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写点儿关于嵇康的文~~~

谁能给我写点儿关于嵇康的文~~~,第1张

古文新编—孤傲绝世嵇中散

华林居士 编

前言

诗云:魏晋名士千古叹,竹林七贤堪称冠;

诸贤谁人最风流,孤傲绝世嵇中散。

列位看官,魏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极端动荡不安的时代,三国纷争正烈。北方中国,魏武挥鞭,横槊赋诗,建立起了曹魏政权,有了建安时代的文学繁荣。然而,到了更始年间,曹魏内部不稳,政权因“高平陵之变”而为阴险的司马氏集团所更替,处于魏晋交替之际,剧烈变动之中。人道是,乱世出英雄,动荡出名士,魏晋时期就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期。这样的时期,出现了大批流芳后世之魏晋名士。

其中,以嵇康为孤傲绝世之代表,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以坚定执着之精神、宁死不屈之气节,追求一种恬静寡欲、优游适意和自足怀抱的人生境界。华林居士有慕于嵇中散之傲骨独行,特查阅《晋书》、《世说新语》、《三国志》等相关历史书籍与文史资料,以古文新编的形式,编写出嵇康传记故事,以与各位看官共赏之。

下面且听华林居士将嵇康的故事一一道来。

一 出生谯国,魏武同乡

嵇康者,字叔夜,世称嵇中散,谯国铚人也。所谓谯国,乃今之安徽省宿县西南之地。魏武帝曹操亦为谯国人,故康乃其乡人也。

康家本姓奚,其祖上乃鲜卑纥奚氏族人,因避怨而迁于会稽徙上虞,后自会稽迁于谯之铚县,改为嵇氏。取稽字之上山从为姓,盖从志其本也。或曰,铚有嵇山,家于其侧,遂以嵇为姓氏焉。

康父嵇昭,字子远,官居四品,督罩粮,治书侍御史。康兄嵇喜,字公穆,晋扬州刺史,有当世之才,历太仆、宗正。

康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早年丧父,由其母兄养大,因家中多慈爱温情而少森严管束,遂成骄纵任性、卓尔不群之性格。不读修身致仕的经学书籍。生性懒惰散漫,筋骨迟钝,肌肉松弛。常一月半月都不洗头,不洗脸。如果身上不发痒,也不会洗澡。晚上睡觉,如果小便涨了,也强忍不起来解手,直到涨得膀胱鼓鼓作响,实在憋不住了,方才起床解手。因长期放纵,性情孤傲散漫;行为简慢,不合礼节。

二 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康有奇伟的才干,深远旷达而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修边幅,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康气质尤佳,忧郁冷峻,特立独行。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涛公曰:“嵇康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康去世后,有人见其子嵇绍谓王戎曰:“嵇绍卓卓如野鹤之立于鸡群。” 王戎答曰:“君未见其父嵇康耳!”

嵇康少年英俊,思敏性直,恬静寡欲,能容他人缺点并掩藏瑕疵,宽容简约而有大量。王戎曾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三 博学多才,琴棋书画

康毕生好学,博览群书,学不师授,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诗歌文章诡谲壮丽,流光溢彩,森然奇崛。善书法,尤长草书而成妙品,狂放潇洒,不拘一格,唐张彦远《书法会要》将其品为草书第二。亦善丹青,唐时尚有《巢由洗耳图》与《狮子击象图》传世,今俱失佚。

康精通音乐,善弹奏古琴,技巧高明,如行云流水,为世之高手。并能作曲,遗有琴曲《嵇氏四弄》,其包括《长侧》、《短侧》、《长清》和《短清》四首。此外,康还作有《风入松》《玄默》《孤馆遇神》等琴曲。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到访,自称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天明,语中散:“相与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还同千载;于此长夕,能不怅然!”康在音乐上极具悟性与才华,认为物有盛衰,音乐永恒,音声无常,随人之情感而分哀乐,著有《琴赋》和《声无哀乐论》。《琴赋》尽述其对于琴声之形象体验,前无古人;美感体验,细腻敏锐,亦属空前。康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

四 结亲曹魏,官拜中散

正始四年,公元二四三年,康二十一岁,因有内秀貌美之声誉,深得魏长乐亭主曹璺之芳心,而成其附马。长乐亭主之父为魏武帝孙穆王曹林,建安十六年封饶阳侯,二十二年徙封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谯王。五年改封谯县。七年徙封鄄城。太和六年改封沛。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户。故康为魏武帝曹操之曾孙女婿。因与魏宗室婚,也曾在曹魏为官。刚结婚之年,康就官拜郎中,著有《养生论》、《答向秀难养生论》和《释私论》等篇。正始六年,公元二四五年,嵇康二十三岁,官拜中散大夫,司职时政评论。世人称其为嵇中散。作为闲职官员,康居住在山阳,开始竹林之游。

五 喜好老庄,崇尚自然

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并尚奇任侠,抚琴高歌,打猎垂钓。康自放任本性,充满放任闲达之习性,无荣华富贵和入官致仕之意。

康喜好老、庄而轻周、孔。鄙视以礼法压抑人性而虚伪之儒教,“轻贱唐尧,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礼”。儒教以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康则反驳道:“不学未必如长夜,六经未必如太阳。”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康亦服“五石散”,欲达到“转弱为强”之目的,或欲减轻时世之精神压力。曾做诗称服“五石散”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留丹石菌,紫芝黄精……涤垢泽秽,志凌青云。”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六 竹林七贤,魏晋风度

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谈玄说理,饮酒赋诗,弹筝抚琴,无拘无束,故世谓竹林七贤。其时,七贤之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七贤中,多狂放任诞之徒。如:阮籍驱车途穷,大哭而返;刘伶病酒,携酒远行,令仆人“死便埋我”;嵇康与向秀环水锻铁,阮咸弟子与猪同饮。其狂放任诞之外表,实乃对礼俗之鄙视,对时世之不满。面对名教之虚伪,诸贤乃矫枉过正,直情任性,实为魏晋风度之典型。

身为竹林七贤,康亦饮酒,曾作《酒会诗》,以诗伴酒,诗酒交融。然,其饮酒有度,从不贪杯,曾言:“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山涛与嵇康、阮籍初一见面,便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涛与二人异于常交,问涛。涛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亦亲观晋文公之友狐偃、赵衰,今妾意欲窥君之二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涛留之夜宿,具酒肉;夜于墙上穿洞以视之,通宵达旦而忘反。山涛入室问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能情趣远不及二人,只能以见识气度识与其相友耳。”山涛曰:“二人亦常以为我气度优越。”

七 山阳锻铁,蔑视权贵

嘉平五年,公元二五三年,康三十一岁。

公元二五四年,康生子绍。同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齐王芳,杀名士夏侯玄和中书令李丰。

其时,康居洛邑。康性绝巧,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与向秀共锻铁。家虽贫,人有悦锻者,康不受直。唯亲旧携鸡酒往,与共饮啖,清言而已。

颍川钟会,大将军司马昭所昵,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先不识康。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康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急回便走。后来,钟邀约当时贤俊之士,乘肥衣轻,从者如云,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秀在旁拉风箱。康、秀不为之礼,而锻不辍,傍若无人。整个时间里,不交一言。 良久,钟会起身欲离去,康乃问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答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遂以此事怀恨在心。

康曾在《太师箴》中讥司马氏集团“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矜威纵虐,祸崇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

八 不从仙诫,固守人格

大将军司马昭尝欲征康出来做官。康既有绝世之言,又从子不善,避之河东(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或云避世。康对避世云游之事,深感其乐无穷,曾做诗云:“息徒兰圃,秣马南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康曾采药而游于山泽,时常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偶有砍柴樵夫者遇见之,皆称之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康每问登有何高论,其皆不答,然神谋所存良妙。康因而时常叹息之,临别前再谓登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共才,果然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从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多求。”登又谓康云:“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对于仙人劝诫,康竟不能听从。仍坚持个性,固守人格,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仗义执言,遇事便发。及遭吕安事,在狱为诗自责云:“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孙登者,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弃。尝住宜阳(今河南汲县)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亦不应,后竟不知所终,仙人也。

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嵇康三十六岁,返京城洛阳。在太学醉心于抄写古文石经,借以排遣郁闷。时值阮籍丧母,嵇喜、康兄弟分别吊之。籍又能为青自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九 刚直不阿,绝交山涛

公元二六零年,魏朝皇帝曹髦被杀。

山涛先任吏部郎(选曹郎),主管官吏的选授等。公元二六一年,山涛升任散骑常侍,便荐好友康代其原职。但康不愿入朝做官,认为涛不解己意,乃作书告之绝交,便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书云:

“近闻仁兄从选曹郎的位置上升任为大将军从事中郎,小弟又开始发愁了,怕你老兄象《庄子逍遥游》所云‘即使厨子不做菜,祭师也不应该越职替代之’那样,当了从事中郎这个祭师了,就不好意思做选曹郎这个厨子做菜的事了,而把我拉出来当选曹郎,陪你这个祭师做厨子。你递给小弟的是一把鸾铃柄屠刀啊,沾污着血腥! ”

“小弟个性如此,难被教化。欲控制已心而顺应世俗,则恐违背本性,不合真情,也就无法做到象现在这样既无责备又无称赞的与世无争。不喜欢俗人,如做官,则要与之共事,或宾客满座,耳闻嘈杂喧闹之声,身处吵闹污浊之境,眼见千奇百怪之伎俩。何能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小弟又常常非难推翻夏桀统治而建立商王朝的成汤和推翻殷纣王统治而建立周王朝的周武王,并鄙薄辅助武王灭纣的周公和倡导礼法的孔子。如果在官场还不停止这样的言论,小弟非难汤武、鄙薄周孔之事就会为众人所知,必为世俗礼教之所不容。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仗义执言,遇事便发。”

“小弟顷向于学习养生之术,而疏远荣华富贵。不醉心于美味,而安心于寂寞,以为清静无为为最高境界。即使小弟没有前述的官场忧患,也尚且不屑一顾老兄所好。又有心情郁闷的毛病,近来又加重了。私下思量,还是不能容忍做自己不高兴做的事。考虑再三,除非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境地则罢,请老兄不要做使小弟受委曲的事,而令我陷入流离而亡的绝境。”

“小弟刚失去母亲和家兄之欢爱,时常感到悲伤。膝下有一儿一女,女儿年方十三,儿子年方八岁的,尚未成人,况又多病。想到此就顿生悲恨,不何如何说起。如今只愿守在陋巷里,教养子孙,时而与亲朋旧友叙述阔别之情,拉拉家常,谈谈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已酬,愿已了。老兄纠缠住我不放,也不过为朝廷特色人才,以为世事所用耳。兄早知道我放任散漫,不通世事。小弟也自知不如当今朝中为官的贤能之士也。如果是世俗之人,都喜欢荣华宝贵;唯小弟独能离弃之,并为此举而感到高兴。可以这样讲,此举最能接近我的本性。然而,假使一个高才大度、无所不通的人,能做到不求仕进,那才是难能可贵的。象我这样常生病、又欲远离世事、以求自保而安度余生的人,正缺少上述的高尚品质,岂可见了宦官而称其为贞节哉!若老兄急于要让小弟共赴仕途,期望我俩能随时相聚,欢乐相伴,这只是老兄的一厢情愿。一旦逼迫之,小弟必会急得发狂生病。老兄与小弟之间没有深仇大恨,还不至于如此行事吧? ”

“此乃吾欲表达之意,目的是将不愿做官这想法向仁兄解释清楚,并以此作为道别。所谓‘道不同,不与谋’,仁兄也可将此信看作你我之间的绝交书吧。

此书信既行,山涛阅之,知康意已决,不可劝服而屈其志愿也。因书信中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司马文王闻之而怒焉,盖因汤武变革乃暗指司马氏集团企图代魏。后钟会遂借吕安事乘机进谗,以致康之不能免杀身之祸。

十 为友申冤,反遭陷害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一日,安来造访,值康不在,康兄喜出户请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 凡鸟也。康常与吕安一同灌园于山阳。初,康与东平吕昭子巽及巽弟安亲善。会巽*安妻徐氏,而反诬安不孝,将安告之于官而囚之。安引康为证,康义不负心,保明其事。遂复收康。安亦至烈,有济世志力。

康之下狱及遇害,亦为钟会所致也。巽与钟会交善,巽为相国掾,俱有宠于司马文王,故共谋治吕安与嵇康罪。于是,司隶校尉钟会言于晋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并廷论之曰:“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诛华士,孔子戮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于是,晋文王听信会之谗言,遂录康、安闭狱。初,毋丘俭反,康有力,且欲起兵应之。以问山涛,涛曰不可,俭亦已败。

十一 千人请命,广陵绝唱

康入狱之初,太学生数千人为之请命,一批豪俊亦随康入狱,与之相伴蹲监。康性慎言行,一旦囚禁于狱中,乃作《幽愤诗》,篇名取之于司马迁“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之意。其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曷云能补。雍雍鸣雁,厉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畴。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只搅余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司马文王不许。康之兄弟亲族,咸与共别。康顾视日影,颜色不变,问其兄曰:“带琴来否?”兄曰:“带来了。”于是,索琴弹之,叹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吝惜固执,不肯传予,《广陵散》于今绝矣!”

康遇害于魏常道乡公曹奂景元三年,公元二六二年,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文王司马昭其后也悟之而有悔意。

康遇害后,葬于蒙城石弓山南麓。清乾隆三十一年,西元一七六六年,蒙城知县淡如水建亭于嵇山之上,名嵇康亭,后毁。嘉庆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知县周鹤立重新扩建嵇康亭,亦遭毁。西元一九六二年蒙城县又于嵇山上重建新亭,至今犹存。

康在世时著有大量诗、文。今存其诗五十余首,四言体居多,占一半以上。《隋书•经籍志》著录其作品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以汪士贤刻《嵇中散集》和张溥刻《嵇中散集》为常见。民国期间,鲁迅曾辑校《嵇康集》。今人戴明扬亦校注《嵇康集》,于公元一九六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

十二 时人评论,清远高流

康既被诛,秀遂失图,乃应岁举,到京师,诣大将军司马文王。文王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司马昭甚悦。秀乃自此役,作《思旧赋》云:“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嵇意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并以事见法。嵇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泉,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曰: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在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伫驾言其将迈兮,故援翰以写心。”

王戎为尚书令,著官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之客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终。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官场时世所限制。今日视此垆虽近,然竹林情怀若隔山河之遥。”

钟嵘曰:“晋中散嵇康,颇似魏文,过为峻切,率直露才,虽有伤高雅之兴致,然喻意清远,鉴良裁佳,亦未失为高雅之流派矣。”

南朝颜延之曾做《五君咏•嵇中散》诗云:“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宋代易安居士《咏史》诗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明代名相张居正也做《七贤吟•嵇中散》诗云:“中散龙凤姿,雅志薄云汉。少无适俗约,早有餐霞愿。调高岂谐俗,才俊为身患。缠悲《悲奋诗》,结恨《广陵散》。”

十三 康子忠烈,血溅帝衣

列位看官,你道奇不奇,忠于曹魏的嵇中散虽晋朝的马氏集团所诛,但其子却是晋朝的大忠臣。谁也想象不到,鹤立鸡群、长相如父的嵇绍,却会在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朝的皇上而血溅帝衣。

嵇康之子名曰绍,字延祖。

康遇害时,绍仅十岁。失其父后,绍从小就开始奉养母亲,孝顺慎重。以父得罪,靖居家中。

昔嵇康就刑,曾托子于涛,谓子绍曰:“有山巨源在,汝不孤矣!”可见嵇康虽与山涛政见不同,但深知竹林之友的人品秉性,是可托付之人。而山涛公代友育子,义薄云天。时涛主持选拔人材之事,启奏晋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德堪比裕缺,宜加表彰任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止做郎也。”乃发诏征之。时嵇绍年方二十二岁,因父无罪获诛,故屏居家门,欲辞不就。涛乃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绍乃应命而离家赴任为秘书丞。

绍入洛阳后,多次迁升,官至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对绍深为器之,每每谓人曰:“若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则天下无复遗漏众人才矣。”沛国戴晞年少时有才智,世人以为其长大之后必有大用,然而绍以为其必不成器。后来,戴晞担任司州主簿,以行为不端而被驱逐,司州百姓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年,西元二九一年,绍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持外戚之宠,年轻而居高位,潘岳、杜斌等皆依附其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被诛时,绍在官府任上,以不依附经恶人,而被封弋阳子,不久又迁升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世,太常奏请加封谥号,绍驳曰:“谥号用来使死者永垂不朽,大德之人才能受大名,微德之人只配受微名。近来掌礼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因此事由太常处理,故未从嵇绍之言,但廷臣由此而惧之焉。

齐王司马冏开始辅政,,广修府第,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陋室称美,唐虞以茅棚显德,王宜省去大兴土木之烦,深思谦得骄损之理。” 司马冏虽遂阳以称是,而终不用绍之谏言。绍曾去齐王府议事,遇上司马冏正开宴会,召入董艾等官员共论时政。董艾言于司马冏曰:“嵇侍中善弹奏丝竹之乐,公可令其弹奏之。”左右进琴,绍推而不受。司马冏曰:“今日欢宴,卿何不愿作此弹奏邪?”绍对曰:“公既在匡复社稷,应当以身作则,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如果不穿公服而赴私宴,则绍就不敢推辞也。”冏闻之极为羞愧。董艾等人也深感不自在而告退。

后来,朝廷又有北伐之役,征绍赴前线。时绍放废在家,同僚秦准知此行甚危,谓之曰:“今往,安危难测,卿有佳马乎?”绍得知天子处境危险,正色曰:“臣子护卫乘舆,死生以之,佳马何为!”乃奉诏急驰赶赴天子住地。值晋惠帝之军队战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无不溃散,唯绍庄重泰然,衣冕端正,以身捍卫,敌军近鸾驾,飞箭如雨,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待战事平定,左右欲洗帝衣,晋惠帝曰:“此衣有嵇侍中血,不要洗去。”

嵇绍忠烈,血溅帝衣,为后世所敬仰。文天祥《正气歌》云:“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可见嵇康父子,不管是曹魏之嵇中散或晋朝之嵇侍中,都能忠心耿耿,各为其主,真是一门忠烈。

唐涛甫

唐涛甫,中国归侨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法学学会会员,泉州华侨历史研究会、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及晋江市作家协会顾问、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客作教授,并兼任中国内地、香港和菲律宾多家报刊的记者,是晋江市公安局行风廉政监督员、晋江池店侨联主席;在报刊上发表了法制类新闻报道、报告文学、评论300余篇,发表文集《归国之后》等。

中文名:唐涛甫

民族:汉族

出生地:晋江池店

出生日期:1939年2月

职业:作家

信仰:中国***

代表作品:《归国之后》等

籍贯:福建晋江

人物简介

唐涛甫,男,汉族,1939年2月出生,籍贯福建省晋江市,中国***党员;2005年12月21日成为福建省法学会会员,编号:2518号;1960年至1962年在福建省晋江第二十四中学任教,1963年至1965年致力于**文学创作,1965年至1973年赴清流县当文教志愿兵,1973年至今,创办泉州市鸿源汽车配件总公司,现任总经理,并兼任中国内地、香港和菲律宾多家报刊的记者,和晋江市公安局行风廉政监督员、晋江池店侨联主席;在报刊上发表法制类新闻报道、报告文学、评论300余篇,发表文集《归国之后》、《山海风雨》、《海峡涛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主要经历

家庭背景

1940年2月出生在晋江池店唐厝村一个华侨家庭,曾祖早年漂洋过海在菲律宾开垦拓荒至乃祖德辉公(唐谅令)一代,开始经营一家日杂商店,开办一个汽水厂,尔后又创建铁厂,家道逐渐趋向康裕,德辉公膝下有八子二女,唐涛甫的父亲排行第四,于1939年春回大陆,其他子孙均客居菲岛或移居台湾。

独立生活

涛甫的父亲精通英语、熟谙文学、擅长书法,为涛南的接受教育和承继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家庭背景。解放后,由于父亲出生在菲律宾,伯父又在台湾,给涛甫的求学生涯带来了厄运,1954年,十四岁的涛甫考上泉州晦鸣中学(七中),开始走上了独立生活的坎坷道路,家庭出身的消极效应给涛甫的学习生活注入一种积极动力,他希冀像古代士子一样通过“十年窗前勤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时”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灯光的追忆》一文中,回忆说:“凛冽严冬,或是春寒料峭的深夜,我只好依在卧室里的书桌边,借用小墨水瓶自做的煤油小灯完成当天的作业,豆大昏黄的灯光也曾陪伴我走过贪婪追求知识的年代。虽然五分钱的煤油可供一个星期夜晚点燃,然而,家境贫寒,我只好明智借于鲤城旧海关口码头边上的这盏路灯完成初中学业。”“为了追求书中知识,我也经常到邻居或同学家中借大煤油灯光完成高中学业。”难以忘却的诿清和催人奋起的攻读,深深地烙在涛甫的脑海里,先天聪颖的秉赋和后天刻苦自厉的努力使涛甫学业成绩斐然。然而在当时的“阶级斗争为纲”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尽管涛甫的高考十分优异,但到头来还是名落孙山。

教师生涯

1960年秋进修完厦大大学俄语全部课程的涛甫。经友人推荐,到晋江二十四中学任教,嗣后又下放到唐厝小学当语文教师。1963年他原在泉州市区的户口因家庭出身问题被迁回原籍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甘心澹泊地仿效隋朝李密牛角挂书的亦耕亦渎的生活。1965年对理想的“寻寻觅觅”又使涛甫再次鼓起信心报名参加高考,希望自己优异的成绩能获得“出身无法选择,道路可以选择”政策的兑现,当第二次再考上北京语言学院时,但毕竟还是难以逾越的政审关,把他摒之于大学的门槛之外。“凄凄、惨惨、戚戚”中身心疲惫的涛甫承受的不只是难圆大学梦的失落,更有些人歧视他“豆豉铺不会发芽”刻骨铭心的疾痛,为了增加“道路可以选择”的,当年涛甫响应党和政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自愿报名到边远偏僻的山区当一名文教“自愿兵”,萧索的秋风伴着饱经风霜、背着行装的涛甫来到“路隘林深苔滑”的清流山区,进行“脱胎换骨”触及灵魂改造的炼狱。

翌年,文革风暴席卷神州大地,“停课闹革命”使涛甫“教书育人”的豪情壮志又冷冻起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涛甫推入命运的低谷:他结婚的第二天晚上便被揪斗,连三代贫农的岳父也受到牵连而挨斗。一种被社会所遗弃的感觉严峻地考验着涛甫对生活真谛的理想。《号子的启迪》中的一段描述记录他当时的心态“立于山顶,我悲愤地眺望远方——风雨里,燕江中的木船飘摇,纤夫们用粗大的缰绳把它拉紧,嘴里哼着有力的号子,在江边崎岖逶迤的小石路上,逆水艰难地前进,放排的工人不畏严寒划着手中的桨,唱着欢乐动听的山歌,驾驭着木排绕过九滩十八险。号子和山歌交织在一起,激荡着江中层层浪涛山鸣谷应。这气壮山河的一幕启迪了我,纤夫和工人的精神支撑着我濒临崩溃的思想防线,鼓起我对艰难生活拼搏的勇气”经受了暴风骤雨洗礼后的涛甫,懂得了如何直面人生,把自己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的八年,奉献给山区的父老乡亲。由来磨砺多正气,毕竟涤濯出珠玑,他和山村小孩同捧一本书,让他们在肩蒙起跑线上朝向科学高峰开始自己的攀登。他和山村农民同扶一把犁共耕一块地,一起挥洒春天耕种的汗水,一起分享秋天丰收的愉悦。有付出终究有收获,涛甫终于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福建教育》1965年第十二期特地刊载《志愿兵颂》宣扬他的动人事迹,“在严寒的冬天涛甫带病下水修水轮泵,坚持一个多小时,当地村民十分感动。

投身商海

1973年,在山区生活了八年的唐涛甫告别了清流的青山绿水和情深谊长的村民,怀着一颗对家园的拳拳之心,回到了池店唐厝老家。先后到柴塔、钱头小学任教。他依然是那样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因为他深深地理解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历史行程中承前启后的事业。故乡的云为涛甫抚平心灵的创伤,善良、温顺、勤劳的妻子为他构建了一个宁静的波斯湾。也许命运之神,冥冥之中定数的安排,或许是那颗不甘寂寞心灵的跳跃,或许是时代大潮汹涌澎湃趋流的影响,两年后,涛甫毅然辞去教师职位而投身于商海,开拓了他实实在在的企业家生涯。

1975年7月涛甫先后在泉州江南树兜、晋江青阳、陈埭的几家汽配厂当了二年的供销员,走南闯北,销售交易的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增长了他的才智,且逐渐掌握商界的生意经,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深入进展,泉州侨乡经济迎来了史无前例、万紫千红的春天,晋江乡镇企业注人了新的活力,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趋势,一向雄心勃勃的涛甫跃跃欲试,大胆地把池店公社农机厂积压的大量产品往外推销,把搁在公社心头上的病灶排除。只是唐厝农机修配厂虽然有多达到3000平方米的厂房和设备,却只剩下68元的资金,奄奄一息。涛甫根据自己近来的经历,高瞻远瞩地把目标置放在“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基点上,经过细心琢磨和反复论证,瞄准了汽配市场,毅然把唐厝农机修配厂更改为汽车配件厂。创业伊始,举步唯艰。没有资金,涛甫东奔西跑向亲朋好友告贷,设备亟需更新,涛甫废寝忘食四处请人帮助,好不容易终于把企业的框架搭设起来,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孟子将其诠释为受人谓之“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心之心恕人”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古时儒商“虽混迹于廛市——以书生之道行之一切治生家智机巧利悉摒不用,惟以诚待人。”带有浓厚书生气的涛甫由于带着这种观念经营企业,用人失当,吃了大亏。汽配厂生产刚上马之际,供销员背着厂方同沈阳一家公司签订假合同,从中诈骗对方一万多元结果使汽配厂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且声誉受到严重影响。1981年,汽配厂经营纳上正常轨道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涛甫又办起皮鞋厂,结果由于主管人员业务不熟,经验不足,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过关,造成倒闭,亏损二万多元,两次挫折,使涛甫头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他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精干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精中到汽配厂,通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完善各种管理规章,落实奖罚措施,充分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由于涛甫宽厚待人的人文思想凝聚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顿时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种车辆配件在全国市场上打开了局面,赢得了信誉。

文学创作

唐涛甫在学校里是一位善于交际,有一定文学造诣的学生,他经常编辑、抄写学校年级的墙报和黑板报。师生众口一词,说他在文学上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涛甫的同学程飞,在《老板传奇》一书中提要介绍唐涛甫时如是说。家学渊源让他能够从小便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产生对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学生时代,他便是个校园中多产的小作家,步入社会之后,道路的坎坷,人情的炎凉,积蕴成胸坎间的丘壑而化成笔底起伏的波澜,小区的崇山峻岭、大江小溪、绿树鲜花、天真的小孩、憨实的村民,行乞的童叟诱发创作灵感而迸出瞬间思想火花,汇成诗情画意的江河。商海起伏跌宕,辛酸苦辣,百感交集的人生体验化为一泻江河的万千感慨。文学是人学是情感的百科全书,它需要深厚的社会生活阅历,形象的艺术构思,丰富的语言积累,这些,涛甫均兼而有之。

出生在华侨家庭,成长在闽南侨乡的涛甫,那些远涉重洋背乡离井华侨对故国家山梦魂萦绕的深邃情思,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年轻的涛甫,曾经有个当**剧作家的理想,想把华侨生活搬上银幕,那时候他与上海、北京不少的**导演和剧作家有过书信往来,虚心地向他们求教。在专家们的引导下涛甫凭着自己的创作激情和辛勤笔耕,终于写完《归国之后》和《第二次审判》两部**剧作十万余字。引起**创作界的高度重视有些知名人士还亲自写信给涛甫赞赏他的**剧本颇有新意,但由于当时文艺办“左”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这两朵本应绽放媚人光彩的鲜花却在含苞时凋谢了。如今已是知名企业家的涛甫,依然在心灵深处蕴藏着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搞**创作。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紧张的经营节奏和频繁的社交活动使他难以如愿以偿,涛甫和以往一样在灯光下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地吸取**文学创作的养分。外出经营余暇,涛甫饱览名山大川,访古探幽,开阔自己的思想境界,他相信涓涓细流的汇集必终会成为波涛浩瀚的大海,量上的积累一定可以达到质上的飞跃,便是他梦幻追求理想成真的硕果。

人物故事

唐涛甫,1939年出生在晋江池店唐厝村一个归侨家庭。他的父亲于1941年春回到中国大陆。

因为有着“复杂的海外关系”,“家庭出身不好”的唐涛甫过早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在三明清流“上山下乡”的八年,是唐涛甫最难以忘怀的岁月。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就在结婚的第二天晚上,他就被揪出去批斗,后来连三代贫农的岳父也受到牵连而挨斗。

“当时,乡亲们以为我要自杀了,一路追随。”唐涛甫说,奔至山顶,他悲愤地眺望远方——风雨中,燕江中的木船飘摇,纤夫们用粗大的缆绳把它拉紧,嘴里哼着有力的号子,在江边崎岖逶迤的小石路上,艰难地逆水前行;放排的工人不畏严寒,划着手中的桨,唱着欢乐动听的山歌,驾驭着木排绕过九滩十八险。号子与山歌交织在一起,激荡着江中层层浪涛,山鸣谷应。

这一幕,激励了唐涛甫鼓起对艰难生活拼搏奋争的勇气。于是,他猛然转过身,对追来的乡亲说:“你们回去吧,我唐涛甫是不会死的!”

如同晋江籍诗人蔡其矫从川江号子中感悟“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好好活下去”从此成为唐涛甫的人生信念。

1973年,唐涛甫告别了清流回到晋江,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两年后,他毅然辞去教师职位而投身商海。

经过二十多年摸爬滚打,唐涛甫的企业越做越大,2003年,他还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唐涛甫晚年不好好享受生活,却执著地搞起文学创作来,让朋友们大吃一惊。

“年轻时,我就想当作家,曾在中学时代写过一部华侨题材的**剧本。当年主管**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同志看过之后,还亲笔写信给我表示鼓励。”怀着对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事业有成后,年过花甲的唐涛甫再次拿起手中的笔。2004年,他以爷爷回馈家乡的事迹为原型,创作出版了第一本专著《归国之后》,引起不小的轰动。受到鼓励后,他的创作激情再次被点燃。此后,《赤子情》、《山海风雨》、《海峡涛声》等文学专著相继发行。

“我不会电脑,至今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爬格子。因此,文学创作对我来说这不仅是脑力活,更是艰苦的体力活。”唐涛甫说,“有时半夜想起一些亲历的往事,很适合作为创作素材时,常常激动地睡不着觉,一大早就起来赶稿。”

如今,笔耕不辍的唐涛甫计划在年内出版新书,而另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在他脑中形成,并开始践行——将反映两岸题材的长篇小说《海峡涛声》改编为剧本,拍成电视剧后搬上荧屏。

他花了一年时间写了《海峡涛声》,以自己家族的真实经历展开,主要讲述3个结义的同姓兄弟江凤鸣、江成器、江复兴,1949年在金门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后,开始了漫长的归乡等待、期盼两岸亲人团聚的辛酸故事。有人士认为,小说《海峡涛声》包含了闽南人民“过台湾”、“下南洋”等恢弘场景,具有史诗特质,如果拍成电视剧,有望比肩甚至超过《闯关东》、《走西口》等热播剧。

人物事迹

爱国爱乡

崇尚“名”、“德”,是明清儒商的重要特征之一,腰缠万券、唯利是图决非他们的唯一迫求,在唐涛甫身上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思想和传统伦理尊崇的参照。走进唐厝螺峰小学,校园后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凉亭,顺着小道登临亭畔,举头便见写有“涛然亭”三个大字的匾额,顺下而看两侧石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螺出深溪化卧龙,峰耸高空成飞虎”。学校老师介绍说这凉亭是1986年唐涛甫捐资万余元兴建的,这副对联也是唐涛甫亲笔题写,细味其中涵义,可以清楚地领悟出涛甫寄希望于辛勤的园丁为国家和故乡培养人才,激励后生奋发读书努力成才的深情厚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交口称赞涛甫一贯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十几年来,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从物质上,精神上给学校及师生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家乡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每年都有涛甫的捐资,同时他给池店中学捐了一个教研室。每逢儿童节、教师节、运动会、各学科竞赛等活动都少不了涛甫送来的一份心意和厚礼。在他的帮助下,广大的群众对发展家乡文化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至此不知不觉地令人联想到清时徽州商人倾大量资本兴学助教。赢得“海滨邹鲁”之称的历史名城泉州,企业界设若人人都有涛甫的热心肠,泉州的教育振兴和科技腾飞是指日可待的。

唐涛甫的一腔热情在旅菲乡亲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应,激起了他的爱国爱乡的热忱。增进了他们关心祖国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支持。愿与大陆同胞携手并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近年以来,海外乡亲许多事情都托付与涛甫。涛甫一诺千金,即使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也要抽身顾及而使之以成。今年6月1日,《福建侨报》在显著位置刊载了涛甫“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地为基层侨务工作奉献”坎坷的动人事迹。

开放自家图书馆

2010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中国归侨著名作家唐涛甫再次回到母校——池店唐厝小学,为全校师生送来了丰厚的节日礼物——刚刚出版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海峡涛声》,并诚恳表示,自己在故乡唐厝村筹办的图书馆向该校师生开放,欢迎师生借阅。

成就荣誉

荣誉证书

2003年是中国农历羊年。“三羊开泰”,羊年伊始好事重重。元月17日是个祥和喜庆的日子,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欢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的发行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罗豪才、孙孚凌、周铁农等出席了发行仪式。

由党和国家***:吴邦国、王兆国、荣毅仁、王光英、孙孚凌、霍英东、万国权、费孝通、马文瑞题词的《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如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的人生、创业和为国为民的辉煌历程。

接见开始,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把吴邦国新笔题词的荣誉证书:“唐涛甫同志:鉴于您的开拓与奉献精神及贵企业在诚信建设工程中起到表率作用,您被选入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感谢您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授于唐涛甫。万国权副主席紧紧地握着唐涛甫的双手,亲切地说:“祝贺您,祝贺您!”

人们誉称他为儒商

唐涛甫,来自于著名的侨乡福建晋江市,他出身于华侨世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海内外报刊、电视曾专题介绍过唐涛甫。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唐涛甫亦商亦文,人们誉称他为儒商。

有关评价

评价一

作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使唐涛甫灵魂深处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维特质进行重组和整合,他一方面为尚未能实现年青时期的**剧作家的理想而耿耿于怀,一方面又不能不为企业经营而疲于奔波,因为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关系到百千职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他只能把自己的梦寐以求的理想姑且搁之一旁。“我现在仍要全力以赴搞企业。将来方能安心搞文学创作。”涛甫发出流露于肺腑之间的无奈表白,期待于来自。“老来文章浑漫与,语不惊人死不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一旦归隐的涛甫,青年时期的幢憬必成为绚丽的现实。

评价二

奉献社会,热爱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悠久历史文化承传,涛甫真可谓之无愧先人,不负乡亲,毋忘祖国。

周易研究》分类总目录1988-1999

周易研究》1988——1999年分类总目录:

《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金景芳(88·1·1)

《读帛书《周易》》连劭名(88·1·8)

《《周易》筮法原无撝�详考》〔美〕夏含夷(88·1·15 )

《《杂卦》不杂说》王兴业(88·1·20)

《《杂卦》论》萧汉明(88·2·21)

《《三坟易》卦序初探》王兴业(89·1·21)

《从观象系辞说到《乾》卦之取象》刘 正(89·1·34)

《谈《革》卦的解释和贡献》周振甫(89·2·9)

《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王新春(89·2·40)

《河图洛书解》常光明(89·2·52)

《摾�ê颟新解》李衡眉(89·2·60)

《《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美〕成中英(90 ·1·1)

《帛书《系辞》浅说——兼论《易传》的编纂》韩仲民(90·1·1 5)

《《周易·咸卦》解》刘天中(90·1·21)

《《周易·说卦传》中的摾顶、撔详、撁鼣》〔台〕黄 沛荣(90·2·1)

《论《周易》是卜筮之书——兼与宋祚胤先生商榷》曹大中(90·2·7)

《《需》筮辞与古代兵法》王路(90·2·15)

《《周易》新证》刘先枚(91·1·7)

《论《师》卦》任蕴辉(91·2·6)

《论易卦符号的阴阳寓义》曹福敬(91·4·16)

《也谈利建侯——并与李衡眉同志商榷》则中(92·1·9)

《论《系辞传》是稷下道家之作——五论《易传》非儒家典籍》〔台〕陈鼓应(92·2·3)

《道家新成员考辨——兼论《易·系辞》不是道家著作》周桂钿(93·1·1)

《《周易》原著精神真相大白》〔香港〕谢宝笙(93·2·1)

《《周易》词义辨析》吴新楚(93·3·17)

《咸恒渐归妹四卦浅解》吕绍刚(93·3·20)

《《周易》撌睌撑粩观念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台湾〕林 丽真(93·4·12)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刘蕙孙(94·1·1 )

《西周金文与《周易·象传》》连劭名(94·2·10)

《从摿揭菙释撎�珨》李存山(94·2·15)

《撎镉星荩��囱详新解》高潮(94·3·1)

《十翼成篇考》黄庆萱(94·4·3)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郑万耕(94·4·24 )

《《左传》所载《师卦》古义探微》陈建梁(95·1·3)

《《周易》起源于撜荚率鯏》张文(95·1·12)

《从易学传承看《系辞传》成书年代》杨军(95·1·21)

《八风考略》沈祖绵(95·2·3)

《西周易卦与筮法初探》晁福林(95·3·1)

《论太极与大恒》连劭名(95·3·10)

《《彖传》《大象传》释卦次序考》廖名春(95·3·25)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叶福翔(95·4·5)

《论王弼的撑蘧虏说》李世英(96·1·18)

《司马光《温公易说》探析》董根基(96·1·24)

《杨简易学略论》傅荣贤(96·1·30)

《帛书《周易·泰蓄》与《逸周书·大聚》》连劭名(96·2 ·21)

《《象传》性质新探》刘保贞(96·2·26)

《李杞《用易详解》的易学特点及其在易学史上地位》蔡方鹿 (96·2·34)

《评帛书《易经》研究的两种倾向》方向东(96·3·25)

《苏轼易学与人格》耿亮之(96·3·31)

《钱一本易象义理窥测——《周易像象管见》》〔港〕张克伟(96·3·38)

《象数与义理——论孔子下学上达的心路历程与易学两派分途发展的哲学根源》〔泰〕郑彝元(96·4·34)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96·4·41)

《春秋《易》文本》吴前衡(97·1·16)

《横渠易学的天人观》郑万耕(97·1·25)

《冯契对《周易》辩证逻辑思想的研究》丁祯彦(97·1·32 )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上)》〔日〕池田 知久著、牛建科译(97·2·20)

《《周易·说卦传》错简说新考》廖名春(97·2·33)

《王弼的崇本息末观与玄理化的易学倾向》高晨阳(97·2·4 2)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李兰芝(97·2·54)

《从帛书《易传》证知孔子说《易》引用古熟语》邓立光(97 ·3·1)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下)》〔日〕池田 知久著、牛建科译(97·3·6)

《王弼《易》《老》二注成书先后及年代考辨》裴传永(97· 3·20)

《略论摬沃な肥聪的杨万里易学》傅荣贤(97·3·27)

《略析吴澄易学中的阴阳卦对思想》章伟文(97·3·32)

《《周易》中《既济》《未济》的考释》黄玉顺(97·4·25 )

《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注》述评》叶友琛(97 ·4·30)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97·4·37)

《出入占考》连劭名(98·1·21)

《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上)——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述》黄黎星(98·1·34)

《乾坤大义的现代启示(下)——当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综述》黄黎星(98·2·64)

《谈《三坟易》的校误与正文》王兴业(98·2·76)

《《左传》筮例与文王演《周易》》李纯仁、耿志勇(98·3 ·3)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田永胜(98·3·11)

《王阳明易学略论》温海明(98·3·23)

《王船山易学渊源试探》汪学群(98·3·33)

《退溪易学初论》吕绍纲(98·4·15)

《以佛解易、佛易一家——读智旭《周易详解》》陈坚(98·4·15)

《黄寿祺《周易尚氏学札记》评述》黄高宪(98·4·21)

《《序卦》不摲羟硵》庾潍诚(99·1·31)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廖名春(99·1·38)

《《周易·谦》卦辞、爻辞别解》程建功(99·1·50)

《《周易》星象通考(一)》乌恩溥(99·2·25)

《《周易》卦辞撆髷、撴跀考》臧守虎(99·2·36)

《孔子解《易》十九则述要》(台)胡自逢(99·3·3)

《《周易》星象通考(二)》乌恩溥(99·3·13)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钮恬(99·3·25)

《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基本骨架》李尚信(99·4·31 )

·帛易研究·

《马王堆帛书《系辞传》校读》〔台〕黄沛荣(92·4·1)

《帛书《系辞》和帛书《黄帝四经》》陈鼓应(93·4·1)

《帛书《系辞》释文再补》廖名春(93·4·9)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研究》〔日〕池田知久 、牛建科译(95·2·27)

《帛书《易经》异文校释(乾椔》刘大钧(94·2·1)

《宫的分别字与《周易》爻辞新解》任俊华(94·2·6)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之《易》教及其象数》〔港〕邓立光 (94·3·20)

《帛书《周易》异文校释》刘大钧(94·3·30)

·象数易学研究·

《河图洛书探微》王兴业(93·3·1)

《惊魄的宇宙之谜——《洛书》之我见》周康龄(94·3·66)

《摵油悸迨阌与汉字起源》李立新(95·3·43)

《河图洛书试析》王怀(95·3·52)

《图数浅议》赵春杰(95·3·60)

《关于河图洛书问题——李申兄》萧汉明(95·4·34)

《河图洛书是新石器时代的星图》曾祥委(95·4·46)

《河图、洛书与朱熹哲学》陈超(95·4·58)

《焦延寿易学渊源考》连镇标(96·1·3)

《陆绩象数易学述评》林忠军(96·1·10)

《《上下经卦变歌》评述》乌恩溥(96·2·10)

《试论京房易学中的世卦起月例——与朱伯义先生商榷》刘玉建(96·2·17)

《融旧铸新的诠释与研究——王新春《周易虞氏学》序言》刘大钧(96·3·3)

《试论虞氏易学撆酝ㄋ禂的易理内涵》王新春 (96·3·6)

《邵雍先天图卦序来自李挺之卦变说》郭�(96·3·19 )

《五行说与京房易学》刘玉建(96·4·1)

《干宝易学思想研究》林忠军(96·4·12)

《河图辨证——答萧汉明兄》李申(96·4·25)

《试论十二辟卦》王兴业(97·1·3)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张其成(97·1·9)

《读《象数易学研究》第一辑》胡自逢( 97·2·3)

《读《周易折中》》刘大钧(97·2·10)

《《周易》挠笫龟与现代系统学模型》陈世陔(97·4·3)

《撠员鋽说辨析》常秉义(97·4·15)

《《周易》的挠笏嘉玛及其现代意义》王树人、喻柏林(98 ·1·1)

《卦变说探微》郭(98·1·9)

《丁易东象数易学》林忠军(98·2·40)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98·2·53)

《象数范畴论》张其成(98·4·27)

《《周易·系辞传》挠髷概念初探》〔台〕李玮如(98·4 ·37)

《西汉后期象数易学兴起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政治根源》张涛(98·4·47)

·易学史·

《张载《易》学研究》徐志锐(88·1·94)

《程颐的《易传》》〔美〕苏德凯(88·1·102)

《孔子思想对《易经》的贡献》〔台〕吴怡(88·2·1)

《略论《周易》卦变》陈恩林(88·2·11)

《《左传》占例破译》霍斐然(88·2·27)

《论王弼《周易略例》在易学史上的地位》余敦康(89·1·1 2)

《殷墟撘棕详卜甲探索》冯时(89·2·13)

《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李申(89·2·22)

《撝匆煌持跀与王弼易学革命》王晓毅(88·2·31)

《谈式占、八卦与洛书》王兴业、翟静媛(90·2·21)

《虞翻著作考释》刘大钧(90·2·31)

《方以智与《周易图象几表》》蒋国保(90·2·34)

《杭辛斋《周易》象数思想评价》李树菁(90·2·42)

《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颜炳罡(90·2·51)

《再探群巫——巫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FK(〗潘世宪〖FK)〗(91 ·1·13)

《太极图渊源辩》李申(91·1·22)

《对《淮南子》运用易学的思考》杨默玄(91·2·13)

《再探群巫》潘世宪(91·2·21)

《考古发现与易纬》连劭名(91·3·4)

《三易名义考》刘运兴(91·3·11)

《《周易参同契》的哲学基础》乌恩溥(91·4·8)

《评宋人陆秉对《周易》挚笱苤�龟的解说》郭鸿林(92· 1·1)

《京房易学的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余敦康(92·2·10)

《益与《周易禅解》》夏金华(92·2·23)

《《周易表解》自序》潘雨庭遗作(92·3·1)

《胡瑗易学管窥》郑万耕(92·3·9)

《陈第《伏羲图赞》评要》张善文、黄黎星(92·3·18)

《宋易在元代的发展》梁韦弦(92·3·22)

《《焦氏易林》作者考辨——兼与黎子耀先生商榷》陈良运(92·3·28)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方春阳(92·3·33)

《《易经图谱解说》序》刘大钧(92·4·10)

《李光地与《易》学》詹石窗(92·4·12)

《《周易》丹道思想初探》刘国梁(92·4·19)

《象数易与义理之流变——从易学发展的角度看象数、义理、卜筮三者的关系》刘光本(92 ·4·27)

《郑玄易学思想述评》林忠军(93·1·6)

《论孙奇逢撗б兹�怯靡讛的学以致用的思想》李之鉴(93 ·1·20)

《论汉代易学的纳甲》任蕴辉(92 ·2·13)

《冯友兰易学思想初探》彭卫国(92·2·21)

《台湾易学著作与易学家》〔台〕徐芹庭(92·2·24)

《《易》学源流及其《易》源论证》王子奂(93·4·26)

《程颐易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易学史上的地位》蔡方鹿(94· 1·9)

《试论佛教曹洞宗对《易》的利用》夏金华(94·1·17)

《论焦循《易》学的通变与数理思想》陈居渊(94·2·23)

《孟喜易学略论》傅荣贤(94·3·4)

《徐昂教授学术思想及《徐氏全书》的学术价值浅谈》徐放 (94·3·8)

《论邵雍与《皇极经世》的思想结构》潘雨廷(94·4·5)

《京房易学思想述评(上)》崔波(94·4·17)

《京房易学思想述评(下)》崔波(95·1·26)

《简论欧阳修的《易》说及其史学观》林怡(95·1·35)

《《归藏》卦名辨证》王宁(95·2·14)

《《管子》与《连山易》》王德敏(95·2·21)

《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与朱熹对易挠髷的不同看法》〔台〕林丽真(95 ·2·35)

《郑玄爻辰说述评》刘玉建(95·3·34)

《孔颖达易学思想研究》宋开素(95·4·15)

《尚秉和易学思想初探 刘光本(95·4·27)

《京房《易》与《焦氏易林》》陈良运(99·1·3)

《《周易》和《焦氏易林》婚配生殖喻象摭论》王政(99·1· 15)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陈桐生(99·1·23)

《《〈三坟易〉探微》序言》刘大钧(99·2·1)

《三论《归藏易》》王兴业遗作(99·2·3)

《对天水卦台山伏羲画卦传说的新思考——卦源新探》黄国卿(99·2·12)

《西周甲骨刻辞与《周易》》连劭名(99·2·18)

《读船山先生《周易大象解》》梁韦弦(99·2·21)

《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天命观的演变——兼论阴阳五行说对易学发展的影响》〔韩〕金晟焕(99·3 ·37)

《郭璞易学渊源考》连镇标(99·3·49)

《陆九渊易学的心学建构》傅荣贤(99·3·57)

《仲长统的思想与易学张涛》(99·4·37)

《《太平经》刑德图式的易学表现及其他》 于涛(99·4·43)

《金一夫与《正易》》〔美〕李钟勇著、梦海译(99·4·49)

·周易与文化·

《鼓励音乐家研究《周易》》〔美〕赵自强(88·1·64)

《《周易》与中国文化之根》张立文(88·1·66)

《《周易》经济思想初探》牛占珩(88·1·78)

《论《易传》的整体思想》颜炳罡(88·1·82)

《《易传》宇宙发生论初探》林忠军(88·1·88)

《《庸》《孟》与《易传》》王新野(88·2·29)

《遁甲之学符化》詹石窗(88·2·37)

《大汶口文化陶尊撑淖谨的观念内涵与《周易》阴阳哲学的思想渊源》倪志云(88·2·46)

《黑格尔老子及其《易经》的辩证哲学》〔美〕钟启禄(88· 2·51)

《从舞蹈的角度谈八卦的审美功能》周冰(88·2·57)

《《易经》中的辩证思维萌芽》唐明邦(89·1·39)

《中国的《易》文化传统》罗炽(89·1·46)

《天道·人道·道统》〔台〕陈立夫(89·2·1)

《论石涛画谱的哲学思想——兼论中国画与《易》的关系》李巍(89·1·54)

《《易经》思维特征》王杰(89·1·62)

《由朱熹易说检讨其思想之特质、影响与局限》〔香港〕刘述 先(90·1·54)

《《周易》与传统语言学》杨端志(90·1·64)

《《周易》与怀德海之间》〔美〕唐力权(90·2·76)

《再论《周易》的思维方式》于春海(90·2·59)

《《易经》认识论发微》康中乾(90·2·66)

《《易大传》经济思想再探》牛占珩(90·2·71)

《《周易》与怀德海之间(续)》〔美〕唐力权(91·1·34)

《庄子的处世哲学与《周易》》钮福铭(91·1·43)

《论《周易》文化元及其现实效应》戈平(91·1·49)

《《易经》英译版前言》〔瑞士〕C·G荣格楼格译(91·2·3 2)

《《周易》系辞范式与问题》李廉(91·2·43)

《论《周易》的审美意识》陈良运(91·2·49)

《《经济表》与《周易》》谈敏(91·3·19)

《《周易》与《文心雕龙》》李平(91·3·30)

《《易传》的辩证逻辑思想》冯契(91·4·25)

《用《易经》阴阳象数看莱布尼茨的逻辑数学化思想》罗翊重 (91·4·33)

《《易经》哲学研究》〔台〕杨汝舟(91·4·41)

《《周易》经纶治国论》徐志锐(92·1·12)

《刚为《易》之魂——论《周易》崇阳抑阴的哲学倾向》朱良志(92·1·20)

《《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施炎平(92·1·29)

《《周易》理念与管理之道》刘大伟(92·1·39)

《略谈《易经》的思维方式》蒙培元(92·2·33)

《乾坤卦义与两性观念》徐儒宗(92·2·37)

《阴阳枣《周易》美学思想之总纲》王维平、朱岚(92· 2·45)

《《周易》武术与灵感思维》燕子杰(92·3·37)

《诗性智慧的结晶——从《周易》看中国古典美学》杨岚(92·3·44)

《《周易》哲学精神的新诠释——读《周易阐微》》李景林(92·3·53)

《《周易》古经词汇琐议》牛占珩(92·3·55)

《《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序》方克立(92·4·36)

《《周易》与具象思维》朱锋(92·4·42)

《《易经》——中国历史哲学之滥觞》吴根友(92·4·50)

《论易哲学与易文化圈》〔美〕成中英(93·1·27)

《《易经》的符号逻辑》〔德〕D·R·斐德烈(93·1·35)

《中国古代神话与《易经》》连劭名 (93·1·51)

《超越名言、感而遂通——走出西方科学方法的困境》龚隽(93·1·58)

《《周易》哲理与现代权力决策层次的最佳组合》谢玉堂(93 ·2·33)

《《周易》成语例说》徐传武(93·2·36)

《从原始思维中的两个世界看《周易》的卦爻辞》李道湘 (93·2·48)

《《中国古代龟卜文化》感言》宋开玉(93·2·53)

《权能与场有:行依论椧椎赖内故一)》〔美〕唐力权(93 ·3·27)

《周易的符号结构与物质的元素结构——兼谈对辩证思维智能机的启示》李廉(93·3·36)

《人为自然之物,必循自然之规》孙守璞(93·3·42)

《权能与场有:行依论——易道的诠释(二)》〔美〕唐力权(93·4·45)

《《周易》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画中的特殊地位》李巍(93· 4·53)

《略论乾卦的系统性质》钮福铭(93·4·69)

《太极与胎》高峰(93·4·57)

《从东西文化、学术、思想看易学的意义和特色》〔美〕陈启 云(94·1·42)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张其成(94·1·52)

《《易传》的吉凶观》梁韦弦(94·1·84)

《结婚、离婚与革命——《周易》的言外之意》〔美〕夏含夷作、李衡眉、郭明勤译(94 ·2·45)

《《易经》认识论研究》孙希国(94·2·88)

《论《周易》象数对近体诗形式的影响》胡志勇(94·2·52 )

《《周易》的道德教育思想探微》杨昌勇(94·2·57)

《论《文心》的易象思想》陈守福(94·3·34)

《《周易》成语例说(节选)》徐传武(94·3·43)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论《周易》美学的基本精神》王维平、朱岚(94·3·49)

《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陈望衡(94·3·56)

《读《话说太极图》》郑杰文(94·3·64)

《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刘润忠(94·4·33)

《试论道家思想与《易传》的形成》方光华(94·4·40)

《《周易》审美价值取向初探》周山(94·4·48)

《《易经》领导思想初探》李纯任(94·4·53)

《《周易》情感思维初探》傅云龙、柴尚金(95·1·41)

《论《周易》的文学思维》陈良运(95·1·50)

《试论《周易》的撊四睌》张增田(95·1·65)

《周易智慧之源流》张连国(95·2·42)

《《周易》与北宋庆历改革》陈金全(95·2·50)

《论《周易》的撊说罃观》梁韦弦(95·2·56)

《《周易》与《乐记》》李平(95·2·63)

《从新科学的启示去探讨《易经》的哲学原理:阴阳辩证一元论〖JY。〗〖HT K〗窦宗仪(95·3·71)

《八卦掌与《周易》八卦的关系》刘金亮(95·3·81)

《易学中的整体思维方式》郑万耕(95·4·62)

《《周易》开创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先河》张本一(95·4 ·71)

《《易传》与道家哲学思想》丁原明(96·1·38)

《在《周易》与撌澜缯苎�之间——论本体诠释学的哲学路向》李翔海(96·1·45)

《《周易》与京剧艺术》赵建永(96·1·53)

《《周易》与古人的名和字》宋开玉(96·1·64)

《《易》墨撘謇�迹略论》舒大刚(96·2·44)

《《周易》人格建构》李兰芝(96·2·53)

《论《易经》的人文精神——兼论《易经》非筮卜之书》孙希国、李大银(96·2·62)

《韩国太极旗的由来》〔韩〕梁礼(96·2·68)

《阴阳智慧说和《周易》系统论》施炎平(96·3·48)

《生生之道与中国哲学》刘泽亮(96·3·57)

《撑尥�桓磾�枣《周易》的转化观》王鲁宁、王鲁飞(96·3·65)

《《周易》古经句法探析》牛占珩(96·3·71)

《《周易》与当代企业管理》姚伟钧(96·3·77)

《《周易》的哲理化与撘紫髷符号的更新》汪裕雄(96·4·46)

《《周易》的刚与柔》张增田(96·4·57)

《《周易》思维与象棋起源及其设计思想》宋会群(96·4·66)

《《周易》管理思想及其文化生态根源》李少惠、朱岚(96·4·73)

《《周易》价值观初探》张瑞亭(96·4·80)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邹然(97·1·37)

《太极之美》王明居(97·1·46)

《《易传》道论研究》李祥俊(97·1·53)

《从《易经》与《论语》中看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其现实意义》李文炳(97·1·60)

《《周易》的管理哲学论纲》黄宝先(97·1·64)

《《周易》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周瀚光(97·2·62)

《中国建筑文化的易学内涵》刘金钟(97·2·66)

《试论《周易》的勤政、廉政思想》崔波(97·2·71)

《《易经》作者主观意向是《易经》吉凶重要成因之一》钮福铭(97·3·39)

《论《周易》的情理品位》陈良运(97·3·55)

《关于《系辞》的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翟江月(97·3·66)

《太极图古文字证》国光红(97·3·69)

《周易方圆论》王明居(97·4·46)

《《易传》撍郎��禂揆义》王利民(97·4·55)

《《易经》中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97·4·63)

《《易经》与《老子》的辩证思想》艾新强(98·1·46)

《从帛《易》挢釉粩看孔子晚年的哲学思想》赵士孝、刘怀惠(98·1·50)

《《易·蒙》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刘太恒(98·1·60)

《重视经济问题的易学名著:《焦氏易林》》牛占珩(98·1·65)

《易学的哲思�枣人类理性的导引》高怀民(98·2·1)

《试论《易传》的基本哲学范畴》黄宝先(98·2·8)

《哲学问题在当代和《周易》哲学观诠释——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鞠曦(98·2·15)

《《易传》的道德哲学与现时代》罗炽(98·2·27)

《论《易传》的政道观与治道观》朱岚(98·2·35)

《安东尼及其《周易》心理学研究》赵继明(98·3·40)

《《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翁银陶(98·3·47)

《悔字求缺持盈——曾国藩运用《周易》的一个实例》赵建祥(98·3·53)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撎烊撕弦粩观中撎鞌与撊藬的结合点》刘金明(98·3·59)

《《周易》精蕴初探》李太生(98·3·69)

《象数思维管窥》唐明邦(98·4·52)

《论《周易》的生命哲学》施忠连、李廷(98·4·58)

《《易经》解秘》康中乾(98·4·62)

《《周易》中摼�訑之特质初探》〔台〕侯婉如(98·4·77)

《论王勃的周易美学思想》王本青(98·4·85)

《周易与经济》〔台〕林国雄(98·4·88)

《《周易》中的道德观》于春海、卞良君(99·1·55)

《撊毫�奘讛与最佳生存状态——试谈《乾卦》对儒、道生命观及先秦汉魏文士生命意识的影响》翟江月(99·1·59)

《三《易》首卦与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精神》罗勋章(99·1·64)

《《周易·明夷卦》及其历史故事新解》王雷生(99·1·71)

《《周易》撋竦罃析》陈望衡(99·2·54)

《《周易》德义利略论》丁四新(99·2·61)

《《周易》与古代经济政策》牛占珩(99·2·68)

《《易经》卦图解意》康中乾(99·3·61)

《《周易》摮钟�械罃观中的德性意识》杨建祥(99·3·70 )

《《周易》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影响》黄黎星(99·3·81)

《《易传》义利观研究——兼论《易传》之伦理思想》孙熙国、许青春(99·4·58)

·易与自然科学·

《《周易》阴阳观的起源及其自然科学基础问题》秦广忱(88·1·31)

《计算机和《易经》的法则》杨钟淮(88·1·40)

《中医与易学象数》武晋(88·1·52)

《《周易参同契》与气功科学理论 潘世宪(88·1·58)

《中国古代算筹二进制数表和《周易》》张吉良(88·2·61)

《科学易》赵定理(88·2·70)

《医易溯源》夏克平(88·2·77)

《《易经》中的控制论》〔匈〕劳维斯、林忠君译(89·1·66)

《论《周易》符号规律及其意义》张洪源、张羽(89·1·78)

《河图洛书在气功中的妙用》王守经(89·1·85)

《八卦与灵龟八法》陈少宗(89·1·89)

《九宫算原理及高阶幻方的解》邓宇镌(89·2·61)

《论气功、武术与《易经》》燕子杰(89·2·70)

《《周易》所蕴示的遗传密码》徐宏达(89·2·76)

《《易经》的医学价值浅探》黄贤忠(89·2·82)

《论易理之用及《易》象数之理》赵庄愚(90·1·73)

《浅谈《周易》八卦与中国武术》尚济(90·1·82)

《略说《易》与医》周仰贤(90·2·87)

《浅谈《三指禅》的易学思想》李家和(90·2·91)

《《周易》撋邢笾破鲾说与传统科技》贺圣迪(90·2·94)

《《易经》与人体生物节律》王宗耀(91·1·57)

《《周易》象数原理在针刺手法中的应用》柳少逸、蔡锡英(91·1·65)

《《周易》蓍尺制度论略》金其鑫(91·2·58)

《《周易》交济观念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张发荣(91·2·64)

《试谈先天八卦太

曾扮演过李连杰的恩师、吴京的老丈人,于海,这个中国武术界翘楚、螳螂拳第六代传人,从小就与中国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于海一生致力于钻研与发扬中国武术,将螳螂拳妥善传承下来,在中国武术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于海与中国功夫

于海从12岁起就开始接触螳螂拳,螳螂拳是非常著名的武术拳法之一,在武术拳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于海的螳螂拳师傅是著名的七星螳螂拳大师林景山,在林景山的教习下于海勤学苦练,一学即通,16岁时就已经是螳螂拳的少年高手。

对于海而言,学习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更是为了让中国武术被全世界看到。学有所成的于海将重心放到武术教育事业上,担任山东武术队总教练,带领团队战斗打拼,一步步带领山东武术队和中国武术打出名气。

无论是之前的养精蓄锐还是成名之后的声名远播,于海对于中国武术的学习从未停止过。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大约是爱的太深,以至于产生一种一天不打拳就浑身不得劲的感觉,于海一直在精进自己的武术功底,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从未停止自身的进步。“学无止境”这句话在于海身上得到了最准确的体现。

(二)于海进军演绎界

中国武术独特仅有而博大精深,自然也少不了此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于海作为优秀武术大家也常被许多影视制片邀请作为武术指导。对于这样能够让更多人发现中国武术,了解中国武术或许会爱上中国武术的事情于海自然是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最关键的是他完全有底气做好武术指导。

自己练功夫是一回事,拍戏练功夫又是另一回事,在武术指导的过程中于海本着学无止境的原则悉心研究如何将武术很好地体现在影视剧当中。事实证明,于海的指导是非常成功的,经于海老师指导的作品武术镜头都稳而热血,每一个动作都体现着中国武术的精彩和精髓。

武术指导做的得心应手,于海难免产生了想自己身在其中的想法,于海决定去演绎界试一试。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

于海在武术方面游刃有余,在艺术表演方面也毫不逊色。他能够准确细致地揣摩出人物的性格,用精湛自然的表演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呈现出来。加之作为武术指导积累的经验,于海很快成为武术明星。

于海先后出演《少林寺》《太极张三丰》《叶问》等功夫影片,凭借真才实学的武术功底、不俗的演技和形象于海迅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功夫题材的影片是国内影片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国内的功夫影星也数不胜数,比如成龙、李小龙、樊少皇等等,李连杰和吴京也是其中之二。

(三)李连杰吴京与于海合作

于海和李连杰的缘分从**《少林寺》开始。于海和李连杰在**中合作师徒,两个人因为这次合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海不仅仅作为一个演员和李连杰搭戏,更是作为一个前辈和李连杰寻找拍戏的默契。李连杰也是一个功夫天才,在拍戏过程中,于海发现李连杰实在是一个可造之材。

《少林寺》当年是非常火爆的一部功夫影片,火爆程度甚至带动起了一股男儿当学少林功夫的风尚。同时,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在国内大火,更是在国际上掀起一股中国功夫狂潮,中国功夫享誉世界。这其中少不了于海的功劳,而李连杰也凭借这部影片成为一代火爆的功夫影星。

之后,于海也和吴京合作,二人合力呈现出一部优秀的作品:《新少林寺》,在影片中于海扮演吴京的师父。和于海的合作让吴京受益匪浅,经过功夫大师的指导吴京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对功夫有了新的见解。之后二人再次合作,于海扮演吴京的师父。

因为两部影片的合作,吴京和李连杰也被认为是于海峰徒弟,但其实于海并没有真正收两个人为徒,不过一字之师也是师,于海也算是两个人的恩师。

从学习武功开始,到师承名门学习螳螂拳,再到进军演绎界成为功夫影星,于海的一生注定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于海是中国武术之光,他从来都不是为了成名学习武术,更是为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对中国武术的热爱和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的心意。

在于海心里,中国武术就是他的魂,这个魂支持着他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苦练武术,支持着他为中国武术事业不懈奋斗。很多从事舞蹈、体育运动等这样行业的人普遍会身体带伤,而武术这样高强度的行业更是要求身体素质。于海并没有因此退缩过放弃过,他就是为武术而生的,所以无谓。

作为中国武术大师,于海为了中国武术事业付出了太多,他无疑是伟大的,或者说所有功夫大师都是伟大的,他们是铁骨铮铮的硬汉,也是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洒下血泪,转身带着中国功夫屹立于世界。他们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份功勋,这份功勋化作民族之光照耀在东方神州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功夫小子前赴后继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

张亚林的妻子是著名演员和模特贾妮妮,贾妮妮与张亚林结婚仅4年,两人育有一女,生前夫妻恩爱,曾被称为中国版小贝与辣妹。

2006年,这个赛季大连实德经历了四大皆空的尴尬,特别是足协杯“窝囊”地输给裁判、输给山东鲁能后,实德队员纷纷试图用婚礼营造自己的生活气氛,有意无意地在冲淡这个赛季的创伤。对于他们来说中国足球是苦闷的,恋爱、结婚,不失为疗伤的最好方式

2006年12月3日的那一天,前国奥队员、大连实德队员张亚林和**明星贾妮妮在大连香格里拉饭店举行婚礼,前国奥教练沈祥福和于涛、曲波等球员均亲自来大连参加婚宴,实德俱乐部常务副董事长隋信敏和总经理林乐丰也出席了宴会,林乐丰为两个新人证婚。张亚林和贾妮妮的婚礼是文体结合,在婚宴上,也有很多演艺界的明星出现。 丈夫是足球运动员球员妻子是**明星。这样的爱情故事在欧洲已经是最普通的流行方式。两人认识挺偶然的,贾妮妮从北京来大连拍戏就认识了张亚林。张亚林大部分时间呆在大连,而贾妮妮的大本营则在北京。要见上一次面有时候要等上好几个月。尽管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两个人的甜蜜。平时一根电话线将他们紧密相连,而一有机会他们就马上聚在一起。两人的感情不仅越来越浓,还充满了浪漫和惊喜。贾妮妮印象最深的事是2003年生日的时候张亚林送了521朵玫瑰花(代表我爱你)给她,妮妮当时心里的感觉特别特别感动。

贾妮妮拥有成为一名优秀演员所必须的条件,有着靓丽的外形的她天生就是一块演员胚子。虽然已经在北京**学院毕业,但她还是给自己制定了考研的计划。尽管很多人会说足球运动员没有文化,但贾妮妮就是喜欢张亚林这种很老实很踏实的男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19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