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长江三角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它滨江临海,天蓝水清,风景如画。世世代代的海门人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开拓,辛勤劳动,创造出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第一节 海门特产
海门人民勤劳朴实,善于钻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在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及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产生了许多名优特产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一、农副产品
四色宝豆 所谓“四色宝豆”是指海门的大红袍赤豆、大白皮蚕豆、关青豆和白扁豆。其种植历史悠久,在国内市场上被视为珍稀食品,又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大红袍赤豆。表面紫红色,有光泽,皮薄、饱满,百粒重大22克左右。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赤豆呈椭圆形,质地细腻,营养丰富,蒸煮易烂,香味扑鼻,是人们喜爱的滋补佳品。海门人的吃法多样,常见 “赤豆米饭”,成为招待客人一道有特色的主食。还有“山芋干煮赤豆”,呈深红色,是人们常吃的一种食品。如将赤豆煮成馅,则成为圆子、馒头、粽子等上好的馅,备受人们喜爱。
赤豆成为海门特产始于清朝末年,人称“田状元”的海门常乐镇人刘旦诞,经过长期观察,精心自选自育了这一优良品种,传之四周,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大白皮蚕豆。经过本地农民自选自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属越年生草木豆科植物,籽粒饱满,皮薄,基肩隆起。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菸酸及核黄素等。食性糯,口感好。炒青蚕豆是人人喜爱的时令蔬菜,加工成兰花豆、五香豆、速冻青蚕豆或者加工成粉丝,则是很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现已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速冻大白皮青蚕豆系出口产品,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
关青豆。是大豆中优良品种之一,被列入农业部“中华粮油名特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关青豆豆粒呈椭圆形,豆皮及胚乳均呈翠绿色,百粒重26克左右。其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营养丰富,食用广泛。青豆速冻,更是餐桌上的四季佳肴,受到人们的喜爱。
白扁豆。种植白扁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已作为当地的土特产品而载入地方史册。白扁豆又名沿篱豆、峨眉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呈扁椭圆形,表面淡**或淡白色,平滑,略有光泽,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最佳。白扁豆营养丰富,其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元素含量在蔬菜中都居领先地位。鲜豆、干豆均为优质菜豆,而且可以入药,对皮炎、头晕等症有一定疗效。白扁豆适应性较强,加上海门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均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所以白扁豆的产量较高,籽粒饱满粗壮,皮薄肉厚,色白形美,被农业部列为“中华粮油名特品种”。
两香芋类 即香芋和香沙芋。
香芋是海门沙地农户栽培的稀有蔬菜。香芋食其球状块根,小者如算盘珠,大者如圆萝卜,褐皮白肉,富含淀粉,味如板粟,甘酥芳香,配以荤素皆宜,用香芋炖鸡、烧肉、炒茶干,美味可口,且能散积理气,解毒补脾,清热解咳。
香芋有细皮和粗皮两个品种,细皮种块根较小,表面光滑,皮薄肉细,味美香浓,产量较低;粗皮种块根较大,表皮粗糙开裂,皮厚肉粗,香味较浓,亩产200-250公斤。香芋为多年生块根植物,耐藏。秋后出生,在一定温度下,不会干燥失水,可在室内久藏不烂,风味不变。也可存入田中以待来年再让其生长,则块根会变大。海门香芋是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
香沙芋为海门地区芋类中的优良品种。优于黄禾芋、白禾芋。其质细腻,干香可口,易酥不糊,营养丰富。白蒸、红烧、清煮或与荤菜搭配,各具风味,香而不粘。药用能宽肠胃,充肌肤,调中补虚。海门境内种植面积较多,每棵芋艿可产115公斤左右,大的达3公斤。香沙芋品种优良,吃口上佳,在冬春的餐桌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地方菜,如今一些农户发展规模种植,注册商标,万年镇的“万芋”牌香沙芋已成著名品牌,畅销上海等地。
海门薄荷 海门的著名特产,其用途十分广泛,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我国中西药厂生产的仁丹、十滴水、一片丹、碘含片、清凉油、风油精等均以薄荷油、薄荷脑为主要成份。日用化工厂产品中的芳香清凉剂、冷霜、薄荷香水、肥皂及牙膏、牙粉、爽身粉、痱子粉等都有薄荷脑成份。食品工业中的薄荷糖、糕点、香烟、白酒、汽水、冰棍等产品中,也少不了薄荷油、薄荷脑。
海门种植薄荷具有悠久历史,《明嘉靖海门县志》中,薄荷被列入食货部16种土产药类植物之一,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薄荷作为大宗专业化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则始于民国21年(1932)10月由海门上沙三星镇附近的张渭滨从江南太仓县引进良种薄荷根茎100公斤,回乡试种4亩地,取得成功,以后逐年增多。4年后,在方圆数十里的通海两县广泛扩种,当时海门境内的薄荷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总产量在360吨以上。
薄荷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油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内销外贸的数量越来越大。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上海各地商家纷纷前来竞相争购,他们将原油收购后提炼成薄荷脑、薄荷素油等化工原料,再外销到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出口量占全国的40%左右。建国后,薄荷原油经南通薄荷油厂直接加工成薄荷脑及薄荷素油,且品质特别高,有“亚洲之香”的美誉,多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影响,薄荷价格低迷,本地种植规模和产量逐年减少。
海门小辣椒 20世纪40年代初,海门农民将云南米椒与本地羊角椒杂交选育而成。因为椒果朝天而生,又称“朝天椒”。小辣椒果红色亮,皮厚肉多,含有辣椒碱、辣红素、脂肪、挥发油和大量的维生素。营养丰富,辣度适中,成为调味佳品。小辣椒还可入药,具有行血散寒、解郁导滞、驱风去湿的功能。食用时既可生炒、煮食,又可生吃、腌渍,因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海门小辣椒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20世纪60-80年代,全境每年出口50万公斤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曾有“汽车要买丰田牌,辣椒要买海门椒”的美称,尤其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地更负盛名。
甜芦穄 甜芦穄是高梁的别种,汁多而甜,肉质松脆,是一种别有风味的纯天然绿色饮料食品,深受男女老少喜爱,海门芦穄的品种有小穗头芦穄、矮脚芦穄、青皮芦穄 、黄皮芦穄 、糖心芦穄等等,芦穄种植于路边田头,不占土地,在海门农村种植十分普遍,人们还将秋后成熟的芦穄埋藏于泥土中,待春节后挖出食用,海门芦穄还深受上海等城市居民欢迎,成为海门人赠送亲友的土特产。
海门山羊 海门的养殖者精心选育配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最初野生于丘陵山区,故名“山羊”。海门山羊被农业部命名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列为全国78个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其特点是体型较小,通体洁白,其板皮柔韧致密,肉质肥嫩鲜美,膻味小。山羊毛是上等的制笔原料,海门被定为全国笔料毛基地之一。山羊肠衣是医用羊肠线的原料,山羊板皮、羊小肠、山羊绒都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山羊肉可做成多种菜肴,“提汤羊肉”即为江海平原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海门山羊在境内饲养十分普遍,这是因为:一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饲草丰裕;二是养羊可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有利于培养地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饲养管理简便,经济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发展规模养殖,涌现了不少养羊专业户,并以此走上致富道路。为保护海门的羊资源,海门在一些乡镇建立了纯种山羊保护基地。
三星河蟹 三星河蟹因出产于三星河而得其名。
相传清乾隆年间,通州状元胡长龄由京城回籍省亲,在中秋佳节与家人食“三星河蟹”时,顿觉味道鲜美,回味无穷,一口称好。自此连夜派人四出选购,当返回京城时特意带上此物,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吃尽天下珍品佳肴,然而当他品尝三星河蟹时,竟赞不绝口,连称“好蟹、好蟹”。此后,三星河蟹便被列为贡品,一时蜚声京城,名扬天下。
三星河位于树勋、万年、余东三镇交界处,又称“黄毛蟹河”。这条河是从沧海桑田演变过来的天然海泓。其河道弯弯曲曲,河床平滑而无淤泥,岸上岸下全是犟黄泥土壤,极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和觅食。河蟹喜食黄泥,长得壮实坚硬,这是三星河蟹与其他河蟹的不同之处。生长在其他沟河里的蟹,一旦进入三星河地段,不久也会变成“黄毛白肚底”的三星河蟹。晚秋季节,天高气爽,菊花飘香,正是捕捉河蟹的黄金季节。人们用罾子、线网、钩子、竹簖等多种器具进行捕捞,产蟹量相当可观。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长江口北支沿岸的产苗地段违章滥捕种蟹,加上环境污染,蟹苗洄游期间河闸管理不善等原因,三星河蟹产量一度骤减。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产基地,产蟹量有所回升。不久,将会恢复“三星河蟹”兴盛的局面。
牡蛎 在海门东北部东灶港岸外约4海里处的黄海之中,有座闻名遐尔的蛎岈山,它盛产牡蛎,由30余个大小不等的蛎岈堆连片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牡蛎堆潮涨为礁,潮落为“山”(堆),高出海平面4-5米。
牡蛎,也称“蚝”,俗称“蛎蚜”、“蛎黄”、“海蛎子”等,牡蛎为软体海生贝壳类动物。牡蛎壳形呈不规则状,左右两壳不等,右壳称上壳,左壳称下壳。一般左壳稍大而深,并固着在其他物体上,右壳平,稍小似盖,贝壳的表面生有鳞片。
牡蛎营养丰富,肉鲜味美,易于消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多种矿物质。牡蛎肉鲜食、熟食均可,其味鲜而不野,雅而不俗,古籍称之为“海族中之贵者”。牡蛎的烹调方法很多,与鸡蛋一起旺火速炒,则鲜嫩可口。若用鸡汤煨煮,更别具风味。如将牡蛎作为佐料,不仅可以调味增鲜,还使主菜易熟易烂。牡蛎肉经腌制,可作日常卤菜。牡蛎肉与面粉拌和做成牡蛎饼,则呈绿色,清香可口,是海门的一道特色菜肴。牡蛎还可入药,主治头晕、盗汗、遗精、崩漏、带下等症。牡蛎肉加工制成的蚝蛎、蚝油及罐头食品,为国内外畅销产品。牡蛎壳可作烧石灰、水泥、牙粉、电石的原料及畜禽的添加饲料。由于牡蛎一身是宝,被誉为近海“活宝”。海门蛎岈山也称之为“活宝山”。
人工养殖牡蛎,是使资源增值、扩大采捕量、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效途径。1958年,国家水产部门曾拨款海门,试行牡蛎的开发养护。1983年,南通市科委、市水产研究所拨出经费在东灶港沿海滩涂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已见成效,向人们展现了牡蛎人工养殖的广阔前景。海门有关部门还将开发以罐头食品为主的牡蛎加工系列,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独特的诱人风味。
二、特色食品
海门食品加工业中的土特产品首推海门提汤羊肉、颐生茵陈酒和朱协和云片糕。
提汤羊肉 以海门山羊肉为原料制成。以鲜嫩、多汁、味美、脂少和易消化等特点,进入消费市场。不仅为本地群众所喜爱,且被外埠,特别是沪、宁、汉、京等大城市广大消费者视为珍品佳肴。一些商家挂牌“海门提汤羊肉”,因而招来不少顾客。
正宗的海门提汤羊肉是用海门山羊肉经过独特的方法烹调而成。首先选择经阉割的在育肥过程中生长得快、肌肉丰满细嫩、脂肪分布均匀、很少膻味的山羊,以生长一年左右,在15-25公斤的细骨健壮的羊肉为上品。在制作时,先割下爪、头、腿筒,斩断前爿肋腓上的肋骨,便于煮后拆骨。然后将大片生羊肉放入锅中稍煮几分钟,取出后再放入冷水中漂洗,除去血污及膻味。然后放入锅中用清水烤煮,水一次加足并注意适量。除精盐外,姜、葱、萝卜、米酒等要与清水同时下锅。旺火烧开,撇去浮沫,继续用大火烧至20分钟后,改用文火煮两个小时左右。待羊肉煮酥后捞出置入盆中,趁热拆骨,注意保持各部位的完整,皮上肉下,用原汤浇几次。使朝上摆放的羊皮清白光滑,羊肉内无杂骨残留。锅中羊汤捞去姜、葱等物后加少许精盐烧开,作为汤喝,则能滋补身体;也可将汤入干净的盛器内待用。
提汤羊肉一般在入冬以后制作,将冷冻后的提汤羊肉切成小片,浇上甜面酱,撒上胡椒粉,加上香菜后食用,这叫做“冷吃羊肉”。将加工后的羊肉配上粉丝或青菜头用原汤烧煮,这叫“白浇羊肉”。如在羊肉烧煮时加些酱油、冰糖和少些羊油叫“红烧羊肉”。三种吃法各具特色,其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妙不可言。海门有种说法,在冬天最暖和身子的是:“红烧羊肉,新晒被窝,老白酒炖来吹膜。”人们普遍认为,吃了海门提汤羊肉,再吃其他菜肴,则没有什么滋味了。海门提汤羊肉已列为江海平原菜谱之冠,成为来海客人的必选菜肴。海门羊肉已有厂家将其精加工、精包装,进入了各地超市,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颐生茵陈大曲酒 海门常乐镇因是张謇故里而为人所知,而这里生产的茵陈大曲酒为百年名酒而蜚声中外。
光绪二十年(1894)张謇始创颐生酒厂。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全部使用手工操作,选用茵陈草、红花、陈皮以及佛手、岱岱花等多种草药,另加适量的绵白糖,经过长时间的泡制后,成为一种茵陈曲酒,其色泽杏黄透明,酒味醇香可口,具有药材的独特异香,饮后醇和绵甜,回气生香,有健脾胃、治风痰、舒筋骨的功效。1906年,在意大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从此蜚声海内外。
1985年,颐生酒厂致力于38度低度茵陈酒的试制的投产,通过鉴定,认为酒色杏黄,清亮透明,入口微甜,酒体柔和,具有低度独特的风格,为古老的酒厂增添了一朵温馨馥郁的鲜花。当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1988年又获全国首届农产品博览会金牌。1995年荣获国际(北京)食品加工及技术博览会金质奖。
朱协和云片糕 相传100多年前有位外地来的朱姓商人在茅家镇西市梢开了一爿茶食店,当时只有一师一徒,小本经营。待到民国初年,茶食质量不断提高,花色品种日益增多,生意越来越红火,就兴建了后作坊前店面的茶食店,店号为“朱协和”,开业后门庭若市,久盛不衰。朱协和云片糕何以能得到顾客的青睐?它不但香甜可口,并有绕指而不裂的韧性,久存而不燥的柔性。选料精良,所需米粉均系隔年磨好的上等炒元米粉,这样可使米粉去了火性,增强韧性、柔性,比起现磨现制的米粉要好得多。糕内拌和的食糖也都是上等绵白糖,先行溶化、浓缩四五天后才使用。朱协和云片糕配料严格,制作精细,其奥妙之处,非一般茶食店所能比拟。云片糕的品种也很多,有白糖云片、桂花云片等,人们每逢结婚、寿庆、过节,都要买上几帖云片糕作为礼品相赠。外来商客,也要购买海门朱协和云片糕带回馈赠亲友。从此朱协和云片糕名扬大江南北。
结婚分两天。头一天是发嫁妆,女方把嫁妆拉到男方家,或者新房。同时请亲友。办晚宴。不发喜糖。当晚,准新郎要找个人责(压)席子。就是有个人与新郎同睡。这个人有讲究,必须是新郎的姐夫或者妹夫。嫡的或者叔伯的,实在没有就只能表的了。要是再没有,那就只能拧一袋大米放床上了。
第二天,结婚当天,也就是黄道吉日了。男方要去女方家接亲。这个也有讲究,比如新人要什么时辰进家门。当然了,这是迷信。但这就是习俗。可以找风水先生算算。准备好车子,然后就去女方家。同去的,有媒人(没有就不要了,但是最好还是象征性的找一个媒人),还有伴郎,乡下没这个叫法。基本上是同辈的弟兄,也有是找好朋友,最好能喝酒的,吃得开的。还可以有一两个长辈,比如叔叔或者伯伯一起去。路上要放鞭炮。
到女方家,女方是关门的,新郎把钱(礼金)从门缝里塞进去。然后开门进去。俗话叫开门缝。然后是在女方家吃茶(点心之类的)。这里有一个细节,一般接亲的婚车师傅都知道的,就是要在门口的席子上压过去。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女方比如由人抱上婚车。不过现在好像不多见了。我小时候记得是这样的。
回程,路上继续是鞭炮。
在规定的时辰里回到男方家。这个时候是最重要的。男方必须将所有的亲友赶出家里。屋子里只能是自家人(父母,祖父母),有的人家甚至是把大门关起来。这也有必要,你也保不准会有哪个不懂事的小孩蹿进去。乡下人很讲究这些的。
这些交代好了,就是领新人进门了。此时新郎新娘都还在车里。同去的伴郎之类的必须先下车,放鞭炮。屋里上香。摆好茶点。一切妥当之后,新郎新娘下车。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有这样的一个讲究,新娘必须是左脚先迈进家门,而且最好跨一大步。因为过去的房子,大门口是有门槛的,土话叫“五竿”。如果新娘碰到门槛或者怎么样,都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直接去新房。农村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叫捣红蛋。新房的窗户上蒙一张红纸,新郎新娘进房之后,会示意外面的人。这个时候就可以捣红蛋了。这个捣红蛋的人必须是男孩。最好是晚辈。人选从堂到表。但是现在有些小年轻,还没有这样的晚辈,所以就由同辈代替。这个现在不讲究了。唯一的条件就是必须是男孩子。所谓捣红蛋就是小孩在窗户外,拿一根顶头系了个塑料袋的竹杆去捅破那张蒙在窗户上的红纸。嘴里还要说“捣得快养(生)得快”。呵呵,这话有点不怎么文雅。紧接着,就是新郎从开窗户放红蛋在那个杆子前头的袋子里。可以是4个6个一般不会有8个。必须是双数。同时还有喜糖,两盒或者四盒或者六盒,同样必须是双数。在房间里吃茶点。
当然了,可以不吃茶点,干点别的事情也没人知道的。
这一切妥当了之后就是跟父母祖父母一起吃糕点了。这一切同样是“关门”进行的。
然后,亲友进门吃糖饭,给包喜(红包)。白饭加糖叫糖饭,所有亲戚都要吃。规矩是,不能留空碗。意思是必须在碗里留下钞票。难怪一直都这么说,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辈的给大红包,目前应该是每人两百。当然了,你又钱,你又爱显摆,同时你又不怕别人的“另眼相看”,你可以给一千,一万,随便你。平辈的就意思一下,10块20块都行。晚辈的也要意思一下,但是,晚辈是有钱拿的,新人必须要给晚辈红包。这是规矩。
仪式结束,新郎新娘上车,回娘家。娘家办午宴。这个不必要说了。席间发喜烟喜糖。敬喜酒。
下午重新回到男方家。此刻已经没有上午那么隆重了。基本上就是等着晚宴了。晚宴可以在自家招待,也可以去饭店里。不过现在乡下还是习惯在自家。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座位的安排。现在一般吃饭都是10人的大圆桌了。但是,即使你办了50桌,新人吃饭的那一桌必须是方桌。这个有讲究。必须摆在正堂屋的东北角。座位安排,上席,最大的,也就是最东北角的那位,必须是新郎的舅舅。娘舅是最大的。当然,如果房子不是坐北朝南,或者在酒店,那就是对门的为大,门为南,旋转一下。
席间新郎新娘发喜烟喜糖。同时敬喜酒。
晚宴结束,差不多也就结完婚了。当然,乡下有许多趣事。比如,晚宴席间要捉弄一下新娘的公公。这个闹法有很多,不一详尽。有些公公于是在晚宴上玩起了失踪。很好玩。
这一晚,新娘新郎第一次名正言顺的睡在一起。做想做的事。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还有就是第二天早上,新娘必须要给公婆上茶。第一次,所以要重视一下。
基本上也就这样了,乡下的婚礼就是这么个习俗。当然还有些别的。比如,新娘自结婚当日起一个月内不得到别人家串门,新房一个月内某些属相的人不能进,等等。前者现在已经不那么看重了。婚后几天,可以由男方的娘舅,姑妈等设宴接待新人。新人必须准备好“待礼”(去赴宴时给对方的礼物)。
还有一点,新人在一个月内不能照自家的镜子,包括房间里的,车的后视镜等等。统统用红纸蒙上。期限一个月。
领结婚证都需要的手续:1、男女双方亲自到一方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申请结婚登记;2、提交双方当事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照片;3、审查通过的,发给结婚证。法律依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四条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第五条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