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而艺伎指的是一种职业,一种在日本相对高贵的艺术人。下面是我分享的日本的歌舞伎和艺伎,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的歌舞伎和艺伎
歌舞伎是日本舞台艺术的奇葩,距今已有300多年的 历史 。据 传说 17世纪 初一 个名叫阿国的女巫为了筹钱建造寺院,到全国各地献舞,其动人的舞姿使国人为之倾倒,所跳的 舞蹈 被称为“歌舞踊”,这便是歌舞伎的由来。后来“阿国歌舞伎”传到日本各地,歌人游女纷纷模仿,载歌载舞以展现女性魅力吸引看客。不久,这种“女歌舞伎”逐渐被由美少年担纲的“若众歌舞伎”所取代。由于这两种歌舞伎多具有强烈的情色意味,曾屡次遭到幕府的禁止。在这种情况下,歌舞伎角色开始全部由男子扮演,被称为“野狼歌舞伎”,并吸收了科白剧和能乐的艺术特征,其中的色情因素大大降低,而艺术品质有了很大进步,由此奠定了歌舞伎的艺术地位。
现代的日本歌舞伎角色仍然全部由男子担任。扮演旦角的男演员叫做“女形”。由于歌舞伎像中国京剧那样,脸上要饰以很重的彩妆,且有假发、戏服。因此,观看演出时,观众仅能从扮相上识别角色的身份。歌舞伎的伴奏以 乐器 “三味线”为主,另外有鼓、笛伴奏。但是,和中国京剧不同的是日本歌舞伎的剧目都是取自历史 故事 或传说,如《忠臣藏》、《镜狮子》、《劝进帐》等,极少有现代题材。歌舞伎的“大腕儿”都有世袭艺名,如“五代目”“七代目”等。此外,演员还分别有自己的“屋号”,相当于所在剧团的名称。当名角出场或戏演到高潮时,观众就大喊演员的“屋号”,表示敬意和 祝贺 。
歌舞伎可以说是日本传统舞台艺术 文化 的内核,是日本土生土长的艺术,正是因为如此才难以为世界其他民族所认同。即使同在东亚文化圈中的中国人也不容易充分理解歌舞伎的艺术内涵,笔者再一次观赏日本著名歌舞伎剧团的访华演出时发现,尽管有中文解释,仍然有将近一半的观众表现出不理解或没 兴趣 。日本的邻国观众尚且如此,英美人士就可想而知了。
和歌舞伎相比,艺伎则更为人所熟知。在日本,艺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存在,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艺伎既是一种服务性的职业,又是一种充满日本味的艺术。在历史上,艺伎本来和勾栏有说不清的瓜葛,以至于明治维新时期,天皇政府认为有伤风化、有损日本的 国际 形象,一度予以禁止。但是,最终还是社会习惯的顽固性和艺伎固有的艺术价值挽救了自己,得以延绵不绝以至今天。二战以前,艺伎几乎是社会下层少女的“专利”,通常是一些贫苦的人家迫于生计把女儿卖到艺伎馆。少女被卖入艺伎馆后,即和艺伎馆的老板——妈妈建立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并接受严格的技能训练,然后以献出初夜为代价找一个长期依靠的男人——老爷,并开始漫长的艺伎生涯。
艺伎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艺术性和社会功能。和花道、茶道不同的是,艺伎的艺术产品就是艺伎自身的塑造和提供的艺术服务。艺伎在技能训练中不仅要从坐立行走等方面入手,学习展现日本女人风姿的各种方法,还要学会 化妆 、弹唱、舞蹈以及艺术级的享受。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艺伎的功能就是展示日本女性特有的美和温柔,并把它奉献给顾客。艺伎的日常工作就是陪酒。一般艺伎参加的晚宴叫“御座席”,参加这类晚宴的通常都是有身份的高级人士。艺伎的任务就是为客人斟酒、报菜、聊天或 唱歌 作舞。职业要求艺伎和客人在一起时要安详、沉着、笑容可掬,要用温柔、聪慧的语言化解客人的紧张和不快,使其放松、愉快;职业道德还要求艺伎要对客人的身份、席间谈话守口如瓶,把听到或看到的一切忘记掉或埋藏在心底。走上舞台表演,是一个艺伎在行业中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因此,艺伎都很重视艺术演出。每年4月樱花盛开时,日本各地举办舞蹈节,艺伎们都会到公共场合表演传统舞蹈,而且常常座无虚席。艺伎可以生儿育女,但是不能结婚,一结婚就会被逐出艺伎界。艺伎是一个奉献的职业,除了性之外,艺伎会献出自己拥有的一切美丽。至今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为这种美丽所倾倒,日本政府也把它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加以珍视。在日本最富盛名的艺伎馆——逸园,已经94岁的井上大师作为当今日本最老的艺伎,被政府奉为国宝级的人物和艺术界的“女神”。因此,即使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女孩仰慕艺伎的形象,愿意终身献身于这个日本特有的职业。
日本艺妓(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妓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妓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艺妓并非妓女。她们的交易是满足男人们的梦想——享乐、浪漫和占有欲。通常与她们交易的,都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 在昂贵的餐厅和茶舍里,谈论生意的男人们喜欢请一位艺妓相伴,为他们斟酒上菜,调节气氛,而这最少也要花费1千美元。今天,仍有少数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加入艺妓行业。但在二战以前,绝大部分艺妓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
在艺妓业从艺的女妓大多美艳柔情,服饰华丽,知书识礼,尤擅歌舞琴瑟,主业是陪客饮酒作乐。艺妓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不过,这里面包含着男欢女乐的成分,所以称之为艺妓。艺妓雅而不俗之处,不仅在于它与妓有别,而且在于它的不滥,不相识的人很难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荐。艺妓大多在艺馆待客,但有时也受邀到茶馆酒楼陪客作艺。行业规定,艺妓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妓“纯洁”的形象。
日本历史上的艺妓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集中地区曾经艺馆林立,从艺人员多达几万人。不过,艺妓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了,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业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艺妓又兴盛了一时,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艺妓还保留有几百人之多。但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司生意减少,艺妓业再度陷入低谷,据估计,目前京都的艺妓只不过200人左右,而且陪客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一些艺馆转作他用,服饰、乐器变卖或出租,艺妓转到夜总会当招待,艺妓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传统意义上的艺妓,在过去并不被人看作下流,相反,许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因为,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能供女儿学艺。这种观念在今天虽已不太多了,但艺妓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不俗的。实际上,能当上一名艺妓也确实不易。学艺,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从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课程,很是艰苦。从16岁学成可以下海,先当“舞子”,再转为艺妓,一直可以干到30岁。年龄再大,仍可继续干,但要降等,只能作为年轻有名的艺妓的陪衬。至于年老后的出路,大多不甚乐观。比较理想的是嫁个富翁,过上安稳生活,但这是极少的。一些人利用一技之长,办个艺校或艺班,也很不错。如果有机会能进入公司作个形象**,虽只是个“花瓶”,尚可一展昔日风采。当然也有不少人落俗为佣,甚至沦落青楼,就很不幸了。
艺妓的衰落也曾促使它进行过一些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如聘请京都以外女人加入,改换一下面孔,在茶馆设立酒吧间吸引深夜来客等,都起色不大。因为在现代青年男女看来,艺妓已过时了。
令日本男人最为满意的,是艺妓的谈话艺术。无论是国际新闻,还是花边消息,她们都了如指掌。她们懂得如何迎合男人的自尊心,善于察言观色,了解男人的情绪。她们的工作其实很紧张,而男人们则得到了彻底地放松。
培养一名艺妓投入很大,但一旦其出山成名,要价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年轻貌美的高级艺妓身价更高,一般人员不敢问津,但巨商富贾、花花阔少、大企业大公司却不惜千金一掷。经济繁荣时,大公司为揽生意,总要把请艺妓当成公关手段。
艺妓虽衰犹存,但风光不再,衰落是趋势,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尚操此业的艺妓却不失信心。她们觉得,艺妓是京都和日本的“脸面”,应该加以保留。她们甚至周游各地,藉以提高身价。有的人更明确地说:艺妓是京都的象征,传统的古老文化必须加以保护。近年来,对于艺妓的衰与兴、保与弃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斗争。
日本艺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她们的行业被称为“花柳界”。年轻貌美的艺伎一脸粉黛,浓妆艳抹,迷倒无数风流人物。然而,当你走进她们的世界就会发现,真正的艺伎生活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做“名伎”要付出艰苦努力
记者探访的位于东京都的向岛,是目前仅存的6大“花柳界”之一。共有可以提供艺伎服务的18家料亭(即高级饭店)。现在共有156名艺伎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年龄在18岁到80岁不等。按照传统,艺伎必须属于某个“组合”。然后通过“修业”也就是训练才能走向酒宴或者登台表演。“向岛墨堤组合”既是艺伎的管理组织,也是培养训练所。在这里,记者带着新奇又兴奋的心情参观了艺伎的训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艺”字的真正含义。
“艺”字包含的内容
在入口处,记者看到排列非常整齐的“木屐”,大玻璃窗上挂满了写着艺伎名字的小木牌,让人感到这里井然有序。走进内部则闻鼓乐阵阵,笛声悠扬。在一个房间里,7名身穿素朴和服的女性正在翩翩起舞,组合事务局长介绍说,这是她们在接受专业的日本舞训练。果然室内靠墙端坐着一位和服男子,不时威严地向舞者们发出命令,提醒她们要让身段柔软轻盈。另一个房间的艺伎们则在练习演奏,有敲鼓者,有吹笛者,各个正襟危坐、十分认真。鼓乐练习的旁边是歌谣教室,两位艺伎在练习三弦,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吟唱日本歌谣。歌声温厚婉转,抑扬顿挫传递着传统的韵律。在这个小小的“组合”里,艺伎们只要可能,就要吹拉弹唱样样都学,直到精通。所以,一个简单的“艺”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深远,要想精通并成为“名伎”,也许要花上她们一生时间!
脸涂得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
在一个带有舞台的大单间,记者观看了艺伎的舞蹈表演,也是她们在“工作”时的真实状态。只见年龄不同的大小艺伎,化了浓妆,身穿鲜艳的和服,简直与练习的时候判若两人。表演间隙,记者与一个叫“橘子”的年轻艺伎攀谈起来。她才22岁,18岁进入“花柳界”,立志成为艺伎。她说自己几乎没有休闲的时间。早晨9点左右起床,然后就到这里进行训练,午饭后回到家中,洗澡并开始准备化妆,一般下午6点左右就要“陪客”了。深夜2点左右才能下班,回宿舍休息。她说艺伎不仅要歌舞乐全能,还要学会接待客人,训练说话的技巧,让客人开心。记者问她,做艺伎有什么烦恼吗她笑着说主要是喝酒太多,会损伤身体。所以,要时刻服药以保护自己的肝脏。她的很多姐妹都是这样的。
让女性更加妩媚
仔细端详橘子的妆容,虽然脸部都是白的,眼角却被点上红色,而手上则什么妆都没有。一位年龄大些的艺伎说,那点红色没有特别意义,只是让女性更加妩媚。一旁的舞蹈老师补充说,艺伎脸部之所以涂得非常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只有涂成那样才能使人看上去更漂亮。至于艺伎的手没有涂白,则是为了显示艺伎的清洁,好在提供餐饮服务时让客人放心。
逐渐消失的文化风景
艺伎社会有着非常规范的各种戒律。比如女人不能结婚,但是可以找个男人当“旦那(资助者)”。为了避免竞争,一个男人只能做一个女人的“旦那”。传说在“丙午年”出生的女性会给男人带来灾难,不宜结婚。结果很多日本女性就因此被父母送入了花柳界,独身一生。正因为艺伎能歌善舞,又恪守贞节,很多达官贵人都对她们爱慕有加。
现在成为一种夕阳产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类似的戒律已经不存在了。由于艺伎训练严格,生活辛苦,再加上是以取悦男性为主的服务业,所以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一种夕阳产业,人数越来越少。据说现在真正称得上艺伎的人也就200多个。京都是最大的艺伎聚集地,目前共有5条“花街”(即艺伎云集的地方)。日本的“观光京都网”还专门推出了一种与舞伎共餐的特殊服务。所谓舞伎就是还没有“毕业”的艺伎。因为比艺伎年轻,所以很受欢迎,价格也十分昂贵。在高级料亭就餐再找一名舞伎陪同的话,费用高达7500日元,服务时间是90分钟。
类似艺伎的公关**
为了招揽游客,日本很多地区推出了类似艺伎的公关**服务。这些人有的是大学毕业生,也有的是高中生。她们虽然也接受一些艺伎必备的技能训练,但是都不能称为真正的艺伎。为了推动艺伎界的发展,京都还推出了艺伎养老金。目的就是使这种古老的职业能有个稳妥的养老保障,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不过,这些并不能阻止艺伎业走向衰落。如今,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艺伎形象,正在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成为这个社会追求完美女性的符号。
日本艺妓(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妓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妓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做“芸子”,皆读做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做“舞子”,皆读做まいこ,Maiko)”。而在明治时期以后,“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越来越普遍,成为现代标准日语读法。
日本浮世绘中的艺妓在日语中,“妓”字保留了传统汉语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艺妓的“妓”是指前者,因为艺妓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但在现代汉语中,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艺伎”这种以避讳为目的的现代汉语翻译写法。日语中的“伎”是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所以有人主张“艺妓”才是正确的中文翻译写法,以示区别。
艺妓并非妓女。艺妓(げいぎ,Geigi)是一种在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她们的交易是满足男人们的梦想——享乐、浪漫和占有欲。通常与她们交易的,都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 在昂贵的餐厅和茶舍里,谈论生意的男人们喜欢请一位艺妓相伴,为他们斟酒上菜,调节气氛,而这最少也要花费1千美元。今天,仍有少数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加入艺妓行业。但在二战以前,绝大部分艺妓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
艺妓文化发展
日本的艺妓文化是由京都开始向外发展,而京都艺妓的起源可追溯到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
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团子等点心,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
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做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普通的水茶屋变成高级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分工亦愈趋精细,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妓,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经济效益。所以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业者便应运而生。
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酎妇”,社会地位低微。卖*女子则一般固定地被称作“女郎”、“游女”,她们之中,级别最高的称“太夫”、“花魁”。“太夫”或“花魁”不但年轻貌美,且于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女郎”、“游女”还是“太夫”、“花魁”,都是会卖身的,而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艺。
然而因为艺妓行业的兴盛,求人益多,且为风花雪月的环境,多少不免有唯利是图的业者,所以也有艺妓的出身是因为生家需用钱、孤儿等等社会弱势的因素,而签下卖身契,或遭人口贩子贩卖的。也许是为了早日还债赎身,也许是抗拒不了金钱诱惑,有些艺妓便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类自甘沦落的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但事实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广泛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妓,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尽管如此,真正一流的艺妓还是“卖艺不卖身”的。“卖艺不卖身”并非指艺妓没有爱情生活,相反的,一流的艺妓和一般女性一样,可能会有唯一一个的爱人,称为“旦那(丈夫之意)”,甚至委身于他,而“旦那”也会提供金钱等实质援助,照料艺妓的生活所需。辞去艺妓工作后即与爱人结为连理,共组家庭者亦不乏其人。
日本历史上的艺妓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集中地区曾经艺馆林立,从艺人员多达几万人。不过,艺妓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了,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业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艺妓又兴盛了一时,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艺妓还保留有几百人之多。但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司生意减少,艺妓业再度陷入低谷,据估计,目前京都的艺妓只不过200人左右,而且陪客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一些艺馆转作他用,服饰、乐器变卖或出租,艺妓转到夜总会当招待,艺妓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传统意义上的艺妓,在过去并不被人看作下流,相反,许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因为,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能供女儿学艺。这种观念在今天虽已不太多了,但艺妓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不俗的。实际上,能当上一名艺妓也确实不易。学艺,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从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课程,很是艰苦。从16岁学成可以下海,先当“舞子”,再转为艺妓,一直可以干到30岁。年龄再大,仍可继续干,但要降等,只能作为年轻有名的艺妓的陪衬。至于年老后的出路,大多不甚乐观。比较理想的是嫁个富翁,过上安稳生活,但这是极少的。一些人利用一技之长,办个艺校或艺班,也很不错。如果有机会能进入公司作个形象**,虽只是个“花瓶”,尚可一展昔日风采。当然也有不少人落俗为佣,甚至沦落青楼,就很不幸了。
艺妓的衰落也曾促使它进行过一些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如聘请京都以外女人加入,改换一下面孔,在茶馆设立酒吧间吸引深夜来客等,都起色不大。因为在现代青年男女看来,艺妓已过时了。
令日本男人最为满意的,是艺妓的谈话艺术。无论是国际新闻,还是花边消息,她们都了如指掌。她们懂得如何迎合男人的自尊心,善于察言观色,了解男人的情绪。她们的工作其实很紧张,而男人们则得到了彻底地放松。
培养一名艺妓投入很大,但一旦其出山成名,要价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年轻貌美的高级艺妓身价更高,一般人员不敢问津,但巨商富贾、花花阔少、大企业大公司却不惜千金一掷。经济繁荣时,大公司为揽生意,总要把请艺妓当成公关手段。
艺妓虽衰犹存,但风光不再,衰落是趋势,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尚操此业的艺妓却不失信心。她们觉得,艺妓是京都和日本的“脸面”,应该加以保留。她们甚至周游各地,藉以提高身价。有的人更明确地说:艺妓是京都的象征,传统的古老文化必须加以保护。近年来,对于艺妓的衰与兴、保与弃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斗争。
日本艺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她们的行业被称为“花柳界”。年轻貌美的艺伎一脸粉黛,浓妆艳抹,迷倒无数风流人物。然而,当你走进她们的世界就会发现,真正的艺伎生活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艺术文化现状
做“名伎”要付出艰苦努力
记者探访的位于东京都的向岛,是目前仅存的6大“花柳界”之一。共有可以提供艺伎服务的18家料亭(即高级饭店)。现在共有156名艺伎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年龄在18岁到80岁不等。按照传统,艺伎必须属于某个“组合”。然后通过“修业”也就是训练才能走向酒宴或者登台表演。“向岛墨堤组合”既是艺伎的管理组织,也是培养训练所。在这里,记者带着新奇又兴奋的心情参观了艺伎的训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艺”字的真正含义。
“艺”字包含的内容
在入口处,记者看到排列非常整齐的“木屐”,大玻璃窗上挂满了写着艺伎名字的小木牌,让人感到这里井然有序。走进内部则闻鼓乐阵阵,笛声悠扬。在一个房间里,7名身穿素朴和服的女性正在翩翩起舞,组合事务局长介绍说,这是她们在接受专业的日本舞训练。果然室内靠墙端坐着一位和服男子,不时威严地向舞者们发出命令,提醒她们要让身段柔软轻盈。另一个房间的艺伎们则在练习演奏,有敲鼓者,有吹笛者,各个正襟危坐、十分认真。鼓乐练习的旁边是歌谣教室,两位艺伎在练习三弦,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吟唱日本歌谣。歌声温厚婉转,抑扬顿挫传递着传统的韵律。在这个小小的“组合”里,艺伎们只要可能,就要吹拉弹唱样样都学,直到精通。所以,一个简单的“艺”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深远,要想精通并成为“名伎”,也许要花上她们一生时间!
脸涂得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
在一个带有舞台的大单间,记者观看了艺伎的舞蹈表演,也是她们在“工作”时的真实状态。只见年龄不同的大小艺伎,化了浓妆,身穿鲜艳的和服,简直与练习的时候判若两人。表演间隙,记者与一个叫“橘子”的年轻艺伎攀谈起来。她才22岁,18岁进入“花柳界”,立志成为艺伎。她说自己几乎没有休闲的时间。早晨9点左右起床,然后就到这里进行训练,午饭后回到家中,洗澡并开始准备化妆,一般下午6点左右就要“陪客”了。深夜2点左右才能下班,回宿舍休息。她说艺伎不仅要歌舞乐全能,还要学会接待客人,训练说话的技巧,让客人开心。记者问她,做艺伎有什么烦恼吗她笑着说主要是喝酒太多,会损伤身体。所以,要时刻服药以保护自己的肝脏。她的很多姐妹都是这样的。
让女性更加妩媚
仔细端详橘子的妆容,虽然脸部都是白的,眼角却被点上红色,而手上则什么妆都没有。一位年龄大些的艺伎说,那点红色没有特别意义,只是让女性更加妩媚。一旁的舞蹈老师补充说,艺伎脸部之所以涂得非常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只有涂成那样才能使人看上去更漂亮。至于艺伎的手没有涂白,则是为了显示艺伎的清洁,好在提供餐饮服务时让客人放心。
逐渐消失的文化风景
艺伎社会有着非常规范的各种戒律。比如女人不能结婚,但是可以找个男人当“旦那(资助者)”。为了避免竞争,一个男人只能做一个女人的“旦那”。传说在“丙午年”出生的女性会给男人带来灾难,不宜结婚。结果很多日本女性就因此被父母送入了花柳界,独身一生。正因为艺伎能歌善舞,又恪守贞节,很多达官贵人都对她们爱慕有加。
现在成为一种夕阳产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类似的戒律已经不存在了。由于艺伎训练严格,生活辛苦,再加上是以取悦男性为主的服务业,所以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一种夕阳产业,人数越来越少。据说现在真正称得上艺伎的人也就200多个。京都是最大的艺伎聚集地,目前共有5条“花街”(即艺伎云集的地方)。日本的“观光京都网”还专门推出了一种与舞伎共餐的特殊服务。所谓舞伎就是还没有“毕业”的艺伎。因为比艺伎年轻,所以很受欢迎,价格也十分昂贵。在高级料亭就餐再找一名舞伎陪同的话,费用高达7500日元,服务时间是90分钟。
类似艺伎的公关**
为了招揽游客,日本很多地区推出了类似艺伎的公关**服务。这些人有的是大学毕业生,也有的是高中生。她们虽然也接受一些艺伎必备的技能训练,但是都不能称为真正的艺伎。为了推动艺伎界的发展,京都还推出了艺伎养老金。目的就是使这种古老的职业能有个稳妥的养老保障,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不过,这些并不能阻止艺伎业走向衰落。如今,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艺伎形象,正在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成为这个社会追求完美女性的符号。
艺妓的培养
在日本,担任艺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艺妓都能坚持的。
古时艺妓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现在则因为《儿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妓,整个演艺历程长达5年。初为艺妓者称为“舞妓(或舞子)”,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妓”。艺妓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妓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妓之陪衬。艺妓中把前辈艺妓称为“姐姐(お姉さん)”。
艺妓的着装
在艺妓业从艺的女妓大多美艳柔情,服饰华丽,知书识礼,尤擅歌舞琴瑟,主业是陪客饮酒作乐。艺妓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不过,这里面包含着男欢女乐的成分,所以称之为艺妓。艺妓雅而不俗之处,不仅在于它与妓有别,而且在于它的不滥,不相识的人很难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荐。艺妓大多在艺馆待客,但有时也受邀到茶馆酒楼陪客作艺。行业规定,艺妓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妓“纯洁”的形象。
艺妓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上成,因此也异常昂贵,一般在50万日元以上,有的甚至达100万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装更是著名,以悬落飘逸,称为“だらりの,重量相当沈重,扎束之间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常常由称为“男众”的男性仆役来帮忙。
舞妓的特殊穿著与化妆舞妓及年轻的艺妓所穿之和服称为“裾引き”,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在外行走时,舞妓及年轻的艺妓一定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有“卖艺不卖身”的含意。
尽管艺妓的服装被归类为和服,但事实上却与传统的和服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和服后领很高,通常能把妇女的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妓所穿着的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妓的脖颈全部外露。
艺妓化妆也十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用料也以传统原料为主。最醒目的是,艺妓会用一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
艺妓的演出
艺妓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艺妓。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他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艺妓的收入不菲,气质超凡脱俗,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却很差。有顾及此,艺妓的雇主会为艺妓提供贴身保姆照顾她们的起居饮食。
出色的艺妓常常会成为达官贵人所追逐的对象,其中不乏两情相悦者。古代的日本,结婚后的女性必须放弃艺妓的工作,直到现代这个行规才被逐渐取消,让艺妓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大部分的女性仍然依照传统,在婚后离开艺妓的行列,而离婚后重返艺妓行业的人却不在少数,其中当代最著名的莫过于中村喜春。
艺妓出勤赴宴时,会有提著三味线琴箱的男众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艺妓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艺妓,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骚扰。
艺妓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妓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艺妓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因为艺妓接待客人并不限于歌舞表演,她们提供的是能为客人宴席助兴的众多活动。
艺妓表演的场所最初只限于艺馆之中,后来由于要出席达官贵人的筵席,艺妓便开始在茶馆酒楼及料亭出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艺妓衰落压力增加,使艺妓艺术不得不一改传统,艺妓从业者也被允许到茶馆中特设的酒吧间里待客演出。
艺妓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2种。
“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妓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妓及舞妓担任。艺妓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 此间将于5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刊登题为《与日本艺妓面对面》的文章。该文对日本艺妓的悠久历史及来龙去脉作了详尽的介绍,使人从中了解到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行业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及影响,现转发如下:
不一定年轻貌美,却有万种风情;不一定身材窈窕,却能长袖善舞。[被屏蔽广告]她们是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艺妓。顾名思义,人们很容易把它理解为怀有某种才艺的妓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艺妓们确实能歌善舞,也陪酒卖笑,但不卖身。如果说某个艺妓卖身,那纯属个人行为。
神秘的艺妓世界
艺妓最早出现于日本元禄年间(1688-1704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由于妓馆人员不足,不得不从民间招收一些男子到妓馆来男扮女装,歌舞助兴;或是招收一些社会上的女子,充当乐队中的击鼓女郎。后来,逐渐过渡到清一色的女艺妓。艺妓从一产生就是为日本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富商阔佬们服务的。普通人只能在那些豪华的茶肆酒楼和高级料亭中看到她们的身影。由于被服务对象的地位所决定,过去艺妓很少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她们深居简出,外出时要乘坐放下帘子的人力车,步行则要在头顶上扣一个宽大的竹编草帽,把整个脸部遮掩得严严实实。艺妓群体相当封闭,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神秘的境况中,即使在现代物质高度文明的日本,一般人也只能在**或电视镜头中了解她们。
艺妓都是经过专门训练过的,她们不仅服饰华贵,举止文雅,而且谈吐不俗,多才多艺。在酒席上,她们会察言观色,总在适当的时候为客人送上恰到好处的服务;她们也总能找到合适的话题,以活跃酒桌上的气氛,让客人尽兴。
最初的艺妓大多来源于有志献身这一充满浪漫情调行业的女子,二战后则基本来源于为生活所迫的孤女或艺妓的私生女。而今,大多数年轻的艺妓们却是冲着丰厚的收入而加入这一行列的。
距东京两小时车程的静冈县热海市是著名的温泉旅游城市。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艺妓迎来了她们的鼎盛时期,其后随着时代的变化,艺妓行业渐渐失去活力。近年来,为发展旅游业,热海市开始重视这一古老的传统行业,使沉寂了半个世纪的艺妓行业又复苏起来。据称,热海目前注册的艺妓约有300多名。
不久前出差来到热海,有机会与艺妓进行接触并从中对日本的艺妓有了更多的了解。
那天,我赶到一个名叫“见番”的地方(艺妓业管理所)时,艺妓们正在那里排练舞蹈。她们没有戴发髻,也没有化妆,面对素面的艺妓,感觉与她们的距离缩短了许多,也更加真实了一些。
喜欢和服,渴望结婚
眉清目秀的桃千代10年前开始做艺妓。她说:“热海的艺妓来自日本全国各地,南到冲绳,北到北海道。”桃千代来自九州,离开遥远的故乡到这里来做艺妓,只因为她喜欢这个行业。
刚到热海时,桃千代才18岁。她先是住在艺妓的集体宿舍里,从如何打开推拉门、走路仪态、斟酒方法等基本功学起,3个月后她开始学习热海的歌谣和舞蹈,经考试合格后才被允许正式接待客人。
桃千代说,她喜欢和服,很早就梦想从事一份穿和服的工作。艺妓的和服华丽昂贵,一套鲜艳的丝绸和服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日元(1美元约合105日元)。艺妓的和服与普通日本妇女穿的和服不同,普通妇女的和服后领很高,把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妓和服的脖领却开得很大,并且有意向后倾斜,让脖颈全部外露。陪酒或表演时,艺妓们都戴着发髻,浓妆艳抹,将白色脂粉一直抹到脖颈。据说,艺妓的白色脖颈是最能撩拨日本男人的地方。
收入稳定也是桃千代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她说:“接待的客人越多,赚得钱也就越多。通常,我们1小时能赚1.4万日元,这是固定的出场费。有的艺妓一晚就能赚到5万日元,而日本普通打零工的人一月也不过挣5至6万日元。”
桃千代说,她想与艺妓行业以外的人结婚,并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工作。艺妓原本是不可以结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面的限制放宽了。艺妓即使结婚了,只要家人理解,依然可以从事这一行业。
在现场排练舞蹈的艺妓既有20-30岁的,也有40-50岁的。据桃千代说,热海市有一位90多岁高龄的艺妓,现在有时还出来接待客人。她还说,很多艺妓结婚后便退出了这一行业,开始新生活,不少人甚至隐瞒自己曾经从事过艺妓的经历,因为许多日本人对艺妓也有误解。
白天时髦女,夜晚是艺妓
小菊,比起桃千代,显得有点内向。但跟她聊起来觉得她很亲切,也很真诚。小菊来自冲绳,入行已经15-16年了。她说:“我第一次看到姐姐(年长的艺妓)的样子,觉得她们是那么漂亮,那么动人。冲绳和日本的固有文化有所不同,我被日本文化所吸引,学起了日本舞蹈,学着学着,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的喜欢这一行。”小菊告诉我,她的真名叫末子。每当她戴上发髻就觉得自己不是末子了,而是艺妓小菊。她原本不善言谈,但一戴上发髻,涂上厚厚的白色脂粉,她就变得想说话,即使遇到客人失礼也能强颜欢笑。
对小菊来说,最快乐的事就是能和许多人聊天。她说:“如果我没有成为艺妓,像普通人那样结婚,过着平凡的生活,我就不可能遇到那么多大明星、知名人士,不会亲耳听到那么多的事情,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当这时我就想,成为艺妓可真好呀!”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小菊说她想继续学习,学弹三弦,学唱歌谣。但她没有说要结婚。我不怀疑小菊和其他艺妓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但这就是她们一辈子的生活吗?她们中很多人像小菊一样染着茶色头发,闲暇时她们是这个城市的摩登女郎,拿着丰厚的收入过着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夜晚,她们回归传统,和服的裙裾限制住她们的双腿,使她们变成迈着碎步、举止优雅的艺妓。她们就是在现代与传统、自由与规矩中自我调节,寻找平衡。
洗尽铅华 ,做普通女人
京都祗园町有一条“花见小路”,是日本最古老、最有名、也是格调最高雅的花柳街。岩崎峰子曾在这条街上生活过20多年。2002年,她在美国出版的《艺妓,一种生活》一书现已畅销17个国家。她说,写这本书是想告诉人们:艺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女性自立的职业,而不是外界有人误解的“娼妇”。她在书中描述,由于她姐姐是个艺妓,她5岁时就来到京都祗园町这条闻名的花柳街。年幼的峰子喜欢跳舞,她不顾父母的反对,留在这里学习日本舞蹈。15岁那年峰子如愿以偿地成为舞妓。峰子是个有心人,当时“花见小路”有不少外国客人光顾,为了能与外国客人直接交流,她聘请了一名家教学会了英语。
21岁时峰子成为艺妓。她不仅会跳舞,还学过书法、歌谣等,多才多艺的她有很多熟客。通常,她每天晚上要转10来家茶楼或料亭。繁忙的工作换来她奢华的生活,每个月的最后3天峰子都要休息,她常常从京都赶到东京的一家高级饭店美肤,读小说,彻底放松,养精蓄锐。峰子在艺妓中被称为“改革派”。虽然她喜欢“花见小路”的环境,喜欢艺妓的工作,但她渐渐地对那里循规蹈矩的做法产生不满,希望改革。然而,这在封闭保守的京都艺妓行里又谈何容易。她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最终像很多人一样结婚、生孩子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由于艺妓的内部管理极为严格,舞蹈训练又及其刻板,莫说年轻人望而却步,就是已步入这一领域的艺妓也多有思迁之念。古城京都上世纪60-70年代艺妓多达800余名,而今只有100名左右。日本全国现有的艺妓也不过数百人。对于这一典型的夕阳产业,人们褒贬不一。批评者说,艺妓的产生与存在是一个时代性错误,她是男权至上的产物,是对女权运动的莫大讽刺;支持者则说,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艺妓应当继续保留
日本的艺伎属于 文化 人,是一种以文艺博悦客人的职业。但具体艺伎是干什么的,请跟着我到下文中去探索吧。
日本艺伎的工作
手抱三弦上画楼,低声拜手谢缠头。
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
这是黄遵宪(1848-1905)《日本杂事诗》中的一首诗。黄遵宪作为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的参赞,于1877年赴日,写下了《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他被誉为“在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有真正的了解,并且其关于日本的研究和介绍在国内产生了真正大的影响的人”(钟叔河语)。黄遵宪在日本期间,对日本的 政治 、 历史 各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也留心到了日本的艺伎。在这首题名为《艺伎》的诗中,黄遵宪以寥寥数笔,生动描写了日本艺伎的形象。黄遵宪在诗中自注云:“业歌舞者称艺伎。侍酒筵颇矜庄, 乐器 止用阮咸,曲似梵音,以牙拨弦。又有细腰杖鼓,以手拍之。鼙鼓双槌挝击,渊渊乎作金石声。舞者以扇为节,有折腰垂手诸态。”这种“侍酒筵业歌舞”的艺伎,又称艺者,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日本 传统文化 的活的载体。在日本开国以后,艺伎引起了许多初到日本的外国人的注意。小说《菊子夫人》和以该小说改编的意大利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就是以艺伎为主人公,艺伎随着《菊子夫人》和《蝴蝶夫人》而名扬世界,甚至 “艺者”这一日语词也成为 英语 的外来语“geisha”。
以“侍酒筵业歌舞”为职业的艺伎,本非日本所特有。唐宋时中国的官妓,以及朝鲜的妓生,和日本的艺伎都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大部分民族的历史上,基本上在近代以前完成了歌舞演艺和性产业的分离,性产业退出了社会的主流文化,而日本的艺伎,仿佛是一种活的古代文物,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艺伎本身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这种现象是日本所独有的。
然而,虽说是“侍酒筵业歌舞”,艺伎和普通的职业毕竟不同。从“业歌舞”的角度看,艺伎和职业艺术演员不同,她们一般只是在酒席上表演一些歌舞小品,而且主要是向异性服务。从“侍酒筵”的角度看她们又不同于服务员,不仅仅是端茶斟酒还陪同客人聊天,使客人在闲聊中得到某种满足。另一方面,艺伎也不同于妓女,艺伎原则上是卖艺不卖身。日本自1958年实施《防止卖春法》后, 法律 上禁止[禁止发布敏感字眼],但艺伎不在禁止之列可以公开营业。不过原则毕竟是原则,现实却又未必如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艺伎的职业性质也不尽相同。在二战前,艺伎给人们的印象,正像艺伎这一名称所显示的,是艺和妓的结合。早期研究艺伎的日本人矢野恒太对于艺伎的职业是这样描写的:“第一歌舞弹唱,乃本业。第二端菜斟酒。第三显示美丽气质。第四陪酒聊天。第五出卖色相。”关于出卖色相,矢野恒太的解释是“同时和两个以上的男子相通,或极短的时间内更换其配偶”,然后又说:“以这样的标准来看,不出卖色相的艺伎不足二十分之一。”
但是,艺伎和普通的妓女还是不同的,区别并不仅仅是因为艺伎善艺。如果要指出艺伎最基本的特点,那就是艺伎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在于满足异性的精神欲望,而不是简单的肉欲需求。这也就是矢野恒太所说的“显示美丽气质”的缘由,向客人展示符合想象中理想女性的风貌。矢野恒太认为,这种美丽不仅要求艺伎的服饰得体,浓纤得度,而且要求一种整体的氛围,如整个房间要求纤尘不染,在墙上挂起高古雅致的挂轴,古朴的花瓶中插上造型别致的插花,营造一种情趣。现代日本一家介绍艺伎的网页中,则直截了当地说明,艺伎就是和顾客进行“模拟恋爱”。所谓模拟恋爱也就是一种精神恋爱,是一种以精神为主的异性间的满足,这种精神恋爱能超越肉体的满足,在精神恋爱的世界中是排斥肉欲的,至少肉体欲望不是主要的。
当然,在任何社会中,真正的感情是不可能作为商品来交易的,日本也不例外。艺伎所提供的只是一种虚拟的感情,或者说是一种感情 游戏 。问题是如何看待这种感情游戏,在这种游戏中能否得到感情上的满足。如果不能提供感情上的满足,艺伎这一职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一般来说,感情首先要求真实,人们很难从虚假的情意中得到满足。这大概就是艺伎这种职业在其他国家难以生存的原因之一。倘或由此推导,认为日本人喜欢虚情假意,未免厚诬太甚。艺伎这一职业的背后,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和日本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日本的 地理 位置处于“文明圈”的边缘地带,历史上长期处于强势文化的笼罩之下,不断地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得不吸取揉和外来文化。在这过程中养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实效、不求甚解的思维习惯,不善于追究事物的本原性,满足于外在的形式,以形式的相似来求得文明中心圈的认同。作为一种原创性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要在短期内吸收外来的原创性文化,只能不顾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从外观的形式的模仿入手。而佛教的浮生若梦、生死无常的教义,大概也影响了日本文化中的人生观,既然此生为幻,游戏人生,游戏感情,在游戏的形式中得到满足,也就不足为奇了(呵呵,关于游戏不用说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艺伎的这种虚拟的感情世界,是得到日本社会认可的,一般为人妻者,不会把艺伎作为丈夫的外遇而产生感情危机。这是一种不影响真实社会的游戏世界,是一种游戏的满足。而日本男人则存在着这种虚拟感情的需求,在真实社会中无法满足的感情试图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满足。不过实际上,这种感情游戏的双方毕竟是真实的人,从虚拟的感情到真实的感情,从精神世界到肉欲世界,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暧昧性和虚拟性,也许就是艺伎的神秘所在。一方面保持同现实社会的距离,一方面又要尽量表演出真实。因此,艺伎虽然作为一种职业,和客人是买卖关系,但在和客人的交往中,一般艺伎不直接收费,由饭店代收。这样,至少在形式上没有直接的金钱交易,以体现感情的仿真性。大前提的虚拟性和形式上的真实性相结合,是日本文化所容许的,也是艺伎形成的 社会文化 氛围。
当然不是所有的艺伎都能提供这种精神恋爱,这更多只是作为一种职业观念。大多数只是名义上的艺伎,她们有些只是表演传统歌舞,有些只是陪客人闲聊,等而下则成为“床上艺伎”,前引的矢野恒太的论述,正是二十世纪初艺伎的情形。在观念和现实中以及在不同时期的艺伎都是有区别的。
艺伎的职业特点 决定 了艺伎必须保持神秘感和一种特殊的气质,于是她们远离俗世,深居简出,除了酒宴歌舞似乎与世隔绝。她们接受古典艺术的训练,歌舞书画、茶道花道,以及上流社会的极其复杂的敬语等等。她们的一切都严格遵守古训,身着和服,发髻高耸,面傅白粉,手执绸伞,如同从古画中走出来一般,几乎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化身。
艺伎就是这样一种神秘的职业。
日本艺伎的简介
日本艺伎 (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 娱乐 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大约1750年左右,出现了第一个女艺伎。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日本一种专业阶层的妇女,传统营生是取悦男子。除巧言利口外,她们必须具有 唱歌 、跳舞和弹「三味线」(三弦变种)的技能。艺伎制度据说是在17世纪出现的,目的是在高级妓女和公娼之外,另设一类受过训练的表演艺人,虽然如此,她们有时也会和顾客有性交易关系,她们主要是透过才艺来取悦客人。1920年代,日本艺伎有八万名之多,但是到21世纪初的数目减少到一两千人,而且几乎全部局限于东京和京都,顾主仅为最有钱的商人和最有势力的政客。普通生意人现在找的是酒吧女老板,她们虽没受过传统的歌唱或 舞蹈 训练,但像艺伎一样体贴而能言善道。
白的脸孔,红艳的嘴唇,亮黑的眉毛,梳着整齐光亮的传统日本妇女发髻,身着和服,袖长着地,后领开得很大,腰间系着腰带低垂在后,晚上陪客人喝酒聊天,给客人表演舞蹈,演奏乐器……这是人们对日本艺妓的最直观了解。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艺妓从一度是妓女的演艺成为大雅之堂的高尚艺术,成为日本国粹,与富士山和金阁寺并称日本的三大名片。
艺妓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她们的特殊的 化妆 和着装,还在于她们行业里提供的服务:利用自身的才华与智慧,取悦她们的客人。
这样的文化,如果没有事先的了解,很容易被误解为色情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把她们理解为怀有某种才艺的妓女。但事实上,艺妓在日本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
因为她们认为:艺妓的身份高贵,丈夫能够跟艺妓交往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通常能够跟艺妓交往的,也都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所以,很多时候,跟艺妓在一起就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随着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的兴起,时至今日,受到各种各样新兴文化的冲击,传统的艺妓文化已经渐渐衰落了。艺妓衰落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理解和观赏歌舞妓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意味着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少。
传统艺妓以单一的男性作为服务对象,而现代的日本男性则拥有更多其它的与女性交往的方式的同时,艺妓的衰落不可避免。
艺妓(Geisha),日本传统职业。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妓院和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
18世纪中叶,艺妓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另外,美国作家阿瑟·高顿,创作了长篇小说《艺妓回忆录》,导演罗伯·马歇尔拍摄了电视《艺妓回忆录》。
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日文中“艺(艺)”的简写字)者”,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做“芸子”,见习阶段称舞妓,而在明治时期以后,“芸妓”这种读法越来越普遍,成为现代标准日语读法。
而艺的“妓”是指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
在昂贵的餐厅和茶舍里,谈论生意的男人们喜欢请一位艺妓相伴,为他们斟酒上菜,调 节气 氛,而这最少也要花费1千美元。今天,仍有少数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加入艺妓行业。但在过去,艺妓是一个终身职业,必须女承母业。二战以前,绝大部分艺妓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
艺妓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行业规定,艺妓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妓“纯洁”的形象。
艺妓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了,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业的升温, 旅游 业的兴旺,艺妓又兴盛了一时。据估计,目前京都的艺妓只不过200人左右,一些艺馆转作他用,艺妓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在日本,担任艺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艺妓都能坚持的。
古时艺妓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现在则因为《 儿童 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中学 毕业 (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
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 礼仪 、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
猜你感 兴趣 :
1 日本艺伎是什么
2 日本的艺伎与妓女有什么区别
3 日本艺伎文化有哪些
4 日本艺伎表演及艺伎介绍
5 日本的艺伎与妓女的区别在哪里
6 日本艺伎有哪些特色服务
提起艺伎,很多不懂的人认为这个职业富含神秘和暧昧的色彩,所以众多人认为艺妓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懂的人眼中,这个职业是十分高雅且受人尊敬的。
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项,与富士山、金阁寺一同被称为日本的代表。富士山在1707年爆发之后,一直处于休眠期,作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十分喜欢;金阁寺也经历多次翻修重建,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模样;而这从4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艺妓,却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形成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事艺伎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对她所拥有的技能也是一再考量,培训费用十分高昂,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担地起的。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几百年都没有大改变的传统文化,也被称为日本三大名片之一——艺伎。
一、艺伎发展史
1603年,在经历几个世纪的乱战之后,终于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但还未全部控制日本。当时日本很多大名都与海外的人来往,暗中扩充实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德川家康下令闭关锁国,以切断中间的不可言说的联系。
1625年,德川家康再次下令规定:各地领主必须在江户定期居住,史称“参觐交代”。领主们前去江户都会带上侍从、家臣、仆人和金钱,各领主之间攀比现象也十分严重。所以领主们为了凸显自己的势力和财力,在这些人的竞争刺激中,娱乐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了。
但是大明们将漂亮的女子都纳入舞女、侍女等,而武士层由于各种原因单身很多,男女比例失调很严重,但不久,社会上就开始出现了适合武士阶级的歌舞伎。艺伎常在花柳界表演,起初是由男性担任这个角色,经过培训后,做一些助兴表演,被称为“小生歌舞伎”。
到1651年,日本政府考虑到风化问题,于是颁布条令禁止了男歌舞伎表演。慢慢地女性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并且逐渐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主流,男性也基本消失在这个行业。
艺伎从产生开始,就一直遭到社会的影响和幕府的整改。直到1779年,日本首次出台政策,将艺伎作为一种职业,将其合法化,这时艺伎才基本定型。直到21世纪,日本的艺伎表演还保持着原本的模样,表演的艺术可谓有增无减。
伎指男性,但是自男性从这个行业消退之后,便改称为“妓”。在江户时期,艺伎也是可以卖身的,也就自然被妓女视为竞争对手,所以吉原地区就有约定:卖艺不准卖身。于是艺伎与妓从此划清界限,原本为表现女性的“妓”又重新改为了“伎”。
进入19世纪,日本的经济、文化都开始繁荣发展。艺伎也在经济的刺激下蓬勃发展起来。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工商业更是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更多的闲钱,宴会聚餐的数量剧增,对艺伎的兴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娼妓十分影响社会风化,所以幕府一直采用高压政策禁止私娼。
在21世纪初,随着日本文化有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而且加上艺伎的修行十分艰难,据估计,当时京都的艺伎大约只有200人,许多艺馆转做他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渐渐冷却,传统艺术渐渐在霓虹灯中隐匿了以往的光芒。
二、艺伎妆容
我们看到艺伎的时候,肯定会不由自主地问:“为什么她们的脸要化的那么白,而嘴又那么红呢?”
据说在艺伎诞生之初,在酒馆等地方进行表演,日本的传统建筑长屋采光比太好,再加上室内用的煤油灯,依然不能比较清楚地观看艺伎的精彩表演。
所以为了在较黑的环境中表现自身的美丽,艺伎们会在脸上、脖颈上涂上厚厚的白粉,画上鲜红的嘴唇。但是手上却不涂,这是因为艺伎的工作不仅仅是表演节目,还包括给客人斟酒,手上不涂以表示洁净。
早期,这些白粉是由铅或汞制成,对皮肤有极大的刺激性,对皮肤的伤害很大,所以很多艺伎年纪小,但是皮肤却早已衰弛。看起来简单的发髻却也是十分复杂,首先在盘发髻之前,要往头发上抹粘性很强的发胶,按照不同的形式在头上盘成发髻,发髻里面放上一块绸布,有时为了定型还得放上纸片,用发叉、绸带固定,再搭配上发簪。
除了复古的妆容之外,雍容华贵的和服可以称为艺伎的另一个代名词。目前艺伎界几乎可以称为一个女性的世界,除了极少数的男性担当的“穿衣师”之外,其他职业全都是女性。
艺伎的穿着究竟有多讲究才发展出一个职业来为她们专门穿衣呢?
艺伎的生活开销很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和服,通常一件和服就需要上千美元,而为了表演,她们每个人又必须置办十多套。一套精致的和服甚至多达20多层,重达20多公斤。靠一个女性自己穿上这样的衣服基本是不可能的,于是诞生了一个职业——穿衣师,专门给艺伎穿衣服。
艺伎所穿着的和服与普通和服不大相同。传统的和服将女性的脖颈包裹地严严实实,但是艺伎的和服不仅露出脖颈,还刻意向后。据说在日本人眼中,艺伎的脖颈是十分迷人的。
三、艺伎仪态
要想成为一个艺伎要经历重重磨难,而且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五花八门。艺伎靠艺术为生,学艺自然是必修课,她们要进行诗书、舞蹈、琴瑟、茶道、书法、插画、谈吐等艺术的修炼,还要学习如何走路、如何鞠躬、如何斟酒等生活礼仪,甚至包括如何优雅地打开推拉门。
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艺伎,她们的记忆力、察颜观色的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为了让顾客能够得到放松,且表现出自己的非凡的谈吐,她们必须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还要对国际新闻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花边八卦也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里活跃气氛。
更重要的是察言观色的能力,对顾客们应付自如,这并非是三天两头便能掌握的能力。男人们在与艺伎的交流中,从娱乐中获得放松和幸福的感觉,可是对于艺伎来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过程,是自己多年学习、修炼结果的表现。
培养一个“名伎”付出的钱于精力更是难上加难,但一旦培养出来必定是受人追捧的,许多豪门、商业大亨为一探风采更是一掷千金。
四、艺伎的行业规则
封建时代的艺伎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现在一般是从中学毕业之后才可以学艺,一般是14或15岁左右。进入一个有名的艺馆进行修习,一般时间长达5年。
由于艺伎需要学习的内容十分复杂,过程也十分艰苦。所以中途离开的人数不胜数。而且由于艺伎是古老的传统文化,日本的阶级制更是被凸显出来。
大概16岁时便可以担当舞子,然后再转正为艺伎。一般艺妓生涯只持续到30岁,倘若30岁之后还打算接着做艺伎的话,就必须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艺伎的陪衬。
在整个艺伎生涯中,艺伎不得结婚,以维持“纯洁”的形象。至于隐退之后的出路,大多人都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如果积蓄比较多的话,也可以开一个自己的艺伎馆,但是由于目前社会的偏见、误解等原因,其实很多艺伎隐退之后的生活都过得很凄惨。
艺伎的活动范围比较封闭,外人很难介入。如果有人想要进入这个圈子,或者观看艺伎表演,必须要经过熟人推荐,否则,即使你已经到了她们表演的酒馆,也是无法看到表演的。
总结
艺伎是日本传统社会的一个射影,传统的阶级制复杂且压抑人性,苛刻的训练要求也让人望而却步。而女性的青春期不过十多年,加上脸上厚厚的白粉对皮肤的刺激,很快就色衰爱弛了,退休后的保障制度也不好,这些对于想要成为艺伎的人可以算是劝退书了。
作为新时代的人,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职业压抑了女性,以取悦男性为主,更不符合我们对男女平等的渴望。
艺伎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夕阳产业”。在京都的五条花街或许还能看到昔日的艺伎繁荣景象。艺伎的消亡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身处此行的艺伎们仍然为之努力,在世界周游表演以提高艺伎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继承传统。
艺伎可谓是雅而不俗,游于酒馆、艺馆等地方,在繁华的京都中,弹奏着日本的古老乐器——三味线,嘴里唱着古老的乐曲,身姿优美,也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艺妓
[yì jì]
更多(30张)
日本一种专业阶层的妇女,传统营生是取悦男子。除巧言利口外,她们必须具有唱歌、跳舞和弹「三味线」(三弦变种)的技能。艺伎制度据说是在17世纪出现的,目的是在高级妓女和公娼之外,另设一类受过训练的表演艺人,虽然如此,她们有时也会和顾客有性交易关系,她们主要是透过才艺来取悦客人。1920年代,日本艺伎有八万名之多,但是到21世纪初的数目减少到一两千人,而且几乎全部局限于东京和京都,顾主仅为最有钱的商人和最有势力的政客。普通生意人现在找的是酒吧女老板,她们虽没受过传统的歌唱或舞蹈训练,但像艺伎一样体贴而能言善道。
日本艺伎(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大约1750年左右,出现了第一个女艺伎。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中文名:艺伎
外文名:Geisha、芸妓、芸者
别名:舞子或舞妓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民族
出生地:日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