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有哪些?

河南戏曲有哪些?,第1张

问题一:河南戏曲都有哪些种类? 5分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互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

问题二:河南有哪些出名的戏曲? 自然戏曲是 豫剧,但是具体上还有很细的划分,[很高兴为您解答啊,下面我慢慢打字,一定要采纳啊!]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剧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比较出名的有《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宇宙锋》、《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春秋配》等。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花打朝》、《穆桂英挂帅》、《梵王宫》、《洛阳桥》、《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郸几十部均摄制成影片。

问题三:河南都有什么戏曲 好多!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

问题四:河南豫剧有哪些? 传统剧目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

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

豫剧传统剧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有《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年以后,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

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

移植演出的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

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摄制成戏曲影片,对豫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问题五:河南有什么戏剧?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

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这些剧种都有属于戏曲大家族,它们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细细品味,又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

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戏等就属于此类。这类戏,都有热烈、红火、激昂、明快等特点。地方大戏多演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等社会问题的剧目,并不能否认它同样也上演一些反映家庭生活情趣的剧目。而且随着社会生活中民主意识的增长,反映普通人悲欢离合的剧目还在不断增加。而地方大戏在上演此类剧目时,也往往行当较全,矛盾冲突较为尖锐,情节较为复杂,场面也较为庞大。

所谓地方小戏,是多演表现家庭纠葛、生活情趣的戏。它以小生、小旦为主,或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称为“二小戏”或“三小戏”。在河南,曲剧、二夹弦、道情戏、豫南花鼓戏等,都是地方小戏。

河南的地方戏剧种近80%是产生于清代。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原来风靡全国的大剧种昆曲,逐渐出现了衰败趋势,而产生于民间的各种地方戏剧种,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戏剧史家们称这段历史为“花雅之争”。“花”就是“花部”,指地方戏剧种;“雅”就是“雅部”,指昆曲。河南为数众多的地方戏剧种正是在“花雅之争”的风雨中产生、发展、成熟的。1956年底,河南举办了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这是一次河南地方戏的大展览、大检阅。23个剧种,演出93个剧目,真可谓百花争妍,一片繁荣。多年来,尽管河南地方戏的发展也曾遇到过不少曲折和艰难,但它是扎根于民众的艺术,一直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河南人向外地人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进入80年代后,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豫剧大约产生在清代乾隆(1736-1755)年间,那时叫河南梆子。到了清代末年,河南全省各地都有了河南梆子戏的演出团体。所以,我们把从乾隆年间到清代末年这一段时期叫作河南梆子的产生和成长期。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河南梆子进入了成熟时期。1914年,有一个戏班叫义成班,班中有个名演供叫时倩云,进入了开封羊市街普庆茶社演出。别轻看了这次演出,它可是河南梆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所谓普庆茶社,就是当时的茶园兼戏院的娱乐场所。原来的梆子戏都是在乡村的广场高台上演出,这次演出,算是进入城市戏院的开始,此后由小戏院到大戏院,逐渐扩大了梆子戏的影响,提高了>>

问题六:河南有那些戏曲剧种著名的有哪些? 河南戏剧:河南为“曲艺之乡”,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剧种,听众人数居全国第一。明清以来,有据耿查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豫东调、四平调、豫东琴书、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

问题七:河南戏剧都有哪些剧种? 30分 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

问题八:河南豫剧有哪些? 豫剧: 吴新平的戏曲**《包青天》,马金凤的《对花枪》和《花打朝》,刘忠河的《打金枝》,任红恩的戏曲**《我爱我爹》,小白鞋说媒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等。

问题九:河南戏曲有哪几大剧种?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梗怀梆 大弦戏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问题十:河南的地方戏主要有哪些?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豫南花鼓戏等等。这些剧种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戏等就属于此类。这类戏,都有热烈、红火、激昂、明快等特点。

一、发展历史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

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河南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

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县志》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等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河堤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已在河南存在。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封丘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

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二、流行区域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三、经典剧目

1、《春秋配》

豫剧《春秋配》是豫剧大师陈素真的代表剧目,是豫剧传统剧目。

该剧描写的是李春华与姜秋莲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姻缘的感人故事,剧名因取自剧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春秋配》是一出传统唱功老戏,很多剧种都有,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冗长,后多只演“捡柴”“砸涧”两折。

尤以“捡柴”一场最为经典,这也是陈素真花费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于一体的折子戏,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际谈情说爱的画面,展现出主人公姜秋莲率真的性格,及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

2、《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为 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

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

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

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3、《三上轿》

《三上轿》,豫剧传统剧目,戏全本《假金牌》之一折 。原本是胡唱八唱的(送客戏),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被豫剧皇后陈素真改编加工整理后,轰动大中原。

14年后(1944年)陈素真将此剧传授于豫剧大师崔兰田,崔兰田宗深沉、悲壮的豫西调,她将此剧改为豫西调唱腔,仍造成巨大轰动。

此后又被越剧、评剧、秦腔、黄梅戏、庐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川剧、平调、淮海戏、怀调、泗洲戏、淮剧等其它剧种移植了此剧。

四、代表人物

1、陈素真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出生于:河南开封,名门望族,官宦之家。曾居住于:陕西、湖北、甘肃、河北,而后定居于:天津市。

曾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北省文联委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顾问、天津市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荣誉职务。

她8岁拜师,10岁登台,成为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3岁收徒,人称豫剧甘罗。她是戏曲教育家、豫剧改革家(将古典舞、哑剧融入豫剧)。

并首创豫剧界第一个流派“陈门(陈派)艺术“,被观众及剧作家和戏曲大师们誉为:豫剧一代宗师、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兰芳、豫剧皇后、豫剧三鼎甲之首、梆子大王(豫剧大王)。

陈素真在豫剧六大名旦中年龄最大,从艺最早,成名最早,并且是唯一一位有着生、旦、净、丑等各行当艺术功底的豫剧大师。

此外,豫剧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精湛的艺术,被视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2、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3、马金凤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演员,豫剧六大名旦之一。

马金凤,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9岁改学豫剧。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两花一挂”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

曾任商丘、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4、唐玉成

男,1895年出生,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申台寺村人。唐玉成是豫东调最有代表性的红脸(老生)演员,原名子信,誉名红脸王、著名豫剧大师、豫东调创始人、豫剧红脸宗师、豫东红脸代表人物、被誉为 “红脸王”、 豫剧“麒麟童”。

5、王素君

王素君(1933一 ) 女,河南省开封市人。老一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攻旦行,又是豫剧文小生泰斗,曾是豫剧舞台上少有的“生旦两门抱”的全才演员。

自幼入许昌著名的“二油梆”戏班学戏,并随戏班演出于许昌及周围许多县市。与王敬先、王秀兰并称为“汴京三王”。

扩展资料:

豫剧唱腔: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

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

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豫剧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写北宋时,西夏犯境。校场比武,杨文广刀劈王伦夺魁。朝廷欲以其母穆桂英为帅。穆已归隐,对宋王也心灰意冷。佘太君劝其要以大义为重,穆终于挂帅出征。此为马金凤代表剧目,“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一段堪称经典。 词;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庆升平朝堂内群小并进,烽烟起却又把元帅印送到杨门。宋王爷平日里宠信奸佞,桂英我多年来早已寒心。誓不为宋天子领兵上阵,今日里挂帅出征叫他另选能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晚会)猛听的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属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

《花木兰》

《花木兰》取材于北朝叙事诗《木兰辞》,表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代表剧目。剧中有很多著名唱段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如“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词;戏词:

第一段: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第二段:

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利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那,是个女郎,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我的父,在军籍就该保边疆,见军帖不由我愁在心上,父年迈弟年幼,怎敌虎狼满怀的忠孝心烈火一样,要替父去从军,不容商量,我的娘疼女儿她苦苦阻挡,说木兰我发了疯啊,言语癫狂,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花木兰啊~~~~~~花木兰改木利,我的元帅啊,恁莫怪俺荒唐~~~~~自那日才改扮哪乔装男子,越千山涉万水亲赴戎机,在军阵常担心哪我是个女子呀,举止间时刻刻怕在心里,惟恐怕被发觉犯了军纪,贻误了军情事难退强敌,那一日在军阵中箭伤臂,蒙元帅来探病又把亲来提,那时我赖箭伤装腔作势,险些间露出来女儿痕迹,随元帅十二载转回故里呀,收拾起纺织台哪嗨嗨咿呀嗨,穿上我的旧时衣呀~~~~~

《朝阳沟》

《朝阳沟》写“上山下乡”运动开展时期,城市姑娘银环到朝阳沟劳动,并与归地青年栓宝结婚,遭到她母亲的反对。后来在当地群众帮助下,说服了她母亲,在农村扎下根来。此剧已拍成**。该剧中知名唱段也很多,如“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一段。 戏词;

还有《七品芝麻官》啦!

这几部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而且很有意思。

河南洛阳的本地戏就是豫剧,适合结婚的豫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和《柳绿云》,用的最多的是《春秋配》,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春秋配》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少女姜秋莲生母早逝,父亲出外经商,经常受后母虐待。一日,姜秋莲随乳母深山捡柴,路遇公子李春华,李同情姜的遭遇赠银相助,姜难中受助对李产生爱慕之情。后母唆使外甥侯上官深夜奸杀姜秋莲不成反而误杀乳母,于是嫁祸于李春华,诬陷李杀死乳母拐走秋莲将其告至公堂。县官受贿枉法将李春华屈打收监。姜秋莲连夜逃离家庭寻父鸣冤,巧遇李春华挚友、占山为王的张彦行带领弟兄下山营救李春华。最终张彦行假扮朝廷大员赶至公堂,惩处后母、侯上官及县官一干恶人,救出蒙冤的李春华,并当场让李、姜二人拜堂成婚。

《春秋配》是一出唱功戏,尤以“捡柴”一场最为经典,这也是陈素真大师花费心血精益求精之作。那段“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的正宗祥符调慢板唱腔,一咏三叹,九曲回肠,唱得人如痴如醉,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这正是当年汴京城“户户‘羞答答’”的原因所在。这场戏的表演也很见功力,姜秋莲受后母辱骂毒打之后的委屈、幽怨、痛楚,作为一个闺中少女抛头露面野外捡柴的羞涩、难堪,对素昧平生而解囊相助的公子李春华的感激,由感激而产生的朦胧的爱慕之情,以及因爱慕而急于了解对方更多情况却又没有勇气直接询问只能让乳母代为传话,这一系列复杂的感情通过精心设计的唱腔和动作表现出来,一个无辜受难、矜持娇羞而又情窦初开的古典少女形象站立于舞台之上,引发人无限的怜爱与同情。

她的丈夫是:豫剧演员李杨

魏云近况及相关资料:

魏云,女,豫剧旦角。河南省郑州市人。出生于1936年,农历丙子年;逝世于2007年12月5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六日,上午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1岁。

曾任河南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河南省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顾问,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

扩展资料

魏云的作品:

主演了《新条件》、《罗汉钱》、《小二黑结婚》、《志愿军的未婚妻》、《耕云记》、《红珊瑚》、《人欢马叫》、《朝阳沟》等剧目。

“文革”后,又排演了《骄杨》、《甜蜜的事业》、《爱情的审判》、《朝阳沟内传》等新戏。

魏云的《朝阳沟》是座顶峰,她在其中扮演下乡知识青年银环,其美丽、善良、勤劳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在现代戏画廊里,象银环这样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见的。她在《朝阳沟》中的精彩唱段,脍炙人口、久唱不衰。

参考资料:

:魏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62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