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习俗 关于“亲家舅”的 都有啥规矩

结婚习俗 关于“亲家舅”的 都有啥规矩,第1张

福州地区的亲家舅就是在新娘子回娘家时,要到新郎家接姐姐回家,让后新郎要包红包给亲家舅。如果是新娘的亲弟弟要包的大点一般3千到一万按经济能力给,如果是堂弟,表弟一般500块到3000吧意思一下。哦来接时要记的给吃太平面

不可以。甥女结婚,舅舅可以参加婚礼。但是不能送亲。舅舅可以去甥女的婆家。但是那不叫送亲。送亲的人就是收钱的人。

接亲的人就是送钱的人。

叔伯收了彩礼了。所以叔伯送亲。叔伯怕侄女跑了,所以必须亲自送亲。

而甥女外嫁,舅就见不到面了。所以舅怎么能去送亲?

送亲的人必须是狠心人。

所以只能是父族的哥哥弟弟,嫂子,叔伯,婶子。

舅可以去甥女家吃大席。

但是想吃大席,就得掏钱。

这个道理,大家都应该懂。

舅为了能和甥女走动。

给甥女嫁妆,现金的舅舅大有人在。

舅舅第一次看见甥女的男朋友,给甥女的男朋友100元见面礼。

甥女订婚时,给甥女婿200元认亲礼。给甥女1-3万的填箱钱(压箱底)同时准备好一部分嫁妆。买车,买家具家电等。

甥女结婚时,结婚正日子前一天,舅在甥女娘家,给甥女100~200压腰钱(零花钱)。舅随礼200~1000元。在甥女娘家,女方家吃大席。都是自己人。没有外人。

结婚正日子,甥女婿来接亲,舅给甥女婿100~200压腰钱。(小气的可以不给,压腰钱是女方家亲戚给小两口的零花钱)。甥女婿吃完茶点后,甥女婿(新郎)要在女方家上拜,敬女方的至亲,家族,亲戚,列祖列宗。甥男(小舅子)要陪着新郎磕头或鞠躬。没有小舅子就是新娘的侄男或甥男陪着姑父或姨父鞠躬或磕头。

新娘的舅舅上台,坐下。

新郎改口叫舅舅,然后给舅舅磕头或鞠躬。舅舅给新郎100-1万的上拜钱(改口费)。

一般情况下,舅舅上台都是要比叔叔给的钱要多,要么不上台,要么给大钱。

比如叔叔给侄女婿300元改口费。那么舅舅给甥女婿400元改口费。

然后舅舅在新郎家,新娘的婆家随礼。随大礼,吃大席。随小礼,吃小席。这个要提前和男方家商量。

因为送亲人员,两桌大席。

舅舅不是送亲人员。如果舅舅要吃大席,那么只能就是至亲人员。那么舅舅和姨,姑,父亲,母亲,老姥,老爷都可以吃大席。那么提前和男方家说,多做两桌大席。除了送亲人员的两桌大席。再要两桌大席。(新娘的姨,舅,姥爷姥姥一桌席)、(新娘的姑,奶奶爷爷一桌席)

送亲的叔伯,哥,婶子,嫂子要随大礼,亲家礼。虽然是两桌大席。但是还有男方家的叔伯,哥,婶子,嫂子。所以两桌相当于才是一桌。现在一桌大席,差不多800-900元。所以送亲的人员随礼1000元ok。

而姑,姨,舅,他们属于至亲。完全就是自己人吃一席。

所以给父系亲戚一桌席,他们随礼1000元。

所以给母系亲戚一桌席,他们随礼1000元。

吃完席都给新郎敬饭钱100-500元。

[题记: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只单纯的阐述在婚宴上舅舅和姑父座位的安排,欢迎讨论,不喜勿喷,谢谢!]

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中的“首喜”。没有了人类的繁衍,哪来的金榜题名时?哪里有他乡遇故知?就算是久旱逢甘霖,又有什么意义?

结婚是开启人生幸福之旅的首站,婚礼则是两个相爱的人在这幸福驿站上的仪式,更是见证幸福的时刻。而和谐、温馨、轻松、愉快的婚宴,则更能给这场婚礼带来更多的喜庆,更能获得更多人的祝福。

婚宴上的礼节,决定着这场婚礼是否最终完美。说白了,就是在婚宴如何安排舅舅和姑父的位置问题,处理不当的话,轻则让人满腹牢骚,伤害亲戚关系;重则会被人掀翻桌子,让来人笑话。

一般情况下,女方的娘家会先在结婚的头一天举办出阁仪式,邀请亲朋好友出席。在席别席位的安排上,往往是舅舅占主席主位,姑父、姨父次之。

到了结婚这一天,也就是男方家,婚宴的安排就必须得讲究了。这一天,新娘告别家人来到男方,这一天新娘为大;这一天,新娘家的送亲人员不但要坐首席,而且陪同人员也很关键。具体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根据新娘家的意见,看对方要来几个人,都是哪些人要来;男方应提前做好准备,安排好席位。

二是,要看对方要求安排几个单独的席位,男方可询问对方人员的主次,就是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三是,男方找好陪同人员,才是重中之重。要按舅舅、姑父、姨夫这一顺序进行排位,舅舅陪同女方的一号送亲人员,以此类推。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舅舅都安排到第一位,可选择一位代表,这个让舅舅家自己商量,或找酒量大的,或找会说的,或找年长的,这样的好处是,舅家不会提意见。

四是,如果女方的送亲人员少的话,可安排舅舅、姑父、姨父在同一桌陪客,但座位的先后顺序也不能随意。

五是,如果舅舅家主动提出来让位,姑父就成为首陪人员。

举几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其一:某小伙子结婚,由于舅舅身体不适没有前来祝贺,就派自己的儿子,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前来。在安排陪同送亲人员的事情上,很是让新郎家为难,照理说,舅舅最大,应为首陪,但舅舅没有来,只来了一个小孩,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舅舅的儿子就说,他父亲说了,自愿把位置让给新郎的姑父。这才解决了新郎父亲的忧愁;当天晚上,送亲的离去,舅家和姑家的亲戚还没有走,吃饭时,新郎的姑父说什么也不坐上位,非要让舅舅的儿子,就是那个十多岁的小孩坐上席不可。

这是一个典型的舅舅姑父相互谦让的例子。如果中午的时候舅家不让,婚宴就不会顺利进行;如果晚上姑父不让的话,就会被别人骂。相互谦让,相互礼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何况此时大家都还是直系亲戚呢。也只有这样,亲戚才会越走越亲。

其二,在另一个婚宴上,姑父欺负舅舅老实,毫不客气地说,自己才是首陪,并自作主张地坐到了首陪的位置上,事后,舅家和姑家还差一点反目成仇。

其三,还是舅舅和姑父为争首陪的资格,大打出手,最后新郎的父亲偏向姑父,气得舅舅当场发飙,大骂一通后,掀翻了桌子。

当然了,出现这些不和谐的场面,也和当场的婚宴主持人有很大关系,不懂礼节礼仪,不和新郎家沟通,随意而为之。

另外,在一些婚宴中,还常常出现这样的奇葩事情,现整理几例:

例子一,置亲戚于不顾,把领导放在首位。这个时候,是大家给你送祝福、贺喜的日子,是联络感情的时候,是生活,不是工作,更不是用来巴结领导和拍马屁的时候。

这样的家长糊涂之极,结果定遭人骂;这样领导官威太大,迟早会出事。

例子二,视利益关系安排坐次,不顾礼节礼仪。本应是舅舅坐上位,但还是把上位安排给了姑父,甚至还不是亲姑父,其原因就是这个姑父对新郎的父亲的生意有所帮助。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农村尤为明显,也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不一定正确。是的,但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可否认。我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更应懂礼节,知礼仪,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应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也许有人说,他们家就是姑父为大,这样说我也不反驳,只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如果你非要攻击我的观点的话,我只能你是火星人,比地球人高。自古以来,关于这方面的关系,就有很多的顺口溜或谚语,现整理几条如下:

1、甥舅如父子。

2、舅家老表大似天,姑家姨家靠边站。

3、娘亲有舅,父亲有叔。

4、姑父姨夫不是亲,牛屎马屎不是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987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