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仪式步骤拜天地

婚礼仪式步骤拜天地,第1张

拜堂又称拜天地。汉族婚姻习俗,起源约在北宋时期。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下面,结婚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结婚拜堂仪式流程以及拜天地由来等相关内容。

结婚拜堂仪式流程

  结婚拜堂仪式的由来:

  现有史料上,未见汉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记载,但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有个故事,可证明拜堂风俗始于晋代的徐州。

  书中说,当时有个叫王浑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个。续娶之妻为颜氏,是个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他们拜堂时,颜氏先拜王浑,然后王浑准备答拜。这时,有人对王浑说:你是一个州级高官,怎么可以拜她?王浑就没有答拜。为此颜氏非常恼怒。

  尽管这对夫妻的对拜没有最后完成,但说明当时的徐州的确存在拜堂风俗。

  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浑还是要答拜的。这也说明,夫妻互拜的风俗刚刚兴起,王浑不拜也就不拜了,后来风俗成熟时,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齐皇帝举行婚姻大典时,夫妻也要互拜的。不过仍是女先跪拜,后起;男后跪拜,先起。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

结婚拜堂仪式流程

  结婚拜堂仪式流程:

  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婚礼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结婚拜堂仪式流程

  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引赞:跪,献香烛。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

在古代,人们比较迷信,对天和地都是很尊重的,在结婚时,要感谢天和地为我们提供生存的环境和资源,所以要先拜天和地。而且人们很相信神话传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天和地孕育出我们,我们在成家立业之时,要先拜谢天地。

虽然现在人们已经不迷信了,但是内心之中对天和地的尊重并没有减少,在很多地方仍然有拜天地的说法。其实,拜谢天地和拜谢高堂的意思是一样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操劳半生,在成婚的时候,我们要向父母跪拜,感谢他们的生养之情,但是天地赋予我们的恩情大于父母,所以要先拜天地。以此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尊重。

其次,在古代,人们做一件大事时,都要先通告一下天和地,寻求他们的护佑,和婚礼上的拜天地也有这个意思。我们向天地跪拜就是在告诉他们,这对新人选择了彼此,以天地为证,今后必将忠于对方,尽心尽力的过好每一天,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我们受到大自然的馈赠,才得以生存至今,所以,对天地始终怀着敬畏之情。这拜天地也不是随便拜的,拜天地首先要选一个正确的方向,一般面向东南较为适合,也有婚后“红红火火”之意。更有乞求上苍保佑,希望结婚之后多子多福,日子红火,美满的意思。所以直到今天,也是先拜天地,当然,西式的婚礼就要除外了。

结婚时是否可以两头拜天地,取决于不同地区的习俗。

在一些地区,传统的结婚仪式包括两头拜天地,这是为了在亲戚和朋友中营造出礼仪比较完整的印象。然而,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年轻人会选择在各自的家门口举办婚礼,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不需要两头拜天地。

所以,是否需要两头拜天地,应根据当地的习俗和双方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其实现在从很多电视剧或者戏剧里都能够看到,古代人结婚的时候都要进行拜天地。而且还要拜高堂和夫妻对拜,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这是结婚的重要标志,就相当于现代人去领结婚证是一样的。在古代的时候拜天地放在首位,其实这跟我们的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在道家的思想里,是有了天地才会有万物,然后再有人。

所以天地算是给人类和万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可以让人类来进行繁衍生息,所以天地是地位比较高的。所以也就是说,人类要对天地存一些敬畏的心,不能忘本。要时刻记得天地对于人类的恩惠,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会有拜天地的这个要求。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不管是宫中还是民间,一般有盛大的活动的时候,都要来祭天拜地。

这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的这些愿望,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心。结婚的时候是需要有很盛大的仪式的,而我国在传统文化上并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就用天地来进行代替。西方人结婚的时候,一般会到教堂去对着上帝许下自己的诺言,然后通过神父来见证。而且还要在上帝面前进行立誓,来表达自己的真心。

那么在我国的古代举办婚礼的时候,要进行拜天地,其实也是对于爱的一种承诺。只是把这种立式的方式变成了拜天地,也就是说把国外的上帝当成了天地,这也是一种无声的宣誓。而且也相当于是把男性比作天,女性比作地,这样双方结了夫妻,也是天作之合。两人要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关系,而且要进行繁衍后代,那么也就是表达自己对于天地的尊敬,这也是教育人们要敬畏自然。

拜堂,中国传统婚姻礼仪。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拜堂之后,即正式结为夫妻。那么你知道什么叫一拜天地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一拜天地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因古代婚礼中的交拜礼都是在堂室举行,故称。又称拜天地、拜花堂、拜堂成亲。广泛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汉、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该风俗。

南北朝时,夫妻对拜固定为婚姻礼仪。唐以前北方地区民间称“交拜礼”,在特设的青庐饰青布幔的屋子举行。唐时“拜堂”一词正式出现。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近代多于当日辰、巳、午中的某一个时辰举行。一般在男方家堂拜堂中的夫妻对拜前设供案,置香烛,陈祖先牌位等。

拜堂之始,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乐此,礼生即婚礼主持人诵唱:“香菸缥缈,灯烛辉煌,新郎新娘齐登花堂。”新人就位,随礼生诵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如仪依序跪拜。在封建社会,新郎新娘先至家庙参拜祖先,之后夫妻行交拜。浙江省海产地区称男家迎亲时在花烛之前向天地三拜为拜堂。现代婚礼多不跪拜,改行鞠躬礼,对父母鞠躬、夫妻相对鞠躬的形式,不拘成规。

古时给新人说一拜天地的人叫叫傧相拜堂之俗起于何时,尚待考察,但至迟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较为流行。唐人王建《失钗怨》一诗中吟道:“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

司马光在《温公书仪》卷三说:“古者妇人与丈夫为礼则侠拜。乡里旧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盖由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故也。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相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

在唐代,这项礼俗又叫“见舅姑”,即为拜见公婆。这是一项十分隆重的仪式,一般在次日举行。新妇见公婆后,还要依次见过婆家尊长和男女老幼一切亲属,新妇在明亮的蜡烛前端坐三天,由亲属们观看、闹房。在唐朝,这一礼俗又称为“观华烛”。唐朝诗人朱庆余作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就是指这一婚俗。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式如下: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通赞:启轿,新人起。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引赞:新郎新娘就位。通赞:新郎新娘进香。引赞:跪,献香。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换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2]。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婚嫁》:“出轿时,用米袋直铺至花烛前,新娘脚踏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参拜天地叫拜堂。新人对席互饮曰合卺。以红绿绸新郎新娘各持一端曰牵红,送入洞房,并坐床上,用果子遍撒,曰坐床撒帐。”

拜堂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宋人拜堂之俗说:“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缎、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疋回之,谓之答贺。”“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写晁梁娶亲:“四月十三日,姜宅来铺床。那衣饰器皿,床帐鲜明,不必絮聒。晚间,俗忌铺过的新床不教空着,量上了一布袋绿豆压在床上。十五日娶了姜**过门,晁梁听着晁夫人指教,拜天地,吃交巡酒,拜床公床母,坐帐牵红;一一都依俗礼。拜门回来,姜家三顿送饭。”

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时候。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1],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

“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唐代,新婚之妇见舅姑,俗名拜堂。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

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南北朝时,夫妻对拜固定为婚姻礼仪。唐以前北方地区民间称“交拜礼”,在特设的青庐饰青布幔的屋子举行。唐时“拜堂”一词正式出现。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近代多于当日辰、巳、午中的某一个时辰举行。一般在男方家堂拜堂中的夫妻对拜前设供案,置香烛,陈祖先牌位等。拜堂之始,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乐此,礼生即婚礼主持人诵唱:“香菸缥缈,灯烛辉煌,新郎新娘齐登花堂。”新人就位,随礼生诵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如仪依序跪拜。在封建社会,新郎新娘先至家庙参拜祖先,之后夫妻行交拜。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晋中、晋南等地,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忻州等地,洞房门头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

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灯”。

雁北平鲁一带,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

晋中、晋南的一些地方,则把弓箭悬挂在墙上。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有“踩四角”的习俗。

上午七点到下午一点左右举行。娶女的人家在家堂前置香烛,陈祖先牌位或遗像。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花生、红枣等,上面帖双喜字。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然后礼生育唱,新郎新娘就位跪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交拜后入洞房。换代婚礼改行鞠躬礼。

新郎、新娘进门后,有撤谷豆、抱毡等习俗,接着要“拜堂”。古代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红盖头,入洞房时由新郎用秤杆揭开,一说是由婆婆揭开。《醒世姻缘传》说:“新人到了香案前面,狄婆子用箸揭挑了盖头。”《梦梁录·嫁娶》载,新妇人门“赳择官执花斗,盛五谷豆钱彩果,望门而撤,小儿争拾之,谓之撒谷豆。” 《谈征·事部》:“今人娶妇,舆轿迎至大门则转毡以人,弗令履地。读白太傅〈春深娶妇家〉诗云:‘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则此俗唐时已然矣。”

赵翼《咳徐丛考·拜堂》卷三十一:“新婚之三日,妇见舅姑,俗名拜堂。”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说:“妇拜、婿答拜,婿为举蒙头。”

朱轼《仪礼节略》说:“吴东莱婚礼……女辞父母,拜毕,即以帕盖头,升车至夫家。交拜,必姆婆婆为去之乃合卺。”

新妇拜堂,上古时仅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辈,自唐开始,则又拜及观礼的宾客,故唐人又有“拜客”之称。宋代出现新人交拜之俗,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温公书仪》中论述新夫妇相拜之礼时说:“乡里旧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盖由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故也。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相见交拜,拜致恭宜事理之宜,不可废也。”

宋代新娘拜堂的礼仪十分风行。《东京梦华录》记宋人拜堂之俗说:“次日五更,用桌盛一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缎、巧作、鞋、枕等为献,谓之赏贺。尊卡则复换一正回之,谓之答贺。”

宋代拜堂之时,又有“牵巾”之俗。《东京梦华录》载:“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空各出彩段给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纷,女搭干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人房讲拜。”

南宋,拜见舅姑之仪有很大变动。古礼拜舅姑在次日,至唐犹然,北宋时仍沿袭旧制。至南宋则有了变动。梦粱录记载拜见舅姑之仪在当晚举行。翰墨全书乙集亦载:“文公家礼》,次日见舅姑,三日见庙。今世俗于妇人门,便拜祖你公姑流失已久。”可见,从南宋开始,民间新妇人门参拜家庙后,即拜见舅姑及诸亲尊长俊以夫妻互拜。此后,“一拜天地祖宗、二拜公婆诸亲、新人互拜”成为后世婚礼中常见的礼俗。明弘治公主婚仪中“公主咐马同拜天地,行八拜礼”。这样,民间的“拜天地”被正式列人了婚礼,成为中国婚姻礼俗的一项重要程式广泛传习下来。

近世拜堂之俗,全国各地风行。有的地方除了拜天地祖宗之外,还兴“拜花烛”、“拜镜台”。拜花烛的仪式是:在大堂中,高烧红烛两支,置于供桌之上,由新郎新娘各拜。还有所谓“坐花烛”,其仪式是摆设桌椅披绣帐,列酒菜于桌上,高烧大红龙凤喜烛一对,新郎坐于正位,面向外;伴郎和新郎的“会友”列坐两旁相伴,等候新娘来临,情形与“高坐”相似。拜镜台一礼,没有文献说明,很难说清其含义。

合卺即新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举行于新郎亲迎新妇进入家门以后。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后世改用杯盏,乃称“交杯酒”。宋代并有行“合卺”礼毕,掷盏于床下,使之一仰一覆,表示男俯女仰、阴阳和谐的习俗,带有明显的性象征的意味。还有通过看掷于地上两个杯的俯仰来看日后夫妇是否和谐。有些占卜的意意思,后亦以“合卺”借指成婚。

《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孔颖达疏:“共牢而食者,同食一牲,不异牲也合卺,则不异爵,合卺有合体之义。共牢有同尊卑之义。体合则尊卑同,同尊卑,则相亲而不相离矣。”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

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礼官……命 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毕,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

唐朝前期,合卺只是用酒漱口,并非真饮。到唐时,才真正演变为喝酒,还要一饮而尽,这时瓢已改为真正的酒杯,称为“合欢杯”。新婚夫妇要共饮“合欢酒”。盛唐诗人宋之问的诗“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就是描写这种风俗的。

唐朝敦煌,合卺一般喝葡萄酒,还有人在旁唱祝福词:“酒是蒲桃酒,将来上使君,幸垂与饮却,延得万年春。”新娘则回道:“酒是蒲桃酒,先合主人尝,姑娘已不尝,其酒洒南墙。”唐人并用五色绵连系两杯,有的还让儿童两人互动捧合欢杯。唐人合卺之仪对宋人产生了直接影响。宋朝以后,世人多不再用早期合香礼中的“四爵两香”,而是用常用酒器代替。宋时,合卺已演变成喝“交杯酒”。

《东京梦华录》载,宋人一般用彩线将两个酒杯连线,新人各饮一盏,称为交杯。饮完之后,将酒杯掷扔床下,如果两个酒杯一仰一合,则认为大吉,众人都来贺喜。喝“交杯酒”的婚俗一直沿用到明清以后,它作为中国传统婚礼中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历代传承下来。合卺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

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这段文献中所提到的合卺杯的形状结构,与包山楚墓中所出的这件双联漆杯基本吻合,只是凤鸟双联杯缺一蹲兽而已。因此,这件漆双联杯应是所谓的“合卺杯”。在晋和唐宋文献中,都有关于“合卺杯”的记载,而且认为用合卺杯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礼仪。明清时期还有玉雕合卺杯流传至今。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圣的意义,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阴阳之性配合而成。

古人视婚姻为契合“天地之道”的“人伦之本”。因此结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

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为自己的证婚人,发誓对对方的终身负责,让天地神明作证,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有违背,将受到神明的惩罚。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记载:“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宋孙觉《春秋经解》:“独阳不生,独阴不成。故有天则有地,有日则有月,男女之义,婚姻之礼,天地之道,人伦之本也”;

在儒家看来,有天地阴阳,才有男女婚姻;有男女婚姻,才有父子才有君臣,即伦常礼义、社会组织都基于婚姻。

婚姻是人类繁衍的需要,也是人对神,对天地,对父母,对有情人的承诺,东西方婚礼的习俗和礼仪都是这种神圣意义的体现。

而婚姻的过程中,要求男女忠贞,无论贫穷,疾病,灾祸,生死不能抛弃和背叛,都要信守对神的誓言,互敬互补,互爱互助,相扶终老,兑现自己的承诺。

然而,现代人的婚姻观与古人的婚姻观已经大相径庭,结婚、离婚的随意性导致80后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从表层来看,对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给下一代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从另一层面来看,离婚不信守天道,不兑现诺言,说严重一点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观念。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观念,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抛弃和背叛誓约是会遭到报应的。

现代人摒弃变异了的思想观念,回归传统,才是真正的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才会得到福报!

标准的结婚拜堂有四拜,从上天拜到个人。

第一拜:一拜天地

为什么要拜天拜地?这是在祈求上苍的护佑,是天地创造了人,没有天地,就没有人类,所以有时人们常说的是“天地姻缘”。

拜天、拜地是不忘本的表现,是感谢天地赐予的生命和姻缘,如果一个人连根本都忘记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忘记的呢?

再者就是一种尊重自然的表现,天地是什么?是自然规律,我们的能力是天地给的,这也是感恩和责任的表现。

我们在祝福这一对新人时常说天作之合,就是说老天把这一对年轻人子撮合在一起,让他们变成夫妻,所以我们要谢天谢地。

第二拜:二拜祖先

拜祖先现在有些地方给省略了,有些地方另设供台专门上香祭奠,而不出现在婚礼现场;但有很多地方却一直放在第二拜,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上。

祖先都是故去的人,结婚为什么还要礼拜?这是说新人进门要告知祖先,“我也是家中的一分子”。家中的祖先永远都不会离开我,历代的祖先都在保佑我,大家要多多关照我。

第三拜:三拜高堂

高堂本意是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又叫“堂屋”。是处在家中正中的位置,是一个比较有地位的地方,又要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古代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一般不说父母而称父母为“高堂”。

拜高堂就是拜父母。拜过祖先就开始拜父母,这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今天的自己,这是中华孝道的重要体现。在当今,不孝之人是会遭人唾弃的,所以结婚拜父母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很时兴。

第四拜:夫妻对拜

传统的意识中总认为中国人“重男轻女”,但在传统的结婚礼仪中却没有丝毫贬低女性的意思。夫妻对拜就是让夫妻间彼此尊重、彼此平等。男拜女,女拜男是寓意家庭生活要分工合作,平起平坐,这也是一种文明生活的倡导。

如果说男女有别,也不能理解为对女性的歧视,男女有别是说天生男女就有别,是生理结构的不同,而不是指人格和地位。

男女有别,指先天本来的不同;男女彼此尊重,是后天使之平等。

农村结婚拜堂时的流程

一、拜堂流程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为不同。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

 

二、拜堂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进入洞房。

 

结婚拜天地意义

结婚拜天地作为大婚之日的关键程序,作为一个宗族仪式,它属于宗教范畴。一般宗教上讲拜的是神灵、上帝之类的,而结婚的拜堂仪式,对拜天地的那一揖,其核心是让上天作证,而不是真的拜天上什么虚无的东西。

拜祖宗这一揖,则是对祖宗的召告与宣誓(意思就是告诉祖宗,今天某某某结为夫妇,男方将继承祖宗传承之德,秉德持仁,将我姓发扬光大,某女从此日正式列入我氏宗谱,成为我氏子孙之母,将助夫旺子,发扬良德,效尤乡邻)。拜父母之揖,则作为谢恩之揖,表达对父母抚育子女之艰辛,今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即从今日兹始,同时也表示不论今后子媳如何都将永远是父母的子女,父母永远是最大。最后一拜为夫妻对拜,此拜一方面代表感谢对方不弃自己愿携手共渡今生,二是表示今后双方将永远相敬相爱,这一揖有感谢与宣誓的意义。

结婚拜天地时供桌讲究

天地桌的规格是需要一张正方形四脚四角的桌子,要平平稳稳,象征天地,东西南北四方,桌上必须铺设红布,以示吉利。具体贡品根据供奉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没有特定要求,但是焚香燃烛则是必须的。

 

结婚拜天地桌上有什么

拜天地必有香及红烛,拜前点燃。天地桌(台)上铺红布,坐北周南。男西女东,面北对天地桌(台)而站,由司仪领唱,新人跪拜,磕四个头。天地桌(台)的布置各地不尽相同,但主要东西相差不远。

天地桌(台)上设天地爷牌位,牌位前放一盛满粮食的斗,斗上贴“金玉满斗”四字,斗用红纸封口,插柏枝,枝上系铜钱叫“摇钱树”。斗内插秤一杆,杆有十六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寓意吉星高照,称心如意;秤上挂铜镜,用来避邪,也寓意明白如镜;桌上放婆婆给新娘的抒,寓长住久安。再放尺一把,寓公平,品行端正;还有放红枣,花生等的。

天地桌上摆斗、秤、尺就是三媒六证的意思。

 

以上就是农村中式婚礼结婚拜堂时的流程,结婚拜天地的意义及相关结婚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393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