气牌和芦苇做的哨;杆下端安着碗。就是这样朴实,甚至有些简陋的结构,却几乎能演奏所有管乐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鸟的鸣叫等等奇妙的声音。把唢呐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能分别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这样一个小乐器,竟能独自演绎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因此,拿捏唢呐的吹奏气息,也成了一门学问。演奏唢呐往往比较费气,音越高耗的气量也就越大。一般吹奏起来,不能无间歇地长时间表演,但经过训练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间艺人,吹起唢呐来,互相比着较劲的就是持久的耐力。"循环换气法"是最常见的演奏方法,这样的吹奏能使得气息总是饱满不息,可以使乐音不间断地长时间延续,甚至全曲一气呵成,令听众大为过瘾。

唢呐定调的丰富,非同一般。多彩的调音,造就了唢呐的丰富全面。目前的唢呐多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普遍使用的高音唢呐,低音区略带沙沙声,发音厚实;中音区的音色则是刚健、明朗,最擅长各种技巧的演奏,极富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音区的发音响亮,畅快淋漓;最高音则尖锐、刺耳,把握不好就会变成难听的噪音,因此很少使用。当下经过改革的加键唢呐,已成为民族乐队中一组完善的乐器,表现力更为丰富。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通常以杆的长短不同而分为五种。小唢呐杆长往往在22~30厘米,音色柔和,最适合用来独奏或合奏,特别是当它与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婉转起伏,更为动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都可以觅得它的踪影。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芦苇的,有麦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胶性虫壳的(但吹起来非常软),音响可谓别具一格。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扬。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声音低沉宏大,仿佛英雄出世,壮志满怀,气宇轩昂。在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北方地区,粗犷的大唢呐也是吹奏大型乐曲的最好选择。相比杆长50厘米的"大杆子",柏木杆稍短一点,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清脆明亮的声音好像能拨开云层见晴空,令人心神舒爽。用柏木杆吹奏小调以及模仿戏曲中人声唱腔,显得格外得心应手。海笛的长度不到20厘米,各部件也较小,玲珑小巧,发音却尖锐响亮,高亢冲霄。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器乐合奏是它最好的舞台。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闽西大唢呐,通常两支一起合吹列奏,称为"公吹"和"吹"。两支唢呐构造相同,只是在长度和粗细上略有差别,"公"短""长,"公"细""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吹"的发音低而浑厚,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4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