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的热血青年。根据趣妈网显示。1909年,于化龙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城北25里外大河村的一户书香家庭,其父于堃不仅接受了传统教育,后来还考取了郑州师范学堂。1929年,于化龙投笔从戎,由于思想进步,选择了较为开明的冯玉祥部,加入了西北军。于化龙文化基础好,被部队送到军官学校培训学习,在部队期间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解放初期,苗寨年轻的联防队长黛乌和边防军张连长从岗哨走来。美丽的姑娘蓝蒡看到了他们,含羞地低下了头。因为她正爱着坚强而热情的黛乌。人们迫切地希望政府的马帮到来。他们需要卖出自己的粮食和棉花,也希望买到需要的盐、用品和农具。“政府的马帮一定会来的。”张连长肯定的答复着人们。
这时,隐藏在苗寨开小店的蒋匪帮残余分子李三,不断地抬高食盐的售价,破坏人们安定的生活。他还利用这个机会拉拢联防主任拉若埃。忠厚的拉若埃虽然没有上当,可是也认为这个坏蛋变好了。
“马帮出发了!”边防军张连长接到了区委书记的电报。这是各族人民的希望。张连长为了保护马帮安全到达,决定连夜抄小路赶到紧挨国境线上最险要的嘎帮渡口迎接马帮。黛乌兴奋地要求给边防军带路。匪队长毕根,化装成瑶人的模样,偷过了界河混进苗寨。李三把马帮出发的消息告诉了他。毕根急忙赶回报告匪司令。他们妄图抢劫马帮,截断政府和边疆各族人民的联系。哈尼寨的青年们,来到苗寨帮助收割。青年男女愉快地对唱,歌颂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儿童团也忙着给马帮准备街棚。
可是,李三却暗地散布谣言,欺骗落后群众说,从哈尼寨传来马帮在嘎帮渡口出事的消息,从中破坏苗寨和哈尼寨的团结。马帮的铃声从山坡的树林里传来了。区委书记率领着长长的马帮走向嘎帮渡口。马帮不但带来各种各样的日用品,还带来了大批的新式农具。大批的医务工作者也随着马帮来了。偷越界河隐藏在山间草丛中的蒋匪残余,看到马帮向嘎帮渡口走去。他们企图占据嘎帮渡口的山顶。边防军恰好赶到那个山顶。蒋匪残余立刻被打得狼狈逃窜。
在嘎帮渡口,马帮和边防军会合了!苗寨的街道上挤满了人群。人们满脸喜色。马帮运来的货物在街上出售了。食盐一万元(旧币)四斤。奸商李三出卖五万元一斤食盐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残匪又筹划着新的阴谋。一天,哈尼寨突然得到一张残匪的通知单,说要哈尼寨准备500担粮食迎接路过的匪军。哈尼寨联防队长连忙赶去报告边防军。张连长和区委书记仔细分析了敌情。他们判断,残匪是在声东击西,意在抢劫马帮运来的货物。但为了让哈尼寨群众安心,以防万一,还是派了一支部队去了哈尼寨。
夜间,蓝蒡和密乌在哨岗放哨。他们发现山坡下有草动的声音。残匪分子李三强作镇静地从草丛中站了起来。他伪称是奉命来接岗的。蓝蒡和密乌正在犹豫的时候,李三打倒密乌夺去了火枪。蓝蒡机警地叫密乌回寨报信,自己急忙吹起了牛角号向边防军告警。匪军们拥上了北哨岗。蓝蒡被李三绑走了。边防军和联防队早已有了准备。听到北哨岗的警报,张连长立刻派战士前去阻击敌人。黛乌听到蓝蒡被俘去的消息,非常愤怒,冲出战壕要去救蓝蒡。区委书记劝阻了他,要他到哈尼寨去调回支援哈尼寨的部队,截住残匪退路。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蒋匪帮残余被消灭在界河边上。黛乌打死李三,救出了蓝蒡。
市场上挤满了各族人民。人们满意地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拉若埃给女儿蓝蒡办嫁妆。黛乌的妈妈也给儿子准备结婚的物品。街棚里到处洋溢着各族人民团结、幸福的欢乐。经过了一番波折的黛乌和蓝蒡,爱情更加深厚了。他们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保卫住美好幸福的日子。
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一个名叫弥渡的小镇,镇上的人民过着淳朴而简单的生活,镇上唯一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是一个老秀才,在镇上德高望重,受到人们的尊敬。他有两个儿子已经在省府做官,家里只有一个美丽的女儿阿翠天天在身边陪着,被老秀才视为掌上明珠。话说,镇上还有一家是猎户,家里的父母已经双亡,只剩下一个十六的小伙子阿灵。当时镇里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个花豹下山害了镇里不少人的性命,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不顾自己的危险,只身为民除害。当大家听说这个事情,都敲锣打鼓的欢迎他们的英雄,视作他们的恩人,当时全镇的人民都为此庆贺,并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庆的仪式,最后送他回到自己的三间茅草房。而当时才十四岁的阿翠跟大家一起到了阿灵的家的时候,对他家的情况很是同情,因为他家里又乱又脏。她回到家后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她母亲说,他家里只有他一个男孩子,没有人照顾,这样子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可怜的。你如果不希望我们的英雄家里这么差,可以去帮他呀。听到母亲这样说,她就带了几个其他的小姑娘一起去他家里帮忙收拾打扫,整理房间什么的。时间长了之后,两个人就产生了真挚的感情,谁也离不开谁,这样两人就私定了终身,并相互许下承诺,阿灵非阿翠不娶,阿翠非她的阿灵哥哥不嫁。大概这样过了两年,两人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阿灵决定要迎娶自己的心上人,于是他请了媒人到阿翠家向他的父母提亲。刚开始的时候老秀才并不允许,他认为他的女儿怎么能嫁给这样一个连正儿八经的家都没有的穷小子呢,但是一边阿灵向他苦苦哀求,求他千万要答应,另一方面小翠的又哭有闹,并宣布自己非阿灵哥哥不嫁,没有办法老秀才终于答应他们的婚事,但是提出了个条件,阿灵必须在三年内盖起白族人都要的三间青砖大瓦房(也就是“三坊一照壁”)。但是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哪有这样的财力呢,但是他也只能答应。
回去之后,他一直闷闷不乐,好在他在世界上还有唯一的一个亲人,他的二叔。正好他的二叔这时候走马帮回来了,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讲了他的为难事。他二叔就告诉他,他可以把家里所有的财产拿去买几匹好马,跟他去走马帮。(弥渡是滇西古城,西汉元封二年汉以滇西祥云、弥渡、凤仪、宾川四地置云南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一年云南县仍治四地属永昌郡;蜀汉建兴三年蜀汉置云南郡,治永安、遂久、楪榆、邪龙、姑复、清蛉、梇栋、云平、云南9县及今大理州、丽江,姚安地区,治所先于祥云,后在云南驿;唐开元年间唐于云南郡封云南王;唐贞元年间,唐置云南安抚司,辖地“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接摩伽托,西北接土番,西南接骠,北抵益州,东北接黔巫。”宋置云南节度;元初设云南行中书省;明置云南承宣布政司云南府,一部属贵州、四川,与缅、老挝、越南接;清至今大致相同。弥渡是云南名称渊源最早的四地之一。今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弥渡县。有资料说,弥渡地名名称是传说远古弥渡地区,水潦弥漫,船行其间经常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迷失渡口所称“迷渡”,后为吉利,改“迷”为“弥”,始称“弥渡”。公元前109年汉置云南县,汉武帝为通身毒道,在昆明湖演练水军,准备与昆弥族在洱海展开水战。洱海距汉都数千里,中外商贸来往,汉使传节都不迷路,怎么会在全国整体中方寸之湖中迷失渡口。本地土著民,对生存环境了如指掌,更不会连生息之地的渡口都找不到。洱海地区是古昆弥族集居地,很长时间,洱海以北昆族势强,洱海之南弥族势大,“弥渡”是弥族弥人之渡口,久传成为地名称谓。就如同现在昆明地区“官渡”,就是汉置拓东城时官船专用渡口,久传成为地名。现在滇池水面缩小,渡口已成旱地,名称沿用下来。
古籍载:昆明“地当蜀去身毒道途中”,是古丝绸南路要冲。汉使在印度集市看到蜀地生产的筇竹杖和枸杞酱、及中原生产的夏布,就是通过这条对外贸易之路运出的。大理点苍山之麓有史前考古遗址30多处,出土石斧、石刀,陶器,与华北新石器时代晚期所见的相同,与甘肃出土的更为接近。石刀磨制精细,刃部锋利。“洱海昆明人,为古羌之一支,属羌文化系统。”今彝族就是古羌的遗支。随着古南丝绸之路因昆弥阻截汉使的废弃,弥渡、云南驿等国际通道的驿站变成国内通道的支线,其政治、经济的重要性减弱,但却因对内、对外的逐渐避塞而保留下大量的古文化元素。)
阿灵经过一番思量,虽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心上人,但是为了两个人的未来,也只能这样做了。终于,他告别了自己的心上人,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阿翠,走上了马帮这条艰难而危险的路,他是不敢不回头,是怕一回头热泪就滚落下来,就再也不舍得离开自己心爱的人。马帮的路上是很危险的,不光是沿途的山险峻难走,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不如土匪,土匪不会跟他们直接硬抢,一般都会选择阴险的手段,比如在路途的水源中下毒,也有可能开黑店,在酒水和饭菜下毒,所以走马帮的师父都会送自己的徒弟三样礼物:一样是一套银制的碗、筷子和酒杯以验毒,一样是匕首以防身,还有一样是翡翠貔貅,以招财保平安的。所以他从他二叔那也得到了这样的一套礼物,他就跟他二叔一起开始了马帮生活。马帮生活总是充满危险,他们后来走到一个地方,遇到了一帮土匪,并被他们包围,他们得首领叫刘一刀,意思也就是他手下的败将他从来就是只给一刀,也就是将别人的脑袋一刀斩下,他曾经放言说,如果有谁能打败他,他就愿意做谁的手下。这时候阿灵站出来说他愿意跟他决斗、刘一刀让他挑选武器,阿灵说你是前辈,为了尊重你,我也选择刀。终于阿灵凭借自己的好功夫胜了刘一刀,闭眼等死的刘一刀只听带刀落地的声音,阿灵并没有要他的性命,他真的心服口服并按着自己的诺言做了阿灵的手下。这个事件之后,阿灵虽然年纪轻轻,但也被推选为大马帮的二锅头,并在当时的茶马古道上享有声誉,得到大家的尊敬。
而这边阿翠天天在翘首期盼着自己心爱的人的归来,她经常也能听到从茶马古道上传回来的关于阿灵的英雄事迹,并甜在心里。另一方面也为这件婚事到底能不能成担心着,于是吃不着睡不香,日渐消瘦,老秀才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又答应说,不管阿灵有没有能力盖三间青砖大瓦房,只要阿灵回来他们就可以结婚,这样阿翠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不再担忧,但还是每天都在小桥上等待自己的心上人。
就这样一晃两年多过去了,眼看着约定的日期也要到了,阿翠终于也等到了心上人的归来,成为了二锅头的阿灵攒下了钱,按约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盖起了不止三间青砖大瓦房,而是白族人最正规的“六合同春”,并迎娶了阿翠。两个相爱的人终于在一起了,阿灵送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翡翠手镯给阿翠,他们当地人认为,人的心是由五瓣组成的,把玉镯套在自己的心爱的左腕上就是把心爱的人心给套住了,再也不会离开自己了,他也把这只镯子套在了阿翠的左手腕上。
结婚的时候,阿翠的两个哥哥也从省城回来了,这次他们的婚礼盛大而热闹,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参加。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新婚之后过了一阵,阿灵还是要继续跟大家走马帮的,他又得离开他的阿翠了。他们镇上的人看他走马帮回来可以挣到钱,都可以盖起房子,迎娶媳妇,就请他也带几个人去走马帮。经过挑选,这次走的时候他收了三个徒弟,他照例也要送他们每人一套礼物,其他礼物都凑起来,只有翡翠貔貅难以集全,因为当时的弥渡是个小镇,没有玉石作坊,想了很多办法还是差一个翡翠貔貅,没办法他只有把自己的那个翡翠貔貅送给了其中一个叫阿鹏的徒弟。可是他不知道开过光的貔貅是不能送人的,那样会把自己的财运和平安给带走的。就是这样他们又踏上了走马帮的路,由于没有经验,阿鹏把牵马的绳子在自己的手上绕了一圈,经过一个悬崖的时候,他牵的马失足掉了下去,他就被带了下去,虽然他及时甩脱了绳,但是也只来得及抓住旁边的一个小树。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候,阿灵下去抓住悬崖边得一把草,脚下踩着一块石头去救阿鹏,这时候在大家的帮助下把阿鹏救了上来,就在这时,阿灵脚下踩的石头松动了,手里只抓着一把草的阿灵就这样就掉下了万丈悬崖,所有人都悲痛欲绝,最后在悬崖下找到了阿灵的尸体,然后火化了把他送上天堂。按照当地习俗,这样子阿翠就得一辈子守寡,他们觉得这样对阿翠太残忍,因为她还很年轻。就决定集体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说是马帮走到缅甸的时候,阿灵变心了,被当地的有钱人招赘做女婿了,这样阿翠就可以再嫁了。他们就这样决定了。
他们带着沉痛的心情回到了弥渡,他们也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镇上的所有人,请他们一起圆这个谎,所有的人都答应了。一直在期盼的阿翠见到了所有的人唯独没有阿灵的身影,于是她最后按捺不住请他爸一起去马帮住的客栈问马帮的大锅头也就是阿灵的二叔,问她的阿灵哥哥怎么不见呢,他二叔就装着很生气的样子说:“不要跟我提那小子,那小子变心了,他到缅甸的时候跟别人结婚了,你不要再等他了”。可是听到这话的阿翠并不相信,她呆滞着只是用自己的右手抚摸着左腕的翡翠镯子,嘴里念叨着说,“我不信,我不信,我的阿灵哥哥不会变心的…”看到这样情况的马帮觉得实在不能面对,也没有多休整,第二天就匆匆的上路了,这次他们专走远路,尽量绕过弥渡不回来,就这样过了三年,他们认为都过了三年了,阿翠这会该嫁人了吧,他们就回了思念已久的家乡,没想到,刚进镇,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像多年以前一样,现在小桥上用右手抚摸着左腕上的翠镯期盼着,是阿翠。看见这样的情景,他们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他们又过来劝她,她仍是不相信。他们带着愧疚的心情,第二天又继续上了路,他们这次又是三年未归,归来看到的一如当年……他们又上路了,这次他们走得更远,这次一晃就是四年,这次他们想着再怎样,阿翠这会该又嫁人了吧,于是他们又回到弥渡,没想到阿翠依然如当年一样站在小桥上翘首企盼……这时候,阿鹏再也忍不住了,“扑通”一声向阿翠跪下了,说自己对不起他们,是当初阿灵为了就他才牺牲了自己,阿灵从来没有对不起她……听到这样的话,阿翠的表情只是呆滞,也不说话,连眼泪没有,这次大家都害怕了,越是这样,说明她的悲哀太深,这是非常不好的情况。这时候有很多人来劝她,劝她想开点,想哭就哭不出来,可是没用。有人去把她的爸妈请来劝,也没用。这时候有人把阿鹏的母亲也请来,阿鹏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过来看就有了主意,就劝他说,我们家阿鹏的命是阿灵救的,阿鹏的命就是阿灵的命,这样吧,以后阿鹏的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送给你做你的孩子吧,这样好吗?她跟阿灵之间还未曾有一男半女,这样她才会有寄托。这时候,夜晚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她眼里有两行清泪流出,对着皎洁的月光,她开口唱出了: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一阵轻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哥!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车子开出昆明,经过滇池、穿过楚雄彝族自治州,就到了大理市。到达大理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2点半的时候,我们就被安排下住宿,第二天正式开始我们的大理之行。晚安了,大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