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汉语意思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汉语意思,第1张

一.谦辞

1“家”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有: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家姐。

2“舍” 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有人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令” 字族放在“敬辞”专项中讲述)有:舍弟、舍妹、舍侄、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3“小”字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自己儿子),小女(自己女儿),小人、小可(地位低的人谦称自己),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店(自己的商店),小老儿(老年人自称)。

4“老”字族:用于老年人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主要有:老朽(老年男子谦称自己),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衲(老和尚谦称自己,如言“老叫花子”“老要饭的”),老尼(老年尼姑谦称自己),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5“愚”字族:用于自己的谦辞。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6“拙”字族: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著作),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书画),拙见(同“愚见”),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7“鄙/敝”字族: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敝人(谦称自己),鄙意、鄙见(谦称自己的意见、见解),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问对方问题),敢烦(麻烦对方做某事),敢请(请求对方做某事)。

9其他有谦辞意味的词(成)语。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自己的儿子)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过誉(谦辞,过分称赞)/进言:向人提意见,有尊敬或客气的意味),常说“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卑职(①旧制州县以下的官对上司的自称②低微的职位谦称)/寡人(①寡德之人②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③古代王侯夫人的自称)

笨鸟先飞 蓬荜生辉 抛砖引玉 敝帚自珍 无功受禄 贻笑大方 才疏学浅 忝列门墙 雕虫小技 区区此心 东涂西抹 绠短汲深 班门弄斧 避让贤路 姑妄言之 德薄才疏 挂一漏万 望尘莫及 不情之请 聊表寸心 一孔之见 一得之愚 尸位素餐 不足挂齿 信笔涂鸦 一枝之栖

二.敬辞

1“令”字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与对方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令兄、令弟、令姊、令妹、令侄、令坦(尊称别人女婿)、令亲。

2“拜”字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访(访问对方),拜读(阅读对方的文章),拜托(托对方办事),拜识(结识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3“奉”字族:用法同上。常见的有:奉告(告诉),奉劝(劝告),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送(赠送),奉托(拜托),奉达(告诉),奉复(回复)。后二者多用于书信。

4“恭”字族:表恭敬地对待对方。常用的有:恭贺(恭敬地祝贺),恭请(恭敬地邀请),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5“贵”字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婉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萨迪儿子),贵国(对方国家),贵校(对方学校)。

6“高”字族:称别人的事物。有: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寿(问老人年龄),高堂(指父母),高足(别人的学生),高论(别人的议论),高龄(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认较高的职位,也用以探问别人就职的单位)。

7“大”字族:尊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大爷、大娘、大妈、大哥、大姐、大人(书信中称长辈)、大师傅(尊称和尚)、大驾(称对方)、大名、大作、大札(对方的书信)、大庆(老年人的寿辰)。

8“敬”字族: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例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请(请),敬礼(用于书信结尾),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

9“请”字族: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进(请对方进来),请坐(请对方坐下)。

10“惠”字族:对方对自己的行为动作。有:惠存(请保存。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顾(来临。多用于商家对顾客),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对方赠送财物),惠允(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11“垂”字族: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询/垂问(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念(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青(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12“屈”字族:请求别人做某事。如:屈驾(委屈大驾。用于邀请人),屈尊(降低身份俯就),屈就(委屈就认,请人担任职务),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13“俯”字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14“光”字族:有“对方来临自己感到光荣”之意。如:光顾(用于商家欢迎顾客),光临(称宾客到来)。

15“老”字族:用作敬辞时,“老”字可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爷爷、老大爷、老伯、老兄、老弟、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总(与姓连用,尊称军队某些高级***)。

16“华”字族:尊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对方的生日),华堂(对方的房屋),华章(华美的诗文,多用于称颂),华宗(称与自己同姓的人,如言“本家”。《西游记》

第27回:唐僧吃了斋饭之后,才问:“老施主,高姓?”老者回答:“姓陈。”唐僧合掌

说:“这是我贫僧华宗了。”),华翰(对方的书信),华胄(贵族的后裔)。

17“雅”字族: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常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别人批评指正),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18“芳”字族: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名(年轻女子的名字),芳龄(年轻女子的年龄),芳邻(①称对方的邻居②好邻居。王勃《滕王阁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19“玉”字族:称对方(多指女性)身体或行动。如:玉体(对方身体),玉照(对方的照片),玉音(对方的书信、言辞。常说“恭候玉音”),玉成(成全。常说“深望玉成此事”)。

20“贤”字族: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贤郎(对方的儿子。宋·范公偁《过庭录》:“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贤婿(自己的女婿),贤内助(自己的妻子)。

21“宝”字族:用于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如:宝地(称对方所在的地方),宝方(同“宝地”。唐僧有句口头禅:“贫僧是东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和尚,路过宝方,天色已晚……”),宝眷(称对方的家眷),宝号(①称对方的店铺②称对方的名字),宝刹(称僧尼所在的寺庙)。

22“台”字族: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动作。如:兄台(对朋辈的敬称。兄在台上,我在台下,恭维对方在台上),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旧称对方,多说“敬候台驾光临”),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23其他具有敬辞意味的词(成)语。有: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当轴(dāngzhóu,旧时指政府领导者。《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要员,后喻官居要职),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阁下(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足下(称对方。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父执(父亲的朋友),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海涵/包涵(请人原谅),卓夺(高明的决断),斧正(请人改文章),笑纳(请接纳收下礼物),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赐教(请人指教),府上(称对方房屋),璧还(归还物品),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劳步(用于感谢别人来访),驾临(称对方到来),挡驾(谢绝来客访问),候光(等候光临),候教(等候指教),垂问(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鼎力相助(恭维别人有扛鼎之力),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意思是不要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于小处。既可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也可以用作敬辞,表示让某人做某事,委屈了他的才华),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率先垂范(长辈给晚辈、上级给下级带头做好表率)。

三.具体用法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陪伴朋友说“奉陪”, 无暇陪客说“失陪”;问人干嘛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 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 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

四.古文、书信及媒体中常用的谦敬词语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桂冠:光荣的称号。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待字(闺中):女子尚示定亲。

伉丽(之情):(书)夫妻。 合卺(jǐn):成婚。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内眷:指女眷

进见/晋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觐见:(书)朝见(君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归省:(书)回家省亲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外舅:(书)岳父。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书)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顷按、顷奉:刚刚接到。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不克:不能。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稽迟:拖延、不及时。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 兹有:现在有。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售罄:卖完。

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

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

迳与:直接地同。 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 不时:随时。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鼎力:大力。

孔殷:十分急切。 鉴宥:请原谅。

瑕疵:微小的弱点。 迭函:屡次发信。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 惠纳、笑纳:接受。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

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

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礼仪是素质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讲文明懂礼貌,我国的传统文化礼仪需要我们去传承。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1

1、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2、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3、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 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4、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5、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2

中国传统礼仪用语

一、日常会话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答人问候用托福,认人不清用眼拙

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表歉用失敬

求人原谅用包涵,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二、待客拜访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来客登门称贵宾,招待不周说怠慢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三、文章书信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请人阅览用台览,请人指点用赐教

恭敬陈述用谨启,对方字画为墨宝

回信于人用奉复

四、委婉语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去世;

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

千古: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五、谦辞

①“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

家兄/家姐:称哥哥/姐姐;

家叔:称叔叔。

②“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

舍弟/舍妹:称弟弟/妹妹;

舍侄:称侄子;

舍亲:称亲戚。

③“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

小儿/小女:谦称自己的儿子/女儿;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④“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⑤“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

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⑥“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⑦“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⑧“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⑨“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六、敬语

①“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于对方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父母),令兄、令妹(兄妹),令郎、令爱(儿女),令阃kun(妻子),令亲(亲人)。

②“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③“垂”: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④“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⑤“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

⑥“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⑦“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

⑧“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

⑨“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3

汉文化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迟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敬辞举例: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

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令弟、令侄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

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

奉劝:劝告;

奉送、奉赠:赠送。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

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指对方赠送(财物等)。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贵干:问人要做什么;

贵庚:问人年龄;

贵姓:问人姓;

贵恙:称对方的病;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贵国:称对方国家;

贵校:称对方学校。

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高明的见解;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

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

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

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

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

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

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

大名:称对方的名字;

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

敬告:告诉;

敬贺:祝贺;

敬候:等候;

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敬请:请;

敬佩:敬重佩服;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

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请坐:请求对方坐下;

请进:请对方进来。

谦辞举例:

“小”字一族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

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另外,“后”与“晚”与“小”类似,如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辈称呼自己。

“薄”字一族

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在作待客时的谦辞;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于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另外“绵”与“薄”类似,如:绵薄:谦辞,指自己薄弱的能力。绵力:微薄的力量。

“不”字一族

谦称自己或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不才:没有才能,常用做“我”的谦称。

不佞:没有才能;

不敢当:谦辞,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敏(敬谢不敏):没有才能,多用作谦辞;

不足挂齿:不值得说出来的意思。谦称自己所作的事不值得别人称颂可用此语;

不情之请:谦称自己对人提出的要求不尽合乎情理。

另外“过”与“不”类似,如过奖、过誉:过分的表扬或夸奖。

“敢”字一族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另外“冒”与“敢”类似,如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

参考资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0%A6%E8%BE%9E

请帖里的“礼仪谨辞”的意思是恭敬地谢绝贺礼,是不收礼的意思。

礼仪谨辞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礼仪谨辞表示希望宾客不要破费。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谨辞、敬辞等词语。

谨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谨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通常对己。谨辞是指含恭度敬口吻的用语,通常对人。

扩展资料

谨辞的近义词:

一、辞谢

释义:彬彬有礼地托辞拒收。

引证:丁玲 《梦珂》二:“ 梦珂邀她同去看**,她始终却说为了丽丽的保姆不在家而辞谢了。”

二、推辞

释义: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拒绝不接受。

引证:李准 《李双双小传》:“大伙既然选住咱,那就是看咱能给大伙服务权,也就不用推辞了。”

最近,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刷爆朋友圈。这档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节目邀请了何冰、张国立、张涵予、王耀庆、归亚蕾、林更新等8位明星来阅读书信。他们用声音扮演那些写信人,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

这个年代,书信正在走向消亡,但书信中所承载的文化、文明,不应该被消亡。

——《见字如面》节目嘉宾 许子东教授

林更新演绎了历史上的第一封私人家书: 这封家书是战国时期秦国士兵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给家人的信。信中还原了一个秦国士兵的真实面貌:他们打仗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花的钱也要家里寄,借钱不还会出人命,冒死的动力全在于官府的封爵

以下是秦军士兵黑夫和惊(兄弟)写给其长兄衷的两封家书:

黑夫和惊写给衷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转背面)

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孝须(嬃)故尤长姑外内(?)……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嬃)苟得毋恙也?为黑夫、惊多问婴记季事可(何)如?定不定?为黑夫、惊多问夕阳 吕婴、匾里 阎诤丈人得毋恙……矣。惊多问新负(妇)、妴(婉)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惊写给衷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妴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

惊远家故,衷教诏妴,令毋敢远就若取新(薪),衷令……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为惊祠祀,若大发(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 惊敢大心问姑秭(姐),姑秭(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见字如面》第1期:

“琼瑶女”归亚蕾读信重现蔡琴催泪爱情

温情演绎萧红姐弟情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点击了解从前书信,连常用语都那么美)。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早先无网络,书信字字有韵味。不多话语,便能传达深情厚谊。传统书信有约定俗成的结构,体例和遣词大多固定,无外乎提称语、启词、时令语、叙别语、祝愿语、正文和落款敬辞,多了解一些,当你再次打开电子邮箱时,亦可做到落笔有深意(点击阅读如何写一封有腔调的电子邮件 | 装腔指南)。

台前 大鉴 伟鉴 惠鉴 雅鉴

尊前 尊鉴 赐鉴 钧鉴 崇鉴

启者 敬启者 玆启者 兹陈者 兹者 径启者

春加黍谷,暖恰花间

东风解冻,丽日舒和

风暄日丽,燕舞莺啼

莺初学啭,蝶欲试飞

正朔始颂,三阳启泰。

日积两元,月添一闰。

探花谷旦,问柳芳辰。

(闰)仲春纪闰,积雨留寒。

梨花落院 柳絮传檐

(闰)惟暮之春 归寄于闰。

暌违 道范 拜别 尊颜

自违矩教

屈指月余 数月于兹

已逾数月 转瞬数月

蟾圆几度 忽已半载

隔若三秋

别经数月 一别累月

祝贺学业的表达

喜闻 先生金榜题名,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欣闻 令息雁塔提名,匆至此函,诚表贺意。

欣闻 令媛采芹之喜,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

祝贺新婚的表达

欣闻二位喜结良缘,至为快慰。

欣闻 足下花烛筵开,无限欣慰。

喜闻 足下燕尔新婚,特申祝贺。

顷悉 阁下合卺之喜,谨祝幸福,白头偕老。

祝贺生子的表达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伉俪喜添千金,热忱致贺。

祝贺开业的表达

欣悉 宝号择吉开张,定见骏业日新。

兹值 宝肆宏开,附将贺函。

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感谢信的写法

一般的感谢表达

费神之处,泥首以谢

劳驾之处,不胜感激

有劳之处,永矢不忘。

感荷高情,匪言可喻。

琐渎清神,容当晤谢。

备荷关照,铭戢五内。

收到礼物时的表达

承蒙 厚惠,赐我 多珍,拜领之余,曷胜道谢。

辱荷 隆情,下颁 厚贶,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前承 馈赠,本不敢受,惟恐却之不恭,只得愧领。

蒙惠赠 厚物,感谢之至,然实难拜受,尚祈原谅。

蒙赐 瑶章,感愧良深。

辱赐 佳什,褒奖倍至,批阅之余,感激无已。

请笑纳

馈赠信的写法

一般的礼物

寄上薄物若干,尚望笑纳为幸。

兹奉上拙作,以邺架庋藏,谨请斧正。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望勿嫌弃。

兹谨附上微物数件,藉表敬意,乞赐晒存勿却。

略表寸心,伏望莞存。

鄙照别寄,并祈察入。

供君糊墙,请勿见却。

结婚贺礼

谨具薄仪,藉申贺悃。

奉上菲仪,用佐卺筵。

生日贺礼

附将微物,聊佐 霞觞。

薄礼附呈,寿祺藉祝。

送别赠礼

附陈微赆,用抒离情。

附具赆仪,聊壮行色。

回赠礼物

外附微仪,用鸣谢悃。

附陈微物,藉表谢忱。

想拜见您

邀约信的写法

请您出席宴会

略备菲酌,藉作清谈。虽是薄酒,望君莫辞。

拟在敝馆略备晚餐。如蒙惠然肯来,何幸如之。

弟当稍尽东道之谊,洁樽候光。

假○○酒楼敬备喜酌恭候 光临。

拟设宴祖道,藉抒离情。

敢邀 阁下惠然枉驾。

请您来我家

何日来此,愿得晤谈为幸。

祈望一会,共叙友情。

若蒙光临寒舍,当不胜荣幸之至。

扫径以待

想得到您的回复

请求信的写法

对方是长辈时的表达

如遇鸿便,乞赐 钧复。

恳赐 示复,无任祷盼。

对方是同辈时的表达

幸赐 好音,不胜感祷。

是否有当,尚乞参酌见复。

尚望不弃,时赐 南针为盼。

催促时的表达

杳无回音,尊意如何,请即告知。

余不尽言,唯希从速赐复为要。

恃爱催促,尚祈鉴原。

敬候回谕。

立盼速复。

伫盼佳音。

鹄俟玉谕。

请求指示时的表达

是否可行,呈请 鉴核示遵。

可否之处,恳请 核示祗遵。

意下如何,尚望告知。

所议妥否,伏祈酌裁。

悉听尊裁。

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婉辞信和致歉信的写法

因没时间而推辞

因约定在先,夫法从命。

俗务猬集,事与愿违,只得稍缓时日,徐图良晤。

适有他事,不克抽身奉陪。

路远事牵,不克赴会。

本应登门叩谢,现奉芜函以代,幸恕不周。

因病而推辞

因抱病卧床,不能奉陪。

因患病未愈,实难赴会。

因距离远而推辞

远隔重洋,不能往贺。

远隔邮途,未遑超贺。

奈途远未果,歉帐奚如。

适在沪上,弗克躬与盛会。

因能力有限而推辞

力不能及,实难承诺,敬希鉴谅,容后图报。

能力所及,仅此而已,无法奉命,尚希鉴谅。

庸碌之材,辱蒙重托,有负隆望,敬谢不敏。

马齿徒增,不堪任用,特申辞忱,以让贤能。

因有事在身而推辞

蒙嘱之事,碍难办理,区区苦衷,尚祈鉴宥。

前委之事,因公务繁忙,无法脱身,不便应命,祈获谅解。

所请碍难从命,谨请查知。

盛意心领,然非不为也,实不能耳,即祈蔼照是荷。

无以为之,实非得已,伏乞谅鉴为幸。

因不能赴约道歉

辱承招宴,因有先约,恕难奉陪,心领感谢。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

因是日适有先约,只得先时告辞,不克拜领盛馔。

不克分身拜领盛情。

因给人添麻烦而道歉

未能尽如人意,尚请多多包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疏失之处,请少垂宽恕之情。

诸多烦渎,惶愧奚如。

迟延之罪,尚望谅察。

不情之请,并希鉴原。

不妥之处,尚祈见谅。

不当之处,尚乞谅宥。

方命之疚,尚祈海涵。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时欲入夏,愿自保重

敬启 手启 拜启  鞠躬

谨上 谨白 上言  顿首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有删减。

《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一纸书信上承载有千年的文化积淀。

掌握国学精粹,从书信开始。

   敬辞谦语大全

 

敬辞也作敬词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可以体现很多人的文学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敬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常用敬辞敬语都是自古慢慢发展演化而来。

阁下---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

为了表达对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轻呼其待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

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

夫人---“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候曰夫人。

”诸候的妻子称作“夫人”。

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

后来用“夫人” 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之意。

尊---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酒者必实于尊以待酌者 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

” 古人饮酒十分讲究礼仪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必定要举“尊”。

敬酒这一动作和酒器“尊”之间的关联性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于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 ”义进一步抽象化获得了敬辞的语用功能。

常用敬辞敬语有很多可以分为敬辞谦辞婉辞客套语几个类别。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敬辞分类 一敬辞 钧座——指尊长或上级的位置。

钧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针对尊长或上级使用。

钧裁——请尊长或上级裁决事情。

钧签——请尊长或上级鉴别。

钧启——请尊长或上级开启。

光顾——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莅临——称贵宾来到。

光临——称顾客来到。

驾临——称对方到来。

驾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

如敬备菲酌恭候驾临。

璧还——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璧谢——退还原物并且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

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指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用于请人改文章。

也作斧政。

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

也作呈政。

垂讯、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长辈、上级挂念自己。

如承蒙垂念不胜感激。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拜辞——向别人告别。

拜读——读别人的文章。

拜访——访问别人。

拜服——对别人佩服。

拜贺——向别人祝贺。

拜托——托人办事。

奉送、奉赠——赠送。

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

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告——告诉别人。

奉托——拜托。

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任较高的职位。

高见——高明的见解用于称赞对方。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堂——尊称别人的父母。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发给个人的函件。

如谨聘台端为本社戏剧指导。

台甫——旧时用于别人的表字。

台驾——旧时称对方。

如敬侯台驾光临。

台鉴——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令尊、尊公、尊大人——称对方的父亲。

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令堂、太君——称对方的母亲。

令亲——称对方的亲属。

令爱令媛、千斤、玉女——称对方的女儿。

令嗣、令郎、哲嗣——称对方的儿子。

令正、令阃kǔn——称对方的妻子。

令坦——称对方的女婿。

昆仲、昆弟、昆季——称对方的兄弟。

长为昆幼为季。

冰翁、泰山——旧时称妻之父。

孺人——旧时称大夫之妻。

少君、公子——旧时对别人儿子的尊称。

丈人——旧时对年长人的尊称。

令兄——称别人的兄长。

令妹——称别人的妹妹。

贵庚——问别人的年龄。

可用于中、青年人。

贵体——称别人身体。

贵姓——问别人的姓氏。

贵恙——询问别人的疾病。

贵干——询问别人要做什么。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如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

如俯念群情。

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府第——称对方之家。

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贤契——对弟 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

如敝公司以后借重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

法书——称对方写的字。

足下——尊称对方。

敬请——请求别人做事。

千秋——称人寿辰。

明教——高明的指教多用于书信。

享年——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多指老人。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驾——称对方。

宽衣——用于请对方脱衣。

屈驾——委屈大驾多用于邀请人。

仁兄——对朋友的'敬称。

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圣上、元首、九重天——古代对帝王的不同称呼。

可汗、单于——古代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二谦辞 家父、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对人称自己的哥哥。

家姐——对人称自己的姐姐。

拙见——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文章。

不才——称自己没有才能。

不敢当——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佞——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

寒门——指自己出身低微。

愚兄——指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称自己。

愚弟——指比自己年龄小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薄——浅陋微薄多用做谦辞。

鄙人、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涂鸦——说自己的字写得很坏。

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承乏——表示所在职位因一时没有适当人选只好暂由自己充任。

见笑——被别人耻笑。

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

窃以为、窃为——谦称自己的意见。

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者称自己。

过奖、过誉——过分地表扬或夸奖用于对方赞扬自己时。

孤、寡人、朕、不谷——古代君王谦虚的自称。

臣、仆、愚、蒙、不肖、在下、下走、下官、区区、牛马走、小人、小可、后学、晚生、侍生——指古代一般人的自称。

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古代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儿、犬子、息男——古代称自己的儿子。

息女、小女——古代称自己的女儿。

蓬荜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三婉辞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死。

挂花、挂彩——指人受了枪伤。

升遐——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

气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见背——相背离开了我。

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

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千古——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冤家——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旧时戏曲或民歌中多用来称情人。

弃养——指父母双亡。

四客套语 劳驾——麻烦别人。

高攀——希望跟别人一块做事或联姻。

包涵——请别人原谅。

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见教、赐教——请别人指教。

教正——请别人指教改正。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

久违了——指好久不见。

久仰——仰慕已久。

叨tāo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托福——是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多用于回答别人的问候。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吝指教——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教诲。

请即赐复——要求别人回信的客套话。

恕不远送——表示不再继续送。

恕请对方不要计较。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不足挂齿——说自己的事不值得提起。

借花献佛——拿别人的东西做人

1 用古代谦词敬词写作文

谦敬词简介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

令尊

第22集里,吴用对宋江的父亲说:“小人吴用、阮小七与宋押司是生之交,特来拜见令尊大人。”令尊,是敬辞,用于与人谈话时尊称对方的父亲。“拜见令尊大人”,等于说“拜见您的父亲”。难道吴用真的要见宋江的祖父吗显然不是,而是编剧或演员误将“令尊大人”当作对宋江父亲宋太公的称呼了。

府上

府上,也是敬辞,用于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剧中的柴进,却把自己的家说成“我府上”。我们中国人自古讲究自称示谦,自己的家无论怎样豪华,也要用“寒舍”等谦辞来自称,岂有称自家为“府上”的道理这个毛病不仅《水浒》里有,有一部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更是把“府上”错用得“淋漓尽致”。

病尉迟

第29集里,宋江把“病尉(yù)迟”错读成“病尉(wèi)迟”。尉(yù)迟,是复姓。“病尉迟”里的“尉迟”,是指唐朝名将尉迟恭(字敬德)。“病尉迟”是梁山好汉孙立的绰号,形容他武功高强,仅次于尉迟恭。

2 用谦称,尊称写三百字的作文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3 编一个用到古代敬辞与谦辞的小短文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1316632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 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4 古代常用谦词与敬辞

一谦辞

1“家”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有: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家姐。

2“舍” 字族: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有人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令” 字族放在“敬辞”专项中讲述)有:舍弟、舍妹、舍侄、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3“小”字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自己儿子),小女(自己女儿),小人、小可(地位低的人谦称自己),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店(自己的商店),小老儿(老年人自称)。

4“老”字族:用于老年人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主要有:老朽(老年男子谦称自己),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衲(老和尚谦称自己,如言“老叫花子”“老要饭的”),老尼(老年尼姑谦称自己),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5“愚”字族:用于自己的谦辞。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6“拙”字族: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著作),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书画),拙见(同“愚见”),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二敬辞

1“令”字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与对方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令兄、令弟、令姊、令妹、令侄、令坦(尊称别人女婿)、令亲。

2“拜”字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访(访问对方),拜读(阅读对方的文章),拜托(托对方办事),拜识(结识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3“奉”字族:用法同上。常见的有:奉告(告诉),奉劝(劝告),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送(赠送),奉托(拜托),奉达(告诉),奉复(回复)。后二者多用于书信。

4“恭”字族:表恭敬地对待对方。常用的有:恭贺(恭敬地祝贺),恭请(恭敬地邀请),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5“贵”字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婉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萨迪儿子),贵国(对方国家),贵校(对方学校)。

6“高”字族:称别人的事物。有: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寿(问老人年龄),高堂(指父母),高足(别人的学生),高论(别人的议论),高龄(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认较高的职位,也用以探问别人就职的单位)。

7“大”字族:尊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大爷、大娘、大妈、大哥、大姐、大人(书信中称长辈)、大师傅(尊称和尚)、大驾(称对方)、大名、大作、大札(对方的书信)、大庆(老年人的寿辰)。

5 中国古代敬词与谦词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它敬词: 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家”字族: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10、“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古代的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 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 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 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协助说“费心”;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麻烦别人说“打扰”;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 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祝人健康说“保重”; 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 “别”之雅语 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

6 带谦词,敬词的作文100字

傲与谦,沉淀了岁月……——题记

缓缓漫步在田埂上,迎面袭来一阵清香,没有百合的浓郁,没有玫瑰的芳香,也没有腊梅的淡雅,却是,属于农村的那种独特气息。

这里,没城市的喧嚣,只有属于乡村的宁静;没有城市的繁华,只有属于乡村的美;没有城市的奢华,只有属于乡村的简谱。

轻轻的踩过秋雨后疏松的泥土,有着别样的舒适。看着金色的麦浪一层层的袭来,原来,又将到了收获的季节了。轻轻捏了捏一个昂首向天的麦穗,一种空落感袭上心头——原来,里面是空的。

突然忆起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

达芬奇带他的徒弟到乡村实习,正巧赶上收获的季节,达芬奇和他的学生说:你们说,是哪个麦穗最大?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最后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那个昂首向天的麦穗最大!达芬奇笑了笑,没有说正确与否,只是叫了一个学生去摘他们认为最大的那束稻穗。他让每个学生都捏了捏那株稻穗,大家的表情很是惊讶:所有人的猜测都错误了,那个看起来很大的稻穗里,全是空的。达芬奇满意的看着大家的表情,缓缓道出: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她的母亲。人也如此,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人做事要低调些。低调是一种坦然的人生态度,低调是一种平和的精神意境,一种锋芒不露的气质,一种把握尺度和分寸的水准。低调是成熟、是理性、是修养、是自信、是风度、是勇气、是气节。有品位的人不一定低调,有内涵的人不一定低调,成熟的人不一定低调,但是,低调的人,更有品位,更有内涵,也更成熟。

低调做人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态和精神。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做人的低调。

我也恍然大悟,原来,我的知识不是用来炫耀自己的才华,而是应该更好的发展我的智慧,而不是做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傲与谦,都是在与人的知识取夺,我们在匆匆岁月中走过,学会了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做人的道理,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啊!原来,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可以通过他是否骄傲看出。

看来,需要成为一个谦逊的人,我还是需要多读书,拓充自己的知识面啊!

7 运用谦辞和敬辞写一篇故事

1初次见面说(久仰 )

2好久不见说( 久违)

3请人批评说( 指教)

4求人原谅说( 包涵)

5求人帮忙说( 劳驾)

6求给方便说( 借光)

7麻烦别人说(打扰 )

8向人祝贺说( 恭喜)

9托人办事说( 拜托)

10求人看稿说(斧正)

11求人解答说(请问)

12求人指点说(赐教)

13托人办事说(拜托)

14向人祝贺说(恭喜)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外舅:(书)岳父。

  常用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犬子:称自己的儿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872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