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帝名字

清朝历代皇帝名字,第1张

清朝一共12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追尊)、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溥仪。

1、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

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nèn]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

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

2、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下令改族名为满洲。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

同年四月五日,满洲诸贝勒、固山额真,蒙古八固山额真,六部大臣,孔、耿、尚,外藩蒙古贝勒及满蒙汉文武官员齐集。

多尔衮捧满字表、巴达礼捧蒙字表、孔有德捧汉字表各一道,率诸贝勒大臣文武各官赴宫门跪下,皇太极在内楼,御前侍卫传达,皇太极命满、蒙、汉三儒臣捧表入,诸贝勒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左右列班候旨。

三儒臣捧表至御前跪读,表中盛赞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上合天意,下顺民情,请上尊号,一切仪物,俱已完备,只待赐允。皇太极听后同意,并发誓倍加乾惕,忧国勤政。

消息由儒臣传出,众皆踊跃欢欣,叩头而出。第二天决定选择吉日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

3、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为。

4、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5、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6、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乾隆帝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乾隆帝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

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7、颙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

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8、旻宁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9、奕詝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

他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

10、载淳

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纵观清朝十二帝,载淳确是去世年龄最小的一位。世人皆叹载淳可悲可怜,短暂一生无所作为。其实载淳并不真是无所作为,在其在位期间,出现了同治新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

11、载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在推行变法新政期间,光绪依据康、梁等改良派人士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发布上谕的方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这对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

12、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 ,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清朝君主

《爱新觉罗宗谱》研究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爱新觉罗宗谱》原称《玉牒》。清初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设宗人府,掌皇族属籍,并纂修皇族谱系《玉牒》。清代《玉牒》始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嗣后每越十年续修一次,至1921年共修28次。清制定显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以下子孙为宗室(黄带子),兴祖(努尔哈赤之曾祖福满)、景祖(努尔哈赤之祖父觉昌安)之子孙为觉罗(红带子)。宗室记入黄册,觉罗记入红册,共为《玉牒》。爱新觉罗氏之宗谱,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一次修续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由《爱新觉罗氏宗谱》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并改称《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 新宾境内的爱新觉罗氏祖努尔哈赤的三祖父索长阿后裔均为觉罗,记入己册。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宁公台”六贝勒之一,居住在“六祖城”之一河咯噶善城。该城址初步认定为新宾永陵镇草苍北沟内的罗家堡子古城址。索长阿共生5子,长子履泰,次子务泰,三子绰奇阿注库,四子龙敦,五子飞龙敦。务泰生6子,长子隆苏,次子威准,三子望喜,四子务巴泰,五子僧额,六子洞峨洛。洞峨洛生5子,长子枯迈,次子龙锡,三子禄赫,四子图兰,五子图禄。龙锡生2子,长子阿哈,次子阿塔。 新宾支爱新觉罗氏始祖为阿塔。阿塔生于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满洲镶蓝旗人。由副理事官历任,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抚,康熙八年降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六月授永陵总尉。康熙五十六年卒,年85岁。生子13,长子德特赫,次子凤库,三子福海,四子缓山,五子留格,六子察馨,七子察库兰,八子特克新,九子尹登,十子察库丹,十一子哲尔恳,十二子巴图,十三子赛必图。阿塔由巡抚降为四品,康熙二十五年授永陵副尉,乃携家带子由京城赴永陵任上,途经新宾上夹河腰站村时,见此地山青水秀,即将家小安置于该村,他另携十二子巴图赴永陵上任。阿塔自京城来关外赴任时,共携来7个儿子,即留格、察馨、尹登、察库丹、哲尔恳、巴图、赛必图。除十二子巴图安置于永陵居住,余6子皆安顿在腰站村。五子留格居住在腰站村街里,六子察馨住前街,九子尹登住胜利村(距腰站2里)北山根底,十子察库丹住西头后街,十一子哲尔恳住村东头,十三子赛必图居后台子。这六支形成了今天腰站村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六大支派。 阿塔举家迁回新宾后,即形成了新宾满族爱新觉罗氏宗爱新觉罗氏今天主要居住在上夹河、下营子、永陵、嘉新宾镇等乡镇。 《爱新觉罗宗谱》现藏新宾图书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共7册,缺第一册《星源吉庆》。近年来,肇恒奇、肇毓勇、肇祥祯等肇氏子孙均在续修宗谱。他们曾数次研究出版本支宗谱,肇毓勇已编出初稿,但终因无专人投入,以及经济拮据等原因,而未能实现。<BR> 爱新觉罗氏是满族老姓,有悠久历史。这个姓氏源于金代的“交鲁”姓,在金代为小姓。经元、明、清的三四百年间的繁衍,发展为满族重要姓氏。尤觉罗脉系是个庞大的氏族“哈拉”(hala),支脉繁多,分布也很广,分化出众多的子氏族“穆昆哈拉”(mukunhala)。 爱新觉罗氏最初使用的姓氏,据文献记载为佟。明朝人和李氏朝鲜人都留下了许多有关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珍贵史料。如茅瑞征说:“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傅国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张鼐说:“奴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日奴儿哈齐,速儿哈齐。”曾经见过努尔哈赤的朝鲜主簿申忠一在万历二十四年从佛阿拉回国后,记努尔哈赤祖父名为“佟交清哈”,还说努尔啥赤自称佟姓。努尔哈赤在其致朝鲜国王的回帖中,也自称为“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在努尔哈赤家族早已改为爱新觉罗氏以后的十八世纪末,朝鲜史家李肯翊还坚持努尔哈赤佟姓之说。因此,可以肯定爱新觉罗氏早期本以“佟”为姓。 努尔啥赤之“佟”姓如何而来?这要从他19岁结婚时说起,他的结发妻子(元妃)是佟佳氏。佟佳氏之父为辽东巨富塔木巴彦,汉译为“佟巴彦”,努尔哈赤入赘佟家,遂随妻姓佟。此外,他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提高声誉,也需要强调猛哥帖木儿家族的血统。猛哥帖木儿家族既以佟(童)为姓,那么与努尔哈赤既用“佟”姓又用“觉罗”,这是什么原因呢?“觉罗氏”就是金代的“交鲁氏”。努尔哈赤又以觉罗为姓,根据之一是他表彰功臣时多次赐姓觉罗。其继承人皇太极亦如此。另据乾隆上谕亦有“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之语。据《金史》载, “夹谷曰仝”,仝者,同也,即夹谷汉姓曰仝,同同,同、童、佟三者音同,因此,有的史书译全为童或佟。郑天挺先生说:“朝鲜李朝《太祖实录》书与《龙飞御天歌》时代相若,所据皆当时记录,而一称童猛哥帖木儿,一称夹温猛哥帖木儿,盖一用汉姓,一用对音。 ”这说得很清楚明了。努尔哈赤一会自称“佟”姓,一会又自称“觉罗”,原来是同一个姓氏。“觉罗”系以居住地而得姓,汉译角落,引申为故里老家之意。后来由于日久年深,氏族繁衍和迁徒,于是形成了人口众多的觉罗氏族。 <BR> 在努尔哈赤后期,“觉罗”的涵义又发生了变化,即由代表爱新觉罗整个家族而转为特指这个家族的旁系,即疏族——塔克世堂兄弟的后裔。于是,“觉罗”就从姓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代称。姓爱新觉罗的人,就分成了皇家嫡系(直系黄带子〕即宗室和旁系即觉罗(红带子)。自努尔哈赤始,其宗室用爱新觉罗这个姓达300余年。满族使用姓氏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则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若姓”,因此,在官方文献中极少见到“爱新觉罗”这个字样。 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为什么有取姓为“金”、“肇”等汉姓的呢?有说,“爱新觉罗”汉译为肇姓, “爱新”汉译为肇,因此猛哥帖本儿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肇者,起始者也。又说,“爱新”汉译也为“金”,“爱新觉罗”即“金姓”,清朝皇室贵族和金代统治者出于同一部族。上二说法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产生的。其实,早在清朝初年顺治追封肇祖原皇帝之前,早已使用“爱新觉罗”姓氏,这点皇太极加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可努尔哈赤为巩固以其为首的女真贵族的统治,强化其家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在觉罗前面加“爱新”,“以示其异”,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姓氏“爱新觉罗”。其余的觉罗氏则于前俱加土“民”字,构成了“民党罗”,其族属众则以地名为氏,以与爱新觉罗氏相区别,于是,爱新觉罗氏即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成了“国姓”。这样, “爱新觉罗”就不应认同为“肇”姓、“金”姓、“金之遗族”等意思,而应是“金子般尊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觉罗族”的意思。这也是神女吞朱果诞育努尔哈赤家族这一神话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努尔哈赤反复强调自己的始祖为上天所生(君权神授)的基本依据。 <BR> 爱新觉罗氏家族按血统亲疏分为宗室与觉罗,“以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六祖(其余的)子孙俱称觉罗,系红带,以别之。”另有获罪而未除氏者,系紫带子。爱新觉罗家族在有清一代享有特权,因此,无人愿舍弃其姓氏。直至清亡后,族人则皆冠以汉字单姓,只宗室支,仍姓爱新觉罗,但“宗室与人私生子,则不入属籍,赐姓口觉罗禅,犹言非正支也。” <BR> 爱新觉罗姓氏400余年的演变,首先表现在-名字的汉化上,如福临、玄晔、乾隆等名,即已汉化。据史载:乾隆“命取‘永绵奕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丁亥,钦定续拟‘溥毓恒启’四字。咸丰丁巳,又钦定续‘焘闿增祺’四字,均见谕旨。”取名已经汉化,但“爱新觉罗”这个姓依然不变。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氏族成员,除极其个别的,多冠以汉字单姓。起冠汉字姓规律为:一、以满语意思冠以汉字。爱新,汉译为“金子”,即以“金”字为姓,如清末肃亲王善耆之女金璧辉、清高宗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七世孙金启孮。另如金寄水等。二、以名为氏。清末以后,以父祖名字得姓者,有汤、英、祝、荣、永、万、成等。如新宾支迁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几个分支,“溥”字辈的汤武涉之子孙,即以“汤”字为姓至今。汤武涉生有五子,为“毓”字辈,长子汤毓琮,次子汤毓琰,三子汤毓琢,四子汤毓瑁,五子汤毓睁。他们的子女则为汤伟刚、汤洋、汤巍(女)、汤伟红(女)、汤伟玉(女)、汤隽东、汤隽王嬴。汤伟刚之子,即汤武涉之曾孙,为汤灵岳。溥哲后改名为洪哲,其子孙即以“洪”为姓。沈阳的肇凤来(毓字辈)之侄肇恒增,据其父辈名之首字而改肇姓“凤”。恒增同辈亦有用“恒”为姓的。三、以“肇”(或赵)为姓。居于新宾的爱新觉罗氏除上述冠以“汤、洪”等姓氏者外,绝大多数冠以肇姓,乃缘因肇祖猛哥帖木儿。但索长阿一支之后裔则没有冠以“赵”姓。其他地方爱新觉罗氏有冠“赵”姓者,如努尔哈赤第十三子赖穆布之后裔在20世纪40年代改姓肇(或赵)为金,辽宁省北镇县赖公堡一带赖穆布的后裔也以金、赵为姓。美术学家爱新觉罗·溥仙,又名赵师兴。四、将爱新觉罗简化为“罗”,并以之为姓。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即是。五、原姓不变。极少数爱新党罗氏之人仍然使用原姓,如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溥杰、爱新觉罗·毓(上品下山)等。一些地方的爱新觉罗氏,也有冠以其他姓氏的,但都不忘其爱新觉罗的旧姓。如居于北京等地的爱新觉罗氏冠以金、罗等姓,居于辽阳的冠以海姓,居于沈阳的冠以肇、德、洪、凤、恒、铁、毓、涛等姓,新宾这支除冠以肇姓外,还有冠以依、罗姓的。<BR> 爱新觉罗氏字辈问题。《爱新觉罗宗谱》自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以下24代世系,自18世以后改汉字姓“肇”。可在《宗谱》中既没出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又没出现汉字“肇”姓,这是满洲个氏族修谱的共同特点,即姓、名不连写。爱新觉罗氏字辈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证的。近几年来,一些书刊杂志上刊登的爱新觉罗氏的字辈多是不正确的,原因都是以《玉牒摘要》《肇白山世代要则》序中的《肇白山百字派》来作为爱新觉罗氏字辈的。 此字辈中只有“胤弘永增祺”是爱新觉罗氏字辈,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民字辈。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阁(错字,应该为“闿”)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字辈。<BR> 正确的爱新觉罗氏字辈应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这14个字辈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玉牒》上所定的字辈序和字辈数。爱新觉罗氏宗谱从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续修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是由爱新觉罗氏宗族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官光绪三十二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而成,并改《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至此,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觉、塔、努、皇、福、玄(这是肇氏宗族自认的字辈首六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BR> 《爱新觉罗宗谱·己册》世系中所记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三子索长阿的后裔。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为清前宁公台六贝勒之一,住河咯噶善城,此城位于永陵镇后沟罗家堡子后的台地上,距赫图阿拉城9公里,为清前六祖城之一。索长阿有5子,为努尔哈赤的伯、叔。此5子在努尔哈赤起兵“复仇”的过程中,参与了阻止和加害努尔哈赤的活动。史料对绰奇塔和龙敦二人的活动记述,尤为详细。 <BR>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李成梁部下杀害与古勒城后,年轻的努尔哈赤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征讨仇人尼堪外兰,这在爱新觉罗宗族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宗族中五祖子孙在龙敦的煽动下,听信明朝边臣的传言和威胁,“皆归尼堪外兰”,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努尔哈赤刚刚兴起的势力。在五祖子孙中,索长阿的第四子龙敦成为宗族中反对努尔哈赤的核心人物。以龙敦力代表的族人千方百计地阻挠瓦解努力哈赤的势力,史料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颇多。明“万历十二年初!王祖之子龙敦…¨唆萨木占口:‘尔妹见在我家,汝可与我谋杀噶哈善(努尔哈赤妹夫)’”。萨木占听其言,带领族人遮杀于路。太祖闻之,聚众往寻其尸,兄弟中皆与龙敦同谋,竟无往者。太祖带数人往寻之,族叔尼玛兰城主棱敦止之曰: “族人若不怨汝,焉肯杀汝妹夫,汝且勿往,恐受其害”。当努尔哈赤率部欲攻取兆佳城时,龙敦亦暗中遣人将此密告兆佳城主李岱,致使努尔哈赤劳师往返,一事无成。龙敦又频繁地策划刺杀努尔哈赤,五祖子孙“同誓于庙,欲谋杀太祖”,使努尔哈赤寝卧不安,每“睡到半夜,闻门外有步履声,即起佩刀执弓,将子女藏于僻处,令后故意如厕,太祖紧随,以后之体蔽己身,潜伏于烟突侧。”竟致利用妻子的身体掩护自己,以防族人的刺杀。甚至当他抓到族人派来的刺客,仍惧怕其势力,不敢杀掉,以免族人以此为口实,兴兵问罪,而以窃牛名释之。此时努尔哈赤是何等的艰难。 <BR> 刺杀努尔哈赤不成,索长阿的第三子绰奇塔又与六祖宝实之子康佳和觉善三人同谋,“纠合哈达国万汗兵,以浑河部兆佳城主李岱为向导,劫掠努尔哈赤所属的瑚济寨而去”。<BR> 索长阿的子孙在努尔哈赤创业时,全力地阻止遏制其势力的崛起,在分化宗族势力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挥师西逆时,其宗族,包括索长阿的子孙们又在其率领下奋力冲杀,为建立清王朝树立了汗马功劳,其后人被赐“红带子”。 <BR> 满族肇氏,经《宗谱》与史料相互印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的兄长德世库的后裔,原为觉罗,后被革退,系紫带子,沿用祖姓觉尔察氏,其家中存有《福陵觉尔察氏谱书》。《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在谱序及奏折中都有其先世居呼兰哈达山下觉尔察地方的记载,并“因以为氏”。该氏的先世与努尔哈赤所居毗邻,称努尔哈赤为兄。当觉尔察氏的先世在努尔哈赤起兵后因故受到努尔哈赤的处罚,“抽了红带子,降为陈满洲”时,德世库的后代!尚以觉尔察为姓氏。此足证,努尔哈赤宗族此时尚没有以爱新觉罗为姓氏。 <BR> 对改用汉字“肇”为姓的满族人,《兴京县志》载:“肇氏即爱新觉罗氏”。此记有错。在有清一代,同为六祖之一的德世库和索长阿二人之后裔,前者为觉尔察氏,后者为爱新觉罗氏,非皆为爱新觉罗氏。 <BR> 综上,清朝发祥地新宾的《爱新觉罗宗谱》,虽远不如爱新觉罗氏宗室《玉牒》完整全面,但它全面书录了索长阿的后裔世系,并佐证了《满洲实录》和《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爱新觉罗氏宗族内部的纷争,揭示了清前努尔哈赤创业的艰难和蹉跎生涯。《爱新觉罗宗谱》和《福陵觉尔察氏谱书》两部民间谱书,无疑是研究清前努尔哈赤家族发展的两部重要文献,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的民间资料。

简单的说:

觉、塔、努、皇、福、玄(这是肇氏宗族自认的字辈首六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http://postbaiducom/fkz=100311767

欢迎光临清史爱好者吧

爱情故事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长什么样子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乾隆帝原配嫡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衔傅恒姊。清代首位富察氏皇后。

孝贤皇后出身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雍正帝以其独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经看出了这位端庄秀美文静的少女,具备成为大清一代贤后的素质。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恭奉皇太后东巡,皇后随驾出巡。谒孔庙、登泰山。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来到山东曲阜,游览了著名的孔庙。第二天,在孔庙举行了盛大的释奠典礼,这一天还谒了孔林。二月二十九日,他们还登上了东岳泰山。三月初四日,到济南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六日这天,他们游览了历下亭。三月初七日,再一次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回銮,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三月十一日,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当晚亥时,孝贤皇后就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三月初,富察氏于济南一病不起。皇帝闻讯,立即决定停止按程赶路,就近在济南府驻跸,以便皇后调养。皇后不愿因自己而贻误皇帝的国家重务,故一再促请皇帝旋辔北还。皇帝沉吟良久,命三月初八日回銮。在山东德州舟次,富察氏撒手人寰。这一天是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在事业上即将步入辉煌时期的乾隆皇帝,与恩爱发妻白头偕老的心愿却无可挽回地破灭了。宁静惬意的人生旅途对于还未到不惑之年的皇帝来说,似乎已到了终点,在今后千千万万的夏日冬夜里,他只能在梦幻中与皇后相见。按照乾隆帝的设想,通过提高丧仪规格,亲自为皇后戴孝服期表达对皇后的感情。乾隆十七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工程告竣,皇帝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奉安于地宫宝床上,赫赫扬扬,风风光光的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下了最后一幕。自从孝贤皇后过世之后,济南城成了他永远的伤心地。此后,他在每次东巡或南巡途中,凡是经过济南时都绝对不再入城。

(本文及《》)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长什么样子 富察皇后和乾隆的

说到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的话,相信最近看了清宫剧的人,都会很喜欢这个角色,因为剧里面的皇后真的是太温柔了,生气 都是那么的温柔,而她与乾隆之间的爱情也是很让人羡慕。真实的富察皇后,其实真的是乾隆的“白月光”,两人从一开始感情就非常的好,只是红颜薄命,在经历了两个孩子都夭折的事之后,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而最近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真实容貌图被曝光:照片上的她长得十分惊艳,很有一种高贵的气质,难怪乾隆念念不忘。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乾隆十六岁大婚开始,一生共有嫔妃三十五人,她们都受到过乾隆的宠爱,可是都比不上富察皇后。在历代皇后的谥号当中,大都是由大臣们拟定的,知有富察皇后是由乾隆皇亲自拟定的谥号。

在乾隆最后的四十年中,大多数都是在怀念这位皇后。富察皇后出身豪门贵族,是李荣保之女,弟弟更是大学士傅恒。在雍正时期,就一眼看中了稳重温和的富察氏,于是就把她指给了四阿哥弘历为嫡福晋,而富察氏也没有辜负雍正和乾隆的期望,成了大清的一代贤后。

历史上富察皇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事实上,富察氏嫁给弘历之后,也确实如此,不仅外表端庄文静,而且内心也很善良和细腻。总之她与弘历结婚之后,那些原先的格格或者侍女就不再有出彩的机会,这一切都是因为弘历娶了一个贤惠识大体,又与丈夫感情深厚的妻子富察氏。

弘历登基后,富察氏做了皇后,她仍然以身作则约束自己,后宫不参政,也对后宫的嫔妃一视同仁,深得后宫诸妃的尊重和喜欢,包括乾隆帝对她的深爱。 富察皇后姿色平庸却屹立不倒,是什么让她如此让人喜爱?

富察氏虽然贵为皇后,却毫无骄矜之气。她聪明贤惠,识大体,重小节,生活简朴,不喜金银首饰,平常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历史上富察皇后是怎么去世的

因病去世的,乾隆皇帝17岁娶富察皇后过门,此后妃嫔齐备,不及富察皇后一瞥一笑。帝王之宠除了给富察皇后无限尊贵和至高权利,富察皇后爱的乾隆皇帝照样全心爱。

儿子立太子给江山,女儿享受世间至高无上的尊宠。连带富察皇后身边的人都一样爱屋及乌。 名号与住处相匹配,富察皇后住的地方是乾隆皇帝的名字。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唯以思念富察为主题的一百首最为真挚动人。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爱,不像帝王之爱,而是一个普通丈夫对妻子最简单最深刻的思念。 富察皇后在济南病世,从此乾隆皇帝誓不入济南。乾隆皇帝在世前的一切毫无保留,大小事必向富察皇后的排位倾诉。哪怕天人永隔,但仍觉得富察皇后就像在自己身边。 乾隆一生可谓博爱又多情,但相比较而言乾隆对孝贤皇后的感情应该是最为深刻的了。 历史上乾隆和孝贤皇后伉俪情深,乾隆一心想把皇位传给皇后的嫡子,乾隆元年,便把孝贤皇后所生的永琏密定为皇太子,可惜永琏早夭。 乾隆十一年,35岁的孝贤又产下一位皇子永琮,但这位皇子也不幸夭折了,乾隆把永琮安葬在了朱华山太子陵园内,这也意味着在乾隆心里永琮也是太子。 随后在很长的时间内乾隆都没有考虑过秘立太子,直到乾隆帝62岁,才秘密立永琰为太子(也就是嘉庆帝。)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奉皇太后东巡至山东,孝贤皇后随驾出巡。龙舟行至山东德州的舟次时,皇后病逝,年仅37岁。 乾隆亲自护送载着富察氏灵柩的龙舟日夜兼程地赶回了北京,谕令恭办丧礼处向户部支领白银三十万为皇后办理丧事,丧礼过程中屡屡违制行事,乾隆命天下臣民一律为皇后故世而服丧,就清朝而言,尚属空前。 乾隆的皇长子和皇三子因为无悲哀之意,被乾隆斥为不孝,连同其师傅、谙达等一同受罚。永璜和永璋也因为这次事件,被取消皇位继承权。 历史上富察皇后究竟是怎样的?

富察皇后作为乾隆的皇后,她的品行在后宫中一直是让人称赞的,他不仅为乾隆皇帝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对于乾隆的众多妃子,她也是照顾有加,不会偏心于谁,富察皇后一直是中妃子中所重庆的皇后,他们是由衷的崇拜富察皇后。

富察是皇后,她要母仪天下,要为皇帝分忧,统领六宫。她的身份,首先是一个皇后,其次才是一个妻子,一个女人。这注定了她要放弃做最真实的自己,做她认为的最好的自己。为此,她要克己复礼,要严守规矩,以皇帝的意志为意志,要自律,要做好表率,每走一步路,说每一句话,都要完美的无可挑剔,她还要克制自己,

压抑感情,明明深爱乾隆,却碍于各种礼仪规矩,难以直接表达,对于一个深爱丈夫的妻子来说,未免残忍了些,但是,从富察当上皇后的那一刻,她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了,她所能代表的也不仅仅是自己了,富察皇后能代表的是整个后宫,所有的民间人都在看着乾隆皇帝,作为皇后的富察,也不能为乾隆皇帝脸上抹黑,

所以说他的端庄就是所有天下女性所崇敬的模样,富察这一生也像她所说的那样——不争、不妒、不忌,把妃子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养,所以乾隆对这位皇后也是打从心底里敬佩的,后来,富察皇后死了,乾隆悲痛欲绝,对于她的思念也是延续一生的,还专门作了《述悲赋》等诗文来悼念富察皇后,由此可以看出复查皇后的品行在后宫中是为人称赞的,她的一生都是这么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过来的,富察皇后的品行是值得人去崇敬的。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是怎么去世的

看这篇文章

乾隆后妃众多可偏偏独宠富察皇后,独受恩宠的富察氏却无福消受,年仅三十七岁便香消玉损,此后乾隆一蹶不振好久。两人如此伉俪情深,历史上富察皇后怎么去世的在《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想要子嗣却不得,最后得知是患病所致,历史上富察皇后什么病难道没有子嗣吗 富察皇后怎么死的 乾隆17岁迎娶富察氏进门,不管后宫妃嫔如何百花齐放,都不及富察氏一颦一笑。皇帝将所有权利和最为尊贵的恩宠都给了富察皇后,两人伉俪情深堪称典范。 乾隆一生钟情富察氏,哪怕在富察氏死后,他还会经常写诗思念过世的爱人,可见两人生前感情是如何的让人羡慕。 富察皇后 乾隆毫无保留将自己的心事向富察氏吐露,如此恩爱奈何命运不公,前有二皇子夭折,富察氏冒着高龄产妇危险生下七皇子,不幸的是两岁的皇子早亡。接连发生的事情让富察氏心情郁结,乾隆十三年,乾隆为了让皇后心情好起来,带皇后东巡,谁料在山东德州富察氏病亡。 乾隆亲自护送富察皇后灵柩回紫禁城,因为富察氏的死朝廷上发生很多变化。皇长子和三子因为没有悲伤之情被乾隆处罚,两位皇子从此失去继承皇位资格。 皇后(218)爱情故事(4)

当明玉穿着大红嫁衣,安静地不再有呼吸时,璎珞崩溃大哭,自责不该将自己未尽的梦想强加于明玉身上,我想起那年的荔枝宴。

荔枝是多么稀罕的贡品,从福建千里迢迢运送到京城,只有位份高的妃嫔才能分到一两颗,小宫女珍珠羡慕地说很想尝尝,同是宫女的璎珞回答:想尝啊,等年满25岁放出宫,乘船到福建,想吃多少有多少。

直到那一刻,我才忽然意识到,魏璎珞为了给富察容音报仇,都付出了什么。

刚敷着眼罩听音乐,想起这一段,不由自主地就流泪了。

然而她自己却是没有一滴泪的。

每过完一天在刀尖跳舞的日子,夜深人静时,她大概都没刻意去想她是在付出。

所有的抉择都是理所当然的,为姐姐,为容音,为明玉,为吉祥,为愉妃,甚至为顺嫔,以及最后隔空回应给傅恒的那句许诺。

她是围城中的独行者,无论有多难,从不向谁索取救助,可是一旦别人救助了她,给了她温情,她便这样飞蛾扑火般地去回报。

一无所有,在所不惜。

如果这样的人都不算深情,那何为深情?

首先我不觉得魏璎珞是黑莲花,无论黑白莲花,从开始进宫到最后大结局,她都没有原谅过那些伤害过她的人。黑白莲花的差别也不过于一个光明正大的同情心泛滥,一个伤天害理完了还自封品信高洁。魏璎珞没有,复仇就是复仇,上位就是上位。所以这个人物其实立意不是太高(不够“正能量”),比起其他凄凄惨惨戚戚的宫斗剧女主角,她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爱情以外生活里有更多重要的东西”。

魏璎珞在剧里分三个时期,青涩期->成长期->成熟期,但从任何一个阶段来解读都是很片面的,延禧的剧情节奏不比美剧慢,最多3集一个故事,支线多但是不乱,每个人物有足够的铺垫(但是并有些角色质变的不饱满,例如纯妃),这些支线都是为了服务每一个阶段的主线任务。

魏璎珞从头到尾都有的一些特点,比如善于察言观色、应变能力强、紫金嘴炮王(后惜败给了顺嫔)、傲娇鬼(和大猪蹄子难分伯仲)、有仇必报、头脑冷静、比大猪蹄子还要农家乐的审美这些,贯穿头尾,算是她的天赋技能,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另外这些技能并不都属于对她有益的方面,比如她后期自我吐槽:你看我这个脸,眼睛一转就好像想出了什么馊主意。太机灵的人往往不太容易让人信任,这也是后期她跟大猪蹄子羁绊不休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涩期:绣房->长春宫

这个阶段的魏璎珞用傅恒的话来说就是睚眦必报。她出生就被族人定义不详,生父甚至想溺死她。而姐姐璎宁救了她,长姐如母,拉扯她成长。璎珞的原生家庭很不好,这也是她极端性格出现的原因。而姐姐死后她已经举目无亲,一无所有。为姐姐复仇,她的信念是: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所以傅恒无辜吗?无辜的,他只是为了替弘昼隐瞒真相;弘昼有罪吗?有罪,但罪不至死,但璎珞就是奔着弄死他去的;太妃该死吗?该死,所以……她不就死了吗。

在这个阶段的魏璎珞为了达目的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她的不计后果是因为她已经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了。来看看这段时间跟她作对的那些反派都是什么下场,绣房两位一个进了辛者库,一个流放宁古塔,嬷嬷被赶出宫;傅恒挨了一刀,还是没换来信任;弘昼被老娘暴揍了一顿到璎珞打完BOSS还没回完血,顺便开始被皇上嫌弃;铁帽子王……直接GG送去宗人府了,那个准姐夫也被撤职;太妃被雷劈死,第一阶段副本打完。

成长期:长春宫->辛者库->长春宫->圆明园->延禧宫

璎珞第一阶段的性格是原生家庭的不幸造成的,但好在有姐姐的呵护下,璎珞的本质仍然善良,从她每一次的还击都是为了避免被害来看,她没有害人之心。

而成长期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教她写字、认字、读书,让她对人事的概念从市井气慢慢调节成了书本上的价值观,同时习字用了很多场戏描述并不是没得拍,而是璎珞意识到了,她希望成为富察皇后那样的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满腹才情。这里作一个发散,璎珞的姐姐刺绣很好,璎珞的刺绣也很好。学习刺绣可能是她下意识想要成为姐姐那样人的一种行为,就好像姑娘们觉得某个女星很漂亮的时候,这个女星推荐的护肤品化妆品都会被她们毫不犹豫的种草下单。学习写字,可能代表着这时候的璎珞,已经从失去姐姐的悲伤中走出来,向着一个更好的榜样出发了,她就是富察皇后。

而此时,她和富察皇后的关系在风波不断的后宫已经从依附变成了互相扶持,容音庇护着冒冒失失的璎珞,璎珞为容音截下伤人暗箭,化解阴谋诡计。璎珞期待变成容音一样有能力、识大体的人,容音从璎珞身上感受她所失去的自由与热情,化解自己身居后位的清冷与孤独。

如果容音不死,璎珞的人生可能会圆满,哪怕没有嫁入富察府,她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过好一生。但是不知道是容音的不幸还是璎珞的不幸,在纯妃的欲望和尔晴仇恨的双重夹击下,她从角楼坠下,带着璎珞最后一点的安全感离开了这个世界。

容音教会了璎珞柔软,教会了璎珞冷静,教会了璎珞自处。

除了富察容音之外,还有一个人对璎珞的影响也不小,就是袁春望。同样是原生家庭不好的两个人,性格和行为模式看起来也差不多,袁春望除了教会璎珞如何在紫禁城的最底端生活之外,还在她和傅恒分手后给她了很大的安慰,如果不是袁春望璎珞可能会一直带着对傅恒的怨念很久。袁春望在傅恒和璎珞之间扮演者挑拨离间的感情专家的角色,他告诉璎珞傅恒那种人对感情是很纯粹的,很理想化的,我们是紫禁城下等人中的下等人,玩不到一起的。分手后跟璎珞说,分手就分手呗,难过也没辙,这不是傅恒的错,就算傅恒不跟尔晴结婚,也轮不到你。在紫禁城,弱就是原罪,没有权利的人只能任人践踏。如果不是明月撞破了纯妃大宫女的奸情,或许他们就会各自天涯安度一生。

容音和袁春望给璎珞的影响并不起冲突,但是在之后她的行动力有很大影响。比如她知道,想要回去复仇,第一个就是要做人上人,做皇上妃子,还要是宠妃,这样她才能有更多的权利。而复仇也并非单纯的杀戮,一命换一命,这一次她求得是名正言顺,求得是一个心安理得(尔晴那货属于反转太大劈到魏璎珞麻筋儿了,于是意气用事,当然娴妃凉凉继续借刀杀人)。

这段时间魏璎珞的战绩是:用铜水烫伤了高贵妃(叶天士说只是烫伤并不碍事,主要是粪汁儿细菌感染(还是要吐槽其实有没有金水那个年代都会细菌感染的吧));恐吓辛者库锦绣N+1次,最后锦绣怒提人头送春望葛格。都是没往死手下,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烫伤高贵妃是阻止更多铁匠送死,吓唬锦绣只是出于个人爱好,认真脸)。

成熟期:延禧宫->圆明园->延禧宫

回宫的璎珞,除了复仇,就是开始真正的职业生涯。这时候的璎珞已经三观稳定,脾气稳定,输出稳定。可以自保(纯妃和愉の陷害)也可以主动出击(坠马栽赃)。如果换成以前的魏璎珞,查出真相之后可能会继续十万伏特皮卡皮卡劈。但经历了容音的死之后,她知道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简单到一命换一命,除了复仇还有讨个公道;同时她也学会了珍惜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给自己留好后路的(摔马那段跟大猪蹄子哭哭啼啼说不是你人家就摔洗了有严重的撒娇成分)。这是容音给她的影响。

而争宠自然不必说,上位换取权利,这里的魏璎珞实践着,那边的袁春望也一刻没停。

容音副本本来可以更久一点的,但愉の自爆等不及了,纯妃被打入冷宫后,她都没考虑过跟她对峙。这时候的璎珞不再像以前那样野蛮,她知道世上自有公道在,还容音一个公道,比直接送纯妃上西天更有意义。

这些只能算是魏璎珞熟透之前的前戏,一直到她杀死尔晴,她一直追求的仍然是没有自我的目标。为了给姐姐复仇,她丢掉了初恋;为了给容音复仇,她放弃了自己的婚姻。成长尽管是成长了,可她的人生却一直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如果她当初觉得自己的幸福更重要,完全可以接受弘昼请姐姐入祠堂的安排,然后奔着嫁给傅恒努力;如果她当初觉得自己的自由更重要,完全可以无视神经兮兮的明玉,继续跟袁春望在圆明园养老养鱼修房顶,然后到出宫年纪找个好人家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杀了尔晴之后跟大猪蹄子对峙的那场戏,可以看出她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放,而是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不仅仅是自己,还拉着大猪蹄子一起。大猪蹄子活的这么骄傲的人,不可能像傅恒那样引导她说出真心。所以尽管她已经对大猪蹄子产生好感,她也没办法表达出来。

这时候第三阶段的导师出现了,上一届宫斗冠军一对一辅导。太后带她离开是非之地,教她像个情窦初开的姑娘一样跟大猪蹄子写情书,看似细碎的事情,其实都是糖。我今天看宫女放纸船,想你了、我今天吃好吃的了,想你了、我今天生病了,想你了。如果不是心理惦记这个人,怎么可能会看见什么好玩的都想着告诉他呢?太后让她这样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提醒皇上还有她这么一个人,还意外的把她和大猪蹄子缺失的最初相处的阶段弥补了回来。

可惜前戏也不能太长,写了几年,傅恒仗都打完了,还顺手带回了一只猫,啊不是,一个大美人顺嫔。傅恒对璎珞也是真爱了,得不到你,让你过得好也行,赶紧去圆明园劝她回宫。于是开始了职业生涯里的风险最大的一场战役。私奔这件事情看似在对她说:去寻找你的自由,追求你想要的人生。表面上顺嫔这番说辞颇有女权风范,高举平权大旗,大放人性光芒,照的魏大姐在被窝里睁不开眼。但其实她想要什么从回宫爬大猪蹄子床开始,就已经确定了,那就是大猪蹄子的爱。

这也是为啥其实这个人物没啥太高立意的原因,因为事已至此,失去了太多,那么就要抓紧手里还有希望的真情。顺嫔一役打的是太漂亮了,两个人心照不宣的一起坑着顺小猫(万分心疼)。坑完之后老婆孩子热炕头,而顺小猫只能装疯卖傻一辈子(顺嫔这个反派真的彻头彻尾的悲剧,即使诡计得逞她得到的也只有疯魔,她的悲剧不是任何一个人造成的,而是那个时代的罪恶)。

之后的魏大姐的故事在继后嘴里得知了一部分,佛系的不行:用女儿哄飞了太后,用儿子招安了舒嫔姐俩,天天在延禧宫开幼儿园。她对自己自由最后的追求,就是告诉皇后她满足于自己所有了,不会觊觎后位了。失去了傅恒,她得到大猪蹄子的爱,尽管并不是全部,但至少真心。在那个时代,她已经得到了最大可能的自由,更何况还有权利傍身。

成熟的魏璎珞,懂得取舍和进退,学会了满足和认命。

魏璎珞这个人物,其实并不具有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她的故事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有可行性。这也是被人所诟病这样说话的人在《甄嬛传》活不过片头,但也幸好这部剧给她的故事提供了一个有可信度的安排,非要说体现时代悲哀的,魏璎宁、高宁馨以及沉壁,还有娴妃,哪一个不都是被君权、父权和男权折磨的遍体鳞伤的角色。在一个一个有时代烙印的配角面前,魏璎珞这样一个格格不入的角色,更能激起矛盾和热议。有些人看到了她的莽撞和不明事理,有些人看到了她的成长和遗憾,有些人看到了她的求仁得仁,还有些人只看到了她的小矮个子花盆底。所以这真的不是一个爽剧,创作者在剧处处设下伏笔,就算你真的看不下去,也不会让你没什么可以聊。你跟着这样的一个女主角,如果还能不带脑子看剧,那给1星也能理解了。

简单的说,魏璎珞这个角色绝非黑莲花,反而让我看到了热血漫里颇有正义感的主角,一路过关斩将、打怪升级,靠着狗屎运和一颗赤子之心,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哪怕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亲人,甚至有时候也迷失了自我,可是一旦观众对她的软弱感到担忧时,她都会立刻恢复精力,重回战场。这样的热血在任何地方都是有用的,无论是游戏还是漫画还是影视剧,而目的则是给现实生活里艰难前行的人的勇气。

不是, 新还珠格格第三部:还珠格格之人儿何处归

  福尔康、永琪和班杰明的劫囚行动,乾隆发动侍卫围捕小燕子等人。在箫剑的领导下,小燕子等人一起迈入亡命天涯之途。紫薇在逃亡中,头部受创而失明。历经艰险大家终于重逢。尔康在与杀手搏斗时受重伤,紫薇因尔康受伤眼睛奇迹般复明。箫剑带着小燕子永琪班杰明到牧场务工,因与恶霸冲突引来追兵,众人只好继续往南阳逃亡。永琪难忍箫剑对小燕子的用心,迫使箫剑终于和小燕子相认。小燕子等人在南阳开了一家「十全十美面馆」。乾隆亲自到南阳欲迎接他们回宫,却爆乾隆是小燕子的杀父仇人事端,乾隆特派专人调查厘清误会。永琪因受愉妃召唤不得不与乾隆回宫,但小燕子却和箫剑、班杰明回到大理。小燕子苦守与永琪的两年约定,班杰明同样苦守着落单的小燕子,直到永琪和小燕子重逢的那一天,班杰明留下祝福,悄然的离开

因为乾隆皇帝的儿子都早早的夭折了,剩下的四个皇子当中永璇有腿疾、永璘太小无心皇位,而永瑆这个人虽聪慧却性情阴沉所以不得皇帝欢心,最后就只剩下永琰了。清朝皇帝喜欢近亲结婚,这导致皇嗣很容易早早地夭折,乾隆皇帝一生有十七个儿子,他中意的儿子都早早的夭折了,最后只剩下四个儿子,刚开始乾隆很喜欢永瑆,但是后期永瑆慢慢变得性格阴沉,脾气暴躁,所以皇帝只能考虑其他的儿子了,最后就只有永琰来继承皇位了。

永琰的优点就是没有缺点,缺点也就是没有优点,并且永琰读书刻苦、忠厚老实、很有孝心这让皇帝觉得很不错。永琰确实是一个天赋平平的皇子,永琰是皇十五子,原本是没有什么机会当皇帝的,只能说是运气吧,其他的哥哥都死了,所以乾隆只能考虑永琰,永琰这个人虽然天赋平平,但是他十分刻苦,也很有孝心,在乾隆生病的时候会去照顾,这让乾隆很是感动。

乾隆时期不需要善武、专权的人,因为祖辈打下了江山并且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天赋平平的嘉庆就ok啦。乾隆算是很享福的一个皇帝了,康熙雍正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乾隆只不过是子承父业罢了,所以他这一代就是享福享乐,所以孩子的培养也不需要善武专权等等,所以天赋平平的嘉庆就可以治理国家大事。

皇位的继承有时也是需要看运气的,并不是说优秀的人就能继承大位,运气也占一部分原因。

有啊。当然有。只是后来永琪是在封了荣亲王之后病死了。

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传世。其算法传子绵忆,再传孙奕绘,奕绘著《本形篇》记其梗概。永琪工书善画,尤长于书,与其弟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齐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洲清宴殿火灾,永琪亲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硕荣亲王。深得乾隆钟爱,曾属意其继承大统。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个月后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谥号“纯”,即“和硕荣纯亲王”。

可以看到,荣王的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

应该注意到的是,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这在乾隆的诸子中,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封嘉亲王,即嘉庆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

此外,“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就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但因孝庄皇太后阻拦,只得追封其为和颐荣亲王。由此可见,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

其次,荣王的谥号“纯”,也能说明乾隆对他的钟爱。因为乾隆自己的谥号也是“纯”,在乾隆帝诸多的儿女中,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可以享受与父亲同用一个谥号的殊荣。从同用一个谥号来看,至少荣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乾隆对荣王的喜爱。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比对乾隆诸子的生平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关注一下从皇长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况:

皇长子永璜,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继为履懿亲王孙。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说,由于永璜、永琏、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在外国时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

[编辑本段]真正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③”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④”,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据《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⑤”,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⑥”乾隆谈及永琪,曾不无遗憾的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复因病旋逝。⑦”可见永琪精于骑射,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觉病起仓促,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⑧”

(呃,这个寒热往来,让我联想到雍正也有寒热相驳的症状,且据朝鲜人说当时太医言雍正之症是下身如同未冷之尸,应当也是属于虚寒骨冷啊,难道也是类似于此症么?而且桐桐好像记得《清宫医案》上雍正也有治疗腿疾的药方,回来写雍正之死的时候再来查证。)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附骨疽在现代医学也属于骨结核的一类,我看到相关资料,皆言其没有发现此症可以遗传,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怡亲王允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辉余韵版有相关资料,大家可对照看下)而光绪我记得也有骨结核,如果说这种疾病并没有遗传,但是有可能和他们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愈进而导致死亡一样,用乐乐的话说他们可能属于遗传易感,比别人患此病的几率要高很多。

[编辑本段]生母

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为额而吉图,官员外郎。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嫔。十年(1745)十一月晋愉妃。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贵妃礼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

可以看出,愉妃虽然几乎与乾隆相伴一生,却一直不受乾隆宠爱,因为其出身较低,仅以贵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时也只是妃位,仅只按皇贵妃例办理丧事。而且以她七十九岁的长寿,一生却只育有永琪一人,这正是不受乾隆宠爱的明证。

在子以母贵的清朝,这样地位的母亲,儿子能封为亲王,并被欲立为储,只能说明乾隆帝对荣王的钟爱来自于荣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是因为其母亲孝贤皇后的缘故。从这点上来看,荣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子,同时也是合格的继承人。

[编辑本段]妻室和后裔

荣王及其后裔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族分为第一族。

荣王计有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使女一人(各处记录不一,此处存疑)。永琪的嫡福晋为西林觉罗氏(汉姓鄂),是雍、乾时的大学士鄂尔泰的第三子四川总督鄂弼之女,镶蓝旗人。侧福晋为索绰罗氏, 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乾隆对鄂尔泰极为重视,将其孙女配与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证。反过来说,乾隆也想籍此拉拢西林觉罗一家,让其世代对清王室效忠。

关于荣王结婚的具体年份,并没有找到具体记录,只能根据旁证做大概断代。在《国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样:“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晋父鄂弼家”(全文见附录),所以荣王结婚不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荣王育有六子,前四子与第六子均早殇。仅有第五子爱新觉罗·绵亿成人并袭爵,其生母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为荣王生育长子、三子、四子、五子,二子为胡氏所出,六子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所出。

正福晋–西林觉罗氏,总督额弼之女。

侧福晋–索绰罗氏,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小妾–胡氏,胡存柱之女。

长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卒于同月十三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次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卒于同日,生母为小妾胡氏。

三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两岁过世〕,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四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五子–多罗荣恪郡王绵亿,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岁〕,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根据以上的记载,第四子和第五子应是双胞胎)

六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七 日,生母为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绵亿(1764-1815):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晋荣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谥恪。绵亿少孤,身体孱弱,但聪敏异常,工书,熟经史。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起义,绵亿请仁宗速还京师,得仁宗赏眷。绵亿长子奕绘(1799-1838),嘉庆二十年(1815)袭贝勒。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奕绘长子载钧(1818-1857),道光十八年(1838)袭贝子。咸丰七年(1857)去世。奕绘次子载钊(1825-1881),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1881)去世,追封镇国公。奕绘四子载初(1832-1881),咸丰七年(1857)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载钧嗣子溥楣(1844-1899),为载钊第一子,过继载钧为嗣。咸丰七年(1857)袭镇国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载钧三子溥芸(1850-1902),同治五年(1866)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载钧九子溥菖(1880-?),光绪七年(1881)袭奉国将军。溥芸次子毓敏(1878-1911),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奉恩将军。

从画像是不能完全看出来的,因为都美化了。但从画像看,嘉庆确实是比他的前辈们帅多了。之前的都像蒙古大汉。不过这可能也和当时审美的变化造成画师美化的方式不同了。不过即便如此,大家也可搜一下明武宗朱厚照的画像。这位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绝色双娇中的焦恩俊)虽然被后人唾弃,可他的俊美可是历史上公认的。大家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朱厚照和嘉庆帝画像很像,所以说嘉庆很有可能确实是长得最帅的!

从光绪开始就有照片了。光绪确实很帅,比溥仪真是强多了。他们的照片随便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到。止于是光绪更帅,还是嘉庆庚帅,就不好说了!画像和照片还是不好比的。中国要是有油画,就好比多了!呵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18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