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山歌属山歌体裁。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弥渡县城过去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
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
弥渡民歌基本特征
弥渡民歌演唱形式多为男女对唱,且都用假声(小嗓)演唱,音域一般在一个八度半内。调式基本都是羽调(6)式,从曲式结构看多为三段体,即A+B+C,其中,“B”段一般是衬句,如“小哥啊,我说给你”之类。
词多为上下句,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创作,曲调结构比较松散,同一地区不同演唱者处理方法也不同。此类曲调一般无伴奏。
脚夫调和弥渡山歌都是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歌曲,它们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
脚夫调是一首陕西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它在表现脚夫赶脚时的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中,极富情感色彩。
弥渡山歌则是流传于云南省弥渡县的一种民间歌谣,也是弥渡县各民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弥渡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吸引着无数听众,歌词朴素自然,曲调简洁优美,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总的来说,脚夫调和弥渡山歌都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歌曲,前者以表现脚夫的情感为主,后者则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
641人。根据弥渡一中校园方网信息显示弥渡一中高一、高二、高三各设有十二个班级,三个年级实有人数1947名,其中高一年级658人,高二年级648人,高三年级641人。弥渡一中坐落在县城东面,文笔山脚下,位于弥渡县弥城镇文笔中路4号。弥渡一中前身是创办于1876年的中和书院,1926年省教育司正式批准创办弥渡县立中学。2012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跻身于云南省优质高中行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