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恒子巜人间值得》: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度过每一天

中村恒子巜人间值得》: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度过每一天,第1张

一口气读完了日本90岁高龄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和她的学生奥田弘美所写的《人间值得》。

这本书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励志故事,它只是一个活了九十岁、工作了七十年的老人淡淡的人生回忆,书中的述说平静而朴实,让人感觉到一股细水长流的韧劲、一种平和而不言放弃的生活态度,读它,就像在春日的暖阳里,依偎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听她讲过去的故事。

恒子出生于广岛尾道,她家里有四个孩子,她是老二,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恒子的父亲是乡村教师,他重视两个弟弟多于重视恒子,恒子在上女校时,她父亲就对她说:上完女校,你要么去当老师,要么嫁人,总之尽早独立。”

恒子后来能当上心理医生,多亏她在大阪开诊所的叔叔,叔叔那时正好提出要资助恒子家里的一个孩子学医,十六岁的恒子就只身去了大阪学医,从此再没回过家乡。

从20岁到90岁高龄,恒子奶奶一直从事心理医生这份工作。原来她一直每周工作6天,从2017年8月开始,才减少为每周4天。

恒子奶奶没有什么人生大志向,她能成为心理医生,是出于叔叔愿意资助、她自己想找出路谋生的结果。

她在书中写道,尽管她在心理医生的工作岗位上待了七十年,但这并不说明她有多热爱这份工作,要她承认是“真正的热爱”,她的内心是否定的,当然对这份工作她也谈不上厌烦。总之既然做了,恰好她的病人们也需要她,她就得尽力做好这份工作。

恒子奶奶说,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承认这一点,没什么可丢人的。人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之后,才能谈自我成长和人生价值。

年轻人面对一份新工作,总在考虑:“我到底喜不喜欢它?我能做好它么?”恒子奶奶告诉我们,要大胆地去尝试,不要想太多。只有做了才知道喜不喜欢,合不合适。

其实喜欢不喜欢、合适不合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必须要赚钱养活自己,这是人为何要工作的根本。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烦恼,如何把人生过得值得,过得欢喜?恒子奶奶说,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度过每一天。

这个不必太用力,是让我们面对生活的无力感,在思想上不要太过挣扎,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过多设想未来,而是要着眼于眼前的事尽力把它做好。想的太多,意味着内耗过多,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往往还没开始做事,就让自己的胡思乱想弄得精疲力尽了。

让烦恼变小的方法就是活在当下,让行动多于思虑,即使面对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也要尽力去做,做总比瞎想强。

恒子奶奶认为以收入高低,房子的大小,孩子的学校、成绩、外貌等来判断幸福,这毫无意义。

她告诉我们:无论你做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如果以“别人做什么,我也必须那样做”,一定会变得辛苦。

我们没必要想着“必须这样做、必须那样做。”遵从自己的内心活着,过自己喜欢且向往的人生,不要拿别人的人生作为标准,我们或许会越活起轻松。

恒子奶奶还通过自己的婚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人生不如意时,不要试图改变他人,而是首先要改变自己。

恒子奶奶27岁时与一名外科医生(耳鼻科)结婚。她的朋友给她介绍时说他“人很好”,婚后她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恒子的丈夫人品并不坏,但爱喝酒,喜欢酒后散步。此外,他还特别喜欢请客吃饭。喜欢到完全不会考虑家里的事情,每天晚上和一帮人喝酒,大手大脚地把工资全部都花完。恒子奶奶那时已有了两个儿子,但家里的开销根本指望不上丈夫的收入。

恒子奶奶也跟丈夫闹过离婚,她丈夫也说过很多次要改,但人的性格绝非轻易就能改变的。当恒子奶奶拿着离婚协议书威胁他时,他会安分一段时间,但不久又会开始做同样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了很多次,恒子奶奶终于明白想改变丈夫是白费力气。

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不改变丈夫,让家庭生活幸福,她决定自己努力工作,不再指望丈夫的任何收入。

恒子奶奶是这样决定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她对丈夫不再抱有期待时,她生活的幸福感反而越来越强。

所以恒子奶奶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恒子奶奶的一生算不上是传奇,她工作了七十年,在九十岁高龄时还能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年轻时是因为生活所迫、年老时是因为被病人所需。

她说,饮食足以温饱,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实这样的生活刚刚好。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对她的工作感到满意,她会很高兴。

对于人际关系,恒子奶奶说:“来则欢喜,去则放手”,这对彼此来说是最轻松的。

看完这本书,我总结了一下中村恒子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人生观大抵是这样的:

一、不要过多担忧未来,活在当下。

二、尽力去做,尽力之后顺其自然。

三、不要与他人的生活相比较,为自己而活。

四、不要对他人抱有过多的期待,跟人相处时,不要强迫他人,来则欢喜,去则放手。

    《你好,生活》不知不觉中已经陪伴三季了,最开始被吸引是因为看到有一期请的嘉宾有董卿老师和康辉老师,因为超级超级喜欢董卿老师就去追了一期,也很好奇央视名嘴们聚在一起会是什么名场面。

    对它的兴趣源于一期偶像的光环效应,但每期都追却是因为节目的用心和温暖。仿佛这个综艺有种魔力,每次都能忘记生活的琐碎和烦恼,被带入场景中和他们一起去体验生活的温情。

    去草原看满天星空、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帮独自养育五个孙子的奶奶一家改造房子、为山区孩子上一堂课、心愿音乐会、大声喊出内心想说的话……每一期都想推荐给大家,虽然小尼每次都说不知道《你好,生活》还有没有下一季,但是感谢坚持了一季又一季的你们每次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充满焦虑压力的快节奏生活里,偷得浮生半日闲。

对小尼和小撒之间“相爱相杀”的友情很感动,很多话也许不用说出来,但是你需要的时候我都就会拼尽全力。平时小尼和小撒确实都是各种捉弄和斗嘴,但是撒贝宁为了小尼的节目效果一直都很尽力,很多没说的话可能就在合唱和那首歌里。

      感动的是在他们的身上看到很多自己和朋友相处的瞬间,那些细小的瞬间在脑子里像**一样回放,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平时各自忙碌很多话可能没说,但是那句你需要时我都在,在面对很多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底气,爱你们呀!

新疆之旅小尼为爸妈策划了一场甜蜜感人的婚礼,让我们看到了平凡夫妻40余年相互尊重包容携手相伴的爱情。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惊喜和浪漫,更多的是琐碎的小事和默默的陪伴。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几天和辉姐两口子的短暂相处,想要分享一下他们平凡真挚的生活。他们相识于大学,到现在已经结婚近20年,仍然能感受到她们之间看到彼此时眼里的光芒。好奇的我总是问辉姐关于他们的故事,当问到他们毕业后什么时候结婚时,辉姐告诉我说:“毕业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遇到非典,你哥说要是还没结婚就这样死了多亏呀”,于是他们就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你看其实有时候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故事和浪漫,却是时间沉淀后的顺其自然。辉姐喜欢跑步,后来辉哥就跟着她也跑起来,融入她的圈子,他们现在坚持着共同的跑步爱好,在我和宇欣妹妹唠到欧美的明星五官立体时,辉姐还会看到我哥夸一句你看他五官立体不是也很帅,一句话就逗乐了我们,也让我看到所谓的平凡其实也是两个人的相互欣赏和陪伴。

    我们的生活终究是归于平淡,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那些藏在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小美好让我们在遭受生活毒打后仍旧热爱生活。

      在第三季愿你安好音乐会那一期,在夕阳余晖下面对大海喊话,就像小尼所说的那样,好像大家的话里都有故事。鲁豫老师喊的那句:“爸,你在天上好不好,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用河南话喊过你’爸‘了”,一切情绪都在那句内心的呐喊中了,我想“爸爸”听到了。

      不管是我们看到的带着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生活中总会有遗憾、有难过、有喜悦(由内而外的开心)这也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真实状态,当下遇到的所谓 “一地鸡毛” 不过是一个阶段,更要相信不是只有你自己在经历那些所谓的艰难时刻,问题总在一件件解决,事情总在慢慢过去。

你好,生活

也许生活没那么容易

但好像也没那么难

生活可能就是当秋天当落叶纷纷时,在路边一堆落叶里发现几株野花感受到的喜悦

生活可能就是看到蝴蝶落在雏菊的那一刻,突然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可贵

生活可能就是在路边看到老奶奶老爷爷并肩同行时,感受到的岁月静好

生活可能就是遭受生活的毒打后,即使每次都想要放弃,为了自己喜爱和心中的那份责任与热爱,最后还是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恒子奶奶在《人间值得》里说:“对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不管怎么样,要对生活充满感激,因为如何生活终归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总要学会生活中取悦自己。

你好,生活,向生活说你好!

2020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在小学生中有18%~33%,初中生有76%~86%,高中生则有109%~125%达到重症抑郁,18岁~25岁的大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抑郁高风险检出率达到10%以上。当今社会抑郁越来越普遍,而抑郁是悲观的放大状态,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走出悲观变得乐观呢,乐观又有哪些好处呢?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扛鼎之作,是告别抑郁,从根本上改变悲观人生,提升幸福感的必读作品。

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二部分: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第三部分:如何活出乐观的自己?

01、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那么你是悲观还是乐观呢?

悲观

1、面对坏事: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

2、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放弃的反应,觉得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命运。

3、解释风格:①永久性、②普遍性、③内在的

①容易认为厄运是永远的,好运是暂时的;

②认为坏事的发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而好事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原因;

③内在的:面对失败,会怪罪自己,也就是起因就是我

4、反刍:遇到事情会翻来覆去地想,更容易钻牛角尖。

《全脑教养法》书中讲到了优秀男孩安柏,他是一个非常聪明且有天赋的孩子,无论是学业还是音乐体育,可以说是样样精通,老师和朋友们无不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奇和敬佩。可就是这样的安柏却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哪怕是犯点小错,例如把饭盒落在了学校,投篮失误了,他都会责罚自己,认为自己做得不好,自己真蠢,这样的想法充斥着大脑。而在他婴儿时期,父母就离婚了,他也把原因内化为是自己导致父亲离开的。

就是这么一个被人啧啧称奇为没有什么不会的安柏,几乎周围的同学没人能超越他,他是被崇拜的对象,到底是什么打败了他,让他郁郁寡欢呢?是他的悲观解释风格,并且遇事反复去想。

汪国真曾说: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乐观

1、面对坏事:认为是暂时性的,每件事情都由它的原因,不全是自己的错。

2、没有无助感:面对坏事或失败,认为这是一种挑战,会努力去克服它。

3、解释风格:①暂时的、②特定的、③外在的

①暂时的:认为厄运是偶尔的、最近的,认为好运是因为人格特质、能力等永久性的。

②特定的:认为不好的事情的发生是由特定的原因造成的,好事情的发生会加强他们对所做每件事情的信心。

③外在的:面对失败,会找外在的原因,也就是起因是其他人或是其他情况

4、遇到事情,不会反复去想

电视剧《都挺好》中,对于明玉,无论是大哥明哲还是大嫂都认为是家里肯定是亏待她的,当然首当其冲的是苏母偏心,但苏母可不这么认为,她认为明玉是一个白眼狼,不是自己做的不好,而苏母的解释风格,明成也学会了大半。明明他背着妻子把车卖了去投资了,朱丽和他生气,结果明成认为是明玉造成朱丽和他生气。很明显苏母和明成在遇到坏事时,就是用了外化的解释风格。

那么悲观会有哪些问题呢?

第一,你很容易抑郁。

第二,你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你的表现应该可以更好。

第三,你的健康状况和免疫机能比较差,而且年纪越大,健康情况会越差。

第四,生活中一点情趣都没有,悲观的解释风格让你的生活很灰暗。

2、乐观的人生为什么这么精彩?

①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书中讲到大都会保险公司,乐观让他们从行业第二又重新登上了第一的宝座。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作者首先对他们的200名销售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乐观的销售员前两年的销售业绩比悲观的高出37%,而前10%乐观的销售员竟然比后10%悲观的销售员的业绩高出了88%。

1987年大都会采用了作者使用的归因风格,作为筛选销售员的标准,招聘乐观的人为销售人员,那之后销售主力军从原来的8000人增加到12000人,让市场占有率提高了50%。

②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教出乐观的孩子》同样是马丁·塞利格曼的书,书中写到在他20几年,1000多项研究中,50万名成人和孩子的被试中,总结出悲观的人,在学校、工作等所获得的成绩都远低于其具备的潜在能力。

一档节目中,叶一茜对几组孩子说:“冲啊!”

当说到程曦那组时,她面无表情地说:“我不冲!”

当问原因时,她说:“我没信心”

在接下来的聊天中继续说道:“每次努力都会得到一个失败,所以说如果不努力的话,还好一点。”

“不努力就不努力了呗 ,努力反而这么痛苦。”

“我每次竞选班干部,每次几乎都差不多竞选了,没有一个班干部是我。”

“七八个同学投我的票,说明全班同学都不怎么喜欢我。”

“老天规定不可以不努力吗?每次努力都失败,为什么不可以不努力,我干脆还在妈妈肚子里!”

临最后发现她作业还没完成,程曦说:“今天肯定做不完!”

并继续说努力没有用,肯定是最后一名等等毫无信心之类的话。

作者写到一般认为好事的发生有普遍性原因的儿童,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好,反之亦然。

③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人间值得》的作者中村恒子已经90几岁了,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她,年少求学时乘坐的列车成了轰炸目标,途中多次因为空袭而停止运行,她只好跑到丛林里躲避,死亡一次次与她擦肩而过。

同样因为战争她的学业也被打乱了,等到结婚的时候,她的丈夫又是一个不顾家的酒鬼,一边是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要操持繁重的家务,更重要的是她还要工作。

可以说要多累有多累,要多糟心有多糟心,但中村恒子没有抱怨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从求学到结婚生子没一样顺利的,她的人生为什么如此不顺,她选择的是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稻盛和夫

她说: “无论如何,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她用自己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亲自谱写了“人间值得”,如今90多岁的她依旧健健康康地在心理学岗位上工作。

3、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ABCDE模式”。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

B(beliefs),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后果。

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

D(disputation)代表反驳,指反对自己想法(B)的辩论;

E(energization)代表激发,就是反驳所带来的精神与行为的结果。

《教出乐观的孩子》书中举例了一个小姑娘到朋友家参加派对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是如何按照ABCDE模式解释的。

A:她朋友们拿出父母的酒偷偷喝,但小姑娘不想喝,朋友们则一直指责她是胆小鬼

B:小姑娘想着自己真的好胆小,我应该也和她们一样喝酒,每次遇到疯狂的事情,我总是退缩。

C:她一直想我怎么这么笨。

D:我只是不喝酒,这并不能说明我是胆小鬼,我好几个朋友也都没有喝酒呢,再说平时我也做过很多勇敢的事情呢,例如……

E:我开始觉得好些了,不再伤心或不好意思了。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不愉快的事情也按照ABCDE理论试着解释一下。

例如,当你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

A(不好的事):发现丈夫居然领着孩子玩游戏,功课也没有做,家里更是弄得一塌糊涂,更过分的是还等着我做饭。

B(想法):怪不得人们吐槽说:“男人结了婚会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懒,慢慢地变成啥都不会,啥都不想学会。”他们就是自私的动物,难道没有手不会做饭吗?难道给孩子辅导功课就这么难吗?我现在要让他们立马给我写作业整理房间去。

C(后果):我全程拉长了脸,对他们大吼大叫,告诉他们再这样就饿死他们。原本一天工作已经很累了,因为生气,让自己更加沮丧无助。

D(反驳):原来每天只要我回到家里,孩子都乖乖地写作业,丈夫在厨房里忙碌着做晚饭(证据),也许今天有什么特殊情况(其他可能性),丈夫一直是比较可靠的(暗示),我想现在该冷静下来,可能缓解刚刚我怒吼的尴尬(用处)。

如何让反驳更令自己和他人信服呢?可以通过四点①证据②其他可能性③暗示④用处

E(激发):我终于平静下来了,先向他们道歉,为我刚刚的怒吼道歉,再谈一谈今天怎么了,为什么没有写作业和做饭。

利用ABCDE反驳法,可以让我们从悲伤变得快乐,从愤怒变得平静,从绝望变得充满了希望,从悲观变得乐观。

经过25年的研究,让作者坚信悲观的想法会使更多的不顺降临到我们头上,更容易让我们陷入抑郁状态。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些坏事或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别让悲观掌控自己了,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你就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东西很多,而不光是那些悲观绝望的想法。

要记住人生还是有一大部分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包括我们如何生活,如何跟别人相处,如何控制自己,调整自己,停止内耗,当然也包括我们看待问题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让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吧。

苒藜爱读书:每日认真阅读、每日学习写作、每日努力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00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