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经,江苏仪征人。1934年考入北大经济系,曾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学生会主席,是名噪一时的学生领袖,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末加入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并随战地服务团于1938年2月转到陕西凤翔,不久后即取得胡宗南的信任,打入国民党内部,当上了国民党陕西省三青团西京市分团书记。之后,经许焕国(徐晃)的同意,陈忠经冒险夜闯被特务严密监视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与中共取得了联系。1940年陈忠经正式加入中国***,在西安从事秘密工作,成为中共在国民党内一名重要的情报人员。众所周知,陈忠经与熊向晖、申健被周恩来誉为中共情报工作的“后三杰”(“前三杰”指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为中共掌握西北军政情报乃至国民党政府战略动向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忠实
一、被胡宗南“保送”留学
胡宗南为培植自己在西北的政治势力,以小组织的方式培养干部,并任用其信任的部下掌握实权。国民党三青团陕西省支团就是胡宗南的重要“组织”之一。陈忠经在获取胡的信任之后,地位逐步上升,先后担任三青团陕西支团组训组组长、支团书记、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等职。熊向晖在战地服务团时就被胡宗南一眼看中,被胡称之为“要好好培养的一棵小松树”,周恩来乘势将他作为“闲棋冷子”布置在胡宗南周围,经过数年的经营,也获得了胡宗南的信任,担任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申健则先是作为陈忠经的助手,继任了西京市分团书记,随后又被提升为省支团视导室的视导,任务是视察督导各地的团务。陈、申以视察各地团务为名,进一步兼带视察各地军纪(得到了胡宗南的赞许),了解胡部各地驻军的调动、军纪、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士气等情况,并与熊向晖等处送来的有关胡部的部署情报相核证,定期综合上报给中共中央。胡宗南的训词讲稿、重要文件、三青团组织规程等,也都是由陈忠经、熊向晖等起草的。1945年8月15日,毛主席在与康生的谈话中提到王石坚、陈忠经等人的工作时指出:“凡是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都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是情报工作最成功最模范的”。
胡宗南
但就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1946年的春天,胡宗南忽然决定派一批干部“出国深造”,据《民国胡上将宗南年谱》所载,一共派遣17人出国,除马蒙留英外,余皆赴美留学,陈忠经、熊彚荃(熊向晖)、申振民(申健)均在其列。此时正值国民党准备大举进攻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前夕,王石坚(自1940年10月起任中共西安情报站站长,领导陈忠经等三人小组)认为陈忠经关系重大,不能离开西安,于1946年5月19日致电中央,报告称:“胡宗南拟出资保送五人赴美留学,内有502号(陈忠经)、503号(熊向晖)、504号(申健),一面经外交部向美国某大学交涉入学手续,一面令彼等准备功课,参加自费留学考试,意极诚恳。我拟令502号设法拒绝出(去),因我处组织与工作得502号助力甚大,并近年来环境变化与工作方法的转变,已使我处机构与502号结合一起,故彼一旦出国,恐对组织影响太大,并502号近年地位发展已接最高机要层,如为求将来发展而出国实为脱离现实,舍近求远,不知此种措置是否得当。”同年5月25日中央复电“同意502号设法拒绝出国。”此后陈忠经以种种方式,或书面报告、或面谈,反复向胡宗南表示“来日方长”,眼前工作要抓紧,将来再出去。但是胡宗南始终不同意。10月间周恩来由南京返延安路经西安,王石坚秘密到七贤庄办事处当面向周恩来请示,周恩来了解情况后决定,陈忠经还是按照胡意出去,不宜再勉强争取不去,以免引起胡的怀疑。
于是陈忠经着手准备出国事宜,决心“快去快回”。他取得胡宗南同意后,去北平找胡适,请他向美国大学推荐。不久申请入学的事就有了答复,美国芝加哥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都同意了申请,经考虑商量,陈忠经决定去哥大,除它名声较大外,也因为它地处纽约市,有利于交往活动。1947年2月11日,王石坚报告中央:“502号已于二月十日(自沪)离国。”
离开西安的当日(12月30日),陈忠经给中央发去一电:“我经过多次多方的要求,终于无效,必须要离此他往,在这个生死斗争的关头,我对被迫离开岗位,心里实在太沉重,但我严肃的认为,我此去的意义是再化一次装,以便更深的进入敌人阵营,进入虎穴,同时藉此机会获得一些更多的实际知识,及人事关系,以便从事长期深入的斗争。我对我的祖国将有无限的惦念,谨祝保卫边区的神圣自卫战斗获得全胜。其余的话准备面告石坚同志,此间一切有关的工作已安排妥当,此致最后敬礼!”
二、风云突变
1947年2月10日陈忠经乘轮船自上海出发,经菲律宾、日本、檀香山,于3月初抵达美国旧金山,然后乘火车到了纽约市,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报了到,并安顿了下来。正在他慢慢适应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之时,忽然从国内传来一个晴空霹雳般的消息,他的联系人王石坚被捕了!
在陈忠经的记忆中:“(王)石坚为人精明、能干,有魄力,有见解,有办法。我们在西安的九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的。他的爱人范行先同志原是延安一女工,对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当时他们一家住在一个胡同深处的桃胡巷十五号,离我家不太远。……我们的工作局面愈来愈打开,我和石坚的接触就愈来愈多。都是在晚间,不规则地轮换,多半是我到他家,有时他到我家。先是几天一见,后来是每隔一两天甚至每天连续见面。情报是大量的。”1946年8月29日康生给王石坚的一份电报中称赞他:“你在西安工作中,对党对革命的无限忠心和很大功绩,这是在每天每份电报中,都可以看得到的。”从“每天每份”这个用词可以看到,王石坚的工作是积极努力、卓有成效的。
1944年,王石坚等向中央提出一项“反间计划”并获得中央的认可,目的是使王石坚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改变原来“昼伏夜出”容易引起怀疑的做法。经胡宗南同意,在西安西大街南侧比较热闹之处,物色了一家铺面和二层楼房,开设了一家“研究书店”(或称研究书社),有意取名“研究”,就是渲染它的“特务性”。王石坚(对外叫赵耀斌)担任经理(社长),潘裕然为副经理,程达(党员)等人参加工作。陈忠经则挂名董事长,作为“后台”,对外可以宣称书店是胡宗南系统的陈某人搞的。这样,由中共隐蔽出资(开办费二百万至三百万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公然开设了这样一个据点,并借此基础扩大发展,建立新闻通讯社,在西安接办了一家报馆,接着在平津、开封、太原、济南、保定、沈阳、长春等地建立分社和电台,派遣记者特派员,使得情报的来源更为广泛。
这一计划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46年5月24日中央给王石坚的指示电中指出:“六年来西安工作,在你的领导下,和各同志的努力下,转变了过去老的脱离社会的秘密方针,创造了新的深入敌内,争取合法,变敌人组织为我们组织的白旗政策,在工作上打破了过去狭小特务情报圈子,建立了包括军事、政治、党务、经济、特务等全面的情报工作,搜集了有关我党决定政策、决定行动的战略情报,在组织上不仅巩固了旧有基础,而且在各地开辟了新的重要据点,在密台的建立与联络技术上,都获得重大的效果,在干部的培养与教育上,不仅对原有基干,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提高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吸收了社会人才为我之干部。总之,在各方面,你们都创造了许多新的东西,其经验有历史的和全国性的意义,并使西安工作已成为在新形势下开展全国工作的基地,功绩甚巨,对中央帮助很大。因此,毛主席常说,你处的情报工作,是全国的模范。少奇同志说,你处许多重要情报,均值得奖以勋章的。”
就在陈忠经出国后不久,因中共北平军调部人员撤离,中央情报部将原军调部掌握的打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的谢士炎、丁行、朱建国等人交由西安情报处负责联系。1947年9月,西安情报处设在北平的密台被敌人破获,导致谢士炎等多人被捕。王石坚也受到牵连,在西安被捕。9月30日当天,王石坚已经知道北平出事了,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他买了飞机票,计划第二天一早飞北平了解情况。他的妻子范行先劝他当晚先到一个熟人家里避一避,王石坚去后因为怎么拍门都不开,无人回应,只好又折回家里,遂被捕。
陈忠经于10月间收到潘裕然从西安发来的信,称赵耀斌(王石坚)于9月30日被捕。犹如突遭电闪雷击,这不期而至的风暴令陈忠经久久难以平静。徘徊于斗室之中,震惊与伤痛轮番袭来,他一面忍不住思念同志与家人的安全,一面又暗示自己必须镇静,要坚强起来。当时他确定自己不可能躲起来,于是定下心来,一件件办理善后事宜。他先是立即将此事通知了熊向晖和申健,又给胡宗南写了一封短信,自承“用人失察”,请求处分。不管胡信不信,明面上仍保持国民党方面的身份。陈忠经估计原来按月发放的经费也必然断绝(后来证明确实如此),因此必须在纽约找份打工的机会,维持生活及学生身份,以免被美国移民局驱逐出境。最后,他决心不管多么艰难,也要设法寻找、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陈忠经压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静观其变,心理上也做好了“厄运”随时降临的准备。他找了份洗衣店的工作,每天劳动十四到十六个小时,以维持生活,虽然辛苦备尝,但也坚持过来了。不过,最难办的是,在异国他乡,如何才能重新跟中共党组织联系上呢?
三、脱却牢笼
陈忠经反复考虑下来,此时此地,要找党只有通过苏联外交机构,除此别无他途。但要与苏联外交机构取得联系,又不能触犯所在国的法律或引起注意,确实很伤脑筋。他事先仔细研究了苏联驻纽约总领事馆的地址和周围环境,并准备了要说些什么。11月间的某日,他直接闯进了领事馆,找到负责人,用英语简单叙述来意,希望经过他们的帮助,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并告知他们自己的住址。过了几天,陈忠经看看似乎并没有引起什么后果,于是又去了一趟华盛顿,也是到苏联驻美使馆,同样说明意图后,再坐火车返回了纽约。
1947年11月24日,陈忠经写了一份英文报告给中共中央,请苏联总领馆代发。这份报告辗转了两个多月,至1948年2月间,才转到中共中央那里。报告中陈忠经汇报了根据潘裕然来信所得到的讯息,主要是王石坚于9月30日晨4时左右被捕,他承认是***,并将西安东大街的电台交出。他的口供中未牵累到别人,只说陈忠经是受其金钱利用。另陈忠经的挚友张镇邦、程达也于10月5日被捕,据说均已承认为***员,但未知口供是否牵连到陈。之后再未收到潘裕然的信,陈忠经估计可能是信件被扣或潘也已被捕(按:潘裕然确实亦被捕,因其母与时任陕西省主席的祝绍周系亲戚,通过关系说项,胡宗南下令释放了潘)。潘、张、程等人均了解陈忠经为中共工作的情况。陈忠经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回到西安已无意义,徒然牺牲。他计划在适当时间秘密去莫斯科,然后再回到解放区,希望得到帮助。陈忠经并在报告中请示中央下一步的行动。
后三杰:陈忠实、熊向晖、申健
中共中央收到陈忠经的报告后,随即致电东北局(因陈的报告是苏方经东北局转去的),对如何营救陈、熊、申等三人与东北局和苏联方面反复磋商,过程中几经周折,最后通过苏联最高层才得以解决问题。
2月17日,中央致电东北局,称陈忠经等三人处境危险,而他们过去对党贡献甚大,请他们与苏方协商帮助陈忠经等离开美国转往苏联或东欧新民主国家,然后再回解放区。如不可能,应先隐蔽一段时期,再经澳洲或经菲律宾取道香港回国。此后中央又连发数电,希望通过有关方面转告陈忠经一切从最坏的基础设想,切不可无谓牺牲。经费正设法接济,并正设法联系陈忠经的家属。但是,罗荣桓2月27日报告中共中央,此事已与苏方交涉,苏方拒绝转报,并称是莫斯科的回答。此后中共中央又多次向东北方面催问交涉结果,东北局也据此多次与苏方交涉,但对方都回答说难以办到。
一直到1948年7月,事情才出现了转机。7月5日,李克农报告任弼时、周恩来,帮助陈忠经等人的事和阿乐夫(按:阿乐夫即阿洛夫,系苏联派往延安的医疗专家,同时也是苏共派驻延安的情报小组成员,负责向斯大林报告中共的情况。在西柏坡,阿洛夫也是斯大林与毛泽东之间的联络人)当面谈了,彼允为代转报。李克农立即拟写了电报,经毛主席亲自修改并签署,7月12日通过阿乐夫直接转发给苏联最高层,希望他们帮助陈、熊、申三人离开美国转往苏联或经东欧转香港回解放区,电报明确表示:“我们对陈等安全极为惦念,假若可能的话(此六字系毛主席用毛笔字所加),仍望设法,从(原稿为“以”,此字为毛主席所改)上述两办法中择其一法助其来我处,并请借给必要(此四字为毛主席所改,原稿为“给以足够”)的旅费与生活费为盼!”周恩来亦将原电报中的署名(周恩来、任弼时、康生)改为“中共中央”,以昭郑重。
这封由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给苏联最高层的电报起了关键作用,此后苏联领馆派人与陈忠经保持了定期的接触。1948年12月25日午夜,苏方转给陈忠经一封英文电报,这是陈忠经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了来自中共中央的指示。这封电报除了对他们表示慰问与惦念外,明确嘱咐他们根据战局的发展,已经可以直接从美国回到香港,找章汉夫同志接头(按:后来根据情况变化,最后改为与乔冠华同志接头),然后北返。
此后,陈忠经等人就一面留意国内战局发展等待时机,一面不动声色地做回国的准备。1949年4月,熊向晖先行回国,陈忠经与申健夫妇则于6月中旬抵达了香港。抵港后按照中央的指示,他们与乔冠华接上了头,乘船到天津,于7月1日到北京,回归了中共党组织的怀抱。
四、脱险后的谜团
王石坚
对于王石坚被捕后表现的定性,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1940年11月所制定的《关于叛徒自首分子及非叛变自首行为的规定》:“***员不论被捕与否,若向敌人供出或泄露党的秘密,供出或指证他人及机关,或劝他人自首,均为叛徒。***员从被捕被俘到出狱,虽未供出任何人及机关,但只要在言论上有反党行为,或未经被捕,自动向统治阶级悔过自首者均为自首分子。但供出完全公开合法的团体,供出党指定的备供机关,在反省院消极抵抗绝无反省表示、家属亲朋代为自首而本人知道后坚决拒绝但无效者,则不算自首。”若依此衡量,王石坚被捕后很快招认并在敌特机关任职的行为无疑应该被认定为“叛变”或“自首”。但实际的情况千差万别,有时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划一判断。比如1941年江西“南委事件”中,谢育才通过“假自首”借机越狱后通知组织,使中共地下党避免了更大损失,就是一个特殊的事例。王石坚的事件也存在类似的情形或疑点。
中共掌握政权后,查获的国民党档案中包含有王石坚被捕经过及审讯记录,因而对事件的大体经过已经搞清楚了。王石坚的被捕是情报处在北平的电台被侦破,电台台长李正宣叛变所致。王石坚被捕后虽然承认了***员的身份,交出了西安东大街的电台,但在口供中始终保留了陈忠经、熊向晖和申健这三人,只供称是受其利用。有人提出,王石坚被捕后很快就写了自白书,将他领导的华北、西北、东北全部情报组织、地下工作人员及***、五部地下电台、报务员、译电员、交通员及他所知道的有关地址都全盘托出,导致44名地下情工人员(大部分是非党员)被捕入狱,牵连被捕123人。这似乎是证据确凿的叛变行为。但是,王石坚手上最重要的情报关系就是陈忠经等三人,他既然已经向国民党特务机关和盘托出,为什么却坚持保留不供出陈忠经等人呢?另外,对于某些他当时掌握的重要关系,如天津的景霖密台以及打入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处的赵炜,也未供出。赵炜能在迁延两周之后顺利自沈阳脱身,不能不说与此有极大的关系。这是疑点之一。
另外,王石坚三十年代曾经历过一次被捕,也经受过严酷的考验,1946年8月19日中央给王石坚的电报中曾提到:“我们常以你过去在监狱中坚定的立场,和你在工作中模范的例子,在干部中进行教育”。赵炜回忆说和王石坚在北平宣武门附近一家澡堂接头时,亲眼看见王石坚脱去衣服后显露全身从胸背到前后下身遍体鳞伤的痕迹,而且多处伤痕各异。可见,他曾在国民党监狱中经受过严刑拷打,未曾屈服,不同于从未被捕过的人。这样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何甫一被捕就立刻招认了呢?这是疑点之二。
究竟王石坚真实想法如何,或许已经无法探明,这可以说是此案留下的永久谜团。
至于为什么国民党政府没有要求美国政府引渡陈忠经等人,周恩来曾有一个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王石坚供不供出陈忠经等人的真实身份,无关重要。王石坚是靠陈忠经掩护才站住脚的,熊向晖结婚后住在王石坚的家中,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说是利用关系,鬼才相信。有这些线索,国民党特务机关怎肯轻易放手?但胡宗南要保护他自己。***员在他身边这么多年,这样的事情捅出来,蒋介石饶不过他。
周恩来和熊向晖
确实如此。陈忠经、熊向晖与胡宗南的关系非常密切,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团长李芳兰一度怀疑陈忠经和熊向晖是***,并威胁要“检举”,但碍于陈忠经等深得胡宗南的信任,不敢轻举妄动。李芳兰曾不无醋意地回忆称:“每次调陈去西安东仓门(胡军团长官邸)工作,都不通知我,胡将军、杨上校(按:指杨尔瑛,三青团陕西分团干事长)、陈忠经他们成了铁三角”,她拿不出任何证据,自然不敢举发。从私人生活的角度,胡宗南与熊向晖的姐姐熊友榛(当时名熊彚苓)曾有恋爱关系,一度还打算结婚。据王石坚1946年5月19日给中央的电报:“503号之姊七年前与胡宗南相爱,胡宗南送她赴美深造,年前胡宗南催伊返国结婚,九月胡宗南至沪迎她相晤后,胡突然变卦促她同别人结婚,现胡令她选择对象结婚后,送彼二人出国。503姊受刺激甚剧,表示愿与最进步者结合,……”,后经王石坚等反复商议,并取得熊友榛和申健的同意,两人最终结合在一起。在胡宗南保荐公派留美英的17人之外,对于“李人士、余忠玲、熊彚苓女士等,亦各补助美金三千元助其出国深造”。可以想见,如果此事一旦暴露出来,胡宗南根本就撇不清干系,所以他必然竭尽全力将此事压下,这也是陈忠经等人幸运脱身的一大关键。
这个人结婚,竟然能让毛主席随礼100万?
1949年12月30日,陕西清涧县的一个小破农村当中,正在举办一场简单的婚礼,婚礼现场没有什么人,都是家里的亲戚长辈之类的,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穿着军装的人,出现在了门口,看到这个人的时候新郎都愣住了。
新郎抛下妻子赶紧跑了过去,军人递给新郎一封信,,同时还有一个包裹, 众人看到信中的话都愣了,这封信竟然是伟人毛主席写的,并且还是随礼来的。
信中写道,瑞歧同志:派马汉荣同志前来参加你的婚礼,祝你俩白头偕老,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多做贡献。 顺捎上100万元请收下。毛泽东
这100万在当时可是天价啊,不过这100万是旧币,即便是旧币折合成人民币也要100元了,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一个普通人工资也就才几块钱而已,这100元相当于很多人一年的工资了。
这下村民都炸了锅了,新郎和毛主席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并且毛主席还给他随礼这么多呢?
新郎叫张瑞岐,说起来张瑞岐这个小伙,那来头可就大了,张瑞岐出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恨透了旧 社会 ,后来参加到了红军,当时他年纪还小,一直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当时日军多次将炮弹投在了毛主席住处附近,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将毛主席搬到枣园附近居住,并且还给毛主席配备了新的警卫员,其中就有张瑞岐。
在主席身边,张瑞岐一直都很仔细,也很认真细心 ,很快就升任了警卫班班长,他手底下有16名警卫员,对于毛主席身边的安排,他一直都安排得非常到位。
这个人结婚,竟然能让毛主席随礼100万?
在毛主席身边的这么多年,不管是从生活,还是在安全方面,张瑞岐做得都非常到位,也一直都很是尽职尽责,毛主席也很是信任张瑞岐。
跟着毛主席的时间长了,张瑞岐也潜移默化当中,被主席给感染了,他的爱国情怀,还有思想觉悟也是越来越高了。
1947年初,蒋介石派胡宗南进攻延安,此时毛主席做出撤退延安的决定,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其中就包括张瑞岐,后来在毛主席的教导下,张瑞岐虽然不舍得,但是也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
在撤退延安的时候,张瑞岐时刻保护在毛主席身边,生怕毛主席出现一丁点的问题,1948年初,党中央决定离开陕北,当时很多人都是陕北的战士,党中央的意思是如果有战士想要留下也可以,毕竟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
张瑞岐一辈子没离开过陕北,并且在老家有一门亲事,毛主席亲自找到张瑞岐,说他可以回家结婚,不用跟着自己撤退到河北,但是张瑞岐不放心,他知道此事毛主席的安全非常重要,于是决定护送毛主席到河北。
后来张瑞岐一直跟着主席去到西柏坡,当时主席身边很多人都已经学习去了,张瑞岐此时都三十岁了,主席没让他去学习,想着他该回家成亲了,毕竟人家女孩一直等着他呢。
张瑞岐再次拒绝回乡,他说自己要把主席送到北平,才算是能放心,主席心想去北平也好,多见见世面,就这样张瑞岐一直跟在毛主席的身边。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迁入北平,此时北平城内有很多敌特分子,都在盯着毛主席呢,所以主席的安全是很重要的,张瑞岐又是寸步不离的守候在主席身边。
这个人结婚,竟然能让毛主席随礼100万?
直到最后毛主席顺利进入北平,入驻到双清别墅之后,张瑞岐才算是彻底放心了,毛主席虽然依然忙碌,但也在关心张瑞岐的婚事,此时张瑞岐也打算向毛主席告辞。
后来大家为张瑞岐举办了欢送宴,张瑞岐才算是离开了毛主席,此时他已经在主席身边工作十几年了,大家都很是不舍。
当时刚好贺龙同志来向毛主席汇报情况,毛主席就让张瑞岐乘坐贺龙同志的飞机,回到了陕北,看到张瑞岐回来,未婚妻也很是高兴。
此时的未婚妻也已经从原来的少女,早已变成了沧桑女人,毕竟都已经三十岁了,张瑞岐也很是感谢未婚妻,一直照顾陪伴着自己的家人。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回到家之后就很快完婚了,张瑞岐没想到主席,还在惦记着自己的婚礼,并且还让自己成为曾经的战士,给自己送来了这么多的礼金。
也正是因为主席的这一举动,大家才知道了原来, 张瑞岐的身份不简单,主席送来的这100万(旧币),在那个年代可以兑换100元,可以买一百多斤大米。
本来张瑞岐打算回去继续工作,但是父母实在不放心,加上刚新婚,于是张瑞岐决定,就待在家乡建设家乡。
后来主席得知张瑞岐生活困难的时候,还曾派人送来300元钱,这在当时都是一笔巨款,即便自己再困难,也从来没向上级部门要求优待,一直都当自己是个农民。
在建设家乡的时候,张瑞岐也一直谨记毛主席的教诲,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将家乡500亩光秃秃的山岭,给建造成了林地,为当地的绿化做出巨大贡献。
并且在老了之后,张瑞岐无偿捐献了这块林地,这其中的带来的经济效益,他也完全分给了当地的村民。
后来一个作家知道了张瑞岐的事情,去看望了张瑞岐,后来他将这些事情整理资料后,寄到了兰州军区,后来大家才知道张瑞岐的故事,此后兰州军区就一直照顾着老人,直到张瑞岐去世,并且当地烈士陵园,还为张瑞岐树立了一块纪念碑。
孔令仪是宋霭龄和孔祥熙的大女儿,性情温柔平顺,一举一动中流露出大家门派的作风,一点也没有豪门富二代的张扬跋扈、恃宠而骄的劣迹。但正因为她这样的沉稳平和的性格,在她的婚姻大事的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中国历代皇帝的女儿还是豪门贵族的女儿,都无法逃脱命运自己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从而屈服于政治联姻之类的婚姻安排。在孔令仪追求自己的幸福之前,她也被安排过类似的相亲,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和胡宗南。孔令仪觉得胡宗南在文学素质方面和自己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两个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因而拒绝了。第二次是和卫立煌,卫立煌比孔令仪大了十多岁二十多岁,孔令仪觉得这样老夫少妻的模式自己根本接受不了,因此也拒绝了。第三次是和一个名叫孙桐岗的空军,这名空军是韩复榘手下的,在相处过程中,孔令仪觉得孙桐岗在利用自己的身份攀附孔家的权势和财力,而父亲也借此机会培养空军势力,这样一种充满交易的关系使她无法进行下去,于是便再一次拒绝了。
孔令仪想要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在与陈纪恩相识后,她知道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幸福,但是孔祥熙调查了陈纪恩的身世背景后却不怎么愿意,因为陈纪恩家境贫寒,父亲只是乐队的指挥而已。但是孔令仪主意已定,再加上对女儿的宠爱,孔祥熙最后不得不答应。
郑群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为信仰而死,赵云飞眼看亲人被杀却无能为力。
七叔同志的死,深深刺激了这个本就对军统嗤之以鼻、失望至极的人,同时又仿佛唤醒了其内心真正的信仰。
但要想脱离保密局却并不容易,女主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假结婚。
以此为由应该会成功,于是两人携手回家看望老母亲,并定下结婚日期。
没成想赵云飞当天却选择逃婚,其实就算他不言明,女主也知道其去向。
在郑群死之前,陈玉婷曾对男主表明:如果你不想后悔的话,就去做点什么吧。
至此赵云飞才真正下定决心投奔延安,后顾之忧已解除。
毕竟他们都共同经历过生死,人品性格都已一清二楚。
但不得不说,《信仰》漏洞太多,几乎每集都有,让观众看得唏嘘不已。
只见男主先是到西安看望两个好兄弟,从他们口中得知胡宗南正在集结军队准备攻打延安。
还没等启程便被其前线部队抓住,因为此地离共军老巢延安很近,所以关于身份甄别异常严格。
本以为赵云飞计划失败,但由于认识盛长官就被安然无恙的放了出来。
小阳就想问下,赵云飞之父的影响力这么大?导致男主好几次只要遇难必有贵人相助。
1在重庆时,因偷听共党电台语录被审查,是叶翔之处长出手救下并调换岗位。
2两次私放沈洁,要不是刘家骏帮忙处理,赵云飞早下线领盒饭。
3马五抓捕“七叔”曾怀疑男主,是陈玉婷和叶翔之让其险逃一命。
前20集播完,很少有一件事情是赵云飞独立圆满完成,漏洞百出,这还是跌宕起伏的谍战剧吗?
不是每个主角生来家世背景强大,看看《风筝》之“军统六哥”、《潜伏》之“余则成”、《悬崖》之“周乙”、《伪装者》之“明台”,那才是经典人物。
再来说下百货店老板王震川,因为之前被捕事件,庄媚娇的人一直都对其有所监控。
前脚七叔刚走,后脚就有电台发报,且中途路上只停留过该店铺。
多么明显的证据,可保密局的人就是不抓,玩的就是心跳,想要人赃俱获。
但为何王震川大包小箱甚至雇辆马车出走,都没有人发现前去报告?
说好的监视呢?共党嫌疑解除了?其中车内可是藏有电台的。
4人目标比较大,是怎么轻易突破防线和关卡?真当军统是吃干饭的?
不至于如此随意和敷衍吧,想一出是一出,也难怪网友会戏称为“谍战神剧”。
仔细想来,马五、曹顺、庄媚娇三人,别看马五人不太精明,但却办实事,一点都不含糊。
庄媚娇虽有脑力,逻辑思维也不错,但也没看她抓到共党,自己不上心还经常责怪下属。
至于曹顺的话,感觉他是形势所趋,不得不屈服,俗称打工人,还是有恻隐之心。
1担心沈洁承受不住酷刑,找来麻醉迷幻师来诱导说出任务。
2枪杀珍珍,事先不知道其怀孕,被逼无奈只能妥协。
3再次见到沈洁是在乱葬岗,只是打晕并未直接开枪或拘捕。
但不管如何,曹顺已经做了错事,相信其结局会善恶终有报。
接下来就是男主如何突破关卡到延安,然后正式加入***。
女主则是留在上海保密局,只要查清养父死因她应该也会加入,期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句古语,那就是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非常讲究孝道,但是在民国时期,著名将军胡宗南却不认自己的老父亲,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孝道
中华民族向来是讲究孝道的民族,孝道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被提出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血缘关系基本上决定着政治走向。不管是宗法制还是分封制,在权力分配和权力继承方面基本上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到了西汉时期,随着董仲舒的新儒学被确立为官方指导思想。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就被普通老百姓所熟知,也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行为准则。所谓三纲五常就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这样的等级秩序能够一直存在,那就是因为孝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孝道,就是指养亲和敬亲,就要赡养自己的亲人,在自己的亲人年老以后,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进自己最大的可能为他们养老送终。敬亲就是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在外人面前给足他们面子,在家人面前也要注重形象,比较顺从他们,孝顺孝顺,顺着也就是孝了。
孝道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标准,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选官标准。如果你无法做到孝顺父母,也就无法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甚至还有可能因为不孝顺父母被朝廷之罪。现代社会,孝顺父母已经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品德规范。
二、胡宗南赌气离家
胡宗南出生在我国南方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他的父亲是胡际清。胡际清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从事药材生意,在年轻的时候赚了很多钱。但是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政治格局也不大,没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再加上当时正好处于战乱时期,企业发展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影响,因此胡际清的药材企业很快就衰落了。他虽然也经常工作,但是家里的生活条件还是明显下降。
1915年的时候,胡宗南从私塾学校毕业了,在一所小学当老师,日子本来可以平平稳稳的继续进行,但是胡宗南的父亲却让他,和一个不曾认识的女子结婚,胡宗南非常生气。再加上他没有成功成为小学的校长,一怒之下胡宗南就离家出走了。
三、成为高级将领,却不认自己的父亲
胡宗南离开家以后,去到了革命风潮影响最大的地方广东。1925年的广东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根据地,此时中国***和国民党正在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是其军事合作的重要表现。黄埔军校建校以后,开始广泛地向社会招生,离家出走的胡宗南非常荣幸地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的胡宗南,带领部队南征北战,并且建立了赫赫战功,越来越得到老蒋的赏识与重用。后来的时候,胡宗南成为了45万部队的首领,是响当当的西北王。
越来越老的胡际清,从其他人口中,听说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将军。自己觉得非常高兴,也非常的自豪。于是就带着家乡的特产去找胡宗南了。
胡际清来到胡宗南的部队就被拦了下来。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的胡际清当然有些胆怯,但是想着自己的儿子已经是大官了,这个部队全部是自己儿子的,于是还是大胆的走向前,对着守门的就说,我是你们军长的父亲,我是来找你们军长的。
守门的老兵一看这种情况,立马跑去向军长汇报,说门外有一个老年人说是您的父亲。胡宗南缓了缓沉思了一会儿说,让他回去吧,我不认识他。胡际清一下子急了,想着自己的儿子怎么可能不认识自己呢,于是大喊自己儿子的小名琴斋。胡宗南听了以后,告诉他的手下说,这个人一看就是来闹事的,快把他赶回去。
胡际清只好回到自己的住所,一直闷闷不乐,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不认自己。此时门响了,一个将军走了进来,告诉他说,这是军长给你的钱,你拿着离开吧,再也不要来指挥部找他了。胡际清大骂胡宗南不是人,从此父子两个再也没有见过。四、胡际清和胡宗南的矛盾因为包办婚姻而爆发
胡际清和胡宗南的关系之所以闹得这么僵,那是由于胡际清非要包办婚姻。胡际清在落魄的时候,心中有一件大事,就是一定要把自己儿子胡宗南的婚姻大事给解决了,于是就选中了一个能够超持家务的女孩儿,并且希望他做自己的儿媳妇儿。
但是,胡宗南是接受过先进思想教育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早就在他脑袋中生根发芽,他是不可能和一个不认识的女子结婚的。胡际清也非常的固执,认为包办婚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并没有做错什么,而且按照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胡宗南就是喝了几天洋墨水,受了几天西方文化的影响,就不知道中国文化了。
胡宗南一直和自己的父亲辩论,希望父亲能够理解自己,并且一直和自己的父亲说,没有爱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但是他的父亲没有被他说动,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又摆脱不了自己的父亲,只好离家出走。这一出走便没有再回到那个家。
胡宗南和胡际清这对父子,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了矛盾越来越激化,包办婚姻这一事件彻底使两人有父子变成了仇人。实际上父母与子女的缘分只有短短几十年,我们不要因为观念的不同,就分崩离析,是要试图去理解父母。
“有人追求终身浪漫,有人追逐非凡,有人拥抱平凡,有人以热爱为指引,有人以自洽为方向。”
你在追求着什么?我们的一生,,想想也就短短几十年,你可以选择自己热爱的东西,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向往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不要拘束,毕竟你的人生也就几十年,倘若真的有来世,或许我们是幸运的,可以再享受一次人生,但连我们自己也不清楚,世间到底是否有来世,那么既然是不确定的事,就不要纠结,而是要看向当下,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走去,但我们也会面对外部因素的干扰。
毕竟生活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里,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外部干扰,对此,你要记住的就是,要逆风而上,最终你所期待的会和现实中的相挂钩。
古人都爱才子配佳人,也不厌倦富家**穷小子的设定。然而在民国时代,确实有这样一对情侣,最终他们还是冲破了家庭的阻碍,有了自己的家。
这个主人公就是孔祥熙的女儿孔令仪,曾经拒绝了卫立煌和胡宗南等人,或许是因为期待爱情,她最后嫁给了门不当户不对的穷小子陈纪恩。
都说,灰姑娘嫁给了王子,那么是否有人知道他们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呢?两个本来就身份悬殊的人,真的会拥有美好的爱情,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么?显然,孔令仪并不是,即使她嫁给了爱情,却并未有恩爱两不疑的结局。
孔家长女“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样子,跟着风,走遍天涯。
我们也从来都不想被别人定义,被别人所期待,活出别人眼中的样子,其实我们最渴望的,便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眼中的样子,不求光芒万丈,但求忠于自己。
孔令仪,1915年出生于权贵之家,父亲是孔祥熙,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而且还是一名银行家,母亲更是出身名门望族,是宋家三姐妹中的老大宋霭龄,而另外两姐妹分别嫁给了孙中山和蒋介石。
就凭借着这样显赫的背景,孔令仪显然是名媛之最了。而且在家中,她还颇受父母的喜欢,因为是孔家长女,又和父亲长得极为相像,自然是讨得父亲喜欢的。
但是,即便出生于权贵之家,又是当时民国时期的顶尖名媛,但她却从来都没有恃宠而骄,养成一个娇惯的脾性,就像她自己,出生世家,但也是想要做自己,而不是别人期待的样子。
她性格温柔,虽然生活是养尊处优,每天早上都要吃燕窝,并且还会用高档的化妆品,名牌包包,但这毕竟都是正常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家族,自小养成的习惯和一个真正名媛的修养,从来都是有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做保障的。
拒嫁权贵“忠于自己,活得像自己。”我们都想活得像自己,包括每一个方面,亲情,友情,爱情,皆是如此。
而对于每个女子来说,能够拥有一场难忘终身的爱情,便是极好的。毕竟和男子相比,绝大多数女子都是感性生物,她们渴望爱情,渴望浪漫,渴望邂逅一场爱情,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是体验过了,便是无悔,因为她活出了自己,没有将自己软禁在天天框框之中。
对于孔令仪而言,爱情显然就是一场浪漫的邂逅,她从来都在等待一场不期而遇。
但从家人的角度来讲,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作为全家最受宠的孔家大姐,她的婚事自然有很多人记挂着,比如宋美龄。
从小就在南京上学的孔令仪自然是和宋美龄的关系极好的,于是对于孔令仪的亲事,她也是亲自挑选。选中的人名叫胡宗南,是个年轻有为的军官,并且深得是蒋介石的喜欢。
但孔令仪却不喜欢他,她觉得是个莽夫,没有一点文艺细胞,并不是她喜欢的类型,此后,母亲又给她介绍了陆军上将卫立煌,但她又以年龄差距太大为由而拒绝了。
其实并不是那些人不好,而只是并不是她所期待的,在她的心里,一直渴求着一份爱情,无关门楣,只关乎两人是否喜欢,是否觉得彼此就是对的人。
“温柔却不软弱,努力且上进。”孔令仪,确实是温顺的,但她也有着自己的原则,从不软弱,不喜欢的便拒绝。对于两次相亲的拒绝,或许这样看来,孔令仪是有叛逆精神的,但不能否认,她忠于自己的心灵,勇敢说不,活得是自己。
下嫁穷人“如果结果不如你所愿,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
从来都不缺乏有人对于过程和结果哪个更为重要的探讨,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两个都是重要的,那些或者倾斜于过程或者偏向于结果的,只是说侧重的方向不同,没必要过分纠结。
对于孔令仪本人来说即使到最后她的婚姻以失败告终,但也不能说她就失败了一生,曾经她的选择是错的,她忠于自己,哪里便是错了?
在拒绝了家里安排的两人后,孔令仪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那个她即将要嫁的人:陈纪恩。
虽然说陈纪恩留过学,但缺不能掩盖她是一个穷小子的事实。对于出身名门的孔令仪,两人的身份悬殊自然是有着天堑之隔的,孔家父母自然也是不愿意,毕竟那是他们从小疼爱到大的女儿,按照他们的想法,肯定是要有个门当户对的人和自己的女儿相配。
但孔令仪却还是义无反顾得嫁给了自己的爱情,她先是以留学的名义和陈纪恩去往了美国,之后两人生米煮成熟饭,而远在天边的父母,就算不同意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最后还是默许了这门亲事。
但其实,孔令仪的结局确实不是美满的,后来的陈纪恩在和孔令仪结婚之后,不仅是利用到了孔令仪背后的势力,而且还经常沾花惹草,从来都不忠诚。
而一向作为对爱情有着浪漫幻想的她,怎能容忍对爱情的亵渎,自然是和他离了婚。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取必然,顺其自然。”如果真的不是自己的,那便坦然接受,有何不可,我们本来就应该要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我们都会渴望爱情,都有着对美好事物的邂逅,想等一个人,最后长长久久。
但孔令仪却没有等到,即使她从来都没有在乎陈纪恩的身世,到后来还是陈纪恩利用她的家世背景,发展自己的事业,但孔令仪却没有说什么,毕竟她爱他,便是爱他的全部,两人既然是夫妻,从此便是一体,便没有必要分割地清晰。
孔令仪就是这样,她是一个感性的人,她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和他一起私奔,她以为她嫁给了爱情,她觉得他们能够一直恩爱如初,可她没想到的是,只是女有情,郎却无意,即便结婚,陈纪恩也收不住自己那个想要向外逃离的心。
不是门当户对的爱情,是有好的结局的,但却不属于孔令仪,她或许鲁莽,为爱情不顾一切,最终结局也不尽如人意,但她却活出了自己,忠于自己本身,坦然放下,才是本真。
潜伏敌营12年,小蒋为他证婚,主席称他能顶几个师,后来去哪了?潜伏敌营12年,两次拯救延安,主席称他能顶几个师!卧底敌营12年,主席称他一人能顶几个师,总理赞他能敌万千军!
在我国的红色情报史上,曾涌现出不少功勋卓著的无名英雄,比如著名的“龙潭三杰”(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除了李、钱、胡三人之外,在我情报史上,还有“后三杰”,他们分别是熊向晖、陈忠经和申健,也同样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三杰”中,熊向晖的经历人们较为熟悉——作为官宦子弟,他思想进步,心向革命,加入组织后,又受派打入胡宗南身边从事秘密情报工作,以其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巧妙地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西安军事会议”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保卫延安屡建奇功,被主席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总理也称赞他“一人能敌万千军,创造了情报工作的奇迹”。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19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其父时任掖县的推事(也就是县长),后来又相继转任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湖南高等法院院长。熊向晖也是学霸一枚,17岁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即开始从事革命工作,并加入党组织。受上级派遣,1937年熊向晖打入胡宗南部,开始了长达12年的秘密情报工作。
熊向晖由于出身良好,又是清华高才生,所以深得胡宗南的喜爱,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并被送至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学习期满后,熊向晖成为胡宗南的左右手,一路从侍从副官升任机要秘书。因为背靠胡宗南这棵大树,熊向晖在敌营生活得如鱼得水,也结识了一大批政要,这又拓宽了他获取情报的渠道。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殊职位,使得他能接触到敌方的最高机密。1943年6月,老蒋亲自主持召开官邸会议,决心向延安动手。蒋随即密电胡宗南“闪击延安”,并要求“行动绝对保密。”谁知,这份绝电报被熊向晖及时发往延安。最终,胡宗南的“闪击延安”,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行动以失败而告终。
行动没有成功,胡宗南发觉有人泄密,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自己的贴身秘书熊向晖所为。熊向晖并未受到任何怀疑,仍得到胡宗南等人一如既往地信任。1947年2月,熊向晖和相恋多年的恋人湛筱华结婚,小蒋主动要求担任他们的证婚人。
蜜月还没度完,熊向晖又被胡宗南召回西安,原来老蒋又要向延安下手了。胡宗南对熊向晖说:“奉总裁令,3月10日对延安发起攻击。”说完,胡宗南给了熊向晖一个文件包,里面是两份绝密文件:老蒋核准的进攻延安的方案;陕北我军的兵力配置情况。
这一情报当即又被熊向晖通过中间人传递到延安,结果,老蒋的如意算盘又落空,阴谋被失败。冒险送出情报后的熊向晖,这次又安全“着陆”,不久,熊向晖还被胡宗南送到克利夫兰西保大学(凯斯西储大学)研究院读政治经济学硕士。
1949年11月6日中午12点半,中南海勤政殿,总理特设午宴招待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人。总理把熊向晖介绍给大家,几个人都有些惊讶:“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总理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人们这才了解了熊向晖的真实身份。张治中不无感慨地说:“早知道老蒋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是跺党对手,今天才知道,在情报工作上,他也远远不是贵党的对手。”
1949年以后,熊向晖进入外交部,开始了他20多年的外交生涯,先后担任新闻司副司长、驻英国代办、总参二部副部长、调查部副部长、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2005年9月9日逝世,享年86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