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是不是真的有后宫三千佳丽的求证求证?

古代的皇帝是不是真的有后宫三千佳丽的求证求证?,第1张

在中国,谈到皇帝们的婚姻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发表以后,人们更是由此及彼地想到皇帝们都是妻妾成群的,千古无一例外,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于不知不觉中又步入了一个误区—— 从上古到清末,中国一直是一个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行的社会,这种现象甚至到了民国时代仍没有多大改变。 一夫多妻的始作俑者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但皇帝是其最大的受益者,这一点恐怕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这一不可争辩的事实出发,有人进而推论出每个皇帝都有数不清的妻妾,换言之,至少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指的是什么 要分辨皇帝有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首先就要弄明白“三宫”、“六院”及“七十二嫔妃”的确切含义。 何谓“三宫” 三宫,其意本来是指古代诸侯夫人的宫,《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有“甸粟而纳之三宫”的记载,范宁注曰:“三宫,三夫人也。”杨士勋疏曰:“礼,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故知三宫是三夫人宫也。”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宫”指的是诸侯夫人(顶多是个王后),而不是皇帝的妻子。 “六院”疑是从“六宫”演义而来。“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来代指皇后或皇帝的其他妻子。《周礼·天官·内宰》中有“以阴礼教六宫”的记载,郑玄解释说,皇后寝宫有六,其中一正寝,五燕寝,合起来即六宫。唐人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汉书·马皇后纪》:“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这两个“六宫”都是用的引申义。 “七十二嫔妃”来历不详,或许是从“三”的倍数而来,或许纯是言成数以表其多。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显然是个杜撰的名词。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 翻一下《二十五史》,任何一个朝代的“后妃传”之前都会有一段大同小异的概述。 我们不妨摘引一段: 古者天子娶后,三国来媵,皆有娣姪,凡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所以正嫡妾、广继嗣、息妒忌、防*慝、塞祸乱也。后亡,则媵为继室,各以其叙。无三媵,则娣侄继室,亦各以其叙。继室者,治其内政不敢正其位号,礼庙无两袝,不并尊也。鲁成风始两袝,宋国三媵,齐管氏三归,《春秋》皆讥之。《周礼》内宰,其属则内小臣、阍人、寺人次之,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典妇功、典丝、司服又次之。《昏议》称“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不与《春秋》、《周礼》合。后世因仍其说,后宫遂至数千。(《金史·后妃传》)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的妻子其正式的称呼应当是:“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别的叫法,如: 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婕妤、才人、美人、昭仪、姪娥、傛◆、八子、充依、良人、采女、淑妃、淑媛、贵人、常在、答应、女史等。 这些皇帝的妻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隋书·后妃传》中记载,在隋代“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品正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是为世妇;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总一百二十,以叙于宴寝” 。 很明显皇帝的妻子不能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称之,那么,皇帝的妻子能不能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数字来计量呢 “妻妾成群”一个被夸大了的神话 皇帝的妻子,是一个外围可宽可窄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宫里的女子(皇帝本人的亲生母亲及女儿除外)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但若是如此划分,则嫌太过宽泛,事实上皇宫里百分之九十的女子是不能得到皇帝垂青的,唐诗、宋词中有许多关于宫中怨女的描写。所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所谓“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苏逢),真是举不胜举。 因此,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在皇帝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女人就算是皇帝的妻子,我们采用的是“于史有证”的标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界定皇帝妻子(包括“妾”)的数目的。还是让事实说话最好。 统计仍然是从西汉时代开始,中国著名史学家柏杨先生在其巨著《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一书中把秦代以前,乃至上古传说时代中的君主之妻都列入“皇后”篇内,窃以为不妥,因为我们本文讨论的是皇帝之妻而非君主之妻。 皇帝之妻本应从秦始皇算起,但秦始皇时代却既无皇后妃嫔之名,又无任何有关的记载,我们只能采取暂付阙如的态度,从西汉时代开始我们的统计。 西汉一代一共有皇帝12人,其中在正史中一夫多妻者7人,他们是: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 其中刘邦有妻5人,她们是:高皇后吕雉、戚夫人、赵夫人、管夫人、孝文太后薄氏;刘恒有妻3人,她们是:孝文皇后窦氏、慎夫人、尹妃;刘启有妻3人,她们是:孝景皇后薄氏、孝景皇后王娡、栗姬;刘彻有妻6人,她们是:孝武皇后陈娇、思皇后卫子夫、尹婕妤、李夫人、王夫人、鉤弋夫人赵氏;刘询有妻3人,她们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孝宣皇后霍成君、王婕妤;刘奭有妻3人,她们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孝元皇后傅氏、中山太后冯媛;刘骜有妻4人,她们是:孝成皇后许氏、孝成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班婕妤。 另有5位皇帝据正史记载是一夫一妻,他们是:惠帝刘盈、少帝刘弘、昭帝刘弗陵、哀帝刘欣、平帝刘衎。 东汉王朝有皇帝9人,9人全部一夫多妻,其中武帝刘秀有妻2人,她们是光武皇后郭圣通、光烈皇后阴丽华;明帝有妻2人,她们是,明德皇后马氏、贾贵人;章帝刘恒有妻3人,她们是:孝德皇后窦氏、恭怀皇后梁氏、敬隐皇后宋氏;和帝刘肇有妻2人,她们是:孝和皇后阴氏、和嘉皇后邓绥;安帝刘祜有妻2人,她们是:安思皇后阎姬、恭愍皇后李氏;顺帝刘保有妻2人,她们是:顺烈皇后梁纳、虞贵人;恒帝有妻4人,她们是:懿献皇后梁女莹、孝恒皇后邓猛女、恒思皇后窦妙、采女田圣;灵帝刘宏有妻3人,她们是:孝灵皇后宋氏、灵思皇后何氏、灵怀皇后王氏;献帝刘协有妻5人,她们是:孝献皇后伏寿、献穆皇后曹节、贵人董氏、夫人曹宪、夫人曹华。 三国时代,曹魏有皇帝5人,3个一夫多妻,2个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的3个皇帝中,文帝曹丕有妻2人,她们是:文昭皇后甄洛、文德皇后郭女王;明帝曹睿有妻3人,她们是:明悼皇后毛氏、明元皇后郭氏、虞夫人;三任帝曹芳有妻3人,她们是甄皇后、张皇后、王皇后。 一夫一妻的两个人是四任帝曹髦、五任帝曹免。 蜀汉帝国有皇帝2人,全部一夫多妻。其中昭烈帝刘备有妻3人,她们是:昭烈皇后甘氏、穆皇后吴苋、孙夫人;后主刘禅有妻3人,她们是:敬哀皇后张氏、皇后张氏、昭仪李氏。 东吴有皇帝4人,一夫多妻者2人,一夫一妻者2人。 一夫多妻者中大帝孙权有妻7人,她们是:夫人谢氏、夫人徐氏、皇后潘氏、皇后朱氏、大懿皇后王氏、敬怀皇后王氏、夫人袁氏;末帝孙皓有妻3人,她们是:皇后滕氏、美人张氏、左夫人张氏。 二任帝孙亮和景帝孙休均为一夫一妻。 两晋时代有皇帝15人,一夫多妻者6人,他们是:武帝司马炎(有妻6人)、惠帝司马衷(有妻3人)、元帝司马睿(有妻3人)、成帝司马衍(有妻2人)、简文帝司马昱(有妻2人)、孝武帝司马曜(有妻3人)。 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邯、明帝司马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均为一夫一妻。 五胡十六国成汉帝国有皇帝3人,武帝李雄和末帝李势为一夫一妻,昭文帝李寿有妻2人。 前赵帝国有皇帝4人,3人为一夫多妻,其中文帝刘渊有妻3人、昭武帝刘聪有妻14人,末帝刘曜有妻4人。 隐帝刘粲为一夫一妻。 后赵有皇帝4人,2人为一夫多妻,其中明帝石勒有妻2人,武帝石虎有妻5人。最后两任皇帝石世、石遵均为一夫一妻。 冉魏帝国两任帝均为一夫一妻。 前秦帝国除宣昭帝苻坚有妻3人、高帝苻登有妻2人以外,其余四位皇帝均为一夫一妻。 后秦帝国有皇帝2人,这2人均为一夫多妻,其中武昭帝姚苌有妻2人,文恒帝姚兴有妻2人。 西秦未称帝,不予统计。 前燕帝国有皇帝3人,2人为一夫多妻,其中文明帝慕容皝有妻2人,景昭帝慕容俊有妻2人,另有1人(幽帝慕容-)为一夫一妻。 后燕帝国有4个皇帝,3个一夫多妻,其中武成帝慕容垂有妻3人,惠愍帝慕容宝有妻2人,昭文帝慕容熙有妻2人,另有1人(二任帝慕容盛)是一夫一妻。 南燕帝国有皇帝2人,1人为一夫多妻,此人是二任帝慕容超(有妻2人),1人为一夫一妻,此人是一任帝慕容德。 北燕有皇帝3人,2人为一夫多妻,他们是:文成帝冯跋、昭成帝冯弘(各有妻2人),另有1人是一夫一妻,此人是惠懿帝高云。 后凉帝国有皇帝4人,除懿武帝吕光一夫多妻(有妻二人)外,其余三任帝均为一夫一妻。 大夏帝国二任皇帝均为一夫一妻。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帝国有皇帝9人,4个人是一夫多妻,这4个人是:武帝刘裕(有妻3人)、文帝刘义隆(有妻4人)、孝武帝刘骏(有妻2人)、明帝刘或(有妻3人)。其余5个人均为一夫一妻。 南齐有皇帝7人,除第六任帝萧宝卷有两个妻子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萧梁帝国有皇帝5人,除武帝萧衍有妻子3人、元帝萧绎有妻子2人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陈帝国有皇帝5人,除一任帝陈霸先有妻2人,五任帝陈叔宝有妻3人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北朝北魏有皇帝十八人(包括东魏和西魏),其中除道武帝拓跋珪有妻3人,明元帝拓跋嗣有妻2人,太武帝拓跋焘有妻3人,文成帝拓跋浚有妻2人,孝文帝元宏有妻4人,宣武帝有妻3人,文帝元宝矩有妻2人以外,均为一夫一妻。 北齐有皇帝8人,其中除文宣帝高洋有妻3人,武成帝高湛有妻2人,后主高纬有妻4人以外,全部为一夫一妻。 北周有5个皇帝,其中除武帝宇文邕有妻2人、宣帝宇文赟有妻5人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唐代计有21位皇帝,一夫多妻者包括:太宗李世民(有妻2人)、高宗李治(有妻3人)、中宗李显(有妻3人)、睿宗李旦(有妻2人)、玄宗李隆基(有妻5人)、肃宗李亨(有妻2人)、代宗李豫(有妻2人)、德宗李适(有妻2人)、宪宗李纯(有妻2人)、穆宗李恒(有妻3人)、懿宗李漼(有妻3人)、昭宗李晔(有妻3人),其余几位皇帝均是一夫一妻。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有帝3人,太祖朱温有妻3人、末帝朱友贞有妻2人,二任帝朱友珪一夫一妻。 后唐有皇帝4人,庄宗李存勖有妻4人,明宗李嗣源有妻4人,愍帝李从厚、末帝李从柯均为一夫一妻。 后晋有两个皇帝,高祖石敬塘一夫一妻,出帝石重贵有妻2人。 后汉有皇帝2人,高祖刘知远一夫一妻,隐帝刘承祐有两个妻子。 后周有皇帝3人,太祖郭威有妻4人,世宗郭荣有妻3人,恭帝柴宗则为一夫一妻。 前蜀帝国有皇帝2人,高祖王建一夫四妻,后主王衍一夫三妻。 南吴太祖杨行密一夫二妻,让帝杨溥一夫一妻。 桀燕帝一任帝刘有光一夫二妻(帝位只有一任)。 南汉帝国计有4个皇帝,除四任帝刘继只一夫二妻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闽帝国计有4个皇帝,一夫多妻者3人,其中惠宗王延钧一夫二妻、康宗王继鹏一夫二妻、景宗王延曦一夫二妻,四任帝王延政为一夫一妻。 后蜀帝国有皇帝2人,其中高祖孟知祥一夫二妻,二任帝孟仁赞一夫一妻。 南唐帝国有3个皇帝,其中烈祖李升一夫二妻,后主李煜一夫二妻,元宗李璟一夫一妻。 北宋计有9个皇帝,其中太祖赵匡胤一夫三妻、太宗赵光义一夫四妻、真宗赵恒一夫六妻、仁宗赵受益一夫八妻、神宗赵顼一夫五妻、哲宗赵煦一夫二妻、徵宗赵佶一夫八妻,而英宗赵曙、钦宗赵桓均为一夫一妻。 南宋王朝计有9位皇帝,其中高宗赵构有妻7人、孝宗赵伯琮有妻5人、光宗赵惇有妻2人、宁宗赵扩有妻3人、理宗赵贵诚有妻3人、度宗赵孟启有妻4人,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辽帝国计有10个皇帝,其中世宗耶律兀欲有妻2人、圣宗耶律隆诸有妻2人、道宗耶律洪基有妻3人、兴宗耶律宗真有妻2人、天祚帝耶律延禧有妻4人,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金代计有皇帝9位,其中太祖阿骨打有妻5人、熙宗完颜亶有妻2人、四任帝完颜亮有妻20人、世宗完颜雍有妻3人、章宗完颜璟有妻4人、宣宗完颜珣有妻3人,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元代计有14个皇帝,其中太祖铁木真有妻44人、太宗窝阔台有妻6人、宪宗蒙哥有妻5人、世祖忽必烈有妻8人、成宗铁木儿有妻3人、武宗海山有妻6人、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妻2人、英宗硕德八刺有妻3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有妻11人、明宗和世▲有妻6人、顺帝脱怀铁木儿有妻3人,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明帝国计有17位皇帝,其中太祖朱元璋有妻4位、成祖朱棣有妻3位、仁宗朱高炽有妻3位、宣宗朱瞻基有妻15人、英宗朱祁镇有妻2人、景宗朱祁钰有妻2人、宪宗朱见深有妻6位、世宗有妻6位、穆宗朱载厚有妻3位、神宗朱翊钧有妻5位、光宗朱常洛有妻6位、熹宗朱由校有妻4位、思宗朱由检有妻3位,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清代有皇帝12人,其中太祖努尔哈赤有妻12人、太宗皇太极有妻14人、世祖福临有妻18人、圣祖玄烨有妻32人、世宗胤祯有妻7人、高宗弘历有妻19人、仁宗颙琰有妻11人、宣宗旻宁有妻16人、文宗奕▲有妻9人、穆宗载淳有妻5人、德宗载湉有妻3人、宣统溥仪有妻5人。 从上面列举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富有四海的皇帝们既有一夫多妻的,也有一夫一妻的——本处所说的“一夫一妻”是指在官修的正史中除了“一妻”以外再没有别的妻子记载的,这里面有可能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皇帝们真的是一夫一妻,如五代十国时的南吴的让帝杨溥,此人虽然名为皇帝,实际上还不如一个囚徒,举个例来说,他常常挨打,被其手下的大臣说揍一顿就揍一顿(详情请参见拙著《中国帝王私生活百态》一书),这种囚徒似的皇帝根本不可能敢娶几个老婆。再如元朝的宁宗皇帝懿怜质班,他死时只有七岁,其妻答里也特迷失与他同年,小小年纪有一个老婆可能都形同虚设,根本不可能多“配备”更多的妻子,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皇帝本来一夫多妻,但由于正史中只留下众多美人中的一个人的芳名,我们只能本着史料中有才算数的原则,把他们也归入一夫一妻者的行列。 一夫多妻者中的“多”字上限在44个,创此“中国纪录”者是元太祖铁木真,最少者不过2人。 不同的朝代“多”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明代以前(包括明代),各个大的帝国诸任皇帝中总是“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并存,惟有清代12任皇帝全部一夫多妻。 过去人们常说“多妻多子多福”,这话并没有多少科学道理。且不说妻子一多,难免会有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之事发生,而且多妻也未必多子,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有妻7人,却没给他产下一个子嗣,到了最后,还得从族人秀王赵子称那里过继来一个义子继承皇位,这个义子就是南宋二任帝孝宗赵伯琮。明熹宗朱由校有妻4人,也没留下一个子嗣,帝位只好留给他的弟弟朱由检(崇祯),清穆宗载淳有妻5人,也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帝位只好由其堂弟兼表弟载湉继承。 有人开玩笑说,因为是周公定的周礼,而不是“周婆”定的周礼,所以,一夫多妻似乎成了一件亘古不变的常理,但是,并非所有的正宫皇后(皇帝的正妻)都能对此容忍,一个最有名的例子是隋文帝的正牌妻子独孤皇后,她与丈夫一结婚时就逼丈夫表态“誓无异生之子”,丈夫当了皇帝之后,有一次“花”心大起,临幸了一个复姓尉迟的宫女,独孤氏立即采取断然措施,将尉迟氏处决,保住了丈夫与她一夫一妻的局面,但当她刚一去世,其夫文帝杨坚就又册立了好几个妻子。这个例子说明,好色、多妻乃是皇帝们的一个共性,也是他们的一个天性。 饶是如此,检阅古今史籍(正史),我们也从未发现有哪一位皇帝曾经有过“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以前的一些通俗文学作品以及民间口头文学中,常常把隋炀帝杨广和金朝第四任帝完颜亮“提”出来示众,说他们如何如何地荒*,有成千上万的妻妾,这种夸大其辞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无知和误解,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创作者们所带有的一种灰色的欣赏心理。

刘秉义的父亲

刘秉义是西汉的第十任皇帝,也被称为刘询。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罪王刘巨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孙,历史上的皇帝。

教科书中关于他父亲的介绍不多。据了解,刘瑾是刘基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所以他的头衔是石。刘秉义的母亲是刘金娜的一个妾所生。不巧的是,在巩固和平的第二年,梁武帝已是晚年。因为魏如昀失宠,江充深受武帝重用。当时,江充与当时的太子不和。他害怕王子将来继承王位时会杀了他,于是利用当时制造的“巫术”制造阴谋霍乱。这时汉武帝因为年事已高,越来越疑神疑鬼。他一直认为身边有人在害他,于是下令调查。结果,许多无辜的人被杀害。

江充利用这件事除掉了太子。当时江充正好负责处理巫术的案子,于是恳求其他官员协助他办案。事实上,目的是为了陷害王子。后来,他来到太的子宫里挖窍门时,发现了一个桐木做的木偶。知道太子江充不安好心,听信太子爷的话,越权行事。后来我派人去造假。梁武帝派他去收江充等人。结果由于江充等人的狡猾,太子因势单力薄而被打败。为了躲避追捕,他离开了宫殿。不幸的是,当他逃到一个贫穷的家庭时,他被发现了,官员们派人围捕他,王子忍辱自杀。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刘秉义的父亲刘瑾受到牵连,遭遇灭门之灾。只有婴儿刘秉义逃脱了。

汉武帝刘秉义

刘秉义,后来被命名为刘询,是一个皇帝,从小生活在人民中间,他的生活开始被津津乐道。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他成为了一代圣贤。

刘秉义在出生几个月后就遭受了巫术的折磨,他的童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此后,刘秉义生活在民间,并因武帝的大赦而被收养到叶挺。

刘秉义很有才华,但他喜欢四处旅行,斗鸡,深深了解人民的疾苦,然后与徐平君结婚,徐平君非常相爱。他以为生活会如此平淡,但他不希望赵迪死,不希望刘贺无能。刘秉义被霍光迎回宫,当了皇帝。他娶了霍光的女儿霍成俊,不顾霍光势力极大,以缅怀旧剑之名,立徐平君为皇后。

此时,刘秉义虽登上皇位,但怕霍光权倒向朝野,只好忍气吞声,蓄势待发。后来因为妻子徐平君的死,刘秉义对霍光怀恨在心,但又不得不忍受。因此,刘秉义慢慢地在宫廷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培养了自己的羽翼。霍光死后,采取行动镇压霍氏,收回兵权,权力集中于朝廷,大规模镇压霍氏叛乱,最终彻底消灭了霍氏,建立了最后的统治。

刘秉义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宽大为怀,努力惩治腐败,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实行汉室制度等措施,使他为后人所歌颂,成为一代圣贤。

无论是从小生活在人民中间的经历,还是与徐平君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抑或是羽翼丰满、平乱为王的道路,都成为刘秉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代圣贤为人们所景仰和赞美的对象。

刘秉义的儿子

刘秉义一生有六个儿子:汉武帝刘时、淮阳帝刘钦、楚王陶、东平王虞、中山王景、馆陶王。

刘氏,汉朝的皇帝,是刘秉义和他的妻子徐平君的孩子,也是未来西汉的第十一个皇帝。他多才多艺,能够写好文章

杨的母亲是,年轻时深受的喜爱。当时,霍皇后被废除,汉武帝宣帝的九楼村张婕妤成为新皇后。但久而久之,他又怕霍家想害汉室皇帝刘氏,于是重新把后宫无子的妃子立为皇后,命他待刘氏如己出。那时候,王婕妤并不受宠,汉高祖宣帝也很少祝福她。只有王献刘琴的母亲张婕妤最受青睐。此外,随着孩子的成长,刘钦越来越受到宣帝的青睐。

刘韬是汉元帝同父异母兄弟刘秉义和他母亲魏洁玉的第三个儿子。公元前26年,他去北京朝见汉成帝。当时,他生病了,汉成帝很同情他,就下诏让他的儿子刘询做了齐国的太子。

刘玉是刘秉义的第四个儿子。前五十二年,封为东平王。后来,据说刘玉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经常与奸夫和恶棍交往,并经常做一些违法行为。汉元帝因为他的关系赦免了他。

刘是的第五子,46年前被封为中山王。年轻的时候,我带着我的国家,成了诸侯。于第四年死于,葬于。

孝宣许皇后(前89-前71),是孝宣帝刘询的皇后、元帝的母亲。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许婕妤立为皇后,谨小慎微,起居有度,服饰节俭,讲究礼法。每五日一朝皇太后于长乐宫,躬亲侍奉,端食于案,以尽孝道。后被霍光之女嫉妒,伙同女医官淳于衍对许皇后投毒。许皇后崩,葬于杜陵南园,谥号恭哀皇后。 许平君(约前89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 许平君的父亲 许广汉 ,年轻时在 昌邑 王府做事。后来武帝出游,从长安至甘泉宫,许广汉是随驾人员之一,或者出于紧张,拿了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这是“ 从驾而盗 ”的大罪,本该判死刑,刘彻则让他受了腐刑。于是许广汉便做了掖廷丞。公元前80年, 上官桀 发动政变未遂,需要绳子时,许广汉偏又找不到。于是又被判处做鬼薪,即苦工一类职务。后来逐渐升迁,直到暴室啬夫。而这时,刘询已由祖母 史良娣 的娘家搬到掖廷读书。 许平君的婚姻 许平君本来许配给内谒者令的儿子,就在结婚前夕,对方病故。 许平君与刘询于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同年刘询被拥戴为皇帝,许平君进宫为婕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要求让 霍成君 当皇后,连上官太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也如此主张。刘询却下了一道“ 寻故剑 ”的诏书,要寻寒微时的一把剑。朝臣们 见风转舵 ,便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封了个“昌成君”。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女儿,霍显命御用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霍成君(前87年—前54年),西汉名臣霍光的小女儿,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位皇后 本始三年(前71年),汉宣帝的元配许平君皇后被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毒死后,霍光将霍成君送入宫中 为婕妤,次年本始四年(前70年)正式册封为皇后。婚后帝后感情燕好(刘询迫于霍家权势只好装作十分宠爱霍成君),但一直未有生育。霍成君任性、刁蛮,在后宫中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后所提倡的节俭相违背。霍光的长女嫁与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而上官太后正是霍光长女的女儿,也就是说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亲小姨,如此一来,霍成君在后宫更加得意。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此前,霍光一直不同意给许广汉封侯,认为他是“刑余之人”,不配此高位),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保姆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未遂政变,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霍成君被废之后,刘询于公元前16年册封关内侯王奉光(又封邛成候)之女王氏为皇后,王氏无儿无女,尽心抚养许后之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受霍家加害皇后、太子的影响,在霍成君被废后,刘询在立后上曾有犹豫。汉宣帝刘询妃嫔张婕妤生淮阳王刘钦。十分受宠。汉宣帝欲立张婕妤为后。后来因为怕霍氏加害皇太子的事再次发生,改选后宫无子而谨慎者。于是才立长陵王婕妤为皇后。让其抚养太子。王皇后无宠,与汉宣帝见面的次数都很少,唯有张婕妤最宠幸。 邛成太后王氏(?—前16年),是中国汉朝汉宣帝第三任皇后,元康二年(前64年)二月乙丑立为皇后。刘奭继位以后,她被尊为皇太后,汉成帝刘骜继位以后,她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史称“邛成太后”,以和王政君区别。 邛成太后 做皇后时是个比较特殊的皇后,她是汉宣帝登基前的朋友王奉光的女儿,因为五次订婚而五次未婚夫都在成婚前病死,有谣传说她“命中尅夫”。宣帝看在王奉光份上,选王氏入宫为婕妤,免得她嫁不出去。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被毒杀。地节四年(前66年),霍皇后被废。宣帝为了让太子刘奭(许平君所生)能有人照顾,而于元康二年(前64年)选王氏为皇后,封后父王奉光为邛成侯。王氏被立为皇后以后,宣帝很少见她,也从未亲近过她。她的角色,与其说是宣帝的妻子,不如说是太子的养母。她曾在宣帝授意下为刘奭选宫女侍奉,即后来的王政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65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