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户人家,只生了三个女儿而没有男孩。一天,三个姑娘扛着锄头去刨地。三妹年纪轻,
力气小,刨地比不上大姐、二姐快,她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唉,太累了!谁要是能帮我刨刨 地,那就太好了,我情愿嫁给他,做他的妻子。”
谁知她话音刚落,田边一只大青蛙竟后腿蹬地站
立起来说道:“我可以马上帮你把这片地刨完。 ”三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青蛙在说话,她认为 这是在嘲弄自己,便骂道:“你这小小青蛙,只要我働头一举,马上就把你砸死了,你还能挖地?” 青蛙却笑着说:“姑娘,你别生气,你先闭一会眼睛吧。”
三妹一听,又生气又好笑,果真闭上眼睛 了 :“我依了你,先闭一下眼睛,看你能怎么着。 ”奇怪的是,就在三妹闭上眼睛的一会儿工夫,青蛙
立刻把这一片地给刨好。“地已经刨好了,你该嫁给我了。”
青蛙一再要求三妹实践诺言,做它的妻 子,这可把三妹气死了,大姐、二姐也不答应,她们举起锄头,骂着追着要砸死青蛙。可青蛙又蹦又
跳的,怎么也打不着,还是一个劲地说:“三妹,你说了话就得算数,你就该做我的妻子
中午,三鳞回家去,青蛙也跟在她们背后,来到了她们家。
青蛙进了门,一跳便跳到房梁上,对
三妹说:“你说了要嫁我的,和我一块回去吧。不然,我吐一口水,便能把你家给淹了。”父母一听,全 都气坏了:“世上哪有姑娘嫁给青蛙的事!你快快出去,不然,我就用竹竿打死你这小小的青蛙!”青
蛙一听,也发了火:“你们全都不守信用,看吧,我可要吐口水了。”
它说着使吐了半口口水,立时便把 家里淹了一半。这一来全家人都吓坏了,这才晓得青蛙是神通广大的蛙神,慌忙求青蛙道:“快把水 收回去,我们同意三妹嫁给你了/青蛙把大嘴一张一吸,一 口气便把半屋子水给吸回嘴里了。
这回全家人不再食言了。于是,三妹换上一身新衣服,骑上马出阁了,青蛙则在前面跳着引
路。 走了好一会,他们来到一片竹林,林中有一个石洞,洞口长满各种美丽的花草。青蛙说:“到 家了,三妹你闭上眼睛,我拉你下去,三妹一闭眼睛,只觉得身子便飘忽起来,不一会儿便被人拉了去似的。
青蛙让她睁眼看看,三妹刚一睁眼,只见周围一片光芒,炫目耀眼:高大、宽敞的房 屋,一应倶全的用具什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把三妹看得眼花缭乱了。
更奇怪的是,当青蛙让三妹再次闭眼睛之时,青蛙这时突然摇身一变,脱去了青蛙皮。
当三
妹再次睁开眼睛一看,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十分英俊壮美的小伙子。三妹又惊又喜,于是,他俩 当日便成了亲,从此过上了美满幸福的日子。
2 【缩写《青蛙王子》作文】有一个小公主,她最喜欢玩的玩具是金球。
有一次她玩金球时,不小心没有接住,金球掉进河里了。小公主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候水面上浮起一个难看的青蛙,青蛙问:“你哭什么?”小公主说:“我的金球掉水里了,捞不上来了。”青蛙说:“我帮你把金球捞上来吧。”
于是青蛙钻进水里把金球捞上来送给公主了。 青蛙说:“我帮你把金球捞上来了,你怎么感谢我呢?” 小公主说:“我有许多金子、银子、还有许多金圈,还有金帽子和银帽子,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可是青蛙说:“我什么都不要,你只要让我到你家去和你一起吃饭睡觉就行了。”小公主答应了她,青蛙就走了。
小公主回家了。 小公主和她爸爸正吃饭的时候,门外有人敲门,小公主开开门一看,原来是青蛙,小公主很不高兴,不让青蛙进来。
青蛙说:“你忘了你答应我的话吗?”国王听见了问小公主什么事,小公主对国王说了。国王很生气,批评小公主说:“青蛙帮助了你,你答应青蛙的事就要做到。”
小公主只好把青蛙放进来和他们一起吃饭。 吃过饭后,小公主要睡觉了,青蛙要和她一起睡,小公主没有办法,只好让青蛙和她一起去睡觉,小公主对青蛙说:“你得和我睡两个被窝。”
青蛙答应了,可是睡到半夜,青蛙说: “我要和你睡一个被窝。”说着青蛙就钻进小公主的被窝,小公主一看,青蛙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王子了。
于是小公主就和王子一起到王子的国家去结婚了。从此以后,小公主和王子就过上快乐的生活了。
3 据专家研究,一些彩陶上的蛙纹图案源于古代人对青蛙的崇拜,你认为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
青蛙信仰起源于原始巫祭祈雨,巫师交感星相而附会成对西方白虎七星中的“奎星”崇拜,然后被衍生为两种祭祀主题方向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祈雨——稻作祈丰收——社戏祭祀之神,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治水——驱邪逐疫——祈求生育平安。至今仍盛行的江西省金溪县青蛙崇拜现象,折射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变迁过程中,由巫师对“奎星”崇拜而附会为青蛙神的交感点,从而揭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由“理念”嬗变为神祗的“神化”过程。
4 贵州布依族勒尤的来历、形式、特点勒尤和勒浪,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
它们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 美。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
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等地。 布依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洪水滔天,淹没了世上所有的人畜。
只剩下一对兄妹,兄叫木育,妹叫木燕,他们是被父母装在葫芦里才幸免一死的。洪水退去后,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常因思念逝去的父母和乡亲而心情抑郁。
有一天,木育无聊中在火塘边用火 筷子通穿了一根桐子木,正巧这时又由墙缝中传来动听的蝉鸣声,他受到启发,便在桐木杆 上开了几个孔,想吹出蝉鸣来解除苦闷,可怎么吹都不像。 他打开墙壁,蝉已离去,只留下 一只蝉壳,于是木育便把蝉壳装在桐木上吹起来,居然发出蝉的优美歌声,他尽情地抒发 思念之情。
从此,布依族有了古老的民间乐器——勒尤。木育和木燕(有的史料称瓦莱和 瓦媛),是布依族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是传说中布依人的祖先。
可见勒尤创制年代的久远。 勒尤,是布依语音译,布依语“勒”作名词为唢呐,作动词是追和选择之意。
布依语“尤”是指情人。因而“勒尤”可直译为“选择(或寻找)情人的小唢呐”。
民间也称 其为小唢呐。由管身、簧哨、侵子和共鸣筒等部分组成(图左),全长50厘米左右。
管身木制,民间多采用泡桐木、花椒木或橄榄木制作,上细下粗、两端通透,呈锥形管状体 ,管长35厘米左右,管身正面开有五或六个圆形按音孔,以五孔者较为常见。在管身上口插 有一截用细竹管制成的侵子。
簧哨采用虫哨,经过特殊处理后套于侵子上端。管身下端套有 共鸣筒,筒体用一截竹管制成,筒长15厘米左右,其筒的上口内径应稍小于管尾外径。
虫哨 是用槐树、黄果树或橄榄树上的一种昆虫茧制成,剪去两头、取出虫蛹,经桐油浸泡,待收 缩后取出晾干,稍加修剪即可使用。它与蚕茧质量不相上下,有着经久耐用、不易破裂变形和发音柔和等优点。
有些地方制作勒尤时,还在管身上端套以一截废子弹壳做的铜箍,既防止管身开裂,外表又美观大方。 勒浪,是布依语音译,布依语“勒”是指唢呐,“浪”是坐之意,可直译为“与 情人同坐的小唢呐”。
民间又称竹唢呐。在册亨县,人们还解释为汉语“飘游浪荡”的 “浪”,从勒浪吹奏的内容和曲调看来,译作“飘游浪荡的小唢呐”更为贴切。
勒浪是勒尤 的一种变体,由簧哨、侵子和管身等部分组成,不设共鸣筒(图右),全长45厘米左右。 管身不用木制,而使用一截竹管制成,管长40厘米左右,管身正面开有五或六孔,以五孔者 居多。
簧哨和侵子与勒尤的完全相同,也有的在管首部位套以金属箍。 演奏时,管身竖置,两手扶管,左手食指、无名指按下两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 三孔,口含簧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通过平吹和超吹,音域a—aج2,有两个八度。
发 音清脆(尤其勒浪)而甜美,比唢呐柔和,类似西洋乐器双簧管的音色,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演奏技巧比较丰富,使吹奏的曲调圆润流畅、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
主要用于单独演奏 勒尤(或勒浪)调——布依族一种体裁独特的情歌。 勒尤和勒浪,在布依族世代相传,与青年们的恋爱、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是青年小伙子用来 向自己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情的乐器,也常常作为定婚的信物赠给女方。
勒尤和勒浪常于夜间 在野外吹奏,可以吹出各种 情话,以乐曲代替语言。勒尤(或勒浪)调委婉如歌、悠扬动听,除首尾稍有规律外,主要旋 律常不受任何拘束地即兴发挥,同一曲调,每次吹奏都会有很大变化。
经过长期的流传,每 首乐曲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一定的含意。 有一首勒浪调的意思是说:溪边泉水出岩脚,哥哥时 常想着唱,金瓶打来哥不爱,单等情妹送给哥,银壶打来哥不爱,情妹手捧甜心窝,一心等 妹来捧水,哪知情妹哄哥哥。
多么甜润的乐曲,多么美好的含义,青年们听了怎会不沉浸在 幸福的爱情生活之中。据说,这种勒尤(或勒浪)调,有几十 曲之多。
后来,随着简练而有寓意的歌词逐渐产生,就发展成为独具风采的布依情歌,演唱 时颇富特色,由于歌词简练,有些无词的音调,还用模仿勒尤或勒浪的音响来表现,很为别致。 在黔西南的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的罗甸等地,在北盘江畔的布依族村寨,每当月明星稀 的夜晚,就会听到由勒尤或勒浪吹出的悠扬而甜美的曲调。
这娓娓动听的乐声,就像小溪的 水,在山间潺潺流淌,那富有布依族乡土气息的音调,像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把初到这里 的游人带入梦幻般的仙境,使人陶醉,令人赞美。流传较广的传统乐曲有《我还没有成家》 、《想你呀,想你!》、《夜半三更喊妹醒》、《妹妹啊,你不要哄我!》、《吹起勒尤喊妹 来》、《勾妹调》和《漂游调》等。
5 枫桥夜泊的诗意和作者简称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评诗便要了解作者生平。知道了作者一生际遇才会了解他的诗的内涵。
张继,唐朝人,不第书生,生平所著不丰,惟有此诗流传深广,所谓“一言动天下”大概就是这样,这首诗作于作者科场失利返乡途中,因此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凄凉悲苦的情绪。毕竟古时金榜题名才是正途。作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不知道该替他惋惜还是庆幸,倘若他科场高中,中华诗坛就少佳作一篇了。
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遥望月空鸣”而已。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恰在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偏也巧,诗境与寺名浑然一体,寒山秋夜孤舟,我到时怕是会闷死。寒山寺每年正月初一凌晨鸣钟一百零八响,因为佛法认为人生愁苦有一百零八种之多,故而鸣钟解忧。一百零八钟响,一百零八忧解,开始新的一年。这诚然是美好的祝愿,可惜张继秋季到此无缘聆听,他听到的是寒山寺每夜常例的“警世钟”,但这也让张继联想起了“钟声解忧”的传说。钟声一下下撞击他的耳膜,撞击他的心房,撞击他心中的苦闷,他多么希望这忧这愁真能随钟声而去。作者用这样两句作尾,应该是激励自己重燃生活的希望,使始终压抑郁结的诗境有了个还算昂扬的结尾。
读罢此诗,感触良多却尽在诗外。一个读书人真的只有“功名”二子是最重要的?自隋到清,考出了多少进士,其中英才罕有。闻名于读书人本职工作--写作上的人偏多为无缘仕途的人,如张继,如蒲松龄,这难道就是鱼与熊掌不可皆得?立功名而闻于世的方法绝不只科场高中一途,古是,今亦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