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很多技术可能不如别的国家发达。但是,星相学绝对是最发达的,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星相学可以和中国匹敌。不过说好听点是星相学,说难听点就是封建迷信了。既然这样,所以大家自然都会把这种封建迷信作为是做事情的标准。不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联系到星相,更别说是婚姻这种人生大事了。毕竟在古代可是非常看重婚姻这种事的,甚至还有人会利用婚姻来冲喜,这也可以看得出人们对婚姻的重视。
八字其实说的就是你的出生时间延伸出来的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决定你的命理层次和人生运势,我们现在熟知的生肖其实就是八字中的一个字。所以很多古人都觉得两个人的婚姻是否能够幸福就取决于他们两个人的八字是不是合适,八字不合的两个人是绝对会不被允许在一起的。一般两个人要是想要结婚,首先看的也是八字,也就是生辰八字。
在古代,想要看一对年轻男女是否有缘分,可以结为夫妻,首先就要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合。只有八字相合才可能会建立很深的感情。两个人若是仅仅只有生肖相冲,也不能代表他们两人不适合,看两个人适不适合看的是八个字到底是否适合。所以看生辰八字不是片面的,而是根据总体情况来看的。虽然利用八字去看两个人是否合适的说法似乎有一些过于片面,但是很多人依旧把它们当作是平日里行事的准则和法宝,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也许这就是古人的价值观吧!
一:从出生到十岁
对此,《礼记·内则》有云: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
这里的“子师”相当于保姆,教一些基本的生活细节,在这一点上,男孩女孩是一样的,但到了“能言”,也就是能说话的时候,区别就出来了,就开始讲究“男唯,女俞”,古语当中“唯”上声,音强,“俞”平声,音弱,从这个层面讲,“男唯,女俞”的意思就是,男孩说话可以大声,可以毫无顾忌,女孩则要柔声柔气,不能像没心没肺的二哈一样,比如《聊斋》当中的婴宁,见人就毫无顾忌的大笑,而且还不晓得把嘴巴堵住,这简直就是离经叛道,是坚决不允许的。
玩耍
孩子说话一般在一岁左右,一岁左右的时候,就将男女分开,而且还是这种细节上的分开,如此一直到了七岁,便开始“男女不同席,不共食”,都是兄弟姊妹,连一个桌上吃饭都不被允许,事情就能做的那么尴尬,然而,这才哪到哪儿,也许,这个时候男孩女孩还偶尔能到一起玩耍,但到十岁之后,便连一起玩耍也不可能,因为,很正规并且区别很大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二:男女之间的区别
到了十岁,男孩“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出外就学,学习文化,学习安邦定国的道理,而女孩呢,古人是不主张女孩识字的,因为有一种很荒唐的说法,认为女孩识字会“怨”,会“*”,这种说法有何根据不得而知,但却因此留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出外
后世一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思就是要女子 “才”与“德”必须具备一样,在二者之间做个选择,然而事实上呢,不是,而是不需要女子有才,只需要女子有德。
出于上述理论,男孩女孩十岁之后 ,接受的教育就此区分开来,而且,还是一生的分水岭,从此,男孩女孩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前面也说了,男孩十岁之后要出就外傅,那么女孩呢?
要深处闺房,受以“姆教”,什么是“姆教”?
待在闺房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且也不找人教女孩识字,而是选择家中公认的,在女范方面很有经验,并做的很好的长辈,这人既可以是自己的母亲,也可以是别的长辈,大体上教女孩七件事。
姆教
分别是:执麻枲、治丝蚕、织纫、组紃、纳酒浆笾豆、菹醢,助奠,前四件女事以供衣服,后四件观于祭祀,也就是说,从十岁开始,就要为将来给人家当媳妇准备了。
这样的教育一直持续到十五而嫁 ,或者二十而嫁,也就是一直持续到出嫁,家里的教育便基本完成,接下来就该进行必修课,出嫁前三个月的突击教育了。
三:出嫁前的突击教育
古代的婚姻讲究个“合两姓之好”,结婚从来与爱情无关,而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为了维系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那么,女孩出嫁前的突击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礼记·昏义》说的非常详细,曰:
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以成妇顺也。
出嫁
妇人在出嫁前的三个月,无论如何都要教之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就是为了教会女人“妇顺”的美德,只有到了这个地步,婚前教育才算彻底完成。
那么,什么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项内容也称之为“四行”,四种良好的品行,至于含义,东汉班昭在《女诫》当中解释的非常清楚,曰:
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犬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
翻译过来就是:有贞节、知廉耻;说话过脑子,不恶语伤人;服饰整洁,按时洗澡;以及专心家务,待客周到。
大家都知道在现在不管是表亲还是堂亲都是不可以结婚的,那么在古代的时候表亲可以结婚而堂兄妹却不行呢?其实这和我们中国的社会有很大的原因。
大家知道在我们中国孩子生下来是要随父亲的姓,而在古代就连妻子都要随丈夫的姓氏,而表亲却是父辈的姐妹,而结婚之后就随夫家的姓氏,孩子也是随夫家的姓氏。
正如古代的一句话,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泼出的水,所以古代人认为女儿所生的孩子和自己的血缘并不太认同,因为中国是父系社会,孩子都是围绕着父亲来的,从孩子生下来就是和父亲为主,所以在古代对于表兄妹并不认为有违被什么伦理关系,而堂兄妹因为都是父亲兄弟所生,而且姓氏相同,在中国古代同姓是不能结婚的,哪怕是没有血缘关系也不行。
这现在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奇葩,同姓不能结婚,而有着血缘关系的表兄妹却可以结婚,这可以说是在没有科学依据的办法,但是这些认知 的错误还是很大的。在以前古代的社会制度中宗族是有着特别大的权威的,而这些事情都是有宗族所影响着,在一个宗族里都是父辈为主的,而父辈的姐妹是不许如族谱的,因为在古代认为女儿都是为别人家生的。
而在现在有着科学的方式让我们不会再违背伦理,同时也可以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婚,无论她是否和你同姓。
仁宅莺迁鸾凤舞,欣逢吉日与良时,陇西得厚承天佑,福禄骈臻献祝词。
新娘美貌似天仙,天地注定好姻缘;在家父母好教练,应敬老教少年。
手捧甜茶讲四句,新娘好命荫丈夫;奉敬家官有上取,田园建置千万区。
声声听,银漏隔花移。授婢好教安凤枕,背郎悄自抹胭脂,羞煞剔灯时。
新娘女德好品行,学校教过女学生;甜茶相请真钦敬,配夫发达万年兴。
香衾暧,准拟作鸳巢。绮丽暗通鹦鹉语,温存新作凤鸾交,花妥学莺捎。
自是传家彩笔真,择婚闺秀辩琴人,郎才女貌桃华宴,珍重同心达道身。
好田也着好种子,播种着爱应时机;_某双人着欢喜,协力合作生双生。
美誉鲲南翰墨香,月明光耀读书堂君女乾坤定,宜室宜家五世昌。
鸥鹭联盟萃一堂;于归志庆颂隆昌,君喜凤如心愿,女祥龙得意偿。
佳期正值小阳春,风暖华堂拥玉人,应是三生缘夙定,漫教相敬竟如宾。
沉酣处,仙液沁霞丹。豆蔻香舒春,差蘼睡足夜阑珊,绣幕不知寒。
_某生做平平美,有缘千里来做堆;青春时代真宝贵,天降甘霖花开心。
良宵羹给两清谐,海誓山盟白首偕,为祝兰闺春画永,月圆花好唱吟怀。
四时秋独好,今夕更何如,明月银河渡,灯花绣阁舒;蓝田种璧夜,京兆画眉初,人鉴辉双玉,相将挽鹿车。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古早周公定婚礼,男女配合著成家;新郎新娘好体格,第一亲蜜是夫妻。
天成佳耦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花烛洞房亲结吻,春宵一刻胜千金。
新娘真美真好命,内家外家好名声;吉日甜茶来相请,恭贺金银满大厅。
结婚重负百年连,相让和谐更爱坚,好合良俦无尽福,兴家立业出人前。
与现代社会不同的是,古代的人普遍结婚比较早。尤其是在宫里,这些人有的还没成年就结婚了,所以很多人结婚的时候都不懂事。
我们都知道,人们结婚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尤其是在古代,结婚意味着繁衍后代。所以问题来了。这些人未成年,不懂事,更别说性了。所以这些人结婚这么早,他们肯定需要有人教他们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性教育是每个人从童年到成年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在古代,皇帝的子女往往与国家有关,所以他们的性交也是最重要的。在古代,每三年有一次选秀,为皇帝充实后宫,延生子。
女修入宫往往是清白的,但皇帝的第一次不是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清朝皇宫明文规定,皇帝结婚前必须熟悉离宫的技巧。宫中会选出八名品行良好的宫女供皇帝测试。八个宫女运气好了以后,虽然不能被封为嫔妃,但是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也不再像其他普通宫女一样从事劳动,这是一份美差。
清朝康熙皇帝8岁登基,妻子赫赛日哈拉结婚时才12岁。但他们是青梅竹马,“来了小跑转圈扔青梅”,“羞未开”。年轻的康熙皇帝和爱的种子的赫赛日哈拉是一对幸福的夫妻,婚后甜蜜相爱,生活非常和谐,彼此感情深厚。
晋武帝司马燕在儿子结婚前,派了一名宫女到太子的东宫,教他如何持家。宫女出了东宫就怀孕了,只是太子还不知道。孩子活泼乱了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
奶妈除了宫女,还是皇帝的性启蒙老师。奶妈从婴儿期到成年一直陪着皇帝,也算是个贴心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奶妈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石湾。成熟而富有的石湾很受皇帝的宠爱。因此,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爱幼美!
其实陪伴皇帝长大的不是他们的生母,而是他们的奶妈。尤其是那些没有过好童年的皇帝,会更加依赖奶妈。所以,历史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皇帝登基后娶奶妈为妻。
古代女子结婚不管娘家经济情况如何都会准备嫁妆让女子带过去。当然这些嫁妆中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其中有的一些还是比较难以启齿的,比如一些用于闺房的,为了女子能很好的侍候丈夫,两个人的洞房比较和谐一些,所以会准备一些这类东西以备不需之用。
而且在古代,女子的嫁妆是根据家庭情况来给的,所以嫁妆里的东西自然就不是统一的,富裕的家庭可以为女儿送出车子房子,贫穷的人家尽管拮据,也会送出衣被、家具等生活用品。但是自古以来,嫁妆都远比彩礼要丰厚。
而且父母之所以会给女儿准备那么丰厚的嫁妆也是主要为了可以让女儿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嫁妆用来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嫁妆的多寡可以体现女方家的经济实力,给女儿在婆家争取地位。
至于说,会有一些比较难以启齿的物品,那应该就是闺房乐趣的东西,还有让夫妻洞房花烛夜可以顺利一些,所以才会准备这些东西。
还有就是古代女子非常注重贞洁,所以才会准备白丝帕,娘家为了证明女儿的贞洁,陪嫁品中必然有一块白丝绢,新婚之夜后要有点点落红。还有会为了增添情趣会准备一个开裆裤,就是为了新婚之夜可以调节一些情趣气氛。
总之,古代女子出嫁娘家会为了女子准备很多东西,会考虑到方方面面,古代女子就是靠着家室可能才会获得一下更好的地位。
如今在我们的身边总能听到有人唠叨,回家时被父母、亲友逼婚了,心中如何无奈迷茫之类的话。
是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我们自古以来秉承的传统。只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想早婚,甚至崇尚独身主义,慢慢地将这种婚姻观念淡化了。但在古代可不是这样,特别是女子,一旦到了结婚的年龄,尽管她们口上不说,心里其实还是很着急的。
下面,就如我们来感受一下《摽有梅》当中这位迟婚女子的焦灼之心吧。
『原诗』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夕!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摽(biao),打落下来。
有,语助词。
梅,梅子。
实,梅树上结的果实,梅子。
庶,众多。
士,男士。
迨(dai),及早,趁着。
吉,好日子。
顷筐,《卷耳》中提到的斜口筐。
塈(ji),取。
谓之,是告之。意即不必备礼,不必趁好日子,只要向我求婚就是了。
『译意』
梅子熟透往下落,树上还有七成果!要向我求婚的众男士啊,趁着好日子快来吧!
梅子熟透往下落,树上只有三成果!要向我求婚的众男士啊,趁着今天快来吧!
梅子熟透往下落,一捡就捡一大箩!要向我求婚的众男士啊,只要有你一句话!
『解析』
在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十五到二十岁。如果过了这个年龄还没嫁出去,会遭人耻笑,并且越是嫁不出去越是不好嫁,便会有留在娘家的危险。所以,那个时候的迟婚,对女子而言是十分恐惧的。
这首《摽有梅》就是描写古时一位待嫁女子随着自己年龄渐长,心情越来越焦灼的诗。
本诗一开头就以梅子成熟一颗颗往下落,越来越快的情形,来形容女子的青春易逝。第一小节还有七分果,第二小节就只剩三分了,而到第三小节树上已经所剩无几,地下早已一筐一筐的了。
树上还有七成果时,说明女子大约十五六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婚嫁年龄,所以这个时候,女子盼望向她求婚的男士能挑个好日子快快来。而当树上的梅子很快仅剩三成时,说明女子的年龄已到十七八岁,这个时候,“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向我求婚的男子就不必选好日子了,今日备好礼就快快来吧。可见,此时的女子已经露出着急的心态。
然而,等到梅子枝头空空,地上梅子“顷筐塈之”时,女子险些要错过好的婚嫁年龄了,已经二十岁。这个时候,求婚的男子就不要说不必择良辰吉时,就是彩礼也不要备了,只要来求婚就可以了。此时此刻,女子的焦急之态,溢于言表。
三节当中,“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表明待嫁女子的心情,一步紧似一步。由此足以说明,古代婚嫁观念对女子的苛刻和影响之大了。
我国古代礼制规定,男士最迟三十当娶,女士最迟二十当嫁。礼制的所以防范人,其作用还是疏导人。所以,周礼又规定,在仲春之月,令未婚男女相会,大家自由交往,而不必备礼而成婚。即使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私奔也不禁止。
这是周礼的变通,特别的人性化,给未婚男女提供方便。而《摽有梅》就是描写这一礼俗的。可见,我们印象当中古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苛刻婚恋观,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最起码对那些迟婚的男女考虑的还是很周到的。想必这也是我们的礼制一直以来被被古人所尊崇的缘由之所在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