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碟血长江里向不争结局是什么

电视剧碟血长江里向不争结局是什么,第1张

碟血长江里向不争死了。

在《碟血长江》的第二十六集当中,向不争英勇地驾驶着货轮朝约翰的军舰全速前进。可是,这也遭到了英国军舰集中火力的炮轰。向不争调驶着船躲避,情况万分凶险。这一切,让媚儿和向不争又纷纷忆起两人当初打赌闯响水滩的场景。

但老天这一次却并没有眷顾他们。英国的军舰火力过于凶猛,一阵炮轰之后,两人都在船舱中被炸晕过去。清醒过来的向不争已浑身是伤,而媚儿更是腹部重伤,命不久矣。

深知无力回天,两人靠坐在一起,回忆往昔,静等货轮渐渐沉入水底。岸边,所有人看着这一幕,伤痛不已。向不争夫妇以微薄之力撞船牺牲的义举,使得万县上上下下都过来祭奠。

扩展资料:

《碟血长江》用大量的笔触塑造出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探讨大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抉择,描摹一幅万千平凡人被乱世洪流裹挟浮沉的群像。其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成长于旧时代,但每一位女性形象都具有新时代的特征。

王媛可饰演的川剧小花旦夏晓倩历经坎坷,曾寄希望于婚姻改变命运,颠沛半生发现只有自我强大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完成自我救赎;与之相对的另一位先锋女性媚儿自尊自强,与向不争结为夫妻后休戚与共,始终支持向不争的爱国行为,并选择与丈夫一起以身殉国。

农谚

作者:游修龄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9-30 0:53:19发布)

一、农谚的起源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我们把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分成几个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农谚。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项来说,浙江就有500条左右农谚。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好象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曾经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老农民中都还保留有这种习惯。1959年我们在丽水县向一位老农了解当地播种粟的经验,他就举出“红粟头上一枚针,只怕浅来不怕深”的农谚,并且拿粟和芝麻相比,说:“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平阳县总结当地种植龙爪稷(当地称粟)的经验时,农民又举出“稻倒收一半,麦倒没得看,粟倒一箩收箩半”的农谚,说明龙爪稷的特点是不怕倒伏。诸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足以证明农谚对指导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农谚内容的特点

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解放前费洁心所收集的《中国农谚》,是由时令、气象、作物、饲养、箴言等五大部分组成的,虽然不很理想,但可以从这个分类中看出农谚内容的几个特点。据笔者对该书5953条农谚的统计。[1] 属于时令之部的为2961条,占全部的4045%;气象之部1556条,占2622%,作物之部1020条,占1718%;饲养之部251条,占423%;箴言之部707条,占1191%。从个分配的百分率可以看出两点:其一,气象与时令的农谚共占2/3,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的机器耕种,农业技术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只有适时播种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为了正确掌握农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经受了足够的教训,因而以时令为中心的农谚竟占到40%左右。旱、涝、风、寒等自然灾害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时期,更是无法克服的莫大威胁,因此企图掌握自然灾害规律的农谚也占到1/4。

费洁心所收的农谚,限于他个人的条件,共只5953条。建国以后,农业出版社以吕平为主,进行了有计划的全国农谚收集工作,共得10万余条,经过归并整理分类,共得31400余条,分成《中国农谚》上下两册出版。上册是农作物部分,包括大田作物、棉麻、果蔬、蚕桑、豆类、油料直至花卉为止,据笔者统计,共约16200余条;下册为总论及畜牧、渔业、林业等部分,总论包括土、肥、种、田间管理、水利及气象等,共约15200余条。又将该书上下两册按类分别统计结果,大体上同上述费洁心的统计结果类似。但所见的规律性更为明显。即全部农谚中,以气象农谚最占多数,共得7903条,占全部的2516%。其次就是水稻,共4573条,占全部的1456%;第三是麦类,共3596条,占全部的1145%。其余的分散到各种作物上,条数有多有少,都远不及稻麦那样多。稻麦及粟黍类农谚条数的比例,很像笔者对《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谷部文献所作统计的结果,在《集成》中,也是以稻的文献量占首位,各种麦合起来居次位,粟黍又次之,三者所占比重超过其他任何的作物。[2] 文字记载量的比重同农民口头谚语的比重如此一致,是客观事物规律的如实反映。将果树和蔬菜类供不应求也只得1571条,占全部的500%。粮食方面,像玉米和甘薯是迟至明末才引进普及的。玉米很快积累起222条,当然比重不高,仅占070%;甘薯积累起366条,占116%。自古农桑衣食并举,棉花较之蚕桑是后起的,但推广极快,积累的农谚超过了蚕桑,棉花有1243条,占395%;蚕桑只355条,占113%,蚕桑的农谚不应这样少,其原因待查。农作物和畜牧这粮畜两条腿中,畜牧部分的农谚远少于作物,只有1433条,占全部的456%,这是中国农区食物结构的特点,农区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农区拿不出更多的土地饲养家畜。在家畜的农谚中,以猪最多,猪在南方是舍饲杂食,不需草场牧地。家畜农谚一个突出之点,是对家畜的鉴别农谚较多,且很生动有据,很像汉代以来的《相马经》、《相牛经》之类,只是句子短少而已。

下面再就农谚内容的特点试作分析,归纳为三点六性:

地域性和普遍性。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等。浙江农谚:“麦黄种麻,麻黄种麦”,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华北农谚“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很少休闲,更没有七月八月就耕地准备过冬的。地域性差别最大的是播种期,华北种麦的适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浙江则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种芝麻和小米,华北是:“小满芝麻芒种谷”,浙江则是“头伏芝麻二伏粟”。

但在许多农谚里,尽管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却都有类似的说法。如大豆的“干花湿荚,亩收石八”,南北各地都这样说;浙江农谚“割麦如救火”和华北农谚“麦收如救火”一样;“寸麦不怕尽水,尺麦但怕寸水”在浙江、苏北等地都有同样农谚:“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有钱难买大肚黄”……等等都是普遍性的农谚。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它本身遗传性的表现,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栽培原理往往是具有共同性的,还有一些基本原理相同的栽培环节如深耕、增施肥料、中耕培土等,反映在农谚上也大体一样。如华北、陕西农谚“种田不上粪,等于瞎糊混”;苏北农谚“不施粪,瞎胡混”,浙江农谚“种田无师叔,只要肥料足”;以及华北农谚“锄头有三分水”和浙江农谚“旱来锄头会生水”等等,意思都一样。

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随着传播开去,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如作物的、耕作制的、季节的、口语习惯等)予以变通,最明显的如播种期,几乎“××早,××迟,××××正当时”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

概括性和科学性。概括性和科学性是农谚的最重要特点,由于农谚是口头相传的,必须简短流畅,便于记诵。但它的内容又很丰富,所以必须精练深刻,发人深思。许多农谚看来似属简单浅显,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需要我们予以分析说明。例如种植绿肥的农谚:“若要草子好,经常三分燥。”一般地说,草子是喜欢湿润土壤的,但欢喜湿润并不等于不需要空气,农民特别指出“经常三分燥”。据科学研究证明,草子田土壤的湿度以70%左右最好,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增加了氧化层的厚度,缩短了还原层的厚度,可使根系及根瘤发展良好,这就是农谚的概括性和科学性所在。其他如“麦浇芽,菜浇花”6个字就概括了两种冬作的施肥关键;“山园直插,荡园斜插”,指出甘薯要根据不同水分条件,采取不同的扦插方式。“牛粪冷,马粪热”,在牛马粪中还分冷热,似乎没有道理,实际上由于牛、马的饮料不同,粪中微生物的活动也不同,发酵发热的能力是大有差别的。有些栽培措施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如农谚指出:“九耘谷无毛,三削麦无糟”,是很有道理的,应该如何解释透彻,还值得深入考虑。有些农谚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揭发其理论意义,例如“种稻难种三黄稻”,“有钱难买大肚黄”。农民水稻专家陈永康提出的三黄三黑问题,几年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和陈永康同志一起搞科学实验,初步明确了“黄是代表晚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在转折点上的一种生理状态,每次落黄后,植株即转向另一新的阶段”。这才算初步阐释了三黄问题,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农谚中像这种概括性强,富有深刻科学原理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或通过具体试验研究,予以分析提高。

群众性和通俗性。农谚极大部分作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这就决定了农谚的思想、感情以至于表达形式必然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泥土气息的,并且便于记诵,相互传播。其中最常用的是把生产技术措施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说明,最易为群众所接受。如说明拔秧以前要略施起身肥,以利发根,但又不必太多,农谚就说:“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在我们继承农谚遗产、总结农谚的特点时,必须把握农谚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这一特色。

四、农谚结构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总结农谚,有必要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其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作些剖视,以便从中学习一些对发展新农谚、创造新农谚有益的经验。

(一)农谚的句法 农谚的句子比较精炼朴素,但是把大量的农谚加以排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农谚的句子也相当错综复杂。先就每句的字数看,据笔者就全国农谚15823条(约36万字)的分类统计,[3] 最少的是3字一条,最多的是196字一条。如将字数不同的各条称为一个“句类”,则从3字一条顺次到58字一条,共有56种不同句类:从60字到196字,共有34句类,总计从3字条到196字条共有90句类。值得注意的是,这90种句类中各类所拥有的句子数是不平衡的,绝大部分集中于10、8、14、12、7、6、13、5、16、20、9和11等12种句类中,共有14524条,占总数的9179%;而这12句类中,又以10、8、14、12、7、6等6句类为最多,共11857条,占总数的7493%。另就浙江农谚农作物部分的统计来看,也存在同样的分配情况(表17)。

从下表可以看出很重要的几点:

1、农谚是人们口头流传的谚语,除个别情况外(如九九歌之类),一般每句类字数不宜太多,否则不便于口头传诵。尽管有些农谚可达100多字,而实际上占绝大多数的不超过20字,更多的是不超过14字。又因为农谚的内容很丰富,太短了就无法表达较多的内容,所以6字以下的5字、4字、3字句也不太多,在全部15823句农谚中,5字句只出现468句,占295%;4字句只出现150句,占094%;3字句更少,仅出现6句(因限于篇幅,这里没有将各句类所占分配情况一一列表)。

全国农谚及浙江农谚句类的分配

句类|全国农谚90句类出现次数|占总数%|浙江农谚24句类出现次数|占总数%

10字句|3899|26.64|324|30.00

8字句|2185|13.80|151|13.96

14字句|2149|13.58|113|10.45

12字句|1335|8.43|12|10.36

7字句|1182|7.47|111|10.26

6字句|1107|6.99|92|8.51

以上6句类共计|11857|74.93|903|83.54

13、15、16、20、9、11句类共计|2667|16.86|127|11.74

以上12句类共计|14524|91.79|1030|95.28

其余句类共计|1299|8.21|51|4.72

总 计|15823|100.00|1081|100.00

附注:全国农谚包括农作物、果蔬、畜牧、气象、时令等各方面,浙江农谚仅为农作物栽培方面。

2由20字构成或由28字构成的句类(类似旧诗中的五绝、七绝)在农谚中不占优势(20字句共出现373句,28字句共出现132句),反之,却以20字和28字的半数即10字句和14字句占绝对优势,也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3在占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6、7、8、10、12、14字等6个句类中,偶数句占5种,奇数句仅7字一种,这也符合于我国人民口语或书写中常以成双表达的习惯。

在字数相同的每一句类中,其表达的方式还有好几种,例如同属10字句类,表达方式可以是5字加5字的(以5+5代表之,下同),也可以是3+7的,4+6的,6+4的等等。兹就常见的8字、9字、10字、11字、12字等5种句类的句式举例说明如下(表18)。

农谚各句类所包含的句式示例

8字句

句式|例句

4+4|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3+5|立了秋,在小一齐揪

2+2+2+2|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9字句

句式|例句

4+5|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5+4|七十天荞麦,八十天雨

3+3+3|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

10字句

句式|例句

5+5|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4+6|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3+7|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3+3+4|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4+3+3|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11字句

句式|例句

5+6|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

6+5|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

4+7|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7+4|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3+3+5|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5+3+3|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12字句

句式|例句

6+6|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

5+7|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

7+5|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

4+4+4|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3+3+3+3|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根据上表举例,笔者曾试将浙江农谚农作物之部1081条24句类排比分类,结果共得64种句式。如果就全国农谚来分类,句式当然还要多些。需要指出的是,常见的句式基本上都集中在常见的句类中,其余是比较次要的。而且由于口头传诵或文字记录上的差误,只要有一字、一音的出入,即会引起句式的改变。例如上表11字句类中4+7式“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中,如果去掉“来”字,便属于10字句的4+6式了。因此,从继承遗产创造新农谚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不是问到底农谚有多少句类句式,倒是要注意这许多句类句式中那些最为常用、易记易诵。例如9字句的“扒根的稻子培根的谷”,“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10字句的“立了秋,不论大小一齐揪”,“立了冬,只有梳头吃饭工”,13字句的“立了秋,雨水收,有塘有坝赶快修”,“打了春,立了夏,先种黍子后种麻”,14字句的“头锄皮,二锄泥,三锄四锄花花离离”等都是以短长相配取胜,容易朗诵上口的好句式,值得我们继承学习。

(二)农谚的修辞方法 农谚除了句法结构的错综复杂变化以外,就其表达内容的修辞方法来看,也是丰富多采的。农民群众知道通过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其生产技术经验,兹试举例说明如次:

比喻:农谚善用比喻,因而容易使人理解、接受。农谚中的比喻有两种,一种是明喻,一种是暗喻。以明喻较多,如“人无力,桂圆荔枝;地无力,河泥草子”,“熟土加生土,好比病人吃猪肚”,“冬雪是麦被,越压会越长”,“蚕豆盖层泥,好比三九盖棉衣”。暗喻如:“秧草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隐指起身肥。不论明喻暗喻都是常用人的生活来相比,显得更加亲切易晓。

借代:农谚中常多借代手法,以局部代表全体,以具体代表抽象,这样就更其生动。例如“没有泥腿,饿死油嘴”,这里以“泥腿”代表劳动人民,以“油嘴”代表剥削者。又如“隔重山,多一担,隔条河,多一箩”,这是指异地换种可以增产,换种的距离、原则很难具体说明,农谚就用“一座山”、“一条河”来代表。

婉曲:这是农谚中应用得相当多的手法。农民喜欢用婉曲含蓄的话把本意烘托出来,例如“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其他如“麦田舞龙灯,小麦同样生”是指小麦苗期镇压作用的;“小暑不见底,有谷没有米”是指不烤田会引起倒伏及秕谷的;“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是指天旱有利于芝麻丰收的;“立冬种豆一筷长,两粒豆子换一双”是警告不要失时播种的;“田头地角出黄金”是鼓励人们充分利用隙地种植各种作物的;“伤心割菜子,洒泪收芝麻”是指芝麻和油菜两种作物成熟时极易脱粒,遗失很多的。

铺张:这也是农谚中常见的手法,往往用于强调某种措施或某一环节的重要性。例如强调油菜腊肥的重要说:“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强调处暑前后稻子灌水的重要,就用“千车万车,不及处暑一车”;强调秧田施肥的重要,说:“会施施一丘,不会施施千丘,施千丘不如施一丘。”遇到这种铺张的农谚,就不可照字面直解,要认识它是文字夸张的手法。

比拟:大抵是将物比拟作人,富有感染力。例如:“大豆耳聋,越锄越通”;实际是指大豆需要中耕,根系及根瘤才能生长良好。“麦子屁股痒,越圧越肯长”是指镇压促进了分蘖的。

叠字:是农谚中屡见的表达手法。例如:“多掼掼,割稻饭;多抖抖,割稻酒”;“头耘堆堆平,二耘挖挖根,三耘捧捧圆”,“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种种甘薯种种稻,一年两头好”;“玉米结婚,子子孙孙”;“麦岭狭窄窄,一亩还无半亩麦,麦甽宽荡荡,一亩抵当半亩用”;“立夏播种,摘来棉花胖朵朵,小满播种,摘来棉花瘪塌塌”;“白露白迷迷,秋分稻头齐”……等等都是。

省略:为便于口头背诵,省略是农谚的重要手法之一。以省去作主词用的名词为最多。例如:“千箩万箩,不如根头一箩”,这是指草子施灰肥的,省去草子和草木灰两个名词。“早瘟迟冻,不瘟不冻,霜降立冬”,是指油菜播种和毒素病、冻害的关系的,省去油菜播种四字。“天花不嫁自家婆”省玉米两字。也有省去动词的,如“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头,冻死牛”,是指冬至逢月中或逢月初之意。

对比:有的把两种作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放在一起对比。例如“麦粟燥,稻要泡;麦怕浸,稻怕晒”,“红粟田三日落,回家好换锅;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稻倒一半麦倒无”,“烂冬油菜旱冬麦”等;有的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技术要求加以对比,例如“早稻搭一搭,晚稻插到塥”,“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有的把不同操作技术要求加以对比,如“清水下种,浑水插秧”,“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等。

农谚中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主语和宾语的互调位置或定语的互调位置体现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田不等秧,秧不等田”,“麦不离豆,豆不离麦”,“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等等,都是通过主语与宾语互调位置收到效果的。又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九成黄老十成收,十成黄老九成收”等则是借定语互调收到效果的。

从以上对农谚的句法和修辞方法的初步分析来看,可以体会到农谚不但内容丰富,切于实用,就是在表达内容的句法和修辞方法方面也有同样丰富的创造。这对我们以后如何总结农谚,分析农谚,创造新农谚无疑有很多启发。

五、怎样正确理解农谚

前面谈到农谚的特点之一是群众性和通俗性,似乎农谚的易晓易懂是不成问题的,事实并不尽然。由于农谚的地域性、概括性加上历史因素,有些情况已经时过境迁,有时要完全正确理解一句农谚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笔者在某次油菜丰产座谈会上,听到平湖县一位农民说到一句农谚:“冬至月中,香菜打一盅”,他表示不明确是什么意思要求大家解释。另一次,听到一位河南农民介绍孬地小麦克风农谚“参不落,只管种”,也是不明其意。对于农业科学工作者来说,具有现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理解农谚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也不尽然。如果不充分熟悉农谚的各种特点,很容易“以今套古”,理解得过了头。例如“小暑不见底,白露枉费心”,原是指单季晚稻排水烤田的,有的同志联系到水稻的群体结构,以为小暑不见底,指此时应该封行了,小暑不封行,到白露就太迟,叶面积系数太小,没有充分利用光能……这是过头之例。“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原是强调腊肥重要的意思,可是有的同志偏偏理解这句农谚只主张施一次腊肥就够了,显然是没有从农谚的特点出发,理解过死了。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也曾发生自作聪明,把原来对的改成错的例子。如“三月清明你莫慌,二月清明早下秧”,在整理中把“三”“二”对调了一下,变成“二月清明你莫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却反而弄错了。怎样正确理解农谚,据我们初步的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天文、气象、历法、节气方面的常识 在农谚内容分类一节中已经指出,农谚中三分之二是属于气象、时令的东西,因此,要正确理解农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包括常见的星宿,计算年月日时辰的天干地支以及“九九”、“三伏”、春社、秋社之类。这些东西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关系愈来愈疏远了,如果不具备这些常识,遇到这一类农谚就不容易理解。例如“参不落,只管种”,参是古代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这是以参星不落为标准,来定小麦播种期的农谚。“箕与风,毕与雨”,“月丽于箕,风扬沙”等,箕和毕也都是星座的名称。“分了社,满天熟,社了分,没得啃”,这是指春社和春分之前或在春分之后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的,“分后社,晚稻无上下;社后分,晚稻大株根”,这里的社是指秋社,分指秋分,这种说法本身是无稽的,可是不了解分与社的所指,就无从取舍抉择。这类农谚还是不少的。

1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2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3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4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5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6 明史 沈希仪文言文阅读题

译文供参考: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

承袭世职任奉议卫指挥使。他机警有胆有勇,并且智计过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调出征永安。沈希仪用数百人攻打陈村寨,马陷在泥沼中,腾跃而上,连杀三个敌人头领,破除其余敌众。

沈希仪升为署都督佥事。义宁的敌贼侵犯监桂,又回到巢穴,沈希仪追击他们。

敌贼的巢穴有两处险隘,敌贼在其中一处埋有伏兵,让熟瑶欺骗官兵从这里攻入。沈希仪估计到敌贼有诈,急从另一险隘直抵贼寇的巢穴。

敌贼仓促回救,于是被沈希仪大举攻破。荔浦敌贼八千人渡江到东方抢掠,沈希仪率领五百人驻扎在北面寨,等待敌贼归来。

北面寨距蛟龙、滑石两滩各有数里。沈希仪因滑石滩狭窄,即使部队众多仍可进击,蛟龙滩宽广,渡过去也难于歼敌,想将敌贼引诱到滑石滩。

于是在蛟龙滩树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烧柴禾来惑乱敌人。敌贼果然趋向滑石滩。

沈希仪预先用小舰载劲卒埋伏在葭苇之中。敌贼渡过一半,乘急流冲之,两岸军兵鼓噪上前,敌贼众多人坠入水中淹死,沈希仪收获他们所掠抢的东西回来。

沈希仪随从副总兵张连破临桂、灌阳、古田的敌贼。他被晋升为署都督指挥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总督姚镆准备征讨田州岑猛。他用沈希仪的计谋,离间岑猛的岳丈归顺和土酋岑璋的关系,而分兵五哨进击。

沈希仪带领中哨。挡住工尧。

工尧是敌贼的要地,他们聚众守卫这个地方。沈希仪夜间派遣军兵三百人,缘山而上,绕出其背。

等到第二天会战,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巅树立旗帜,敌贼被打得大败。岑猛逃跑到归顺那里,被岑璋捉住,田州于是平定。

沈希仪的功最大,姚镆压抑他的功劳,只是受到赏赐。姚镆建议设立流官,沈希仪说:“思恩因流官的缘故,祸乱到现在还没有停止。

田州又设立流官,两处之敌贼将会合起来作乱。”姚镆不听从他的话。

以沈希仪任右参将,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仪请求回乡整束行装,用参将张经代守。

刚刚一个月,田州又发生叛乱,姚镆被罢去官职而回到家乡。王守仁代替姚镆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仪的计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仪改任右江柳庆参将,驻扎在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民造反,沈希仪出兵征讨攻破。

他因病回到家乡,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万山之中,城外五里之处就是敌贼的巢穴,军民已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而官军向来不能胜任战斗。

又加上敌贼耳目遍官府,对官府里的事情动静无所不知。沈希仪说要想大破敌贼,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请求这件事。

调那地的狼兵二千人来,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寻找到与瑶通贸易商贩的有几十人,抓住他们犯罪根据而厚抚他们,让他们刺探敌贼。

这样敌贼的动向,沈希仪也无所不知。沈希仪每次出兵,虽然是肘腋亲近的人,也不告诉他们去向。

到期鸣号,则诸军都集合起来。令一人挟旗带领诸军行军,不让他们测知到哪里去。

等到驻军设立埋伏,敌贼必定到达,敌贼遇到埋伏总是逃奔。官军攻击他们,总是能取得预期的胜利。

之后,敌贼侵犯其他地方,官军又比他们先到达。远村僻地,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服他是神人。

沈希仪获得的贼巢妇女牲畜财产,果真是邻巢的都归还他们,只取暗中帮助敌贼之人的东西。诸瑶全部恐惧降伏,不敢响应敌贼。

沈希仪初到,令熟瑶能够出入城中,无所禁忌。厚赏瑶人中的智黠之人,让他们做间谍。

后来逐渐让瑶妇进入到官府和她们的丈夫见面,并赐给她们酒食布帛。这些瑶妇的丈夫经常告诉他敌情,则暗中厚赏。

诸瑶妇贪爱赏赐,争相劝说自己的丈夫偷告敌情,或者亲自入沈希仪府中说明敌贼情况。正因为这个原因,敌贼更加没有地方隐藏匿形。

沈希仪每于风雨晦黑的夜晚,侦察敌贼住宿停顿的地方,分别派遣人携带火铳潜伏在舍旁。半夜发铳,敌贼大骇说:“老沈来了!”都携带妻氏儿女匍匐上山。

儿啼女号,有的因寒冻触岩石而死,有的后悔当贼寇不是好办法。到天明后下山,又寂静而没有人声。

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贼众更加惊恐。暗中派遣人进城侦察,发现沈希仪像原来一样居住在城中没有外出。

敌贼丧魂落魄,他们大多易容为熟瑶。 韦扶谏是马平瑶的敌贼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没有成功。

有人报告说韦扶谏逃到邻贼三层巢去,沈希仪暗中率领兵马剿他,他又与三层巢的敌贼到其他戍所去抢劫。沈希仪尽俘三层巢敌贼的妻子儿女,一并带回来,过去沈希仪俘获的敌贼妻子儿女全部用来给与予狼兵,到这时却将他们独闭在空舍中,给他们饮食。

让熟瑶去对他们的丈夫说“:你们捉到韦扶谏,就让你们的妻子儿女回来。”诸瑶听说后,都来谒见沈希仪。

沈希仪让他们到房室中去看,见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安然无恙。于是他们共同引诱韦扶谏出巢,将他捆缚着献给沈希仪,来换他们的妻子儿女回去。

沈希仪剜去韦扶谏的眼睛,将他肢解后,悬挂在诸城门。诸瑶服沈希仪威信,更加不敢做强盗。

从此,柳城四旁的数百里,没有敢抢夺的人。 沈希仪曾经向朝廷上书,说狼兵也是瑶、僮人。

瑶、僮所在为贼,但狼兵至死不敢为非作歹,并不是狼兵顺服,而瑶、僮叛逆。狼兵隶属土官,而瑶、僮隶属流官。

7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8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9 文言文阅读翻译:赵云字子龙,常山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原来是跟随公孙瓒的,公孙瓒派刘备去救田楷,抵挡袁绍的军队,赵云就跟随刘备,成为刘备手下主管骑兵的武将。当刘备在当阳长阪抛弃妻子和儿子向南逃跑的时候,赵云怀抱年少的孩子,就是后主刘禅,保护着甘夫人,就是后主的母亲,都免于被害,被提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入蜀,赵云留在荆州。 刘备从葭萌关回头攻击刘璋,召诸葛亮过去。

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都沿着长江西进,平定各个郡县。到了江州,单独派遣赵从外水上江阳,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

成都平定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军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发兵,宣称由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军前去抵挡。

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去抵抗曹真,而自己去攻击祁山。赵云、邓芝的军队比较弱而敌人军队强大,在箕谷之战中失利,于是收回军队采取固守的做法,没有导致彻底的失败。

军队撤退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追谥为顺平侯。

先前,刘备当皇帝的时候,只有法正被谥。后主刘禅的时候,因为诸葛亮的功绩和德行天下第一,蒋琬、费祎担负整个国家的重任,也得到谥号。

陈祗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得到了特殊的荣誉,夏侯霸从魏国投降而来,所以也得到了谥号。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也被追谥,当时的人议论起来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

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了爵位,官职到达了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二儿子赵广,被任命为牙门将,跟随姜维到沓中,在战场上战死。

关于礼貌的俗语有: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常赌无赢家。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朝里有人好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撑痢疾,饿伤寒。

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吃不言,睡不语。

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吃一堑,长一智。

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

出家三天,佛在面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

吹嘘自己的人,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粗茶淡饭能养人,破衣破裤能遮寒。

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粗丝难织细绢,粗人难做细活。

寸草铡三刀,料少也长膘。

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气。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打铁看火候,庄稼赶时候。

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大王好见,小鬼难求。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用时万金不惜,不当用时一文不费。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尔是车轧出来的。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药方。

冬天既然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无人信。

痘要结,麻要泄。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读书须用心,一字值千金。

赌钱众人骂,读书众人夸。

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行不义必自毖。

恶人心,海底针。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儿大分家,树大分杈。

耳不听不烦,眼不见不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逢恶不怕,逢善不欺。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

隔行如隔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狗朝屁走,人朝势走。

狗急跳墙,人急悬梁。

狗记路,猫记家。

姑娘讲绣花,秀才讲文章。

鼓不打不响,钟不敲不鸣。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官不贪财,狗不吃屎。

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锅不打不漏,话不说不透。

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贤妻。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生。

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好吃甜的,找卖糖的;好吃酸的,找卖醋的。

好处着手,坏处着想。

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拨就亮。

好汗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好汉死在战场,懒汉死在炕上。

好花开不败,好事说不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好客的朋友多,好说的废话多。

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

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

河长多滩,路长多弯。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虎吃人易躲,人吃人难防。

虎到中堂,家败人亡。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

话多了不甜,胶多了不粘。

会打会算,钱粮不断。

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会过不会过,少养张口货。

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会说的说一句,不会说的说十句。

会笑的人笑到最后。

会写的坐着,会唱的站着。

火大无湿柴,功到事不难。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火烧一大片,水流一条线。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货买三家不吃亏,路走三遭不陌生。

积善三年人不知,作恶一日远近闻。

积少成多,积恶成祸。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家常饭好吃,常调官难做。

家合万事兴。

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脚长沾露水,嘴长惹是非。

教人教心,浇花浇根。

解铃还须系铃人。

戒酒戒头一盅,戒烟戒头一口。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

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

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尽信书不如无书。

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光的。

井掏三遍吃甜水,人走三省见识广。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酒杯虽小淹死人。

救人救到底,摆渡到岸边。

决心要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开头饭好吃,开头话难说。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炕上有病人,地上有愁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赌。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

懒汉下地事多,懒驴上套屎多。

懒人急在嘴上,勤人急在腿上。

懒人用长线,拙人用弯针。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浪子回头金不换。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量大福大,心宽屋宽。

邻舍好,无价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湿早脱鞋,遇事早安排。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腰中间。

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骂人骂脏口,打人打伤手。

骂人无好口,打人无好手。

买瓜看皮,扎针看孔。

买鸡看爪,买鸭看嘴。

买锣要打,买伞要撑。

买卖不成仁义在。

买卖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买时得买,卖时得卖。

卖瓜不说瓜苦,卖盐不说盐淡。

卖主怪脚,买主怪鞋。

满招损,谦受益。

慢病在养,急病在治。

猫跟饭碗,狗跟主人。

猫怕过冬,狗怕过夏。

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没钱时挨饿,有钱时摆阔。

没有不上钩的鱼,没有不上竿的猴。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蜜多不甜,油多不香。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磨刀不误砍柴功。

磨刀不用看,全仗一身汗。

莫馋人富,莫嫌人穷。

莫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莫看强盗吃肉,要看强盗受罚。

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谋官如鼠,得官如虎。

母大儿肥,种好苗壮。

南方吃雁,北方吃蛋。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年纪不饶人,节令不饶天。

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娘家的饭香,婆家的饭长。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鸟无翅不飞,鱼无水不游。

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宁吃飞禽四俩,不吃走兽半斤。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饥。

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

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种上丢,莫望不种收。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宁苦干,不苦熬。

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宁在锅里争,不在碗里争。

宁走封江一指,不走开江一尺。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牛能拉犁,狗能看家。

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平路跌死马,浅水溺死人。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千里不捎针,万里没轻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强扭的瓜果不甜。

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勤能补拙。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情人眼里出西施。

穷家难舍,熟地难离。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人多智谋广,柴多火焰高。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请教不为低。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人笑话。

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人怕饿,地怕荒。

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怕信心齐,虎怕成群。

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人是铁,饭是钢,三日不吃饿得慌。

人瘦脸皮黄,地瘦少打粮。

人投人,鸟投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微言轻。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人心齐,泰山移。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怀念缅怀奢香夫人,感谢她做出的贡献。但是歌词我实在太爱了,歌词很通俗简单,但画面跃然在面前。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一条河翻过一座山,千山万水永不寂寞。你来过年华被传说,百里杜鹃不凋落。作为一个民族头人,在国家加强西南地区统治的形势下,为贵州建省创造了必要条件,客观上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统一。

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水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巩固了西南边疆,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学习汉文化的举措,促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歌词:

落脚河上面崖对崖

威宁草海荞花盛开

谁把月亮挂天上

照得想说的话 流成海

流成海

越过绵绵的高山

越过无尽的沧海

如果期待依然在

总是春暖到花开

请你轻轻留下来

让梦卷走这尘埃

香飘在书厢之外

奏响美丽的天籁

不等三更过天晓白

奢香夫人赶月归来

她把日光画心上

照得漆黑的夜 亮堂堂

亮堂堂

越过绵绵的高山

越过无尽的沧海

如果期待依然在

总是春暖到花开

请你轻轻留下来

让梦卷走这尘埃

香飘在书厢之外

奏响美丽的天籁

相关人物介绍:

奢香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领陇赞·霭翠结婚,时年十七岁,人称奢香夫人。陇赞·蔼翠的祖先从陕西南下入蜀,后由蜀入滇,传至陇赞·霭翠时,正是元明朝交替时期。

早在宋朝末年,霭翠家族以鸭池河为界,分贵州为水东、水西两部分。陇赞·霭翠家族世居大方,称为水西家。

奢香婚后成为霭翠的贤内助,经常辅佐丈夫处理宣慰司的政事。在与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奢香逐步增长了摄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被尊称为“苴慕”(君长)。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黑发若知勤学好,白首也能苦练成。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花,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狂”气,变成努力的方向了。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逊起来,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文豪。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绿柳舒眉欢新岁 红桃开口笑丰年

长天欢翔比翼鸟 大地喜结连理枝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抓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三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尤妙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亮 角:葛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两舟并进,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隆出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纪晓岚对

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话流年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伤心夜雨,蕉窗点寒灯半盏,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秃笔一枝,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耀武扬威,隔窗子怒门斗两眼 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此? 啐!妾虽长舌,非老贼不到如今!

哼!贱妇愚哉,非吾直上青云,何来彩电? 嗤!莽夫谬矣,是我亲缝绿帽,始得乌纱!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辨伪真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至墓前愧姓秦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天意启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侍金銮,谪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甚么仙,说甚么狂,说甚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平,汉曼倩,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空地阔,试凭栏远望,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纻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谗起七言,千古人才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青山埋忠骨,岂肯折腰事权贵 胸中怀丹心,甘愿低头为庶民

如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只可以诗下酒,懒开醉眼看人忙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啸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感恕,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闾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一抔土尚巍然,问它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立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会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踢破磊桥三块石 劈开出路两重山

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 余行道上,义无回首瞻前途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吾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墙上挂珠帘 你说是王家帘 朱家帘 半夜生孩儿 我管他子时乎 亥时乎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更妙

三女为奸 二女皆从一女起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 赏风赏月赏秋香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竹寺等僧归 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可至 两山出大小尖峰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妙人儿倪家少女 钟山寺峙立金童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妙人儿倪家少女 武士心志在止戈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四维罗 马各骆 罗上骆下罗骑骆 言者诸 豕者猪 诸前猪后诸牵猪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看山 山已峻 望水 水乃清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叁级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分水桥边分水吃 分分分开 看花亭下看花回 看看看到

蒲叶 桃叶 葡萄叶 草本木本 梅花 桂花 玫瑰花 春香秋香

山美水美春光美宏图更美 人新事新时代新传业愈新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风起大寒霜降屋前成小雪 日照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水底月为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无妙小柴胡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 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乾隆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晓岚

四口同固,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苏小妹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 印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朱元璋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刘 基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 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八刀分米粉 千里重金锺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屑小欺大乃谓尖 愚犬称王便是狂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束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李调元) 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管 家)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防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长发长发长长发 发长发长发发长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反正一样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从此前后不得兼顾 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 自古忠孝难于两全

塔楼亮灯,层层孔明 荷塘抠藕,节节太白

韬略终须绘新图 奋起还得读良书

参出民间疾苦 议定治国方针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土豪劣绅土崩瓦解 地痞流氓地磨草光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民国、总统)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日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水冷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李调元) 远避迷途退回莲迳返逍遥(抚台大人)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合鸣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酌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政户开元,治宏贞观 荒流剑阁,光波利州

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 鹤渴抢浆命仆响枪惊渴鹤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饥鸡盗稻童筒打(农 妇) 暑鼠凉梁客咳惊(李调元)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移椅倚桐同赏月 点灯登阁各攻书

千古流,千古楼,千古楼上望千古流,流楼共千古 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 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去 泥泞尼鞋,尼洗泥,泥尽尼归

天上星,地上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晏物类相同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水陆洲,洲停舟,舟动洲未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不飞

风吹豆角,豆角与豆角斗角 水冲石头,石头跟石头实头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

便宜不便宜便宜 ( 便宜不,便宜,便宜 ) 实惠不实惠实惠 ( 实惠不,实惠,实惠 )

此地安能常住 ( 此地安,能常住 ) 其人好不伤悲 ( 其人好,不伤悲 )

行节俭画(早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不过淡泊年)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八) 孝、弟、忠、信、礼、义、廉 (无耻)

二、三、四、五——谐音(缺衣) 六、七、八、九——谐音(少食)

费国民血汗已口亿(口为一空框) 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聚蓄百药 平康兆民

药圃无凡草 松窗有秘方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画栋前临杨柳岸 青帘高挂杏花村

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

一川风月留酣饮 万里山河尽浩歌

酌来竹叶凝怀绿 饮罢桃花上脸红

南来北往 宾至如归

共对一樽酒 相看万里人

栈曲有云皆献瑞 房幽无地不生香

喜待东西南北客 献出兄弟姐妹情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 褥净被暖笑迎远客安居

玉井秋香清泉可酿 洞庭春色生涯日佳

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鼙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画事两腋生风

胜友常临可修食谱 高朋雅会任选山珍

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 般般适合冷添汽水热添茶

尝来皆适口 咽去自清心

李桃交谊笃 桔袖及时登

绿桔红柑奇香可挹 交梨大枣仙口同珍

就我生春色 为君修美容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修就是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

生产五谷农无愧 供应三餐我有功

食为民天济所不足 粮家乃国本利其余

金鸡未唱汤先热 旭日初临客早来

石池春暖人宜浴 水阁冬温客更多

但资火食家家旺 便是财源日日兴

雪中送炭家家暖 锦上添花户户春

嘉名称火腿 美味出金华

陈列奇珍来海国 搜罗异味备天厨

调和五味 福利万民

储积玉钵香浮芍药 调和金鼎味重盐梅

足国宜人功留四海 煎霜煮雪品重调和

舌上逢甘能消苦辣 口中津满快意提神

色香味俱全食之不厌 桃梅李并蓄买了再来

雪花资润泽 香水溢芬芳

香送春风令神爽 粉添花气袭人来

蝶粉迷香栩栩入梦 燕脂润色飘飘欲仙

聚来千亩雪 纺出万机云

织成云霞锦 绣出草木花

冷暖随人意 缠绵动客心

欲知世上丝纶美 且看庭前锦绣鲜

万国山川藏彩线 四时花鸟贮金针

掌握千丝织就中天美锦 胸罗万象绣成上苑奇葩

耕田不用蓑衣着 行路无劳伞盖张

霖雨春色哪怕乌云盖顶 长途夏热何愁白日当头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举动随时消酷暑 动来常伴有清风

右军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听指挥

云霞分五色 锦绣聚千纯

度得鸳针如此巧 绣成凤彩自成文

慈母手中丝丝织补 佳人灯畔细细穿针

欲待春花明锦绣 先从晓月焕丝纶

淡浓均可如人意 深浅皆能称客心

嫩绿娇红添就几般春绝 轻黄淡白染成一段秋客

看巧匠无双手段 搏儿童整日心欢

吹吹打打敲敲般般好玩 白白红红绿绿色色精工

悬将小日月 照澈大乾坤

秋水澄清菱花七出 春山浮翠桂月双圆

远近模糊皆登快境 重光日月幸遇昌时

人受冻寒非我愿 世皆温暖是予心

匠心独运花样翻新人人温暖 妙手不停裁剪入时件件称心

剪彩为歌袖 裁云作舞衣

菊部新妆梨园旧谱 天孙云锦槐国衣冠

可取以准 勿失其时

万千星斗心胸里 十二时辰手腕间

刻刻催人资惊醒 声声呼汝惜光阴

四时恒满金银器 一室常凝珠宝光

知君家吉星高照 来我室喜气将临

金柳若摇莺欲语 银花如绽蝶疑飞

步月凌波去 登登入室来

知君家吉星高照 来我室喜气将临

嘉名称博士 大礼重高冠

头寸自家寻大小深浅须合意 式样烦君多留意老少各随时

金碧丹青资色泽 门闾楹角焕光华

一抹生涯良工献技 万间广厦百姓欢颜

润及轻舟水波不入 光生朽木风雪难侵

此是春华秋实事业 并非东涂西抹东西

当知天下本无弃物 非真我辈不青维新

光明铸出千秋鉴 气冷凝出一片冰

夏鼎商彝传流千古 秦砖汉瓦罗列一堂

光华能照乘 身价重连城

天上明河银作水 海中仙树玉为林

积珍珠装成宝树 聚美玉摆出银花

匠心独运 着手成春

万紫千红工点缀 春桃秋菊费平章

富水园林平泉花木 春风桃李秋雨芭蕉

古涧凹中引长蔓 良工手内无弃材

高崖古涧千年寿 密蕊精花几许春

出品必精价廉物美 制器须固外巧内坚

放行尺可随身带 便利何妨用手提

台上冰华澈 人间月影清

初傍玉台疑挂月 未开宝匣似藏云

秋水为神纤尘不染 寒冰作骨皓月同明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满室明如昼 流光夺月辉

珠玉光辉琉璃世界 天中皓月太空明星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权衡凭正直 轻重在公平

轻重皆知一杆在手 偏颇不得双纽关心

心能守正无私无偏 理贵持平不卑不亢

光照天边月 寒凝涧底泉

不历几番锤炼 怎成一段锋芒

有材皆中选 适用乃为宜

小品堪制桌椅 大材留作栋梁

佳木由来堪作器 良工自古不遗材

挥毫列锦绣 落纸如云烟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贮水养来清玉案 和烟磨出紫溪云

质分蕉叶和烟断 洁比梅花带雪磨

古纸硬黄临晋帖 新笺匀碧录唐诗

佳制快传乌玉块 异香争羡紫霄峰

奇香细丽金壶汁 旧谱曾传易水烟

玉露磨来浓雾起 银笺染处淡云生

五色艳争江令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银流鹄白三都贵 墨染雅青五色奇

佳制金刀赛银超镍 好将玉手缕月裁云

经营有大志 建造集良工

建成大厦高华宅 留与后人久远居

双手盖起高楼大厦 双足踏遍地北天南

弦中参妙理 曲里寄幽情

和声鸣盛世 鼓乐庆升平

韵出高山流水 调追白雪阳春

不遇知音众声俱寂 偶然雅集百乐齐鸣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远求海内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

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

以纯为体以静为用 如玉之坚如砥之平

淡妆浓抹调新色 顽绿痴红发古香

绿字赤文皆可诵 浓妆淡抹总相宜

五行色备如人意 四季财丰遂我情

品绿评红调朱绚素 持筹握算积产储财

六文开玉篆 八体耀银书

草店新书词林欣赏 兰亭古本学海珍藏

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公月旦评见闻悉备 执春秋笔褒贬无私

数千年治乱兴衰都归大手笔 几万里见闻考核颇费小才华

意飘云物外 诗入画图中

丹青饰山水 金碧绘楼台

大地山川生笔底 九州人物出毫端

竹树楼台弹指即现 烟云邱壑着纸而成

錾金映出千行锦 点石刊成五彩文

植字抽芽文明播种 校书分叶著作成林

英雄儿女事 丝竹管弦声

此曲吸应天上有 斯人莫道世间无

胸中具成竹 舌底翻莲花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丹青古美留真迹 翰墨因缘壮大观

现出须眉都活泼 看来毫发不参差

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绘色绘香绘声绘影 有水有山有物有人

以六书传四海 愿一刻值千金

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鸟兽飞腾入简笺 喜作月老牵红线

小费君莫惜 后顾自无忧

六游全属斯文辈 生活还寻故纸堆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常住(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其人好,不伤悲 。)

两碟豆,(两蝶斗),(林间两蝶斗)(乾 隆) 一瓯油,(一鸥游),(水上一鸥游)(纪晓岚)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师娘登楼望南北(师 娘) 弟子行路吃东西(李仕彬)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大**洗黑白菜 高矮子吃热凉粉

假山真鹿走 死水活鱼游

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 走南方,窜北方,混帐东西

船载货物货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土地地长尺短短量长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纪晓岚)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楼望海海望楼 水连天天连水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华来士来华 马歇尔歇马

响水池中池水响 黄金谷里谷金黄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59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