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的传承现状

傩舞的传承现状,第1张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南丰

傩舞是 “跳傩”的主要表现形式,原为祭神驱疫的仪式舞蹈,后发展为娱神娱人的傩舞。南丰傩舞流传于江西省南丰县180个村庄,传播面广,是民众喜爱的民间舞形式。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几经演变,清初傅太辉《金砂宋氏傩神辨记》载:“汉代吴芮将军……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可见汉时南丰一带已有跳傩。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南丰跳傩吸收了戏曲、木偶、灯彩、武术等多种表演技艺,变得更加世俗化、娱乐化。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跳傩在民间依旧传承,延续着其草根文化的命脉。  南丰傩仪结构复杂,由跳傩仪式、杂傩仪式等构成。跳傩仪式由起傩、跳傩、驱傩等基本程序构成;杂傩仪式有“跳竹马”、“跳和合”及“跳八仙”仪式三种。南丰傩仪中的舞蹈形态众多,现保留82个,其中包括单人舞《开山》、《钟馗》、《财神》、《哪咤》,多人舞《跳判》、《傩公傩婆》、《对刀》,技巧舞《演罗汉》、《观音坐莲》、《普贤骑象》及舞剧节目《西游记》等。南丰跳傩面具造型各异,千容百态,有180种之多,其中包括驱疫神祗、民间俗神、释道神仙、传奇英雄、精怪动物、世俗人物等。其所用道具法器名物众多,主要可为五类,兵器军具类包括斧、刀、枪等,法事器具类包括铁链、桃剑、棕叶等,灯烛炮杖类包括火把、蜡烛等,食物供品类包括三牲(肉、鱼、鸡)等,生活用具类包括手巾、镜子、酒杯等。南丰跳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风味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民众的喜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南丰跳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民俗生态依托渐失,艺人队伍后继乏人,傩班渐减。有鉴于此,急需加以保护扶持。 “傩文化”不仅具有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艺术学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而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失,就永远不可能复活。

傩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傩吸收了儒道释文化因子。一是吸收了它们的神灵体系,壮大了傩坛威力。赣傩神(面具)有紫微大帝、太白金星、真武大帝、八仙、刘海、张天师、马(灵官)赵(朗)关(公)温(琼)四天将、六丁六甲等道教神仙和护法神将,也有如来佛、弥勒佛、观音、金刚、阎罗、目连、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哼哈二将等佛教菩萨和护法神;还有韩擒、寇准、范仲淹、包拯、秦叔宝、尉迟恭、华佗、孙思邈等儒家人物和英雄神将。二是借用它们的礼仪制度,丰富自己的驱鬼逐疫仪式,如赣傩中的道教斋醮仪式和符 咒语,南丰傩中的儒家行为规范和礼仪乐制。三是表达它们的思想内容,扩展傩舞傩戏的娱乐功能,如赣傩中道教神 驱邪斩妖节目和道家五行观念,释家普求众生的节目和因果报应思想,儒家读书入仕的节目和神道设教思想等。赣傩兼收并蓄,有多元宗教文化特色。

傩融合了上古神话传说。有的神话直接与傩有关,如颛顼时傩以驱疫鬼之子神话、神荼郁垒缚鬼饲虎神话、黄帝杀蚩尤以其形厌邪魅神话、黄帝以次妃嫫母为方相护丧神话等。有的神话节目反映了上古人类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如赣傩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神话、《后羿射日》的羿射十日神话、《傩公傩婆》的伏羲女娲创生神话、《二郎发弓》的高 求子神话、《跳白 》的白泽神兽言鬼神之事神话、《跳判》的钟馗不同来历神话、灌口二郎神部将《解傩》逐疫的李冰治水神话,以及《猴子悬梁》、《猢狲与蟾》、《捉猿精》、《孙悟空》反映的猿猴图腾神话等等。赣傩中的神话传说,折射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影像。

傩蕴含了戏剧发生和发展因素。宋代朱熹说过:傩虽古礼而近于戏。在南丰,南宋不仅有《观傩》诗描写的早期傩戏演出,还有迄今为止最早移植永嘉戏曲的记载;南丰宋代传入的清源真君傩神,是明代汤显祖记载的宜黄戏神;南丰广泛流行的傩舞与新田孟戏,与广昌明代流传的孟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赣地开新戏台仪式,吸收了赣傩祭祀仪式;地方戏演出前的《加官》、《魁星》、《灵官》,分明来自傩舞;赣傩的《目连救母》、《古城会》、《天门阵》、《水漫金山》等节目,又引自戏曲或木偶戏。这些,为傩戏艺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材料。

傩吸附了中国民俗文化。乡傩与民俗结合形成傩俗。赣傩习俗包括物质傩俗、社会傩俗、精神傩俗等多种文化事象,如傩庙装饰、宅院驱邪、傩服求子、傩饭禳灾、傩名辟疫、傩舞祝寿、傩事禁忌、方相送丧等等。赣傩多在春节期间活动,民俗文化更浓。在南丰,上百个傩班出坊跳傩,送福迎祥,娱神娱人,联络族众,和谐邻里。元宵前后,乡民又将傩舞、傩仪与戏曲演出、灯彩游艺、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纵情欢愉,宣泄情感,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傩还创造了自己的传承体系。乡傩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参与者都是农民,仅南丰就有3000多农民艺人,按各村情况组成族傩班、村社班、私家班。弟子不限,既有5人一班,也有24人一班,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为首者或按资升迁,或众人推选,或抓阄确定,有大伯、正印、头首、坐案、老座、傩长等称呼。管理方法因地制宜,有族姓世袭、轮流负责、共同参与等多种形式。资金自筹,收入平分。赣傩艺人创造的管理模式和传承方法,体现了农民的非凡智慧。

(图册来源 ) 跳傩舞主要用于民间进行开地(工程开工)、开盘(工程落成)、开业(新业初开)、开台(影剧院落成)、开庙(庙宇新修)、谢土(新居乔迁)、婚寿(结婚和祝寿)、祈福(求子求财)、除煞(镇煞除邪)、节庆(节日庆典),祈求盛世六和时举行的节庆祈福仪式。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家住建阳民主南路财富广场的市民李永明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感受颇深:1977年他的结婚证书上还印着“果糖、布票已领”字样。当时物资紧

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他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只有28元,如今工资1880多元,市场供应应有尽有。

当时,“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在建阳城镇家庭里,“万元户”太普通了。李永明说,他家人的主食不断下降,饭量越来越小,副食的消费量攀升,吃得越来越好。现在,他家已经摆脱过去以粮食为主的粗放消费方式,逐渐向讲究营养、风味、疗效、方便消费方式转变。

说起变化,李永明侃侃而谈,过去,他一家三代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旧房里;去年,他们喜迁新居,住进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添置一套新家具,全新装饰,心情舒畅了。

那时,既没有闲钱,也没有太多的闲暇,节假日要么呆在家里,要么走亲串友;去年十一黄金周,夫妻俩到海南、深圳旅游;今年十一黄金周,随团周游“新马泰”。旅游正成为建阳人的新时尚。

十多年前,与亲人的交流方式是写家信,奢侈一点,到邮电部门打个长途电话;今天,家里的电话可以随时拨打,还可以掏出手机发个短信息,打开电脑发封电子邮件,信息沟通变得如此容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迅速缩短。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让李永明感慨万千。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奶奶说:30年以前的农村穷人家多,没有有钱的人家。生活不好,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农民吃饱了饭,国家发补贴。我们农村人现在也住上了小洋楼!生活奔小康!

爸爸说:30年以前,农村教育水平低。农村没几个有文化的,所以农村很少有人能够出人头地。现在,农村有了大学生教师,农村娃学到了只是不说,还开阔了眼界。现在的农村娃啊,可有出息了!

妈妈说:以前农村没有正规的医院,得了病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经常是有的家有病人耽误了好的治疗时间落下了病根。现在,我们农村也有了医疗诊所,治疗真是又方便,又快捷!

我虽然没有看见农村的变化,但是,通过网络和报纸看到了农村的进步与成长。现在农村家家养猪养牛,种地种菜。还有专门指导养殖和种植的专家来到农村亲临指导呢!

改革开放30年,农村的变化可真大!长大了,我也要到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村!

教室里的“革命”

踏上工作岗位成为孩子王的时候,还不满二十岁。被分配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小学。新学期第一天,当羞涩的我抱着教材和教案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慈祥的师傅章老师对我说,以后可不能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就算把一节课打发完。要准备好上课用的小黑板,要选择好挂图,要准备好教具,学校中,还有一台供学生做操时用的录音机,如果有磁带,上课时也可以使用,让学生听听课文朗读……

章老师是我的师傅,花白的头发,在语文教学园地中已经辛勤耕耘了一辈子。将近退休的时候,接收了我这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加入到乡村小学教书的徒弟。师傅是严格的,我不敢怠慢。于是每天上课前,找相关的课文挂图,写小黑板,拿磁带,看是否有适合的课文朗读录音用于课堂教学。

一次,所在的辅导区进行青年教师的展示课活动。活动前,我还获得了到市里去听特级老师顾美云老师语文课的机会。记得当时她上的是《詹天佑》。顾老师的课上,一会儿录象,一会儿投影片,一会儿又是配乐朗读。在乡村小学工作的我,此时突然醒悟,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是多么缺乏,教学设备是多么落后啊。什么时候,乡村小学也能像市里的学校一样,课堂上使用上录像机、投影仪和录音机呢?

记得那次听课,突然觉醒的我似乎成了位超人,把顾老师上课的每一环节,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顾老师那样,上出精彩而生动的语文课!

到中心小学去展示课时,中心小学的领导告诉我,那里也有许多的投影片。于是,在我的那节语文课上,我也使用了“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设计”等投影片。而在投影机的帮助下,那些平面静止缺乏生机的语言,瞬时化为灵动和有趣。

那堂课得到了辅导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师傅的表扬。可是我知道,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那些生动、精巧的投影片脱不开关系。可是所在的乡村小学,没有一只投影机,没有一张投影片,更没有录像机等教学设备,我是多么希望乡村小学也有这些教学设备啊!

生活的变化,后来我由乡村小学调入镇中心小学工作。区教育局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三机一幕“进教室,我的教室中,终于拥有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和银幕。这下,跟随我上课好几年的小黑板可以退休了。每次上课,只要在小小的投影片上写好需用的内容,或是画好相应的画,课堂上,打开投影仪,就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

可是,投影片的制作是一件非常费时的活儿。为了制作一张满意的投影片,周日或节假日,我总要化上好多时间。打底稿,描轮廓,着颜色……可喜的是学校每都会征订一些优秀的投影片,再加上每年积累的一些,上课的时候,多彩的投影片总能给平静的课堂注入活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件,集音乐、图画、动画、文字等于一体的教学资源,不知什么时候已来到了课堂。要是每堂课能够用课件那该多好啊!可是,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全校近三十个班级,分明是僧多粥少啊!学校为了解决多媒体教室抢不过来的问题,特意在多媒体教室门口的墙壁上挂了划了课程表的小黑板,让老师自己申请使用。于是,总能看到那块小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如果行动慢一点儿,还真申请不到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呢!

什么时候,每个教室能够都是多媒体室呢?

社会的发展,总是以超出人们想像的速度。2006年的时候,学校争创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而其中的一条,就是“新三机一幕”进教室。我们终于又一次迎来了教室的革命。计算机、高清晰度的液晶投影机、高质量的视频投影机。现在学生在这样的教室中上课,可方便啦:网络资源,可以随时调用;精美课件,可以马上播放,重要的文字资料,可以马上投影……而现在的课堂,也更是精彩:精美的图画,动听的音乐,逼真的视频,超链接的文字……都通过电脑、液晶投影仪和视频展示仪在教室里的屏幕上播放。学生上课,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效果也更好了!

时光匆匆,从踏上教育岗位至今,不知不觉已有二十年的时间。我的师傅章老师,在我工作后不久就退休了,听说退休后不久因为疾病已经永远地走了。作为徒弟的我,不能再把自己在教育园地中耕耘的情况向师傅汇报,遇到问题,也不能像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样向他请教了。这是作为徒弟的我永远感到遗憾的事。

我想,也许,章老师不知道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后,教室里所进行的革命;章老师也不知道计算机、高清晰度的液晶投影机、高质量的视频投影机进入教室的今天的教育。但是我想,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如果他地下有知,一定会兴奋,为教室的革命,为今天的教育所拥有的先进的设备和丰富资源,为每一个教育人为今天的教育事业谱写的辉煌……

改革开放30年来,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创建于1951年的南丰中学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有了巨大的变化。

我在南丰中学当了几十年的教师,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巨大变化。学校在刚开始创办的时候,条件艰苦,原来的校址是在南丰镇东街的“龙王庙”, 教室租用临近的民房,而且只有3个班级,学生上课时都挤在一个班级里,课桌椅质量较差,学生坐在凳子上会发出吱嘎声,教室里灯光昏暗,学生体育锻炼就在教室附近,根本没有宽阔的操场,更不要说有专门的图书室和实验室了,当时教师的文凭也不高,有的还只是高中毕业,而且那个时候教师还不固定,往往代了几天课就走了。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力量的投入,我们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学校兴建了许多校舍和宿舍,建起了新的操场,渐渐地开始招收寄宿生。1995年9月,占地106亩、建筑面积20417平方米的新南丰中学竣工投入使用,新的学校不仅可以容纳36个教学班,还兴建了一个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有标准的足球草地、塑胶排球运动场地和塑胶篮球运动场地、单杠、双杠等技巧性活动场地,都达到了省级现代化的标准,学生平时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场地。

在过去,教室里除了讲台、黑板和桌椅就没有其他了,如今教室里不仅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还配备了电视机、投影仪,专用教室配置也十分齐全,有专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微机房等。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学校斥巨资购进了大量图书,课外,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我们学校不光提高教学硬件,在师资力量上,也注重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鼓励教师进修高一层次学历,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专任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到了924%,实现了专任教师的本科化,相比过去的师资力量,有了质的飞跃。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听爸爸说,我们的家乡以前特别穷,只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泥泞不堪的几条小路,要到城外才能找到商店,经济萧条。

然而,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发展的非常快,简陋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凹凸不平的泥浆路变成了一条条笔直平坦的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烟稀少,在家乡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儿繁华热闹,接上的商店让你眼花缭乱;此外,我们家乡也修建了许多旅游区,如梁启超纪念馆,小鸟天堂,圭峰山等等。这一切,使家乡焕然一新,繁华美丽。

随着三十年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家乡在教学事业上也是大有发展的。在这方面,我也是深身体会到的。听学校的老师说,以前的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只是一些小祠堂,那凳子都是自带的,还有许多家庭因为经济问题,导致不能上学(3COME文档频道)。

现在,国家对教学事业重视了,新建学校,而且学校的设置齐全,有宽阔的操场,图书室,多媒体室等。在校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深入了解,还新建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和葵博园等, 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国家推行了义务教育,使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够高高兴兴的上学去,减轻家庭负担。

三十年来,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经过了多少风险考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依然不断的前进着,发展着,奋斗着,为着祖国的强盛兴旺,为着家乡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正在变化着。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不仅仅指对我国经济的改革,它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70岁的崔桂荣老人原籍河北青县,30多年前曾供职于塘沽饮食服务公司。丈夫在部队服役20年后,转业到港务局工作。那个年代,他们唱着革命歌曲,快乐地生活和工作着,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他们为了生存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代价。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三槐路向阳楼社区,倾听崔奶奶回忆过去那些难忘的岁月,品味今天美好的生活。

3年早点钱买来一台缝纫机

一台旧式的缝纫机摆在崔奶奶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面用布精心地遮挡着灰尘。“这台缝纫机可有故事了,前几天搬家,儿女们让我把它当废品卖了,我坚决不同意,为这事情我还和他们据理力争呢!”

“俗话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为了让孩子们穿得体面一些,有一台缝纫机该多好啊!那时候,一台缝纫机100多块钱!也不能为了买缝纫机,把一家老小的生活耽误了。”崔奶奶感慨地说,“当时,饮食公司为了方便上早班的需要,每人定量发就餐券供早餐使用。那时候2分钱可以买一个果子,5分钱买一个烤饼,外加粮票。我们部门有6个职工,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吃早餐,其乐融融。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使我以后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每天把这些钱吃进肚子里有点可惜啊!一天,我和其他两个同事约定,以后自带馒头做早餐,把相应数目的早餐券换成钱,集中放在单位一个吊着的篮子里,看看能攒多少钱。3年后的一天,我们居然每人积攒了100多元,这可是3年的早餐换来的啊!必须买点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随后,我那两个同事用这‘额外’的钱购置了手表或补贴家用,而我毫不犹豫地用这钱购置了这台上海牌缝纫机,”崔奶奶自豪地告诉我们。

想吃肉包子肉饺子就是奢望

“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使全国上下都为吃饭发愁,那时候按照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因此就出现了粮票、面票,甚至白糖、鸡蛋、牛奶、肥皂、芝麻酱、糖果、棉花等也要凭票供应。”

“每月必须计划着开支,粗粮和细粮搭配着过,以稀饭为主,现在的蒜毫和菜花,那时侯叫细菜,买点蒜毫就算改善生活。逢年过节的时候,饺子馅用粉皮、面筋、果子等搀和着用,连鸡蛋都舍不得放,想吃肉包子、肉饺子那简直就是奢望。”

“那时侯最怕家里来人,大家都饿,老家来的人又特别能吃,煮上半锅稀饭,一家人围在一起,算是招待客人了。如果你想吃上一次鱼,或者嗑上一把瓜子、花生,只能等到有供应的时候,还得排起长龙,凭票供应。如果买到炒得发黑的花生、瓜子,根本没闲心挑毛病,只会当作宝贝收藏起来,等着过年待客。”

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

“可以这样说,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日子里,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但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那时候,我的几个孩子也特别懂事情,从来不把注意力放在吃的上面,可是粮票定人不放量,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经常一锅粥里多加水应付生活。”

“有时候在自己家偷偷养鸡,给孩子们增加营养。现在的生活啊,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多东西我都看不上眼。一次,我看到一家餐馆里吃不完的东西倒进了泔水桶,我非常心痛,告诫孩子们吃多少点多少菜,绝对不能浪费。”说到这里,老人用手整理着床单上积存下来的粮票和一些票证,心情激动。老人说,经常拿出来数数,一起回忆过去的日子,对家里的孩子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背着95万元现金去买房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随同前往的三槐路街向阳楼居委会韩主任对我们说了一件事:“老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身体也硬朗,可是有一次差点把我们吓死了。那是去年,老人家用普通塑料袋,包着95万元拆迁补偿款,一个人来到5公里以外的售楼中心去买房。当时售楼处人员都非常惊讶。老人说,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这次一定要背着它才感到安全!”老人孩子般地笑了起来。

过去的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1978年到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大家的生活就像崔桂荣老人的生活一样,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清明前夕,我又回了一趟生我养我的故乡,那是xxxxxxx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此次故乡之行,令我感受颇深,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旧貌换新颜。

村路,宽畅了。村口过去的那条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身土,坑洼不平的泥土路,如今已变成了一条平整宽畅的水泥路,乡亲们再也不用犯愁雨天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了。过去村口的那条路上连自行车都很少,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小轿车、大货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川流不息,一片繁忙的城镇景象。

灯火,明亮了。过去一到晚上小山村到处伸手不见五指,乡亲们晚间有事要打着手电或提着照明灯才能出行,如今村口的路上装上了路灯,每当夜幕降临时,小山村灯火通明,登高远眺,一排排路灯、一串串灯光婉如璀灿的明珠,真是美不胜收。晚饭后,庄稼人也和城里人一样,三五成群的在马路上散步聊天。

环境,整洁了。过去村里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和一些废弃物没有固定场所存放,也没有专人处理,到处脏乱不堪,如今由政府出资在村里分区域建起了垃圾站,乡亲们都自觉地定点投扔垃圾,村内公用部位的卫生也有专人定期清扫,垃圾也有专人定期清运,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就医,方便了。过去乡亲们生病要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医院治疗,如今村里有了社区卫生站,乡亲们小病不用出村,稍严重的一些疾病到附近的镇卫生院便能解决。现在的镇卫生院修缮一新,各个诊室一应俱全,整洁有序,硬件设施跟城里医院相比没多大差别,并与各个片区卫生站实现了微机联网。如今乡亲们都参加农村医保,不仅可以就近看病,买药时还可直接报销30%,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的局面。

生活,富裕了。现在老家的乡亲们种地不但不用交税,国家还给种粮补贴,一亩小麦补助95元,种玉米每亩还增补10元种子钱。过去一亩地只能收百来斤小麦,粮食不够吃;现在亩产千斤不成问题,一半的粮食还吃不完。很多乡亲利用多余的田地栽栽植果树,进行水产养殖,发展多种经营,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

晚年,幸福了。民政部门在镇上建了敬老院,专门收养孤寡老人,有专人服务,管吃、管穿、管住,每个月还有几十元的零花钱,有些孤寡老人还有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不愿到敬老院,政府每年还给1800元的生活补助。村里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老人们感动地说:“真没想到这样的好政策让我们赶上了,感谢***让我们晚年享受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16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