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喜爱。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逐步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再加上桑派,就成了六大名旦。以六大名旦为代表,形成了豫剧六大流派。说起豫剧六大流派,常派代表人物是常香玉,被誉为“豫剧皇后”。陈派的代表人物是陈素真,她本名王若瑜,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的美称。马派代表人物是马金凤。崔派的代表人物是崔兰田,是豫剧“十八兰”( 指18位名字中间带“ 兰”字的演员) 中的代表人物。阎派的代表人物是阎立品。桑派的代表人物是桑振君。生角中,唐派代表人物是唐喜成,牛得草是著名豫剧丑角演员。他创立了豫剧牛派唱腔,李斯忠是著名豫剧净角演员,刘忠河被誉为豫剧“红脸王”。说起豫剧,不能不提“豫剧十八兰”。 豫剧十八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大意是说,早期有18个兰字辈的女演员跟豫西名须生周海水的大乙班学戏。因为当时女演员较少,一时在西部山区引起轰动,中途不断有人退出或者改行,又不断有人补充近来,人数已经不绝对是18个了。解放后整理戏曲史的时候,连周海水本人也已经记不清楚前期的十八兰究竟都谁了。因此,后来的十八兰有多种说法。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周兰凤、李兰菊、范兰荣,车兰宝、汤兰香都在豫剧十八兰之列。后来,崔兰田改唱旦角,李兰菊技艺也日益成熟,遂有了“提起豫剧十八兰,就数小菊和大田”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豫剧新秀辈出,其中张宝英、王清芬、虎美玲、牛淑贤、李喜华、菅爱梅、朱巧云、李金枝、陈淑敏、马莉、胡小凤、章兰被称为豫剧十大名旦(意指豫剧十大名旦不止十人)。汤玉英、李金枝、王清芬、虎美玲、谷秀荣、陈淑敏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被称为“六朵梅花”。 豫剧界所谓“郑州三玲”的提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系指原郑州市豫剧团的三位台柱——虎美玲、王希玲和刘伯玲。王善朴、魏云、高洁、杨华瑞、马琳等主演的《朝阳沟》、由柳兰芳主演的《小二黑结婚》、由常香玉和王善朴主演的《人欢马叫》、由任宏恩、汤玉英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这些剧目,都是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风格在全国获奖。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由于豫剧的独特风格,使豫剧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演出团体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约200多个,仅每年跃在河南省的业余团体,达2000多个,目前,豫剧已成为全国剧团数量最多的第一大戏剧剧种。
一、发展历史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
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河南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
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县志》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等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河堤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已在河南存在。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封丘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
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二、流行区域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三、经典剧目
1、《春秋配》
豫剧《春秋配》是豫剧大师陈素真的代表剧目,是豫剧传统剧目。
该剧描写的是李春华与姜秋莲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姻缘的感人故事,剧名因取自剧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春秋配》是一出传统唱功老戏,很多剧种都有,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冗长,后多只演“捡柴”“砸涧”两折。
尤以“捡柴”一场最为经典,这也是陈素真花费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于一体的折子戏,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际谈情说爱的画面,展现出主人公姜秋莲率真的性格,及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
2、《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为 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
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
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3、《三上轿》
《三上轿》,豫剧传统剧目,戏全本《假金牌》之一折 。原本是胡唱八唱的(送客戏),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被豫剧皇后陈素真改编加工整理后,轰动大中原。
14年后(1944年)陈素真将此剧传授于豫剧大师崔兰田,崔兰田宗深沉、悲壮的豫西调,她将此剧改为豫西调唱腔,仍造成巨大轰动。
此后又被越剧、评剧、秦腔、黄梅戏、庐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川剧、平调、淮海戏、怀调、泗洲戏、淮剧等其它剧种移植了此剧。
四、代表人物
1、陈素真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名门望族,官宦之家。曾居住于:陕西、湖北、甘肃、河北,而后定居于:天津市。
曾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北省文联委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顾问、天津市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荣誉职务。
她8岁拜师,10岁登台,成为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3岁收徒,人称豫剧甘罗。她是戏曲教育家、豫剧改革家(将古典舞、哑剧融入豫剧)。
并首创豫剧界第一个流派“陈门(陈派)艺术“,被观众及剧作家和戏曲大师们誉为:豫剧一代宗师、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兰芳、豫剧皇后、豫剧三鼎甲之首、梆子大王(豫剧大王)。
陈素真在豫剧六大名旦中年龄最大,从艺最早,成名最早,并且是唯一一位有着生、旦、净、丑等各行当艺术功底的豫剧大师。
此外,豫剧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精湛的艺术,被视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2、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3、马金凤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豫剧六大名旦之一。
马金凤,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9岁改学豫剧。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两花一挂”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
曾任商丘、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4、唐玉成
男,1895年出生,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申台寺村人。唐玉成是豫东调最有代表性的红脸(老生)演员,原名子信,誉名红脸王、著名豫剧大师、豫东调创始人、豫剧红脸宗师、豫东红脸代表人物、被誉为 “红脸王”、 豫剧“麒麟童”。
5、王素君
王素君(1933一 ) 女,河南省开封市人。老一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攻旦行,又是豫剧文小生泰斗,曾是豫剧舞台上少有的“生旦两门抱”的全才演员。
自幼入许昌著名的“二油梆”戏班学戏,并随戏班演出于许昌及周围许多县市。与王敬先、王秀兰并称为“汴京三王”。
扩展资料:
豫剧唱腔: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
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
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豫剧
一、中国古代戏曲文章学价值重估的认识背景
在以诗文为正统的古代文章学观念中,戏曲剧本常常是不能入于“文章”范畴的,正所谓“曲之于文,横被摈斥,至格于正轨之外,不得与诗词同科”。在戏曲学研究史中,人们也较少以文章学的观念来研究戏曲剧本。那么,在戏曲文化学和戏曲艺术学研究已经成为基本的学术趋势,并且正火随风炽的时候,提出对戏曲文章学的价值重估,似乎难免思维滞后的嫌疑,我却以为大有重估之必要。
首先,戏曲场上演出的渐趋式微,造成戏曲表演艺术价值的逐渐失落,而当表演艺术从历史的“前台”退隐为艺术史的档案数据之后,戏曲剧本将突现出更为重要的文章价值。
中国戏曲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戏曲的演出史,似乎有演出,才有戏曲;演出的兴衰,也正是戏曲的兴衰。而对于戏曲剧本的评判,亦是以能否演出为重要标准,所谓“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而当场上演出成为戏曲的终极目的与最高价值体现时,戏曲剧本的独立价值,或者说戏曲剧本可以作为文章来写作、来欣赏的价值则相对被人们忽略了。
然而,从上世纪末以来,戏曲演出的式微已成定势。戏曲本应在剧场的特定文化空间中被启动的可能性不断失去,戏曲赖以存在的观众愈益寥落。据报道:“广州城里铁杆的粤剧迷仅有2000人,与戏曲‘活化石’昆剧在上海的固定观众数不相上下”。如果说电视文化与传统戏曲在唱“对台戏”的话,不仅大批观众倾情于电视文化,已“首不复东”,而且戏曲在挣扎中的“复兴”幻想也要依赖电视传媒去“实现”。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戏曲剧本的价值将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我们继续想象和认识已往戏曲史的重要的文本证据,而且是可以永久存在的具有独立价值的文章,或曰戏曲文学作品。纵然我们还会以戏曲乃综合艺术的观念来评判剧本价值,但是它本身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文艺思想、技巧方法等等内容,使其在作为独立的文化载体与文学文本被阅读、被研究的时候,将会释放出丰富的有价值信息。从目前来看,戏曲的演出还不会绝迹,还在被当作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这种演出还能持续多久,尚难预料。所可预料的是,戏曲赖以存在的剧场与观众可能锐减以至消失,而其同样必须依赖的剧本以及未来读者不会消失,以后人们可能更多地由看戏、听戏转为对戏曲文章的阅读。
其次,在文化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文艺学研究由于过多地依赖于对西方文艺思想的解释和转借,变得既没有特色,也缺少自己的思想创造,因此全面地、不同角度地清理和研究我们传统的文艺思想,便具有重新认识传统文艺和建设我们自己的新文艺思想的双重意义。那么,戏曲剧本的文章学研究,不仅涉及到戏曲学的诸多方面,而且可以从一个特殊角度提供对传统文艺思想的深入认识。
戏曲剧本作为在表演艺术规范制约下的一种特殊文章,既是我们研究戏曲史的最重要的基本资料,也是我们研究传统的民族文艺学的重要凭借。先辈学者们整理了大量的剧本典籍,进行了大量的剧本解释与剧本评析,但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对戏曲剧本作独立研究的还并不多见;把戏曲剧本当作特殊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也比较少。这原因自然是由于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多是把剧本当作戏曲表演的一个部分来看待,因而它的独立存在价值就受到质疑;而在新的戏曲学学术思潮中,人们又偏重于对戏曲全方位的、乃至于远缘联系的文化阐释,就往往把戏曲文章学、戏曲文学当作浅显学问置于大不屑的境地。
其实,在古代戏曲创作实践中,就已经有相当多的作家突破“场上之曲”理念的制约,把剧本当作特殊的文章来创作,如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等均是如此。正由于这样,他们才创作了既可演出,又宜阅读的戏曲剧本。而大量只能读不能演的案头剧作,如部分明清传奇,做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看,也有特殊的意义。在古代戏曲批评中,也曾有一些批评家以文章学的眼光和智能评点、论析过戏曲作品,如李贽、金圣叹、李渔等人。这两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文章学智慧和文艺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体系,进行新的民族化文艺思想建设,无疑都是极有价值的。比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贵显浅”、“重机趣”等说法,其目的既是要把戏曲写成给“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的场上之曲,又是要写成天体间的“绝大文章”。这些又都是我们当今的文艺学、写作学著作经常借用和讨论的。
再次,当今的电视文化在挤兑了传统戏曲曾经拥有的巨大文化空间的同时,又同样面临着戏曲曾经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电视剧的演出需求与电视剧文学质量的关系问题,电视剧的适众性与文化品位问题。当今电视剧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缺陷,迟早也会影响到它的艺术生命。所以,进一步研究传统的戏曲文章学、戏曲文学,既能够提供艺术兴衰的借鉴,又能够提供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参照。
可以明确地认为,今天的古代戏曲改编和当代戏剧创作在艰难的追求振兴,而之所以艰难,根本原因是缺少真正优秀的文学支撑;现今的**、电视剧在表面繁荣的帷幕下,同样缺少优秀文学的支撑。这样的欠缺,原因很多,这里不做讨论。但如果将古代戏曲文章学的研究做为一种参照,并科学地与当今的戏剧、**、电视剧文学问题联系起来,我相信,可以提供更为清楚和深入的认识。
有鉴于以上三点理由,我们对古代戏曲文章学价值的肯定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提。
二、戏曲剧本的文章化写作与文章学批评
如前所述,戏曲的文章化写作与文章学批评是戏曲史上一个客观的存在。
虽然有不少戏曲作家将剧本写成了“案头之曲”,写成了不能演出的特殊“文章”,并因此影响了它们本身的价值,但是,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却基本上既是可以在场上演出的蓝本,又是可以在案头阅读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剧作家在创作之时,既考虑到舞台演出对剧本的艺术制约,又往往自觉地突破这样的制约,把戏曲剧本当作特殊体式的文章来写。或者说,剧作家们往往将戏曲演出的艺术规定性与中国传统文章的艺术精神、创作思想融合起来进行创作,因而才成为优秀之作,甚至成为文学经典。
古代文章的写作以及文章学批评,都非常重视文章对于作者充沛的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在很多时候都用“气”的概念来描述。如,曹丕有最为著名的论点:“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唐代李德裕也说:“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惚恍而来,不思而至。”在传统文化精神影响下的杰出戏曲作家也总是借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抒发胸中的郁勃之气。
最典型的乃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李贽之所以惊叹《西厢记》为“古今至文”(《焚书·童心说》),“文章至此,更无文矣”(《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第十六出总批),原因就在于它的写作完全是出于一片“童心”,一种童真般的精神,正所谓“读他文字,精神尚在文字里面;读至《西厢记》曲、《水浒传》,便只见精神,并不见文字。咦,异矣哉!”(《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第二十出及全剧总批)胡应麟也说:“《西厢记》主韵度风神,太白之诗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到金圣叹,在将《西厢记》与《庄子》、《史记》同样视为“天地妙文”(《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序》)进行评点的时候,他最大的审美激动也是由于其中的精神、性灵与气势,而不仅仅是章法、技巧与文字。如第三本第二折的评语就有如下两条:
行文如张劲弩,务尽其势,至于几几欲绝,然后方可纵而舍之。真乃恣心恣意之笔也。
《西厢记》白,其妙至此,读之便如立于丈岗,临不测溪。
这里所说的“恣心恣意”而形成的气势,以及读之“如立千丈岗,临不测溪”的感觉,其实都是对《西厢记》文章精神的透彻感悟。
有意思的是,李渔在《闲情偶寄·填词余论》中说:“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他认为金圣叹把《西厢记》当作文章来评点是对的,是极高明的,但没有关注到戏曲的演出性的一面,毕竟是一种缺陷。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全面地认识戏曲文章的思想借鉴。而李渔在《闲情偶寄·戒讽刺》中也说:“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传非文字之传,一念之正气使传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他才进一步认为“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汤显祖更是将戏曲的创作视同文章的创作。他在《合奇序》中评丘毛伯文章时说:“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凡天地间奇伟灵异,高朗古宕之气,犹及见于斯编。”这种所谓的“论文快语”,强调的即是文章中超拔于世俗的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与吕天成讨论戏曲时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不必“一一顾九宫四声”的主张,并且要“予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毫无疑问,没有汤显祖的这种文章精神,便没有《牡丹亭》的惊世之作。
不仅如此,王骥德在《曲律》中既强调词曲与文章同样须有“神情标韵”,而且以这种观念品评剧作家。他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先生逝矣,邈成千古,以方古人,盖真曲子中缚不住者,则苏长公其流哉!”徐复祚《曲论》评《琵琶记》:“文章至此,真如九天咳唾,非食烟火人所能辨矣。”清代高奕《新传奇品》则以总结性的口吻说。
“传奇于今,亦盛矣。作者以不羁之才,写当场之景,惟欲新人耳目,不拘文理,不知格局,不按宫商,不循声韵,但能便于搬演,发人歌泣,启人艳慕,近情动俗,描写活现,逞奇争巧,即可演习,不一而足。”
高奕既强调“便于搬演”,又主张放任才情,不循定规,张扬的同样是“得之于造物,流之于文运,缭绕笔端,盘旋纸上”的文章奇气、文章精神。
戏曲虽然有着严格的表演程序和艺术规范,但是它也必须是充满活力的艺术创造。而这种创造的根本是人,是剧作家娴熟于规范又不拘于规范的创造。优秀的剧作家将人生中酿成的浩然之气、丰沛精神,化为戏剧性故事,化为精美曲词,化为活生生的宾白,才真正造成了戏曲史的辉煌。
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有如下一些品评之语: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齐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
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风骨磊魂,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这些类似于钟嵘《诗品》式的戏曲文章品评,不是精确分析,但却让人体味到那些名家杰作中丰沛充盈的精神。
可以说,以文章精神来创作戏曲剧本,或以文章学的眼光来批评戏曲剧本,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抬升戏曲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使戏曲演出凭借的剧本更具有文学上的审美性和演出上的艺术美,从而使被斥于正统文章之外的戏曲剧本的创作同样成为“不朽之盛事。”
近人姚华的《曲海一勺》非常突出地总结和强调了戏曲的这种文章价值。他说:
而曲为有元一代之文章,雄于诸体,不惟世运有关,抑亦民俗所寓。于今黯然,将就湮灭。北调几绝,南腔浸微,音节已渐失其传,文章亦散而无纪。
曲之作也,术本于诗赋,语根于当时,取材不拘,放言无忌,故能文物交辉,心手双畅,其言弥近,其象弥亲。试览遗篇,则人人太冲,家家子美。
姚华阐明了三点值得重视的思想:一是,戏曲剧本同样是文章,是诗赋文章随着时代演变而衍生成的新文章之体;二是,戏曲剧本作为文章,其文学价值“雄于诸体”,超越了“元明以来作者所为诗赋”;三是,近代戏曲的衰落,不仅是由于“音节已渐失其传”,更是由于“文章亦散而无纪”。在他的认识里,戏曲文章的兴衰关乎着戏曲本身的兴衰,这是一直被人们忽略了的观念。如董每戡《五大名剧论》论《长生殿》时说:
只是《长生殿》不是词曲,而是戏曲,舞台上演出用的戏剧,非仅供案头读的作品。也就是说这一出(《窥浴》)放在任何文体的作品里都是绝好的文章,但因它是务须在舞台上演出的戏曲,对观众感染的效果是不大的,而且是多余的。
从演出性、剧场性的角度看,董先生所论有理。但如果是“放在任何文体的作品里都是绝好的文章”,那本身不就是价值吗?这便意味着演出性、剧场性观念下人们对戏曲文章价值的忽略。
当然,我也并不认为纯以文章之思、文章之法来写戏曲都是具有价值的。那些卖弄学问,堆垛陈腐,沿袭文章晦涩之风,套用文章制作之法而成的平庸之作,既不可演,亦不能卒读,只能视作一种文学史、戏曲史研究时的反面的材料证明。
不可读,亦不可演的剧本,绝对不是好文章;
只可读,不好演的剧本,不一定不是好文章:
既可让人读时神魂飞扬,又可使人在台下观赏时心胸开张的剧本,那绝对是最上乘的好文章。
三、戏曲文章学内容的基本理解
将戏曲剧本视同文章来写作,来批评,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戏曲文章学的一些基本内容。除了上文论及的文章精神等问题之外,我们还经常看到以传统的文章学观念和方法研究、品评戏曲剧本的情形,这是戏曲文章学更为具体的方面。
明代王骥德《曲律》有《论章法》一节,讲戏剧的结构之法,直接以传统的文章章法观念用之于戏曲而有所变化。
明代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将戏曲剧本视同诗文辞赋,评其辞藻,品其情境,用的也是文章学批评。
而毛西河、金圣叹等人在评点王实甫《西厢记》时,用到了文章品评中常见的一些概念。如:“文字有跳脱之势”,“暗度陈仓之法也”,“极尽排荡之法”,“章法秩然”,“章法特妙”,“真元人作法三昧”,“文章之能于是极也”等等。这更意味着戏曲品评与传统的文章品评的交融。因此,李渔才说金圣叹得“文字之三昧”,而未得“优人搬弄之三昧。”
其实,李渔做为一个经验丰富而意识清醒的戏曲作家与理论家,在《闲情偶寄》中也处处以文章论戏曲。不过,他将整个论述分为“词曲部”和“演习部”两部分,其“词曲部”论结构,论词采,论音律,论宾白,论科诨,论格局,既受到传统文章学批评意识的影响,又能立足于戏曲文章本身的艺术个性,从而奠定了传统戏曲文章学基本的内容范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在“演习部”的首句,亦即“词曲部”与“演习部”之间用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这就使得他的戏曲文章观念更密切地与剧场演出的艺术要求联系在一起。
到王国维先生作《宋元戏曲史》时,既有《元剧之结构》,又有《元剧之文章》、《元南戏之文章》几个章节。他在《元剧之文章》中说: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王国维所说的“文章”又仅仅指戏曲的语言文采,文章的结构等要素不包括在内。所以他才又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元剧自文章上言,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他沿袭了前人将文章单指语言文采的观念,但强化了我们对语言文采在戏曲文章学中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了我们对戏曲文章与戏曲文学价值关系的认识。
总结前人有关戏曲文章学的论述,并进一步将戏曲文章学的研究置于当今更为广阔的文艺学视野中来思考,我以为,所谓戏曲文章学的内容,除了那些比较浅显的层面,如结构论、语言论、作法论、风格论、鉴赏论之外,还特别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戏曲文章学是我们认识戏曲文学与戏曲艺术的一种切实的思路。也就是说,戏曲的兴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戏曲文学的兴衰。而戏曲文学的兴衰,最关键的不在于作剧技巧的娴熟与否,而在于作家作剧时有没有杰出的文章观念、文学意识,能不能在戏曲文章中进行独立的艺术创造。把古代戏曲史体现的这种规律推及于当代戏曲史,我们会得到更加透彻的认识。
其二,戏曲剧本作为既受到演出艺术制约又具有艺术独立性的文章体式或文学形式,其文体特征与源流演变的研究,具有特别的学术意义。在我狭窄的视野中,似乎没有注意到有这方面更多的研究。那么,不论是从总体的演变规律上,还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戏曲宾白的演变,剧本中舞台提示语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并把研究的视野推及到当代的传统戏曲改编,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近读郭伟廷先生所著的《元杂剧的插科打诨艺术》,“发掘科诨在其中的运用情况和技巧、戏剧功能和文学特质,往前则追溯其渊源,往后则讨论其对后代戏曲的影响”,亦可视作这样的学术尝试。
其三,戏曲叙事研究。如果把戏曲视为以歌舞形式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那么,歌舞也罢,唱、做、念、打也罢,只是表演形式,而故事才是戏曲的主干,戏曲的根本。那么,演什么样的故事?故事如何表演?又取决于剧本的叙事。有许多的戏曲理论家,如李渔、吴梅、今人谭沛生等等都曾对此做过研究,但是,把戏曲剧本当作一种能表演的叙事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似乎还需加强。
所以,我在本文中特别提出戏曲文章的观念,并倡言戏曲的文章学研究。
柳兰芳是因病去世的。柳兰芳是突然去世的,她的家人和亲朋好友是非常痛心的。
柳兰芳是一个豫剧表演的艺术家、并且还是国家一级演员。她的作品主要有《小二黑结婚》、《倔公公犟媳妇》、《杏花营》、《好队长》等多个剧目 。因为我从小是看着柳兰芳老师的作品长大的,喜欢柳兰芳所饰演的农民形象,还有其他的形象,她饰演的各个角色,都已经深入人心了。
柳兰芳是一个从小非常喜欢舞蹈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登台进行演出了,并且还获得了儿童文艺演出奖。后来被文工团所召集去了,开始了自己的戏剧表演,因为她一直苦练自己的功力,在戏剧中一直努力学习30多年,通过勤劳探讨和自己的努力,想要在戏剧中精益求精。最后成为了一名善演豫剧现代戏的表演艺术家。她的成功是离不开她这么多年以来的刻苦学习的。
柳兰芳在饰演的角色中,曾经还获二等演员奖。成功的饰演出一个革命英雄的历史事迹,成功的饰演出一个辛勤付出,她的演出是给观众们带来很大的触动,也给很多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柳兰芳的成功也离不开她家人的支持,柳兰芳的丈夫是非常支持她的事业的,柳兰芳的丈夫一直默默的支持着她,她的丈夫甘愿为了她的事业,自己主动承担起家务活,主要原因是不让柳兰芳太过于劳累。当然柳兰芳也是非常支持自己的丈夫的,一个美好的并且幸福的家庭,对于事业来说,是能够带动夫妻之间的事业得到更好的提升的。两个人的性格都比较内省,但是平时几乎没有吵过架,所以被大家称之为“模范夫妻”。
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的民间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1947年末,豫剧教育家李战在兰州组建甘肃第一个豫剧表演团体“新光豫剧团”。1948年,创办豫剧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私立新光豫剧学校”,这是最早使用“豫剧”名称的组织机构。
扩展资料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豫剧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
参考资料: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
清朝时期,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河南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
民国五年(1916年2月15日)的《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
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的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知名演员李剑云、阎彩云、林黛云、时倩云、贾碧云并称五大乾旦。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和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参加演出。豫剧进入茶社演唱之后,与早已进入茶社的二簧(京剧)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
民国十九年(1930年),豫剧五大流派逐鹿开封,形成唱腔大融合,特别是知识分子改革家的参与,使之豫剧吸收各派之长相互学习竞争,开创了豫剧大繁荣时期。这种融合后的豫剧声腔随即又影响各地。这也为1950年豫剧在全国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樊粹庭在开封创办豫声剧院。
扩展资料:
解放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业豫剧表演团体在大陆相继成立,新编曲目、剧目大量出现。河南梆子被官方正式命名为“豫剧”,国家摄制了大量的舞台艺术纪录**片、电视片,保存纪录了许多艺术家和剧团的表演艺术。
1951年,台湾空军成立以毛兰花为核心的业余豫剧团。该业余豫剧团开办了台湾史上第1个豫剧科班:台湾地区空军业余豫剧团学生班,招收第1期学生8人,第2期学生4人,第3期学生8人后停办。台湾地区陆军有黄龙豫剧队、虎贲豫剧队、捷豹豫剧队。
参考资料:
--豫剧
1豫剧《锁麟囊》上,连得志主演
2豫剧《锁麟囊》中,连得志主演
3豫剧《锁麟囊》下,连得志主演
4豫剧《清风厅》上,李树建,韩孝枝,史茹主演
5豫剧《清风厅》下,李树建,韩孝枝,史茹主演
6豫剧小寡妇改嫁下集
7豫剧小寡妇改嫁上集
8豫剧 吹牛 金不换、李天方主演
9豫剧 卷席筒 3 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0豫剧 卷席筒 2 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1豫剧 卷席筒 1 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2豫剧 穆桂英下山(辕门斩子)2 吴碧波、唐喜成、李文彬、杨志礼主演
13豫剧 穆桂英下山(辕门斩子) 1 吴碧波、唐喜成、李文彬、杨志礼主演
14豫剧 血溅乌纱 选段 千里迢迢出任河阳
15大型古装豫剧《老刘墉坐监》2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主演
16大型古装豫剧《老刘墉坐监》1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主演
17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8 张枝茂主演
18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7 张枝茂主演
19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6 张枝茂主演
20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5 张枝茂主演
21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4 张枝茂主演
22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3 张枝茂主演
23豫剧红脸张枝茂 刘墉智审白面虎1
24豫剧红脸张枝茂 刘墉智审白面虎2
25豫剧 刘墉下南京1 张家训、刘兰英主演
26豫剧 刘墉下南京2 张家训、刘兰英主演
27豫剧 刘墉搜宫1 范军、杨明香主演
28豫剧 刘墉寻子1 张枝茂、曹广东、高敏、鲁甲胜主演
29豫剧 刘墉搜宫2 范军、杨明香主演
30豫剧 刘墉寻子2 张枝茂、曹广东、高敏、鲁甲胜主演
31豫剧 刘墉之死 1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2豫剧 刘墉之死 2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3豫剧 刘墉之死 4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4豫剧 刘墉之死 5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5豫剧 刘墉之死 6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6豫剧 刘墉之死 7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7豫剧 刘墉之死 8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8豫剧 刘墉之死 9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39豫剧 刘墉之死 10 洪先礼、谢庆军主演
40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1 张枝茂主演
41豫剧 刘墉二下南京 2 张枝茂主演
42豫剧红脸谢庆军 孙海涛《三下南京》2
43豫剧红脸谢庆军 孙海涛《三下南京》1
44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10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45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9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46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8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47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7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48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6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49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5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50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3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51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4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52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2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53豫剧 刘墉四下南京1 洪先礼、刘新民、陈传明主演
54豫剧 刘墉二回北京9、10集---怒斩亲王子 谢庆军主演
55豫剧 刘墉二回北京7、8集---妹代兄迎娶 谢庆军主演
56豫剧 刘墉二回北京5、6集---众人蒙冤祸 谢庆军主演
57豫剧 刘墉二回北京3、4集---观灯遇色狼 谢庆军主演
58豫剧 刘墉二回北京1、2集---回京斗和珅 谢庆军主演
59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10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60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9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61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8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62豫剧 刘墉坐北京(黑驴告状)1 洪先礼配音、王金汉、池秋香、张建伟、梁杏梅主演
63豫剧 刘墉坐北京(黑驴告状)2 洪先礼配音、王金汉、池秋香、张建伟、梁杏梅主演
64豫剧 刘墉二下山东(奇巧案)1 洪先礼配音、王金汉、梁杏梅、张建伟主演
65豫剧 刘墉二下山东(奇巧案)2 洪先礼配音、王金汉、梁杏梅、张建伟主演
66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1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67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2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68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3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69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4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70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5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71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6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72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7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73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8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74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9 著名豫东红脸王张枝茂领衔主演
75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1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76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2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77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3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78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4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79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5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80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6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81大型古装豫剧《刘墉斗和珅》续集 7 谢庆军 洪先礼 马长根领衔主演
82豫剧 阴阳恨(刘丁生扫雪) 洪先礼录音、梁杏梅等主演
83豫剧 刘墉回北京(全剧) 谢庆军、郭志成、许青枝、李春景主演
84豫剧 大清官12 刘墉下云南之珍珠衫(花墙奇冤)B 洪先礼、李英主演
85豫剧 大清官11 刘墉下云南之珍珠衫(花墙奇冤)A 洪先礼、李英主演
86豫剧 大清官10 刘墉下云南之双钉案(钓金龟)4 洪先礼、李英主演
87豫剧 大清官9 刘墉下云南之双钉案(钓金龟)3 洪先礼、李英主演
88豫剧 大清官8 刘墉下云南之双钉案(钓金龟)2 洪先礼、李英主演
89豫剧 大清官7 刘墉下云南之双钉案(钓金龟)1 洪先礼、李英主演
90豫剧 大清官6 刘墉铡太子D 洪先礼、李英主演
91豫剧 大清官5 刘墉铡太子C 洪先礼、李英主演
92豫剧 大清官4 刘墉铡太子B 洪先礼、李英主演
93豫剧 大清官3 刘墉铡太子A 洪先礼、李英主演
94豫剧 大清官2 刘墉铡王爷B 洪先礼、李英主演
95豫剧 大清官1 刘墉铡王爷A 洪先礼、李英主演
96大型古装豫剧《刘墉三下南京》下 著名豫东红脸王索文化领衔主演
97大型古装豫剧《刘墉三下南京》上 著名豫东红脸王索文化领衔主演
98大型古装豫剧《刘墉回北京》下 著名豫东红脸王洪先礼领衔主演
99大型古装豫剧《刘墉回北京》上 著名豫东红脸王洪先礼领衔主演
100豫剧 刘墉归天2 范军、孙辉主演
101豫剧 刘墉归天1 范军、孙辉主演
102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5 破童家寨 金不换主演
103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4 李府招亲 张枝茂主演
104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3 李府招亲 张枝茂主演
105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2 会督 冯凤岭主演
106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1 会总督 冯凤岭主演
107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8 抢棺材 张枝茂主演
108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7 害张禄 张枝茂主演
109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6 下南京 张枝茂主演
110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6 破童家寨 金不换主演
111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7 铡徐翠萍 张国朝主演
112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二部8 北京献宝 郗彦敏主演
113大型古装豫剧《刘墉下河南》1 刘派弟子刘立河 著名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14大型古装豫剧《下河南》2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15大型古装豫剧《下河南》3 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16大型古装豫剧《下河南》4 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17大型古装豫剧《下河南》5 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18大型古装豫剧《下河南》6 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19大型古装豫剧《下河南》7 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20大型古装豫剧《下河南》8 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21大型古装豫剧《刘墉下河南》9 刘派弟子刘立河 豫东著名红生演员高滔 沈国荣主演
122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5 铡西宫 金不换主演
123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4 铡西宫 金不换主演
124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3 铡太师 金不换主演
125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2 刘同勋私访 张国朝主演
126豫剧 刘墉下南京第一部1刘同勋私访 张国朝主演
127豫剧 刘墉审九头案--打茶馆2 黄友良主演
128豫剧 刘墉审九头案--打茶馆1 黄友良主演
129豫剧 刘墉下南京(宰相刘罗锅)--铡西宫1 索文华、李纯正、张会丽、段红玉、杜建水主演
130豫剧 刘墉下南京(宰相刘罗锅)--铡太师2 刘新民、 索文华、谢庆军、张水英主演
131豫剧 刘墉下南京(宰相刘罗锅)--铡太师1 刘新民、 索文华、谢庆军、张水英主演
132豫剧 刘墉下南京10--双开铡(下)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33豫剧 刘墉下南京9--双开铡(上)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34豫剧 刘墉下南京8--会督(下)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35豫剧 刘墉下南京7--会督(上)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36豫剧 刘墉下南京6--下南京(下)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37豫剧 刘墉下南京5--下南京(上)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38豫剧 刘墉下南京4--铡西宫(下) 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39豫剧 刘墉下南京3--铡西宫(上) 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军秋、张钰东主演
140豫剧 刘墉下南京2--铡太师(下)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41豫剧 刘墉下南京1--铡太师(上)刘新民、陈传明、孔爱民、曹君秋、张枝茂、张钰东主演
142豫剧 刘墉下江南9、10集 贪官伏法 洪先礼、谢庆军、王秀霞、杜宏伟主演
143豫剧 刘墉下江南7、8集 兽面人行凶 洪先礼、张秀玲、马长根、张合主演
144豫剧 刘墉下江南5、6集贪官悔恨 洪先礼、谢庆军、王秀霞、马长根、毛月菊主演
145豫剧 刘墉下江南3、4集大贪杀小贪 洪先礼、张合、王秀霞、夏登路、张秀玲主演
146豫剧 刘墉下江南1、2集 火烧刘墉 洪先礼、张钰东、王秀霞、夏登路、谢庆军、张合主演
147豫剧 刘墉招亲3 刘立河主演
148豫剧 刘墉招亲2 刘立河主演
149豫剧 刘墉招亲1 刘立河主演
150豫剧 刘墉招亲4 刘立河主演
151豫剧 刘墉下山东1 洪先礼、李纯正、杨淑霞、米桃红主演
152豫剧 刘墉下山东2 洪先礼、李纯正、杨淑霞、米桃红主演
153豫剧 刘墉下山东3 洪先礼、李纯正、杨淑霞、米桃红主演
154豫剧 刘墉下山东4 洪先礼、李纯正、杨淑霞、米桃红主演
155崔派名剧《三上轿》下,郭惠兰主演
156崔派名剧《三上轿》上,郭惠兰主演
157戏曲**艺术片《风雨情缘》下,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158戏曲**艺术片《风雨情缘》上,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159豫剧《英武香妃》下,汪俊丽,任虹桥主演
160豫剧《英武香妃》上,汪俊丽,任虹桥主演
161现代豫剧《金鸡引凤》下,李金枝,常通玉主演
162现代豫剧《金鸡引凤》上,李金枝,常通玉主演
163穆桂英下山(吴碧波、唐喜成)
164豫剧王家湾的当家人
165戏曲**艺术片《巧配鸳鸯》上,王希玲主演
166豫剧《春秋出了个姜小白》下,王希玲主演
167豫剧《春秋出了个姜小白》上,王希玲主演
168大型古装神话剧《西湖公主》下,肖秀莲,陈清林主演
169大型古装神话剧《西湖公主》上,肖秀莲,陈清林主演
170豫剧《粉黛冤家》下,虎美玲主演
171豫剧《粉黛冤家》上,虎美玲主演
172现代豫剧《山乡秋红》下,李金枝主演
173现代豫剧《山乡秋红》上,李金枝主演
174陈派名剧《三上轿》下,关灵凤主演
175陈派名剧《三上轿》中,关灵凤主演
176陈派名剧《三上轿》上,关灵凤主演
177豫剧《秦雪梅》下,胡小凤主演
178豫剧《秦雪梅》上,胡小凤主演
179豫剧《花轿错》下,朱巧云,苏芝兰主演
180豫剧《花轿错》上,朱巧云,苏芝兰主演
181豫剧《试用丈夫》下,李树建,阿娇主演
182豫剧《试用丈夫》上,李树建,阿娇主演
183崔派名剧《桃花庵》下,张宝英,萧庆林,杨少龙主演
184崔派名剧《桃花庵》上,张宝英,萧庆林,杨少龙主演
185豫剧音乐电视《泪洒相思地》上,李金枝主演
186豫剧《骨肉恩仇》下,肖秀莲,陈清林主演
187豫剧《骨肉恩仇》上,肖秀莲,陈清林主演
188豫剧《樊梨花》(央视版)下,魏俊英,李庚春,李斌主演
189豫剧《樊梨花》(央视版)上,魏俊英,李庚春,李斌主演
190豫剧《恩仇联姻》下,王建华,马全主演
191豫剧《恩仇联姻》上,王建华,马全主演
192豫剧《大祭桩》下,虎美玲主演
193豫剧《大祭桩》上,虎美玲主演
194豫剧《五世请缨》下,谷秀荣主演
195豫剧《五世请缨》上,谷秀荣主演
196豫剧《包公卖铡》下,王清海,贾廷聚,范静主演
197豫剧《包公卖铡》上,王清海,贾廷聚,范静主演
198现代豫剧《香魂女》下,汪荃珍,孟祥礼,杨红霞主演
199现代豫剧《香魂女》上,汪荃珍,孟祥礼,杨红霞主演
200豫剧《虢都遗恨》下,史茹主演
201豫剧《虢都遗恨》上,史茹主演
202现代豫剧《能人白不成》下,贾文龙主演主演
203现代豫剧《能人白不成》上,贾文龙主演主演
204戏曲**艺术片《巧配鸳鸯》下,王希玲主演
205豫剧音乐电视《泪洒相思地》下,李金枝主演
206曲剧 刘备哭灵
207豫剧《樊梨花征西》下,胡小凤主演
208豫剧《樊梨花征西》上,胡小凤主演
209戏曲**艺术片《寻儿记》下,张宝英,杨少龙主演
210戏曲**艺术片《寻儿记》上,张宝英,杨少龙主演
211豫剧《伙夫县长》下,金不换主演
212豫剧《伙夫县长》上,金不换主演
213豫剧《珠帘秀》下,刘晓燕,王海生主演
214豫剧《珠帘秀》上,刘晓燕,王海生主演
215豫剧《女皇祭陵》下,吕荣华主演
216豫剧《女皇祭陵》上,吕荣华主演
217阎派名剧《盘夫索夫》下,阎立品主演
218阎派名剧《盘夫索夫》上,阎立品主演
219崔派名剧《陈三两爬堂》下,崔兰田原唱,范静配像
220崔派名剧《陈三两爬堂》上,崔兰田原唱,范静配像
221豫剧《探阴山》下,吴心平主演
222豫剧《探阴山》上,吴心平主演
223豫剧《辕门斩子》下,刘忠和,张卫华主演
224豫剧《辕门斩子》上,刘忠和,张卫华主演
225豫剧《佘太君辞朝》下,林秀兰主演
226豫剧《佘太君辞朝》上,林秀兰主演
227豫剧《三哭殿》上,唐喜成,吴碧波,张桂华主演
228豫剧《小二黑结婚》下,柳兰芳,姚灵生主演
229豫剧《小二黑结婚》中,柳兰芳,姚灵生主演
230豫剧《小二黑结婚》上,柳兰芳,姚灵生主演
231现代豫剧《清明雨》下,任洪恩,艾立主演
232现代豫剧《清明雨》上,任洪恩,艾立主演
233豫剧《石武举别传》下,金不换,徐福先主演
234豫剧《石武举别传》上,金不换,徐福先主演
235豫剧《讨饭国舅》(央视版)下,王艺红,王红丽主演
236豫剧《讨饭国舅》(央视版)中,王艺红,王红丽主演
237豫剧《讨饭国舅》(央视版)上,王艺红,王红丽主演
238戏曲**艺术片《桃园喜》下,张月容,吴心平主演
239戏曲**艺术片《桃园喜》上,张月容,吴心平主演
240豫剧《秦香莲》下,张宝英主演
241豫剧《秦香莲》上,张宝英主演
242大型古装豫剧《五凤岭》下
243大型古装豫剧《五凤岭》中
244大型古装豫剧《五凤岭》上
245豫剧《绣花女传奇》下,党玉倩主演
246豫剧《绣花女传奇》上,党玉倩主演
247豫剧《春秋配》上,王红丽,高红旗主演
248越调现代戏《吵闹亲家》下,何全志,陈静,沈凤梅主演
249越调现代戏《吵闹亲家》上,何全志,陈静,沈凤梅主演
250豫剧《金殿抗婚》下,王希玲,虎美玲主演
251豫剧《金殿抗婚》中,王希玲,虎美玲主演
252豫剧《十五贯》下,刘忠和,孟庆刚主演
253豫剧《十五贯》上,刘忠和,孟庆刚主演
254大型荒诞豫剧《陈世美喊冤》下,李斌主演
255大型荒诞豫剧《陈世美喊冤》上,李斌主演
256戏曲**艺术片《程咬金照镜子》下,刘伯玲,李长安主演
257戏曲**艺术片《程咬金照镜子》上,刘伯玲,李长安主演
258豫剧 二探阴山 B 张钰东、张合、洪先礼、夏登路、董芙蓉主演
259豫剧 二探阴山 A 张钰东、张合、洪先礼、夏登路、董芙蓉主演
260豫剧《情断状元楼》02
261豫剧《情断状元楼》01
262豫剧《穆桂英下山》下,吴碧波,唐喜成主演
263豫剧《穆桂英下山》上,吴碧波,唐喜成主演
264现代豫剧《老子儿子弦子》下,张海龙,马刚梁主演
265现代豫剧《老子儿子弦子》上,张海龙,马刚梁主演
266豫剧《三哭殿》下,唐喜成,吴碧波,张桂华主演
267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下,贾文龙,汪荃珍主演
268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上,贾文龙,汪荃珍主演
269大型古装豫剧《反五关》下,张国朝主演主演
270大型古装豫剧《反五关》中,张国朝主演主演
271大型古装豫剧《反五关》上,张国朝主演主演
272豫剧《风流才子》下,王希玲主演
273豫剧《风流才子》上,王希玲主演
274豫剧《黑脸唱腔集》03
275豫剧《黑脸唱腔集》02
276豫剧《黑脸唱腔集》01
277豫剧《三拂袖》下,章兰主演
278豫剧《三拂袖》上,章兰主演
279戏曲**艺术片《包公误》下
280戏曲**艺术片《包公误》上
281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下,王红丽,王燕主演
282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上,王红丽,王燕主演
283豫剧《杨八姐游春》下,马金凤主演
284豫剧《杨八姐游春》上,马金凤主演
285豫剧《春秋配》下,王红丽,高红旗主演
286豫剧《春秋配》中,王红丽,高红旗主演
287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一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288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二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289大型现代豫剧《儿大不由爹》全场,李树建主演
290大型古装豫剧《假婿成龙》4,王艺红,张艳萍主演
291大型古装豫剧《假婿成龙》3,王艺红,张艳萍主演
292大型古装豫剧《假婿成龙》2,王艺红,张艳萍主演
293大型古装豫剧《假婿成龙》1,王艺红,张艳萍主演
294豫剧小戏 挂门牌 孙海涛、胡涂主演
295豫剧《小二姐做梦》,王素君主演
296阎派名剧《秦雪梅》下,阎立品主演
297阎派名剧《秦雪梅》中,阎立品主演
298阎派名剧《秦雪梅》上,阎立品主演
299豫剧《真假驸马》下,马兰,李斌,杨国民主演
300豫剧《真假驸马》上,马兰,李斌,杨国民主演
301豫剧《佘太君点将》下,关灵凤主演
302豫剧《佘太君点将》上,关灵凤主演
303豫剧《白蛇传》下,虎美玲主演
304豫剧《白蛇传》上,虎美玲主演
305豫剧《穆桂英挂帅》下,马金凤主演
306豫剧《穆桂英挂帅》上,马金凤主演
307豫剧《三哭殿》(央视版)全场,王艺红主演
308豫剧《糊涂盆砸锅》,任洪恩主演
309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4,金不换,张国朝,刘亚娜主演
310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3,金不换,张国朝,刘亚娜主演
311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2,金不换,张国朝,刘亚娜主演
312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1,金不换,张国朝,刘亚娜主演
313豫剧《棒打薄情郎》下,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马莉主演
314豫剧《棒打薄情郎》上,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马莉主演
315豫东红脸刘新民唱腔集
316现代豫剧《王屋山下》上,任三印,李金枝主演
317戏曲**艺术片《徐究竟升官记》,崔少奎,张宝英主演
318著名豫剧小生演员《杨国民专辑》全场
319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十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0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九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1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八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2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七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3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六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4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五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5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四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6大型古装十集连本豫剧《王华买爹》第三集。卢士元,李红梅主演
327豫剧 《赵匡胤哭头》上 朱坤芳主演
328大型古装豫剧《疯哑怨》
329大型古装豫剧《疯哑怨》下
330豫剧《抬花轿》上,虎美玲主演
331豫剧柳明月
332豫剧火烧纪信
333豫剧《血溅乌纱》下,袁国营,范静主演
334豫剧《血溅乌纱》上,袁国营,范静主演
335豫剧艺术片《罗敷女》6,侯美,苗文华,赵岩主演
336豫剧艺术片《罗敷女》5
337豫剧艺术片《罗敷女》4
338豫剧艺术片《罗敷女》3
339豫剧艺术片《罗敷女》2
340豫剧艺术片《罗敷女》1。侯美,苗文华,赵岩主演
341戏曲小戏《吹牛》,金不换主演
342豫剧《拷红》,胡小凤主演
343常派名剧《断桥》,常香玉主演
344纪念唐喜成大师诞辰80周年演唱会
345豫剧《韩信拜帅》下,豫南第一美生张三旺主演
346豫剧《韩信拜帅》上,豫南第一美生张三旺主演
347张亮剧院 八贤王说媒 下集 河南豫剧
348张亮剧院 八贤王说媒 上集 河南豫剧
349豫剧南阳关
350血溅乌纱
351豫剧下沉州
352豫剧二探阴山
353豫剧桃园喜
354豫剧英武香妃
355大祭桩(虎美玲)
356豫剧包青天
357大型古装神话豫剧《追鱼》上,曹芳,孙彩虹主演
358大型古装神话豫剧《追鱼》中,曹芳,孙彩虹主演
359豫剧陈妙常
360豫剧《陆逊拜帅》下,王希玲,郭应先主演
361豫剧《陆逊拜帅》上,王希玲郭应先主演
362豫剧 《赵匡胤哭头》下 朱坤芳主演
363现代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下,任洪恩,汤玉英,艾立主演
364现代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上
365戏曲**艺术片《洛阳桥》下。曾广兰主演
366戏曲**艺术片《洛阳桥》上,曾广兰主演
367豫剧武当仙袍**艺术片
368豫剧《三打金枝》下
369豫剧《三打金枝》01
370豫剧《状元与乞丐》下,汤玉英主演
371豫剧《状元与乞丐》上,汤玉英主演
372豫剧《鞭打芦花》
373豫剧《包龙图坐监》下
374豫剧《包龙图坐监》上
375豫剧《借妻》3
376豫剧《借妻》2
377豫剧《借妻》1
378绣花女传奇2
379绣花女传奇1
380寻儿记
381金鸡引凤
382春秋配(田敏)
383豫剧蝴蝶杯
384新白蛇传(虎美玲)
385春秋配(王红丽)
386豫剧香魂女(杨红霞)
387河南戏曲豫剧《唐知县斩诰命》下
388河南戏曲豫剧 唐知县斩诰命上
389大型古装豫剧《桃李梅》上
390荒诞戏剧豫剧《罗锅训妻》下,金不换,徐银鸽主演
391荒诞戏剧豫剧《罗锅训妻》上,金不换,徐银鸽主演
392大型神话豫剧《宝莲灯》下,虎美玲主演
393大型神话豫剧《宝莲灯》上,虎美玲主演
394戏曲**艺术片《花枪缘》下,马金凤主演
395戏曲**艺术片《花枪缘》上,马金凤主演
396大型现代豫剧《王家湾的当家人》下,任宏恩,崔玉荣主演
397大型现代豫剧《王家湾的当家人》上,任宏恩,崔玉荣主演
398戏曲**艺术片《花木兰》下,常香玉主演
399戏曲**艺术片《花木兰》上,常香玉主演
408豫剧《王伯当招亲》下,段红玉,韩晓伟主演
409豫剧《王伯当招亲》上,段红玉,韩晓伟主演
410戏曲**艺术片《鸳鸯戏水》下,小香玉,王宽,杜启太主演
411戏曲**艺术片《鸳鸯戏水》上,小香玉,王宽,杜启太主演
412大型现代豫剧《朝阳沟》(舞台版)下,杨红霞,盛红林主演
413大型现代豫剧《朝阳沟》(舞台版)上,杨红霞,盛红林主演
414豫剧《岳阳楼》下,袁国营,李秀华主演
415豫剧《岳阳楼》上,袁国营,李秀华主演
416豫剧《曹操与关公》下,贾廷聚,王清海,范静主演
417豫剧《曹操与关公》中,贾廷聚,王清海,范静主演
418豫剧《曹操与关公》上,贾廷聚,王清海,范静主演
431豫剧《包公戏娘娘》下,李根旺,田敏,李树建主演
432豫剧《包公戏娘娘》上,李根旺,田敏,李树建主
436豫剧《黑娃的婚事》下,孟祥礼,陈淑敏主演
437豫剧《黑娃的婚事》上,孟祥礼,陈淑敏主演
438豫剧 《赵匡胤登基》下 朱坤芳主演
439豫剧 《赵匡胤登基》上 朱坤芳主演
440豫剧《风雨行宫》下,王红丽主演
444豫剧《穆杨会》下,朱巧云,李良魁,李瑞主演
445豫剧《穆杨会》中,朱巧云,李良魁,李瑞主演
446豫剧《穆杨会》上,朱巧云,李良魁,李瑞主演
447豫剧新版《秦雪梅》下,田敏,赵京主演
448豫剧新版《秦雪梅》上,田敏,赵京主演
461豫剧《墙头记》下,王贵主演
462豫剧《墙头记》上,王贵主演
474戏曲**艺术片《樊梨花》下,李丽主演
475戏曲**艺术片《樊梨花》上,李丽主演
听听《河南戏曲网》
学知网的豫剧不少,基本有您要的免费下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b05570100ab01html
梨园春唱段
梨园豫曲
(曲剧全场)刘云打母
(曲剧全场)包公告状
(曲剧全场)宋士杰告状
(曲剧全场)郭举埋儿
(曲剧选段)洛阳令
(视频文件)唐派唱段
(豫剧全场)三打金枝
(豫剧全场)包龙图坐监
(豫剧全场)反杨河
(豫剧全场)抬花轿
(豫剧全场)花打朝
(豫剧全场)讨饭国舅
(豫剧全场)韩信拜帅
视频
全剧
宇宙锋(陈素真)
拷红(常香玉)
朝阳沟(全)
桃花庵(崔兰田)
秦雪梅(阎立品)
花木兰(常香玉)
花枪缘(马金凤)
豫剧 打金枝 刘忠河 黄爱菊
豫剧 刘墉回北京 谢庆军
豫剧_七品芝麻官_牛得草
马金凤 穆桂英挂帅
唱段
[谢庆军]
[郭志成]
豫剧全场
《梨园锦绣》豫剧流派大型演唱会
任宏恩 高秀敏《我爱我孙》
任宏恩《皂角坪往事》
任宏恩《糊涂盆砸锅》
任洪恩《倒霉大叔的婚事》
任洪恩《我爱我爹》
兰力《下陈州》
关灵凤《三上轿》
刘忠河 黄爱菊《打金枝》
刘忠河《三打金枝》
刘忠河《十五贯》
刘忠河《血溅乌纱》
刘忠河《辕门斩子》
刘晓燕《长孙皇后》
唐喜成 吴碧波《血溅乌纱》
唐喜成 吴碧波《辕门斩子》
唐喜成《三哭殿》
唐喜成《南阳关》
宇宙锋(黄河版)
崔兰田《对花枪》
常香玉《人欢马叫》
常香玉《拷红》
常香玉《断桥》
常香玉《断桥》(中艺版)
常香玉《柳河湾》
常香玉《花木兰》
开封市豫剧团《窦娥冤》
张宝英 吴心平《包青天》(金马**版)
张宝英 崔少奎《徐九精升官记》
张宝英《卖苗郎》
张宝英《寻儿记》(河南音像)
张宝英《桃花庵》
张宝英《秦香莲后传》
张枝茂 张钰东 刘新民《司马茅告状》
张枝茂《严海斗》
张枝茂《刘墉二下南京》
张枝茂《火烧纪信》
张枝茂《诸葛亮吊孝》
张海龙 马刚良《老子·儿子·弦子 》
张自立 张书轩《反杨河》
探阴山(吴心平)
曾广兰《洛阳桥》
朱坤芳 杨胜利《赵匡胤借头》
朱坤芳 毛松奇 索文化《赵匡胤哭头》
朱坤芳 索文化《杨家将》
朱坤芳 索文化《赵匡胤登基》
朱坤芳《司马懿扒墓》
朱坤芳《司马懿探山》
朱巧云《穆杨会》
朱巧云《花轿错》
朱巧云《香囊记》
李 云《忠诚卫士》
李 英 王 凯《三请樊梨花》
李斯忠《下陈州》
李斯忠《包龙图坐监》
李斯忠《忠烈千秋》
李树建《清风亭》
李树建《程婴救孤》
李树建《鞭打芦花》
李良魁《包公误》
李金枝《泪撒相思地》
杜启太《倔公公偏遇犟媳妇》
林秀兰《佘太君辞朝》
柳兰芳《小二黑结婚》
汤玉英《状元与乞丐》
汪荃珍《香魂女》
洛阳豫剧二团《孙成打酒》
洪先礼 刘纯正《刘庸下山东》
洪先礼《大登殿》
牛得草《七品芝麻官》
牛得草《三愿意》
牛得草《卷席筒》
牛派《丑角小段》
牛淑贤 袁秀荣《梳妆拣柴》
牛淑贤《宇宙锋》
王希玲《陆逊拜帅》
王希玲《风流才子》
王希玲《鸳鸯戏水》
王清芬《大祭桩》
王清芬《抬花轿》
王素君 王秀兰《王金豆借粮》
王素君《小二姐做梦》
王素君《桃李梅》
王素君《陈妙常》
王红丽《三更生死缘》
王红丽《五凤岭》
王红丽《司文郎》
王红丽《泪血姑苏》
王红丽《风雨行宫》
索文化 段红玉《困南唐》
索文化 毛松奇《下河东》
索文化 毛松奇《困河东》
索文化《王莽赶刘秀》
苗文华《五女拜寿》
范 静《骨肉冤家》
虎美玲《宝莲灯》
虎美玲《武则天》(粉黛冤家)
虎美玲《白蛇传》
袁国营《岳阳楼》
谢庆军 刘新民《反徐州》
谢庆军 张枝茂《三碟装红脸唱腔精选》
谢庆军 索文化《呼家将》
谢庆军 陈首凯《黄鹤楼》
谢庆军《刘庸回北京》
谢庆军《崇祯吊死眉山》
谢庆军《王祥卧冰》
谷秀荣《五世请缨》
豫东红脸戏《刘公案》
贾廷聚 范静《大明惊雷》
贾文龙《村官李天成》
赵吟秋《麻风女传奇》
郭志成《南阳关》
鄢陵县豫剧团《孟姜女哭长城》
金不换《唐知县斩诰命》
阎立品《盘夫索夫》
阎立品《秦雪梅》(中艺版)
阎立品《藏舟》
陈素真《宇宙锋》
陈素真《梵王宫》
马金凤《七奶奶》(金马香港**版)
马金凤《杨八姐游春》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版)
马金凤《花打朝》
马金凤《花枪缘》
魏 云《朝阳沟》
音频
全剧
西厢记(豫剧)
豫剧《三不愿意》
豫剧崔兰田
唱段
[于波]
[刘忠河]
[吴心平]
[唐喜成]
[唐玉成]
[崔兰田]
[常香玉]
[张宝英]
[张桂梅]
[李丽娜]
[李斯忠]
[桑振君]
[段冬梅]
[牛得草]
[王二顺]
[王清芬]
[阎立品]
[陈素真]
[马兰]
[马金凤]
[高玉秋]
[黄爱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