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禁忌: 旅客想到傣家采访,走到寨边若遇上寨子里的群众在祭祀寨神,千万别进寨子。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地,每个傣族村寨都建有佛寺,游客想进佛寺参观,进门一定要脱鞋子。佛寺是神圣的洁地,穿鞋进佛寺等于亵渎了佛寺,是不尊重佛教的行为。
游客到傣家参观,遇到客房里人多时,千万别从火塘的三脚架上跨过去。因为三脚架标志着傣家人成家立业,代表一种宝石,是保佑主人平安,烧火做饭而设立的,应当尊重。
在傣族地方游览参观,若遇到僧侣、小和尚时,千万别问杀生之事。国为佛教法规严格。不杀生,不酗酒,不偷盗,不说谎,不赌博,更忌谈情说爱。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 西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风时都要进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后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野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在寺院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儿童抚摸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这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主要的房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称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生活中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上竹楼须知: 进佛寺必须脱鞋。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穿浅,依次而坐;傣族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脚跨过火塘,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在街上买菜时,不能用脚指菜来讨价还价;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们的头。傣族认为“头”是人的首领;上楼脚步要轻,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广众面前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妇女产后不满月不能到别人家去玩;家中有丧事,未出丧不准到任何人家去。
在云南的重重的大山里,在苗乡傣寨,彝山壮圩,在吊脚楼前,芭蕉树下,彝家大哥,傣家小妹,世代世代在这里生活着,繁衍着。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有的至今存在一些奇特的习俗。这些,我都是从老人那里听来的。余生也晚矣,没有亲历,但都是真实的。
傣族有露天沐浴的习惯,有时男女共浴,毫不羞涩。当女子在湖里,河里沐浴的时候,若有男子经过,她们毫不躲避,双方都很自然。老人讲过这样一桩他亲历的事:在上个八十年代,有一人浙江的采购员来西双版纳,路过一座桥,而桥下的河里,正好有几个傣家女子在沐浴。采购员顿时不知所措,进亦不是,退亦不是,踌躇多时,最后鼓足勇气,小跑着从桥上逃开。河里的傣家女人笑作一团,有一个还从河里跳上来,对着远去的身影,大声地喊叫,不知说的什么。
傣族是一个在恋爱,婚姻上非常自由的民族。傣家女子在结婚前一般都有过几个乃至十几性伙伴。用汉族传统的说法就是“已非完璧”。结婚之后,夫妻双方也非常自由,各自有各自的情人,而且是公开的。
生活在红河州的花腰傣,有一种“相思药”的习俗。若外来的小伙子被花腰傣女子相中,便邀小伙与她成亲,小伙若不从,她就会设法让小伙服下一种药——“相思药”。这种药服下之后,小伙就全凭她驱使,对她百依百顺,无不依从。待到女子怀有身孕,生下孩子,才会给小伙服下解药,放他还乡。这种“相思药”的事,不会轻易发生,所以外人多疑其真假。
傣族人在生活上有很多禁忌,在性别上也是如此。如果男人做女人的工作,就意味着男人不能碰女人做的事情。傣族的民间禁忌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吧。
禁止外人骑马、赶牛、挑担、披头散发进入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在门外脱鞋,往里轻走;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对面,不能进主人的内室,不能坐在门槛上;不能在火池上动鼎,不能蹬火;在家禁忌吹口哨、剪指甲;不要用衣服当枕头,也不要坐在枕头上;晾衣服时,上衣要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在低处;进入佛寺时,应脱鞋,避免触摸小和尚头像、佛像、猫哥、旗帜等一系列佛教圣物。
不允许外人窥视卧室。以前习俗规定,如果主人发现有外人偷看主人的卧室,那人就是主人的上门女婿,或者在主人家里辛苦工作三年。即使是女客人也必须在主人家服务三年。所以,无论是参观还是拜访戴家,都千万不要因为玄机而偷窥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已经打破了过去的习俗,但是偷看戴家的卧室总是不受欢迎的。
戴忌讳:
一、生活禁忌
性别禁忌:
在生活和工作中,傣族人对性别有许多禁忌。有男人的工作,有女人的工作,有女人给男人的工作,有男人给女人的工作是禁忌。男人不能碰女人的小锄头、农具、织布机;男人忌讳过猪槽,否则会失去魅力;女性禁止接触男性的武器和狩猎工具,不能进入男性俱乐部。女人忌讳爬在房梁上取放东西;禁忌把扫帚举过男人的头顶;禁止在男人睡觉的枕头上走过。傣族妇女有不参加宴会的习俗。女人禁止上楼;当你必须上楼时,你应该示意男人避开,否则会不吉利。在傣族旧时代,中殿的床是女性坐卧的禁忌。女性忌讳经常从男性面前经过。女人走在长辈或男人面前,要把裙子掖在两腿和膝盖之间,弯下腰,轻手轻脚地走,并不停地说“Suma,Suma,。简而言之,一点点疏忽,恐怕都高兴不起来。
中缅第一村禁忌:
进入傣家竹楼必须脱鞋,在屋内轻走。进门后要按辈分、年资依次坐,长者坐在正厅之上,面向门;一般人坐在卧室“东C”的墙上,或者坐在大厅的凳子上;坐在火塘周围时,不能坐在火塘的上方和对面,因为那是女主人做饭的地方。锅的三脚架不能动,也不能蹬。傣族人禁止坐在门槛上,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路。傣族人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的卧室和客厅只有一个隔断。卧室没有隔断把它分成小房间。几代人住在里面,隔着蚊帐,中间有一定的间隔,相互之间也是分开的。非家属的人不得进入内室;同时禁止外人偷看,因为会得罪“家神”;以前习俗规定,男客人如果偷看了主人的卧室,就是主人的上门女婿,或者在主人家里辛苦三年。如果女客人是客人,他也会在主人家服务三年。所以,不要因为神秘而偷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已经打破了过去的习俗,但是偷看戴家的卧室总是不受欢迎的。外人是不允许在灯上点烟的,否则就认为他们拿走了“神光”。戴家竹楼一般有三根柱子,中间靠近火塘的根本柱是戴家的“顶柱”,不能靠。如果你依靠柱子,说明你不尊重你的主人。外面的一根柱子是“吉祥柱”,可以靠着;房间里的那个是“升天”
傣族饮食中有很多禁忌,可以达到某些目的,或者保证某些行为的有效性。过去,傣族人在收获或狩猎后吃自己的食物之前,必须向祖先的神献祭并感谢他们的保佑。待客饮食也有一些禁忌。你不必同时用白鸡、水香菜、滑苔、蜗牛来对待朋友,否则两个人的交流就会有无形的障碍。即使他们在同一个村庄或城市,他们也很难见面。这种饮食禁忌在对待在外地工作的家人时也存在。餐桌不能放在主梁下,否则会和主梁相撞,对家庭和客厅都不利。小孩子不能吃鸡爪,吃了也不能编、编篮子;不能吃鸡里脊肉,会断牙,引起肩痛头痛;鸡屁股不能吃,吃了会长。有时,在向祖先的神灵和神献祭时,禁止吃某些食物。蒸饭时切忌在蒸笼内发出声音,否则是不吉利的预兆,要请人送鬼。
版纳用佛教信仰清洗禁忌:
傣族人爱美爱干净,对环境卫生也有一些禁忌。房间里的垃圾过了中午就倒不出去了;饭后掉的食物不能扫,扫了被认为不吉利。火塘上面和整个屋顶十五天三十天都扫不了。扫它被认为不吉利。村内外河水的使用规律是上游用水。禁止洗澡洗衣服,不允许在三岔口洗澡。禁忌在家剪指甲;外人披头散发进寨子是忌讳的。
二、生产禁忌
西双版纳是一个农耕民族。在古代,农业生产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大自然的“恩赐”。因此,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祭祀村神、孟神、家神时,在寨子或院门外插上竹片做成的“打”。外人不得入内,佛门僧人可参与祭祀村神孟神。在俗称“夏节”的关开门节,傣语称“钱瓦萨、奥瓦萨”时,称为“冈瓦萨”或“乃瓦萨”,意为在雨中生活。所以这期间村民不结婚,不搬家,不去新房,不出去做生意。村民们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傣族人认为小米是有灵魂的,打谷的时候小米灵魂被吓跑了。必须举行一个叫小米魂的宗教仪式来召唤它回来,这样小米才能吃。“麦加”禁止水稻和牛犁。犁地时,人不能吃酸菜。牛耕田的时候一定要拴起来召唤灵魂,不然会做梦生病。
在山上砍柴,首先要祭祀山神和树神,否则砍刀会伤人;砍竹子只能站着跪着做,以为老虎会咬人。龙林里不能打柴,不能砍柴,否则会得罪山神,害死人。野外露营时,取水时严禁带回树枝或干柴。打猎和钓鱼时,避免遇到孕妇。忌山鸡、麂闯入寨中,以为不吉利,寨子会有灾。禁止看到蛇交配。禁止驯养断了角或尾巴的牛,这被认为是邪恶的。禁止屠宰带孩子的母猪。禁止将织布机带出寨子,寨子外的织布机禁止带入寨子,否则会有鬼。不要在公共场合说别人的坏话;如果家里有丧事,没有丧事禁止去任何家庭。禁止随意剪口哨。在街上买菜时,禁止用脚趾头讨价还价。
傣族盖房用的木材禁止有两叉,否则打雷会着火;只有三叉的两股木头才能砍,否则会有鬼。家里改火塘就一定要改楼梯,改楼梯就一定要改火塘。斯泰
衣物摆放禁忌:禁止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方晾晒,禁止妇女儿童的衣物夜间在室外晾晒,怕偷星或被鬼传染,拜邪灵;晾衣服时,上衣要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在低处;男士的衣服、帽子或头巾禁止女士穿过;男人避开正在晾晒的女人的衣服裤子下面走,就像女人从男人头上跨过去一样,是一种耻辱和不幸。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禁止女人的衣服晾到路过的地方,人们路过的时候也不能拉晾衣绳。禁忌女性着装高度古铜色;禁止踩踏或损坏衣物。避免用衣服当枕头。
西双版纳特色竹建筑装饰禁忌:傣族人挂刀时应避免刀刃向内,否则认为是居心不良的“刺客”。
皮肤禁忌:如纹身,也有禁忌。傣族男子到了十三、四到二十岁,就会有纹身,表示他们获得了一定的资格,包括祖先的祝福,在恋爱、婚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不纹身的人人格低下,被视为懦夫。他们不仅得不到姑娘的爱,死后也只能是野鬼,见不到祖宗。傣族人通常从出家开始,他们开始全部或部分地刺穿自然物体的形状或几何图形。在旧社会,傣族人的纹身有高低之分。人们避免在胸部和腹部使用红色纹身,只能在四肢上使用黑色纹身。
第四,婚姻禁忌
结婚虽然是好事,但也有很多禁忌。民间从恋爱、婚姻选择、订婚到结婚甚至离婚都有很多禁忌,生怕婚姻一桩人生大事、一个宗族大事的失误,影响到方方面面的发展和繁荣。
恋爱禁忌:傣族人恋爱自由,不需要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可以在特定场所或公共场合建立恋爱关系。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傣历9月15日的闭园日到12月15日的开园日是农忙季节。这期间禁止青年男女谈恋爱,因为会影响生产。婚龄禁忌与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关。在旧傣族时代,男三线不能娶女四线是禁忌。根据傣族的传说,人们认为一个男人娶三个女人和四个女人不能白头偕老,或者他的家庭将终身没有孩子。
婚姻禁忌:过去,傣族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制。一般来说,越级结婚是比较少见的情况:第一,恐怕不会被嘲笑;第二,我的一方在婚后会受到另一方的歧视和虐待。一些婚姻禁令也被纳入法律,成为制度。即官家嫁官家,庶人通婚,庶人与官家通婚是禁忌。这是为了保护本级利益,防止下级通过婚姻渗透。例如,callcollar禁止马蒙村的男人与不属于马蒙阶级的女人结婚,因为如果马蒙村的男人与他们的妻子生活在一起,callcollar就没有马给他了。傣族人忌讳嫁给会放鬼的琵琶族,被认为是琵琶鬼族。他们的孩子被禁止与别人的孩子结婚
民族间通婚的禁忌:由于民族习惯和信仰的差异,地域和语言的限制,或者出于保持民族物种纯洁性的意图,民族间往往形成通婚的禁忌。傣族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现在由于交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关系的改善等因素,族内通婚的禁忌正在消退,傣族开始与周边民族通婚。
婚姻禁忌:傣历每年九月十五日的闭日至十二月十五日的开日,是农忙时节的禁忌婚姻。这三个月被傣族人称为“入坳”期,老人在进出坳的三个月里,每隔七天就要拜佛一次。这个雨季,生产忙,准备不容易。这段婚姻期间,群众会说新人像牛马,像狗。它们不知道季节,死后会变成狗。虽然现在这种禁忌有了一些改变,但一些年轻男女因为深爱或婚前怀孕,不顾传统习惯的限制,还是结婚了。但婚后还是要用酒给村里祭祀,请全村人吃顿饭。否则,人们会认为他们亵渎了寨主。将来寨子里发生疾病或其他灾难,由嫁出去的人负责。
不-不-不-不:傣族很流行招小孩上门。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和劳动力情况,如果女方没有劳动力,男方会先来女方家。访问的期限还不确定。以前男方要到女方家住一到三年,才能带妻子回家,或者另立门户。现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约定三年,或者一年,或者三月。
孕妇禁忌:任何社会对孕妇的行为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其中有些禁忌是显而易见的。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些禁忌有的与生理有关,有的则是超生理的。傣族人称孕妇为“米蛮”,认为孕妇不好看。傣语称之为“多汗杂”,所以要处处避人耳目,禁止孕妇陪客,更忌讳孕妇在客人面前大摇大摆;孕妇禁止探亲。妇女怀孕期间被视为不洁期,因此禁止孕妇在佛寺附近行走,更禁止为佛祖准备圣供和为要去佛祖的老人斋饭。忌讳偷看月食;忌讳看人家做饭;禁止闯入婚宴,也禁止触摸新的婚纱;傣族人认为胎儿最易受邪灵侵害,孕妇不一定能正确击中粉枪,所以禁止乱动男性的个人武器和劳动工具;禁止在河里抓鱼,否则鱼会跑掉;禁止在果树上触摸成熟的水果,禁止在果树上晾晒衣服。分娩前,孕妇应避免移动快速和重物。在将近一个月的分娩期间,禁止性交。一般来说,违反上述禁忌的孕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轻者冷冷训斥,重者当场驱离。其实要提醒孕妇处处小心行事,尽量限制孕妇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保护胎儿不受伤害。此外,女性怀孕时,丈夫禁止砍棕榈树、猴子、岩蜂、黑、红、黑、黄、白鸟、巨嘴鸟、犀鸟和打猎时不好听的鸟,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外貌和声音。此外,丈夫也避免参加某些社交活动。比如埋葬人避免参加搬运死者;避免参加打鼓;避免打架刀柄;打不过蛇;不能爬树摘水果;否则孕妇分娩时会触犯胎神。
起源禁忌:傣族有许多规则和禁忌
忌乱扔胎盘:胎盘,即胎盘,又称胎盘。傣族人非常重视胎盘的保存,禁止乱扔胎盘。婴儿的胎盘装在竹筒里,挂在树上或埋在院子里。
禁生门:婴儿出生时,男女双方都要在楼上的木柱上挂上用竹条做成的星形“大”字牌子,以示警告,向本村的人或路人表示该家族已生育,其他村的男人要避开,本村的男人就不会再进入。如果本村或其他村的第一个男人进入生育者的家庭,他将被崇拜为米歇尔普拉蒂尼,被崇拜者只能承担义务,不能拒绝。女性也被禁止进入生育之家,否则也会被拜为干妈,承担干妈的义务。没有人可以单独坐在产妇使用的凳子上。
孕妇的饮食禁忌:为了保证孕妇、胎儿和婴儿的健康和正常发育,傣族人尽量避免吃那些有“叉奶”的食物,多吃有“奶”的食物。孕妇分娩前应避免辣椒、生姜、大蒜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禁止吃狗肉、蛇肉、猫肉等动物肉,禁止吃生肉;严禁吃啼叫的公鸡、花鸡、黄嘴鸡,否则会生出精神异常或畸形;坐月子后五天不能吃油腻食物。每天只吃烤汤圆,喝一种叫亚丁哈冰的草药煮的水,能让产妇产奶。五天后,你可以吃一些蔬菜、鸡肉和猪肉。一个月内避免吃牛肉;断奶前禁止吃酸笋和蟹酱;产后一年内,也是禁止吃花生和丝瓜的。勐龙傣族人规定产后一周内不准吃盐、鸡肉、鸡蛋,否则宝宝容易拉肚子,妻子老了手脚麻木。开药方傣族妇女单独用一个锅推荐阅读:蒙古族民间禁忌
傣族禁忌
宗教禁忌。傣族村寨里有一个村心。它是这个村庄的心脏或生命。因此,避免在上面坐着、蹬着或挂着马。德州傣族祭祀进村时,禁止外人入村。村里的人出门,必须等到给村里的祭祀完毕,才可以进出。进入佛寺者,必须在门外脱鞋,方可进入。避免随便在佛寺敲鼓;避免接触神矛使用。忌摸小和尚的头;行走时避免踩到佛教徒和僧侣的影子。佛教徒和僧侣避免与普通人住在一起或住在楼下。避免外人进入翟寺。
婚姻禁忌:从入谷到出谷,不准谈情说爱,不准结婚,否则会被视为不知季节的牛马,死后会变成狗。如今,因婚前深爱或怀孕而突破禁忌习俗的青年男女,婚后仍要向村里供奉酒肉,请全村人吃一顿饭。否则会被认为触犯了村鬼,村里会有疾病或其他灾害。
葬礼禁忌。如果村里有人死了,全村人都停产。女人可以出去砍柴,收饲料,但不能扛进村里。死者下葬后,他们可以把放在村边的柴火和饲料带回家。
女人的禁忌。女人不准耕田,否则会遭雷击;盖房子的时候,不允许女人站在高处;女人不允许越过男人的头顶;裙子不能晒在高处;女人进佛寺,只能去规定的地方,禁止随意下手。经期和分娩期的妇女不得进入佛寺;不允许妇女参加集会和舞会,不允许她们演奏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女人不能插嘴;当有客人时,女人不能在家里吃饭
在傣族的传统意识中,男人需要出家一段时间(哪怕只有几天)才算得上有文化的上等人,而奘房(即寺庙)不过是他们暂时的学校,奘房附近必有大青树,大青树下也不乏美丽动人的傣家小朴哨(姑娘):傣族小和尚是可以串朴哨(谈恋爱)的!
在傣家山寨,你常会看到披红挂绿的小男孩在喜气洋洋的家人和一大帮花枝招展的小朴哨簇拥下,敲锣打鼓地去奘房剃度——既可以抬高身份又不需要崭断情丝,这样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美事,在云南这片旖旎的风光和轻松愉悦的民风中成了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小和尚谈恋爱”的风俗
在傣族,每年农历的三、四月分,便是傣族姑娘选郎、傣族小伙子求婚的季节。这个时候,傣族姑娘会把自己亲自做好的黄焖鸡摆到寨子的街头,之后,她们就坐下来静静地等候爱情的降临了。奇怪的是,这时的傣族姑娘在自己长长的裙子下面还藏着一只袖珍小木凳,这便是傣族姑娘为什么穿长裙的一个原因了。
山寨里若有小伙子看上了某一个卖黄焖鸡的姑娘,他就会前来真诚地蹲在姑娘的面前,竭尽全力来赞美姑娘的黄焖鸡,并试探着询问这黄焖鸡是否已经有人预定了。若姑娘看不上眼前的小伙子,便会借口说已经有人预定了,但还是可以卖给小伙子,意思是要小伙子出钱把黄焖鸡买走,而实际上此时的小伙子便会知趣地离开。若姑娘看上了眼前的小伙子,姑娘便会微笑着说:我的黄焖鸡做的并不好,但却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要把它送给我最喜欢的人。惟有这个时候,姑娘才会从自己的长裙里把那个藏掖着的小木凳拿出来,让小伙子坐下来继续交谈。待到了一定的程度,姑娘会说:这里人多,咱们到后面的竹林里去吧。这时,姑娘和小伙子便会双双进入竹林开始了自己的恋爱过程。
在傣族,是男嫁女。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则会把女婿娶回家门。但是,在傣族,又是很重视男孩教育的。傣族是一个信封佛教的民族,男孩子很小就被送进佛寺当和尚,在这里学文化,但他们学习写的文字却是傣文,而女孩子是进学校,学汉语。这就有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经过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傣族青年,男孩子会写傣文而不会写汉字;而女孩子会写汉字却不会写傣文。
傣族是个崇尚知识的民族,特别是傣族少女非常仰慕有文化的男孩。若谁家的男孩子没有进过佛寺,学不到文化,是不会赢得姑娘的青睐的。
在傣族,少男少女从很小就开始了谈恋爱,这便有了“小和尚谈恋爱”的风俗习惯。在我们去打洛的路上,在有些乡镇的街头,就看到有好些很小的男孩子,身着和尚服饰,骑着自行车,后面带着如花似玉的傣族少女在街头穿行。这是一个清青春醇的爱的故事,它带着浓浓的民族风俗,在这地处群山深处的傣家山寨,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和尚学生的生活
地点: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勐遮街。
历史:缅寺和学校面对面地站了近半个世纪
在校门口一眼就能望见缅寺。下午放学了。橘红色的袈裟顺着自行车流从学校飘了出来,四散开去,一眨眼就飘进了缅寺。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代代建缅寺。出生、结婚、死亡等各个人生阶段,都离不开缅寺。傣族文化传男不传女,按老规矩,每个傣族小男孩在一生中最少要当和尚3个月,脱离家庭,正式在佛寺内出家修行。随年龄增长,从小和尚成为大和尚。到了20周岁还不还俗就当佛爷,或者还俗后蓄发娶妻。没有当过和尚的男子被认为是“生人”,没有取得做人的资格,被人看不起,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1949年以后,政府推行学校教育。男女都可以入学校读书了。曼勐养村的嘎拱学校在1949年后才有。背靠着曼广寨的缅寺有500年历史了。文革期间,缅寺被毁,和尚还俗。1979年以后又恢复了。
勐遮全镇有87座缅寺。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有和尚621名(受不定期还俗影响,和尚的数目不固定),在学校里读书的小和尚有347个。他们既是和尚又是学生,学校称他们为“和尚生”。嘎拱学校有13个初中班669人,其中有和尚生84人。
近几年普及义务教育,州教育部门出台了规定,小孩读完小学才有资格升和尚(傣族称当和尚为“升”)。七八岁披着袈裟的小和尚生,以前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现在少有了。
和尚生们过着缅寺和学校的双重生活。每天除了在学校上课,还要服侍佛爷,随佛爷诵经、清扫佛寺,轮流到寨子里去化缘。学校活动和佛事活动经常产生冲突,“缅寺一有活动,小和尚就要请假,期间落下的课等还俗后也很难补回来了。”这时候只能由校领导和缅寺的佛爷商量解决,在学校复习考试期间向学校这边靠拢。重要的佛事活动期间小和尚回缅寺。“有的人为了不耽误学习,就在暑假期间去当和尚,正好过关门节(关门节从每年的7月到9月),开学不久就可以还俗啦。”
升和尚升佛爷仪式
播帕即升和尚。虔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傣语称为“播帕”的佛事活动,将适龄出家修行的男童送入佛寺,在佛主像前诵经受戒,正式出家修行。
俗人出家升为和尚,要举行隆重的出家仪式。准备出家当和尚的男童,要预先到佛寺内当一段时间“科永”(预备和尚),学习佛教礼仪,接受修行前的教育。在正式出家前夕,聘请一位傣语称为“波卧”的教父,由教父为其置办一套黄布袈裟,一顶小圆帽和出家修行必需的用具。至全寨举行播帕佛事活动之日,“波卧”便把“鲁皎”(意为宝贝儿子,即准备出家的男童)接到家中,举行家宴,对其表示祝贺,将所置的袈裟,圆帽等礼品送给“鲁皎”,将“鲁皎”打扮一新。让“鲁皎”骑上高头大马,或背上“鲁皎”(近代有坐拖拉机或摩托车者),由亲戚、长辈簇拥着送进佛寺,集体在佛祖像前诵经受戒,升为小和尚,正式出家修行。
小和尚在佛寺内一边学习傣文,一边接受教规、教义教育。当学会傣文,能熟练诵念《爹特》经时,由寺内佛爷为其诵经晋升为大和尚。大和尚除自己钻研、抄写佛经外,还要教小和尚傣文,指导小和尚诵经。年满二十岁以后,如果不违犯教规、戒律,对佛教佛经钻研较有成效,经本寺大佛爷认可,可晋升为小佛爷。小佛爷要认真学习有关佛爷的修养、戒律和佛经,熟读佛教理论,按佛教理论认真修行,等待晋升机遇,至本寺大佛爷空缺时,经中心佛寺主持祜巴认可,可升为大佛爷。大佛爷年过四十岁,德行高、精通佛教经典者,经信徒推荐,当地召勐(土司)认可后,可以晋升为祜巴。祜巴之上还有沙弥、桑卡拉扎、松溜、阿嘎牟尼、帕召祜等可逐级晋升。
从大和尚晋升佛爷,必须在中心佛寺的“波苏”内诵经,举行晋升仪式,将黄布袈裟更换成长方七块,横方九块拼缝的袈裟,这种袈裟,傣语称为“帕拉纳”。每次晋升都要举行晋升仪式,更换不同规格的袈裟,食具、用具,信徒还要向晋升者朝拜,从佛爷晋升为祜巴,袈裟应更换为长十一块,宽九块的大袈裟,晋升的等级越高,仪式越隆重。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1、傣戏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2、织锦
傣锦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
3、乐器
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玎、筚、多洛、象脚鼓、铓、排铓和傣镲等。
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靡大江南北。
4、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5、婚姻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傣族
来到西双版纳一定要去傣族村寨感受一下傣家风情。 旅游 车上放着傣族特有的民族音乐,悠扬动听,极具感染力。
初秋我们老兵游云南,一行20多人走进西双版纳橄榄坝原生态的傣族村寨,在50平方公里的橄榄坝内,有64座村寨,隐藏在绿树从中,俨然是天然大花园,有“椰树下的竹楼”和“孔雀尾羽”的美称。在谈笑风生中,我们来到了傣家村。一进大门我们看到了“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 ——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远处是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寨的象征,人们习惯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而傣族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为了能够入乡随俗,路上我们特地跟导游学了几句常用傣语的发音,女士—骚多利;男士—猫多利;男孩—小毛;女孩—小狗;老男人-—老蜜桃;老女人—老波桃;小孩—小龙虾;夸奖女士漂亮——好哨、好哨等。
路边,不时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身穿五彩缤纷长筒裙,腰系银带,头戴各色花儿的傣家少女走过。那才叫花枝招展。想起导游说过,“在傣族,你对姑娘们喊骚多哩,她们会很高兴的!”一时间,“骚多哩”打招呼声不断。骚多哩们嗔怒地回眸一笑,令大家们心花怒放。
路上还时有三三俩俩的身穿**袈裟的小和尚走过。在傣家男孩子从小要到寺庙里学习。云南十八怪里“小和尚可以谈恋爱”说的就是他们。
不知不觉来到了傣家园。给我留下印像最深的是傣族独具特色的建筑——吊脚楼。都有二层楼高,四角翘起,上层倾斜,从下望去,好像要倒下来似的;门也别具风格,尤其是材质,有铁的、木的、还有的是榕树垂下的须,很是原生态。
整幢竹楼的材质都是竹木的,这不仅是就地取材,关键是能适应热带雨林独特气候,当洪水淹没竹楼,整幢房子也可以浮在水上,不会轻易倒塌。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傣族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走进寨门,沿着一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往左边看,这便是傣家的竹楼。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防潮。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傣家的卧室不经允许外人是不能进入的。
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内有三脚架。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下了竹 楼往前走,一路上经过工艺楼,风情楼,风味楼。
在傣族村寨里,令我难忘的要属接待我们的女子小玉了,她一看见我们,就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好像在为我们默默祈祷。小玉看上去很年轻,眼大大滴,皮肤白皙,像二十七八的**,其实已经42岁了,女儿都老大了。
小玉的家非常特别,房子分为两层,都是用木头做的。第一层,有好多根又粗又高又大的柱子组成,主要是放拖拉机、摩托和一些砍橡胶的用具,他们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橡胶林。第二层主要是客厅和卧室,客厅虽然很简陋,但非常干净,进去必须换拖鞋或者戴鞋套。
在客厅小玉开始讲傣族的风俗,走进傣家必须遵守“一脱、二摸、三不看”的习俗,一脱就是进入傣家都必须脱鞋,二摸就是都要摸摸客厅的吉利柱,这样会给客人带来吉利,三不看就是任何客人不能偷看主人的卧室,因为卧室里有根魂灵柱,若是客人偷看了,魂灵就会散跑,主人家即有灾难。
傣族人家不管家庭老少多少都住在一起,三世同堂居多,也有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晚上都住统一卧室,而且卧室不能离隔,否则别人会认为你家庭不和睦而被瞧不起。晚上睡觉只用自己纺织的蚊帐隔离。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至今还保留这个古老的习俗,他们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便利。
她的面前有一片用红布盖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小玉想卖关子,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小玉是个地地道道的傣族人,在家里叫妈妈是:“咩”!傣族这里是女尊男卑的风俗,如果家里添了一个女孩,大家就非常高兴,要请整个村寨人吃酒席,欢庆一整天。只有女孩长大成人,才有资格在家里当家作主。
如果生个男孩,奶奶就在屋里哭上三天,嘴里不断的抱怨说:“生了个赔钱货”,长大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好多金银玉器,甚至大片的橡胶林等作为彩礼。若挣了钱,必须全部交给老婆,请老婆给零花钱。盖因为男子没地位,男子结婚不是娶媳妇,而是要倒插门,做入赘女婿。
傣族的家居建筑都是竹木结构,冬暖夏凉非常科学,听小玉说:“这样建房子,就是遇到地震,也不会有危险。欢迎游客在家里面吸烟,为了达到驱蚊效果”。
最后,小玉掀开了她面前神秘东西的红盖头,原来就是银手镯、银项链、银戒指、银碗儿、银酒杯、银梳子、银筷子等宝贝,这里面最值钱的东西是银腰带。傣族人家的财富不是金的,而是银的,银饰品的做工非常精美。
听说傣族小伙子结婚之前,要在女方家里当三年苦力,第一年干农活,第二年砍橡胶,第三年打银腰带。小小银腰带做工非常精细,有时整整需要一年时间来打造。银碗好漂亮呀,这么大一个,还泛着有些闪烁的银光,碗外面刻着龙凤的图案,好精美绝伦。
在这里,每个女人身上都带着一条银腰带,银腰带会根据身份和财富来调整粗细,女人一生一共要戴两条银腰带。第一条是一出生父母亲手打造来给女婴束腰的。第二条是出嫁时男方亲手打造给女方的。
小玉接着讲起使用各种银器的保健功能,“银器戴在身上是可以治病的,云南十八怪里有一个‘老太太上树比猴快’就是这个原因。”
银壶银碗自不必说,连银梳子都有刮痧等疗疾作用,并当场给我们演示治疗高血压、颈椎病,头痛脑热,几位老军嫂奋勇当前,一个个的脖颈被刮得红刺血现,连称见效见效。自然是临走大家慷慨解囊,各取所需,花了近五位数的RMB,打道回府。
从小玉家出来,我们自己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整个村子都是典型的傣家风格建筑,房子新旧参差不齐。趁未开饭,我在村子里转了一下,我终于看到了菩提树,据说每个傣族的村寨都有菩提树,而且都是先有树后有村,村随树建,因为有菩提树的处所才是吉利之地。
中饭是在农家院吃正宗的傣家风味小吃,竹筒糯米饭、烤鸡、炒肉片、傣家酸菜、傣家米线、傣家凉皮、还有青菜蛋花汤,傣家的菜都带点算和辣,吃的还算称心如意。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